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1-30 04: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prokaryotic cell 3、eukaryotic cell 4、细胞生物学 二、选择题 【A1型题】

1、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核 D.细胞 E.细胞质 2、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

A.Hooke B.Watson和Crike C.Schwann和Schleiden D.Virchow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完整的( )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核 D.细胞壁 E.细胞质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复合体 D.线粒体 E.溶酶体 5、细胞学说建立于( )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 D.19世纪 E.20世纪 6、发现并将细胞命名为 “cell”的学者是( )

A.R.Hook B.M.Schileiden C.T.Schwann D.R.Virchow E.R.Remak 7、M.Schileiden和T.Schwann的伟大贡献在于( )

A.发现细胞 B.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 C.建立细胞学说 D.发现核分裂现象 E.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8、发表了生物“中心法则”的学者是( )

A.J.Watson B.M.Schileiden C.T.Schwann D.F.Crick E.M.Meselson 【A2型题】

1、关于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

A.为多条DNA分子 B.均分布在细胞核中 C.其DNA分子常与组蛋白结合形成染色质 D.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形态 E.载有种类繁多的基因 2、关于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下列哪些叙述有误( )

A.常为一条线形的DNA分子 B.分布在核区 C.其DNA裸露而无组蛋白结合 D.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 E.控制细胞的代谢、生长和繁殖 三、填空题 四、判断题

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完整的细胞膜。( )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 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核。( ) 4、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DNA)有多条,呈环状。( ) 五、简答题

试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一、名词解释 1、流动镶嵌模型 2、脂质体 3、膜受体 4、膜泡转运

5、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6、active transport

7、被动运输

8、unit membrane 9、lipid rafts 10、胞吞作用 11、胞吐作用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动物细胞质膜外糖链构成的网络状结构叫做( )

A.细胞外被 B.微绒毛 C.膜骨架 D.鞭毛 E纤毛 2、以下哪一种去垢剂为非离子型去垢剂( )

A.十二烷基磺酸钠 B.脱氧胆酸 C.Triton-X100 D.脂肪酸钠 E.SDS 3、跨膜蛋白属于( )

A.整合蛋白 B.外周蛋白 C.脂锚定蛋白 D.附着蛋白 E.镶嵌蛋白 4、动物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依靠( )

A.钠离子梯度驱动的同向协同 B.钠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 C.钾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 D.钾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 E.钙离子梯度驱动的反向协同

5、动物细胞的协同运输常利用哪一种离子的浓度梯度来驱动( )

A.钙离子 B.质子 C.钠离子 D.钾离子 E.镁离子 6、短杆菌肽A(g~amnicidin)不能转运以下哪—种离子( )

A.钙离子 B.质子 C.钠离子 D.钾离子 E.镁离子 7、缬氨霉素属于离子载体,可转运哪一种离子( )

A.钙离子 B.质子 C.钠离子 D.钾离子 E.镁离子 8、鞭毛基体和中心粒( )

A.均由三联微管构成 B.均由二联微管构成 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 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 E.均由单管构成 9、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生物膜分子结构模型是( )

A.片层结构模型 B.单位膜模型 C.液态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型 E.脂筏模型 10、完成细胞膜特定功能的主要组分是( )

A.膜脂双层 B膜蛋白 C.细胞外被 D.糖脂 E.糖蛋白 11、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

A.甘油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E.蛋白质 12、低密度脂蛋白(LDL)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

A.协同运输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胞吞作用 13、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低时,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 )

A.被动运输 B.主动运输 C.通道蛋白运输 D.伴随运输 E.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4、O2或C02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是( )

A.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 E.胞吐作用 15、搬细胞摄人微生物或细胞碎片进行消化的过程称为( )

A.吞噬作用 B.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 C.出胞作用 D.吞饮作用 E.协同运输 16、在电子显微镜下,单位膜所呈现出的图案是( )

A.一层深色带 B.二层浅色带中间夹一层深色带

C一层深色带和一层浅色带 D.二层深色带中间夹一层浅色带 E.一层浅色带 17、有载体参与而不消耗代谢能的物质运输过程是( )

A.简单扩散 B.入胞作用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协同运输 18、物质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

A.简单扩散 B.通道扩散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E.载体扩散

19、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

A.转运大分子物质 B.逆浓度梯度运输 C.需载体帮助 D.消耗代谢能 E.形成凹陷小泡 20、强调膜的流动性和球形蛋白质分子与脂双层镶嵌关系的模型是( )

A.板块镶嵌模型 B.单位膜模型 C.液态镶嵌模型 D.晶格镶嵌模犁 E.脂筏模型 21、细胞对大分子物质及颗粒物质的运输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膜泡运输 D.主动运输 E.被动运输 22、入胞作用和出胞作用都属于( )

A.自由扩散 B.膜泡运输 C.通道扩散 D.主动运输 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3、由钠钾泵所进行的物质转运方式( )

A.自由扩散 B.膜泡运输 C.通道扩散 D.主动运输 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4、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

A.自由扩散 B.膜泡运输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 E.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25、生物膜中含量最高的脂类是( )

A.磷脂 B.胆固醇 C.糖脂 D.鞘磷脂 E.半乳糖脑苷脂 26、以下物质跨膜转运过程中耗能的是(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 D.胞吞 E.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 27、具有高度特异性的物质转运方式是( )

A.吞噬作用 B.吞饮作用 C.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D.单纯扩散 E.胞吐作用 28、影响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是( )

A.温度 B.离子强度 C.pH D.脂肪酸不饱和程度 E.环境因素 29、膜脂分子分布的不对称性是指( )

A.脂分子在膜上亲水头部与疏水尾部不对称 B.在两层膜脂中脂分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C.在两层膜脂中膜蛋白不同

D.细胞膜外表面是亲水的,内表面是疏水的 E.与膜脂结合的糖分子数量不同

30、造成细胞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是( )

A.胞内压力 B.膜蛋白的运动 C.膜脂分子的运动 D.蛋白质与脂类的有机组合 E.胆固醇在膜脂中分布状态 31、膜脂分于不具备的运动方式是( )

A.向各方向运动 B.侧向扩散 C.翻转运动 D.弯曲运动 E.伸缩振荡运动 32、糖分布在细胞膜的( )

A.内表面 B.外表面 C.内、外表面 D.内、外表面之间 E.磷脂双分子层内侧

33、Na+

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转运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胞吞作用 E.胞吐作用

34、Na+-K+泵转运Na+和K+

的方式属( )

A.单运输 B.协同运输 C.主动运输 D.对向运输 E同向协同运轴

35、Na+—K+

泵水解一分子ATP可转运( )

A.3个Na+、2个K+ B.3个K+、2个Na+

C.2个Na+、2个K+ D.3个Na+,、3个K+ E.2个Na+、3个K+

36、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转运Na+

入胞的同时,将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一起带入胞内,此转运方式为(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同运输 D单运输 E.主动运输

37、Na+-H+交换载体在使Na+人胞的同时将H+

排出细胞,此转运方式为( )

) A共运输 B.对向运输 C协同运输 D.单运输 E.主动运输 38、细胞摄人LDL颗粒的过程是( )

A.自由扩散 B.吞噬作用 C.主动运输 D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吞饮作用 39、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 ) A.特异性 B.可饱和性 C.高亲和性 D.可逆性 E.可循环性 40、细胞表面是指( )

A.细胞外的糖被 B.糖被及细胞膜 C.细胞膜 D.糖被、细胞膜及膜下溶胶 E.细胞膜及膜下溶胶 【A2型题】

1、以下哪一种运输器或运输方式不消耗能量( )

A.电位门通道 B.内吞 C.外排 D.协同运输 E.吞噬 2、以下哪类物质难以透过无蛋白的人工膜( )

A.离子 B.丙酮 C.水 D.二氧化碳 E.02 3、脂膜不具有的分子运动是( )

A.侧向运动 B.钟摆运动 C.跳跃运动 D.翻转运动 E.弯曲运动 4、不能通过简单扩散进出细胞膜的物质是( )

A.0B.Na+、K+

2 C.乙醇 D.甘油 E.尿素 5、不消耗代谢能,但需载体蛋白协助才能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 A.C02 B.H2O C.苯 D.核苷酸 E.O2 6、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 )

A.脂类 B.蛋白质 C.糖类 D.无机盐 E.磷脂 7、真核细胞的细胞膜主要成分中不包括( )

A.蛋白质 B.脂类 C.糖类 D核酸 E.胆固醇 8、不受条件控制的跨膜通道为( )

A.配体闸门通道 B.离子激活通道 C.电压闸门通道 D.持续开放通道 E.胁迫—门控通道

9、下列过程中,不屑于跨膜转运的是( )

A.胞吞作用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主动运输 E.被动运输 四、判断题

1、膜脂分子的运动是膜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

2、因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所以它属于液体物质。( ) 3、细胞膜的内外表面都覆盖有一层糖类物质。( )

4、在脂双分子层中,因为脂分子的亲水头部都朝向两个表面,因此,脂分子是对称性分布的。( 5、所有膜脂和膜蛋白都是兼性分子。( )

6、载体蛋白既负责小分子物质的主动运输,又负责易化扩散。( ) 7、所有的胞吞作用都是经过受体介导的。( )

8、胞吐作用和胞吞作用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同时,进行细胞膜与细胞内膜的交流。( )

9、Na+—K+泵在消耗ATP时,将Na+和K+

转运到细胞内。( )

10、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直接引起离子通道的开启,此类受体是离子通道受体。( ) 11、细胞表面就是指细胞膜。( )

12、通道蛋白仅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打开,其他时间是关闭的。( )

13、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细胞膜上的糖脂和糖蛋白只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 14、生物膜的流动性取决于蛋白质。( )

15、膜外在蛋白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能力强,不易分离。( ) 五、简答题

1、协助扩散有什么特点?

2、主动运输的能量来源有哪些途径?请举例说明。 3、生物膜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4、细胞的跨膜物质运输有哪些方式?

) 5、液态镶嵌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有何异同

7、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在细胞膜上Na+和K+

是如何转运的?

9、小分子物质和大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上的转运有什么不同? 七、案例分析

1、什么是受体,试阐述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与LDL受体的关系。

2、以Na+—K+

泵为例,简述细胞膜的主动运输过程。 3、如何实验证明细胞的流动性?请举两例。

第五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signal transduction 2、第一信使 3、第二信使 4、受体

5、G蛋白偶联受体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受体从化学本质上说是( )

A.脂类分子 B.蛋白质C.糖类 D.遗传物质E.核酸分子 2、下列生物信号转导可以通过电信号来进行的是( )

A.神经细胞内部 B.神经细胞外 C.相邻细胞间 D.免疫系统细胞间 E.骨髓细胞之间 3、下列对受体描述准确的是( ) A.其接受的外界信号为第二信使

B.其结合配体的能力和所在的组织部位无关 C.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

D.可接受外界信号并转化为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E.通常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脂类 4、N型乙酰胆碱受体属于( )

A.生长因子类受体 B.配体闸门离子通道 C.G蛋白偶联的受体 D.细胞核受体 E.酶联受体 5、关于G蛋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几个亚单位构成,每个亚单位又带有4个疏水的越膜区域 B.其氨基末端朝向细胞内,而羧基末端朝向细胞内基质 C.G蛋白一般指任何可与鸟苷酸结合的蛋白质总称 D.配体可直接与G蛋白结合引起其构象改变 E.G蛋白的β亚基有三个结合位点

6、G蛋白中对效应蛋白起激活作用的为( )

A.Gs,蛋白 B.Gi蛋白 C .Gp蛋白 D.三种均可 E.Gt蛋白 7、下列对于以酶分子为效应蛋白的信号传递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AC是cAMP信号传递系统的关键酶

B.GC有细胞膜结合性和可溶性的两种存在形式 C.可溶性GC的活性需要NO的激活

D.第二信使必须通过蛋白激酶才能作用于效应蛋白 E .AC在Mg2+存在下能将ATP转变成cAMP

8、用抗纤连蛋白的抗体注射胚体,发现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的迁移受到抑制,这些实验说明( A.神经嵴发育包括抗体基因的表达

)

B.发育中的神经无需合成纤连蛋白

C.纤连蛋白/抗体复合物形成神经细胞的迁移途径

D.胚胎中的神经元在移动过程中必须与纤连蛋白暂时结合 E.以上都不是

9、当胰岛素与其受体酪氨酸激酶结合后,随后发生的事件是( ) A.IRS的结合→具有SH2区域的蛋白质的磷酸化→效应 B.与具有SH2区域的蛋白质结合→IRS的磷酸化→效应

C.自磷酸化并将IRS磷酸化→与具有SH2区域的蛋白质结合→效应 D.自磷酸化并与IRS结合→将具有SH2区域的蛋白质磷酸化→效应 E.自磷酸化并与IRS结合→与具有SH2区域的蛋白质结合→效应 10、膜受体具备的功能是( )

A.识别、结合配体 B.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 C.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胞内一系列反应

D.引起离子跨膜转运 E.以上都不是 11、膜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部位是( )

A.活性部位 B.结合部位 C.调节部位 D.催化部位 E.效应部位 12、细胞膜上某种膜受体的数量有限,只能与一定量的配体结合,此性质是( ) A.特异性 B.可饱和性 C.高亲和性 D.可逆性 E.生理反应 13、在膜受体转导信号时,不能作为第二信使的物质是( )

A.cAMP B.cGMP C .G蛋白 D.IP3和DG E.Ca2+ 14、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是靠( )

A.开启离子通道 B.激活G蛋白,使之活化某种酶

C.自身TPK活性 D .cAMP E.激活蛋白激酶 15、在G蛋白中,o亚基的活性状态是( )

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 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 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 D.与ATP结合,与β、γ聚合 E.与GDP结合,与β、γ聚合

16、偶联G蛋白的cAMP信号途径中刺激型和抑制型途径的共同点是( ) A.G蛋白都作用于AC B.都有同样的G蛋白 C.都有同样的受体 D.都使cAMP含量上升 E.都使cGMP含量上升

17、AMP信号途径和IP3和DG途径的共同点是( )

A.都活化AC B.都活化特异的磷酯酶c C.都要通过G蛋白活化特定的酶 D.都只产生一种第二信使 E.以上都不是

18、在催化受体完成信号转导时,充当第二信使的是( )

A.TPK B.磷酸化的靶蛋白 C.cAMP D.Ca2+ E.cGMP 19、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 )

A .carrler protein B.channel protein C. receptor D.haad E. enzyme 20、由单条肽链组成的跨膜糖蛋白,具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是( )

A . N—乙酰胆碱受体 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甘氨酸受体 D.谷氨酸受体 E .γ—氨基丁酸受体 21、属于偶联G蛋白受体的是( )

A.胰岛素受体 B.生长因子受体 C.乙酰胆碱受体 D.甘氨酸受体 E .α肾上腺素受体 22、在细胞信号传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脂类是( )

A.磷脂酰胆碱 B.鞘磷脂 C.磷脂酰丝氨酸 D.磷脂酰乙醇胺 E.磷脂酰肌醇 23、能使细胞内cAMP升高的G蛋白是( )

A.Gi B.Cs C .Gp D.Gi E.Gr,

24、能结合并活化磷脂酶C,导致分解PIP2生成IP3和甘油二酯的G蛋白是( ) A.Gs B.Gi C.Gp D.Cr E.Go

25、在脊椎动物视杆细胞的光感效应中,已较深入了解的信使途径是( ) A.环磷酸腺甘信使途径 B.环磷酸鸟苷信使途径 C.磷脂酰肌醇信使途径 D.Ca2+的信使途径 E.以上都不是

26、动物细胞中cAMP信使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 )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K

D.Ca2+

激酶 E.酪氨酸激酶 四、判断题

1、乙酰胆碱由细胞分泌后,是长寿的,因为它必须到达周身的靶细胞。( ) 2、GTP结合的α亚基能够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的其他下游分子。( ) 3、钙调蛋白调节细胞内钙的浓度。( )

4、蛋白激酶C是一种钙离子和脂依赖性的酶。( )

5、胞内受体一般处于受抑制状态,细胞内信号的作用是解除抑制。( )

6、神经递质是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小分子物质,是神经元与靶细胞的化学信使,也可以进行远距离通讯。( 7、受体被磷酸化修饰可改变受体的活性:不能与信号分子结合,或与抑制物结合失去信号转导的作用。( ) 8、信号分子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之分,但它们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 ) 9、参与信号转导的受体是膜蛋白。( )

10、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与膜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 ’ 11、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不可逆。( )

12、来源于质膜的不同信号能通过细胞内不同信号途径间的相互作用而被整合。( ) 五、简答题

1、简述cAMP信号转导途径。

2、简述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特点。 3、简述磷脂酰胺醇信号转导途径。

第七章 内膜系统和核糖体

一、名词解释 1、内体性溶酶体 2、吞噬性溶酶体 3、自噬性溶酶体 4、异噬性溶酶体 5、protein sorting 6、多聚核糖体 8、共转移 9、后转移 11、膜泡运输 12、内膜系统 13、endosome 14、lysosome 15、溶酶体贮积病 16、microsome 17、信号假说 18、SRP 19、信号肽 20、导肽 21、有被小泡

) 二、选择题 【A1型题】

1、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许多颗粒,这些颗粒是( )

A.微体 B.微粒体 C.核糖体 D.酶颗粒 E.ATPase的F1头部 2、与矽肺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

A.溶酶体 B.过氧化物酶体 C.线粒体 D.高尔基体 E.内质网 3、在小白鼠的白细胞中,由双层膜围成的细胞鼎足(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内吞体 4、哺乳动物精子的顶体实际上是一种特化的( )

A.分泌泡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细胞核 5、溶酶体酶的最适pH为( )

A.4.0 B.5.0 C.6.0 D.7.0 E.8.0 6、下列哪种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

A.氧化酶 B.过氧化氢酶 C.酸性磷酸酶 D.糖基转移酶 E.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7、下列哪种细胞器中常含有酶结晶( )

A.过氧化物酶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内吞体 8、下列哪种酶是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 )

A.氧化酶 B.过氧化氢酶 C.酸性磷酸酶 D.CMP酶 E.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9、蛋白质的N—连接的糖基化是将寡糖与下列哪种氨基残基相连( ) A.Asp B.Asn C .Ser D.Thr E.Gln

10、蛋白质的O—连接的糖基化是将寡糖连接到氨基残基的( )

A.——OH B.——SH C.——NH2 D.——COOH E.一CHO 11、在下列细胞器中,质子泵存在于( )

A.过氧化物酶体膜 B.内质网膜 C.溶酶体膜 D.高尔基体膜 E.核膜 12、高尔基复合体的小囊泡来自于( )

A.粗面内质网 B.滑面内质网 C.溶酶体 D.线粒体 E.内吞体 13、下列细胞器中,有极性的是( )

A.过氧化物酶体 E.内质网 C.溶酶体 D.高尔基体 E.线粒体

14、在蛋白质分选过程中,如果一种多肽只有N端信号序列而没有停止转移序列,那么它合成后一般进入到( A.内质网腔中 B.细胞核中 C.成为跨膜蛋白 D.成为线粒体蛋白 E.溶酶体中 15、原核生物核糖体中的rRNA包括( )

A.28S、23S和5S B.23S、16S和5S

C .23S、16S和5.8S D.28S、23S、5.8S和5S E.28S、18S、5.8S和5S

16、真核生物核糖体中的rRNA包括( )

A.28S、23S和5S B.23S、16S和5S

C.23S、165和5.8S D.28S,23S、5.8S和5S E.28S、18S、5.8S和5S

17、下列细胞器中,能分拣大分子的是( )

A,溶酶体 B.光面内质网 C.高尔基复合体 D.粗面内质网 E.线粒体 18、细胞质合成脂类的重要场所是( )

A.粗面内质网 B.光面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胞质溶胶 E,细胞膜 19、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虽有许多不同,但都有( )

A.溶酶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内质网 E.高尔基复合体 20、溶酶体的H’浓度比细胞质中高多少倍( )

A.5 B.10 C .50 D.100 E.1000 21、具运输和分拣内吞物质的细胞器是( )

) A.有被小泡 B.高尔基复合体 C.内吞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 22、所有膜蛋白都具有方向性,其方向性在什么部位中确定( )

A.细胞质基质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质膜 E.运输小泡中 23、在骨髓瘤细胞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N端比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N端氨基酸序列多出一截,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的N端直接被泛素化降解 B.是由于免疫球蛋白在细胞内较稳定,而在细胞外不稳定造成的 C.分泌到细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分子N端信号肽被信号肽酶切除 D.它们有不同的基因编码的 E.以上说法都不对

24、在高尔基复合体TGN区,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山外向内生物分子的排列顺序为( ) A.网格蛋白→受体→结合素蛋白→配体分子 B.网格蛋白→结合素蛋白→受体→配体分子 C.网格蛋白→配体分子→结合素蛋白→受体 D.配体分子→结合素蛋白→受体→网格蛋白 E.结合素蛋白→配体分子→受体→网格蛋白

25、负责从顺面高尔基管网到内质网进行膜泡运输的是( ) A.网格蛋白有被小泡 B.COPI有被小泡

C.COPⅡ有被小泡 D.三者都可以 E.三者都不可以 26、分泌蛋白信号肽的切除发生在( )

A.细胞质基质 B.高尔基体 C.内质网 D.溶酶体 E.线粒体

27、高尔基复合体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一条装配流水线,N-连接和O-连接的糖基化最后一步都是加上唾液酸残基,由此可推测催化唾液酸转移的酶最有可能存在于高尔基复合体的( ); A.CGN B.顺面膜囊 C.中间膜囊 D.反面膜囊和TGN E.以上都有可能 28、少量溶酶体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是( ) A.溶酶体酶迅速被特异的机制召回溶酶体中

B.胞质中的一些蛋白因子与溶酶体酶结合抑制其活性

C.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0作用,溶酶体酶的活性大大降低 D.溶酶体酶进入细胞质基质随即被降解成无活性的肽段 E.以上都不对

29、如果一种多肽存在多个起始转移序列和多个停止转移序列,那么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 A.该多肽将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

B.该多肽合成结束后将最终被定位在内质网膜上 C.该多肽将最终成为多次跨膜的膜蛋白 D.将最终被运送至溶酶体而被降解 E.该多肽将最终被转运到细胞膜上 【A2型题】

1、下列哪种蛋白不属于分子伴侣( )

A.SRP B.Bip C.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D.泛素 E.Hsp70 2、下列哪种膜性细胞器不属于内膜系统( )

A.内质网 B.外核膜 C.运输小泡 D.线粒体 E.高尔基复合体 3、下列哪一点不是高尔基体的功能( )

A.细胞的分泌活动 B.蛋白质的糖基化与糖链的加工

C.蛋白原的水解 D.蛋白质的合成 E.蛋白质的分选 4、下列哪种蛋白不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 )

A.分泌蛋白 B.跨膜蛋白 C.溶酶体蛋白 D.组蛋白 ;E.Bip : 5、下列不是粗面内质网功能的是( )

A.蛋白质合成 B,蛋白质的分选与包装 C.多肽链的折叠与组装 D.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 E.蛋二硫键的形成

6、下列哪种成分不参与多肽从细胞质基质转移到内质网膜上继续合成( ) : A.信号识别颗粒 B.停泊蛋白 C.信号肽 D.停止转移序列 E.Bip 7、内质网中含有的可以识别不正确折叠的蛋白并促使其重新折叠的分子伴侣是( ) A.Bip B.易位子 C.Hsp90 D.蛋白二硫键异构酶 E.Hsp70 8、下列细胞器执行主要功能活动时不需要氧气的是( )

A.线粒体 B.乙醛酸循环 C.过氧物酶体 D.溶酶体 E.以上都不对 9、有关蛋白质的折叠与装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可以切断错误形成的二硫键,使蛋白质形成自由能较低的蛋白构象 B.没有蛋白二硫键异构酶的存在,新合成的蛋白质不能正确折叠 C .Bip可以识别不正确折叠的蛋白质或未装配好的蛋白亚单位

D.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Bip都具有KDEL4肽信号,以保证它们滞留在内质网中

E.如果多肽链不能进行正确的折叠和装配,则被运送到细胞质基质,之后被蛋白酶体降解 10、有关高尔基复合体的生物学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尔基复合体是由大小不一、形态多变的囊泡体系组成

B.一般动物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数目都非常多,从而较容易分离和纯化 C.高尔基复合体从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有极性的细胞器

D.高尔基复合体是—个复杂的有许多功能不同的区室组成的完整体系

E,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将内质网合成的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分类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送到细胞的特定部位 11、有关蛋白质的糖基化及其修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酶体中的水解酶类、多数细胞膜上的膜蛋白和分泌蛋白都是糖蛋白 B.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核中绝大多数蛋白质都没有糖基化修饰 C.糖链在大多数蛋白质的分选中起决定性作用 D.糖基化可以影响多肽链的构象

E.糖基化可以影响蛋白的水溶性以及蛋白所带的电荷 四、判断题

1、内吞作用涉及细胞膜凹陷和质膜分离,所以不是主动运输。( ) 2、原核细胞没有细胞内膜系统。( )

3、高尔基复合体具有极性,靠近细胞核的一面称为顺面,朝向细胞膜的一面称为反面( ) 4、从细胞内提取的分泌蛋白的分子量一般与分泌到细胞外的相应蛋白的分子量相同。( ) 5、M-6--P是高尔基体TGN的特有蛋白,参与溶酶体蛋白的分选。( ) 6、膜脂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它的运送都是靠膜泡运输的方式完成的。( ) 7、细胞中N—连接的糖基化修饰一般起始于内质网中,完成于高尔基体。( )

8、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中所有与糖基化及寡糖的加工有关的酶都是膜整合蛋白。( ) 9、建立和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不需要消耗细胞能量。( )

10、通过重组DNA技术使溶酶体蛋白C端加上KDEL序列,那么重组蛋白将不能进入溶酶体。( )

1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开始后,有些转至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有些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合成。( )

12、核糖体存在于—切细胞内。( )

13、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都是70S的,而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都是80S的。( )

14、真核细胞中,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和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在组成上没有区别。( ) 15、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在执行功能时都需要氧气。( ) 五、简答题

2、比较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4、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类蛋白质?

5、溶酶体膜有何特点与其自身功能相适应? 7、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有哪些? 9、溶酶体的功能有哪些?

11、试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 六、问答题

20、真核细胞的细胞周期中,遗传物质大部分时间是以染色质的形态存在的。( ) 21、非组蛋白质没有种属特异性。( ) 22、外核膜具有蛋白质合成的功能。( )

23、核孔复合体能运输相对分子质量小于5000的离子、小分子,不能运输大分子和颗粒状物质。( ) 24、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人类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 )

25、人类1号、9号和16号染色体的长臂存在次缢痕,次缢痕处含rRNA基因。( ) 26、核仁的位置不固定,但绝大多数细胞的核仁位于核的中央。( )

27、核仁是转录合成rRNA的场所,因此,核仁的主要成分是rRNA。( ) 28、构成核糖体的rRNA均在核仁内转录合成。( ) 29、rRNA基因是串联重复基因。( )

30、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命名为核酶。( )

31、5SrRNA合成后,进入核仁,参与核糖体大亚基的组装。( ) 32、核仁的周期性变化与核仁组织区的活动状态有关。( ) 33、真核细胞中DNA聚合酶I、Ⅱ、Ⅲ参与DNA的复制。( ) 34、真核细胞DNA复制的特征之一是DNA延伸速度快。( )

35、基因的遗传信息通过翻译,产生蛋白质的过程称为基因表达。( ) 36、一个DNA分子上不同基因,其编码链可在不同的DNA单链上。( )

37、基因转录时,新合成的RNA链沿着3,

→5’进行。( ) 38、rRNA基田的转录产物经加工后形成特殊的三叶草形。( ) 39、管家基因的表达不太受环境因素改变而变化。( )

40、在生物体的任何细胞、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持续表达的基因称为管家基因。( 41、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比真核细胞要复杂得多。( ) 42、转录环节是基因表达调控最重要、最复杂的一个层次。( ) 五、简答题

2、核被膜有哪些功能?

3、简述核孔复合体的功能。

4、组蛋白有哪些类型?在染色质的构成中起何作用? 5、何为非组蛋白质?有哪些功能? 9、简述核仁的功能。

11、何为核骨架、广义核骨架、狭义核骨架? 12、核基质的主要成分和主要功能是什么? 六、问答题

1、试述核孔复合体捕鱼笼式模型的要点。 2、何为核纤层?有何功能?

7、核小体的组成与结构如何?

9、试将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线管模型和染色体支架-放射环模型加以比较。 12、核仁的基本结构如何?

第十一章 细胞周期

一、名词解释 2、动粒 4、交叉

7、联会复合体 10、细胞周期 12、有丝分裂器 15、中心体 19、PCC 20、MPF

22、checkpoint

)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下列哪种周期蛋白的表达是哺乳动物细胞通过G1期检查点的重要条件( )

A.Cydin A B.Cyclin B C.CyclinC D.CyclinD E.CyclinA和CyclinD 2、联会复合体见于( )

A.神经突触 B.胞间连接

C.多线染色体间 D.同源染色体间 E.姐妹染色单体间 3、在细胞周期的G2期,细胞核的DNA含量为G1期的( ) A.1/2倍 B.1倍 C.2倍 D.4倍 E.8倍 4、有丝分裂中期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染色休排列在赤道面上 B.纺锤体形成

C.核膜破裂 D.姐妹染色体分开 E.核仁肖失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

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B.着丝粒不分离

C.染色单体分离 D.不出现交叉 E.不出现重组节 6、减数分裂过程中变化最复杂的时期是( )

A.前期I B.前期Ⅱ C.后期I D.后期Ⅱ E.减数分裂间期 7、有丝分裂后期的起始需要下列哪种酶的活力来驱动( )

A.蛋白酶 B.核酸酶 C.蛋白激酶 D.磷酸酯酶 E.酸性水解酶 8、中心体能放射出微管束,主要因为其含有( ) A.α-微管蛋白 B.β-微管蛋白

C.γ-微管蛋白 D.微管结合蛋白tau E.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 9、有丝分裂早中期时核膜破裂是由于核纤层蛋白被( )

A.磷酸化 B.去磷酸化 C.大量合成 D.大量降解 E.泛素化 10、裂殖酵母中的cdc2基因在芽殖酵母中的同源物是( )

A.cdc2 B.cdc25 C .ede28 D.cdc20 E.cde13 11、灯刷染色体主要存在于( )

A.鱼类卵母细胞 B.昆虫卵母细胞

C.哺乳类卵母细胞 D.两栖类卵母细胞 E.鱼类卵母细胞和昆虫卵母细胞 12、卵受精后的早期几轮细胞周期中无( )

A.DNA复制 B.转录活动 C.翻译活动 D.翻译后修饰 E.DNA修复 1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DNA交换发生在( )

A.细线期 B.偶线期 C.粗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14、着丝粒不分裂的现象可发生在( )

A.正常无丝分裂过程中 B.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

C.第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 D.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巾 E.以上都不对 15、脊椎动物成熟卵,受精前停顿在( ) A.第—次减数分裂中期 B.第二次减数分裂前期 C.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 D.第—次减数分裂前期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推动细胞周期由G2相向M相过渡的复合物为( ) A.cyclinB-CDKl复合物 B.cyclinB-CDK2复合物 C.cyclinA-CDK2复合物 D.cyclinD-CDK4复合物 E.cyclinE-CDK4复合物

17、减数分裂中,Z-DNA和P-DNA是扛( ) A.S期合成的 B.G2期合成的

C.细线期合成的

D.分别在偶线期和粗线期合成 E.以上都不对

18、联会复合物完全形成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完成,这时的染色体称( )

A.四联体 B,二价体 C.二分体 D.一价体 E.以上都不对

1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和联会复合体形成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 ) A.细线期 B.粗线期 C.偶线期 D.双线期 E.终变期 20、观察染色体的最好时期是( )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21、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丝的基本构成物质是( )

A.微丝 B.微管 C.中间纤维 D.核基质 E.核纤层 22、在细胞增殖周期中,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 ) A.DNA的合成 B.蛋白质的合成

C.RNA的合成 D.染色体的形成 E.核糖体的装配 23、细胞周期中,中心粒开始分离是发生在( )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E.Go期 24、T.Hunt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的主要贡献是( ) A.细胞周期蛋白的发现 B.MPF的分离和纯化 C.提出细胞检验点的概念 D.提出信号假说 E.P34cdc2激酶的发现

25、细胞间期通常是指( )

A.G1+S期 B.G1+S+G2期 C.S+G2期 D.G0期 E.Gl+G2期 【A2型题】

1、下列有关成熟促进因子(MPF)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 A.MPF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B.MPF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由P34cdc2和Cyc|inB两种蛋白组成 C.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从G2期进入M期起重要作用 D.MPF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量较为恒定 E.在G2/M转换期,MPF活性达到高峰

2、下列关于CDK和周期蛋白说法错误的是( ) A.CDK的激活必须以结合周期蛋白为前提

B.只要周期蛋白结合CDK,CDK就可以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

C.一种CDK可以与不同的周期蛋白结合,只是表现的激酶活性不同,作用的底物有差异

D.不同的周期蛋白在细胞周期中表达的时期不同,并与不同的CDK结合,调节不同的CDK激酶活性 E.周期蛋白结合CDK部位的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同样CDK结合周期蛋白部位的氨基酸序列也比较保守 3、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分裂的方式 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遗传信息都相同

C.减数分裂后一个精母细胞可分裂成4个遗传信息相同的精细胞 D.第一次减数分裂后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E.减数分裂前期I的时间长

4、下列关于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检验点对正常细胞周期运转并不是必需的

B.检验点的作用之一是对细胞进入下一期之前进行“检查” C.检验点的本质是一种感受异常事件的信号传导通路 D.捡验点在细胞周期运转中起负调控作用

E.检验点主要监控的异常事件有细胞的大小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合,DNA是否有损伤,纺锤体是否完成组装等 5、成熟促进因子(MPF)不能促进( )

A.卵母细胞成为卵细胞 B.卵巢发育

C.G2向M期转化 D.蛋白质磷酸化 E.核纤层解体 6、基本上不具G1期和G2期的细胞周期的细胞为( )

A.癌细胞 B.早期胚胎细胞 C.肝细胞 D.中胚层细胞 E.干细胞 7、下列能抑制CDK活性的酶是( )

A.Weel B.CAK C .cdc25 D.P21 E.P53 四、判断题

1、细胞分裂时内酯网要经历解体和重建的过程。()

2、在泛素介导的蛋白质讲解过程中,泛素随靶蛋白一同被蛋白酶体降解。()

3、正常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时,每条染色体的动粒均已分别结合来自纺锤体两极的微管。() 4、细胞周期中,在G1/S和G2/M处都有检验点。() 5、细胞周期并不总是完整的,有时会缺乏某一时相。()

6、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动力只来自于与两极相连的动粒微管的张力。() 7、无丝分裂只发生在低等生物的细胞增殖过程中。() 8、细胞只要进入G1期便可完成分裂过程。()

9、经过减数分裂,一个卵母细胞可形成4个有功能的卵细胞。()

10、在间期,周期蛋白B和CDK1已经存在并结合,但它们并没有表现出MPF的活性,而是在分裂期才表现激酶的活性。() 五、简答题

2、细胞周期中主要有哪些检验点?

3、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特点。 4、简述MPF活性的调节因素有哪些?

5、细胞周期如何划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六、问答题

1、试述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2、简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分化 2、totipotency 3、奢侈基因 4、管家基因 5、ES cell 6、多能干细胞 7、oncogene 8、转分化 二、选择题 【A1型题】

1、从分子水平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 A.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 B.基本蛋白质的合成 A.结构蛋白质的合成 D.酶蛋白的合成 E.以上都不是

2、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基因是( ) A.管家基因 B.结构基因

C.调节基因 D.奢侈基因 E.以上都不是 3、细胞分化的调控最终要在( )调节。

A.DNA复制水平 B.转录水平 C.翻译水平

D.转录和翻译水平 E.以上都不是

4、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生化特性及生理功能,这是( ) A.空间上的分化 B.时间上的分化 C.细胞分化 D.发育 E.细胞的适应性 5、一个细胞一旦转化为一个稳定的类型之后( ) A.不能逆转到未分化状态 B.可逆转到未分化状态 C.不能逆转到分化状态 D.可逆转到分化状态 E.以上都不是

6、细胞分化是( )

A基因转录的结果 B.基因复制造成的

C选择性转录的结果 D.选择性转译的结果 E.以上都不是 7、管家基因是指( )

A.与分化细胞特殊性质有间接关系的基因

B.与分化细胞特异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 : C.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基因 D.与细胞生存无关的基因 E.凋节基因表达的基因 8、奢侈基因是指( )

A.与分化细胞特异性状有间接关系的基因

B.决定分化细胞特定的形态、结构、生化特征及功能的基因 C.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需的基因

D.控制基因组表达的基因 E.以上都不是 9、从体细胞克隆高等哺乳动物的成功说明了( ) A.体细胞的全能性 D.体细胞去分化还原性 C.体细胞核的全能性

D.体细胞核的去分化还原性 E.分化细胞特有的功能性

10、细胞决定与细胞分化的关系是( )

A.决定先于分化 B.分化先于决定

C.两者相互促进 D两者相互限制 E.以上都不对 11、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的规律是( ) A.单能细胞→多能细胞→全能细胞 B.全能细胞→多能细胞→单能细胞 C.多能细胞→单能细胞→全能细胞 D.全能细胞→单能细胞→多能细胞 E.单能细胞→全能细胞→多能细胞 12、细胞全能性比较( ) A.卵细胞,受精卵,体细胞 B.受精卵,卵细胞,体细胞 C.体细胞,受精卵,卵细胞 D.体细胞,卵细胞,受精卵 E.卵细胞,体细胞,受精卵

13、分化细胞重新分裂回复到胚胎细胞这种现象称为( )

A.细胞分裂 B.减数分裂 C.有丝分裂 D.细胞分化 E.细胞去分化 14、下列哪一条关于干细胞的叙述是正确的( )

A.在分化过程中,不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但能分化产生一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称为干细胞 B.在分化过程中,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井能分化产生一种以上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称为干细胞

C.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分裂增殖能力,但不能分化产生专业细胞的原始细胞称为干细胞 D.干细胞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核质比也相对较小 E.干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随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而逐渐增高 15、下列哪一种现象是干细胞的去分化( ) A.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

B.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胶质细胞 C.神经干细胞分化成为造血细胞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肌细胞 E.造血干细胞逆转成为胚胎干细胞 16、受精卵细胞属于( )

A.胚胎干细胞 B.全能干细胞

C.多能干细胞 D.专能干细胞 E.成体干细胞 17、以下哪种物质是神经干细胞所特有的生化标志( )

A.端粒酶 B.巢蛋白 C.角蛋白15 D.SSEA-3 E.SSEA-4 18、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是指( )

A.干细胞分裂时产生的子细胞—大一小

B.干细胞分裂时产生的子细胞均是特定分化细胞,或均是干细胞 C.干细胞分裂时产生的子细胞1个是干细胞,另1个是特定分化细胞 D.干细胞分裂时产生1个干细胞,3个特定分化细胞 E.干细胞分裂时产生3个干细胞,1个特定分化细胞 19、胚胎干细胞是( )

A.未分化的多能性细胞,可分化为外、中、内三种胚层 B.不表达畸胎瘤细胞的表面抗原

C.具有分化成为内胚层的潜能,但不具有分化为中胚层的潜能 D.具有分化成为中胚层的潜能,但不具有分化为内胚层的潜能 E.具有分化为外胚层的潜能,但不具有分化为中胚层的潜能 20、下列有关过渡放大细胞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 A.是介于干细胞和分化细胞之间的过渡细胞 B.过渡放大细胞分裂速度比干细胞要快 C.过渡放大细胞分裂速度比干细胞要慢

D.过渡放大细胞可经多次分裂后产生分化细胞 E.可以通过较少的干细胞产生较多的分化细胞

21、以下有关干细胞增殖的特性哪一条是错误的( )

A.增殖的缓慢性,有利于干细胞对外界信息做出正确的反应 B.干细胞增殖系统具有自稳定性,以保证干细胞数日的恒定 C.干细胞增殖,首先要经过一个增殖期,产生过渡放大细胞 D.较快的分裂速度,可迅速产生大量的分化细胞

E.干细胞增殖缓慢,有利于细胞校正细胞内DNA复制错误 22、以下哪个现象是干细胞的转分化( ) A.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元

B.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神经胶质细胞

C.卵黄囊内胚胎有核红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红细胞 E.造血干细胞分化成为肌细胞

23、以下有关间充质给细胞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

A.间充质干细胞形成于发肯中的骨髓腔,在尚未建立造血功能的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分裂旺盛 B.在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仍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C.人的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专能性干细胞,可分化为多种间充质组织,如骨、关节、肌腱、肌肉、骨髓基质等 D.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相对容易地诱导形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损伤、先天性骨组

织畸形的治疗方面将有广泛应用

E.在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中,间充质干细胞是静止的 24、癌细胞的最主要且最具危害性的特征是( ) A.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 B.表现为未分化细胞特征 C.核膜、核仁与正常细胞不同 D.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 E.线粒体数目增加

25、关于抑癌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B.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C.缺失与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无关 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中 E.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四、判断题

1、结构和功能都相同的细胞转变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的过程称之为细胞分化。( ) 2、在核质相互关系中,细胞质决定着细胞的类型,细胞核中的基因决定着细胞的基因型。( ) 3、细胞一旦分化,便不可逆转。( )

4、在能识别一个细胞的分化以前,有一个预先保证细胞怎样变化的时期,这一阶段被称为细胞决定。( 5、细胞体的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

6、细胞分化就是细胞内奢侈基因选择性的表达结果。( ) · 7、单细胞生物不存在细胞分化。( )

8、分化完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抑素,这种化学介质可以抑制附近的细胞进行同样的分化。() 9、胚胎诱导是指在胚胎发育中,一部分细胞影响其相邻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的作用。() 10、正常细胞中癌基因如果表达就会导致癌变。()

11、细胞分化的关键是该细胞基因组内带有某种组织专一蛋白的基因。() 五、问答题

1、试述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核和细胞质各起什么作用? 2、什么是基因的差异表达?在细胞分化中有什么作用? 3、什么是细胞决定?与细胞分化的关系如何? 4、说明细胞核全能性与细胞全能性的异同。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

一、名词解释

2、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

3、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 5、自由基(free radical)

6、遗传程序说(genetic program theory) 7、“端粒—端粒酶”假说(telomere-telomerase hypothesis)

8、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 9、坏死(necrosis)

10、DNA梯状条带(DNA ladder) 11、Caspase家族(Caspase family) 15、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 二、选择题 【A1型题】

1、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于( )

A.环境因素 B.细胞核 C.细胞质 D.核、质相互作用 E.细胞本身 2、鉴定细胞凋亡的最可靠方法是( )

) A.DNA梯状条带

B.染色体形成串状片段 C.细胞变大,细胞器膨胀

D.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水平降低 E.线粒体破裂

3、核膜内褶是细胞核结构在 中最明显的变化( ) A.衰老 B.凋亡 C.分化 D.分裂 E.发育 4、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典型特征是( )

A.引起炎症反应 B.形成凋亡小体

C.次级损伤 D.外界因素造成 E.细胞液体外渗

5、衰老的细胞分裂速度减慢,其主要是 期明显延长, 期的长度变化不大( ) A.G1;S B.G1;G2 C.S;G2 D.G2;S E.S;G1 6、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其结构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包括( ) A.细胞核增大,核膜内褶

B.内质网成分弥散性地分散于核周胞质中 C.线粒体数量减少,致密体形成 D.以上都包括 E.以上都不包括

7、细胞凋亡的作用是( )

A.在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稳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B.对糖类、脂类、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起重要作用 C.是细胞走向衰老的必经阶段

D.细胞凋亡的失调是各种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E.以上都不是

8、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通过 来调节神经细胞的数量,使之与需要神经支配的靶细胞的数量相适应( )

A.细胞坏死 B.细胞分化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E.细胞发生 9、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体现在( )

A.细胞核增大 B.水分减少 C.致密体的积累 D.以上都正确 E.以上都不是 10、有机体新陈代谢的普遍规律是( )

A.同化和异化作用 B.生长、发育和变异

C.细胞衰老、死广和增殖 D.合成和DNA复制 E.以上都不是 11、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有机体的衰老死亡是( )

A.一个概念 B.两个概念 C.主次关系 D.因果关系 E.以上都不是 12、有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表皮细胞 C.肝细胞 D.肌肉细胞 E.神经细胞 13、有机体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是由于( ) A.新细胞不断增殖 B.老细胞不断死亡

C.新、老细胞不断地交替 D.新细胞提早增殖 E.老细胞提早死亡

14、衰老的机体中心肌细胞体积( )

A.减少 B.增大 C.不变 D.成倍减少 E.成倍增大 15、离体培养的胎儿肺成纤维细胞衰老死亡出现在分裂( )

A.1-2次后 B.5—30次后 C.50-60次后 D.100次后 E.无数次后 16、细胞内衰老细胞器的消失是( )

A.溶酶体的异噬作用 B.溶酶体的自噬作用 C.细胞的内吞作用 D.细胞的外排作用

E.溶酶体的自溶作用

17、机体衰老过程中,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中的( ) A.细胞膜磷脂的脂肪酸链不饱和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B.胆固醇和磷脂的比值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C.胆固醇和磷脂的比值不变

D.脂肪酸链运动能力随年龄增大而增强 E.脂肪酸链运动能力不变

18、衰老细胞中,增多的是( )

A.分泌蛋白小泡 B.高尔基小泡 C.残余体 D.内质网 E.微粒体 19、细胞衰老时,其( )

++

A.外Ca2集聚 B.内Ca2集聚

++

C.外K集聚 D.内Na集聚

++

E.内外K、Na趋向平衡 20、老年神经细胞( )

A.细胞色素颗粒减少、减小 B.细胞色素颗粒增多、增大 C.脂肪颗粒减小、减少 D.不溶性蛋白质减少 E.胆固醇减少

21、死亡细胞用中性红、次甲基蓝等染料做扩散性染色( ) A.细胞质和细胞核染得很浅 B.细胞质和细胞核染得很深

C.只染细胞核 D.只染细胞质 E.只染细胞质内一定的颗粒或液泡 22、机体衰老,细胞核( )

A.增大 B.减小 C.折光率增加 D.数量减少 E.多倍体减少 23、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的( ) A.DNA分子量不变 B.DNA分子量上升 C.DNA分子量下降

D.DNA和组蛋白的结合减少

E.核小体上重复排列的碱基对减少 24、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 )

A.数量不变 B.数量增多 C.数量减少 D.胀大不变形 E.缩小变形 25、细胞衰老过程中( )

A.染色质中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比值上升 B.染色质中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比值下降 C.类脂双分子层中胆固醇和磷脂的比值下降 D.类脂双分子层中磷脂和胆固醇的比值上升 E.DNA和组蛋白结合成少 26、细胞衰老时( )

A.细胞内首先是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 B.细胞内大分子之间产生分散

C.胶原蛋白分子之间产生交联键,结缔组织变软 D.胶原蛋白分子之间不产生交联键

E.弹性蛋白分子之间产生交联键,结缔组织变软 27、支持遗传程序说的实验结果是( )

A.体外培养的人胚成纤维细胞在衰老时突变率增加 B.老年鼠再生肝中染色体的突变率比年轻鼠约多3倍

C.Werner综合征患者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几乎完全缺乏修复能力

D.Werner综合征患者的体外培养细胞远较正常二倍体细胞传代次数少得多 E.细胞修复DNA的能力随着细胞的衰老有所减弱

28、人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之间的蹼状皮肤细胞会逐渐死亡使手指分开,这一事实支持( ) A.错误灾难说 B.体细胞突变说

C.自由基理论 D.大分子交联说 E.细胞凋亡学说 29、日前细胞衰老理论最著名的有( ) A.体细胞突变说和外生因素说 B.自由基理论和遗传程序说 C.错误积累说和自由基理论 D.错误积累说和体细胞突变说 E.错误积累说和大分子交联说

30、遗传程序说认为控制细胞衰老的遗传钟在(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核 D.溶酶体 E.高尔基体 31、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 )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红细胞 D.心肌细胞 E.骨髓干细胞 32、寿命较短的细胞是( )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白细胞 D.肝细胞 E.红细胞 33、在衰老细胞内很多残余体的产生是由于( ) A.脂肪颗粒增多和积累 B.细胞内消化能力不强 C.溶酶体数量减少

D.溶酶体的自溶作用减弱 E.细胞外排作用减弱

34、细胞衰老过程中,增多的细胞器是(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溶酶体 D.中心体 E.核糖体 35、细胞凋亡的最显著特征是( ) A.细胞成分自控性的自我消解 B.细胞代谢障碍并有脂肪变性 C.光镜下可见细胞肿胀 D.细胞结构广泛酶性分解 E.蛋白质分子的合成

36、既能促进细胞的增殖,又能诱导细胞死亡的基因是( ) A.P53 B.RB C.c-myc D.bax E.ras 37、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前者潜伏期长,后者没有

B.前者需要效应蛋白,后者不需要 C.前者染色体致密,后者染色体分解 D.前者常见自吞噬现象,后者少见

E.前者是由基因控制的主动过程,后者是被动过程 38、在培养细胞中判断细胞死亡常用的方法是( ) A.形态 B.大小

C.是否还具有形成集落的能力 D.营养状况 E.生长密度 39、台盼蓝可将死亡细胞染成( )

A.无色 B.红色 C.蓝色 D.绿色 E.橙色 40、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是( ) A.染色质DNA的降解

B.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的合成 C.钙离子浓度升高

D.细胞被分割成数个由质膜包裹的凋亡小体 E.核酸内切酶的参与

41、哺乳动物中半胱-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家族的原始模型是( ) A.Ced3 B.Ced4 C .Ced6 D.Ced8 E.Ced9 【A2型题】

1、体内自由基不包括( )

A.超氧自由基 B.醛自由基 C.羟自由基 D.过氧化氢 E.以上都不是 2、不属于细胞程序死亡最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的是( ) A.细胞变圆 B.细胞核变疏松 C.染色质浓缩

D.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 E.以上都不是

3、对细胞膜流动性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

A.细胞膜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链越多,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小 B.细胞膜中含有的脂肪酸链越长,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小 C.细胞膜内含有的蛋白质越多,细胞膜的流动性越小

D.细胞膜中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升高,细胞膜的流动性则增强 E.以上都不是

4、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不包括( ) A.核膜内褶

B.核固缩,即染色质固缩 C.常染色质减少 D.异常染色质减少

E.端粒DNA的丢失和染色体末端的降解 5、细胞老化过程中,没有以下变化( ) A.细胞膜磷脂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增加 B.膜脂分子移动加快 C.镶嵌蛋白不再运动

D.膜选择通透性受到损害 E.细胞的间隙连接减少

6、细胞衰老过程中伴随着其他一些细胞器的变化,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的内质网排列无序 B.内质网膜膨胀扩大甚至崩解 C.膜表面核糖体数量减少

D.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E.高尔基复合体数量明显增加,囊泡肿胀,扁平囊泡断裂崩解 7、在细胞衰老过程中,错误的是( ) A.首先是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 B.核糖体的效率降低

C.蛋白质合成中的延伸因子数量增加 D.核糖体的准确性降低

E.蛋白质合成中的延伸因子活性降低

8、细胞凋亡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错误的是( ) A.仅次于细胞分裂、分化的生理现象 B.是机体生存和发育的基础

C.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 D.自身平衡的保持

E.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 9、细胞凋亡时,没有以下变化( ) A.细胞明显肿胀 B.核染色质疑聚 C.核染色质边集 D.核染色质裂解 E.核膜崩解

10、秀郦隐杆线虫((C.elegans)中凋亡途径不涉及( )

A.Ced4 B.Ced3 C.Ced2 D.Ced9 E.以上均不对 四、判断题

1、衰老生物学的任务是要揭示生物(人类)衰老的特征,探索发生衰老的原因和机制,寻找推迟衰老的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延长生物(人类)的寿命。( )

2、魏斯曼提出体质不死而种质会衰老和死亡的学说。( )

3、Carrel和Ebeling认为细胞本身不会衰老,衰老是由于环境的影响造成的。( ) 4、决定细胞衰老因素不在细胞内部,而在外部环境。( )

5、肝细胞、软骨细胞属于回复性分裂后细胞,它们通常不分裂,但终身保持分裂能力。( ) 6、细胞核结构在衰老变化中最明显的是核膜内褶。( ) 7、精子细胞中的端粒比体细胞中的短。( ) 8、DNA甲基化可以打开基因表达。( )

9、细胞老化过程中,细胞膜磷脂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减少,膜脂分子移动减慢,镶嵌蛋白不再运动,膜选择通透性受到损害。( )

10、衰老细胞的内质网排列无序、内质网膜膨胀扩大甚至崩解。( ) 11、细胞衰老过程中,首先是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提高。()

12、老年人头发发白,可能是与头发基部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提高有关。( )

13、细胞衰老明显的变化是结构变化,水分减少,细胞脱水收缩,体积变小,细胞原生质硬度减少,细胞核固缩或完全消失(如哺乳类红细胞),核质比减少。( )

14、脂褐质呈棕黄色,为不溶性的脂肪颗粒,是由单位膜包裹成的脂褐质小体。( )

15、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上有不成对电子的化学物质,这些自由电子导致了这些物质的高反应活性。( ) 16、生物氧化、辐射、受污染、细胞内酶促反应等均会释放自由基。( )

17、自由基性质活泼,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自由基,而后者又可进一步与基质发生反应,从而引起基质大量消耗及多种产物形成。( )

18、细胞内有保护性的酶,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氧化酶。( )

19、过多的自由基会使生物膜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形成过氧化脂质,从而使生物膜流动性降低,脆性增加,以致脂质双层断裂,各种膜性细胞器受损。( )

20、衰老基因的表达产物,是一种可促进DNA和蛋白正常合成、促进衰老的抑制素。( )

21、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正常进行、自身平衡的保持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方面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

22、凋亡在正常的细胞生存与死亡的平衡中起调节作用,如果该平衡出现问题则引起肿瘤、阿尔茨海默病和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

23、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膜发生破裂,溶酶体破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因而常常引起炎症反应。( )

24、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相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膜包裹,以后逐渐分离形成单个凋亡小体。( ) 25、半胱-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的名称来自该酶的活性中心有催化作用的半胱氨酸残基,能水解底物蛋白中特异部位的天冬氨酸残基羧基侧肽键。( )

26、Fas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的细胞表面,是一种单跨膜受体,C端位于胞外,含有半胱氨酸残基丰富域,胞内段有60~8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死亡域。( )

27、细胞癌变前不容易经细胞凋亡途径被清除。( ) 五、简答题

1、细胞衰老是细胞生理与生化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什么的变化?具体有哪些? 4、细胞凋亡与坏死有何区别?

第一章 细胞生物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prokaryotic cell:即原核细胞,指没有核膜而只有一个构成核样体的拟核且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结构简单,种类少。

3、eukaryotic cell:即真核细胞,指具有真正的细胞核能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结构复杂,种类繁多。 4、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3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进行研究的学科。 二、选择题

【A1型题】1、D;2、C;3、C;4、A;5、D;6、A;7、C;8、D 【A2型题】1、B;2、A

四、判断题1、×;2、√;3、×;4、× 五、简答题

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广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 一、名词解释

1、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球形膜蛋白分子以各种镶嵌形式与磷脂双分子层相结合,有的即在内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膜中,有的贯穿膜的全层,这些大多为功能蛋白。这一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较好地体现细胞的功能特点。

2、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自我装配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球形结构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球形脂质小囊。 3、膜受体:细胞膜上能特异地识别、结合配体,并引起细胞内一系列反应的跨膜蛋白质。 4、膜泡转运: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经一系列膜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完成转运过程。

5、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指在细胞膜的有被小窝上,特定受体与相应大分子结合,引发形成有被小泡而实现的选择性快速吞入某物质的过程。

6、active transport:即主动运输,指载体蛋白利用代谢能,逆浓度梯度转运小分子物质过膜的过程。

7、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代谢能,将物质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浓度低一侧的运输方式。运输动力来自于浓度梯度和电位差。被动运输又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形式。

8、unit membrane:单位膜,在电镜下,生物膜呈现出厚度约7nm的三层结构,内、外两层为电子密度高的“暗”层,中间夹着电子密度低的“明”层,这种“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称为单位膜。

9、lipid rafts:即脂筏,是指膜中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区,其内聚集着一些特定的蛋白质,该区域比膜的其他部分厚,上面载有数百个蛋白质分子,有秩序且较少流动,称为“脂筏”(1ipidrafts)。

10、胞吞作用:胞外大分子物质被细胞膜逐渐包裹、内陷,脱离细胞膜形成含有摄人物的膜泡,进入细胞质的过程 11、胞吐作用:胞内膜泡移向细胞膜并与之融合,将内含的大分子物质排到胞外的过程。 二、选择题

【A1型题】1、A;2、C;3、E;4、A;5、C;6、A;7、D;8、A;9、C;10、B;11、A;12、D;13、D;14、A;15、A;16、D;17、C;18、D;19、D;20、C;21、C;22、B;23、D;24、C;25、A;26、D;27、C;28、D;29、B;30、C;31、A;32、B;33、C;34、C;35、A;36、A;37、B;38、D;39、B;40、D 【A2型题】1、A;2、A;3、C;4、B;5、D;6、D;7、D;8、D;9、A 四、判断题

1、V2、X3、X;4、X;5、X;6、V;7、X:8、V;9、X;10、V 11、X;12、V;13、V14、X;15、X 16、V 五、简答题

1、(1)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

(2)存在最大转运速串,在一定限度内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正比,如超过一定限度,浓度再增加,运输也不再增加,因膜上载体蛋白的结合位点已达饱和。 (3)有特异性,即与特定溶质结合。

(4)载体有离子载体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

2、(1)离子梯度,如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伴随着钠离子的进人,而钠离子又会被钠钾泵排出细胞外。 (2)水解ATP,如钠钾泵、氢钾泵等。

(3)光能,如细菌质膜中具有光驱动的质子泵。

3、(1)磷脂分子以疏水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外,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具有方向性和分布的不对称性。 (3)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4、(1)简单扩散特点是:①沿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方向扩散(由高到低);②不需细胞提供能量;⑧没有膜蛋白协助。 (2)协助扩散特点是:沿浓度梯度减小方向扩散;不需细胞提供能量;需特异膜蛋白协助转运,以加快运输速率。运膜蛋白有:①载体蛋白;②通道蛋白。 (3)主动运输特点是:①物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侧的跨膜运输即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细胞提供能量(由ATP直接供能)或与释放能量的过程偶联(协同运输)。③都有载体蛋白。根据主动运输过程所需能量来源的不

同可分为:由ATP直接提供能量和间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两种基本类型。由ATP供能的主动运输有:①Na-K+

泵;①离子泵;③质子泵。

(4)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真核细胞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5、它把生物膜看成是嵌有球形蛋白质的脂类二维排列的液态体,膜是一种动态、不对称、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6、异:前者无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脂溶性、非极性小分子;后者需借助膜转运蛋白,转运非脂溶性、极性小分子或离子。 同:物质均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无需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7、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转运的,而主动运翰消耗细胞的能量,物质是逆浓度梯度转运的。

++++

8、一般情况下,[K]内>[K]外,[Na]内<[Na]外。由于存在内外的离子浓度差,二者均可在转运蛋白的帮助下,

++

顺浓度梯度过膜(易化扩散)。另外,在细胞膜上还存在着Na-K泵,该载体蛋白每分解1个ATP分子,可逆浓度

++

梯度转运3个Na。‘和2个K(主动运输)。 9、小分子物质的转运是靠直接穿过细胞膜来实现的,称跨膜转运,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细胞膜,只能靠膜性囊泡的形成和融合来实现转运,称膜泡转运。大分子进入细胞为胞吞作用,排出细胞为胞吐作用。胞吞作用中,按吞入物质的性质和形成内吞泡的大小分成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按特异性则分成非特异性胞吞和特异性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第五章 细胞的信号转导答案

一、名词解释

1、signal transduction:配体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将细胞外信号转换为细胞内信号,通过相应的胞内系统,使细胞对外界的信号作出适当的反应。

2、第一信使:凡是由细胞分泌、能够调节特定靶细胞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都称为细胞间信息物质,也称第一信使。 3、第二信使:在细胞内传递信息的小分子化学物质。

4、受体:一类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特殊蛋白质,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胞外信号分子,进而激活胞内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使细胞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的效应。

5、G蛋白偶联受体:是7次跨膜的膜整合蛋白,N端在胞外,C端在胞内,跨膜部分是疏水的螺旋,胞外区有配体结合位点,胞内区能与G蛋白结合。。 二、选择题

【A1型题】1、B;2、A;3、D;4、B;5、C;6、A;7、D;8、D;9、C;10、C;11、C;12、B;13、C;14、C;15、A;16、A;17、C;18、B;19、B;20、E;21、B;22、E;23、B;24、C;25、B;26、B 四、判断题1、X;2、√;3、X;4、√;5、V6、X;7、V;8、X;9、X;10、X;11、X;12、V 五、简答题

2特点: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带有7个越膜疏水区域,氨基末端朝向细胞外,而羧基末端朝向细胞内基质,氨基末端带有一些糖基化的位点,而细胞内基质的第三个袢和羧基末端各有一个在蛋白激酶催化下发生磷酸化的位点。

第七章 内膜系统和核糖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内体性溶酶体:是由高尔基复合体芽生的含溶酶体酶的运输小泡和胞吞作用形成的内体融合而成,腔内pH呈弱酸性。

2、吞噬性溶酶体:由细胞摄取的外来物质或细胞自身的结构成分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根据底物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噬性溶酶体和异噬性溶酶体。

3、自噬性溶酶体:是吞噬性溶酶体的一种,细胞自身的结构成分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

4、异噬性溶酶体:是吞噬性溶酶体的一种,细胞摄取的外来物质与内体性溶酶体融合而成。

5、protein sorting:蛋白质分选,是蛋白质依据信号的有无和信号的类型决定蛋白质合成的部位以及被运输的目的地。

6、多聚核糖体:细胞内存在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上同时进行翻译,这种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8、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

9、后转移: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叶绿体等细胞器中的大多数蛋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为后转移。

11、膜泡运输:是指细胞通过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和胞内蛋白质通过不同的转运小泡从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复合体,进而分选至细胞的不同部分的运输方式。由于在转运过程中,物质包裹在脂双层膜围绕的囊泡中,故称为膜泡运输。

12、内膜系统:是指真核细胞中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单位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总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内吞体、分泌泡等。

13、endosome:内吞体,是膜包裹的囊泡结构,其主要特征是酸性、不含溶酶体酶的小囊泡,具有分选功能,其内的受体与配体是分开的。

14、lysosome :溶酶体,是指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15、溶酶体贮积病: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由于溶酶体酶发生变异、功能丧失,而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 16、microsome:微粒体。当细胞被匀浆破碎时,破碎的内质网膜碎片能够融合形成直径约100nm的球形小囊泡,这些小囊泡生物化学家把它们称为微粒体。

17、信号假说:认为分泌蛋白N端序列作为信号肽,指导分泌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质合成结束之前信号肽被切除。

18、SRP:翻译为信号识别颗粒,是一种核糖体,是一种G蛋白含有6条不同的多肽和一个7S的RNA。有二个功能部位,即翻译暂停结构域、信号识别结合位点和SRP受体结合位点。

19、信号肽:是指位于新合成肽链N端一段氨基残基序列,指导多肽链到内质网上继续进行合成。信号肽主要有以下特征:一般16~26个氨基酸残基,N端含有一个或多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其间至少含有6-12个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后通常被信号肽酶切除。 20、导肽: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揣中的蛋白质在胞质中合成后,在转移到细胞器的过程中也需要信号序列的指导,为了研究的方便,有人把这些信号序列称为导肽。

21、有被小泡:衣被蛋白选择性地把一些膜蛋白集中到一个特定的区域,之后在这一区域装配成篮状网格覆盖于芽生膜泡的表面,由此形成的膜泡称为有被小泡。 二、选择题

【A1型题】1、C;2、A;3、B;4、C;5、B;6、C;7、A;8、B;9、B;10、A;11、C;12、A;13、D;14、A;15、B;16、E;17、C;18、B;19、B;20、D;21、C;22、C;23、C;24、B;25、B;26、C;27、D;28、C;29、C

【A2型题】1、D;2、D;3、D;4、D;5、B;6、E;7、A;8、D;9、B;10、B; 11、B

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 五、简答题

2、①主要存在的细胞方面:粗面内质网在合成分泌蛋白的细胞中发达;滑面内质网在合成类固醇激素的细胞中发达。②形态方面:RER多呈扁囊状,排列整齐;SER多呈分支管状,排列较复杂。③表面附着物方面:RER有核糖体;SER无核糖体。④主要功能方面:RER主要参与分泌蛋白和跨膜蛋白的合成和加工;SER主要参与合成脂类,另外还有解毒和储存钙离子的功能。

4、①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这类蛋白主要有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以及细胞外基质蛋白等。②跨膜蛋白,主要有细胞膜表面的膜抗原、膜受体、离子通道,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内吞体上的膜蛋白等。③内膜系统的驻留蛋白,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腔内的固有蛋白、如Bip蛋白、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溶酶体酶等。

5、由于溶酶体内含有各种酸性水解酶类,所以溶酶体在细胞中既要必须保持高度稳定,以防酶的泄漏,又要保持腔内的低pH,以保持酶的活性,故溶酶体膜在组成上有不同于其他生物膜的特点。①溶酶体膜上有质子泵,能将H

泵入溶酶体,保持腔内pH 5的酸性环境。②溶酶体的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其寡糖链突出在溶酶体膜内表面,可保护溶酶体膜不受水解酶的作用。③溶酶体膜中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能够增加膜的稳定性。④溶酶体膜上有多种载体蛋白,可把水解酶消化的产物运出溶酶体,供细胞再利用或排出细胞外。

7、①蛋白质的糖基化与糖链的加工;②蛋白原的水解;③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9、①清除病原体及异物,参与机体防御;②更新机体衰老的细胞以及衰老的细胞成分;③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④参与激素的形成以及凋节激素的分泌;⑤参与受精过程;⑥在发育过程中,参与组织器官的形成等。 11、见下表。

N—连接的糖基化 O-连接的糖基化 加工部位 发生在糙面内质网 发生在高尔基体

连接的氨基酸残基 天冬酰胺 丝氨酸、苏氨酸、羟脯氨酸 第一个糖残基 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半乳糖胺或木糖 糖链的长度 5—25个糖基 1—6个糖基 连接基团 —NH2 —OH

糖基化方式 首先连接高甘露糖寡单糖逐个添加糖,之后进—步加工

第八章 线粒体答案

一、名词解释

1、mitochondrion:存在于细胞质内的一个重要是细胞器,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围成的膜相结构,内膜向内凸起形成嵴,嵴上的颗粒为基本微粒,它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线粒体内腔是进行三羧酸循环的场所,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产生ATP,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crlstae:指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的结构,嵴可增加细胞内线粒体内膜面积,有利于线粒休内外的物质交换。在线粒体嵴膜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称为基粒,它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即ATP的产生部位。

3、基粒:是线粒体嵴膜上的有柄小球体,也称ATP酶复合体.是偶联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它由3部分组成,即头部,为可溶性ATP酶(F1);柄部,有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OSCP);基部,有疏水蛋白(HP或F0),为质子通道,并将头柄部连接整合到线粒体的内膜上。

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能自我增殖,有mtDNA以及转录蛋白质的mtRNA、mt核糖体等。似乎线粒体是细胞内一个独立、自主的细胞器,但实际上它自身的遗传系统储存信息很少,不能为自己编码全部蛋白质,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DNA。因此,线粒体只能是一个半自主的细胞器,其遗传上由线粒体基因组和细胞核基因组共同控制。 5、F1偶联因子:线粒体的基粒头、柄部为F1偶联因子,尤其是头部的主要蛋白组成了ATP合成酶结构,它使ADP磷酸化为ATP。头部还有抑制ATP水解的酶蛋白,保护产生的ATP不被水解,因此,F1因子是实现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的结构基础。 6、respiratory chain:线粒体内膜上由多个酶复合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叫呼吸链。成分有辅酶1(NAD)、黄酶(FAD)、辅酶Q及细胞色素b、c1、c、a等,它们按一定顺序排列,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与质子,电子在逐级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帮助质子泵出内膜外面,在膜间腔形成质子浓度差透入F0基部,并通到柄、头部,质子的流动动力可以使ADP磷酸化为ATP。

7、mtDNA:即线粒体DNA,指存在于线粒体内的DNA,mtDNA呈高度扭曲的双股环状。mtDNA能转录自身的mRNA、rRNA和tRNA,线粒体的蛋白质约有10%是由mtDNA编码的。如果没有mtDNA编码的mRNA、tRNA及核糖体,细胞核DNA也无法指令构建线粒体。

8、cellular respiration:细胞呼吸是指细胞利用氧气氧化糖类或脂肪产生C02和H20,同时放出能量形成ATP的生物氧化过程。细胞呼吸的主要步骤可简单归纳为:①糖酵解;②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③进行三羧酸循环;④电子传递和化学渗透偶联磷酸化。

9、氧化磷酸化:在有氧代谢的三羧酸循环等反应中,脱下的氢首先与NAD或FAD结合成NADH和FADH2,经

呼吸链中其他成分的传递,NAD和FAD从氧化底物中取得的电子与O2分子结合,提供的能量用以驱动ADP+Pi转变成为ATP的反应,这就是氧化磷酸化作用,把NADH的氧化能转换成ATP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 二、选择题

【A1型题】1、B;2、E;3、D;4、C;5、E;6、E;7、B;8、D;9、B;10、A;11、C;12、D;13、E;14、D;15、A;16、A;17、A;18、B;19、A;20、C;21、C;22、B;23、A;24、A;25、C;26、C;27、B;28、C;29、D;30、C;31、B;32、B;33、E

【A2型题】1、C;2、A;3、E;4、E;5、D

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 五、简答题

1、电镜下可见线粒体是由两层单位膜包围的囊状结构,可分为外膜、内膜、膜间腔和基质腔。外膜为一层单位膜,包围着整个线粒体,平均厚5-7nm。内膜比外膜稍薄,平均厚4.5μm,也是一层单位膜,内、外膜之间的空隙称膜间腔,宽约7μm。内膜的表面不光滑,向内凹陷,形成线粒体嵴。嵴膜上有许多有柄小球体,称为基粒,它是ATP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装置。内膜以内的空隙为基质腔,基质腔里充满着基质,在线粒体基质中,除含有脂类、蛋白质、环状DNA分子和核糖体外,还含有一些电子致密嗜锇酸的基质颗粒。

2、基粒又称ATP酶复合体,是固着在内膜、嵴面上的小颗粒,由Fo和F1,两部分蛋白质组成,从形态上可由头、柄和基片3部分组成。F0疏水蛋白组成基片,为质子通道。头部也叫F1因子,含ATP合成酶,它使ADP磷酸化为ATP。在柄下部有对寡霉素敏感的蛋白(OSCP),它具有阻断质子流动抑制ATP合成的作用。

4、葡萄糖彻底氧化转变为能量经历下列几个代谢过程:①在细胞质中糖酵解(葡萄糖无氧分解)形成丙酮酸;②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③在线粒体基质中,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④在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和基粒进行电子传递偶联氧化磷酸化,使ADP磷酸化为ATP。

5、线粒体中既存在DNA(mtDNA),也有蛋白质合成系统(mtRNA、mt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但由于线粒体自身的遗传系统储存信息很少,构建线粒体的信息大部分来自细胞核的DNA,所以,线粒体的生物合成涉及两个彼此分开的遗传系统。由于mtDNA信息太少,不能为自己全部蛋白质编码,所以线粒体只是一半自主性细胞器。

第九章 细胞骨架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骨架: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位于真核细胞核和细胞膜内侧面的一种纤维蛋白基质,这些纤维状结构在细胞内呈网状、束状或带状等不同形态。

2、MTOC:细胞内微管组装发源点,称微管组织中心,主要包括中心体、纤毛基部和着丝点等部位,它们在微管装配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9x2+2型:鞭毛和纤毛的轴丝的微管构成是由9组二联管在周围成等距离地排列成一圈,中央有两根单个的微管,成为“9+2’’的微管形式。 二、选择题

【A1型题】1、C;2、C;3、A;4、B;5、D;6、B;7、C;8、E;9、C;10、D;11、B;12、C;13、A;14、A;15、C;16、D;17、B;18、A;19、A

【A2型题】1、D;2、E;3、D;4、C;5、B;6、A;7、A;8、B;9、E;10、A;11、B;12、D;13、E;14、B;15、E;16、D;17、E;18、A;19、E

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五、简答题

1、细胞骨架是指存在于细胞质内的网络结构,它是由纤维状蛋白组成,主要分为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等类型。细胞骨架的功能有:①构成细胞内支架;②与细胞器和细胞的运动有关;③参与物质运输;④与信息传递、分泌活动有关。

2、微管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微管蛋白亚基,即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组成,α微管蛋白含450个氨基酸残基,β微管蛋白含455个氨墓酸残基,α和β微管蛋白均含酸性C末端序列。此外还有微管结合蛋白。

第十章 细胞核答案

一、名词解释

1、nuclear pore complex:核孔复合体。电镜下,核孔是蛋白质以特定方式构成的复合结构。不育笼核孔复合体模型认为,其主要结构成分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中央栓。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的双向物质运输通道。

2、karyophilie protein:亲核蛋白质。在胞质合成,在核内发挥作用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质等。

3、nuclear lamina:核纤层。是指紧贴内核膜的一层高密度纤维蛋白网,其主要成分是核纤层蛋白。在间期细胞中,核纤层有维持间期核形态的作用,核纤层蛋白还与染色质特异部位结合,为其提供附着点。在有丝分裂期,核

纤层与核膜重建、染色质凝集的调节及间期核的组装等活动有关系。 4、chromatin:染色质。染色质是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呈伸展、分散的细丝网状的DNA蛋白质纤维,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5、eucchromatin:常染色质。常染色质是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浅、折叠程度低、结构较松散、处于伸展状态的染色质细纤维丝。常染色质大多位于核的中部,也可以袢环形式伸入到核仁内,能活跃进行转录,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细胞的代谢活动。

6、heterochromatin:异染色质。异染色质是指间期核内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高度缠绕、折叠程度高、凝集成块的染色质纤维丝。异染色质主要分布于核的周边,部分与核仁结合,成为核仁相随染色质的一部分。异染色质螺旋化程度高,表现为粗大颗粒,转录活性低,甚至不转录。

7、nucleosome:核小体。由200bp的DNA、4种核小体组蛋白各2分子和1分子H1组蛋白组成。4种核小体组蛋白各2分子形成的八聚体称为核心粒,146bp的DNA在核心粒表面缠绕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相邻核小体核心间连接的DNA片段称为连接DNA。组蛋白H1在核小体核心DNA进出处与连接DNA结合。核小体核心与含1分子组蛋白H1的连接DNA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核小体。

8、histone:组蛋白。组蛋白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属碱性蛋白,能与带负电荷的DNA紧密结合,而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对维持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起关键作用。根据在染色质上的位置,组成染色质的组蛋白有5种,H1、H2A、H2B、H3和H4。

9、non-histone:非组蛋白质。是染色质中除组蛋白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非组蛋白质属酸性蛋白,带负电荷,数量很少,但种类很多。具有与特异性DNA序列识别和结合的特性,故具有种属和组织特异性,也称为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质。

10、telomere:端粒。染色体两臂的末端称为端粒,是由端粒DNA和端粒结构蛋白组成的染色体端部特化结构。端粒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重要作用。在细胞周期中,随着DNA的复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DNA序列丢失50—100bp。因此,端粒的长短与细胞周期的次数相关,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细胞退出细胞周期而分化,预示着细胞的衰老。

11、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核仁组织区。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短臂次缢痕区含有45S rRNA基因,转录出的rRNA参与间期核仁的形成,因此,将此区的rRNA基因(rDNA)称为核仁组织区。

13、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这类基因的表达不太受环境改变而变化,其表达产物是细胞或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持续需要而必不可少的,几乎在生物体的任何细胞、任何生长发育阶段都持续表达。

14、核被膜:简称核膜,是包围核质、不对称的双层膜,是细胞整个内膜系统的一部分。电镜下,核被膜包括内、外两层核膜和核周隙、核孔复合体及核纤层等结构。作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界膜,核被膜起着稳定核的形态和成分的作用,使核内代谢在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下进行。

15、核定位信号:在胞质内合成,在核内发挥作用的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亲核蛋白质,结构上都含有4-8个带正电荷的赖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这4—8个氨基酸称为核定位信号(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NLS)。细胞质基质中的核输入受体与亲核蛋白质的NLS结合形成蛋白复合体,从而将亲核蛋白质运进核内。

18、兼性异染色质:是某些类型的细胞或细胞的一定发育阶段,原来的常染色质凝缩,并丧失转录活性所形成的异染色质。

19、结构性异染色质:是异染色质的主要类型,在所有细胞及细胞发育任何阶段均处于聚缩状态,无转录活性。 20、非活性染色质:没有转录活性的基因所在的染色质称为非活性染色质,包括异染色质,也包括大部分常染色质。 21、核小体串:将一个DNA分子所构成的全部核小体称为“核小体串”,核小体串上的每个组蛋白八聚体称为“串珠”,结合有H1组蛋白的DNA分子称为“串线”。

29、核基质:细胞核内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以外的蛋白纤维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称为核基质。核基质充满整个核空间,将染色质和核仁网罗其中,与核纤层和核孔复合体相连接,并与细胞质骨架系统有一定联系。 30、核骨架:是真核细胞核内以蛋白纤维为主的网架体系。核骨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染色体支架,狭义核骨架仅指核基质。 二、选择题

【A1型题】1、E;2、A;3、A;4、C;5、D;6、A;7、A;8、D;9、D;10、A;11、B;12、B;13、A;14、B;15、C;16、B;17、E;18、B;19、E;20、C;21、B;22、E;23、B;24、A;25、A;26、A;27、C;28、C;29、E;30、A;31、E;32、D;33、A;34、B;35、B;36、A 【A2型题】1、D;2、E;3、E;4、E;5、C;6、D

四、判断题1x;2X;3√;4V;5X;6X;7、V;8、X;9、V;10、X;11、V;12、V;13、X;14、X;15、X;16、X;17、X;18、V;19、V;20、V;21、X;22、V;23、X;24、X;25、X;26、X;27、X;28、X;29、V;30、V;31、V;32、V;33、X;34、X;35、X;36、√;37、X;38、X;39、√;40、V;41、X;42、V 五、简答题 2、核被膜作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界膜,起着稳定核的形态和成分的作用,使核内代谢在相对稳定的内环境下进行。外核膜结构上和粗面内质网相似,其上的核糖体同样能进行蛋白质合成。

3、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双向的物质运输通道。细胞核中转录加工形成的RNA及组装的核糖体大、小亚基,通过核孔复合体运至细胞质;细胞核内DNA复制、RNA转录所需的各种酶,染色体组装所需的组蛋白及核糖体蛋白等,需经核孔复合体运至细胞核内。因此,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 4、组成染色质的组蛋白有5种,根据在染色质上的位置,区分为核小体组蛋白(H2A.、H2B、H3和H4)和Hl组蛋白。各种核小体组蛋白间相互作用,形成聚合体,进而将DNA卷曲形成核小体。Hl组蛋白在构成核小体时起连接作用,使核小体包装成更高一级结构。

5、非组蛋白质是染色质中除组蛋白外的所有蛋白质的统称。非组蛋白质的功能包括:①参与染色体的构建;②启动基因复制;③调控基因的转录。另外,非组蛋白质的磷酸化也是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环节。

9、除5srRNA在核仁外合成外,真核细胞中另3种rRNA都在核仁内合成。核仁内合成的rRNA与来自胞质的核糖体蛋白质在核仁结合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经加工分别形成核糖体大、小亚基,最后经核孔运输到胞质中,结合成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11、核骨架是真核细胞核内以蛋白纤维为主的网架体系。广义核骨架包括核基质、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染色体支架,狭义核骨架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去核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外的蛋白纤维成分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12、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非组蛋白性的纤维蛋白。除支持作用外,核骨架在DNA复制、基因表达、染色体构建及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 细胞周期答案

一、名词解释

2、动粒:在着丝粒处装配的一种蛋白质复合体结构,与着丝粒紧密相连,参与染色体的分离。

4、交叉:联会复合体逐渐消失,同源染色体开始相互分开,但并没有完全分开,某些部位还连接在一起,成为交叉。交叉被认为是同源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的细胞形态学证据。

7、联会复合体:指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部位形成一种特殊的复合结构,称为联会复合体,它与染色体的配对和基因重组密切相关。

10、细胞周期: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增殖周期,简称细胞周期。可划分为间期和分裂期。

12、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临时性细胞器,如纺锤体、动粒等。

15、中心体:含有一对中心粒,两个中心粒相互成直角排列形成中心体。中心粒由9组三联微管组成。中心体是动物细胞的微管组织中心,直接参与纺锤体的形成。

19、PCC:诱导间期细胞与M期细胞融合,发现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产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称为超前凝集染色体(PCC),这种现象叫做染色体超前凝集(PCC)。G1期PCC为单线状,S期PCC为粉末状,G2期PCC为双线染色体。

20、MPF:M期促进因子或成熟促进因子,由细胞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组成,具有蛋白激酶活性,能促进细胞G2/M期的转换。

22、checkpoint:在细胞周期过程中,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特异或非特异的监控机制,这些监控机制能够鉴别细胞周期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一些抑制因子,这些抑制因子能够阻止细胞周期的运行,这些监控机制就称为检验点或限制点。 二、选择题

【A1型题】1、D;2、D;3、C;4、A;5、B;6、A;7、A;8、C;9、A;10、C;11、D;12、B;13、C;14、D;15、C;16、A;17、D;18、B;19、C;20、C;21、B;22、A;23、D;24、A;25、B 【A2型题】1、D;2、B;3、C;4、A;5、B;6、B; 7、A

四、判断题1、√;2、×;3、√;4、√;5、√;6、×;7、×;8、×;9、×;10、√ 五、简答题

2、①G1/S期检验点,主要监控细胞的大小和环境条件是否适合,DNA是否有损伤等。②S期检验点,S期检验点

主要监控DNA复制有没有完成,以及DNA有没有损伤等③G2/M期检验点,主要监控复制完的DNA是否还有损伤,细胞的体积是否足够大等。④M中期/后期,主要监控纺锤体是否完成组装。

3、根据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人们将有丝分裂划分为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5个时期。前期细胞和染色质开始浓缩,中心体开始向两极移动,在中心体的周围,微管开始大量装配。前中期以核膜的破裂为标志,染色体进一步浓缩,形成明显的x染色体。中期以所有染色体到赤道板上为标志,纺锤体呈现典型的纺锤状。中期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相互分离,并分别向两极运动,标志着后期的开始。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即进入末期,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核膜开始重建,胞质分裂环使两个子细胞分开。

4、MPF是周期蛋白B和CDKl蛋白结合而成,在细胞周期中G2/M的转换中发挥核心作用。CDKl具有蛋白激酶活性,为催化亚基,其活性依赖于周期蛋白B含量的积累;周期蛋白B的含量在G2期达到最大值,到G2期晚期,CDKl活性达到最大并维持到M期的中期。除此外,MPF的活性还受多种因素的调节,Weel激酶催化MPF的CDKI亚基的第14位苏氨酸和第15位酪氨酸磷酸化,此时CDKI不表现活性,在磷酸酶cdc25的催化下,CDKI的Thr14和Tyr5去磷酸化,才能表现出激酶活性;另,CAK对CDKI的Thr161的磷酸化,对MPF的活化也很重要。 5、在细胞周期中,DNA合成的时期称为S期,进行有丝分裂的时期称为M期,从M期到S期的第一个间隙称为G1期,从S期到M期的第二个间隙为G2期。

特点为G1期时间长度变化大,有R点的限制作用,细胞可以呈现三种不同的增殖状态:①继续增殖细胞;②暂不增殖细胞;③永不增殖细胞;主要进行大量的RNA和蛋白质的合成。S期主要进行DNA复制。G2期为进入M期做准备,主要是有丝分裂促进因子(MPF)的活化和有关细胞骨架系统重新装配的蛋白质合成。M期分为前、中、后、末四个阶段,主要特点有染色质组装成染色体;有丝分裂器和收缩环的形成;核被膜和核仁的消失和重建。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分化:细胞之间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totipotency:一个体细胞或性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重新形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3、奢侈基因:与各种分化细胞的特殊性状有直接关系的基因,丧失这类基因对下的生存并无直接关系。 4、管家基因:维持细胞最低限度的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基因,对细胞分化一般只起协助作用。

5、ES cell:胚胎干细胞,从早期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胚胎生殖细胞分离、扩增、克隆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成三个胚层的潜能。

6、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限制。 7、oncogene:癌基因,能引起细胞恶性转化的基因,分为细胞癌基因和病毒癌基因。细胞癌基因被激活后可使细胞癌变,而病毒癌基因随病毒进入细胞后,可使宿主细胞癌变。

8、转分化:一个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其他组织或胚层的细胞。 二、选择题

【A1型题】1、A;2、A;3、D;4、B;5、B;6、C;7、C;8、B;9、C;10、A;11、B;12、B;13、E;14、B;15、E;16、B;17、B;18、C;19、A;20、C;21、D;22、E;23、B;24、D;25、A 四、判断题1、V;2、V3、X;4、V5、V;6、√7、X;8、V;9、V;10、X;11、X 五、问答题

1、在个体发育中,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即细胞分化。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主要特征是出现不同的形态结构以及合成组织特异性的蛋白质,演变为特定表型的细胞类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之间出现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以前的形态有所不同。

细胞质对细胞核具有影响。细胞质能影响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对基因表达具有调节能力,细胞质的某些成分可激活一些基因,而抑制另一些基因。细胞核对细胞质具有决定性作用。 2、分化的细胞虽然保留了全套的遗传信息,但只有某些基因得到表达,即细胞分化主要是组织特异性基因中某种(或某些)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些蛋白和分化细胞的特异性状密切相关,但不是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按一定顺序表达的结果,表达的基因数约占基因总数的5%-10%。也就是说,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另外,分化细胞间的差异往往是一群基因表达的差异,而不仅仅是一个基因表达的差异。 3、细胞决定是指细胞在发生可识别的形态变化之前,就已受到约束而向特定方向分化,这时细胞内部已发生变化,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这就是决定。多细胞个体起源于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就分化潜能来说,受精卵是全能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直到形成囊胚之前,细胞的分化方向尚未决定。从原肠胚细胞排列成三胚

层之后,各胚层在分化潜能上开始出现一定的局限性,只倾向于发育为本胚层的组织器官。三胚层的分化潜能虽然进—步局限,但仍具有发育成多种表型的能力。经过器官发生,各种组织的发育命运最终决定,在形态上特化,在功能上专一化。细胞决定可看作分化潜能逐渐限制的过程,决定先于分化。

4、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细胞核全能性是将细胞核植入到去核的卵子中去,可以发育成形态结构和功能完整的成体的特性。两者的相同性在于都是细胞质成分的决定作用;全能性都是指可以分化成完整的有机体。而细胞的全能性是相对多潜能和单能细胞而言是整个细胞,包括受精卵、早期胚胎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核全能性是相对于细胞质而言,指细胞核;几乎所有的细胞核,终末分化细胞核也有全能性。

第十三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凋亡答案

一、名词解释

2、细胞衰老(cellular aging):细胞在其生命的后期阶段,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退化性的变化。

3、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寿命的。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界限的,这就是Hayflick界限(Hayflick limitation)。

5、自由基(free radical):是指外层轨道上有不成对电子的化学物质,这些自由电子导致了这些物质的高反应活性。 6、遗传程序说(genetic program theory'):机体从生命开始,生长发育、衰老死亡都按规定的遗传程序进行,在生命过程中随着时间进行,而有关基因启动与关闭命令按时发生。 7、“端粒—端粒酶”假说(telomere-telomerase hypathesis):该假说认为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伴随着部分端粒序列的丢失,端粒长度缩短。当端粒缩短到一个临界长度(checkpoint)时,启动停止细胞分裂的信号,指令细胞退出细胞周期,此时细胞不再分裂并出现老化,正常细胞开始死亡。 8、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化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又被称为程序化细胞死亡(PCD)。

9、坏死(necrosis):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比如局部缺血、高热以及物理、化学损伤或微生物的侵袭,造成细胞急速死亡而结束生命。

10、DNA梯状条带(DNA ladders):细胞凋亡的主要生化特征是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形成了特征性的梯状条带(DNA ladders),其大小为180~200bp的整数倍。 11、Caspase家族(Caspase family):Caspas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它们的一个重要共同点是特异地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

15、凋亡小体(apoptosis body):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膜包裹,以后逐渐分离形成单个凋亡小体。 二、选择题

【A1型题】1、B;2、A;3、A;4、B;5、A;6、D;7、A;8、D;9、D;10、C;11、B;12、E;13、C;14、B;15、C;16、B;17、A;18、C;19、B;20、B;21、B;22、A;23、C;24、C;25、B;26、A;27、D;28、E;29、B;30、C;31、E;32、C;33、B;34、C;35、A;36、C;37、E;38、C;39、C;40、D;41、A 【A2型题】1、B;2、B;3、A;4、D;5、B;6、D;7、C;8、A;9、E;10、C

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 五、简答题

1、最终表现在形态结构的变化。具体有:

(1)细胞核膜内褶。核固缩,即染色质固缩,常染色质减少。

(2)细胞膜磷脂的脂肪酸链饱和程度增加,膜脂分子移动减慢,镶嵌蛋白不再运动,膜选择通透性受到损害。细胞的间隙连接减少。最后细胞膜崩解。衰老细胞的内质网排列无序、内质网膜膨胀扩大甚至崩解等细胞器的变化。 (3)蛋白质的合成速率下降,某些与控制细胞衰老直接相关的蛋白质合成却增多。衰老细胞中酶的活性与含量也发生改变。

(4)细胞含水量减少。 (5)色素沉积。

4、细胞凋亡与坏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细胞学现象。坏死是由于某些外界因素,比如局部缺血、高热以及物理、化学损伤或微生物的侵袭,造成细胞急速死亡而结束生命。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膜发生破裂,溶酶体破坏,细胞内容物包括膨大和破碎的细胞器以及染色质片段,释放到胞外,因而常常引起炎症反应。而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我破坏过程。细胞膜反折,包裹断裂的染色体片段或细胞器,然后逐渐分离,形成许多凋亡小体而被吞噬;死亡细胞的内容物不会逸散到胞外环境中去,因而不会引起炎症反应和次级损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41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