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27 09: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眉山市东坡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七次会议关于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2011年3月11日眉山市东坡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眉山市东坡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区人民政府提出的《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会议认为,“十一五”期间,东坡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共同进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东坡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会议号召,全区人民在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一致,扎实工作,为把东坡区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
1
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编制单位:陕西东西部经济研究院
眉山市东坡区发展和改革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2
目 录
序 言 ……………………………………………………………1 第一篇 “十一五”发展成就 ………………………………………1 第一章 “十一五”指标全面完成…………………………1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4 第二篇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5 第三章 发展面临的机遇………………………………6 第四章 发展面临的挑战…………………………………7 第三篇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7 第五章 指导思想…………………………………………7 第六章 发展思路…………………………………………8 第七章 发展目标…………………………………………9 第四篇 发展布局………………………………………………10 第八章 主体功能区布局………………………………10 第九章 产业布局………………………………………11 第十章 交通布局………………………………………13 第十一章 城镇布局………………………………………14 第五篇 经济发展篇 …………………………………………14 第十二章 坚持工业强区,优化产业结构…………………14 第十三章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18 第十四章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三产比重………………20 第十五章 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22 第六篇 基础设施建设篇 ………………………………………23
3
第十六章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23 第十七章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24 第十八章 完善水务设施建设……………………………23 第十九章 推进城镇体系设施建设………………………24 第七篇 社会事业篇 ……………………………………………24 第二十章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24 第二十一章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26 第二十二章 提高卫生事业服务水平………………………26 第二十三章 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27 第二十四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27 第八篇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篇 ………………………………29 第二十五章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29 第二十六章 发展循环经济…………………………………30 第二十七章 加强环境保护…………………………………30 第九篇 社会管理篇 ……………………………………………31 第二十八章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31 第二十九章 强化公共安全建设……………………………32 第三十章 加强精神文明和法治建设……………………32 第十篇 保障措施 ………………………………………………33 第三十一章 加强组织保障………………………………33 第三十二章 强化资金保障………………………………33 第三十三章 完善目标考核体系……………………………34 第三十四章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34
4
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是依据《中共眉山市东坡区委眉山市东坡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眉山市东坡区“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眉东委?2010?17号)编制。本纲要是“十二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十一五”发展成就
第一章 “十一五”指标全面完成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区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走投资拉动发展的道路,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认真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灾后重建政策,以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化进程,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
——综合经济发展。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86.3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25亿元任务的149%,
1
年均增长15.2%;人均GDP达到23473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17161元任务的137%,年均增长14.1%。
2005年-2010年东坡区地区生产总值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单位:亿元152.680.894.2114.6136.5186.3GDP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工业经济发展。2010年,工业增加值完成92.7亿元, 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63亿元任务的147%,年均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4.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55亿元任务的153.8%,年均增长24.8%。
2005年-2010年东坡区工业增加值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806040200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8.936.523.530.2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742.362.469.655.561.592.784.6单位: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含铝硅园区和金象园区)达137.9亿元, 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60亿元任务的233.7%,年均增长27.6%;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达80.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36亿元任务的223.9%,年均增长29.3%。
2
2005年-2010年东坡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工业性投资16014012010080604020010581.140.822.349.62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性投资42.349.6137.9116.380.667.6单位:亿元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
——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3.4:43.7:32.9调整为14.7:56.3:29.0。
2005年东坡区三次产业结构2010年东坡区三次产业结构23.432.92914.743.7一产 %二产 %三产 V.3一产 %二产 %三产 %
——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83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2.09亿元任务的278.9%,年均增长30.9%。
——收入与消费。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16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9200元任务的169.7%,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71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4830元任务的134%,年均增长1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3.2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52.3亿元任务的120.8%,年均增长23.4%。
3
(附表1:东坡区“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第二章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引进项目,培育支柱产业。建成味聚特、恒佳纸业、川眉芒硝、峨大水泥等一批重点项目,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造纸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品牌发展战略成效显著,取得中国名牌2个,四川名牌23个,中国驰名商标11件,四川著名商标12件,“东坡泡菜”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经开区新区和经开区东区园区建设快速推进,聚集作用逐步显现。
农业发展稳步提升。全区粮食产量稳中有升,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44万吨。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初步建立蔬菜、水果、蔺草、林竹、畜禽、水产六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东坡区被评为中国调味品原辅料(青菜)种植基地、中国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壮大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中国〃四川泡菜城”发展,味聚特、李记、吉香居、川南获四川十佳精品泡菜称号,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农业基础条件不断完善,完成太和子堤、东风支渠灌区综合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项目建设,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第三产业日益繁荣。加快实施“三产旺区”战略,依托中心城区优势,引进摩尔玛连锁超市、苏宁电器、肯德基等大型商贸企业,初步形成三苏雕像、义乌商贸城、巴黎春天、湖滨路等特色商业街区。坚持实施“文化扬区”战略,强力提升旅游品位,形成三苏文化游、城市休闲游、乡村生态游三大旅游品牌,2010
4
年旅游收入实现17.5亿元。
社会发展全面进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新增中央扩大内需项目顺利推进,“8.19”抗洪抢险取得重大胜利。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教育投入不断加大,高考质量连续14年居全市第一。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7%,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达到国家传播控制标准,成功创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体基础设施建设迅猛,群众体育工作获国家体育总局表彰。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3‰以内,第六次人口普查基本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救济、救助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管理基础不断强化,完善城区天网工程,全面完成“两所一庭”建设。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信访维稳成效明显,“大调解”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大力实施通达、通畅工程,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31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30公里;启动成绵乐城际铁路、遂资眉高速公路建设;强力推进电网建设,完成东资线、东华线等电力线路建设,建成50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4座、110KV变电站7座、35KV及以下变电站14座,总变电容量达2000MVA。
5
第二篇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章 发展面临的机遇
发展环境趋好。“十一五”快速发展为“十二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期,是全省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政策助推力增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省委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和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构想,将全面提高区域开发水平,构建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新经济增长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为全区跨越发展提供有力助推。
区域合作不断加深。成渝经济区、成都经济区等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融入成都经济区“1+7”城市群的建立,将为全区在共享生产要素、承接产业转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领域提供借力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区位优势更加突出。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成德绵乐同城化发展和全省实施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全市实施大交通战略,更加突显区位优势。优越的地理和区域中心优势为全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宽广的幅射空间。
城镇建设推动力增强。市委、市政府实施“跨江东进”战略,形成“拥江发展”的城市格局,将有力带动我区岷江东岸小城镇建设;依托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建设,加快全区城乡一
6
体化进程,提高城镇承载能力,推进布局合理的小城镇建设。
第四章 发展面临的挑战
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全区仍然存在经济结构不优、有支撑力的大企业大项目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市场核心竞争力弱等问题。
要素瓶颈制约经济发展。随着全区园区建设力度加大,资源要素供给越来越紧张。土地、交通、能源、资金等仍是制约全区经济发展的要素瓶颈。
生态环境压力较大。随着节能减排政策严格执行,以及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社会管理难度大。随着全区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征地拆迁引发的社会稳定问题尤为突出,社会管理面临更加艰巨复杂的任务。
第三篇 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第五章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力实施“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旺区、文化扬区、开放兴区”战略,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成都经济圈快速发展的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公共
7
服务,以产业为支撑,以园区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加快经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六章 发展思路
坚持 “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思路,做牢基础、做强产业、做大城市、做优科教、做实民生,努力打造全省经济强区、成都经济圈工业新区、泡菜产业名区、文化魅力区、天府活力区。
全省经济强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全区经济总量在全省排位,打造全省经济强区。
成都经济圈工业新区。强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平台建设,全面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建设全省知名的食品加工、造纸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建材五大基地,打造成都经济圈工业新区。
泡菜产业名区。依托“中国泡菜之乡”,弘扬泡菜文化,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基地,做强蔬菜加工产业,打造东坡泡菜知名品牌,建设“中国〃四川泡菜城”,建成全国重要的泡菜生产研发中心和国家泡菜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泡菜产业名区。
文化魅力区。传承东坡文化,弘扬东坡精神,打造东坡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发展三苏文化旅游,打造文化魅力区。
天府活力区。抓住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全市大交通战略实施的契机,立足中心城区优势,依托特色街区和物流园区建设,
8
打造天府活力区。
第七章 发展目标
加快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到2015年,全区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
经济显著增强。GDP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以上;工业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期末调整为8.4:59.6:32;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为6%以上;城镇化率达50%以上;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图书拥有量达6万册以上。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28%;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分别下降40%、60%;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主要江河湖水质巩固提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深入推进。
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1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附表2:东坡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规划表)
第四篇 发展布局
第八章 主体功能区布局
根据全区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对原有的战略和定位进行完善和优化,统筹谋划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推进三个主体功能区的建设。
三产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区域为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内的苏祠街道、通惠街道、大石桥街道和崇礼镇、太和镇、富牛镇。配合市上加大区域内规划建设管理,增强经济文化中心的集聚功能,加快城镇化建设,重点发展商贸服务业和城市休闲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承接工业重点发展区域和农业重点发展区域的人口转移,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工业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区域为环绕中心城区,以103线、106线、工业环线为轴线的区域,包含崇礼镇、永寿镇、尚义镇、崇仁镇、思蒙镇、万胜镇、松江镇、白马镇、多悦镇、广济乡。重点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和场镇建设,开发场镇房地产业,壮大食品加工、造纸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引进
10
优势企业,壮大全区经济。
农业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区域为思蒙镇、万胜镇、富牛镇、悦兴镇、多悦镇、秦家镇、白马镇、广济乡、盘鳌乡、土地乡、复盛乡、复兴乡、三苏乡、金花乡、柳圣乡。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配套企业,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第九章 产业布局
坚持科学规划、优势互补、集中发展的方针,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发展。
第一节 工业平台布局
铝硅产业园区。位于修文镇、松江镇,规划面积为18.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铝、硅及其深加工产业,属市区共建园区。
金象化工产业园区。位于象耳镇,规划面积为13.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硝基化工产业,属市区共建园区。
经开区新区。位于尚义镇106线两侧,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医药、电子、机械、轻纺、物流等产业。
经开区东区。位于崇礼镇和永寿镇,规划面积为20.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建设“中国〃四川泡菜城”。
松江食品工业园区。位于松江镇和通惠街道,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和调味品产业。
松江—思蒙建材园区。位于103线沿线的松江镇、思蒙镇,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依托现有优势企业,重点发展建材产业。
11
恒通印铁等企业。重点发展文化用纸、生活用纸等高档纸制品,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扩大规模,上档升级,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企业。到2015年,造纸包装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积极发展机械加工产业。依托南车集团眉山车辆厂、衡锋铸钢、东升齿轮等企业,加大机械加工研发投入,壮大机械加工产业规模,引进一批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机械加工企业。到2015年,机械加工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深入发展化工产业。依托金象化工、川眉芒硝、广益磷化等企业,引进天然气化工、芒硝深加工等项目,延伸产业链,建设芒硝发展研究中心,打造全国最大的芒硝产业基地;依托彭山PTA项目,积极发展石化下游产业。到2015年,化工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稳步发展建材产业。依托四川石化国能集团、科威陶瓷、峨大水泥、天健瓷业等企业,重点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及优质环保节能材料,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材企业。到2015年,建材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第三节 大力推进“质量兴区”,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强化品牌意识,做好“东坡泡菜”等系列区域品牌的依法申报和商标注册,树立地方品牌良好的市场形象,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持的品牌发展体制。到2015年,新增知名商标15件,著名商标3件,驰名商标1件,新增名牌产品8个,争取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个。
17
第四节 积极培育高新产业
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施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发展工程。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引入和研发,重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及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支持列入省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债资金的高新技术项目。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提升食品加工、造纸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到2015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亿元。
第十三章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一节 稳定粮食生产
坚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臵,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实施“米袋子”工程。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15年,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达4万亩,中低产田土改造灌面达2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44万吨以上,主要粮食作物耕、播、收三项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以上。
第二节 加强基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以土地流转为载体,以基地产业化、
18
企业龙头化、产业品牌化、经营市场化、结构特色化,要素聚集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全力推进蔬菜、水果、蔺草、林竹、畜禽、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强力实施“一村一品”战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积极引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土地流转,为农业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供土地保障。建立互联网信息发布平台。到2015年,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45万亩;优质水果种植面积达30万亩;蔺草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量达10万吨;林竹工业原料林面积达50万亩,年产竹木制品达20万吨;生猪出栏达165万头,肉鸡出栏达3000万只,肉兔出栏达1300万只,奶牛存栏达1.2万头,肉类总产量达20万吨;建立水产基地4个,水产品产量达4万吨;土地流转面积达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80万亩以上,国家认证的绿色食品100个以上,获认证有机转换产品达20个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120个以上,农村专业合作社达200个以上。
第三节 加快城乡统筹,促进新农村建设
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健全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促进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和生态涵养等协调统一。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容村貌改造,抓好产业发展和公
19
共服务设施建设。健全电视、电话、互联网和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全区新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适度集中居住,重点建设白马镇龚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体,推动全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形成人口集聚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到2015年,建成市级新农村示范点10个以上。
第十四章 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三产比重 不断拓展服务业新领域,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9亿元,年均增长13.3%。
第一节 提升商贸服务业
突出发展商贸中心。依据全区商贸流通总体区域布局实行“强化中心、提升轴线、以城带乡、整体发展”的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公路网络为纽带,以其他乡镇、村为支点,努力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联动共同推进的梯度拓展模式,构建布局合理势头强劲的商贸流通发展新格局。中心城区以雕像-摩尔玛为中心发展中央商务区;以大润发和沃尔玛广场为中心发展广场式购物中心;以湖滨路和杭州路为中心发展壮大餐饮业。到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0亿元,年均增长18%;销售额5亿元以上商贸企业1户,销售额2亿元以上商贸企业3户以上;力争建成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每个乡镇建成1个标准化集贸市场,建设各类专业市场5个。
搞好会节活动经济。争取举办区域性、全国性以至国际性的
20
商品展销会、经贸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厦洽会等展会。开展泡菜节、美食节、文化旅游节、啤酒节、汽车展销等消费节庆活动。到2015年,力争培育省级知名展会品牌1-2个,建成多功能会展中心1个。
均衡发展其它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商贸流通、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和老年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第二节 做大做强旅游业
打造“川西南东坡文化体验·眉山乡村旅游目的地”。依托全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三苏祠为中心,深入开发三苏遗址遗迹。充分利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成果,以广济乡、白马镇、复盛乡、三苏乡为龙头,带动田园生态观光旅游业成规模、上档次。依托中心城区和水天花月、锦绣天府,发展都市休闲旅游。到2015年,旅游收入实现43.5亿元,年均增长20%,累计接待游客720万人次以上。
加大旅游投入。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106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实施“世外桃源、湖光山色、桔园新村、湿地人家、玲珑果乡”五个重点点位旅游项目建设。深度开发东坡肘子、龙眼酥、东坡宋笔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
第三节 强力推进物流业
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利用成昆铁路、成乐高速、106线等物流通道,依托玮星物流、东创建国、顺隆汽车等项目,加强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全力打造中心物流园区。利用遂资眉高速、
21
成眉快速通道、103线等物流通道,建设五里山仓储物流基地。到2015年,初步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和物资集散中心,物流货运吞吐量达50万吨。
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政府牵头,整合行业协会、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的信息资源,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水平。
第十五章 加强区域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第一节 融入成都一体发展
加强与成都区县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资源利用、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广播电视等领域的合作。依托成都金融优势,协调企业融资;依托成都科技人才优势,推进企业上档升级;依托成都消费大市场优势,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二节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探索建立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建成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到2015年,承接产业转移项目200个以上,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户以上和中国500强企业1户以上,累计到位资金300亿元以上。
第三节 加强外资利用和对外贸易
积极筹备参加各种大型招商活,如“西博会”、“夏洽会”、“广交会”等,借助国际国内影响较大的贸易平台,展示和宣传出口企业和出口产品以及高新技术发展成果。在做大做强现有外贸出口企业的基础上,对具有发展优势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
22
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引进外贸企业,把招商引资与发展对外贸易结合起来,使外来企业成为我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到2015年,外贸出口企业达到60家以上,出口规模达到8000万美元以上;实现累计利用外资3亿美元以上。
第六篇 基础设施建设篇
第十六章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协助做好成绵乐城际铁路、成昆铁路复线东坡段和遂资眉高速公路东坡段建设;协助市上完成成眉快速通道、104线快速通道和眉青快速路东坡段建设;完成省道、县乡道公路改造,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启动白马—松江—永寿—崇礼—太和—悦兴环线公路建设;大力推进岷江通航渠化建设,建成岷江三桥和眉山港。到2015年,新增铁路70公里,高速公路40公里,改造县乡道公路300公里以上,建设通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新建25个乡村港湾式客运站,建立一个融入成都主枢纽、联接周边次枢纽、环形内构、内外畅通、互联互通的辐射状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区发展通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七章 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加快汤坝、张坎、尖子山三个梯级电站建设,推进经开区新区、经开区东区天然气管网和变电站建设,加快农村电网完善工程,加强太阳能、燃料乙醇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到2015年,
23
新增500KV变电站1个,220KV变电站3个以上,110KV变电站5个以上,天然气开关站3个以上。
第十八章 完善水务设施建设
推进防洪抗旱、民生水利、水资源、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四大工程建设,重点实施河道综合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水利血防、灌区续建配套等项目。到2015年,整治岷江堤防10公里以上,治理中小河流15公里以上;扩建黄连埂中型水库,新建、整治小型水库25座以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1万人以上;硬化有螺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整治渠道570公里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公顷以上。
第十九章 推进城镇设施建设
加强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生态环境,协助市上推进东坡岛建设,逐步完成岷江两岸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通惠河南延段及东坡湖南延段整治,加快城南片区土地整理和城市开发,加快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和棚户区改造。逐步完善尚义镇、思蒙镇、崇礼镇、太和镇等小城镇供水、供气、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四座星城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场镇开发,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50%以上。新增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房源建设任务320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600户、国有工矿棚改造500户、经济适用房200套、公共租赁房300套。
第七篇 社会事业篇
24
第二十章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到2015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年巩固率不低于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大学(本科)入学率达50%以上,万人大学生数达35人以上,力争新引进高等院校1所。
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统筹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根据就学需求,在中心城区合理布局建设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每个乡镇新建公办幼儿园1所,切实解决上学难、大班额问题。
推进教育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扩充中职教育资源,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机制,构建灵活高效的终身教育体系。以农村教育队伍为重点,加强中小学骨干教师、特级教师、职业教育教师等培养,提高教师队伍
25
整体素质,着力解决农村和偏远山区教师队伍不稳定和短缺问题。
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加大教育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面落实民办教育各项优惠政策,创新民办学校办学体制。加强民办教育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管理,规范民间资本办学行为,提升民办学校教育质量。
第二十一章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基本形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布局合理、运转有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开发文化特色产业,积极开展文物保护,打造东坡文化品牌。到2015年,建成区全民健身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个、乡镇体育健身中心10个,文化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0亿元。
完善公共文体设施。进一步完善区、乡(镇)、村(社区)三级文体网络体系,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区文化馆、图书馆达国家等级馆标准。到2015年,社区文化体育阵地覆盖率达80%,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15个以上,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80个。
推进公共文体服务。大力发展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积极培育文化和体育产业。优先发展文化娱乐服务业,扶持发展专业艺术团3家以上。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开发农村文化市场,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壮大广济唢呐队、修文龙灯(狮灯)队等民间文艺团体。繁荣城乡文化市场,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26
第二十二章 提高卫生事业服务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先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推进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到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千人医生数达3.8人,万人拥有床位数30张。
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制定、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财政补偿方案。优化公立医院结构布局,不断改革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
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区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建立健全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区级卫生医疗机构、乡镇(社区)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鼓励民办医疗机构良性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加强公共卫生防控。加强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重点传染病和重大疫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落实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率达100%。
第二十三章 推进人口和计生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应对老龄化。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优惠政策,依法征收违法生育人员社会抚养费,实施计生“三结合”工程,到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第二十四章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7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搞好就业培训,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到2015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达39%,养老保险参保率达70%,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失业保险参保率达69%。
扩大就业和再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改善劳动力就业结构,提高就业弹性和就业容量,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城乡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打造知名劳务输出品牌,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到2015年,完成就业和再就业培训2万人次,其中妇女培训比例不低于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建设人才小高地。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就业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深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人力资源配臵的导向作用。统筹推进党政、经营管理、专业技术等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扩大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基金征缴力度,进一步规范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和支出制度,逐年提高低保补助水平和医疗救助标准。积极探索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促进残疾人事业科学发展。实现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全覆盖。加快农村危房改
28
造,改善城乡困难群体的住房状况。到2015年,完成区救助中心站和3所敬老院建设,新建老年公寓和军队干休所,完成社区服务站建设40个以上。
加大扶贫开发和移民安置力度。加大扶贫投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和整村推进计划,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大财政、金融、企事业单位对扶贫开发支持力度,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强移民安臵和后扶工作力度,促进岷江航电工程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到2015年,帮扶3000人脱贫致富。
第八篇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篇
第二十五章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和模式,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到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较2005年下降4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05年下降60%,森林覆盖率达28%以上。
加大节能降耗力度。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广使用节能技术,推行水、电、气阶梯价格。抓好交通、建筑、商贸流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深入推进重点企业节能降耗行动,执行国家在钢铁、水泥、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产业政策,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
29
加大减排工作力度。推行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采取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清洁生产削减总量。加快城镇污水截流管网配套建设和污水处理,提高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率。配合市上加强垃圾处理场和垃圾中转站管理,建成医疗废弃物处臵中心。到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8%,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安全处臵率达80%。
第二十六章 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从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控制建设用地过快增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重点推进食品加工、造纸包装、机械加工、化工、建材等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采取综合措施,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重点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及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预防,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体系,建立和完善用能设备能效标准、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第二十七章 加强环境保护
30
加强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标准。实施总量控制,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重点加强岷江、思蒙河、醴泉河、鲫江河、毛河、东坡湖“一江四河一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保护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建设土壤污染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创建省级生态区。
第九篇 社会管理篇
第二十八章 完善社会管理机制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完善“大调解”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加强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防范和打击各种破坏活动,进一步扩大天网工程和城区、集镇铺面联网报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建成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项目,建设基层派出所16个、司法所6个、法庭3个。鼓励保安公司等社会治安辅助力量的发展。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定期开展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处臵应急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和应急救援队伍,完善洪涝、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预警、预报、预防体系,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发布机制,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31
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PTA项目:成达四川石化下游聚酯尼龙项目(彭山县境内)。 “米袋子”工程:指粮食生产能力提升工程。主要内容包括耕地质量建设、种子工程、良种良法入户到田、重大病虫害防控、科技保障、农机化推进等骨干工程,旨在通过项目整合实施和相关惠农政策支持,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有效供给,达到从根本上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我区编制完成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东坡区2010-2012年实施方案》,经省发改委会同省农业(农机)、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国土等部门评审通过,已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待批。
新农村综合体:以地缘文化、经济基础相近的新农村示范片,或连片几个村、一个乡镇、几个乡镇为单位,将区域内的特色产业、社区居住、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等生产生活要素和功能进行优化组合,实现“路水田林村、种养加住环、医教文体广”综合配套,形成新型社区化、多功能、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有机系统和综合体,构建起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并享受富裕和谐文明社区生活。
“9+3”免费教育计划:在我省“三州”的藏区学生在接受完9年义务教育后,免费到内地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三年。
通道经济:以地理环境相联结为前提,以发展城市经济为中
37
心,以交通干线为依托,以经济合作为纽带,交通干线的省际之间、城乡之间、各产业之间建立密切的经济联系,通道经济区中实行城乡分工、地区分工,形成一个主干线贯通,支线流畅,横向到边,纵向不断延伸的工业、农业、商贸、旅游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新经济网络。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就业弹性:经济增长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对应的就业数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经济结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经济所占比例较大,资本比例较低,就业成本相对就低,就业弹性就高。
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38
附件1:
眉山市东坡区“十一五”规划指标体系完成情况 指标体系 单位 2005年 2006年 94.23 12280 1.8 49.63 26.55 19.84 43.74 36.49 30.22 7.25 30.65 2007年 114.56 14945 2.38 81.06 42.29 21.97 59.91 48.7 42.29 8.22 35.68 2008年 136.48 17729 3.05 105.02 49.55 23.29 72.2 62.38 55.49 9.82 40.99 年均增2009年 五”规2010年 长% 划目标 “十一152.56 19892 4.31 116.3 67.6 23.9 81.8 69.6 61.5 12.2 46.8 亿元 80.79 经济1 区内生产总值 综合2 人均区内生产总值 元 10581 实力 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52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0.78 5 其中:工业投入 亿元 22.3 6 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 18.92 7 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 35.32 8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8.92 经济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23.53 整体6.4 10 建筑业 亿元 素质 11 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 26.55 12 一二三产业比重 13 14 15 社会发展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125 186.3 15.2 17161 23473 14.1 2.09 5.83 30.9 60 137.9 27.6 36 80.6 29.3 13.5 30.2 4.5 68.8 104.8 21.4 63 92.7 23 55 84.6 24.8 6.5 12.1 13.1 43 51.2 12 14.7:56.— % 23.4:43.7:32.9 21.1:46.4:32.5 19.2:49.7:31.1 17.1:52.9:30 15.7:53.6:30.7 10:55:35 3:29 35.8 22.11 88.5 1.3 84.32 31.03 29.07 1.58 82.51 97.1 5 23 3696 3.9 — 45.04 8121 — — — 32 36.2 38.7 25.56 95.5 1.86 87.83 31.33 30.14 0.89 83.13 97.5 5 24.1 3990 4.05 — 43.1 8777 — — — 36.5 38.4 42.5 30.18 96.6 2.2 88.2 34.41 29.94 2.56 84.1 97.8 5 25.5 4588 4 — 44.3 10445 — — — 38.2 40 45.71 36.71 97 2.83 89.2 38.1 28.79 2.1 83.5 98 5 26.3 5210 4.19 — 45.5 12194 35 55 20 43.3 42.5 45.6 52.1 100 3.18 89.6 41.1 31.6 1.95 83.8 98 5.5 265 5602 4.2 — 40.2 13942 50 78 45 48.1 44.5 48 52.3 100 2.15 90 43 25.02 3 84.09 98 3 26 4830 4 — 40 9200 60 80 40 42 38 49.8 63.2 100 — 18.5 — 可持续发展 人民生活 城镇化水平 34 城镇化率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 盖率 千人医生数 人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大学本科入学率 % 万人大学生数 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总量 万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 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 % 森林覆盖率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城镇登记失业率 % 基尼系数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养老保险覆盖率 % 医疗保险覆盖率 % 失业保障覆盖率 % 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 % % 3.4 — 90 — 43.3 — 33.4 — 2.69 — 85.1 — 98 — 8.25 — 26.5 — 6471 11.9 4 — — — 39.6 — 15616 14 60 — 90 — 60 — 49.8 — 45.1 — 注:“十一五”规划指标数据包含铝硅园区和金象园区。
39
附件2:
眉山市东坡区“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 体序系 号 1 2 3 4 5 6 经济7 实8 力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社20 会21 发22 展 23 24 25 26 27 28 人29 民30 生31 活 32 33 持34 续发35 展 36 指 标 区内生产总值 人均区内生产总值 一产业增加值 二产业增加值 工业增加值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含铝硅园区和金象园区) 建筑业 三产业增加值 一、二、三产业比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铝硅园区和金象园区) 其中工业性投资(不含铝硅园区和金象园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大学(本科)入学率 万人大学生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 千人医生数 万人拥有床位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养老保险参保率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失业保障参保率 人口总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 图书增拥量 旅游收入 城镇化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万元GDP能耗降低(与2005年比较)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与2005年比较)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森林覆盖率 单位 亿元 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2010年 186.3 23473 30.2 104.8 92.7 52.1 2015年 预计 373 46000 33 221 204 148.5 年均 增长% 15 14.6 4 16.5 18 22 亿元 12.1 亿元 51.2 14.7:56.3:29.0 亿元 5.83 亿元 亿元 亿元 % % 人 % 人 张 % % % % 万人 ‰ 册 亿元 % 元 元 % % % % % % 109.6 54.3 63.2 90 43.3 33.4 97 3.4 28 4 60 90 60 85.1 2.69 20000 17.5 45.1 15616 6471 39.6 42.2 20 30 98 26.5 17 8 119 13.3 8.8:59.2:32 12.8 18 225 120 140 91 50 35 98 3.8 30 4.4 70 95 69 87 5 60000 43.5 50 31400 13000 35 39 40 60 98 28 16 18 18 - - - - - - - - - - - - - 20 - 15 15 - - - - - - 40
附件3:
眉山市东坡区“十二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课 题 名 称 眉山市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课题研究 眉山市东坡区“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前期课题研究 眉山市东坡区工业产业结构现状与发展调研 东坡区工业园区 “十二五”发展规划初探 加快东坡商贸服务业发展研究课题调研报告 关于东坡区工业生产要素配臵的调查报告 东坡区“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研究 东坡区通道经济 “十二五”发展规划初探 “十二五”水利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浅议我区经济增长与就业问题 东坡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研究 全面融入成都 推进东坡经济大发展 41
联系领导 李晓宇 李明舟 刘文德 张晓勇 洪卫刚 刘文德 洪卫刚 宋 骥 范纯文 张晓勇 范纯文 宋 骥 责任部门 区发改局 区项目办 区经信局 区经信局 区商务局 区经信局 区旅游局 区经信局 区水务局 区人保局 区农业局 区融入成都 一体办 配合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区发改局 区级相关部门 区科技局、区发改局 区环保局 各工业园区 区级相关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区三产办 区级相关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区级相关部门
附件4:
眉山市东坡区“十二五”专项规划 序号 规 划 名 称 1 东坡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2 3 4 5 6 7 8 9 东坡区“十二五”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农田水利建设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东坡区“十二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 区发改局 区农工办 区农业局 区林业局 区水务局 区畜牧兽医局 区经信局 区经信局及园区 区三产办 区商务局 区旅游局 区教育局 区交通运输局 区住建局 区科技局 区卫生局 区文体局 区农机局 区安监局 区民政局 区人才办 区人保局 区环保局 区应急办 区综治办 区司法局 区人口计生局 区工商局 区公安局 区质监局 区扶贫移民局 10 东坡区“十二五”商业发展规划 11 东坡区“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12 东坡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13 东坡区“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14 东坡区“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 15 东坡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16 东坡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17 东坡区“十二五”文体事业发展规划 18 东坡区“十二五”农机事业发展规划 19 东坡区“十二五”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20 东坡区“十二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 21 东坡区“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 22 东坡区“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23 东坡区“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24 东坡区“十二五”应急安全体系规划 25 东坡区“十二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 26 东坡区“十二五”法制教育规划 27 东坡区“十二五”人口计生发展规划 28 东坡区“十二五”工商行政管理规划 29 东坡区“十二五”社会治安管理规划 30 东坡区“十二五”质量兴区工作规划 31 东坡区“十二五”扶贫开发和移民安臵工作规划
42
43
正在阅读:
东坡区十二五规划纲要 - 图文02-27
入团申请书填写样本12-11
读书笔记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2-11
学雷锋树新风国旗下讲话06-05
生命中的三种爱06-09
五台山旅游地形象设计10-01
2014国考行测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六)06-01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东坡区
- 纲要
- 规划
- 图文
-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