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基本框架初步构想

更新时间:2023-08-07 16:2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五”(2016-2020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充分把握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趋势,结合我市发展基础和阶段特征,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四个着力”要求,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丹东新一轮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周边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更新发展理念,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84.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1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043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1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年均增长12.9%。

(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初步核算,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5.9:40.9:43.2。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明显,粮

2

食产量实现五连丰。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有22家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本钢不锈钢冷轧、老东北谷物大豆深加工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相继投产。汽车及零部件、仪器仪表、凤城增压器等产业集群陆续形成。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10年的35.1%提高到2015年的43.2%。

(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丹通高速公路、丹海高速公路、中朝鸭绿江公路大桥、东北东部铁路、沈丹铁路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丹东港20万吨矿石及多个大型专业化泊位等工程竣工,丹东机场新航站楼投入使用,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港口吞吐量突破亿吨。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三湾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供水,金山热电实现集中供热。自来水、燃气普及率和污水、垃圾处理率明显提高,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

(四)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市外贸出口总额26.6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9%。东港水产品养殖基地成为国家级出口基地。海关总署批准丹东为全国出境加工试点城市。成功举办了4届中朝博览会。中朝共管黄金坪经济区开发工作正式启动。“十二五”时期新办三资企业194家。沿海区域4个重点园区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丹东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准。边境经济合作区四至范围获国土资源部批准,《丹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实施方案》已上报待批。丹东港在牡丹江、通化、吉林等市建设的“陆港”相

3

继投入使用,丹东至俄罗斯和蒙古的贸易实现海铁联运。

(五)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生态建设全面推进,耕地、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大,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任务如期完成。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5%。森林覆盖率达到65.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305天。“四城联创”和“宜居乡村”建设工作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荣获省文明城市标兵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六)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公共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三级”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简政放权和职能转变步伐加快,清理行政职权项目516项,其中,取消159项、下放242项、合并13项、前置改后置58项。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投入使用。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进一步深化,丹东化纤公司等一批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工作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农林综合改革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不动产登记工作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70个,集体林权改革确权工作全面完成。财政金融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医疗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公车制度改革有序推进。

4

(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各级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双高”普九任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启动,文化产业稳步发展。全民健身广泛普及,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城乡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城镇实名制就业五年累计超过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实施了菜篮子、饮水安全、老旧小区改造、畅通工程、特殊困难群众关爱等一批民生工程。累计完成保障房建设4.2万多套。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15年全市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724元和12493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2.9%。“平安丹东”、“法治丹东”、“诚信丹东”建设全面推进,连续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依法治市全面实施,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获得地方立法权,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城乡社区社团建设切实加强。公检法司、民政、外事、台务、侨务、老龄、质监、安监、消防、保密、档案、信访、气象、地震、人口计生、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国防动员、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新成就。

尽管地区生产总值等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十二五”预期目标,但经济下行未波及到民生,先行经济指标持续趋稳向好,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夯实了基础。同时,“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主导产

5

业、支柱产业不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战略性和牵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部分领域民生问题与群众期盼仍有较大差距。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在“十三五”时期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丹东经济和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兴经济体总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环境更加严峻。

从国内看,“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新的增长动力正加快形成并不断积蓄力量。同时,国内传统要素优势减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风险挑战增多。

从丹东看,“十三五”时期面临着新一轮东北振兴、“一带一路”、沿边开发开放和东北东部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

6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就,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进一步增强,开放格局进一步健全,沿江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国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将充分释放丹东资源优势,成为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求发展、盼振兴的强烈愿望,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周边环境不确定等因素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是全市打赢老工业基地爬坡过坎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肩负任务愈发艰巨。必须准确把握大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丹东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针,以适应、把握和引领新常态为重点,以“四个着力”为根本遵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39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