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更新时间:2023-03-08 04:39:33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旧的教学方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计算机基础操作总是眼高手低,热衷电脑游戏等问题,提出了免修测试、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课后网络学习、组织学生讲课的探究性学习等几个有效的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高职院校;任务驱动

21世纪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高科技中,信息科学技术是知识高度密集、学科高度综合、具有科学与技术融合特征的学科。它直接渗透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观念、生活和社会结构,是当代发展知识经济的支柱之一。而计算机技术又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和电脑、网络息息相关,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掌握了计算机技能工作学习就可以事半功倍。因此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成为求职时的一块敲门砖,不懂计算机将失去很多就业的机会。所以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这样的现状:①教学内容与中学内容重复较多,学生易感觉枯燥,易厌学;②学生电脑水平参差不齐;③班级容量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较多,机房设备的发展跟不上招生的发展;④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被很多老师采用,并且坚持以教师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抹杀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目前状况产生的原因及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现在很多小学、中学开设计算机基础,一些学生家里有电脑,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上大学之后忽视这门课,不认真学,总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往往导致考试失利。还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主要是应对理论知识的考察、看轻实践,且要求较低,造成了学习中的惰性,死记硬背等不良心理的出现。还有个别学生从来没学过这门课,也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对电脑的认识几乎为零。还有极少数学生对电脑特别喜欢,真正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因为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小学、中学的部分重复,学生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无趣,开展教学工作就变得非常难,而学生人数增多,也使教师在辅导上机时总感觉力不从心。 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何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充分地掌握知识?首先就得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

提出了几个我在实践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方法。

1.免修测试。这是针对高中信息技术部分已经掌握得非常好,考试成绩达到优秀的学生提出的。大学新生来校之后就组织一次计算机考试,考试内容根据学校的具体要求来制定。比如我所在的是一所艺术类高职院校,学院要求学生必须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而且考虑到掌握了一级的知识对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就足够了,因此我们就可以把一级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作为免修测试的考试要求。通过免修测试的新生就可以免修本课程,学期末直接参加期末考试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但对于仍然要求学习的同学则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其中的任务,既蕴涵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涵了学生应该获得的能力训练。所设计的任务应该给学生留有思考、分析、探索、交流及拓展的空间等。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不仅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教师按照某种合作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比如简单的小组或专家组的形式,就是一种很好的协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因为大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同时班容量也比较大,因而要想使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好,最好能一对一上机辅导,目前的状况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形式,作为教师在上课

第一周掌握班级学生的大致的计算机水平,然后挑出计算机水平相对较好的学生作为组长。在第二周把组分出来,这样的话,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组间竞赛,组间讨论以及让组长协助老师来完成检测学生作业等有效的教学活动。 3.任务检测法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展示评价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的功能。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必须调动其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地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便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才能习得。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很难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只听不练”是学不会的。因此,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上机实践。每次上机课都布置与教学内容一致的教学任务上机实践,而这个任务应该在下课前,教师及组长完成检查,同时教师应给以相应的评价。这样就可以达到及时学习,及时练习的良好效果,并且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 4.网络学习。学习就应该“温故而知新”,课后也应该复习课上的内容,否则很容易就会忘记。因此,课后作业相当重要。一般课后作业会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融合进来就行。比如:学习了Word之后就要求学生交一份Word小报,

内容不具体限制,只要健康向上就行。版面自己设计,只要包含所学过的艺术字、剪贴画,自选图形,首行缩进、项目符号等内容即可。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邮箱或QQ发给老师,老师还可以在线解决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给学生推荐好的学习网站,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来与老师就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交流。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学习一些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动态,可以每个月空出一节课,给学生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选定一个或几个同学来讲解。这样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同时讲解的过程也加强了对知识的巩固。讲完之后还可以大家补充、讨论,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给学生一个如何攒电脑性价比高的题目,这样大家就得去收集CPU、内存、主板、机箱、显卡等电脑相关知识,同时还得去了解这些硬件的即时行情。

6.正确地疏导。相信每个教授计算机课的老师在上机时都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当你给学生布置了任务之后会有个别学生趁你不注意偷偷在扫雷或玩纸牌游戏,无论如何反复强调、批评,可是效果总是不明显。为了让学生知道“游戏不是不能玩,而是应该适当玩,课余玩、少玩”,因此当我

发现有学生在玩游戏时不会强硬地批评他们,而是允许他们在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后,空出3~5分钟来个“游戏大赛”。比如利用3分钟的时间组织同学们来一次“扫雷”游戏高级大赛,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比比谁能最快把雷全部找到,这样可以婉转地让学生回到学习任务中来,因为采用疏导的方式不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四、方法的有效性及仍旧存在的问题,未来的教学思路 以上方法有的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后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教学评价,给学生布置的上机任务都会在下课之前检查,并给出作业成绩,这个成绩会与期末的考试成绩一起计算到这门课的总成绩中。因此,学生很重视课堂作业的完成,这样就督促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课堂内容。而由于班容量大,不利于任务检查,因此,分组的方法在任务检查时就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老师主要负责组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重点和难点作出强调,组长负责各个组员的任务完成情况,对个别特殊的问题组长无法解决或是有争议时,可以请老师解决或成为大家讨论的一个题目。

采用了上述方法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个别学生交作业敷衍了事,甚至直接“拷贝”别人的作业。这些问题有的是以前养成的习惯,有的是学习态度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地纠正、教育,不是说一句

就能解决的。教育从来就不是简单省心的事,教学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去了解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贯穿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中,他们才会更容易接受,也才会更有兴趣学习,才会更主动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也一样,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去设计他们需要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2]孔令德.计算机公共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吕代刚.信息时代如何搞好教学设计[D].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文,http://www.zzy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78.

[4]薛萍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22).

[5]闵兆娥.浅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http://www.gotoread.com/article/?wid=15245. 作者简介:张俊梅,山西太原人,硕士,现为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制作系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