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状况及建议

更新时间:2023-11-02 07: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积极引导中小学生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近年来,我县

各中小学校针对中小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特色,纷纷以“德育为核心”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融入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社会,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机会。大体来讲,我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活动,有社会服务、参观访问、军政训练、社会调查或科学考察等;二是社会生产劳动,有工业生产劳动、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商业服务业劳动等。 一、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状况

1、学校、家庭、学生普遍认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形式。调查显示,82%的学生表示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93%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实践活动,84.3%的学生觉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很有必要,69.4%的学生认为学校十分或比较重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难看出全社会和学校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并较为积极地组织开展活动;二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希望通过实践锻炼孩子,使其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以便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具竞争力,顺利完成课堂与社会的角色转换;此外学生个人对于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知与希望参与的积极愿望也普遍增强,这些都是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2、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日趋多样,参与者主体意识有所增强 在设计问卷时,我们把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五类,包括:

1

劳动技能类,如学农、学军、学工等;志愿者服务类,如扶贫帮困、护绿保洁、助残敬老等社会公益性活动;社会考察类,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的各种类型的参观、考察活动和以各类人群为对象的社会调查活动;其他类,如假期打工、见习工作等。 数据显示曾参加过劳动技能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为83.4%,这说明,各学校对中学生劳动观念与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已经普遍形成了初一、高一要在学年初对新生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军训;初二、高二学生要在适当季节开展一周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志愿者服务类、社会考察类分别占了79.1%、20.9%,从中可以看出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但参与面还不够宽,主要局限于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独立性与创造性;调查显示,9.4%的学生参与其他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大体包括利用寒暑假做服务生,参加商业促销活动等工作,还有极少部分学生选择到大中城市搞见习工作。这类活动主体性参与意识较强,通过自身劳动换来的报酬使学生有自食其力的感受,也能更深刻体会家长工作的艰辛;对于“你最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问题,49.7%的学生表示喜欢参观考察类的活动,位居榜首,通过调研得知,学生喜欢考察类活动主要是因为此类活动往往给学生们呈现了社会的最新动态以及科学研究的前沿信息,能够直接接触和观察新鲜事物,开阔眼界,学会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

(二)成因分析

1、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内涵的要求不断提升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飞速增长,“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早已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贤纳士

2

时,已相当注重应聘者的社会实践能力,那些“1”字型的专才和“一”字型的通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十字”型的全才才更加受欢迎,事实证明,没有任何社会实践能力的人势必在未来社会竞争的洪流中被淘汰,而那些具备良好社会活动能力的竞争者必将在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占据优势。 2、符合当代青少年的特点

出生在90年代甚至2000年代后的“新新人类”,是生活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中的一代,他们聪明活泼,见多识广,对社会事务充满新奇,但由于中国许多家庭缺乏民主、自由的氛围,孩子自小在家人的细心呵护下长大,在学校中接受灌输式的教育,因此他们非常渴望摆脱父母、师长们看管式的教育,渴望能够体验以主体性参与为特征的社会实践活动,寻求独立的自由空间,以满足人际交往、被需要、被重视的高层次精神需要,所以,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3、离不开当今教育观念的更新

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加之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好孩子”、“成才”的定义有了新的认识,除了在校遵守校纪校规,学好专业知识,也开始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的重视加上家长的支持在无形中激励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的愿望。

(三)存在的问题

3

1、形式还比较单一,缺乏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社会实践活动虽逐渐得到了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学生个体参与社会实践的范围还是不够广泛,形式主要还是局限于志愿者服务,爱心捐助,学军学农等少数几项常规性的活动,其他形式和途径较少,在开展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痕迹太重,学生缺乏自主实践的空间和时间,许多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被框在一定的模式里,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收到抑制,不符合学生个性的发展。

2、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

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但目前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注重形式,忽视效果等问题,对于排入课表的实践活动,有些是作为任务来完成的,而忘记了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和意义,而那些没有排进课表的实践活动则更多的是可有可无,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业的压力比较大,学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去了,普遍以“升学”为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和目标,开门几件事,都是围绕着升学这一中心而展开的,对高升学率的追求,在整个教育发展的价值理念系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一种具有主流性地位的价值理念。部分学校以教学、升学等借口挤占学生的实践活动时间。学校组织学生从事志愿服务,其实质仍未摆脱行政组织的方式。 3、时间安排难以保证

目前,虽然许多学校把一部分社会实践活动排入课表,作为常规性工作,但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所占的比重来说,还是很小的。再加上挤占现象的存在,中学生真正参与社会

4

实践活动的时间难以保证。 4、经费保障不足

我们可以看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仍离不开政府的指导和扶持,尤其在经费管理方面。事实上,中小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资金并不多,但由于其非营利性质,缺乏造血功能,往往开始时轰轰烈烈,不久便难以为继。 二、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导向和约束、监督机制,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化

对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形成规范的制度。全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政策导向机制和多方位的舆论宣传,形成点、线、面的带动局面,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都能够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二是政策扶持和约束到位: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制定切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的措施,如落实相应的课程设置,专项安排,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等等,促使社会实践教育任务得到具体落实;三是资金和监督机制到位:争取设立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对设立的资金款项要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保证资金有效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四是课程要安排到位:严格要求各中等学校全面开设实践课程,必须一律开齐、开足,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不虚不空。

(二)要积极与社区和企事业单位联系沟通,加强探索接纳、整合学生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

5

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来关心和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在大量社会中间组织尚未生成之际,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仍需要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作好接纳学生志愿者进行社会实践工作。就长远而言,素质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善于应对各种社会挑战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和企事业单位在肩负起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载体的同时,将来最终获益的仍将是社会。就社区而言,它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基地,对青少年教育和培养所需要的很多指导、帮助和服务,都必须也只适宜在社区中展开,因此我们就更有必要在此意义上探索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接纳、整合学生志愿组织的有效机制课题,达到学校与社区、企业“双赢”的局面。

(三)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工委组织的先锋引领作用,团教两家紧密结合,优势互补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共青团、少工委开展工作和凝聚青少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发挥共青团指导、组织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依托各种有效的载体与阵地,以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来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自主发展、创新实践,充分发挥先锋引领的作用。同时,为推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向更深层次领域发展和开拓,展示素质教育的优势,离不开团教两家的紧密协作和配合,我们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有效资源,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加强合作,努力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四)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把握社会实践的开放度,推进创新教育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个人对内容的拓展和组织的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希望自己安排实践活动,充分展示个性,锻炼能力,所以要求社会、学校提供更多这方面的机会,克服学校德育流于空洞说教、脱离客观实际的弊端,把“包办”式的灌输教育变为学生自主的感知体悟,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当然,在此基础上,由于学生的把握度、个人素质、能力方面的参差不一,学校更要加强对自主活动的正确引导、扶持,把握好社会实践的开放度,不包办但也不放任,为学生引航掌舵。在全面总体掌握的基础上,及时总结问题,推广经验,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五)完善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激励体系,形成有力的保障

任何有效举措的实施应辅之以一套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制度,社会实践活动也要完善双向评价体系,建立合理、客观、系统、积极的评价机制。我们可以让学生根据事先提出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价,给学生有一种自我价值的承认与肯定,确立他们对社会实践的兴趣及信心;其次,组织学生相互评价,这样既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形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的氛围;第三,根据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深入度、广泛度,可信度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情况,教师应按一定比例评定等级,对于优秀的社会实践活动典型在允许的范围内加以表扬和肯定,挖掘一些具有新意、有创意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交流,激发同学们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最后,要加强对实践成果的检验力度,强化社会认同,形成个人-学校-

7

社会评价体系。

总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但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显示了全方位的育人意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体魄受到了锻炼,审美情趣得到了陶冶,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得到了增强,而学生在实践中取得的思想上的进步和意志品质受到的锻炼,又迁移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利的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一个全社会应该给与充分支持与关注的课题,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相信我们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前景奖更加绚烂而富有实效!

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1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