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节教学法》操作解读(A)

更新时间:2024-07-09 12:5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四环节教学法》操作解读

1张:

昔人云: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中小学亦如此。没有名师、名校长,学校占地再大,建筑再豪华,也只是?摆阔?,而与良好的教育无关。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培养人,已成为时代对教育和教师的迫切要求。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学生学会学习。

如何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船和桥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

2张:为什么要课改?

蔡林森说?一般传统的课堂,至少有50%的时间是无效的,而80%的学生对教材要求是可以通过自学掌握的,另20%的学生对80%的教材内容也是可以通过互教互学,或教师点拨学会的。因此,我们必须相信学生,相信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学好。?

在小学,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1

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3张:课改前,有些老师十分认真地备课,上课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却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甚至出现?梦?中学习,教学效果低下或者无效的局面:

(1)、明明讲的很透彻了,为什么有些学生听不懂,有些学生一做题就不会了,做题结果完全错误或结果正确但方法单一。

4张:出现这些状况的原因: 衡量教师教的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能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让学生好思、勤学、苦练,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会如何自学,学会如何创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

5张:探索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通过改变课堂效益,旨在充分发挥40(45)分钟的时间效能,尽可能不浪费一分钟的时间,把时间、兴趣、天性、自然、

2

睡眠还给学生。

6张:核心理念

点燃、激励、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

7张:外国经验借鉴:开心课堂、快乐学习

教育最大的成功应该是每个孩子都能敞开心扉和你交流;教学最大的成功是教师激发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课堂最大的成功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全情投入,自主参与。

8张:高效课堂现实意义

9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四环节教学法: 10张:?四环节教学法?操作流程

?四环节教学法?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自学(独学、对学、群学),教师巡视引导点拨;学生汇报自学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当堂批改。

?四环节教学法?核心: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即:学生找出?不会的?,小组探讨?不会的?,师生共同解决?不会的?。这就要求教师不满堂灌,不包办代替,要培养学生想问题提问题并自己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诸多方面的学习技能。比如如何独学、如何对学、如何群学、如何展示、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板演、怎

3

样当好小组长、怎样组织组内分工展示、怎样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怎样使用双色笔、怎样进行纠错等等。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班情进行学生学习能力的专项强化训练。

11张:师生任务

教师应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提供问题的源泉,使之想问。一是创设教学情境。如多媒体教学情境、直观教具情境、教师语言情境、实验情境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

12张: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关键性技术支撑

13张: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的具体呈现和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将科学的方法、技巧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能力、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个性化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导学案将?导案?、?学案?、?练案?合一。

高效课堂坚决反对搞题海战术,反对进行机械训练。导学案不是习题集、不是复习提纲、不是教辅资料。其设计重在通过知识学习,指导学生学法,重在通过寻找知识内在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最终形成学生学习能力,达到低负高效的学习效果

4

应本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教中研,在研中教?的思想来尝试实践,也就是要?教、学、做、研合一? ,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14张:导学案标准

目标有课程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有层次:从目标设计、内容选择、问题预设、学习策略设计、作业训练等方面都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分层次进行。

有合作:上至教师的备课需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合作,小至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更需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合作。

有趣味:有位教师在教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用字母表示数》时,是这样用儿歌来创设学习情境,增加趣味性的: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五只青蛙五张嘴,十只眼睛二十条腿; 六只青蛙六张嘴,十二只眼睛二十四条腿; ……

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15张:导学案的设计流程

5

在导学案的编写与设计中,全面体现以能力立意为核心,设疑激趣为先导,揭示规律是重点,精讲精练为策略,主动参与为途径,创新思维为方向。

导学案设计分个人备课和集智备课两种。这两种形式共同存在,并互相贯通。个体有备而来是前提,集体彼此分享是关键;个体再备而用是目的,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是归宿。

集智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基础之上的。不经个人备课,直接参加集智备课,属于无备而来。在个人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集智备课未必对教师个人有利。然而经过集智备课形成的导学案,如果不进行个性化的?二次设计?,上课直接拿来使用,忽略了班级间和学生间学情差异,也会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陷入低效。

新课程下的备课备什么?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设计、备教法、备学法、备情境等等,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备学生?。?备学生?就是?备学情?、?备学法?,其他所有的?备?都必须以?备学生?为核心。

从备课标、备教材的角度讲,集智备课占有很大优势,而如果从备学生这个角度讲,个人备课则占有很大优势。集智备课可以将个人备课的?短板?补齐,真正的备课恐怕还是要最终回到个性化备课上来,通过个人备课来将成果呈现。

1、 个人?初备?——形成?初案? 2、 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3、 个性?创新?——形成?特案?

6

4、 课中?续备?——形成?续案? 5、 课后?反思?——形成?补案?

16张:自学质疑—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习目标的具体化,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四明确?:

1、明确自学内容(从教材第几页看到第几页)。一般教材中有不少是旧知识,新知识不多,因此,自学的内容应引导学生看新知识的部分,新旧知识衔接的地方重点看。例如,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看例题中列方程部分,对解方程部分不要求,因为解方程的方法已学过。但每次自学前都必须讲清楚自学的内容(或范围)

2、明确自学的方法。在自学时要运用什么方法:是默写还是小声读或者朗读;是边看书边操作,还是边看书边查资料或记录,重点看哪些。

3、明确自学的时间。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完成自学任务而不拖拖拉拉;又不能时间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对学、群学、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中学生看书时间可长一些,小学生尤其小学低年级,看书时间要短些,因为小学低年级教材内容少、小学生注意力持久性不强。

4、明确自学要求(在自学时要思考哪些问题,准备教师检查) 只有做到了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学习。

7

17张:自学指导要处理好以下两点:

一是规定好自学的重点。自学的时间是相当短的,一般只有3-5分钟。如何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就成了关键。这个?刀刃?就是一节课教学目标的重点,即新知及运用新知可能犯错的地方。

比如教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就应该要求学生重点看例题中去分母的一步,并思考为什么去分母要用最小公倍数去乘、为什么不能漏乘一项、为什么分子是多项式乘时要添括号。这3个问题自学好了,学生就会做题了。

二是规定好自学后检测的内容。这其实是给予学生自学方向,因为有什么样的检测,就有什么样的自学。比如,有的教师在学生自学之后,不是让学生模仿例题做习题,而是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其结果,就是把看书变成了背概念,学生就不动脑筋,从理论到理论。名为自学,实为死学。

学生能把习题做会了,概念也就了解了。比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力的三要素?时要求学生边看课文,边做实验,5分钟后登台表演,边演示边解说边回答问题。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拿着钳子敲别的物体,并指出哪个是受力物体,哪个是施力物体,为什么?这样,这一知识对他来说就是活的了。

18张:独学,指学生个体学习。

教师呈现?自学指导?后,学生一看就明白,马上进行自学,个

8

个都动作迅速、精力集中,就像考试一样紧张。因为时间、任务、要求都已经明确,不抓紧时间,到了规定的时间别人学完了自己没有学完,自尊心就会受到影响。

24张:现代文教学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自学方法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阅读时间活动。如教学《鲸》一文时,教师与学生分析鲸的生活习性中?吃食?这一部分内容后,点拨学生总结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和步骤,(1)读,读出感情;(2)找,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加以理解;(3)划,划出说明鲸特点的句子;(4)议,议议都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然后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一学法自学课文写鲸的呼吸、睡觉、成长这三部分内容。

29张:学会质疑

让学生自主探索,避免教师直接了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即使他错了,他也可以吸取教训,以后遇到同样问题,不会再采取这种办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提问,去找学习伙伴,共同探讨完成教学。探究性学习一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四个程序,善于发现问题是进行探究的第一步。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明确探究的目标,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勤学好问,这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应大力提倡。

1、抓住文题质疑。

9

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眼睛?,它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阅读韵味,教学时可以从课题入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进入探究过程。如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先不让学生看书,从课题入手,适时引导探究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看课文,验证猜想。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蜜蜂怎样引路?为谁引路?在哪引路?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验证猜想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2、抓住关键词语、句子质疑。

例如:在教《夏夜荷花》第一段时,教师提出问题:?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雷雨后夏夜荷花的美的(画重点词句体会)??学生通过默读,画重点词句去体会。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发言,最后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完成的,学生对理解与解决一个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这时老师总结学法:①画重点词句体会感情;②交流讨论;③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从看似矛盾,却又是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

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地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通过设计矛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认知、情感、生活经验等的矛盾冲突,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解决的迫切心理。这时,老师及时地让学生们合作探究,正切合他们的心理所需,当然能收到合作的高效。比如: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在开

10

讲时,教师设计了:?葬礼?只有讲为某人举行的?而这篇课文讲的?葬礼?却是为大瀑布举行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问题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上的冲突,他们迫不及待阅读课文,找寻因果,为下一步调动合作内需打下了基础。有时也可以设计情感冲突的问题,同样也能达到调动学生合作需求。

4、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5、回顾课文,从整体入手质疑。 35张:合作释疑

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学(独学——读书、检测),暴露出疑难问题或错误,个人不能解决(这是一种学情调查,它弄清了课本上那些是学生会的,哪些是不会的),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更正、讨论),这时,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就像渴了要水喝,饿了要饭吃一样),有了合作内容(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合作的人(做对的学生帮助做错的学生更正,并讲出?为什么?。同时,优生在给学困生讲清?为什么?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

38张:如何让合作学习更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

11

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合作学习成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采取的最扎实、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

39张:对学、群学对教师的要求:

要使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有效地开展,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是必须尽可能多的渗透以下要素。

1、明确学习目标。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

2、认可既定目标。全体学生必须接受和认可既定的学习目标,每个小组的全体成员必须把他们所在小组的学习目标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来对待。

3、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一般说来,

12

对于那些空间较大的问题,如条件、问题、思路、答案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惟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把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呢?

选准、选精学习内容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

( 1)、模棱两可、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小组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而且是唯一

13

的,那就没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了。而模棱两可、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却最值得讨论的。如在教零不能做除数这样的实际问题:5÷0=?0÷0=?。同学们立即动起脑来,经过思考并在组内交流,有的学生认为5÷0应该得0,还拿起?武器?──理论来展示:?你想:零乘任何数都得零,5除以0当然得0.? 这下可把学生激活了。?老师,不对,5除以0应该得5,因为零表示没有,5没有平均分,5除以0当然得5.? ?得数不是0,也不是5。因为0和5与0相乘都得0,不能得到被除数5。?教师抓住思维疑点问道:?你们看这里的商到底应该写什么?大家小组讨论一下。?这样恰当灵活地运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深层的、全面的理解和感悟,从而享受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 (2)、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可用多种策略解决,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小组合作交流,可以改善学习效果。如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又如:?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相等吗??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

14

补和互助。选择这样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思维活动中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3)、个人无法独立操作的复杂内容

在学生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精神。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动物王国举行拍球比赛,小猴、小马、小熊、小狗、小白兔分在一组进行比赛。请小朋友们来作裁判,看看这些小动物在1分钟时间里各拍了多少个球。在个人无法准确地数出多少个球时会自觉想到采用小组合作的办法,每人负责数一种小动物的拍球情况,然后再汇总起来。

可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是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4、提前进行指导。教师必须在实施前给学生以明确的指导,包括学生要做什么、以何种次序、用什么资料以及证明学生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考核办法等,这些都必须提前告诉学生。

5、控制小组差异。小组的成员组成必须多元化,即小组内成员之间必须有一定的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文化背景、知识背景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尽可能多的不同观点,增大知识面。

6、同等成功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相信自己享有别人一样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机会。

15

7、积极相互帮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地相互依赖、相互帮助。教师分配给每一个小组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是一个战斗集体,谁也离不开谁。

8、当面直接讨论。要求学生必须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讨论。 9、掌握社交技能。要求学生要学会与别人积极交流、友好相处,学会处理问题,学会接受建设性批评意见,学会妥协和谈判。教师要向学生讲明正确的社交行为和社交技能。

10、加工内部知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完成一系列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内部知识加工任务,如理解、解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赋予含义、组织数据和评价所学知识的相关性以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11、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实施教学是必须考虑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学内容知识内容的重点英语学习目标和考试内容一致。

12、保证学习时间。教师必须提供每一个学生和小组应有的充足的时间以便完成学习目标,否则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13、完成个人职责。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提高学习效率。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都必须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因而事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估计,分配给他相应的力所能及的学习研究任务。

14、表扬学习成果。对小组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对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给与学生认可的实质性的鼓励和表扬。

16

15、总结学习结果。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指导学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1)小组学习目标完成的如何;(2)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的怎么样;(3)在小组中的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好不好;(4)下次怎样做得更好。

40张:科学分组,均衡发展

据有关资料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使用率达到98.3%,几乎堂堂都有小组讨论。语文课使用这种形式的频率最高,少则1次,多则2、3次,每次小组讨论持续在2—4分钟。有人截取了语文课小组讨论的12个教学片断进行分析,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具有积极效果;还有54%的小组讨论是成效甚微或流于形式的花架子;有8%的小组讨论则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

上述研究资料,一方面说明广大教师积极探索新课程所提倡的?合作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的可喜现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在探索中还是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

影响合作学习质量低效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合作主体方面的因素。比如学生的合作学习态度、习惯;个人合作学习的心理倾向;及个人参与合作学习必需的自身素质、能力和知识水平等。

二是合作主导方面的因素。主要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组织合作学习的能力、调控合作学习进程、有效评价合作学习情况。

17

三是合作学习的技术方面因素。比如合作小组的搭配、合作问题的设计、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及掌握倾听、发言、讨论、交流、争论、阐述等合作学习交流的技巧。

42张:合理分工,人人积极。

在合作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必须依靠组内所有成员间的相互协作;只有每个人完成自己的目标,小组总的目标才能实现。每个人在小组中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小组成员之间既要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

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小组学习, 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该讨论的时候就不讨论,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也不是有了小组合作学习就是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关键还是要用的得当,安排的有效合理,才能发挥作用.

合作学习不等于简单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各合作学习小组围绕各自提出的问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减少了繁琐的

18

提问。激活了参与热情,同学之间相互启发,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增强了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力量和参与的乐趣。

二、必须选准合作学习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制造热闹的假象随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合作,教师必须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合作学习。 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并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时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当认识完角的形状、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孩子们充分发言,有的说教室的黑板上有角,门上有角,玻璃上有角、国旗上有角??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孩子们听后立即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满足了全部同学,同时周围有角的物体也被全班学生认识了。

2、在大部分 学生思维受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一个问题问出来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懵了,只有极个别学生能想出来。这时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另一方面就需要小组合作交流。

例如:三年级教材中“面积单位”这一节课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比较两个明显能看出大小的长方形面积的大小,第二部分是比较不能明显看出大小的长方形的面积的大小,第三部分是通过看不出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引出“面积单位”。教学中的问题是这样设计的(1)比较两个图形,说说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2)你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吗?(3)你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前两个问题只需要学生个人的思维,第三个问题学生根本不知道面积是多少,全班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但是经过学生讨论后很快就能得出可以把图形放在方格纸上,数一数有几个方格,在几个方格的问题上学生又有不同想法了:用的是大方格纸格数格数少一些,如果是小方格纸格数格数多一些。经过小组讨论,得出了这样的矛盾格子的大小不同,根本不能知道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就引出了,为了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多少,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3、在学生生意见不统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学生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让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与对

19

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形成两种意见,有的举“√”,有的“×”。这时我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合作商量后再发表意见。“对”“错”两方同学各自聚在一起,讨论各自理由。一会儿,让他们在小小的辩论会中准确深入地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课堂气氛紧张却又其乐融融。 当然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必须明确合作学习步骤。

学生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可以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因此,每一次运用合作学习时,教师都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

有了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就能够使学生明确 “我将怎样与同学合作”,才能通过生生之间相互的启发,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灵感,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必须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小学生年幼,进行操作、思考问题的时间一般要比成年人长,且合作之后还要组织语言进行汇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充分预设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所需的时间,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相互补充的机会。例如:教学“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教师要充分预设学生合作所需的时间:

1、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填表所用的时间;

2、组内交流,计算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的时间; 3、归纳、得出小组结论的时间。 只有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留足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学习才会不流于形式。否则,由于教师给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够,学生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状态便被叫停,就会使学生的合作热情冷却,让小组合作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还会使学生养成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2、小组合作学习应让更多的人表现自我、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20

3、小组合作学习并不仅仅只是座位方式的变革。

不少教师只要一提到小组合作学习,首先想到的就是座位方式的改变。如果问及为什么要改变座位方式,却说不出很充分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几个人一组围座一起,事实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也未曾注意让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的参与。为了避免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不得不处于?旁观?、?旁听?地位的学习状况,我们就应该恰当的采用小组合作,如: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

4、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5、合作的方式和习惯需要长期培养。

在不少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

言之时,其他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还是一味地举着手,不住的喊?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的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为此,

课堂教学中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精诚团结。在学生群体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当好参与者、引导者,及时点拨。记得刚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讨论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在汇报时却出现了问题,令人啼笑皆非,我不得不调整教学方法,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教给学生的学习

21

方法,提出讨论要求,做好学生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与欣赏者。比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觉得效果还可以。不尽人意的地方是每组的4号学生不发言,总以旁观身份坐冷板凳,我又改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一对一的合作交流,1号和4号,2号和3号。1号先发言,4号做补充,2号和3号属于中档学生问题不大。当然,这样的前提是要充分培训好小组长,使他们能把小组成员管理好,组织好,能恰当的运用激励性的评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有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课堂发言、解答思路比较清晰,语言也比较严密。同时也让我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只要用心挖掘你会发现一位学生就是一座金矿。给学生一个舞台,学生就会还你精彩。

二、责任承担法

通过让学生承担各自的学习责任,产生了为负担责任而必须合作的方法。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的成员分工一定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也一定要分清楚,这类似于?包干?,教师可以采用随机提问小组中的某个成员,根据他的表现来评价小组的质量。也可以采用个别测试的方式,即在学习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帮助,但是,教师在检查小组的学习质量时,却让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测验,尔后,综合每个学生的测验成绩来评价小组的活动。这样,任何一个组员不好好学习都会影响到全组成绩。老师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有很强的自尊心,一旦有了关乎全组利益的责任,他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完成,去寻求同伴的帮助,而为了整组的共同利益,同伴

22

也会热心给予帮助,合作完成。责任承担法就是利用学生这种心理,把个人责任和全组利益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达到共同进步,互惠互助的目的。这种由集体合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促使每个组员认真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中,可以避免出现成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工作的责任的现象。

44张:培养组长,掌控全局

1、召开小组长会议:要由老师安排,定期抽出一段时间让各小组长介绍本组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利用这个 机会教师要注意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中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进展。在本次合作学习中可以安排三次组间交流。第一 次安排在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二周。每组派一个代表来介绍他们要制作课件的内容,每个人的分工情况以及总体的规划。第二次安排在合作学习 的中期,做中期汇报。主要介绍本组的进展情况,目前遇到了哪些技术或理论方面的问题,以及收获和感想等等。对于各组提出的疑问,大家 交流讨论后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方法。最后由教师针对小组汇报中出现的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启发引导,使同学们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次是汇报成果。在每个组都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后进行。每组由一名同学做总结发言,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在这个过程中由其他小组进 行评价。要特别注意,最好每次发言都由小组内不同的成员完成,这样大家都可以有一个锻炼的机会。

46张:开展竞赛,彰显力量

23

开展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逐步将合作学习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

组织竞赛。将课堂教学中的问答、实验、练习、考核等活动适当安排一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例如,有位化学教师在讲解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成分后,要同学们针对这一知识进行拟题竞赛,看谁编得正确、编得全面、编得快,并将试题评分,好的选为测验题,测验后同学们再对试题作出评价。竞赛时像电视播放的那样,有必答题、抢答题。有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竞赛,在进行此项活动时,同学们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能较好地唤起潜在的学习愿望。

49张:动态管理,调整及时。

51张:展示评价(组内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高效课堂上,展示是什么?展示是给大家提供的一个成果交流、问题暴露、拓展生成的互动平台,具有生成性、互动性、问题性、层次性。展示不是对所学内容的重复,而是提升。教师在理解展示时,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把自学的内容统统拿到展示环节上重复性讲解,导致每一节课都?拖堂?。

展示的内容概括地讲包括两种内容:预设性问题展示、生成性问题展示。?展示问题、暴露错误?比?展示成果?更有价值。

预设性问题展示主要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

24

等有选择地进行。展示分工通常是在课前或在课上明确,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生成性问题展示是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如学习新发现、新的学习体验、新的感悟生成等等。

一、小展示和大展示的区别

?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学习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当然也可以由学生代表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对学、群学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对学、群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习组长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教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基本要求—展示要体现?四性?。展示绝不是对导学案上问题的重复性讲解。学生以解决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一定是?提升?。为此要突出展示的?四性?:问题性、层次性、互动性、创生性。

(1)问题性:重点展示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焦点、生成点等问题。一般在大展示环节不展示导学案中比较基础的内容。

(2)层次性。所谓层次性展示是指从展示的分工上来讲,要避免精英展示,增强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展示机会。

25

(3)互动性:教学的本质就是交往,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可以是疑难求助、质疑对抗、文本批判、合作表演、诗歌朗诵等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4)创生性:包括学习的方法总结、规律探寻、学习新发现、新思考、新感悟或学习新成果展示等。这样就避免了展示不高效的情况,也真正体现出展示环节的必要性。

三、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不是指传统教学中的课堂驾驭能力)将在展示环节受到严峻的考验。这是考量教师综合素质的最关键环节。

1、学情调查。组内小展示时,进行第二次学情调查,调查的方式可以是教师巡视指导和学习组长的反馈。教师就小展示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小组备展的内容,灵活调整预设的时间安排。确定大展示的内容、时间,挑选展示小组(一要有榜样性。即要有非常优秀的小组来给其他小组做榜样。二要有提升性。)组织全班进行大展示。

2、适时引导点拨。大展示过程中,学生往往探究不过深入,停留在层次的表达上,甚至偏离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适时追问、点拨、启发、引导,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点拨切记大讲特讲。

3、即时性评价。师生、生生间积极有效地开展即时性评价,三言两语,一语中的,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26

52张:课堂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对学习目标达程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协作学习的过程。为此,在评价内容上,既注重学习目标的检测,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性、创造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既要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又要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要经过一定训练之后才能达到。如学完一节英语课,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

1、我熟练掌握5个单词、9个短语和1个句型的用法(自我打分三个层次:3分、2分、1分);

2、我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书面或口头的表达,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3分、2分、1分);

3、我学习投入高效,达成了自己的目标,非常快乐(3分、2分、1分);

4、我善于总结,善于从错误中学习,善于记要点,善于合作,注意力集中(3分、2分、1分);

在评价时除了对学习小组个人的评价外,还要注重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不但要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即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

27

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积极的奖励。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评出?配合默契奖?、?集体智慧奖?等, ?最佳合作小组? 、?最佳倾听小组?等等,正是这些激励措施,促进了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使每个小组都在提高,都在发展,提高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时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一般自评和互评是在小组内部进行 的,而且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进行。可以根据前面提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表来具体操作。综合评定也是结果性评价。教师 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同时把难以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大家。

在每个小组发言的时候教师都要在旁边仔细听并做好记录。因为最后教师还要做总结性评价。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的参 与合作,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指导性和全面性。要注重个人评价和小组集体评价相结 合。要重视对后进生的鼓励,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

教师评价

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不但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的,也要重视学习结果评价。

28

总评时,教师可要求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学习 情况和讨论结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听完汇报后提出问题,并可由该组的任意一位同学 来回答。让学生在交流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各组都汇报完后,可根据小组学习汇报效果在组与组之间进行 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经常给予一些奖励,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评价时不但要重视小组内最佳个人的评比,找到领头雁,促使人人动脑,人人努力。更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看他们是否积极参与。在评价时要发挥小组的作用,采用小组内的相互评价,评出?最佳发言奖?、?进步最大奖? ?最佳倾听奖? ?最佳汇报奖?等;让每个学生都尝试到成功,在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使每个学生爱合作、会合作。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对小组的集体成果进行评价和认可时,应避免使用诸如:某某同学演得最好;某组某同学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的组长组织的最好等赞扬个人的评价。即使某同学的确表现优秀,教师表扬时也应从小组角度来进行表扬。通常更应该多使用像:某个小组演得最好;某个小组汇报的最具体;某个小组组织得最好,某个小组分工最明确等,而对小组间互评时,教师要常提醒小组推选出的代言人将:我认为某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改为我们小组认为某小组怎么样怎么样;

29

我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改为我们小组觉得某小组如何如何。这样一改,就暗示学生,老师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让学生感到为了小组的利益和为了小组的成功,不仅要关注自己怎样,更要关注自己小组所有成员怎样。从而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的需要,强化了生生合作的动机。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是高效课堂上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内容。 从评价时间上,可以体现堂堂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 从评价对象上,可以体现对组员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 从评价内容上,可以评价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项。 从评价主体上,可以是教师评价,可以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 可以以上几点评选出最佳小组长、最佳组员、最佳记录员、最佳评价员、最佳监督员、质疑之星、展示之星、自学之星、对子帮扶之 星、合作之星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切不可袖手旁观,无所事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指导中监控,在监控中指导。在对学、群学环节,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巡视指导,参与到各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

62张:巩固深化

(四)巩固深化:紧密结合教材和课标要求,分层设计,分层练习,题量合适,试题新颖,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基础题----初显身手;能力题----挑战自我;拓展题----勇攀高

30

峰。

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课后作业分层布臵,比如:优生作5道题,差生做2道题,优生在拔高,可以让差生做巩固基础练习,时间长了,也就成习惯了,这样优生能吃饱,差生能提高,也使做作业成为体验成功、增加成就感的过程。

有人以为?巩固深化?不重要,可有可无,就忽视甚至取消了这一环节,必然效果不理想。其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衡量学生能不能运用新知识,形成能力,能不能当堂达教学目标的标志,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到了什么水平的标志。

纠错过程是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与提升的过程,坚持不懈地纠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不仅能克服自身许多缺陷,更能积累一座座对你适用的宝库。

?当堂训练?既能及时巩固,又减轻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是学思知行的统一,是对教学负责,对所有学生的学习负责,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最好的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具有普遍意义。

安阳县水冶镇小东关小学教师李秀平在?关于小学生自主批改作文的探索?一文中指出传统的?精批细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存在?两个相悖??三个不利于?的弊端。

?精批细改?则是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和认识强加于学生。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相悖。?精批细改?强调的是结果,轻视的是过程与方法。长此以往就会给学生一个错觉:反正老师是要给我仔细改

31

的,我可以马虎一点。

与《小学语文教学法》中关于学生作文修改的理念相悖。 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重点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与了解,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唯教师之?评?为是,不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就会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精批细改?是把教师的主观臆断塞给学生,这样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

不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据我观察,学生对待?精批细改?的态度是?偷偷看等级、快速进书包?。学生根本谈不上修改自己的作文,更谈不上提高。

为了破解上述弊端,我的方法是?分组‘抽评’、小组互改、多方交流?。

首先,我根据班上学生的作文水平,按好、中、差水平搭配成4人至6人一组的小组若干;每次我?抽评?小组数的一半或1/3,第二次作文时把?抽评?的小组轮换,以此类推。其次,我在点评学生作文时,点评的篇数依据班上的作文情况而定,点评时有侧重点。再次,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改剩下的作文,我全程指导,有叫必应;学生愿把作文给谁评,就让学生把作文给谁评。

此方法的重点是教师?抽评?。教师从全班作文中抽出一定数量的作文进行批改与评价,不仅有利于教师掌握全班的作文概况,而且

32

便于教师掌握本次作文的具体情况,以便在指导学生互相批改时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还有利于教师从繁重的全批全改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约时间注重对学生作文的过程指导。

也可以学生?说—评—批?代替教师?讲—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改—评?模式:?讲?即教师讲作文的范围、要求,甚至设定题目,再由学生随堂写或课后写;?改?即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设立等级或根据要求打分;?评?即评讲作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优缺点以及示范读优秀例文,这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发现问题、写出真情实感能力的发挥。

学生?说—评—批?模式:即先由学生来讨论,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形成灵活多样;?评?即由同学来评同学的作文,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评作文,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评价的能力,既能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练就了胆量,又能增加促进彼此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批?即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对比两种作文教学模式,前者老师占绝对的领导作用,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是学生来主导,结果也由学生来实行控制,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33

注:1、教师要精编习题,绝不能搞?题海战术?,

2、目前九年级和高三师生往往手中资料?泛滥?,有些教师不加选择地对学生进行高强度训练,不负责任地?拼凑|?导学案上的巩固深化测试题,导致学习低效高耗,事半功倍。

3、学生手里资料越少越好,而教师手中资料则?多多益善?,从题海中捞出?干货?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从而达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

4、学生作业做好后至于谁来批、谁来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学生能做的事老师不做,学生不能做的事教师指导学生做。导学案遵循?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改?的原则。

通常学生完成导学案后,可以由小组内对子批、互评或自评形式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强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锻炼的机会,同时增强了反馈的时效性。但是教师还要收缴导学案,目的主要是用于调查学情,其次才是二次批改检查,调查结果用于反馈检查。

小结:回顾反思改进,让学生高效合作

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地自我调节,是学生智慧成熟的标志。学生获得知识是不断地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对自己的探索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也是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习活动优质高效开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自身和小组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从而培养

34

学生反思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进而使学生调整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策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课堂学习将要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认真回顾与总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和迁移,从而使新知识有效地纳人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作一回顾,让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之处和闪光点,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各合作小组进行反思,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改进等;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顾学习过程,找到自己或小组学习中的困惑之处,寻求帮助.及时解决。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作为师者,应该使回顾反思与探索学习并行,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的同时,留给学生回顾反思的时空。引导学生学会回顾反思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地回顾反思、有效地回顾反思,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智慧地学习,更加有效地学习。

65张:课改的保障

课改成功不仅是个方法问题,而且是校长、教师思想、观念、品行各方面都必须提高的问题。校长、教师真正懂得科学发展观,真正掌握了课程改革的理念、结构、内容、要求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才能老老实实地坚持长期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上成朴实、高效的、能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课。

35

1、 领导: 逼 —— 引 —— 督

?逼?就是用?制度和激励机制?给教师创造出一个自我加压,自我创新的工作环境。让教师在教学中搞竞争,在教研中搞合作。小成绩靠自己,大成绩靠团队。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教育者的爱心、责任,是不能光靠榜样、口号来激励的,更重要的是要有制度保障。

良好的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制度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是?落实?和?执行?。

?引?:榜样的力量,专家、骨干教师引领,同伴互助。 ?督?:对于每个学校,制定制度不是很困难的事,难的是如何执行和落实这些制度。制度的落实关键是领导带头,正所谓?其身正,政令通?。

校长给班子成员做表率,班子成员给教师做表率,教师给学生做表率,层层带动,制度就得到落实了。

学校常规工作要三位一体:以?备、上、批、辅、考、思?为中心,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总结得与失;以校本教研、乡本教研为依托,探讨、解决常规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听课、评课为抓手,验证授课程序是否符合课改基本环节要求。

2、教师: 热心——耐心——恒心

36

学——用——思——悟

(1)?学?: 只有向最优秀的榜样学习,并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一名教师才可能走向优秀。?学?,不是盲目地跟风学。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功利,盲从,学的模式不少,但都是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把课堂弄成?四不像?。更不是不顾及校情学情,一味地奉行拿来主义,照抄照搬,搞形式,最后往往是不了了之。而是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与自己的教学方法相对比,找出?相同点?(坚守),不同点(借鉴)。根据?不同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下步能力方向,分步实施。

?用?:目标确定了,怎样用?

?临帖—-入帖—-破帖?

?思?:在学中做,在做中思,在思中改。

?悟?:一个教师如果愿意潜下心来,钻进教学,与同伴为伍——携手共同进步,与名师对话——分享教育智慧,与名家交流——感悟教育真谛,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那么他在教育教学上必将悟出些育人之道,并且走得比别人更远,超越前人。

64张: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回顾:

1、教师根据课标、教材、学情确定的学习目标、预设问题和作业的恰当设臵是?四环节循环教学法?操作的核心部分。

37

2、学生自学(独学、对学、群学)和展示(小展示、大展示)是师生运用?四环节循环教学法?解决问题的关键部分。

3、巩固深化(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师生当堂通过共同对改、小组改和教师改来检验课堂达标的效果。)

4、五步三查两展示:

5、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生不看不讲;学生不议不讲;学生不做不讲。

6、?四环节循环教学法?的精髓就是学生找出?不会的?,学习?不会的?,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不会的?。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1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