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振幅变换器工作原理

更新时间:2024-05-14 15: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正弦振幅变换器工作原理

正弦振幅变换器采用全桥式变换电路。DC/AC 部分采用全桥电路的转换方式,给变压器做高频交流供电。变压器二次侧也采用全桥方式的同步整流电路,(当然也可以采用半桥式或推挽式的同步整流电路)再将高频交流转变为直流。

控制IC只需产生高频(达4MHz)振荡,并给出两相脉冲输出,工作频率可达2Mhz的占空比各50%的驱动脉冲,但要求有足够的驱动能力。两相输出接到驱动变压器T2,由T2去驱动主功率变压器两侧的八支MOSFET。其工作状态描述如下:在控制IC的作用下,初级侧的功率 MOSFET Q1,Q4及次极侧同步整流的MOSFET Q21,Q24同时导通,关断。但Q1,Q4导通时,Q2,Q3要关断, Q22, Q23也要关断,反之亦然。两者之间的死区要能根据MOSFET的开关速度进行调节,以便确保工作正常。防止共导。

功率变压器采用的结构方式为:将初级绕组等分为两段。在中间串入谐振电容Cres,初级绕组漏感要尽量小,因此需要采用三明治式的夹层结构,将二次绕组放在中间。但为了谐振能正常工作,令其Q值在2-3之间,这样的Q值既可以高效率的传输能量,又可以确保 L C 的谐振。

现在开始分析其工作过程:在某时刻T0时,Q1和Q4导通,输入电压Vin加在变压器T1的2端与1端,即桥的两腰中间点。由于电感中的电流不能突变,而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这时变压器初级电流从零开始按正弦方式增加。并向谐振电容Cres充电,此时,Q1,Q4两支MOSFET是在ZCS状态下导通的,即零电流开关导通。随着电容Cres两端充电电压的增长,充电电流达到峰值后又按正弦规律下降。当电容Cres充满电荷时,电容上的电压达到Vin值,此时,充电电流回到零,这时,Q1,Q4两晶体管源漏上的电压因电容Cres充满电荷也为零,在此时令Q1,Q4两管关断,Q1,Q4系在零电压及零电流的状态下关断,实现了软开关。随着变压器初级侧加上电压,流过电流,它的二次绕组随即感应出电压。此时,根据变压器的同名端标识,在二次侧刚好1端为正,2端为负。此时,Q21及Q24也刚好处在导通状态。T1二次绕组的电压按变压器变比N将输入电压衰减N倍(或增加N倍),然后通过Q21及Q24供给负载。由于变压

器二次侧感应电压系随初级变化,电流不能一下子增长,所以,Q21及Q24也是工作在ZCS状态之下。

当Cres上的电压达到输入电压值以后,控制IC 的两相驱动脉冲换相,此时Q1,Q4关断。而令Q2,Q3导通。由于电感电流不能突变,Q2及Q3为ZCS 状态下导通,即零电流状态导通。这时输入电压加在变压器的1,2端,加上Cres上刚充满的电压。这时变压器初级的每半个绕组都加上了整个输入电压。这和上半个周期是不一样的。在这半个周期中,变压器每半个初级绕组都流过正弦电流。而电容Cres则经历先放电然后再充电的工作过程。当它反方向充满电荷时,电容两端的电压再一次达到Vin。此时,Q2,Q3两支MOSFET的源漏电压及漏电流都为零,它们在ZVS,ZCS状态下关断,即零电压零电流开关状态下的关断。此时变压器的二次侧绕组的感应电压极性反转,而且感应电压比上半个周期的感应电压高一倍。此时,同步整流管Q21及Q24关断,随之Q22及Q23两管导通,将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送出,但是输出电压的极性仍旧保持不变,由于死区时间非常短,因此输出端滤波只需要很小容量的电容,而无需电感。随后, Q2及Q3又在零电压零电流下关断。随后Q1及Q4又实现ZCS状态下导通,开始下一个工作周期。但是,在这个新的周期中,由于电容Cres上的电压为Vin,所以加在变压器初级绕组上的电压已经是二倍的输入电压了。从此,进入正常工作。

在上半个周期中,变压器二次侧此时极性反转,2端为高电平,1端为低电平。相应Q22,Q23导通。由于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提高了一倍,使得输出电压也高了一倍,达到输出电压的设计值。而从第二个周期开始,由于在输出侧电容Cout上建立了所要求的输出电压,此电压与第二个周期变压器二次绕组电压几乎相等。所以从这时起,Q22以及Q23两支MOSFET也开始在ZVS及ZCS状态下完成转换。由于全桥两交叉开关在近乎50%状态下工作,加之工作频率很高,所以输出电容容量不需要很大,也不必加输出滤波电感。因为它是正弦电流的工作模式,输出只有正弦的波纹而没有开关的尖刺噪声。又由于输出端没有接上电感,所以VTM转换器的瞬态响应也非常快。

上面我们分析了一个周期的工作状态,其关键在于变压器的初级绕组的电感量和漏感导致的Q值以及谐振电容的容量与开关频率要配合好。在一个开关周期中,电容电感合作产生正弦谐

振传输的能量要达到所设计的功率水平。

在此正弦振幅变换器中,输入电压不变时,输出电压也不改变。此时负载从0到满载,负载调整率要好于1%以上,而输入电压变化时,输出电压则根据输入电压按变压器变比来变化。这种模式刚好相当于PWM方式的总线变换器,即BUS CONVERTOR,它只做隔离,不做稳压。

控制IC选用UCC3829-1,其6PIN.7PIN及8PIN三个端子来设定频率以及死区时间,放大器部分不用,其供电采用另一IC LM5007给出10V Vcc电压,整个电路如图1所示,频率降一些也可以用另一款控制IC MAX5069,但是它的最高工作频率仅有3Mhz,相应变压器的参数也要随之变化。

预调整器PRM采用的是BUCK-BOOST电路,它的电路拓扑很象一个不对称全桥转换器,四只MOSFET的开启和关断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Q3导通,Q4关断,而Q1和Q2由PWM控制,加上电感组成同步的STEP-DUWN电路,它组成了PRM的BUCK区域。第二种是Q1导通,Q2关断,而Q4和Q3由PWM控制,加上电感组成同步的BOOST电路,它组成了PRM的BOOST区域。第三种是由PWM控制位于对角线的一对MOSFET同时开启或关断,它称作猝发跨越型。以连接输入电压端的左上、右下两支MOSFET为主动开关MOSFET,而连接至输出端的右上、左下两支MOSFET为从动开关MOSFET。能量转换用的电感接在不对称全桥的两腰。左上开关MOSFET的漏极为不稳定电压输入端,而右上MOSFET的漏极为稳定电压输出端。输入输出位置都接入足够电容用于滤波,主动MOSFET的占空比可以从0%调到100%,而从动MOSFET的占空比相应从100%变到0%,当然两者之间有一个死区,以防止上下MOSFET共导。这三种工作区域采用比较器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方法来确定,比较器输入端取样到输出端变化留出一个小窗口。由它去决定电路工作在何种状态。

当加上输入电压后,经过辅助Vcc源使控制IC开始工作,对于BUCK和BOOST两种电路的工作大家都已经知晓,此处不再缀述,这里主要介绍这种猝发跨越型,即BIRST MODE型的工作原理。当PWM IC控制的主动MOSFET对角导通时,输入电压加在两腰间的储能电感上,由于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两开关为ZCS开启,电感电流按正弦规律上升,由控制IC掌握两支

主动MOSFET的开启时间,并令两支MOSFET按时关断,因电感接入输入电压,在电感中流入电流并储存能量以后,电感两端的电压即为输入电压,所以两MOSFET关断时,其源漏电压几乎为零,此时关断为ZVS关断,又因电感中电流不能突变,所以Q1、Q4关断后,电感电流即刻从Q2、Q3的体二极管流出,并经过电容滤波成为输出电压,在Q2、Q3两支MOSFET的两个体二极管导通时,控制IC即令其导通,所以Q2、Q3也是在ZVS状态下导通。将电感能量高效率的送出,输出电压达到设定值高端时,此时电感中储存的能量已经送到输出电容上。此时控制IC即令Q2、Q3关断,由于电感上的能量已经全部送到输出电容上,也即其电流降到零,所以Q2,Q3在ZCS下关断。然后控制IC再令Q1、Q4导通,将电感再重新接在输入端Vin,来给储能电感充电储存能量。在Q1、Q4重新开启时,电感电流已经为零,因此Q1、Q4在ZCS状态下重新开启。这就是PRM在猝发跨越型的一个周期中的完整工作过程。其实这种电路拓扑在以前的BUCK-BOOST中已经有所应用,如果Q1----Q4的控制得法,在软开关条件下可以将频率做到1Mhz以上,使整个变换器体积大幅度缩小下来,由于PRM采用非隔离方式,所以整个反馈以及误差放大器回路很容易设计,将输出电压用电阻分压后送至控制IC的电压比较器去分辨工作状态,送至误差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去调节PWM比较器主动侧的脉宽,改变控制Q1及Q4的脉冲宽度,即可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功能了。控制IC采用UCC2829-3,即可完成此任务。也可以采用其他控制类似有源箝位Forward变换器的控制IC,但是其工作频率必须大于1MHz 。例如UCC2893 。

详细电路见附图。图1为PRM工作原理图。图2为VTM工作原理图。

图1 PRM电路的工作原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z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