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更新时间:2023-09-12 17:3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中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湖州市南浔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褚水林

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广大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数学课堂环境,普遍注意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以教师的“教”为主的课堂正逐步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但是,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仍摆脱不了“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现象。我区作为省级课改实验区,课改进行了三年多,但一些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尚未解决,许多教师对作业的有效性问题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了解我区初中生数学课外作业训练现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专题调查。

本次调查的任务是了解我区初中生数学课外作业训练现状和有效性问题。调查时间是20XX年12月。调查对象:随机选择5所初中(约占全区初中的27%),每所初中调查初一、二、三年级各一个自然班(计初一学生234人,初二学生239人,初三学生202人,总计675人),教师106人,教师分布至各个教龄段和各任教年级。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设计《初中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调查问卷》(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设计15个封闭型选择题和2个开放型问答题,教师问卷设计封闭型选择题15题和1个开放型问答题。为确保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本次问卷调查以无记名方式进行。共发放学生问卷680份,回收675份,有效675份(是为样本);发放教师问卷106份,回收102份,有效102份(是为样本)。

一、调查结果

1.关于学生课外作业训练的量

学生课业负担如何,作业效果怎样,学生课外作业训练量是重要的关联因素。本次学生问卷调查统计显示,36.2%的初中生回答“每天课外作业时间有2小时”,“每天课外作业时间有3小时”的达13.7%“,选择“你一般做数学课外作业每天用时”有“1小时”与“1.5小时”者分别占57.7%和17.6%;回答“你的父母有无补充作业”选择有的学生也达22.2%。在教师问卷中,选择“你平均每天布置数学课外作业为时间”为“1小时”及以上者,合计有44.4%;“你

对布置数学作业的量的态度”有45.7%的老师选择“若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多地布置习题,多练总比少练好”;“在回答“平心而论,你感觉你的学生作业负担及你自己的感觉如何?”时,分别有11.9%和64.3%的教师选择“学生负担太重,自己也太累”和“学生负担蛮重,自己较辛苦”。在学生卷开放题中,很多学生提到:“希望老师少布置些作业,不要太难”;“希望布置有独特性的问题,少做千篇一律的题目”;“希望课堂上能留一部分时间完成作业,课外才有时间复习、自学”。

2.关于课外作业的内容与形式

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是单一还是丰富,是机械还是灵活,也直接关联作业的有效性。调查统计显示,老师布置学生课外作业的形式,学生选“全部书面作业”的达66.5%,其中这些作业的来源选“以课本作业、作业本为主”和“选做教辅资料上的题目”的占82.3%,而选择“做教师自编的作业”的只占17.7%,在调查教师“一般怎样设计学生课外作业的”时,选择“自己编制题目或作业的”占24%;有12.2 %的教师选择布置的“都是书面作业”,选择“大部分书面作业,少量口头作业”的占59.2%。在学生卷开放题的回答中许多学生提到“多布置一些操作作业,让我们在制作中学习数学知识”;“题目新颖,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题目多一些”。 在教师卷的开放题中很多老师提到“布置作业量不要太多,多采用一题多变,或以题组形式出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寻找与课本例题有关联的习题,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贯通。”“要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及学习解题过程中哪些内容有困惑,针对不同层次的疑点,通过编题变式加强作业”。

3.关于学生课外作业的难度和完成度

作业的难度和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应人而异,但两者都与学生作业的效度相关。在本次调查中,学生认为每天所做作业“比较难”的占31.2%,回答“难易适度”的占53%;在回答“你时常有完不成的作业吗?原因是什么?”时,选择“时常有,作业量太多且难”的有14.5%,选择“偶而有,作业实在多来不及做”的占63.5%;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选择“全部独立完成”的占26%,选择“大部分独立完成”的占67.3%。在教师卷调查“你所布置的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分层要求的一般情况”时,25.8%的教师选择“难易适中,统一要求”;54.7%的教师选择“难易适中,分层要求”;其余的教师选择“照顾全体,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调在学生卷开放题中,有不少学生提出“最好解答适合自己解题

能力的题目”;“希望布置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作业,但难度要适中”等建议。 4.教师对学生课外作业训练的反馈评价

教师对学生作业训练进行及时反馈、评价与激励,能产生多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次问卷调查了教师对学生课余作业的批阅讲评情况,有23.6%的老师选择“配套作业(作业本)全批,其余的作业不批”,52.1%选择“配套作业(作业本)全批,其余的作业部分批”10.6%的老师作业有做必批必评。另外,在调查教师“对不完成作业或抄袭作业的学生”一般采取的态度时,选择“个别谈话提出相应要求”的占82.7%,采取“课上批评并提出补做要求”的占13.3%,2%的教师“对态度不端正者,罚做几遍”。而下列学生的话也值得我们反思:“交上来的作业很少批,老是讲,如果您没有时间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批”;“希望老师自己批讲义,批改时把错误的地方圈出来,并加以说明,如可能作适当的点评”;“批改后最好能加上评语”,“不要在讲评考卷时候(速度)太快”。 5.关于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做数学作业时”这个问题,有4.3%的学生选择”不想做,等别人做完了抄一下了事”,16%的学生选择“一边作业,一边看书” ,66.2%选择“先做作业,不会时再看书”,13.5%的学生选择“先复习,后做作业”。“数学作业发下来后,你对作业是”只有12.3%的学生选择“更正错误并对其原因予以记录”,而13.8%的学生选择“只看一眼批阅等级就转入下次作业”。 6.对作业训练的目的认识

作业训练功能的认识程度也影响着对待作业的态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对待作业训练功能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在回答“你认为数学课外作业的目的”时,选择“为了考试”初一、初二、初三学生分别是8.1%、25.9%、30.2%。在教师问卷中,关于教师布置学生课余作业的主要目的,近28%的教师选择“记忆、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近57.8%的教师选择“迁移拓展课内所学以提高能力”。

7.学生自主作业情况及教师作业设计情况

学生作业训练的效度,与教师的有效设计有关,而学生能否自主作业也是作业效率高下的重要条件。在本次调查中,教师选择“自己编制题目或作业的”的仅17.7%;教师选择平时“能够关注”本学科中考命题方向,但“自制试卷不多”的占81.4%。关于学生自主作业的情况,学生回答“‘没有’与‘根本没

有’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来及做’与‘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差不多’”的,合计有63.6%,而选择“每天都有”自主学习、自主作业时间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少,初一、初二、初三分别是24.8%、20.1%,0%。许多学生这样建议:“让我们有时间自己学习”;“请给我们一点课余时间,让我们有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空间”。

二、 分析与思考

本次问卷调查基本显示了我区初中学生数学课外作业训练之现状,初中学生课外作业训练中高耗低效的问题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课外作业量多,给师生双方加重负担。多数学生因此没有自主学习、自主作业的客观条件,大多数学生做作业处在应付的层面,很少有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题目有充分的兴趣去很好的完成。这不仅侵占了学生休息、娱乐、全面发展的时间,而且给教师及时反馈带来困难。

2.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多,缺少实践性作业、自我探究类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内容的重复,一半以上的作业机械性十足,做作业变成了只动手不动脑的“力气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多数老师选择作业册等资料上的现成题目,这些题目适合学生的效度值得探讨。有部分老师开始自己设计作业,但实践类、操作类、活动型、弹性的作业还不多,课外作业基本还是以单一的书面作业为主,这些书面作业大多数使学生感到厌烦。

3.统一要求的多,自主选择的少。作业布置方式上,教师统一布置作业,学生统一完成作业,缺乏层次性和选择性(即使有层次的布置,在实际执行时教师难于坚持)。

4.作业评价方式的单调,及时反馈不到位。在作业的评价方式上师生习惯于教师批改,学生订正。调查表明,课外作业批阅讲评率不高,训练的结果有相当数量的老师没有及时进行反馈,有相当数量的老师延时进行讲评或者不予讲评。同时,由于长期作业评价方式的单一,学生还形成了一种对作业、对评价依赖性,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性。

5.教师自主设计作业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教学中的作业大部分仍取自教材和教辅读物,且根据教学要求(主要指知识技能要求)选择套用,教师根据

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造或自编作业的意识不强。而学生,客观上自由支配的时间少,在行为和思维方式上大多服从教师的指挥,缺乏个性和创造力,但主观上自主学习意识比较淡薄。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教学内部层面):

1.片面理解作业的功能。我们的教师、学生对作业功能的认识较多偏重于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以致于我们很少反思哪些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是有负面影响的。

2.考试和评价方式的影响。目前考试内容形式看,题型、内容相对固定,以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主,客观上教师日常教学中练习的选择和使用起了导向作用,使一些教师以此作为练习使用的参照准则,放不开手脚。

3.受教师自身素养的制约。由于长期处于练习素材供给制的环境中,教师在不断索取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势和依赖心理,缺少主动开发研究的意识,造成教师知识结构上的某些缺失。

三、改进策略

提高作业训练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是学校教学的永恒追求。我们必须反思作业观,反思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规律,优化作业训练,本着“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和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馈调控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调查分析,从教师层面对作业训练有效性提出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作业观、质量观、学生观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人,教师应该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应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的、花样的复合体;它能够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愉快而丰富的经历,将学生认知学习上升到情绪学习的高度,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发展。反复的作业的确有效,其有效性在于记忆基础知识,发展基本技能;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计算成绩有显著效果。然而,这种方式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效果不显,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也徒劳无益。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作业的全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2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