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中语文山东中考全真模拟考试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更新时间:2023-12-04 18: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2019年初中语文山东中考全真模拟考试【96】含答案

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七 八 九 总分 得 分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文理科不仅应该知识互相补充,还应该互相渗透,实际上,自然与社会决不可能是泾渭分明的。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这则笑话因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答案】A

【解析】A中“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与语境不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匆遽倒坍历尽心血 B.荣赝孱弱芒刺在背 C.簇拥噩耗枕戈待旦 D.葳蕤攫取见义思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正确、规范书写汉字的能力。ABC三项均无错误。D组中“见异思迁”的“义”字应改为“异”。故本题为错题。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川流不息黯然失色唉声叹气按部就班 B.兴高采烈走投无路不计其数世外桃园 C.励精图治锐不可当直截了当委曲求全 D.金榜题名箪瓢屡空文过饰非杳无音信 【答案】B(3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常见字形的掌握情况。

B世外桃源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青年作为社会变革中最新锐而敏感的群体,其价值观变化最能反映社会变化,也最能影响社会发展进程。

C.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让“不打烊”书店成为城市的精神地标。

D.这群怀揣着城市梦的农民工,难道就不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找到立足之地来安放自己漂泊的身心吗? 【答案】A

【解析】A项中“提升”不能和“勤劳和智慧”搭配,只能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试题分析: 考点:病句的判断

点评:辨析语病,语感审读法 首先将各选项小声读一遍,排除错误选项。标志法 找出选项中病句特征标志词判断。 紧缩分析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也可辨析。辨析时一定要心细,不可轻易放过每一个字。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煞费苦心(shà)嘈杂(cáo)蓑衣(suō) B.花团锦簇(cù)颠簸(bǒ)池沼(zhǎo) C.以讹传讹(ér)热忱(chén)忌讳(huì) D.唾手可得(tuò)陨落(yǔn)蹂躏(lì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应是“以讹传讹(é)”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评卷人 得 分 二、现代文阅读

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致命危险

①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0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的地中海研究称,随着近几十年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海洋内越来越频繁地形成大团大团的像黏液状的物质,而且出现这种物质的区域更广,持续时间更长。

②在长达124英里(200公里)的海域,这种黏液物质在夏季自然形成,经常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如果气温更高,黏液物质甚至在冬季也会形成,而且会持续好几个月。达诺瓦罗和同事们对1950年到2008年的黏液物质报告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当海洋表面温度比平均温度更高时,这种物质会大规模爆发。

③1991年,意大利海洋生物学家塞丽娜·方达·尤玛尼在亚得里亚海里的一个黏液团附近游泳,这种物质的密度非常大,人根本无法在其内部游泳。她潜到大约51英尺(15米)深处时,突然感觉像有一 个幽灵在自己的上面,这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体验。尤玛尼和达诺瓦罗曾试图潜入海雪(黏液的前身)里。她形容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糖浆里游泳。走出海水后,干燥的“糖分”使她的头发变硬,衣服紧紧贴在身体上。据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浅棕色“黏液”形成的粘性胶状膜可堵塞渔网,粘在游泳的人的身上,发出一股怪味。

④达诺瓦罗表示,这项最新研究在地中海黏液物质里发现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其中包括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有研究报告指出,那些别无选择,只能游过黏液团的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最易遭受这种物质携带的病菌侵袭,甚至可能夺取大型鱼类的性命。达诺瓦罗表示,这种有毒黏液团还能困住海洋生物,封住它们的腮,使它们窒息而亡。最大的黏液团能沉入海底,它就如同一条巨大的地毯,使海底生物窒息。同时,黏液团释放病原体会对公众健康构成致使威胁。在这种黏液团里游泳的人,可能会染上皮炎等皮肤病。

⑤黏液物体始于“海雪”,“海雪”主要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结合而成,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例如小虾和桡脚类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雪(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黏液物质。

⑥1729年,人们首次在地中海确认这种泡沫状物质,而且在这一地区很常见。海洋的相对平静和海水较浅,导致近海水体相对来说更加平静,这种情况为黏液形成提供了理想环境。 ⑦最近的研究发现,黏液团不只是地中海地区的一大安全隐患,从北海到澳大利亚,这种物质可能遍及所有海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气温升高造成的。达诺瓦罗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不对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地球将发生重大变化。如果我们继续否认科学证据,这就是我们将面临的严重后果。”除此之外,目前还不清楚导致这种黏液团形成的其他原因。例如,谁也不清楚这些黏液团里死亡的海洋物质为什么不会腐烂。科学家们说:“我们找到答案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挽救世界其他地区的海洋。” 6.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具有怎样致命的危险?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4分) 7.请根据文章①至⑤段,简述“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形成的过程。(4分) 8.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4分) ①这些病原体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 ②其中包括一些裸眼可见的甲壳动物。

9.文章第三段列举意大利海洋生物学家塞丽娜·方达·尤玛尼在亚得里亚海里的一个黏液团附近游泳事例是为了具体说明海洋里大团黏液团的神秘性和危害性吗?请阐明理由。(2分) 【答案】

6.海洋内大团黏液状物质有大量细菌和病毒对游泳的人和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具有致命威胁;还能困住海洋生物,使它们窒息而亡。

7.随着海洋温度不断上升,温暖的天气使海水更加平静(1分),由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的有机体结合而成的“海雪”(1分),“海雪”不断聚拢其他微小物质,慢慢增大形成泡状黏液物质(1分)。

8.①具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大肠杆菌等细菌和病毒。 ②结合成“海雪”的微小的死亡有机物和活有机体。

9.文章列举1991年,意大利海洋生物学家塞丽娜·方达·尤玛尼在亚得里亚海里的一个黏液团附近游泳事例是为了具体说明海洋里大团黏液团的密度较大,进一步说明它的危害性之大。而不是说明它的神秘,增强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6.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4分,一点2分,要求概括回答,否则要酌情扣分) 7.整体感知说明文的内容,概括出说明对象及特征。(3分,每个要点1分) 8.找出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4分,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9.只要合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评卷人 得 分 三、文言文阅读

(16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乙]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10.下面每组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吴广素爱人我行我素 C.学万人敌敌众我寡

B.皆已失期不期而遇 D.梁与籍俱观与时俱进

11.对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夺而杀尉(表示顺接,相当于“然后”) C.梁以此奇籍(因为)

1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6分) ①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②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13.对秦的统治,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请阅读下面材料,对相关历史人物任选一人做一点简要评价。(4分)

①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尉果笞广(鞭打) D.虽吴中子弟(虽然)

②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③高祖(刘邦)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答案】 10.D 11.D

12.①即使仅能免于斩刑,但是因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②项梁捂住项羽的嘴,说:“不要说狂话,要被灭族的。”项梁因此觉得项羽是个奇才。 13.①陈涉对暴秦的统治不满,有追求平等的理想;②项羽对秦充满仇恨,有灭秦的豪情壮志;③刘邦对秦皇帝充满羡慕之情,流露出对富贵功名的世俗追求。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一词多义。D项中“俱”副词,都。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这几个词语中D项是错误的,“虽”是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日常学习时要分清古今异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藉第令”“十六七”“族”“奇”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这需要联系人物的语言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考虑。如陈涉“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认为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贵种,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平等观念。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评卷人 得 分 四、诗歌鉴赏

14.(2015,四川南充)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答案】我独自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琴一边高歌、吟咏。我僻居在这深林之中,并不感到孤独,因为天空那一轮皎洁的明月静静照耀着我,陪伴着我。

【解析】试题分析:此诗写作者隐居时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抓住诗句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等意象及其特点,加以联想、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多角度描写诗句所表现的画面,语言要能体现本诗意境。 考点:对诗词意象及意境的理解把握。 评卷人 得 分 五、语言表达

15.阅读下面新闻,给它拟写一个标题。(2分)

日前,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它将取代旧的《语文课程标准》, 并在今年秋季新学年正式启用。“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突出强调“语文素养”,涵盖面要更大一些,既包括听说读写能力,也包括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使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答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语文素养’引入注目”或“新《语文课程标准)将正式启用,突出强调‘语文素养’”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结合新闻的组成部分在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即可。 评卷人 得 分 六、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考查。(4分)

16.《伊索寓言》中《蚊子和狮子》的故事写的是微不足道的蚊子虽然机智地战胜了百兽之王,而它沉醉于胜利之中时却撞上蛛网。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弱者也能战胜强者,强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除了《蚊子和狮子》之外,请任意写出《伊索寓言》中两个故事的名称。(2分)

17.请简要概括一个故事的内容,并分析得出的启示。(2分) 【答案】

16.《猫和鸡》《老鼠的婚礼》《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乌鸦和老鹰》

17.《小男孩与蝎子》告诉人们,要分辨清好人与坏人,区别的对待他们才可以。《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说明,聪明的人应当事先考虑清楚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就是对的。《寡妇与母鸡》说明,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利益,结果连现有的都失掉了。 【解析】

16.试题分析:《伊索寓言》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如《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

点评:学习名著时,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等,还要注意积累一些故事情节,甚至是一些细节。在做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毛病。

17.试题分析:考查较为深入,既要知道内容,又要知道寓意才能做得出来。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如《蚂蚁与蝉》内容简述:冬天,蝉向蚂蚁乞讨,蚂蚁问:“你夏天为什么不找些过冬的粮食?”蝉说,那是我在唱歌,没功夫。蚂蚁说:”夏天唱歌,冬天就跳舞吧!”寓意:讽刺好逸恶劳。

《苍蝇与蜜》内容简述: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 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寓意: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或者:贪婪是许多灾祸的根源。 《乌龟与鹰》内容简述:乌龟看见鹰在空中飞翔,便请求鹰教他飞行。鹰劝告他,说他不能飞行。可乌龟再三恳求,鹰便抓住他,飞到高空,然后将他松开。乌龟落在岩石上,被摔得粉身碎骨。寓意:那些好高鹜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点评: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所以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 背景 特色 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评卷人 得 分 七、默写

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18.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19.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0.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21.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表意相反的语是: , 。

23.古诗常以景寄情。同是秋景,刘禹锡笔下的“自古逢秋悲寂寥, ”充满了豪迈乐观之情,而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 ”,却流露着淡淡忧伤之感。 【答案】

18.赢得生前身后名 19.感时花溅泪 20.芳草萋萋鹦鹉洲 21.征蓬出汉塞

22.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3.我言秋日胜春朝 衡阳雁去无留意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1)默写时要注意“生前身后”的写法;(2)默写时要注意“溅”的写法;(3)默写辛弃疾的诗时要注意“萋萋”、“鹦鹉洲”的写法;(4)默写时要注意“征蓬”、“塞”的写法;(5)默写时要注意“淤泥”、“濯”、“清涟”的写法;(6)默写时要注意“朝”、“衡”、“雁”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点评:诗文默写是语文试卷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题型,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评卷人 得 分 八、书写

24.根据语境和拼音填写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时间每天在我们手中飘逝,我们每天与时间把盏交臂,就觉得shū 忽之间又是日 bó 西山,又是四时更替。我们不得不打个寒颤(zhàn chàn),深深感kǎi :时间最是公正而吝啬,它雕刻着丰富着人生,也消磨着销蚀着生命。 【答案】倏 薄 zhàn 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解答试题,要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或给汉字注拼音。书写汉字时,注意形近字、同音字的写法。识记3500个汉字。

评卷人 得 分 九、作文

25.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逐一进行修改(可以调整语序,可以添加、删除或更换词语等,但不得改变原句要表达的意思)。(4分)

第三届清江浦庙会于1月19日在文庙新天地盛大开幕。本届庙会以“龙腾盛世 幸福清浦”为主题,⑴由美食美味、迎春送福、怀旧及体验、文艺演出四个系列。除举办大巡游、抖空竹等传统民俗活动外,还创新形式,设置清江浦达人秀等诸多版块。⑵众多大量的活动,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年味,还让我们重温了传统民俗的滋味。 在“系列”后加“组成” 或将“由”改为“有” 去掉“众多”或“大量”中的一个

【答案】在“系列”后加“组成” 或将“由”改为“有” 去掉“众多”或“大量”中的一个

【解析】(1)句中缺少宾语,在“系列”后加“组成” 或将“由”改为“有”。(2)句是句意的重复,去掉“众多”或“大量”中的一个。 试题分析: 考点:病句辨析

点评: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1.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有问题,就应当检查定、状、补是否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2.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有问题,可体会句子的意思、情趣、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题,否定用词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用词是否恰当,词序是否正确,是否重复,修辞是否得当,关联词是否用的恰当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1b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