南阳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大纲综合本
更新时间:2023-04-19 00:1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专升本)本科
教 学 大 纲
机电工程系(院)编制
2008 年 6 月
目录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 (1)
一、学科基础必修课 (1)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1)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4)
《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10)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7)
二、学科基础选修课 (25)
《机械振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25)
《工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40)
《机械工程综合》课程教学大纲 (46)
《有限元工程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50)
三、专业方向限定选修课 (55)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55)
《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58)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5)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70)
《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76)
四、专业拓展选修课 (82)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82)
《表面处理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89)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95)
《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大纲 (101)
《先进制造技术(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107)
《特种加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12)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18)
第二部分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123)
一、实习 (123)
《制图综合测绘》教学大纲 (123)
《三维CAD软件实训》教学大纲 (125)
《数控实训》教学大纲 (127)
《精密测量实训》教学大纲 (129)
二、课程设计 (131)
《工艺工装设计》教学大纲 (131)
第三部分考核大纲 (133)
《理论力学》考试大纲 (133)
《材料力学》考试大纲 (138)
《机械原理(双语)》考试大纲 (139)
《机械设计》考试大纲 (140)
《机械振动基础》考试大纲 (141)
《工业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146)
《机械工程综合》考试大纲 (147)
《有限元工程》考试大纲 (151)
2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大纲 (152)
《控制工程基础》考试大纲 (154)
《数控技术》考试大纲 (155)
《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考试大纲 (156)
《模具设计》考试大纲 (158)
《机电传动控制》考试大纲 (159)
《表面处理技术》考试大纲 (161)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考试大纲 (162)
《工业机器人》考试大纲 (164)
《先进制造技术(双语)》考试大纲 (165)
《特种加工技术》考试大纲 (166)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考试大纲 (167)
3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大纲
一、学科基础必修课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Theoretical Mechanics
课程代码:1m140101
学时数:54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开课学期: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后续课程: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
编写日期:2008 年 8月 20 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理论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述质点、质点系和刚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目的:使学生掌握机械运动的规律,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问题的简化,并能应用理论力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一系列后续课程如材料力学、机械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54学时)
第一篇静力学(18学时)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理解几种常见的约束及其约束力
3.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和画受力图
基本要求:
重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4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平面汇交力系
2.掌握力偶系
1
基本要求:
重点:平面汇交力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6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2.掌握物体系的平衡
基本要求:
重点: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难点:物体系的平衡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四章空间力系(2学时)
教学内容:
1. 掌握空间力系的平衡
2.掌握重心的求法
基本要求:
重点:空间力系的平衡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五章摩擦(4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考虑滑动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2.了解滚动摩阻的概念
3.静力学综合实例
基本要求:
重点: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问题
难点:滚动摩阻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二篇运动学(16学时)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矢量法
2.掌握直角坐标法
2
3.理解并掌握自然法
基本要求:
重点:描述点的运动的自然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七章刚体的简单运动(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刚体的基本运动形式(平动和转动)
2.掌握定轴转动刚体上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表示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动(6学时)
教学内容:
1. 掌握点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定理
基本要求:
重点:点的速度与加速度合成定理
难点:科氏加速度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运动(6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平面图形内各点速度的基点法和瞬心法
2.掌握用基点法求平面图形内各点的加速度
3.运动学综合应用举例
基本要求:
重点:平面图形内各点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求法
难点:运动学的综合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三篇动力学(20学时)
第十章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动力学的基本定律
2.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基本要求:
重点: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4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动量定理
2.掌握质心运动定理
基本要求:
重点: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难点:质心运动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理(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动量矩定理
2.掌握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基本要求:
重点: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6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动能定理的应用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重点: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十四章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达朗贝尔原理
2.掌握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基本要求:
重点: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4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本课程的基础是高等数学,包括线性代数和解析几何知识,故适宜在第三学期开设。它是后续材料力学等一系列课程的基础。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综合成绩=闭卷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到课情况+作业成绩)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理论力学(第6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教学参考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 理论力学(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 赵诒枢;尹长城;沈勇. 理论力学辅导与习题解答.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2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力学卷.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5
七、课程简介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材料力学等的基础,又可直接应用于许多工程实际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为学习有关的后继课程打好必要基础,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工程实际问题。
执笔人:张振华审核人:张洪峰教学主任(院长):庞兴华
院学术委员会:院长:
6
《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大纲
LINEAR ALGEBRA
课程代码:1m100101
学时数:总学时36学时学分数:2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课学期:第2学期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开课单位:应用数学系先修课程:高中知识即可
编写日期:2008年6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线性代数》是各类高等工科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方法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工具。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线性代数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必须使学生对线性代数基础理论有较深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以便融会贯通地运用线性代数的工具去解决理论上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n阶行列式
教学时数:8学时(含习题课)
教学内容:二阶与三阶行列式;n阶行列式的概念、性质;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克莱姆法则。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全排列逆序数的定义及其求法;熟练掌握n阶行列式的定义、性质,能灵活运用定这或性质计算行列式的值;熟练掌握行列式按其行或列展开的方法;熟记克莱姆法则,会用它求解有关的线性方程组。
教学重点:行列式的概念、性质与计算;克莱姆法则。
教学难点:n阶行列式的定义。
第二章矩阵
教学时数:10学时(含习题课)
教学内容:矩阵的概念;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矩阵的分块法;矩阵的初等变换;矩阵的秩;初等矩阵。
教学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矩阵的概念;矩阵的加法、减法、数乘、乘法、转置、共轭、方阵的幂的定义及其运算法则,能熟练正确的进行矩阵计算;掌握逆矩阵、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求伴随矩阵的方法求逆矩阵。掌握奇异阵与非奇异阵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矩阵是奇异阵还是非奇异阵;了解矩阵分块的概念及应用方法;掌握矩阵初等变换、初等阵的定义,能熟练运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逆矩阵;理解矩阵秩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初等变换的方法求矩阵的秩。
1
教学重点:矩阵的概念与计算、逆矩阵的概念与计算,矩阵的初等变换和矩阵的秩。
教学难点:逆矩阵的概念与计算;矩阵初等变换的应用。
第三章n维向量与线性方程组
教学时数:8学时(含习题课)
教学内容:向量组线性相关性;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和向量组的秩;向量空间;线性方程组解的存在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定义及有关的重要定理和结论;掌握向量极大线性无关组的概念及向量组秩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初等变换的方法确定已知向量组的秩,并给出一组最大线性无关组;了解向量空间的概念,掌握向量空间基的概念及其求法;掌握用矩阵的方法来判别一个线性方程组,何时有解、无解、有唯一解和无穷多组解;掌握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基础解系的概念;熟练掌握用矩阵方法求解齐次线性方程组和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教学重点:向量的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性、极大线性无关组及向量组秩的计算。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及其通解。
教学难点:向量线性相关与线性无关的判断;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第四章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教学时数:6学时(含习题课)
教学内容:向量的内积和向量组正交规范化;方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相似矩阵;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向量组内积、正交基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施密特正交化过程把已知向量组正交规范化;掌握方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概念,熟练掌握求解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了解相似矩阵、相似变换的概念,知道相似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之间的关系。了解矩阵相似于对角阵的条件,会求与已知矩阵相似的对角阵以及变换阵。
教学重点:方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实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教学难点:求与已知矩阵相似的对角阵以及变换阵。
第五章二次型
教学时数:4学时(含习题课)
教学内容: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正定二次型。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二次型的概念,二次型同对称阵的关系;会从二次型求对称阵及从对称阵求二次型;掌握标准型及规范标准型的概念;掌握正定二次型的概念,会判定一个二次型是否为正定型。
教学重点:二次型的矩阵表示,二次型的标准形,二次型的正定性。
教学难点:矩阵的合同、二次型的正定性。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2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线性代数》是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一方面它是中学代数的继承与提高,另一方面又是各相关专业相关课程的先修课程。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 朱玉清编.《线性代数》.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8
2. 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线性代数》(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3.7
3. 吴赣昌编.《线性代数》(理工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4. 邓泽清编.《线性代数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
5.吴传生、王卫华编.《经济数学—线性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
6.陈建华编.《经济应用数学—线性代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七、课程简介
《线性代数》是各类高等工科学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为:行列式(定义、性质、行列式展开)、矩阵(定义、性质、运算、初等变换与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求解方法等)、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
执笔人:连冬艳审核人:宋苏罗教学主任(院长):朱玉清
院学术委员会:院长:
3
《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MECHANIC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2m40102
学时数:总学时54(其中:理论48 、实验6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升本)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编写日期:2008年8月2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材料的力学性能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2.掌握截面法,应力与应变。
基本要求:
重点:截面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9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轴向拉伸与压缩;
2.掌握轴力、应力;
3.掌握材料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掌握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和变形,超净定问题。
实验1 轴向拉伸实验
实验2 轴向压缩实验
实验3 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测定
基本要求:
重点:材料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力学性能,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和变形。
难点:超静定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4
学时分配:共9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3学时。
第三章剪切与挤压(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剪切与挤压;
2.掌握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基本要求:
重点:剪切与挤压的实用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第四章扭转(7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扭转;
2.掌握扭矩和扭矩图;
3.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纯剪切,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胡克定理;
4.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5.了解非圆截面杆扭转。
实验圆轴扭转实验
基本要求:
重点: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难点:切应力互等定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学时分配:共7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1学时。
第五章弯曲(20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弯曲;
2.掌握梁的计算简图,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3.掌握纯弯曲和横力弯曲时的应力及强度条件;
4.理解挠度、转角和挠曲线;
5.掌握弯曲变形,弯曲刚度条件,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6.了解提高弯曲强度和弯曲刚度的措施。
实验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基本要求:
重点:剪力图和弯矩图,弯曲应力及强度条件,弯曲变形。
难点: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学时分配:共20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8学时,实验教学2学时。
5
第六章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应力状态;
2.掌握主应力和最大应力;
3.理解四个强度理论和相应的强度条件;
4.掌握强度理论的应用。
基本要求:
重点:强度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七章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组合变形;
2.掌握弯—拉组合变形和圆轴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案例减速器传动轴的设计与校核
基本要求:
重点:弯—拉组合变形和圆轴弯—扭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八章压杆稳定(4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压杆稳定;
2.掌握压杆稳定性校核。
3.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案例注塑模具推杆的稳定性
基本要求:
重点:压杆稳定性校核。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九章疲劳强度问题(2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交变应力、疲劳破坏和疲劳极限;
2.了解疲劳破坏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了解影响疲劳极限的主要因素以及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基本要求:
重点:疲劳极限。
6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2学时。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先修课程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具有建立力学模型的初步能力。本课程为后续课程奠定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方面的基础。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10%+实验成绩10 %+卷面成绩(闭卷)80%。
六、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刘鸿文主编.材料力学(Ⅰ).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主编.材料力学(Ⅰ).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七、课程简介
《材料力学》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扭转、弯曲、应力状态理论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压杆稳定和疲劳强度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习题课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具备必要的材料的力学性能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执笔人:康宝来审核人:张洪峰教学主任(院长):庞兴华
院学术委员会:院长:
7
《材料力学》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二、实验的目的
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深化理论,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特殊性,即实验技术、机器仪器的操作、现代技术在材料力学实验中的应用以及实验方法等,以培养动手能力,严肃认真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三、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8
四、作业(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简单明了,条理分明。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名称、实验者、院系、班级、实验日期;
2.实验目的、实验基本原理及实验装置简图;
3.使用仪器设备及量具的型号、精度;
4.原始记录数据;
5.所用计算公式及计算结果;
6.实验结果曲线;
7.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考核方式
预习、考勤、操作、实验报告四个方面。
六、成绩评定
预习、考勤、操作、实验报告分别占实验成绩的10%、10%、40%、40%,
七、必要的说明
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
执笔人:康宝来审核人:张洪峰
制订时间:2008年8月20日
9
《机械原理(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 OF MACHINERY
课程代码:2m20202
学时数:总学时54(理论48/实验6 )学分数:3
课程类别:必修开课学期: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开课单位:机电工程系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后续课程:《机械设计》
编写日期: 2008年 8 月 2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在
课程体系中是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桥梁纽带作用。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
有拟定机械结构、运动、动力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教学(48学时)
第一章绪论(1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本课研究的内容
2.掌握机构、构件、零件的定义、区别构件与零件
基本要求:
难点:机构与机器的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1学时。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8学时)
教学内容:
1.理解机构的组成及组成原理
2.掌握运动副的种类、分类,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
3.掌握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4.实验教学: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
基本要求:
重点:自由度的计算
难点:自由度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共8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学时,实验2学时。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6学时)
10
教学内容:
1.掌握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3.了解解析法作机构的运动分析
基本要求:
重点:矢量方程图解法作机构的速度加速度分析
难点:机构加速度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6学时。
第四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点和应用
2.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3.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基本要求:
重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
难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7学时。
第五章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各种凸轮机构的形式及应用场合
2. 掌握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的特点
3.掌握基本概念和几种常用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及特点,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4.了解滚子半径的选择及凸轮机构压力角的校核,基圆半径对凸轮机构的影响
基本要求:
重点:用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并以直动尖顶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为主
难点:正确理解反转法的实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5学时。
第六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8学时)
教学内容:
1.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2. 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两直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掌握标准直齿圆柱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
3.掌握渐开线轮齿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
11
4.了解变位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5.了解斜齿圆柱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6.实验教学:齿轮范成实验
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齿轮正确啮合的条件,标准直齿圆柱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
难点:啮合线及重合度的概念;变位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几何尺寸的变化;齿面形成、齿轮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共学时,其中课堂教学6学时,实验教学2学时。
第七章空间齿轮机构及其设计(4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交错轴斜齿轮机构的组成,中心距的计算,蜗杆蜗轮的形成;
2.掌握蜗杆蜗轮的正确啮合条件,传动比的计算以及从动轮的蜗轮的转向判断;
3.掌握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背锥和当量齿数的计算,以及它的正正确确啮合条件及传动比的计算,直齿圆锥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基本要求:
重点:传动比计算的公式
难点:圆锥齿轮、蜗杆蜗轮转向的判定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八章轮系的设计与分析(4学时)
教学内容:
1.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公式及各轮转向的判定
2.掌握反转法原理计算周转轮系传动比
3.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功用
基本要求:
重点: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
学时分配:课堂教学4学时。
第九章其他常用机构(2学时)
教学内容:
1.了解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
2.了解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类型,槽轮机构的运动分析,槽轮机构的设计
3.了解螺旋机构和万向铰链机构
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多媒体教学。
12
正在阅读:
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05-04
我家周围的景色作文500字06-29
大四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完整版)04-24
PBG立式防爆屏蔽化工泵特点及用途05-03
重庆工商大学义工志愿者协会“义路有你”十周年庆典活动策划书06-05
学校体育教师心得体会多篇范文整理07-30
01《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概述06-18
在英语有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019年教育文档06-21
老师,请听我说作文100字02-04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南阳
- 教学大纲
- 理工学院
- 设计制造
- 自动化
- 及其
- 机械
- 综合
- 2022年高中数学 2.2.2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3课时)习题课 新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六单元测试及答案
-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共14课
- 历年高考英语易错题难题好题汇编及解析
- 中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 学年教师公修课教师心理健康与价值观培养在线考试模拟试卷含答案
- 行政许可延续申请书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光的折射 透镜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 2022年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基础知识真题精选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整套导学案修改版
- 宋庆龄的名言、名句、名言警句
- 浙江省瑞安市四校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人教新课标版
- 冻品购销合同协议书
- 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无答案):512降低化
- 2022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
- 外研社高中英语必修1-5单词表_-_中文默写
- 高端住宅项目开盘软文集锦
-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22届高三数学入学考试试题理含解
- 钻井队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原创)
- 七年级英语上册Unit5《Doyouhaveasoccerbal》sectionB1a--2c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