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服务心理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9 09: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餐饮服务心理

第一讲 心理学与旅游心理学

心理学也许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因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主要由人的心里和行为支配的。

旅游是一种社会活动,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而一切人际交往行为皆由意识和心理支配。

例如,某位客人想选择一家酒店办婚宴,在作出选择前需要广泛查询,向众多朋友请教,与家长商量,在几经周折、反复酝酿之后,终于作出到喜来登大酒店举办婚宴。

如果我们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就会发现这一餐饮消费决策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着深层的心理原因。

可以说,如何深入地了解客人的真实心理,这是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服务人员提高自己职业能力所必须突破的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学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更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人的心理活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人的心理过程

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②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恶(情绪、情感) ③意志过程:想办法克服一定困难、坚持达到预定目的 (2)人的个性心理(人格) ①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②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价值

可以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性,研究个性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研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相互关系的规律性的科学。

2.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历史)

(1)1879年:威廉·冯特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的实验室(132年) (2)从哲学中分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 3.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1)理论心理学

(2)应用心理学——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心理) 二、什么是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研究旅游活动中人们(包括旅游者、旅游工作者、旅游地居民)的心理活动和旅游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为主的学科。

目前,旅游学术界普遍认为旅游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旅游消费心理

具体包括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者的人格、旅游者的态度、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以及旅游审美心理。

2.旅游服务心理

具体包括导游与风景区服务心理、酒店服务心理、旅游交通服务心理和旅游商品服务心理。

3.旅游企业管理心理

具体包括旅游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员工的心理保健、员工劳动心理和旅游企业领导心理。

第二讲 餐饮服务的心理要求(上)

南方圣人 主讲

怎样才能吸引顾客非常高兴地走进餐厅,而又非常满意甚至带着留恋的心情离去呢?

这当然涉及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核心问题是对顾客心理的研究。 顾客心理:

(1)有营养,符合自己的口味;

(2)餐厅、服务人员和食物要有良好的形象; (3)环境清洁,餐具和食物要干净; (4)服务快捷,无须等待太长时间; (5)受到尊重,有安全感。 餐厅服务策略:

(1)创立特色名菜,做好参谋,为客人选菜配菜;

(2)餐厅要细心布置,食物要注意色、香、味俱全,为客人带来艺术享受; (3)餐厅保持整洁,餐具光亮如新,食物制作过程符合卫生条件; (4)安顿客人,备有快餐,反应快速,结账及时; (5)服务人员谨记“宾至如归,顾客至上”。 一、顾客对餐饮服务的心理需要 1.营养风味

(1)顾客希望餐厅提供的菜点能够符合他们的科学营养要求,并且要求标明餐食的营养成分及含量。

(2)风味是用餐者所品尝到的口味、嗅味和质地等的综合感觉效应。顾客对风味的期望和要求各不相同,有的喜爱清凉爽口,有的愿意色浓味香,有的倾向于原汁原味。

2.形象

顾客希望他所选择的餐厅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形象美: (1)餐厅的外表和内部装饰和谐美观;

(2)餐厅的服务人员精神饱满,服饰清爽洁净,服务操作规范得体,热情有礼;

(3)食物色、香、味俱全,餐具精美,无“盘子缺口”现象的存在。

3.卫生

常言道:“病从口入”,每一位顾客都非常注意餐厅的卫生情况。 一旦顾客发现餐厅有不清洁的地方或污染的环境,即便是不太显眼的地方,也会令人反感。而良好的卫生环境会给人以安全、愉快、舒适的感觉。

同时每位餐饮员工都要严格遵守卫生工作条件来提供服务,如上菜时手指切忌碰触食物,并保持整洁的仪表。

4.快捷

顾客对快捷的心理需要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一进餐厅就能找到座位,服务员很快捷地为他斟上茶水,递上菜单,想用的饭菜很快就能上来;

(2)如果需要赶火车、飞机,服务员能给予优先照顾,账单能及时送达。 快捷意味着减少顾客等候的时间,并能减缓顾客的紧张心理。 5.尊重和安全 (1)尊重

尊重需要作为人的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在餐厅服务心理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俗话说:“宁可喝顺心的稀粥,决不吃受气的鱼肉。”如果顾客在餐厅未得到尊重的满足,再好的美味佳肴也会食之无味。

顾客在餐厅希望自己是一个受欢迎、受尊重的“上帝”,希望得到热情友好的接待,对服务员的不公平对待、冷嘲热讽等行为深恶痛绝。只有当顾客认为在接待上、在价格上是公平合理,才会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感到没有受到歧视和欺骗。

(2)安全

一般说来,顾客在安全方面对餐厅是信任的,认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然而,在餐厅偶尔会发生汤、汁洒在顾客的衣物上,破损的餐具划伤手、口,路面打滑引起摔跤,甚至出现用餐时吊灯脱落击伤顾客的事故,所以餐厅对于安全问题也不要掉以轻心。

二、怎样做好餐饮服务(餐厅服务心理策略) 1.创立餐厅的特色名菜

客人就餐一般都要求食物适合自己口味,吃顿可口饭菜,甚至有看重色、香、味、形、声、器的心理。因此,服务员在接待当中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一方面,通过掌握各国、各地区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按客人要求送上菜点;另一方面,服务员还应及时向客人介绍本餐厅的特色菜点,当好客人的参谋,为客人选菜配菜。

当客人进餐时,还要注意观察客人的表情动作,对客人流露出厌食或不满的神态应及时转告后厨,并加以改进,使客人食之有趣有味,满意而归。

2.塑造赏心悦目的形象 (1)餐厅形象

①餐厅内部装饰与陈设布局要整齐和谐,清洁明亮,要给人以美观大方、高雅舒适的感觉。

②餐厅的光线要适宜,使客人心情舒畅。

③设计一张别具一格的菜单,给客人提供一种视觉形象的美感享受。 ④最重要的是,餐厅应该整洁干净,窗明几净,地面清洁,厅内无蚊蝇。 ⑤在公共餐厅,由于就餐人数较多,噪音较大,为了不影响客人的食欲和情绪,餐厅要尽量减少噪音的存在。同时,要注意背景音乐的使用,要根据餐厅的主题来配置一些使人心情舒畅的音乐。

⑥在餐厅中,由于各种菜肴的大量存在,会散发出种气味,加之各种酒味和烟草味,多种气味混合在一起,给人的感觉是不愉快的。因此,在餐厅中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

(2)食品形象

就餐的客人不但注重食物的内在质量,也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外在形式。因此,餐厅提供的食品,既要重视品质,也要重视形式的美感。

①美好的色泽和优美的造型。

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食物的色泽与其内在的品质有着固定的联系。良好的色泽会使得客人产生质量上乘的感觉,同时会激发客人的食欲。

通过烹饪大师的切、雕、摆、制、烹等技艺,给客人提供一道道造型优美的美味佳肴,也为客人带来了艺术上的享受。

②符合卫生标准。

餐厅里餐具要干净,没有缺口。

食物的原材料的选购要有正规渠道,制作过程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执行。 3.缩短客人等候的时间

为满足客人求快捷的心理,减少客人的等候时间,餐厅应当尽量分散客人的注意力,可采取如下的一些服务策略:

(1)备有快餐食品。

(2)客人坐定后,先上茶水以安顿客人,使他们在等待上菜过程中不会感到太无聊或觉得上菜太慢。另外,也可以根据客人的消费金额免费提供一些小菜,供客人食用,这样会使客人体验得到赠送的愉快,也消除了等待的无聊感。

(3)反应迅速。客人一进餐厅,服务员要及时安排客人的座位并递上菜单,让客人点菜。

(4)结账及时。客人用餐结束,账单要及时送到,不能让客人等待付账。 4.宾至如归,顾客至上

(1)“宾至如归”表示餐厅对客人光临的欢迎,希望客人如同生活在自己家中一样,对一切都不感到陌生拘束,这正是迎合了客人希望受到欢迎的心理需要。

(2)“顾客至上”就是体现出将客人放在最受尊敬的位置上。 (3)微笑迎送客人,微笑能使空腹的就餐者心情平和。

如果有较多的客人同时到达,服务员不能一一迎接,在展现亲切的微笑时眼睛最好成散光状态面向所有客人,避免顾此失彼。

客人到餐厅用餐,服务员上前引领入座,要注意观察客人的特征,因人而异,把客人领到他们喜欢的座位上,如对恋人、老人、儿童等在引座时要尊重他们各自的习惯。尤其要注意有生理缺陷的人,既要对他们细心照顾,也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

服务员在上菜、倒酒时要尊重客人的风俗习惯,使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第二讲 餐饮服务的心理要求(下)

三、宴会服务心理

宴会是酒店中餐厅销售的主体。

根据宾客对象的不同情况分:政府部门、外事单位、商人、个体户、专业户宴客和特种服务宴会几种。

1.政府部门、外事单位宴会服务心理

这类宴请常常是规格层次较高,达国宴级别较多。

一般是宴会气氛正式隆重,以表达主人的热情友好,宴会中不能出现有损国格之事。

客人常是国家首脑或来自异国他乡的国际友人,理应受到贵宾礼遇。 主客对宴会的心理期望值都较高。 (1)充分准备

餐厅应清楚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对贵宾的背景(宗教信仰、饮食习惯、生活风俗及来源国家地区等)应尽可能收集详尽的资料,做出宴会接待计划(包括场地、菜谱、服务程序、卫生安全等)。

(2)验收准备工作

宴会准备就绪后,在宴会前邀请主办单位前来餐厅检查、验收。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补充,以求万无一失。

(3)宴会过程

绝对保证安全,周到服务、彬彬有礼。

充分表达主办单位的友好之情,显示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使宾客有亲切感、高贵之感。

2.商务宴会服务心理

商务宴会不同于其他宴会,宾客希望通过宴会来达到其商务目的,其心理需要随生意的状况有不同的心理需要。

(1)生意顺利时他们会不惜重金宴请对方。

借宴会厅的布置、规格、饭店的威望、菜肴的名贵以及优质的服务来显示自己的地位,抬高自己的身价。

当接待这类宴会时,宴会厅的布置应高雅、舒适、气派。

服务人员一定要记住宴请商人的姓,以便当他宴请客人到来时尊称他“×先生或×老板”,让他的客人感到他对宴会餐厅的环境和服务人员都很熟,像是经常光临此处宴客似的。

在上菜时有意暗示菜肴的名贵,使参加宴会的所有宾客都感到宴会的档次很高,以赢得主客双方的心理满足。

(2)生意不顺利甚至亏本时常要勉强应酬。

这类宴会既要讲体面又不愿花钱太多,这是这类宴会主人的心态。 宴会通常不是很高档,但又不能让对方看出。

餐厅的服务人员应理解这种心态,一方面要为他们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要为他们捞面子。如上菜时对一些菜价作特别介绍,使被邀请赴宴的所有客人感到宴会还是相当丰富的。这样他们必对餐厅产生好印象,下次定会再次光顾。

3.个体户、专业户宴客心理

这类人往往有钱,但社会地位不高。

他们希望通过宴会提高自己的地位,具有攀龙附凤、追新猎奇的心理。 他们舍得花钱去享受,喜欢到名人去过的地方用餐,品尝名人喜欢吃的菜,喝名人爱喝的酒,以便日后向别人炫耀。因此,当他们宴客时,餐厅应增加“透明度”以满足其炫耀的心理需要。

4.特种宴会服务心理

近年来,到酒店餐厅办婚宴、生日宴、节日宴的越来越多,他们的共同心理是图吉利、求实惠。另外,还有团聚心理和攀比心理的作用。因此,餐厅应在气氛、饭菜花色外形上多下功夫,为他们提供录像、音乐、卡拉OK、烛光等服务。

服务中严防打破杯碗的“不吉利”现象,多说吉利、吉祥语,使全体宾客尽兴。

四、不同类型顾客的就餐心理需求和服务策略 (一)不同年龄顾客的就餐心理需求和服务策略 1.少年儿童顾客

生性爱玩,不懂人情世故,胃容量也小,其要求花样品种多,菜品质量优,就餐速度快,对刺激强大的菜品难以适应,一般喜欢清淡、鲜嫩、易消化的食品。

2.中青年顾客

生命力旺盛,对各种食品的接受能力也最强,辛辣,油腻,味重,强刺激的都喜欢。

3.中年顾客

比较挑剔,强调过不要的菜品就不要再提起。 4.老年顾客

求实惠心理比较强烈,对环境卫生、服务态度和菜肴品质要求比较高。 (二)不同职业顾客的就餐心理需求和服务策略 1.体力劳动者

需消耗较多的体能,其新陈代谢旺盛,故口味倾向于重味、重油、高热量的菜肴。

体力劳动者就餐时,在直接需求方面往往以经济实惠、快捷为主,在间接需求方面较模糊的表现为就餐环境宽松、不拘谨,服务时应倾注些情感关怀,服务过程中多一些情感交流;在其点菜时应耐心等候,不催促,也不轻易介绍菜肴。

2.脑力劳动者

体力消耗小,脂肪和糖的消耗量也小,其口味倾向于清淡。

脑力劳动者就餐时,其职业习惯也会表象出来,他们就餐时要求会比较多,服务时要注意聆听,方可满足其求尊重的心理需求,及时要求不太合适也要耐心

听过后在提建议,不可直接说“不”;他们会提较多很有价值的建议,我们听后要表示感谢和向上级传达。

(三)不同就餐目的顾客的就餐心理需求和服务策略 1.宴请的顾客

主人要显示自己的热情友好,对菜肴的规格和就餐的气氛比较注重;宴请服务从场面布置到操作都必须严格按规范进行。

2.聚餐的顾客

要求有一个愉快的环境和无拘无束的气氛,服务过程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既要服务好又不影响气氛,必要时帮他们拿定主意;餐厅一定要把好菜肴质量关,确保不因此煞客人风景。

3.旅游的顾客

这种顾客喜欢品尝当地的风味,席间好奇屡屡表现,从菜品原料到烹饪工艺都爱发问,对他们应有问必答;他们游览归来,心情舒畅又有过多运动消耗,胃口较好,故上菜速度要快。

4.提着行李进餐厅风风火火的顾客

这种顾客大多是用过餐就离店的客人,对其主要是“快”,如点到烹饪时间长的菜肴时要与其讲明;围绕“快”,点菜,上菜,结账都要快。

5.吃便餐的顾客

这种顾客要求随意、方便、快捷,服务人员应给予方便,介绍可口实惠的食品,可按其标准搭配合适的套餐,在引座和服务中避免引起过多人的注意。

6.品尝的顾客

这种顾客大多对风味菜和特色菜或多或少有了解,注重菜肴质量。对这些美食家除了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外,保证风味的正宗十分重要。

7.改善生活的顾客

这种顾客讲究风味,注重质量,对服务要求比较高;多是举家而来,有的是聚众而来,接待要求可参照上面相关部分;向他们推销名贵的菜肴和饮品,如顾客找借口不要,就不可一个劲儿推销。

第三讲 餐饮服务中的功能服务与心理服务

南方圣人 主讲

顾客作为餐饮服务企业的客人,他们在与服务人员的交往中希望得到什么呢?客人不仅期待着服务人员帮助他们解决种种事迹问题,而且还期待着服务人员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帮助他们消除种种不愉快的感受,获得各种愉快的感受,留下可以“长期享受”的美好记忆。因此,服务人员一方面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功能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

一、餐饮服务中的双重服务

餐饮服务包含着双重服务,双重服务是指服务所包括的两种内涵:功能服务与心理服务。

(一)概念 1.功能服务

餐饮服务中的功能服务是指帮助客人解决“吃”方面的种种实际问题,使客人感到安全、方便和舒适的服务。

2.心理服务

餐饮服务中的心理服务是指能让客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的服务,特别是要让他们经历轻松愉快的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增加客人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双重服务

要实现优质服务,就要在为客人解决种种实际问题的同时,还能让客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而且即使不能完全按照客人的要求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也要在客我交往中让客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如果服务人员在为客人提供“功能服务”的时候能够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对待他们,那就不仅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或具体问题,而且能让他们经历一次愉快的人际交往——这就是在为客人提供“功能服务”的同时,又为他们提供了“心理服务”。

(二)质量 1.功能服务的质量

功能服务的质量往往要受到餐饮服务企业所具备的种种物质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取决于服务人员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2.心理服务的质量

心理服务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服务人员是否具有爱心、满腔热枕、善解人意和具有一定的表现能力。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有两条要诀:

一是让客人觉得你和蔼可亲,使客人获得更多的亲切感;二是让客人对他自己更加满意,使客人获得更多的自豪感。

二、心理服务的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餐饮服务,重点是研究其中的心理服务。与功能服务相比,心理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在功能服务方面,客人对不同的餐饮服务企业会提出不同的要求,而在心理服务方面则不存在这样的区别。

不管是为客人提供哪一种功能服务的服务人员,都应该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而且都应该按照同样的要求去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

这些要求主要是:

(1)以“柔性”的而不是“刚性”的,即能够使人倍感亲切的,而不是使人觉得冷冰冰、硬邦邦、干巴巴的态度去对待客人;

(2)以客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巧妙地扬客人之长,隐客人之短,保护客人的自尊心,增加客人的自豪感。

2.心理服务不像功能服务那样受企业物质条件的制约。

物质条件稍差的餐饮服务企业在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方面,完全可以赶上甚至超过那些物质条件更好的餐饮服务企业。

物质条件好的餐饮服务企业也不会因为物质条件好,就自然而然地显得人情味更浓。

3.如果说要为客人提供更好的功能服务是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对服务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要为客人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则主要是在心理素质方面对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那些富于爱心、善解人意而又善于“表现”的服务人员,才能为客人提供一种真的能够“打动人心”的心理服务。

实践证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服务人员,富于爱心和善解人意固然非常重要,而没有把一片好心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的“表现技能”也是绝对不行的。

第三讲 餐饮服务中的功能服务与心理服务

南方圣人 主讲

三、调整情绪,提供优质的心理服务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你要让客人高高兴兴,你自己首先要高高兴兴。 “高高兴兴地去为客人服务”应该是餐饮服务企业对服务人员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对于每一个面对面地为客人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再难也一定要这样去做”的要求。

当一个人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的情绪状态如何就不再纯粹是他“个人的事情”了,他的喜怒哀乐会通过对别人的感染而产生一种“社会效果”。人与人之间这种情绪感染的作用有时候是很强大的,甚至是不可抗拒的。

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只要能让客人看到你是高高兴兴地在迎接他,即使你别的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你已经为客人提供了心理服务。相反,如果让客人看到你一脸的不高兴,即使你什么话也没说,客人也已经被你“得罪”了。

服务人员的不高兴很可能并不是冲着客人来的,但是客人不可能知道你的不高兴究竟是为了什么。客人只会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一见了我就这样的不高兴?”客人的结论只能是你不欢迎他,不愿意为他服务。正如法国名厨皮埃尔·科夫曼所说:“我们的客人是异常敏感和脆弱的。”

要成为一名能够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的服务人员,就必须对自己的“情绪变化”及其“社会影响”有高度的自觉性,或者说有高度的敏感性,决不能“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而忘掉了自己的职责。

为了及时地了解自己此时此地正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我们需要把下面这个“情绪谱”牢记在心,并经常用它来“对照检查”。

七色情绪谱:

(1)“红色”情绪——非常高兴 (2)“橙色”情绪——快乐 (3)“黄色”情绪——明快、愉快 (4)“绿色”情绪——安静、沉着 (5)“蓝色”情绪——忧郁、悲伤 (6)“紫色”情绪——焦虑、不满 (7)“黑色”情绪——沮丧、颓废

一般说来,服务人员在工作中的情绪状态应该处于“绿色”到“橙色”之间。 接待客人时应该以“黄色”(明快、愉快)为情绪的“基调”,这样可以给客人一个精神饱满、工作熟练、态度和善的良好印象。情绪变化的幅度不能太大,向上不应该比“橙色”(快乐)更高,向下则不应该比“绿色”(安静、沉着)更低。

要掌握好“黄色”和“橙色”的区别,先以“黄色”为基调,需要让客人看到你特别高兴的时候,再变“黄”为“橙”。在遇到问题、遇到麻烦的时候,应

该使自己处于“绿色”即“安静、沉着”的状态,这样才能避免忙中出错,避免因急躁而冲撞客人。

“蓝色”、“紫色”和“黑色”显然都是在工作中不应有的不良情绪状态。 处于“红色”即“非常兴奋”的状态容易使人忘乎所以,失去控制,所以“红色”也不是在工作中所应有的情绪状态。

当然,我们除了记住这个“情绪谱”,并记住自己在工作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之外,还必须学会进行自我调节,使自己“能够”处于“应该”的情绪状态。

四、服务人员是客人的“镜子”

作为一名服务人员,你要让客人对你满意,你就应该用巧妙的方式去让客人对他自己更加满意。

“你让他对自己满意,他就会对你满意”,这已经是许多服务人员的经验之谈。

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满意,这并非与他人无关。如果一个人经常从别人那里得到对自己“这个人”的肯定性反应,他就会感到自豪;如果他得到的都是否定性反应,他就难免要感到自卑。

可以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人们是互相起着“作用”的。你要从我对你的反应里看到你的“自我形象”,我也要从你对我的反应里看到我的“自我形象”。

我们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一面镜子都能准确地反映人的真实形象的,所以“镜子里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往往并不一致。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镜子里的自我”看得比他“真实的自我”还重要。 不管他“真实的自我”美还是不美,只要“镜子里的自我”是“美”的就行了;

也不管他自己到底是行还是不行,只要人家说他“行”,他就心满意足了。 如果他从某一面“镜子”里看到了一个并不如别人所夸的那么“好”,也不如他自己所想象的那么“棒”的“自我”,他不会从自己身上来找原因,他只会怪这面“镜子”不好,恨不得把它“砸碎”。显然,这是一些虚荣心很强的人。我们自己当然不应该是这样的人,但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的客人当中没有这样的人。

遇到有虚荣心的客人,作为服务人员,我们所要做的事情也只是为他们提供服务,而不是去“纠正”他们的虚荣心。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没有虚荣心的人,也总是希望能从“镜子”里看到一个美好的自我形象。谁都愿意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而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

想通了这些关于“镜子”的道理以后,我们在为客人服务时,就应该自觉地去做一面能够为客人“扬其长,隐其短”的“好镜子”,决不要做一面为客人“扬其短,隐其长”的“坏镜子”。

这里所说的“长处”是广义的,是多种多样的:长得漂亮是长处,会打扮也是长处;见多识广是长处,能说会道也是长处;大名鼎鼎是长处,甘于默默无闻也是长处;多才多艺是长处,朴实无华也是长处??一般来说,只要客人自己觉得是长处的,那就是长处。

服务人员为客人提供心理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去发现和赞美客人的长处。如果客人想“表现”自己的长处,那就应该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大大方方、痛痛快快地来表现自己的长处。需要注意的只是不要让这种“表现”使其他客人收到伤害。

“隐客人之短”可能比“扬客人之长”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客人由于某种原因而“出了丑”,你和你的同事为他所做的一切好事都会因此而化为乌有。很可能他什么都不记得了,只知道他今天竟然当众出丑!

作为服务人员,一定要记住,决不能对客人的短处表现出你的“兴趣”,更不能去嘲笑客人的短处。还应该记住,即使你没有这样做,某些客人也可能会起疑心。因此,一定不要在客人面前指指点点,也不要在客人背后说说笑笑。

客人由于缺乏经验而“出洋相”是完全可能的,千万不要以为客人来出“洋相”就说明你比客人“高明”。

要知道,趁别人陷入窘境的时候来显示自己的“高明”,是最容易让人对你怀恨在心的。

相反,如果在客人可能陷入窘境或已经陷入窘境的时候,你能帮助他“巧渡难关”,在众人面前保住他的“脸面”,他一定会发自内心地感激你。

第四讲 餐饮服务中的客我交往关系(上)

南方圣人 主讲

【案例】

在一家餐厅里,一位客人对服务员迟迟不来为他服务大为不满,大声嚷道:“怎么还不过来,你磨蹭什么呢!”服务员听了他的话很反感,不客气地回敬他一句:“你嚷什么呀,没看见我正忙着吗?”两个人就为这件事而争吵起来。

在争吵中,客人说:“你知道吗?我是你们的客人,你这个服务员怎么能这样跟我说话?”服务员说:“怎么啦?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你能这么说,我就能这么说!”接下去,两个人的争吵愈演愈烈。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争吵呢?

作为服务人员,应该从这种争吵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人与人是平等的,而角色与角色不可能总是平起平坐,要理顺客我交往中的社会角色关系)

餐饮服务中的人际交往大致有三类:第一种是服务人员与客人之间的交往,称之为“客我交往”,这是餐饮服务中的人际交往最典型、最有价值的;第二种

是客人之间的交往,在通常情况下这类交往发生频率较低;第三种是员工之间的交往。

我们主要讲第一种情况:餐饮服务中最典型、最有价值的人际交往——客我交往。

一、客我交往的心理特点 1.什么是客我交往

所谓客我交往,是指服务人员与客人之间为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表达意愿、解决在餐饮活动中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而相互施加影响的各种过程。

2.客我交往的形式 (1)直接交往

直接交往可以理解为运用人类自然交际手段(语言、面部表情、身体语言),面对面的心理接触。直接交往的优点是反馈迅速而清楚,通常称为“交往”。

(2)间接交往

间接交往是借助于书面语言、大众传播媒介或通讯技术手段所形成的心理接触。间接交往的反馈联系比较困难,通常称为“沟通”。

餐饮服务中两种交往形式同时存在,多以直接交往为主,它是影响服务效果的主要因素。

二、餐饮服务中客我交往的特点 1.短暂性

餐饮服务中客我交往频率高、时间短,短暂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由于客我之间接触的时间短暂,客我之间相互熟悉了解的机会随之减少。 2.公务性

在一般情况下,服务员与客人的接触只限于客人需要服务的时间和地点(餐厅、酒吧、茶吧、咖啡厅等),否则是一种打扰客人的犯规行为。

客我之间的接触只限于公务而不涉及个人关系,若发生公务以外的往来,可能会导致损害餐饮服务企业声誉的情况出现,一般说来是不可取的。

3.不对等性

客我之间的接触通常是一种不对等的过程。

所谓不对等的接触,是指这种接触中只有客人对服务员下达指令、提出要求,而不存在相反过程的可能。

对于一些传统观念较深的服务人员,常常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这种不对等关系而陷入自卑或逆反心理状态,给餐饮服务企业管理和服务质量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餐饮服务企业的声誉。

4.个体与群体的兼顾性

在餐饮服务中,一般情况下服务人员接待的是一些个性心理相异、具有不同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的顾客(个体),因此,在客我交往中依据顾客(个体)的个性消费特征向他们提供餐饮服务,就成为交往的主要方面。然而,在餐饮服务中,一些同一社会阶层、同一文化、相同或相似职业的人聚集在一起组成的团体,在消费过程中便出现从众、模仿、暗示、对比等群体消费特征。因此,服务人员在客我交往中必须注意个体与群体的兼顾。

三、餐饮服务交往的沟通方式

沟通是指双方通过一定的信息交流而达到相互了解的过程。

在餐饮服务中,服务员与客人之间经常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信息交流。这种沟通方式主要有两种: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一)言语沟通

言语是人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并用以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影响他人的过程。 1.言语沟通的原则

服务人员在与客人进行言语沟通时要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选择准确表达思想内容的语句

选用合适的语句,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与客人进行顺利交往的首要一环。

“言不在多,达意则灵”,交谈时要慎重地斟酌措辞,不要造成歧义,使客人误解。

(2)言语交往要适合特定的交往环境

言语交往都是在特定的交往环境中进行的,一般包括谈话的对象、时间、地点、场合、情绪等。

比如,在餐饮服务中,与外宾讲话,就要讲究分寸,不卑不亢;与年长的人讲话,要用尊重的口气;与年轻人讲话,就要真诚、亲切。

2.客我交往中语言表达技巧

客我交往中语言表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服务用语

由于服务工作的特殊性,要求服务人员在服务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常用的有:“对不起”、“别客气”、“谢谢”、“您好”、“再见”、“欢迎再来”等。

①对不起

“对不起”包含着道歉、赔礼的意思。服务人员与客人双方在服务与被服务的过程中不够默契的时候,服务人员就应主动地表示歉意。

比如,餐厅的客人很多时,由于服务人员顾不过来而使一些客人受到冷落,或客人的某一要求得不到及时满足时,服务人员都应该向客人表示歉意,这就需要说声“对不起”。

②别客气

“别客气”体现了服务人员的虚心和谦逊。优秀服务员常常赢得客人的赞誉,面对这样的情况,服务人员更要虚心,以示再接再厉,此时就应说声“别客气”。

③谢谢

“谢谢”本该是客人的常用语,但服务员也应常常向客人说声“谢谢”。 这是因为在餐饮服务过程中,如果没有被服务者(顾客)的光顾与配合,就没有了服务对象,也达不到服务的目的,更谈不上餐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④您好

“您好”表达服务人员真挚的问候和情意。

尤其对客人中的长者,服务人员更应主动道声“您好”,以示尊重和敬意。 ⑤再见、欢迎再来

“再见”、“欢迎再来”,这一方面表示服务人员坚持信誉第一,在服务成功后,仍暗示客人服务中有不周到的地方,诸多指正,我们一定改进;另一方面,也是暗示客人“下次再来”。

(2)声调的使用

说话声调能直接影响服务交往的效果。

第四讲 餐饮服务中的客我交往关系(下)

南方圣人 主讲

(二)非言语沟通

非言语沟通是人们通过使用不同于言语的方式来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过程,通常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穿着打扮、交往距离等内容,一般称作身体语言。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认为:信息的全部表达=55%表情+38%声音+7%言语。

在客我交往中身体语言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们思想感情的流露,面部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和脸颊肌肉,都是传达感情的工具。

(1)眼睛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般来讲,每一种目光都有其特定含义。 在餐饮服务中,欲达到最佳的客我交际效果,服务人员就要学会巧妙地使用目光。比如,要给客人一种亲切感,你就应让眼睛闪现热情而诚恳的光芒;要给客人一种稳重感,你就应送出平静而诚挚的目光;要给客人一种幽默感,你就应闪现一种俏皮而亲切的眼光。

(2)微笑

微笑是一种世界语言,它可以传递愉悦、友好、善意的信息,也可以表达歉意、谅解。

餐饮服务离不开微笑,微笑赋予餐饮服务以生命力,它能给客人以亲切与甜美的感受。

美国著名的希尔顿饭店集团董事长康纳·希尔顿说:“如果缺少服务员的美好微笑,好比春日的花园里失去了阳光和春风。假如我是顾客,我宁愿走进那虽然只有残旧的地毯,却处处见到微笑的旅馆,而不愿走进拥有一流的设备而见不到微笑的饭店。”

①微笑可以帮助人镇定

当你第一次与客人交往时,不免会感到羞怯与局促,微笑可以帮你摆脱窘境。 ②微笑可以提供思考的时间

有时碰到客人向你提出请求或要求,而客人的请求由于种种原因不好满足,若板起脸来拒绝,往往会使客人产生反感,难以接受。如果服务人员先示以微笑,就能为自己赢得思考时间,找到恰当的话题,不伤和气地解决了问题。

③微笑是信赖之本

在餐饮服务中,服务员若能以微笑面对客人,必将消除客人的陌生感、恐惧心,使客人产生“宾至如归”之感。

2.身姿动作

人的动作与姿势(手势、头势、坐姿、站姿、走姿)是人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的外在体现,也反映着对他人的态度。

3.服饰

人的服饰、发型、化妆、饰物等,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等。

由于餐饮服务工作的特殊性,服务人员一般统一穿着工作服装,而不宜穿戴得过于高贵、华丽,这既表明了自己的服务人员的身份,也表明了对客人的尊重。

4.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实际存在的界限,这就是个人领域的意识,每个人都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定空间,并维护它,使之不受侵犯。

在个体空间内,人会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自由感。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

就一般而言,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

(1)亲密距离

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 其近范围在15厘米之内,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

其远范围在15厘米~44厘米之间,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就交往情境而言,亲密距离属于私下情境,只限于在情感上联系高度密切的人之间使用,在社交场合,大庭广众之前,两个人(尤其是异性)如此贴近,就不太雅观。在同性别的人之间,往往只限于贴心朋友,彼此十分熟识而随和,可以不拘小节,无话不谈。在异性之间,只限于夫妻和恋人之间。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不属于这个亲密距离圈子内的人随意闯入这一空间,不管他的用心如何,都是不礼貌的,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会自讨没趣。

(2)个人距离

这是人际间隔上稍有分寸感的距离,已较少直接的身体接触。

其近范围在46~76厘米之间,正好能相互亲切握手,友好交谈,陌生人进入这个距离会构成对别人的侵犯。

其远范围在76~122厘米之间,任何朋友和熟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较为融洽的熟人之间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更靠近远范围的近距离一端,而陌生人之间谈话则更靠近远范围的远距离一端。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3)社交距离

这已超出了亲密或熟人的人际关系,而是体现出一种社交性或礼节上的较正式关系。

其近范围在1.2~2.1米之间,一般在工作环境和社交聚会上,人们都保持这种程度的距离。

其远范围在2.1~3.7米之间,表现为一种更加正式的交往关系。

在社交距离范围内,已经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说话时,也要适当提高声音,需要更充分的目光接触。如果谈话者得不到对方目光的支持,他(或她)会有强烈的被忽视、被拒绝的感受。这时,相互间的目光接触已是交谈中不可缺免的感情交流形式了。

(4)公众距离

这是公开演说时演说者与听众所保持的距离。 其近范围在3.7~7.6米之间,远范围在7.6米之外。

这个空间的交往,大多是当众演讲之类,当演讲者试图与一个特定的听众谈话时,他必须走下讲台,使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为个人距离或社交距离,才能够实现有效沟通。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因素。

了解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对服务人员在与客人的交往中把握好交际的分寸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尊重客人的“空间距离”意识,不与客人说过头的话,开过头的玩笑。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理智,与客人接触保持一定的频率,不可过频或过疏,过频使人生厌,过疏显得冷淡;不要介入有关客人私人问题的评论,不要有意无意窥视客人的隐私。

其次,要尊重客人的习惯和性格,随时注意客人对空间距离的反馈信号。要根据客人的信号调节自己的言行,否则,自己本无恶意的侵犯行为被客人误解,就会影响与客人的关系。

最后,要追求共享空间的默契。默契是一种领悟、沟通与理解,要达到这种境界是不容易。这需要人们遵守社会行为准则,具有较高的思维艺术和精神修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宽容和爱。

第五讲 餐饮服务人员心理素质要求(上)

南方圣人 主讲

服务人员是餐饮服务工作的主体,在餐饮服务过程中是最活跃的分子和最具魅力的因素。

服务人员的素质关系到餐饮服务企业的兴衰成败和长远发展。其中,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对整个餐饮服务业的总体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服务表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端庄的仪表

仪表其实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的自然流露,它包括容貌、着装修饰和行为风度等。刚刚和客人接触,服务人员的仪表是一个重要的吸引力因素。

端庄的仪表能给客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影响客人与服务人员的交往是否顺畅,所以仪表修饰不仅是工作的要求,还体现出对客人的礼貌,进而为服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容貌、表情要给客人以健康、精神的感觉

服务人员的容貌和表情的端庄、自然、精神饱满,可以给客人以安全和愉快的感觉,能拉近与客人的人际距离,让客人乐于接受其服务。

在餐饮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的修饰关键是要把握自然美和修饰美的适度结合;徜若服务人员刻意浓妆艳抹,则会使客人望而生厌,不愿意和服务人员接触。

2.服饰穿着要给客人以舒适、端庄的感觉

在餐饮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的服饰穿着要整洁大方、合体,与工作环境相和谐,与职业特征相符合;服务人员的服饰能让客人联想到企业尊重客人的服务精神,想到服务人员积极热忱的工作态度。

3.行为风度要给客人以稳重、文雅的感觉

服务人员的行为风度体现着他们的性格和心灵,反映出他们的文明程度和心理状态。

在餐饮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行为举止大方文雅、热情庄重,能使客人在接触时内心深处产生良好的感觉,促进餐饮消费;反之,服务人员举止轻浮、言谈粗鄙,则会使客人产生不良的感觉,难以接受其服务。

二、良好的性格 1.乐观自信

一个良好的性格基础就是乐观自信。

要做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首先就要做一个生活中的强者,追求更多、更好、更高层次的满足。只有乐观自信的人才会永远向前,那种乐观的精神,能使他们永远都做出好的成绩,无论是身处顺境还是身处逆境,都能给自己带来阳光,这一点是每一个人事业成功、干好工作的保证,要做好餐饮服务工作也不例外。

2.礼貌热情

服务人员给客人提供服务的过程本身就是人际交往的过程,热情的人更容易获得好感,作为餐饮服务人员,宗旨就是让客人满意,获得了客人的好感就是成功的服务工作。

3.真诚友善

真诚友善就是以诚相待、表里如一、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在餐饮服务工作中,以善良的愿望同对方诚恳相处,会赢得客人的信任,很快就被客人所接纳,消除人际关系之间的陌生感,在短时间内融洽主客关系,促使客人接受服务。

4.豁达宽容

豁达宽容主要是指一种处世的态度,生活本身总是充满矛盾的,头脑必须是容得下矛盾的头脑,胸怀必须是容得下矛盾的胸怀,努力去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同时坦然接受那些在一定条件下无法改变的事。在这种豁达的处世态度下,待人的态度一定要求宽容,尤其是在做服务工作,宽容更为重要,因为“顾客总是对的”。

三、积极的情感 1.崇高向上

服务人员对待工作、客人的热情,应当是建立在维护客人利益、维护企业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而不应该是只想自己获利,坑害客人和集体的利益。

2.深厚持久

对待工作的热情不能靠一时冲动,它是一种在相当长的时间不变化的情感,只有这样服务人员才会把积极的情感稳定而持久地控制在对工作的热情上,控制在为客人服务上;对工作的热情应持之以恒,对工作的态度应始终如一。

3.注重实效

情感的效能是指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所发生作用的程度。情感效能高的服务人员能够把任何情感转化成促使其积极学习、努力工作的动力;而情感效能低的服务人员则空有愿望,尽管有时对工作也有强烈的欲望,但往往是挂在嘴上、缺乏具体行动,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四、坚强的意志

作为餐饮服务人员,要想在复杂的接待服务环境中把自己锻炼成一名优秀的服务员,要想不断克服由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心理障碍,就要不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增强自己的意志素质。

1.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对其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思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并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活动目的的品质。

有自觉性的人首先会确定自己工作的目的、目标,并经常对照目标检查自身的行为,正确地对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对自己往往高标准、严要求。

在餐厅服务工作中要坚持自觉性,是指要加强主动服务。所谓主动服务是指服务人员要掌握服务工作的一般规律,善于观察分析客人的心理和特点,懂得从客人的神情和举止上了解其需要,服务于客人开口之前,至少在客人开口之后要马上服务以满足客人的要求。

2.果断性

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迅速有效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的品质。服务人员必须具备驾驭复杂事态的能力,迅速权衡,全面考虑,准确判断。

3.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能力。自制力强的人在对待客人上善于克己忍耐,无论与何种类型的客人接触,无论发生什么问题都能做到镇定自如,善于把握自己的分寸,不失礼于人;在对待工作上,遇到困难繁重的任务不回避,不感情用事。

4.坚韧性

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困难,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品质。服务人员就应当具备这样的品质,做事认真执着,锲而不舍。坚韧

性应贯穿在服务工作的全过程中。

第五讲 餐饮服务人员心理素质要求(下)

南方圣人 主讲

五、出色的能力

服务人员的能力是直接影响服务效率、服务效果的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影响餐饮企业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

1.敏锐的观察力

服务人员最使客人佩服的本领,就是能把客人最感兴趣的某种需要一语道破并设法满足。要达到这一良好效果,服务员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为了作好餐饮服务工作,服务人员需要细心观察,善于捕捉客人无意流露或有意传递的每一点信息,然后根据当时特定的背景去分析客人的真实意图,从而运用各种服务心理策略和灵活的接待方式来满足客人的消费需要,把服务工作做在客人开口之前。

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观察能力,作为服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倾听

听客人说什么,怎么说,话中的含义是什么。 (2)细心观察

观察客人的穿着打扮,动作、姿势的含义,可能会说什么话。 (3)尽量少讲

尽量少讲,避免说错话,多提问题,但不能自己说出答案。 (4)不要把客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当作信条加以肯定 (5)做好事先准备

先回想对这类客人的了解,希望他作出什么反应,然后确定自己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达到目的。

(6)注意谨慎

服务员如已了解客人的作风,为了在以后服务中还能影响他,绝不要告诉他你觉得他如何如何。

(7)保持超然

服务员保持超然会使自己冷静,处于优势,不易被人控制。如果一起凑热闹,服务员容易暴露自己的本性。

2.良好的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力对搞好服务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服务员及时回想在服务环境下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对餐饮服务来说,良好的记忆力是服务人员搞好优质服务的智力基础,也是百闻不厌的心理支柱。具体要求:

第一,餐饮服务方面的知识,即本职工作要做到业务娴熟。如客人提问,有问必答;

第二,记住有关客人的资料,如姓名、需求特点、忌讳以及正确的服务方法等,并能为客人提供针对性服务。在餐饮服务中,记住客人的姓名是非常重要的,当客人第二次进入餐厅时,服务员就能以其姓氏打招呼,那么会使客人备感亲切,加深对餐厅的良好印象。

3.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

在餐饮服务工作中,对服务人员的注意力的要求是:在服务岗位上,注意力相对稳定、适时灵活转移,克服过分集中与分散的弱点。

具体来说,在餐饮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的精力应集中到为客人服务上来,对影响精力集中的各种不利因素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动作敏捷、耐心周到地服务客人;同时,服务人员的注意力应相对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在接待一位客人时,还要注意其他客人的情况。

4.较强的交际能力

餐饮服务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服务人员应主动加强与客人的交往,加深对客人的了解,采取为客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服务。通过与客人的交往,创造出亲切、随意的就餐环境,加强与客人的情感交流,提高客人对本企业的忠诚度。所有这些,都要求餐饮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餐饮服务工作中,对服务人员的交际能力要求如下: (1)应重视给客人的第一印象

服务人员讲究仪表仪态美,微笑服务,态度真诚,为客人树立一个完善的服务表现,要做到客到、微笑到、敬语到、茶到、香巾到。

(2)要有简洁、流畅的言语表达能力

在餐饮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员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准确表达你所要表达的内容,做到言简意赅,清晰通顺连贯,有理有据,层次分明、目的明确;

二是要注意措辞,选择适当的表达内容,既要有必要的手势、动作,又要用表情帮助说话。

(3)要有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应变能力

在餐饮服务过程中,主客双方的矛盾是经常发生的。在这种情况下,应变能力强的服务人员就能正确驾驭各种态势,在既不损伤企业声誉、又能维护客人情面的情况下,妥善地把各种问题处理好。

(4)要有招徕客人的能力(即吸引客人,促其消费)

在餐饮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要有与客人融洽感情的本领,要有满足客人要求的能力,要有展示本企业的服务优势以吸引客人的技巧,要有促使客人主动消费的招法,还要有使客人再次光临本企业的谋略。

当然,服务员要想拥有这样的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实践、积累才能达到。

第六讲 餐饮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及调节(上)

南方圣人 主讲

心理疾病已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它可以由工作中的疲劳、职场中的竞争压力、挫折和失败等引发。

心理问题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还关系到一个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根据2005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分布“中国员工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 (1)四分之一的上班族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精神上有压力;感觉不开心、郁闷;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着有用的角色;对自己没有信心。

(2)女性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调查发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觉不开心和郁闷,而且女性常会觉得生活无趣,也经常会觉得自己在事情中不能担当有用的角色;此外,女性更不能勇敢地面对问题,在处理事情上,也比男性更不容易拿定主意。

(3)低学历人群心理不健康人数比例高出硕士生一倍多。

(4)心理健康的5年之痒。调查发现:工作在5年内的人与工作6年以上的人相比,更频繁地出现下列状况:感觉不开心、有点郁闷;对自己没有信心。

(5)普通员工有心理健康问题人数比例最高,高层管理者最低。 (6)已婚人士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离异人士心理健康问题最严重。 (7)80年代及以后出生的人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 一、餐饮服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心理疲劳

一般而言,疲劳可分为三类:生理疲劳、病态疲劳和心理疲劳。 1.心理疲劳的含义及表现 (1)含义

工作疲劳表现在心理方面称为心理疲劳,通俗地说是“心累”,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

(2)表现

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紧张、思维迟缓、行动吃力,在情绪上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厌倦、忧虑等。

南京医科大学周正猷教授认为,职场(酒店)心理疲劳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不愿起床、上班迟到次数增多、处理公务时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反应迟缓、遗忘率增加等症状。

(3)危害

对于产生心理疲劳的人,轻者出现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的症状,重者还可出现抑郁症、神经衰弱、强迫行为以及诸如开始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改变的现象。

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疲劳是由长期的精神紧张压力、反复的心理刺激及复杂的恶劣情绪逐渐影响形成。

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化解,长年累月,在心理上会造成心理障碍、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机,在精神上会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引发多种心身疾患,如紧张不安、动作失调、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诸如偏头痛、荨麻疹、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性欲减退等疾病。

2.心理疲劳产生的原因

心理疲劳的产生,主要与消极情绪、单调感及厌烦感等因素有关。 (1)消极情绪

比较多见的有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不顺利、身处逆境或者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引起消极情绪。

(2)单调感和厌烦感

在餐饮服务企业里,由于分工过细,会使服务人员感到单调、乏味、厌倦。 3.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消除 (1)睡眠、运动、营养

①良好的睡眠、正常的梦境对维持人的心理平衡是必须的。 ②选择一种恰当的运动形式有助于减轻和消除心理疲劳。

运动形式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适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二是要能带给你快乐的体验。

③营养问题,强调适量和平衡。 (2)工作调节 (3)放松方法

消除心理疲劳的八种方法:

①健康的开怀大笑是消除疲劳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种愉快的发泄方式。 ②高谈阔论会使血压升高,而沉默则有助于降压.在没必要说话时最好沉默,听别人说话同要是一种享受。

③放慢节奏,把无所事事的时间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④沉着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有助于舒缓压力。 ⑤做错了事不要总是自悔自则,要能够正常地工作。

⑥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一些人说“不”。 ⑦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讲一些只给自己听的话,然后悍然入睡。

⑧既然昨天及以往的日子都过得去,那么今天及以后的日子也一定会过去,多念念“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六讲 餐饮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及调节(中)

南方圣人 主讲

(二)心理挫折 1.心理挫折的含义及反应 (1)含义

心理挫折,也简称为挫折,是指个人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者干扰,不能实现其心理需求的目标时,而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的状态。

(2)挫折反应

个体遭受挫折后必然会引起思想、行为上的相应反应。我们这里主要讲消极反应,包括直接反应和间接反应。

①直接反应,即发生挫折后立即产生的反应。如攻击、退化、冷漠、幻想、固执等。

②间接反应,即即发生挫折后较久产生的反应。如压抑、焦虑、长期郁闷等。 2.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一般可分为客观环境因素、个体主观因素和组织因素三类。 (1)客观环境因素

①自然环境,主要指工作环境、自然灾害、台风、地震、酷热、洪水、疾病、事故等个人能力无法克服的自然因素的限制。

②社会环境,主要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人为因素的限制。

(2)个体主观因素

①生理条件,指个人具有的智力、能力、容貌、身体,以及生理上的缺陷、疾病所带来的限制。

②动机冲突。在实际工作中,个人常常同时存在若干动机,其中有些性质相似或相反而强度接近,使人难以取舍,便形成了动机的斗争,具体表现为:竞争与合作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满足欲望与抵制欲望的冲突。

③不合理的、不切实际的需要。如享乐主义、绝对主义、平均主义等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挫折感。

(3)组织因素 ①组织的管理方式。 ②组织内的人际关系。

③工作性质。现代餐饮服务企业,过分强调分工精细,以致工作对服务人员显得单调、枯燥与重复,这是导致服务人员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其他组织因素如工作与休息时间安排不适当、强迫加班或恶性延长工作时间、偏低的工资、不公平的晋级制度等,影响服务人员的情绪,引起挫折感。

3.挫折的心理防御方式

心理防御方式是指个体遭受挫折而产生紧张的情绪状态时,其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并适应挫折情境的方式。

即个体遭受挫折后用自己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冲突,避免引起更大的痛苦和不安,是一种保持情绪活动平衡和稳定的心理机能。

常见的心理防御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合理化作用(文饰作用)

当个体无法达到其追求的目标或其行为方式不符合社会的价值标准时,为了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痛苦以及维护自己的尊严,便对自己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

其主要类型有:

①酸葡萄作用,是指个体在追求某一个目标失败时,通过夸大目标的缺点,否定达到目标的优点以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引自伊索寓言: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

②甜柠檬作用,是指个体借夸大既得利益的好处,否定其缺欠,以减轻内心的失望与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平衡的一种防卫手段。引自伊索寓言:狐狸找到了柠檬便说柠檬甜。

③推诿,即将个人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以摆脱内疚的适应方式。

④缓引成例,是指当个人行为不合理时,就以其它的例子证明自己的合理性,为自己开脱,以解脱面临的困境,减轻自己因过失而产生的负疚感。这种防御方式主要是把自己的行为同他人相比,进而强调别人可以这样做,自己当然也可以这样做,至于别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过失,则不必再作深究。

(2)替代作用

当个体的行为不被社会所接纳,从而不能实现个人目标的时候,个体往往会另立目标取代原受阻的目标,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减轻挫折造成的痛苦。

替代作用通常有两种类型:

①升华作用。个体遭受挫折后,将不为社会所认可的动机和不良情绪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使其升华到有利于社会的高度。升华是较高的替代,是富有建设性的心理防卫方式。

②补偿作用。个体行为受到挫折或因某方面的缺陷而无法达到目标时,便特别努力地发展其它方面的特点,以其它方面的成功来补偿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和自信,即所谓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3)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是个体把自己的过失行为、工作失误或内心存在的不良动机和思想观念转移到别人身上,说别人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以此来减轻自己的内疚和焦虑,逃避心理上的不安。

(4)反向作用

是指当个体受到挫折后,采取一种与内心动机相反的行为方式。

例如,总在别人面前自我炫耀的人往往内心中存有怕别人瞧不起的自卑。人的某些行为如果过分的话,正表明他无意识中可能存有刚好相反的欲望或动机。

(5)压抑作用

是指个体为回避与某种挫折相关的痛苦经验,将与挫折相联的需要、动机排除于意识与记忆之外的心理作用。其实,这种欲望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深藏于潜意识之中。压抑作用的结果虽然可以使个体暂减轻焦虑,获得安全感,但长期以往会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6)表同作用

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获得成功与满足时,将自己比拟为某一成功者,模仿其行为,把那些自己羡慕的品质加到自己的身上,借以分享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减少挫折感。

(7)幽默作用

当个体遭遇挫折,处境困难或尴尬时,用幽默来化险为夷,对付困难的情境,或间接地表示出自己的意图,称为幽默作用。

第六讲 餐饮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及调节(下)

南方圣人 主讲

(三)心理压力

在餐饮服务企业中,最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压力,服务人员的压力是企业心理问题的核心。

1.心理压力的含义及来源 (1)含义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就是指由于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对个体产生压迫、紧张感,从而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

(2)来源

①生活事件造成的压力(生活压力)

如身体欠健康,恋爱失败,法律纠纷,家庭暴力,夫妻关系紧张、分居或离婚,家属疾病或伤亡,子女成长挫折,经济负担过重,家庭财务窘迫,对失业和

收入下降的恐惧,对多样化选择的不知所措,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由于工作占用精力和时间而对家庭和朋友产生的愧疚等。

②工作职位的高低、工作事务造成的压力(工作压力) ③人际关系造成的压力(社交压力)

在组织内部,有的服务人员由于不能处理好与顾客、上下级和同事的人际关系,或者由于遭到性骚扰、打击报复等,产生心理焦虑,表现出恐惧、无助,对人冷漠麻木、冷嘲热讽、缺乏同情心,不信任他人,动辄责备迁怒、反应过度,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等。

④内心冲突造成的压力(自我压力)

⑤生理需要和社会准则冲突造成的压力(社会压力) 2.心理压力的反应 (1)身体反应

健康指数明显下滑,睡眠品质较差、失眠,经常打哈欠、发困,经常感到不舒服,容易生病,感冒、头痛、胃痛、消化不良、溃疡等。

(2)情绪反应

情绪容易沮丧、低落,波动大、情感倒错,对现状与未来常感到无能为力,有挫折、空虚的感受,经常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3)行为反应

习惯性紧张、不能放松,对烟、酒、茶、咖啡的依赖性增加,性欲衰退,出现强迫症行为,做事拖沓不主动,难以作出决定,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说话冷言冷语,感情迟钝,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等。

二、餐饮服务人员心理健康的调节 (一)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1.改变认识

(1)对心理疾病应有基本的认识

心理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心理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心理疾病并非可耻的病。 (2)了解并接纳自己,正视自己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要勇于承认,并努力弥补,防止过高或过低地错估自己。确立适当的个人发展计划,可减轻外界评价压力。

(3)正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个体所面对的现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如果逃避现实,终日沉溺在空想和白日梦之中,就容易产生捆扰、冲突和挫折。

2.进攻或回避压力因素

服务人员应该培养自己的抗压能力,并用积极的方法进行心理调整,保持信心;采用压力释放法,调整自己的心态,释放压抑而保持心理平衡。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有效的人际沟通是释放和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营造良好人际关系、提高企业凝聚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和谐的人际关系可带来愉快的情绪,产生安全感、舒适感和满足感,可以减少孤独感、恐惧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并能宣泄不快情绪,从而减少心理压力。

(二)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著名心理健康专家乔治·斯蒂芬森博士总结出11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 (1)当苦恼时,找你所信任的,谈得来,同时头脑也较冷静的知心朋友倾心交谈,将心中的忧闷及时发泄出来,以免积压成疾。

(2)遇到较大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失败而陷入自我烦闷状态时,最好暂时离开你所面临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暂时回避以便恢复心理上的平静,将心灵上的创伤填平。

(3)当情感遭到激烈震荡时,宜将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忘我地去干一件你喜欢干的事,如写字、打球等,从而将你心中的苦闷、烦恼、愤怒、忧愁、焦虑等情感转移、替换掉。

(4)对人谦让,自我表现要适度,有时要学会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 (5)多替别人着想,多做好事,可使你心安理得,心满意足。

(6)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很多难题时,宜从最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逐个解决,以便信心十足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7)性格急躁的人不要做力不从心的事,并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以免紧张、焦躁,心理压力过大。

(8)对别人要宽宏大量,不强求别人一定都按你的想法去办事,能原谅别人的过错,给别人以改过的机会。

(9)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10)自己多动手,破除依赖心理,不要老是停留在观望阶段。

(11)制订一份既能使你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养身心的计划,给自己以盼头。

此外,还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增加自己的情趣与活力,使生活充实,富有情趣。

学会感恩

感恩伤害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心志; 感恩绊倒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恩欺骗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 感恩蔑视我的人,因为他醒觉了我的自尊; 感恩遗弃我的人,因为他培养了我的自立; ??

我永远心存感恩, 感恩一切使我成长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2e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