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题库09-3
更新时间:2024-01-14 09:1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选择题
1、现有资源不能充分满足人的欲望这一事实被称为 A.机会成本 B.稀缺性
C.规范经济学 D.生产什么的问题 2、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 B.只存在于依靠命令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
D.意味着至少有某些物品价格特别高
3、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高速公路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经济适用房。这说明了 A.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B.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C.机会成本的概念 D.最优化的概念 4、封闭经济是
A.政府严格控制生产的经济
B.同其他国家没有经济联系的经济 C.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境的经济 D.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的经济 5、开放经济是
A.允许言论自由的经济 B.富裕、发达的经济
C.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经济 D.参与国际贸易的经济 6、检验经济模型的方法是 A.检验它的假设是否现实
B.比较它的预期与事实
C.由权威的领导人或经济专家作出结论 D.以上各项
7、当经济学家说人们是理性的时候,这是指 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作出最好的决策 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
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 8、研究个别居民户与厂商决策的经济学称为 A.宏观经济学 B.微观经济学
C.实证经济学 D.规范经济学
9、凹向原点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A.反映了递增的机会成本的存在
B.反映了递减的机会成本的存在 C.是由于技术进步
D.是由于随着某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消费减少了 10、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C.混合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D.自给自足制度 二、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2、混合经济是既有国内贸易又有国外贸易的经济。
3、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4、理发师理发用的剪刀是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的例子。 5、在经济模型中建立假说是规范分析的一个例子。
6、由于经济危机使得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显著增加了。
7、在生产产品和服务时,市场经济和中央计划经济都面临着权衡问题。 8、2008年12月31日的人口数量是存量。 9、2008年12月31日的外汇储备量是流量。 10、宏观经济学包括对通货膨胀原因的研究。 三、论述题
1、解释生产效率与配置效率的区别。
2、各举一个实证陈述和规范陈述的例子。
参考答案:
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B 7、B 8、B 9、B 10、C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错 10、对
三、论述题
1、答:生产效率是指以可能的最低成本生产产品或服务的状态;配置效率是指生产反映出消费者偏好的状态,每一种产品或服务被生产至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予消费者的边际收益等于生产它的边际成本。
2、答:实证陈述是关于事实的陈述,实证要回答的是“是什么”,能够被证明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陈述,如:温家宝是中国的国务院总理。规范陈述是关于“应该是什么”的一种观点,如:中国的国务院总理应该由一位少数民族的女性来担任。
第二章 均衡价格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下列不会引起牛排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 A、医生说多吃牛肉有损健康
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牛排价格从每千克3美元上升到每千克3.5美元 D、汉堡包价格从每千克2美元下跌到每千克1.5美元 2、下列哪种情况使总收益下降( )
A、价格上升,需求缺乏弹性 B、价格上升,需求富有弹性 C、价格下降,需求富有弹性 D、价格上升,供给富有弹性 3、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2,要增加销售收入,则( ) A、必须降价 B、必须提价
C、保持价格不变 D、在提价的同时,增加推销开支 4、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C、需求量下降 D、需求量增加 5、低于均衡价格的现象,说明( )
A、市场需求旺盛 B、市场过于疲软 C、市场供不应求 D、市场供过于求 6、下列哪种情况不可能引起玉米的需求曲线移动?( ) A、消费者收入增加 B、玉米价格上升 C、大豆供给量锐减 D、大豆价格上升 7、所谓单元价格弹性是指( ) A、需求曲线的斜率是常数
B、需求价格的百分比变化与需求数量的反方向的百分比变化正好相等 C、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成正比例变化
D、需求曲线的斜率不仅是常数,而且等于1
8、某销售者打算通过提高X商品的价格,以达到获取更多销售收入的目的,但
结果却是销售收入的下降,则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富有弹性 B、单元弹性 C、缺乏弹性 D、无限弹性 9、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表示( ) A、在此价格上供给量大于需求量 B、在此价格上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C、消费者愿意在此价格购买所有产品 D、在此价格上生产者无法收回生产成本
10、政府无论调高或调低价格,其结果( )
A、都会使消费者受到好处 B、都会使生产者得到好处
C、都会使供求失衡现象消失 D、都可能使供求失衡现象持续存在
二、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垂直的需求曲线说明消费者对此商品的需求数量为零。( ) 2、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互补品的需求将上升。( ) 3、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比奢侈品的需求弹性要小。( ) 4、购买某种商品的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其价格弹性就越小。( ) 5、政府规定最高价格会使短缺现象发生。( )
6、供给曲线右移表示生产者在每一种价格上提供更多的产品。( ) 7、X商品的价格下降导致Y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说明两种商品是互替品。( ) 8、汽车的价格下降,会使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 9、垂直的供给曲线说明消费者出价再高也不会使供给数量增加。( )
10、某商品价格下降没有引起销售量增加,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需求完全无弹性。( )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
1、有人说,气候不好对农民不利,因为农业要歉收。但也有人说,气候不好反而对农民有利,因为农业歉收后谷物会涨价,农民因此而增加收入。试运用所学经济学原理对这两种说法给予评价?
2、试用供求理论及弹性理论分析说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什么要限制石油产量?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1分)
1、C 2、B 3、A 4、D 5、C 6、B 7、B 8、A 9、A 10、D
二、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论述题(2题,每题20分)
1、答案:气候不好对农民的直接影响是农业歉收,即农产品的供给减少,这表
现为农产品的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5分)如果此时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状况不发生变化,即需求曲线保持不变,那么农产品供给的减少将导致均衡价格的上升。(5分)一般地说,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3分),由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可知,此时农民的农业收入将随着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增加。(3分)因而在需求状况不因气候不好发生变化并且对农产品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气候不好引致的农业歉收对农民增加收入是有利的。(3分)当然,若需求状况也同时发生变化,或者需求不是缺乏弹性,那么农民将不因气候不好而得到更多的收入。(1分)
2、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4分)当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降低产量即减少石油供给时,会导致石油价格上升。(4分)而石油为需求缺乏弹性商品,在价格上升时,价格上升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4分)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看也有利于世界市场的稳定。(4分)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成员国将因为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4分)
第三章 效用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答案:D
2、 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组合集中在( )
A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B 无差异曲线上 C 预算约束曲线上 D需求曲线上 答案:B
3、 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 ) A 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 不动 D绕着一点移动 答案:B
4、 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时( )
A 边际效用达到最大 B 边际效用为正 C 边际效用为负 D边际效用为零 答案:D
5、 商品的收入不变而其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变,消费可能线( ) A 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 不动 D绕着一点移动
答案:D
6、 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如果消费者在获得最大满足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是30,商品X的边际效用是( ) A 20 B 30 C 45 D 60 答案:D
7、 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 )
A 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B取决于它的价格 C 不可比较 D可以比较 答案:D
8、 当消费者的真实收入上升时,将( )
A 购买更少的低档商品 B 增加消费 C 移到更高无差异曲线 D以上都是 答案:D
9、 预算线向右上方平移的原因是( )
A 商品X的价格下降 B 消费者的收入下降 C商品Y的价格下降 D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同一比率下降 答案:D
10、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1/4,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放弃( )个单位X而获得1个单位Y
A 5 B 1 C 1/4 D 4 答案:D
二、判断题
1、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 答案:错
2、如果边际效用递减,则总效用相应下降。( ) 答案:错
3.如果消费者的效用函数U=XY,那么他总是把他的收入的一半花在X上。 答案:对
4.预算线上的每一点代表了当收入一定时,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不同数量的商品组合。 答案:对
5、对所有人来说,钱的边际效用是不会递减的。 答案:错
6、消费者总是首先购买对他来说边际效用是最大的商品。
答案:错
7、两种商品的价格不相同,但对消费者来说,花在这两种商品上的最后1元钱的边际效用有可能相同。 答案:对
8、吉芬商品是一种低等品,但低等品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答案:对
9、价格变化会引起预算线的斜率的变化。 答案:对
10、消费者的效用极大化要求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交。 答案:错
三、论述题
1、如果有一辆需要四个轮子才能开动的车子已经有了三个轮子,那么当第四个轮子时,这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似乎超过第三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这是不是违反了边际效用递减律? 答: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律。因为边际效用是指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增加(或减少)的总效用的量。这里的‘单位’是指完整的商品单位,它是边际效用递减律有效性的前提。比如,这个定律适用于一双鞋子,但不适用于单只鞋子。对四轮车而言,必须是有四个轮子的车子才成为一个单位;三个轮子不能构成一辆四轮车,因而每个轮子都不是一个有效用的物品;增加一个车轮才能使车子有用。因此,不能说第四个轮子的边际效用超过第三个轮子。
2、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观察到一种现象,即水是人们不可离开的东西,使用价值很大,钻石却是一种对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水却没有价格,而钻石的价格十分昂贵,这是什么原因?
答:水是人的生活所必须的,在人的生活的必需范围内边际效用很大,但它在亚当.斯密时代里,水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尽的,它的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等于零,所以,它
就没有价格;反之,钻石对每一个人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一部分人来说却特别喜欢它,因数量有限,它的边际效用就显得较大。物以稀为贵,它就有了价格。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一、单选题
1、等产量曲线一般( )向原点,其斜率为( ) ①凸,正 ②凹,负 ③凸,负 ④凹,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不同等产量曲线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的一系列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②长期生产的经济与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即脊线,就是由两条等斜线构成的;
③等斜线一定是扩展线;
④扩展线上所有的生产均衡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
3、在以横轴表示劳动数量和纵轴表示资本数量的平面坐标中所给出的等成本线的斜率为( )
①
4、当生产函数Q=f(L)的APL为正且递减时,MPL可以是( ) ①递减且为正 ②递减且为负 ③零 ④上述任何一种情况 5、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f(L,K )的生产的第二阶段应该是( ) ①开始于APL开始递减处(即APL的最高点)终止于MPL为零处; ②开始于APL曲线和MPL曲线的相交处,终止于MPL曲线和水平轴的相交处;
③上述两种说法都对 ④上述所有说法都不对
6、对等产量曲线来说,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量越( ) ①多 ②少 ③不变 ④不确定
WR ②-
WR ③
RW ④-
RW
7. 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行为的唯一目标是( ) A. 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B. 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C. 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D. 追求企业持续发展 8. 短期生产函数是指( )
A.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 B. 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不可变的
C. 生产函数中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有的固定不变 D. 生产函数中仅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可变的
9. 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曲线( )
A. 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B. 与纵轴(产量)相交 C. 与横轴(可变投入要素投入量)相交 D. 与总产量曲线相交
二、判断题
1、在微观经济分析中,厂商提供产品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产量。 2、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的曲线不会相交。
3、生产理论可以分为短期生产理论和长期生产理论,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任一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部分生产要素数量的时间周期。
4、生产理论中,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可分为不变要素投入和可变要素投入,长期内就没有可变要素投入与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分。
5、边际技术替代率可以表示为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6、对于生产函数Q=f(L,K)的生产来说,任何理性的生产者既不会将生产停留在第I阶段,也不会在第III阶段进行生产,所以,生产只能进行在第II阶段。
7、在一条既定的等产量曲线上,随着资本对劳动的不断替代,边际技术替代率RTSKL是递减的。
8、在西方经济学中,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9、对一个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来说,当产量发生变化时,各要素的投入量变化比例将不同,所以各要素的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并非固定不变。
三、论述题
1、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2、用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原则。
答案: 1、 单选题:
1、(3)2、(3)3、(2)4、(4)5、(3)6、(1)7、B 8、D 9、C
2、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3、论述题
1、生产者在既定产量条件下会力求实现最小的成本。
K A
A/ a A//
K1 E b Q
L1B//B/ B L 既定产量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如图,3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表两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但代表3个不同的成本量。但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等成本线A/B/,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等成本线A//B//。
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点E,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它表示: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OK1,OL1),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原因:等成本线AB的成本较低。但它于Q既无交点又无切点,它无法实现Q所代表的产量。AB与Q交于a、b点,但AB的成本过多,通过沿Q由a点
//
//
向E点或由b点向E点的移动,都可获得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所以,只有在切点E,才是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
2、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和相应的等成本线画在同一平面坐标中,就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成本下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要素组合,即生产的均衡点。
K
A a
K1 E Q3
Q2 b Q1 O L1 B L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图中,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点E,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表示,在既定成本条件下,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即劳动投入量为OL1和资本投入量OK1。这样,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为什么E点就是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呢?这需要分析代表既定成本的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三条等产量曲线Q1、Q2、Q3之间的关系。先看等产量线Q3,Q3代表的产量高于Q2,但唯一的等成本线AB与Q3既无交点又无切点。表明Q3的产量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因为厂商利用既定成本只能购买位于AB线上或线内区域的要素组合。再看Q1。Q1与AB相交于a、b两点,但Q1所代表的产量是较低的。因为,此时厂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只需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AB改变要素组和,就可提高产量。 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AB和等产量曲线Q2的相切点E,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任何更高的产量在既定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任何更低的产量都是低效率的。
第五章厂商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判断以下市场,哪个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
a. 玉米种植 b.汽车制造 c.书籍零售 d.微软Windows
2、福特汽车公司与美国汽车工会联盟签署了一项新的提高工人的协议,会使平
1. 下列哪一个项目应该统计到2008年的GDP中 A.2007年生产但是在2008年出售的汽车 B.2008年生产但在2008年未售出的汽车 C.张某在2008年买的一辆二手车 D.王某在2008年买进的某汽车公司股票
2. 下列哪一个项目应该统计到GNP中
A.SONY公司在中国大陆分公司当年新创造的价值 B.Peter在中国某高校的工资 C.某美国人在联想北美公司的工资 D.中国公民王某在美国某家公司的收入
3.GDP的核算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是
A.收入法 B.支出法 C.生产法 D.部门法
4. 下列哪一个项目属于投资 A. 上大学交的学费 B. 某人购买的一套休闲装 C. 某人购买的一套房子 D. 某人购买的一套书
5.MPS与MPC之和
A.大于1 B.小于1 C.等于1 D.等于0
6.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D.税收增加
7. 根据储蓄函数,引起储蓄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 A.利率下降 B.收入增加 C.消费增加 D.税收减少
8.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MPC为0.4 B.MPC为0.6 C.MPC为0.7 D.MPC为0.8
9.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C.与横轴垂直的线 D. 与纵轴垂直的线
10.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 B.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减少
二. 判断对错
1.消费与储蓄都与收入同向变动,所以,收入增加,消费与储蓄都可以增加。 2.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S。 3.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
4.在任何情况下,乘数原理都是适用的。
5. 根据消费函数,假期越长,消费越多。所以,多搞长假是扩大需求的最有效的途径。
6. IS曲线反映的物品市场,利率与国民收入反向变动。 7. LM曲线反映的货币市场,利率与国民收入反向变动。
8. 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利率水平非常低,国民收入收入增长缓慢,说明该国处于古典主义极端时期。
9. 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利率水平非常高,国民收入收入增长缓慢,说明该国处于凯恩斯主义极端时期。
10.GDP增长越快,人军GDP 越高,说明该国居民生活就越幸福。
三、分析题
1.材料1: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2008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材料2: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很多委员问我,为什么2004年很多省市的GDP都达到两位数,而国家的却只有9.5%?” 。“去年各省市统计的GDP比我们核算的多了3.9个百分点,这让我们很苦恼。”
材料3:2005年元月1日投资4.4亿元人民币改造的昆明火车站投入营运。但是,在3月9日昆明火车站站前广场中的小桥流水花园式建筑投入使用不到70天就被拆除了。据悉,这个站前广场耗资7900多万元,位于广场中央入口的音乐喷泉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喷头达1000多个,中央水柱高达近30米,不仅是云南省内最大的音乐喷泉,同时也是国内第一个设置在火车站的音乐喷泉。建设这样的音乐喷泉要花多少钱?拆除它又要花多少钱?这一建一拆,损失会有多大?
分析:1.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是唯一的指标吗?
2.我国GDP统计中存在哪些问题?
2. 2002年起,美国消费占GDP的71%。中国2005年为50%。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更多集中在出口和固定投资上,这两部分占中国GDP的75%,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长——出口方面的任何增长都可能引发新的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措施。投资持续增长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美国存款太低,消费者误把房屋的增值泡沫当作储蓄,劳动力的薪酬远远落后于过去的商业周期,许多人不得不利用房屋资产借贷来维持消费。中国的储蓄继续增加将使中国的货币供应量不但增长,损害中国的金融体系,造成类似沿海的房地产泡沫。若美元贬值,中国那些以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同样贬值。保持现状对两国均不利。 问题:您认为中美两国在投资和消费方面应该如何改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D 3. B. 4. C. 5.C. 6. B. 7. B. 8. D 9. A. 10. A. 二. 判断对错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三、分析题 1. 参考答案
(1)GDP不是唯一的指标。国民生产总值可以反映——国经济的总体状态,但用它来衡量经济成果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第一,GNP不能衡量出一些经济成果。第二,实际GNP的增加意味着人们所得到最终产品和劳务增加,但不能
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人们从闲暇中得到满足也反映不出来,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精神收入也没有反映出来。第三,地下经济活动有合法与非法之分。合法部分的地下经济活动也生产了一些产品和劳务,但由于逃税而没有计入到GNP之中。第四,国民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第五,有—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些GN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
(2)中国GDP统计中存在重复、不准确、信息不真实、泡沫等问题。(同学可以自由发挥)
1. 参考答案
本题分析同学可自由发挥,只要围绕中国居民适当增加消费、美国居民适当增加储蓄分析即可。
第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习题
一、选择题
1、假设某个国家的总认可为3000万人,就业者为1500万人,失业者为500万人,则该过的失业率为( )
A、17% B、23% C、27% D、34% 2、各国的自然失业率是( )
A、固定不变的 B、零 C、由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D、由市场自动调节形成 3、引起摩擦性失业的原因是( )
A、总需求不足 B、经济中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C、工资的刚性 D、劳动力自愿失业 4、由于劳动者自身素质较差而导致的失业是(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自愿失业 D、需求不足导致的失业 5、经济学家认为,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是( )
A、工会的垄断 B、市场的完全竞争性 C、企业的垄断 D、进口的原材料价格上升 6、假定目前的失业率为5%,通货膨胀率为2。5%,社会可以接受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为4%。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政府应该采用( )
A、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B、紧缩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C、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D、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7、经济中发生了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那么( )
A、工人和雇主都受损失 B、工人和雇主都受益
C、工人受益而雇主受损失 D、工人受损失而雇主受益 8、凯恩斯所说的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是( )
A、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需求仍然在增加
B、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总需求不再增加
C、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仍然在增加 D、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总需求并不增加
9、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10、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二、判断题
1、无论什么人,只要没有找到工作就属于失业。( ) 2、只要存在失业工人,就不可能有工作空位。( )
3、根据奥肯定理,在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以后,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2.5%。( ) 4、在任何经济中,只要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升。( ) 5、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所引起的 通货膨胀称为供给推动的 通货膨胀。( ) 6、凯恩斯认为,引起总需求过度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过多的发行。( ) 7、所有的经济学家都主张用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 )
8、只要通货膨胀率低,就一定是爬行的通货膨胀;只要通货膨胀率高,就一定是恶性的通货膨胀。( )
9、货币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对菲利普斯曲线作出了一致的解释。( )
10、围绕菲利普斯曲线的争论,不同的经济学派表明了他们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态度。( )
三 、论述题
1、论述失业的成因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2、结合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高通货膨胀谈谈通货膨胀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B4、B5、C6、A7、D8、A9、D10、A 二、判断题
1、х2、х3、х4、х5、√6、х7、х8、х9、х10、√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衡量一个经济中失业状况的最基本指标是失业率。由于过高失业率的存在会给失业者和社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失业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办法降低失业率。(2分)
失业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周期性失业,引起该类失业的原因是需求不足。因此要解决该类失业,政府就应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使经济尽快的走出萧条阶段。(6分)另一类为自然失业,它是由于经济中某些难以克服的原因造成的失业。具体包括六种类型(12分):(1)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摩擦性失业不可避免,只能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减少其程度;(2)、求职性失业(工人不满意现有工作,离职去寻找更理想的工作所造成的失业),此类失业人员多为年轻人员,解决此类失业的办法是降低甚至取消此类人员的失业补助;(3)结构性失业(是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使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由于结构变化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上必然发生的,因此结构性失业不可避免,只能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结构、及时提供信息等方式减低其程度;(4)技术性失业(是由于技术进步而造成的失业),解决此类失业的办法是加强对工人的培训,以增强其适应能力;(5)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的季节性变动所引起的失业)。这是一种正常的失业。(6)、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解决此类失业的途径是转变观念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结构。
2、答案要点: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升(2分)
通货膨胀是一个到处扩散其影响的过程,每个人和经济中的其他经济单位都在某种程度受到它的影响。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的危害不同。(2分) (1)在低通货膨胀率下,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不是大问题,不会对人们的决策行为产生太大冲击,但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就会出现抢购,造成极大的经济混乱。
(2)高通货膨胀会造成税收的扭曲。
(3)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有一个危害,就是造成财富的再分配效应。通货膨胀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相反,那些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则会从通货膨胀中得益,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效应。通货膨胀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
(4)、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者购买力就会降低。
(14分 )
我国80年代的高通货膨胀,造成了抢购现象和再分配效应。(2分 )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九章 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20个,每个1分), 1.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的波动。 A、价格 B、利率
C、国民收入 D、商品量 答:C
2.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A、繁荣和萧条 B、萧条和复苏 C、繁荣和衰退 D、衰退和繁荣 答:A
3.经济周期中繁荣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 A、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 B、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等于正常水平 C、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 D、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略等于正常水平 答:A
4. 顶峰是( ) 的转折点。 A、复苏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
B、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 C、萧条阶段过渡到复苏阶段 D、繁荣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 答:D
5.顶峰的时间一般为( ) 。 A. 4年 B. 6年
C. 1~2个月 D. 6个月 答:C
6. 50~60年一次的周期称为:( ) A、朱格拉周期 B、基钦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萨缪尔森周期 答:C
7.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的经济周期是一种( ) A、短周期 B、中周期 C、长周期
D、特长周期 答:C
8.库兹涅茨周期或建筑业周期的平均长度为( ) 年左右。 A. 10 B. 20
C. 15 D. 30 答:B
9. 基钦周期的平均长度是( ) 年。 A. 8 B. 20 C. 3-4 D.30 答:C
10.纯货币理论认为,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 )成的。
A. 投资过度 B. 紧缩信用 C. 扩大出口 D. 增加消费 答:B
11. 经济增长的标志是( )。
A.失业率的下降 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 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 D.城市化速度加快 答:C
12. GN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一个极好指标,是因为( )。 A.GNP以货币表示,易于比较
B.GNP的增长总是意味着已发生的实际经济增长
C.GNP的值不仅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实力,还可以反映一国的经济福利程度 D.以上的说法都对 答:A
13. 要研究一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应该考察( )指标。 A.实际消费总额 B.人均实际消费额
C.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D.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答:D
14.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 A.投资的增加 B.就业人口的增加 C.人才的合理流动 D.发展教育事业 答:C
15. 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B.刺激消费水平
C.减少工作时间 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
所造
答:D
16. 哈罗德的自然增长率( )。
A.使企业家满足于他们已作出的最优决策,并在未来继续作出类似的决策 B.确保没有过剩的生产能力 C.往往是经济自发经历的
D.考虑到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答:D
17. 要达到充分就业下的均衡增长,必须使( )。 A.G=Gn B.G=Gw C.G=Gn=Gw D.Gw=Gn 答:C
18. 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 )。
A.人力资源的补充 B.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C.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D.通货膨胀 答: B
19. 下列选项中,( )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所包含的内容。 A.均衡的增长率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
B.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Gw=Gn
C.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D.从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会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答: D
20.经济增长的源泉是( )。
A.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B.资本
C.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D.劳动 答:C
二、判断题(20个,每个1分)
1.经济周期是由于总需求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的长期波动。(× ) 2.经济增长是由于总供给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短期增长。(×)
3.乘数是指投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4.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波动的幅度,但无法根除周期。(∨)
5.消费不足理论认为消费不足是生产过剩的原因。(∨)
6.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中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其根源正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非相互作用。(×)
7.加速原理是指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8.朱格拉周期就是短周期。(×)
9.繁荣的顶峰是繁荣的过渡时期,也是繁荣阶段到萧条阶段的过渡阶段。(×) 10.经济周期的两个过渡性阶段分别是繁荣和萧条。(∨)
11. 经济增长主要与经济中生产潜力的增长及生产能力得到利用的程度有关。(∨ )
12. 现在经常提出的问题并非是经济增长是否可取,而是是否可能获得经济的持续增长。( ∨ )
13. 经济增长的部分社会成本是:污染、农田的毁坏、对野生动植物的破坏以及迅速耗尽的重要自然资源。(∨ )
14. 哈罗德的分析表明,为使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实际增长率必须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 )
1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工人有较好的机械设备和培训,那么单位投入的产出将上升。(∨ )
16.只有当人口增长快于GNP的增长时,才能达到人均GNP的增长。(× )
17.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 ) 18. 新剑桥模型的结论是经济增长是以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为前提的,因此经济增长的结果,也必然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19. 增长极限论主要是由在罗马的欧盟会员提出来的。(× ) 20. 增长怀疑论主要由美国经济学家米香、加尔布雷斯,英国经济学家J.罗宾逊等人提出。其基本观点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
三、简答题(10个,每个5分),
1.为什么说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答:因为国民收入的波动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而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2.为什么说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
答:因为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而国民收入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3.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或经济恐慌的特征是什么? 答:生产锐减、物价暴跌、社会动荡、人心不安,
4. 乘数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乘数是指投资变动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乘数原理说明了,由于经济中各部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使本部门的产量增加,而且会对其他部门产生连锁反应,引起这些部门投资与产量的增加,从而使最终产量的增加数倍于原来投资的增加。 5.加速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所引起的投资的变动。加速原理说明了,由于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是采用大量先进而昂贵的设备,所以,在开始生产时,投资要大于产量,即投资的变动率要大于产量的变动率,但当生产能力形成之后如果产量不以一定的比率增长,投资就无法增加。这就是说,要使投资一直增长,产量就必须按一定比率增加。 6.什么是经济增长?库兹涅茨给经济增长所下的定义有什么含义?
答:经济增长是由于总供给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长期增长,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S.库兹涅茨曾给经济增长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含义:(1)经济
增长集中表现在经济实力的增长上,而这种经济实力的增长就是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如果考虑到人El的增加和价格的变动,也可以说是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以,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2)技术进步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这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3)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制度与意识的相应调整。这也就是说,只有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适合于经济增长的需要,技术进步才能发挥作用,经济增长才是可能的。
7. 经济增长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库兹涅茨还总结了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1)按人口计算的产量的高增长率和人口的高增长率;(2)生产率本身的增长也是迅速的。这反映了由于技术进步所引起的生产效率的提高;(3)经济结构的变革速度是高的。包括从农业转移到非农业,由工业转到服务业,以及消费结构、进出口结构的改变,等等;(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包括城市化、教育与宗教的分离,等等;(5)增长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大。运输和通讯的发展促进了这种扩大;(6)世界增长的情况是不平衡的。从目前看,全世界还有3/4的国家处于落后状态,先进与落后的差距相当大。这些特征中,前两个属于数量特征,中间两个是结构特征,后两个是经济增长的国际扩散特征。同时,这六个特征也是相关的。
8. 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假设和公式是什么? 答。哈罗德模型假设生产中只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而且这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率是不变的。此外,还假设技术是不变的,即不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哈罗德模型的公式是:G=
SC
9.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假设和计算公式是什么?其公式的含义是什么?
答:新古典模型认为,在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很难达到一致。因此,他们的模型就是要通过改变资本—产量比率来解决这一经济增长途径问题,并且考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得作用。 新古典模型的公式是:G = a(
?KK?LL?AA ) +b ( )+
这一模式说明了: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第二,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第三,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10.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答: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四、论述题(6个,每个15分)、
1.投资过度理论如何论述经济周期的发生?
答:投资的增加都会引起经济繁荣,引起对投资品(即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以及投资品价格的上升,更加刺激了对资本品的投资和生产过多,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经济进入萧条。
2.创新理论如何论述经济周期的发生?
答: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大、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但是,随着创新的普及,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经济衰退,直至另一次创
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3.纯货币理论如何论述经济周期的发生?
答: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流通工具主要是银行信用。商人运用的资本主要来自银行信用。当银行体系降低利率,扩大信用时,商人就会向银行增加借款,从而增加向生产者的订货。这样就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而收入的增加又引起对商品需求的增加和物价上升,经济活动继续扩大,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是,银行扩大信用的能力并不是无限的。当银行体系被迫停止信用扩张,转而紧缩信用时,商人得不到贷款,就减少订货,由此出现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进入萧条阶段。在萧条时期,资金逐渐回到银行,银行可以通过某些途径来扩大信用,促进经济复苏。
4.通常认为经济增长有利于摆脱贫困,一些反对增长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否认这一观点? 答:许多经济学家都把经济增长作为经济福利的源泉,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但是,实际上经济增长在增进社会福利的同时,也引起了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等问题。因此,70年代之后,形成两个理论派别:(1)增长极限论认为,有限的环境资源必然要制约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不能持续增长下去,即经济增长是有极限的;(2)增长怀疑论认为,不应该把经济增长作为目标,因为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人类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诸如经济增长使环境污染严重,使社会道德风尚败坏,使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使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加大,破坏了田园式的幽静生活,等等。人类为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因此,经济增长即使是可能的,也是不值得追求的。 5.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答: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1)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所研究的是发达国家的问题。经济发展——一国由不发达状态过渡到发达状态,所研究的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2)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实际的货物或劳务产出的增长,或者更恰当地说,一国在一定时期人均实际产出的增长。衡量产出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总量或人均量。经济发展: 具有广泛得多的涵义。它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变化,即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 ,经济不发展的状况(贫困、失业、收入不均)逐渐转变或消失。贫困的减轻不只是收入的增加,还含有营养改善、健康增进、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以及社会福利的普及和提高。应该注意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一切经济进步的首位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可以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无发展的增长”的现象,但是有发展而无增长一般却是不可能的。
6.均衡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不相等时社会经济将出现什么情况?
答:(1)实际增长率(G)是实际上所发生的增长率,它由实际储蓄率(S)和实际资本—产量比率(c)决定,即G=S/C;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合意增长率,是长期中理想的增长率,它由合意的储蓄率(Sd)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即Gw =Sd/ Cr;自然增长率(Gn)是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长率,它由最适宜的储蓄率(S0)和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Cr)决定,即Gn=S0/Cr;
(2)如果这三种增长率不一致,则会引起经济中的波动:(1)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的背离引起经济中的短期波动:当实际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G>Gw)时,会引起累积性的扩张,因为这时实际的资本~产量比率小于合意的资本一产量比率(C
(Gw>Gn)时,由于有保证的增长率超过了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的程度,将会出现长期停滞。反之,当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自然增长率(Gw 五、计算题(6个,每个10分) 1.设储蓄率为0.25,资本产出比率为4,求合意经济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 解: SdCr= 0.254=6.25%,即合意经济增长率为6.25%。 sV注: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为G= 2.设资本增长率为5%,劳动增长率为2%,资本一产出弹性为0.4,劳动—产出弹性为0.6。求:经济增长率。 解: ?YY=0.4×5% + 0.6×2%=2%+1.2%=3.2%,即经济增长率为3.2%。 3.假设有两个国家A与B。A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为10 000元,而B国为l5 000元。A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为每年1%。假设B国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为每年10%,在两年后两国间实际人均收入差额为多少?4年后为多少? 解:由于A国增长率为1%,所以,一年后人均收入从10 000元增加到10 100元。 B国的增长率为10%,一年后人均收入从5 000元增加到5 500元。这样,实际人均收入差距从5 000元减少为4 600元。在A国,下一年的人均收入为上一年的1.01倍;在B国.下一年的人均收入为上一年的1.1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4年,在4年后A国的人均收入为10 406元,B国的人均收入为7 320元。所以,4年后这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缩小为3 086元。 4.假设有两个国家A与B。A国的人均实际收入为10 000元,而B国为l5 000元。A国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为每年1%。假设B国实际人均收入增长率为每年20%,4年以后两国间实际人均收入差额为多少? 用多少年B国可以超过A国? 解:如果B国增长率为20%,4年后人均收人为10 368元,而A国人均收入为10 406元。因此,4年后两国人均收入差距将减为38元。在第5年,B国的人均收入就会超过A国。 5已知储蓄为收入的15%,边际资本产出比率为2.5。问经济的增长率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S=0.15Y,因为I=S,所以I=0.15Y,设△K处于稳定状态,I=△K,得△K=0.15Y,因为 ?K?Y=2.5,所以, ?YY =0.06,年增长率为6%。 6.已知一国的消费占收入的90%,资本增加1 000亿美元产出为250亿美元,请问该国的经济增长率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Y=C+S,C=0.90Y,S=0.10Y,因为I=S,I=0.10Y。设I=△K, ?K?Y=4,经济 增长率 ?YY=0.025(2.5%)。 经济周期部分(熊彬) 一、选择题 1、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 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 国民收入的波动 D.失业率的波动 2、 在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 A.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 B.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等于正常水平 C. 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 D. 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 3、 顶峰是 A. 繁荣阶段过渡到萧条阶段的转折点 B. 繁荣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 C. 萧条阶段过渡到繁荣阶段的转折点 D. 萧条阶段过渡到衰退阶段的转折点 4、 经济周期的第三阶段是: A. 繁荣 B. 衰退 C. 复苏 D. 萧条 5、 根据经济周期时间的长度,把经济周期分为 A. 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 B. 总周期与平均周期 C.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和库茨涅茨周期 D. 中周期、短周期与长周期 二、判断题 1、 每一次经济周期都是完全相同的。 2、 谷底是由衰退转向繁荣的开始。 3、 人们可以减轻波动的幅度,也可以根除经济周期。 4、 经济周期分为繁荣、顶峰、谷底、复苏四个阶段。 5、 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三、论述题 经济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A,B,D,D 二、判断题 x, √, x, x, √ 三、论述题 答:经济周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繁荣、 衰退、萧条和复苏,各个阶段的特点是: (1) 繁荣: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特征是生产迅速增加,投资增加,信用扩张,价格水平上升,就业增加,公众对未来乐观; (2) 衰退:是从繁荣到萧条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顶峰下降,但仍未低于正常水平; (3) 萧条:国民收入与经济活动低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生产急剧减少,投资减少,信用紧缩,价格水平下跌,失业严重,公众对未来悲观。 (4) 复苏:是从萧条到繁荣的过渡时期。经济开始从谷底回升,但仍未达到正常水 平。 第十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选择 1在以下三种政策工具中,属于需求管理的是(C) A.收入政策 B.人力政策 C.货币政策 D.经济增长政策 2下列哪项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C) A.买进有价证券 B.买进黄金 C.提高贴现率 D.降低准备金率 3萧条状态时,政府所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A) A扩大政府的转移支付 B提高税率 C提高法定准备率 D提高贴现率 4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导致:(C)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5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B)。 A.与法定准备率成正比 B.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C与最初存款成反比 D与利息率成反比 6下列哪个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D)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财政收支平衡 7.在供给管理中,目的在于消除失业的政策工具是:(C) A收入政策 B指数化政策 C人力政策 D以上都不对 8下列哪项不属于供给管理政策:(D) A收入政策 B指数化政策 C人力政策 D财政政策 9下列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政府购买 D以上都不是 10收入政策的目的在于(B) A实现经济增长 B制止通货膨胀 C消灭失业 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二、判断 1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一致的,只要达到其中一项,也就实现了另外一项(×) 2不同的政策工具可以达到相同的目标(√) 3需求管理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4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增税(×) 5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6内在稳定器有自发稳定经济的作用,但十分有限,不能替代财政政策的应用(√) 7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都可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8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使货币供给量减少(×) 9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10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工资水平,使实际工资不变(√) 三 论述 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什么?这些目标之间有何矛盾?应该如何协调? 简答:四大目标是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不是人人有工作,而是维持一定的社会可接受的失业率;物价稳定指维持一个低而 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可为社会接受;经济增长指适度增长,即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能够达到的;国际收支平衡指既无顺差又无逆差。 四个目标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具体表现在: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因为居民有钱了就要购买外国商品,这就会形成国际收支逆差的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会造成通货膨胀。 政府在协调政策目标时,既要考虑各目标的重要程度和国内外各种政治因素,又要考虑社会的可接受程度。 2供给管理政策有哪些? 答:(1)收入政策,通过控制工资与物价来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包括工资-物价冻结、工资与物价指导线和税收刺激计划 (2)指数化政策,定期地根据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各种收入的名义价值,以使其实际价值保持不变。包括工资指数化和税收指数化 (3)人力政策是一种旨在改善劳动市场结构,以减少失业的政策。包括:人力资本投资、完善劳动市场、协助工人进行流动 (4)经济增长政策,包括增加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资本积累、技术进步、计划化与平衡增长
正在阅读:
经济学题库09-301-14
2021届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1章 第3节 晶体结构与性质含解析04-30
中国钾肥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8-2022年) - 图文11-07
杜甫《望岳》教学设计04-16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19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及答案10-24
漂亮老师和坏小子阅读答案 阅读题阅读 练习题 阅读训练题12-21
硕士导师名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2-18
急危重症护理学试卷08-24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题库
- 经济学
- 09
- 430单片机个人总结 - 图文
- 年度审计报告中的会计及审计英语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课程考核说明
- PETCT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 2017初级会计《经济法》真题模拟 第六章 其他税收法律制度
- 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至第八单元教案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辅导讲义(有了它不过都难)
-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策略
- 领导干部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
- 双湾中学文艺节目安排表
- SAP FICO 模块基本设置
- 六年级34单元试卷
-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94页完美打印版)
- 马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关于广东省二级建造师考试资格审核有关问题请示的复函
- 概要设计模版(案例)
- 高中英语 外研版 选修六 词性转换
- 社会学笔记(全)
- 机械化在煤矿薄煤层开采上的应用
- 增值税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