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构想

更新时间:2023-12-13 21: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0章

大连国际航运中心 港口建设的基本构想

辽宁是东北唯一的入海口。发挥辽宁港口优势,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是中央关于振兴东北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有诸多要素,而港口建设无疑是其中的要素之一,是前提条件。因此,推进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必须着眼于大连港口的建设和发展。

一、大连港口加快发展的经济态势分析

大连市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岸线总长为1906公里,分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大陆岸线1288公里,岛屿岸线618公里。大连海岸线中,基岩海岸占39.3%,深水岸线占31.1%,主要集中于大窑湾、大连湾、双岛湾及长兴岛区域内。大连港是我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开放窗口和海上门户,也是连接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水陆联运的枢纽。

1885年,清李鸿章选定大连湾为建港点。1899年沙俄在大连湾南岸着手建港。1905年,日俄战争以后,日本人用了35年时间建设了一批煤炭、油品、粮食等专业出口码头,使大连港成为世界著名的远东地区的枢纽港。1951年,中国政府收回大连港,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1960年6月1日,大连港正式对外开放。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大连港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大港和吞吐量第二大港。目前大连港吞吐量全国排名第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第八。

表10-1 2003年全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万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港口名称 全国统计 上海港 宁波港 广州港 天津港 青岛港 大连港 货物吞吐量 262555 31539 18524 17106 16181 14090 12602 为去年同期% 118.1 119.5 120.3 111.6 125.4 115.4 113.0 外贸吞吐量 94341 12925 8243 4944 8761 10247 4862 为去年同期% 122.5 121.8 132.1 116.6 125.0 124.4 126.2 1

七 八 秦皇岛港 深圳港 12560 11224 112.5 128.0 5588 6774 111.1 131.9 表10-2 2003年全国沿海港口国际集装箱量统计(万TEU、万吨)

排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港口名称 全国统计 上海港 深圳港 青岛港 天津港 宁波港 广州港 厦门港 大连港 国际集装箱量 4766.26 1128.17 1061.49 423.86 301.54 276.26 276.17 233.11 167.00 为去年同期% 131.8 131.0 139.3 124.3 125.2 148.6 127.1 132.9 123.5 货重 34015.7 8890.9 5012.7 3017.2 2766.3 1734.6 3092.9 1506.3 1169.0 为去年同期% 128.1 129.3 134.5 111.9 119.9 152.5 132.0 128.9 124.2

大连港现有码头泊位209个,生产性泊位175个,生产岸线长24.6公里,万吨级以上泊位55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9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1个。油品储存罐容200万立方米,粮食储存仓容150万立方米,现年通过能力10765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90万TEU。从今年5月份起,大连港30万吨级原油、矿石码头、大窑湾集装箱二期工程等大型专业化深水泊位将陆续投入使用。到 2004年底将新增通过能力3000万吨、集装箱25万TEU。

目前大连港共有港口企业38家,吞吐能力超过千万吨的港口企业有4家。2003年共完成货物吞吐量12602万吨,外贸吞吐量占38.6%。集装箱吞吐量167万TEU,外贸占86%。旅客吞吐量 523万人次。大连港的货种结构主要四大项:油品 31%,滚装30%,粮食14%,集装箱12%。大连港有集装箱班轮航线68条,其中远洋干线9条,近洋航线44条。集装箱航班密度为321艘次/月。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183万吨,同比增长 8.7%。完成集装箱量45.9万TEU,同比增长 33.4%。大连市航运业共有水路运输企业110家,船舶350艘,运力规模占全省 92%。 1、大连加快港口发展所具备的城市经济条件

大连港是东北腹地走向东北沿海和国际市场的主要信道和重要枢纽。从区域看,大连港是我国环渤海地区和辽东半岛沿岸港口通往国外的最近点,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是东北亚地区进入太平洋最便捷的海上门户。大连港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承担了东北地区70%以上的海运货物和 90%以上的外贸集装箱运输。从城市功能看,大连市从1983年全面开放以来,已经成为东北地区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的最集中的城市。大连有东北唯一的保税区

2

和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先导区,形成较强的对外开放综合服务功能,外向型经济对经济的贡献率达42%。大连市实际利用外资 144.9亿美元,有1887家外国及港澳台企业在大连设有办事处,有25家外资银行和外资保险公司在大连开展业务。从工业基础看,大连工业总产值在东北各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大连具有较完备的装备制造业基础,业已形成以石化、电子、机械、造船、服装、冶金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具有较强的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能力。大连强大的城市经济功能,为大连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大连港加快港口发展所面临的竞争态势

环渤海地区受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包围,在国际航线上处于劣势,先期发展起来的韩国、日本港口具有码头设施先进、航线密集、管理科学、口岸环境宽松等较好的港口条件,而且日、韩两国竞相斥巨资争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以图占领东北亚经济的战略制高点。在国内环渤海经济圈内,京津唐和山东地区经济增势迅猛,天津、青岛港口发展迅速,在港口发展的状况和规划上同大连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可谓百舸争流,强者胜。从全球航运的经济态势看,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持续红火。2003年中国集装箱海运量近 3900万TEU,在过去的15年中,保持了年均28%的高速增幅。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内集装箱运量仍将大幅度增长。国际散货运输需求高涨,波罗的海运价指数高位徘徊。矿石、煤炭、粮食等干散货运输需求旺盛。油品运输持续增长,从2002年每天进口120万桶石油,预计2004年每天进口215万桶,年均增长33.8%,此后每年中国进口石油的提升速度将达19%。港口激烈的竞争态势和航运市场的旺盛需求,牵动大连港必须实施超前发展战略,加快建设。

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态势

表10-3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大连港发展的需求态势 2003年 GDP (亿元)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内蒙古 东四盟 6002.5 2521.8 4433 1394 GDP (亿美元) 265 61.7 43.5 9.3 GDP (亿元) 11800 4800 8000 2422 2010年 增速 % 10 10.2 9.4 10 一二三产业比重 8:49:43 13:50:37 7.6:54.5:37.9 10:50:40 2010-2020 增长 % 7.5 9

3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构划了中国经济继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京津唐经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在这些经济发展圈中,港口都起到重要的引擎作用。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黑龙江、吉林都争先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振兴纲要。辽宁提出要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要原材料加工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构筑开放型的经济体系。装备制造业中,重点发展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基础设备与成套设备制造业、军事装备制造业,力争建成全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工业中,重点发展石化工业、钢铁工业、新型建材业,建设全国的重要原材料基地。黑龙江提出要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重点建设六大基地,一是装备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发电设备、重型装备和交通运输,二是石化工业基地,三是能源工业基地,四是食品工业基地,五是医药工业基地,六是森林工业基地。吉林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2010年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建设石油化工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这些大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产业振兴,从多方面对大连港的发展提出迫切需求。一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造,要求大连港必须加快新一轮的调整和改造;二是产业基地的发展,必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与整合,原材料的输入与输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产成品的输出,必然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发两个市场。这对东北地区的出海口——大连港在集装箱、粮食、矿石、石化等方面的码头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三是现代农业畜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及农产品产业链的延长,对大连港进一步提升能力,拓展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四是现代物流及国际航运发展,对大连港提出了发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要求;五是东北经济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发展趋势,要求大连港发挥口岸功能,进一步推动东北经济,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外资、外来技术,改造老工业基地。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同时把东北地区的工业产品推向全球;六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国家经济能源在东北的安全战略布局,要求大连港要具备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应急能力和应急反应机制,尤其是石油、粮食、矿石等重要的战略物资储备能力。

4

大连港置身东北亚经济圈内,其良好的自身优势,旺盛的航运市场需求和东北地区的未来发展前景,促使大连港有条件、有能力、有必要加快发展,为东北经济振兴服务。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环境对港口的总规模、总能力的急迫需求,要求大连港在量的方面要不断扩大规模,在质的方面要向大型化、集约化、专业化、多功能、实现综合运输等现代化发展。

二、大连港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大连港口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大连市委、市政府实施“以港兴市”战略以来,大连港加快建设与发展,港口对城市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同周边港口相比,同东北亚一些港口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具体体现在:

1、经济地理方面距腹地较远。大连港有优势,但由于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在环渤海经济区内,大连港距离直接经济腹地的距离较远,相同条件下陆域运输没有价格优势,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2、港口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能力不强。按照航运中心建设的标准,目前大连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大型船舶靠泊,单船效率等方面,同周边国家港口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大连港6条人工航道中,最大水深仅-13.5米,只能满足3万吨级船舶进出港。多数杂货泊位集中在老港区,新建泊位的航道急需拓宽、浚深。

3、港口码头布局和岸线资源利用不适应建设航运中心的需要。大连港以港立市,港口发展历史过程,形成了以港口为核心的城市功能布局,老港区位于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和临港产业用地与港口用地之间的矛盾,港口对外集疏运信道与城市交通系统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港口总体布局调整的滞后,直接影响到港口的竞争能力。另外, 由于港口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的原因,造成港口岸线资源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管理,岸线使用分散,发展规划趋同,缺乏宏观布局的合理性。一些地区甚至存在无序开发、抢占岸线资源,深水浅用、浅水深用的现象,给港口长远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隐患。

4、港口码头结构及功能,不能满足东北地区重要货种的运输需求。大连港码头群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老码头多、新建码头少;小码头多、大码头少;杂货码头多,专业化码头少。大连港码头结构迫切需要进行新一轮的结构调整。

5、港口功能结构调整以后,仍然面临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是体现在后方陆域面积十分狭小,大窑湾南岸地区港口陆域面积仅有19平方公里,这与上海、

5

天津、宁波、青岛等大型港口陆域相比,差距很大。二是大连港区域长期以来渔民的养殖物,也限制了港口在海域上的发展。

表10-4 2002年全球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最新统计(万TEU)

序号 1 2 3 4 5 6 7 港口 香港 新加坡 釜山 上海 高雄 深圳 鹿特丹 国家 中国 新加坡 韩国 中国 中国 中国 荷兰 2002年 1914.4 1694.1 940.9 862 849.3 761.4 652.6 同比±% 7.4 8.8 18.3 36 12.6 50 7 03年1-6月 978.3 846.8 522.5 521.9 434.6 459 348 2003年 预计 2000 1810 1037 1128 884.3 1065 703 表10-5 2002年世界前10位港口货物吞吐量统计(万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港口 新加坡 鹿特丹 上海 南路易斯安那 香港 千叶 名古屋 宁波 广州 安特卫普 大连 国家 新加坡 荷兰 中国 美国 中国 日本 日本 中国 中国 比利时 中国 2002年 33516 32086 26382 23505 19251 15893 15802 15332 15324 13163 11152 同比±% 6.9 2 19.4 -7 8.0 0.1 3.8 19.3 19.5 1.2 8.0 03年1-6月 16980 16380 14760 10054 8910 7921.9 7060 2003年 预计 34500 32800 31539 18524 17106 14200 12602

三、大连港的目标定位

大连港所处的地理位置、对东北经济振兴的影响、在全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未来港口发展的潜力,决定了大连港的发展方向。大连港应该成为东北沿海地区发展开放性经济的重要依托、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物流平台、推动东北交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我国能源及原材料运输、交通战略安全布局的枢纽,全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进入二十一世纪,按照江泽民同志“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港口”的要求,大连港建设和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正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客运、滚装、散货、集装箱的区域性中心港,并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的核心枢纽,

6

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根据大连港的发展方向与振兴东北的经济需求,大连港应具备以下功能。 1、货物集散功能。大连港作为海陆运输枢纽,货物的装卸存储和中转换装是其基本功能。

2、综合物流功能。大连港是多种运输方式的汇集点,多式联运、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无船承运等多种物流方式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需求,必须建设起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港口作为节点,为货主提供物流链服务。

3、综合管理功能。大连港是集多家港口企业于一市的港口集群。港口的行业管理、市场管理、企业内部管理等构成管理系统,必须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综合管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内部、市场与政府等港口与航运多层次的港口综合管理。

4、通信和信息服务功能。统一便捷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是大连港发展的必要条件。做好通信及信息工作是港口现代化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

5、航运服务功能。构建健全、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内容。航运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船舶交易、船舶登记注册、船舶经纪、船舶,代理、货物代理、运输市场;港口综合配套服务和支撑补给;海事仲裁、海上保险、海上救助; 以及与之相关的贸易、金融、信息等诸多功能。

6、临港产业服务功能。临港产业功能,是港口发展的强大依托,其发展也要求必须有现代化港口做支撑,大连港必须成为临港产业的服务基地。

7、港口网络带功能。在四通八达的物流链网络之中,大连港要发挥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处理和发送的中枢作用。

8、国家战略物资的储运功能。大连港要成为我国最大的粮食储运、油品储运口岸,为国家战略物资的运输安全提供保证。

根据东北地区的资源发展及结构,大连港总体发展方向及未来功能定位,必须对大连港的建设实施超前发展战略。使港口发展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促进型转变。到2010年,大连港吞吐能力达2.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000万TEU。到 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3.5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1500万TEU。

四、大连港近期的战略举措

基于大连港的使命、发展方向、功能定位和战略目标,大连港在推动东北亚重

7

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将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1、完善港口总体规划,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按照有利于实施国家港口布局规划,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要求,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四原则,注意协调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从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角度进行思考,对大连市的港口岸线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

大连港划分为三大区域。一是核心港区,从大地半岛南端沿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一直到大连港客运码头,依次形成集装箱、汽车、油品、散货、粮食、件杂货、滚装、修船、造船、客运等十大港口功能,并在岸线中注意留出足够的生活岸线,使自然与人工景观相协调,并在核心港区内布局临港产业园区。

在长兴岛,预留作为大连港发展港区,重点发展新型货种及杂货,如LNG清洁能源货种、散装水泥等。

在旅顺羊头洼、双岛湾、长海、庄河、皮口等其它中等港口,作为大连港补充港区,发展石化、修造船、陆岛运输、客运滚装等。

通过对岸线规划、港口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信息网络规划、集疏运规划的完善和编制,籍以编制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规划。

2、抓紧急需的专业化深水泊位建设,构建超前发展的港口体系

具有经济规模效益、专业化深水泊位组群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目前,大连市一批适应国际航运发展趋势的专业化深水泊位如:大窑湾二期工程深水集装箱泊位、30万吨级矿石和原油码头、大连湾深水杂货泊位、大窑湾汽车码头将于今年5月至2007年相继竣工。这些工程投产以后,大连港将新增能力5000多万吨。按照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需求,还必须同时全面启动大窑湾北岸集装箱码头建设工程、国际邮轮码头、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双岛湾石化产业园区油品码头、北良码头、货主码头、庄河、皮口、长海、旅顺码头建设,巩固集装箱、油品、粮食、滚装四大优势货种,开辟新货种,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以形成适应国际航运中心现代化港口发展要求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明晰的港口码头体系。

3、加快调整港区功能布局实施港区转移

大连港现有港区:大港区、寺儿沟、香炉礁、黑嘴子港区泊位等级低,陆域狭窄,集疏运不畅,与市区交叉,难以承担越来越多的货物运输需求,需要按照大连城市

8

规划中“北进西拓”的要求,将杂货、集装箱、油品等业务向北转移至大窑湾、大连湾、乃至长兴岛港区,发展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老港区依托市区优势,重点开展国际客运旅游服务,将大港区岸线还与市民,形成新的商务及文化社区。

4、发挥大连港国际航运网络带核心功能,推动辽宁港口资源整合

在辽宁港口集疏运网络体系中,大连港东由黄海大道及铁路东边道连通丹东港及吉林东部口岸干港。北连营口港、沈阳、哈尔滨干港,西连锦州、葫芦岛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网络框架初现端倪。从货种疏运看,各港各有其优势,但在远洋航线运输及外贸集装箱运输中,大连港的网络核心功能发挥的比较明显,因而辽宁沿海港口完全有条件成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港口组合发挥集聚效应,在东北沿海地区形成内外结合、外资密集、牵动力强的新的经济增长带。关于东北沿海地区布局,交通部在《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部署加快东北交通发展的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辽宁省港口的发展方向,即在港口布局上,形成以大连和营口为主枢纽港,丹东和锦州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其它港口为补充的格局。按照这一基本框架,一是要从总体规划入手,明确港口功能分工,形成层次分明、功能互补、错位发展态势;二是要加强岸线利用管理,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和协调作用,依法治港,实现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港口市场体系;四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跨地区投资建设港口,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港口资源整合。

5、大力推进港区一体化

把大连港逐步建成自由贸易港。保税区与港区一体化建设是建设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突破口。选择大连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可以完善大连港口功能,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更好地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要在大孤山半岛的港区区域内,以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连接为起点,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推动一体化建设。以三点一带的构架,确定矿石码头保税功能、原油码头保税功能、粮食保税功能,并将国际物流园与大窑湾集装箱泊位相连接,逐步向其它区域扩展。

6、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满足结构调整的需求

在加快港口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构筑新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区公路通过大窑湾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土羊高速公路、大连湾疏港高速公路进入沈大、丹大高速公路,与东北腹地公路网连接;为满足大窑湾港区和大孤山区域港口铁路集疏运

9

需要,新建金窑铁路复线,在金桥站规划建设大窑湾港前站和港区分区车场,加快推进东边道铁路建设,使东北三省东部地区有新的出海铁路通道。

以港口为核心,依托港口完善的铁路、公路集疏运体系,通过海铁公路联运、铁路班列等方式,建设内陆干港,将港口功能延伸到东北腹地。目前大连港已开通集装箱班列5条,建成5个内陆集装箱干港。2003年完成海铁联运量19.7万TEU,增长141.1%。

7、进一步完善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仲裁、金融、保险、贸易、保税、海事等口岸环境,构筑功能完备的港航服务体系

要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港口效率、政府效率,积极营造适于港口及航运发展的软硬环境,通过服务水平的提高,吸引更多的直接腹地和中转腹地的运输需求;拓展集装箱中转量,推进公共内支线以及国际航线的开辟,扩大航线覆盖范围,提高航线密度。2010年,大连港远洋干线要达到 20条以上,2020年争取达到30条以上。

8、建设全新的陆岛运输体系

陆岛运输体系是在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海县是中国最北端的海岛县,是我国北部海域距离日本、韩国最近的岛屿群,国防地位十分重要。长海县共有岛屿122个,海岸线长428公里,全县常住居民近10万人。交通部“九五”、“十五”期曾投入资金用于陆岛码头建设,初步构建起陆岛交通网络,推动了长海县域经济发展,改善了居民生活基本条件。但目前码头等级普遍较低、最大只能停靠500吨级客轮,泊位数量少,设施不齐备,不能满足全天候作业,港口不安全隐患较大。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满足国家国防需求角度,提升大连陆岛运输体系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十分必要。为此,“十一五”期陆岛运输体系建设以提高陆岛码头等级和安全性为重点,建设1000吨级以上陆岛码头15个,总投资近2亿元。届时将彻底改善陆岛码头状况,具备全天候运输条件,在皮口港—长海县—金石滩之间构筑起完善便捷的陆岛交通体系。

9、整合各种口岸信息资源,加快建设航运信息体系

统一、便捷的航运信息服务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保证。要对现有的口岸信息系统、海关及检验检疫信息系统、保税区信息系统等各种口岸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加大与各国航运中心的信息沟通,吸引国外著名航运信息咨询企业入驻大连,使大连成为重要的国际航运信息集聚地,建成集航运信息、金融信息、商贸

10

信息为一体的公共数字信息港。

目前,大连市政府、大连海关、大连港正积极推进,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建设电子口岸,实现资料共享和联网核查。据此形成的大连口岸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连接大连口岸与东北内陆的重要信息通道。

10、积极呼吁寻求多方支持,联手打造港航发展两大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其基本思路是,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由政府组织对港区港界范围内的陆域、水域进行统一的清理、动迁,形成基本环境。然后,政府统一组织对公共航道、公共锚地和防波堤的建设,形成港口公共投资平台,营造出投资、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拉动社会投资,加快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这个平台上,必须充分发挥港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市场决定投资。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吸引全球范围的港口投资人来大连港,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回报参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使大连港真正成为东北地区企业的出海口,全球船公司的物流基地。具体建设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航道、防波堤、锚地。大连港现有防波堤9座,总长7000米;航道7条,人工航道最大水深-13.5米,只能满足3万吨级船舶航行需要。

表10-6 现有航道明细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航道名称 大港区航道 甘井子航道 香炉礁航道 大连湾航道 寺儿沟航道 新港原油 码头航道 大窑湾航道 航道条件 底质为淤泥,双向航道,底标高—10m,宽 270m,长2500m 底为淤泥,单向航道,底标高—9m,宽180m 底为淤泥,单向航道,底标高—9m,宽150m 单向航道,底标高—9.5,宽130m 单向航道,底标高—9.5,宽120m 天然航道,底标高—17.5,宽300m 单向航道,底标高—13.5m,宽210m 航道标准 3万吨级 3万吨乘级 3万吨乘级 3万吨乘级 3万吨乘级 15万吨级 3万吨级满载

根据大连港新一轮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的需要,提出建设航道、大窑湾北防波堤工程。航道工程四项,分别是大连湾航道改扩建工程、大窑湾南航道扩建工程、大窑湾北航道建设工程、甘井子航道扩建工程。防波堤一项,为大窑湾北防波堤工程。航道、防波堤总投资11.9亿元。

②陆域海域。大连港的港界范围,国家1959年4月和1977年1月曾两次扩增大连港的水域范围,1998年交通部批复了大连港总体布局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港口陆

11

域和港口水域。水域范围是指自大连湾南岸的黄白嘴灯塔起,经大三山岛,险礁至沙鱼咀止。其联机区域内共346KM2。政府将组织对港界所有区域海域全面清理,并建设新的锚地。

具体建设模式为,设立大连市港口建设发展基金,由港口公共基础建设管理中心作为实施主体,统一构建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平台。港口发展基金,由三部分组成,国家交通部投资,市政府投资和港口建设费的返还。实施这种新模式有三个方面实际情况需请国家予以支持。

二是建设港航发展政策支持平台。依据《港口法》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法规、政策体系,做到在大连开展航运业的每一项业务都有法可依,努力为航运业发展创造公开、公正、透明的政策法规平台。政策支持平台包括几个方面:

①简化政府审批手续。例如目前大连的船公司提出在船舶注册上比其它地方耗时多20多天,船舶入籍时间也较长。在推动航运中心建设中,应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规定审批时限,为港航企业提供良好的行政许可服务。

②港口建设方面政策。目前已经制定了《大连市港口岸线管理办法》,要继续研究制定大连市港口建设投融资政策、港口岸线开发政策,指定码头建设的土地、海域补偿政策、老港区改造政策,制定临港产业政策。

③港口经营政策。要根据交通部《港口企业经营管理规定》制定促进港口体制深化改革的政策,制定大连市港口管理条例,研究港口信息管理条例,同时还应制定禁止非法养殖,保护港口陆域水域的有关政策。

④港区一体化政策。包括进出口经营活动权,通关、检验手续和运输监管政策,金融外汇管理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

⑤航运政策。制定吸引航运企业进驻大连的政策,鼓励开辟航线政策。国际航运中转政策等。制定航运服务体系政策,包括船货代理、经纪、金融、口岸联检、海事仲裁等领域的政策。在航运政策之中,大连港希望作为交通部国际集装箱班轮在沿海捎带外贸集装箱的试点港口。要深入研究船舶融资政策。水路运输船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连市水路运输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下,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南方沿海地区比,差距还相当大。特别是在运力结构上,船舶老化的现象非常突出,大连地方国内沿海运输船舶千吨以上船舶,79%都是老旧船舶;在从事

12

公共服务的客滚船舶中,80%船龄都在20年以上;从事陆岛公共运输的船舶老化也十分严重,极不利于航海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为彻底解决这个安全隐患,建议对老旧船舶提前报废,进行运力更新的船公司予以政策扶持,由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给予适当贴息支持,推动船队的结构更新。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3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