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角鱼的养殖技术

更新时间:2023-12-05 17: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塘角鱼的养殖技术

1.本地塘角鱼的生活习性:生存温度7℃~38℃,最适生长温度20℃~33℃,杂食性,以动物性饲料为主,耐低氧、喜阴暗、合群穴居,有较强的逆水上逃习性,野生者体色较黄,两侧有斑点,人工养殖者体色较淡,多呈灰黑色。

2.池塘条件:养殖本地塘角鱼的池塘面积一般在333~1333m2,水深1.2~1.8m,池塘周围要用砖石砌筑牢固,并用水泥砂浆抹面以防渗漏,在池塘对角位置分别设置进排水口,并设置拦鱼栅,进水口最好用水管延伸至离岸1m以外的塘中。

3.池塘设施:养殖本地塘角色的池塘一般应围养有水葫芦或搭建遮荫棚,其面积约有3~5m2即可。此外,因本地塘角鱼性喜阴暗,故应在塘中放置瓦筒、竹筒或用石棉瓦(距塘底20cm)搭几个鱼洞供塘角鱼栖息和遮荫,但不要把竹枝、松树叉等物(有的人为防盗而设)丢入塘中,以免影响鱼的正常活动。

4.清塘消毒:在苗种下塘前,干塘或留水10cm,然后用75kg/667m2生石灰兑水泼洒,一定要全塘泼洒均匀,连池塘四壁都要泼洒到。消毒后最好能晒塘几天,然后才回水50~70cm,回水7~10d后经测定pH≤9或经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后才能放苗。

5.培育水质:在苗种下塘前如果能先培肥塘水,大量繁殖枝角

类、桡足类、轮虫类浮游生物,则苗种下塘后适口活饵充足,开口吃食快,生长迅速,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可降低成本,方法是在清塘消毒后2~3d施放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的禽畜粪肥300~400kg/667m2,然后蓄水。通常施肥回水后7d,水中浮游生物生长繁殖达到高峰期,此时为投放苗种的最佳时间,以后只需每隔5d追肥100kg/667m2就可以连续给鱼类提供鲜活饵料,直至鱼长至手指般粗细,期间(约25~30d)可以不投料或只投少量配合饲料。

6.鱼种放养:本地塘角色的放养密度一般为1~3万尾/667m2,放养密度过大首先容易诱发疾病致死,直接影响成活率;其次会导致摄食不均,出现大小差异,影响产量和效益;三是到了养殖中期往往超过了池塘的生产能力,塘角鱼只吃不长,养殖周期大大延长;四是养殖投资过大,风险增加。因此,池塘养殖本地塘角鱼要严格控制放养密度,放苗时要选择体质健壮,体形较长,无病无伤且大小均匀的鱼种,一次性投足,避免同一池塘养两批鱼,放养时注意温差不超过3℃,放养规格3~7cm/尾,放养的苗种规格越大,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成活率越高,每667m2可搭配100g以上鲢、鳙鱼(俗称鳔、鲈鱼)100尾。在我县放苗时间多数在3月底至10月中旬。 7.日常管理:

(1)科学投饵 投饵初期要首先驯化其摄食习惯,方法是在投料前先用石块或铁器敲击塘堤发出

声响,然后缓慢少量投喂饲料,反复多次直至鱼形成听到声响便来摄食的条件反射,这样有利于提高摄食率和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系数和生产成本。日常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实践证明,忽视“四定”容易导致鱼撮食不足,患病率升高,特别是肠炎病的发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投饵不当或饵科质量问题引起的。日投喂量(干重)占塘角鱼总重的2%~6%,分2~3次投喂,在苗种阶段投饲率应达6%,以后随鱼生长远渐降至2%,后期可用部分豆粕、米糠、熟红茄等代替全价配合饲料。由于塘角鱼较贪食,不宜喂得太饱,一般控制在20~30min吃完,达到七八成饱就可以了。

(2)防逃及敌害 本地塘角鱼有逆水逃逸性,在下雨或池塘有新水注入时极易逆水外逃。生产实践中曾发现进水口离水面1m多高都有逃鱼现象,因此,进水口最好用水管伸至塘中1m以外,池塘水位也不要过高,多雨季节尤其要注意,有条件的地方应在池塘四周设置拦网,网高50cm以上,一方面防止逃鱼,另一方面防止蛇、蛙、水老鼠等敌害入侵。

(3)大小鱼分类:尽管放苗时规格一致,但在养殖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大小鱼差异较大的情况,到出塘时,小的甚至只有25g或更小,无法上市。这主要是因为塘角鱼摄食不均匀,强壮的抢得多,生长较快,瘦弱的抢得少甚至吃不上,生长慢,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鱼患病之后更为明显,这样会影响养鱼的效益。解决这一问题有两种途径:

一是每月进行一次分塘,按大小鱼分池放养,但这种方法费时费力,可操作性不强;二是在食场旁边另设一个可限制大鱼抢食的围栏,方法是首先根据塘角鱼的大小比例,用竹蔑编成适当间隔的围栏围住,使较小的鱼能自由出入吃食,以后随鱼的生长逐渐加大围栏间隔,这一方法在生产中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4)施肥注水:饲养本地塘角鱼的池塘,由于经常投喂动物性饲料,塘中易滋长蓝绿藻类,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注水是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般随鱼的生长逐渐将水深加至1.2~1.5m,越冬鱼池水深必须达到1.5m以上才安全,否则当水温降至7℃以下塘角鱼会被冻死。夏秋季节每隔3~5d换水5~10cm,每隔10d施禽畜粪肥100kg/667m2,使水色保持绿豆青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30cm。 8.鱼病防治:野生塘角鱼几乎不发病,但人工养殖由于密度较高,受鱼本身的排泄物影响以及鱼因抢食,撕咬受伤而诱发疾病。养殖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每15d泼洒1次生石灰水,用量为15kg/667m2,同时连续2d投喂土霉素或环丙沙星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药物2~3g。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对症

下药。如果是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用灭虫王、敌百虫、毒虫2号等药物兑水全池泼洒;如果是细菌性或病毒性疾病,可用鱼能生、鱼菌杀星、鱼必康、出血平等药物投喂,必要时还可使

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双铵碘等外消毒剂兑水全池泼洒。用药要严格按照说明和有关规定,不能随意加大用药量,更不能使用农业部最近公布的食品动物禁用药物和添加剂,用药通常耍持续2~3d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不要迷信包治百病的“特效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28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