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教学时如何兼顾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4:55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教师教学时如何兼顾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

近年来,对于孤独症的康复与教育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和热点课题。本文就一名在遵义某普通小学就读的孤独症儿童进行为期54天的随堂教学观察与课后教学效果调查,从教师入手,就兼顾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正确看待孤独症儿童;其次要拥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家校紧密联系,帮助孤独症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再次要合理运用提醒,预防突发状况。最后要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温暖“孤独”的心灵。

近年来,对于孤独症的康复与教育已成为教育学的一个新兴领域和热点课题。据有关统计,在我国约有50万名以上的孤独症儿童。笔者教育实习期间(2008年9月1日至2008年10月24)接触到一个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通过随堂教学观察与课后教学效果调查,与其各科任课教师和家长交流,就笔者观察到的现象,对普通小学教师教学如何兼顾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案例介绍 1.基本情况

可可(化名),男,遵义市人,7岁,现于遵义某所普通

小学一年级随班就读。自幼就与奶奶、父母生活,家庭环境良好,父母知识水平较高。两岁时,可可被专业机构诊断为孤独症,在北京、贵阳两地相关医院接受系统的康复训练,然后依次进入幼儿园,普通小学学习。 2.在校表现

可可现就读的班级属于大班化教学,进校很少与人交谈,不理解上、下课铃响的意义,几乎不听教师讲课,要么趴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做,要么突然不明原因地跳起来大叫一声,随便上下座位,只知道一些简单的语文、数学知识,但很少按教师的要求表现自己。课间中常常漫无目的的到处奔跑,不喜欢与同学交流,听到上课铃声后需反复提醒才进教室,除了曾经一起在幼儿园上学的同学,没有交其他朋友的愿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到笔者离校为止,在课堂上,可可能按教师的要求静息好,拿出相应的书籍和文具,突然不明原因地跳起来大叫一声的情况明显减少。有时能在教师的指点下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语文数学随堂考试成绩明显提高,有时能参与到同学的游戏中,对同学有的行为有时也能提出自己的意见,能在教师的要求指点下参与班级活动,听到上课铃声后或见到教师进教室后能主动进入教室。 3.教师所作的努力

可可与刚进校相比,有很大的进步,主要任课教师(班主任语文、数学)功不可没。上课时,可可的异常反应引起

两位教师的特别关注。在发现可可的异常行为后,两位教师与其父母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在了解可可是孤独症儿童后,他们发动全班帮助他,接纳他,从各方面帮助他适应小学生活,并与其父母保持联系,对在校一天的学习情况进行交流与反馈,及时对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同时,积极做好其他教师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正视、接纳可可,使其在和谐、友爱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对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小学学习不抱希望,对待孤独症儿童大多都采取漠视的态度。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措手不及的状况,要么听之任之,要么强制制止。 2.教师对普通学生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引导不到位,造成学生对孤独症儿童的不理解,以致排斥的情况时有发生,加深了孤独症儿童对普通校园生活的排斥甚至恐惧。 3.有的普通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抱有极大的热情,但缺乏相关知识的认识,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无从入手,向对待普通儿童一样对待孤独症儿童,不仅不利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也加重了自己教学的负担。 三、采取措施

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们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但对于普通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没有特殊教育人员指导的情况下,如何给随班就读的孤独症儿童提供

普通教育机会,又不会给自己的日常教学增添太多负担的研究少之又少。作为一名普通小学教师,如何兼顾他们的需要,为以后进一步更好的适应社会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每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都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笔者认为,普通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正确看待孤独症儿童 在对教师的访谈和教学过程的观察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对孤独症儿童很不重视,甚至出现厌烦情绪。曾有学者进行关于上海市辅读学校自闭症儿童就学现状的调查:92,5?教师认为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的难度大于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有80?左右的教师认为如果班级里有孤独症儿童就不利于班级地总体教学。辅读学校的教师已经具备了对特殊儿童的教育能力与技巧,对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抱怨的比例都有这么大,何况普通小学的教师。因此在教学中要兼顾随班就读孤独症儿童,首先必须端正态度,提高对特殊儿童的接纳态度,正确看待孤独症儿童。

2.拥有“三心”,家校联系,帮助孤独症儿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

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是漫长的,要走进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教师一定要拥有“三心”―爱心、耐心、责任心。用爱心打开孤独症儿童心灵,用耐心推开孤独症儿童心灵的大门,用责任心丰富孤独症儿童心灵的色彩。除此之外,家

校的紧密联系必不可少,普通教师在没有相应的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情况下,家校的紧密联系显得尤其重要,教师要对其有充分全面的了解,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与家长取得联系,这样不仅能对孤独症儿童的健康状况、兴趣爱好等了解更深,也能让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了解,家校共同努力,查漏补缺,不仅帮助孩子完成课堂上没有完成的教学任务,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帮助其尽快适应校园教学生活。在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可可的教师没有“三心”,可可就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 3.合理运用提醒,预防突发状况

在教学中,适当的提醒,可以增强孤独症儿童的自信心,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和课堂守纪行为的“泛化”。对于特殊儿童提醒的方式应有别于提醒普通儿童的方式:首先,要求教师时时注意其表现、动向;其次,教师的提醒语言要直接、明确、简短、清晰;再次,运用各种各样的提醒方式;最后,在提醒孤独症儿童时,一定要让其清楚地感觉到他这样做是错误的。案例中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他的观察,在出现不良情绪或异常行为前,运用口头提醒、手势提醒、表情提醒、抚摸提醒等提醒方法对其课堂行为进行规范。但要注意他们与正常儿童一样具有积极的心理活动,他们也希望别人表扬他们,对当众批评他们具有强烈的抵抗情绪,因此,不应在人多的场合大声的公开提醒,在一些不方

便提醒的场合,可以事先多次强调提醒,未雨绸缪。 4.稳定情绪,扬长避短,处理突发状况

孤独症儿童不像普通儿童那样,通过家长的教育,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他们对学校的规矩,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不理解规则,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情绪,扬长避短,平时多给孤独症儿童良好行为刺激,例如发现孤独症儿童有坐不住的现象,就在他面前夸奖另一位守纪律的,在他坐好后,立即大力夸奖他,平时他有一小点进步,毫不吝啬的给与夸奖,让他感觉到你的善意,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遵守规矩。 5.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温暖“孤独”的心灵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周围的孩子理解和容忍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对孤独症儿童好一些,让孤独症儿童认为他周围的人对他是友好的,温暖“孤独”的心灵。喜欢上校园生活,喜欢他的班集体,适应日常教学而不再“孤独”。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在了解可可的情况后,专门开了主题班会,让全班的同学了解可可:可可和我们大家一样是个可爱的孩子,只是生病了才会显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像我们感冒发烧,脸会红、头会晕、流清鼻涕一样。可可对以前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太大的排斥,就让他们坐在一起,带着他和大家一做游戏,慢慢融入班集体。

便提醒的场合,可以事先多次强调提醒,未雨绸缪。 4.稳定情绪,扬长避短,处理突发状况

孤独症儿童不像普通儿童那样,通过家长的教育,明白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他们对学校的规矩,老师的要求置若罔闻,不理解规则,不懂得约束自己的言行。笔者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情绪,扬长避短,平时多给孤独症儿童良好行为刺激,例如发现孤独症儿童有坐不住的现象,就在他面前夸奖另一位守纪律的,在他坐好后,立即大力夸奖他,平时他有一小点进步,毫不吝啬的给与夸奖,让他感觉到你的善意,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遵守规矩。 5.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温暖“孤独”的心灵 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帮助周围的孩子理解和容忍孤独症儿童的异常行为,对孤独症儿童好一些,让孤独症儿童认为他周围的人对他是友好的,温暖“孤独”的心灵。喜欢上校园生活,喜欢他的班集体,适应日常教学而不再“孤独”。案例中班主任老师在了解可可的情况后,专门开了主题班会,让全班的同学了解可可:可可和我们大家一样是个可爱的孩子,只是生病了才会显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像我们感冒发烧,脸会红、头会晕、流清鼻涕一样。可可对以前同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没有太大的排斥,就让他们坐在一起,带着他和大家一做游戏,慢慢融入班集体。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