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更新时间:2024-04-13 07: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社会工作导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社会工作导论 笔记
社会工作是基于“person in environment”的框架,协助个人与自己、他人及其他场景因素,建立良好关系的专业和职业。
第一章 人类需要和贫穷
第一节 人类需要
需要一般指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社工定义——需要是为了生存、幸福和完善而体现的胜利、心理、经济、文化和社会条件。 有普通需要(common needs)和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之分 一、普通需要/共同需要(common needs) ▲需要层次说 马斯洛
①自我实现 尊重 归属和爱 安全 生理 ②某些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基本 ③按特定次序满足需要,由低到高;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需要不一定按层次高低排序,多个层面需要也可能同时发生 ▲整体需要说 佩尔曼 ①生理、心理、社会三个角度 ②三者合一
③作为生理和生物的人,人会根据过去的体验、现在的状况和将来的预期,借助人际联系和社会环境中的生活模式寻求需求的满足
▲阶段性需求说 托尔 二、特殊需要
▲个体差异:个人的生物、生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不同,影响需求的表达和满足方式 最重要的人际差异:性别 年龄 宗教 种族 生理 心理 性倾向 社会经济地位 人际差异的存在使普遍需要在不同个体身上体现为特殊需要
▲需求差异:1)人类共同需要在个体上的不同体现 2)个人需要是普遍需要和个体差异的结果
三、社会引发的需要(非主观因素)
即由社会因素引发的 从而诸多个人所具有的个人需要 福利是需要满足的状态,社会福利是社会需要手段的满足
人类需求及其满足界定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主体,是社会工作的核心,是研究社会行政、福利服务、计划和资源分配的基础
四、需要测量
四种方式:A规范性需要B感受性需要C表达性需要D比较性需要
1
①在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普通需要不同 生存需要:衣食住行 普通需要:
A)婴儿及儿童阶段 B)青少年C)成年D)老年 ▲任务和危机说 埃里克森 人生任务 基本信任 自主 加入社会 工作 身份 亲密关系 生育 自我完善
危机 基本的怀疑 害羞和疑虑 犯罪 自卑 角色混乱 孤独 不育 绝望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第二节 贫穷
贫穷的定义:
贫穷就是缺乏获得食物、参与活动、拥有生活条件和环境等方面的资源(汤森)
包括非常少的收入和其他状况,如缺少获得基本服务的途径、缺少保障、被排除参与社区生活等 贫穷分类:
A相对贫穷:①依赖与主观②贫穷标准变化 社会成员之间、地区差异 B标准性贫穷:某些群体无论物质状况和收入如何,都被界定为贫穷 C绝对贫穷:依食物消费划分,标准最难确定 贫穷模型:
A生存模型:维持生活和健康必需的食物不足和没有住处,较严重的生理需求不足、饮食营养不假、疾病,缺衣少药 B营养标准模型:按照最低热量需求计算食物最低成本 C收入不公模型:个体在收入群体中的相对位置
D相对剥夺模型:由于资源和机会分配不当,某些人所享资源和机会低于平均水平 贫困线:
含义:是界定个人和家庭的生活资金和资源的标准线
制订方法:A市场菜篮法 B食费对比法(恩格尔系数)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线(最公平、有效和高参与) 制订原则:公平、效率和参与 关于贫穷的理论:
A贫穷文化论:人因文化、价值观、道德等贫穷
B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 贫穷源于自身(尤其是懒惰) C社会结构论:社会短缺和困难导致需要不足→社会引发的需要 D人环两因论:
个人原因——不能、不为、无准备、不守规矩
环境原因——经济(最重要)、社会、政治、自然/人为灾难 贫穷成因与对策:
成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知识经济导致贫富对立)、事件因素、结构性(低廉工作、疾病与老年、资源分配等个人无法控制的条件,eg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下岗)
对策:①改变环境——增加投资(淌滴理论)、资源再分配(税收)、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等②改变个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
第二章 社会工作的定义与架构
基本内涵:
定义: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家庭或小组)、社区、组织、社会等与其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若是情况,利用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事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应性平衡。 五大要素:工作对象、服务提供者、目标、伦理、手段 P21 四大步骤:需求评估、方案设计、计划执行、评估总结 常用类型:
技术:个案工作、小组共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管理、社会政策 人群:儿童、青少年、移民、妇女etc 议题:贫穷、失业、压力、禁毒、矫正etc 场域:学校、企业、医院、军队etc 理论架构:
2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①人类需要是其出发点
②哲学基础是其存在的客观前提,如人权、公平、利他主义、人文主义等 ③社会工作是由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干预项目组成的系统 ④出发点是执行社会功能和社会任务,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
基本假设 三个前提:
①无论何人都十分重要
②人的互动中会产生个人、家庭、社会等问题,这是客观事实 ③某种社会工作方法可以舒缓和解决上述问题 价值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对人:①无论贫富都有天赋的价值和尊严 ②人都有能力和动机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③人除对自己负责外,也要想到社会上的其他人 ④人有人类的共同需求,也有独特的偏好和需求 ⑤人人需要归属,需要互助成群
对社会:①社会必须提供机会,让每个人发挥潜能充实精神和物质生活
②社会应提供资源和服务,以满足个人需求,使其免于极寒、病苦、失学或受歧视 ③社会应该让每个人有公平的机会,参与改造社会和创造新世界的工作 对工作:①相信每个人都应受到关怀和尊重
②应该使个人有最大机会决定生活方向和方式
③应该协助每个人与他人互助,共同建立符合他们需求的社会 社会工作行为伦理: 社工的行为举止:
①恰当:具有符合社工身份和能力的高标准个人行为
②能力和专业发展:努力拥有和维持熟练的专业实务水平和专长功能 ③服务:认为提供服务是社会工作业的基本责任 ④诚实:根据职业要求达到最高程度的诚实 ⑤学术和研究:根据学术研究的要求进行研究 对当事人的道德责任: ①以当事人权益为首
②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努力推动当事人最大程度的自决
③保密和隐私:尊重当事人的隐私,对专业活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予以保密 ④费用:在收费时,必须确保公正、合理、体谅,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相配 对同事的道德责任:
①尊重、公正、礼貌和诚实
②对待同事的当事人:有责任基于完全的职业考虑与之发生联系 对雇主和雇佣机构的道德责任:遵守雇佣机构的条例 对社会工作职业的道德责任:
①维持专业的整体性,提升价值、道德、知识和任务 ②社区服务:帮助服务大众
③知识发展:有责任弄清、发展和充分利用专业服务知识 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①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
3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②参与公共事务 ③参与社会和政治行动 ④协助解决公共紧急事件 冲突处理
价值冲突:①社会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冲突②专业价值观内部的冲突
③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的矛盾④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价值观的冲突
伦理困境:①目标冲突②忠诚冲突③责任冲突④角色冲突⑤利益冲突 导致的困境 或①决策困境②结构困境 伦理抉择:
原则:道德优先性。A出于道德考虑的抉择B符合道德标准的抉择C为了道德目的的抉择 标准:符合道德一般原则外,考虑责任与义务、利益与正当性的优先权, 模式:①相关的价值观和伦理原则②相关的参与者③相关的效率和效益等议题 处理:①集体研讨②学术研讨③通案处理
第四章 社会工作的演进
第一节 起源
社会工作伴随工业化引发的问题产生 1.英国的伊丽莎白济贫法
1601年颁布,旨在解决贫困问题
意义:承认政府有济贫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为英国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social relief)事业的方式 成为后来各国社会救助的依据
政府的参与、专人的负责、院外救济的实施等做法,已隐含某些社会工作的观念与方法 2.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
汉堡制1788 助人自助
爱尔伯福制 1852 改良汉堡制,加强调查、预防、监督等工作,并设赈济款最低标准,规范制度实施 意义:两套制度遵循了助人自助、不使贫民养成依赖心理等原则 各原则都有相应的济贫事业组织管理架构和程序
这些精神与做法对后来的社会工作制度与方法发生了深远影响 3.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
1869年成立于英国伦敦,1877年扩展到美国。慈善组织活动
意义:友善访问院所开展的各部调查成了个案工作(social casework)的开端
促进各救济机构、慈善组织采取协调合作的步骤,也为社区组织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4.英美的睦邻组织运动
1884年英国;1886年美国创立睦邻组织 工作特点:
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 视居民实际需要开展工作
发动当地人力,培养自动自发和互助合作的精神 使社区睦邻中心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和文化中心
意义:说明社会工作旨在寻求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改善,工作方式应从个人与社会双方同时入手 社会工作应随时依据实际需要来安排工作,并应发动、组织或配合社会力量工作
社会工作应以整个社区为工作对象,并以促进全面的社会福利为目的进行社会工作的方法,不仅可用个案工作,并发展了团体工作与社区组织
4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第二节 发展 ?
行
业
性
社
会
工
作
的
形
成
:
形成背景:西方社会工业化带来诸多问题
形成原因:社会问题需要受薪人员来解决; 1877年布法罗慈善组织会社在美国成立 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兴起
形成条件:行业性社会工作发展和行业协会成立;作为行业的社会工作与关心社会福利的志愿群体区分开来 ?
专
业
性
社
会
工
作
的
诞
生
:
诞生背景:对社会工作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诞生条件:
务实理论的兴起,社会工作更科学
社会工作训练教育的逐步发展,为社会工作从行业性工作向专业性工作的转变提供了理论和知识的储备 诞生标志:
1917年,理奇蒙(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Social Diagnosis),首创个案工作的社会诊断模式,标志专业社
?专业社会工作的初步发展:
第三节 专业化 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
专业六条标准(Flexner,1915) 伴随个人责任的智慧操作 素材来自科学和学习
素材逐渐变得实用且轮廓分明 拥有可传授的与人沟通技术 朝向自我组织
逐渐在动机上成为利他性的
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背景
问题:加快发展经济,增加社会福利投入 政府与社会的责任共担 提高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
促进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结合 实干加宣传
第四节 展望
经济全球化下的社会工作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传统的价值基础改变:新自由主义价值
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体制开始变化: “混合福利”模式
5
会工作的诞生,成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创始人 (why?)
专业的五个特质(Greenwood,1957) 具备系统化理论体系 专业权威 社区认可 规定的伦理守则
有专业文化
专业七标准Garvin & Tropman 知识体系 理论基础 大学训练 产生收入
对实践者的专业控制
对专业活动的内在道德或伦理控制 可测量或观察的结果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不能系统解决问题,心理高度脆弱,防卫性降低,可能有日常生活能力但无能力处理问题和因应事情 危机干预目标:增强个人应对能力
使个人至少恢复以往能力处理问题
主动提供协助,使个人在有限范围内尽可能地充分发挥 危机干预原则:立即、主动、接近、有限目标、共存、期待、委身、解题 6.任务中心取向 假设
个人都有解决问题能力,工作者可透过专业服务过程增强受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受助者是解决问题及改变的主要媒介,工作者只是扮演资源提供者及连结者的角色 工作者的功能:了解、评估、协助解决受助者的问题 判断受助者的需求及需求引发的实际行动 了解受助者的价值信念 协助受助者了解信念的影响 工作步骤:订定合约:简要、时限 执行合约 结束合约
第二节 专业关系与会谈技巧
建立专业关系 激活专业的动能 降低受助者焦虑和防卫 激发受助者潜能
七大原则 1个别化
2有目的的情感表达 3适度的情感介入 4接纳 5不批判态度 6案主自决 7保密 移情
受助者将早期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士之特殊感受反应或投射到工作者身上 只要受助者不过分受制于这些反应就不构成问题
但受助者反应若不恰当而有不符事实的态度和情感反应时,就必须做适当处理 反移情(逆移情)
工作员将早期经验中对某特定人士之特殊感受反应或投射到案主身上
专业人员最好能自我检视甚至接受心理分析,以预防及解决个人主观情绪之问题
★同理心
工作过程与记录 工作过程 申请与接案 研究与资料收集 评估与服务计划 服务与处遇 结案与评估
11
会谈及介入技巧 支持与鼓励 情绪疏导 探索 澄清观念 行为改变 直接干预 环境改变
个案的工作记录 个案申请表 接案表 服务记录表 个案服务记录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转介记录 接案记录等资料
记录类型
过程记录或逐字记录 摘要记录 问题取向记录
第七章 小组工作
第一节 含义
定义:小组工作是指一类在小组情境中助人或完成任务的广泛的专业实践,由有专业能力的工作者利用小组理论和过程去协助由互相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小组,达到个人的、人际的、或任务有关的目标。
四大元素
人物:小组成员彼此影响 目标:助人或完成任务
手法: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者带领 过程:以关于小组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分类
1.教育小组 学习新的知识与技巧
2.成长小组 促进个人的正常发展,不处理情绪和行为问题 自我探索
3.支持小组 由有相同问题或经验的人组成 重在分享,处理负面情绪;鼓励交流和表达;高度自我揭露 4.心理治疗小组 侧重协助成员改变问题行为或生理、心理、社会创伤后的复健
5.任务小组 目的一般是完成管理机构分派的目标或工作 完成任务为重 自我披露程度低 发展:
孕育期——1930年代以前 主流是个案工作 ;小组工作普遍是大型小组活动 专业化时期——1930年代到1960年代 开始开设小组课程;发展小组治疗
专业发展时期——1960年代以后 小组工作长足发展,出现预防与复健模式、互动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主流模式 未来趋势——互联网技术;成效研究;短期解决问题取向
小组工作在华人社区的发展:略
第二节 主要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
①系统理论 解决工具性问题和社会情绪问题 动态平衡
②心理动力理论 行为源于早期家庭生活经验未被解决的冲突 洞察力、自我强度和防卫机制 ③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与模仿、替代强化、认知的重要性、交互决定论 行为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小团体理论 沟通与互动模式
沟通包括语言及非语言的内容,信息接收有选择性,听者的经验影响对信息的解释,工作者应注意非语言的运用,加强对信息的理解
互动模式可分为“领导者中心”型和“团体中心”型,沟通模式是可变的,方法是暂停正在进行的团体内容,强化所要的沟通模式。
团体凝聚力
12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团体凝聚力指吸引成员留在团体中所有力量行动的结果,与团体成效密切相关,
?小组中的治疗要素
植入希望、一般化、告知信息、利他、重整对家庭关系的理解、模仿学习、自我觉察、团体凝聚力、情绪净化、存在感因素
第三节 工作过程
计划阶段 确立小组目的
评估赞助机构 招募成员 组织小组 安排见面会 订定契约
准备小组所需的设备 确定经费安排 准备小组书面计划 开始阶段 结束阶段
设计内容帮助成员面对真实情境,透过各种方式演练帮助成员有所准备
让成员讨论对小组结束的感受并为未来做计划极其必要
告知小组结束后,成员有何可以利用的支持体系和资源,对有需要者做好细致的转介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评估
旨在证明小组工作的成效和价值,指引实务工作和研究治疗性元素
成效评估:焦点是小组目标带来的成员什么转变,常见模式有控制组设计和单系统设计 过程评估:关注小组内什么元素导致成员转变。相对简单的方法是关键事件法
小组工作者
?有效小组工作者的特点
勇气、诚实、勇于改变、同理反应、行动取向、坚信从事的小组治疗有价值、平衡自我照顾与照顾他人、有与人交往的经验、知识基础坚实等
?小组工作者的基本干预方法
基本对话技巧和基本领导方法是小组工作的重要技术
对话技巧:无条件正向关怀、尊重、同理心、真诚、积极倾听
领导方法:引导互动、深化讨论、支持与鼓励、对质、协同领导 实务伦理:
强调成员自决、成员知情、单一关系是界定工作者与成员关系的核心 保密是另一实务伦理核心且是最易出问题的部分
实务训练:系统培训不仅包含课堂教育,还要有足够的实务培训 ?小组领导的技巧
积极倾听、反映、澄清、总结、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鼓励和支持、自我流露、引导互动、融合 ?专业培训
不断了解和改善、做专业准备和建立专业自我是成为有效小组工作者的基础
包括小组最初的几次活动 介绍成员
澄清小组的目的和内容 讨论保密的原则 引导小组发展 建立契约 中间阶段
工作者协助成员达成小组目的
小组聚会
为小组过程提供结构 使成员参与并增强能力 协助成员达成目标 处理非自愿与抗拒行为 监督和评估小组的进行
13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第八章 社区工作
第一节 定义和要素
社区定义:社区是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团体,人们加入该团体并非是有目的选择之结果,而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社区的两维视角
要素特征:功能社区和地域社区 表现层面:外在结构和内在心理 社区的要素
达到一定规模\\以一定纽带方式组织起来的、相似经历的人群 具备一定功能
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互相协调、适应社区生活的制度和组织系统 对所属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功能
经济:提供工作给成员,并进行各种经济和商业活动 教育:队成员灌输知识、信息和价值观 参与:把社区看做联系社会的栋梁
感情:成员互相支持帮助,可以满足成员感情和物质需要 控制:对成员在行为和思想上的监管,可保持社区稳定
定义要点 (1)共同点 是社工的介入手法 是一项有计划行动 是一个过程 应用集体行动方法
鼓励居民自助互助和自决self determination
能发现即满足社区需要解决社区文体 培养社区认同感 提升社会意识 达到社会公平
整合定义——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通过组织社区成员有计划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要,改善生活环境和质素,在参与过程中,让成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培养社区领袖才能,已达到更公平、公义、民主及和谐的社会。(对外界影响能力)
三、社区工作的要素 1、对象
社区之部分或整体,包括地理和功能社区、外显和内在视角。与个案和小组不同,从而手法不同 2、目标
14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过程目标和任务目标(Rothman,1964) 分配资源和发展市民(Thomas,1983)
帮助服务对象和强化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自身(本书)
分配资源distributive dimension
组织居民,就市民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令其权益得到保障
类似于Rothman的task goals,即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项任务,达成一项社会福利目标,满足社区需要、改善生活环境和质素等。
发展市民Developmental dimension
促进公民权的发展franchisal development,包括培养基层市民的政治责任感,即政治能力和政治重要性。 促进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指培养居民的 3、手法
?采用结构导向解题——
认为问题愿与环境,解题不应纯粹要求个人改变或适应,而是要改善周围的环境政策和制度,从而介入层面较广 解题责任不应该止于个人,政府社区均有责任提供资源,协助处理和解决问题 求同法
?强调发动居民的集体参与——
并非为居民提供全盘服务,而是要鼓励居民一起参与,合力解题,做出贡献让其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从而自己的责任权利。减少无助心态,从而成为影响
?应用社区资源策划和组织——
不仅需要社工和居民集体参与,非正式网络和其他资源都应该吸纳,从而利用综合资源总量发挥作用
第二节 价值观和行为守则 ?价值观
关于“人”
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有发展的潜力,都希望改变也能够改变,社区成员能发挥出处理社区问题的能力 关于“与他人的关系”
人要想到他人;需要成群;有社区责任感,会鼓励及协助他人自我实现;社区成员会互相关怀和互相照顾 关于“社会”
人与社会相互依赖;社会提供公平的机会、资源和服务, 让每人发挥潜能,满足个人需求;提供最大福利 关于“工作手法”
制度趋向、自发改变更有意义和持久性;社区民众应合作参与社区事件;需要协助进行组织;借助他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综合方式能成功解决问题
?价值困境
个人主义 vs. 社区精神 民主参与 vs. 强烈领导 自助发展 vs. 依靠外援 保守思路 vs. 实务自主 部分利益 vs. 整体利益
注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根据具体情况策划工作步骤 强调成员的自助参与 充分开展组织工作 注重协调发展 尊重社区自决
采取民主和理性的行动方式 做好预防性的服务工作
?行为守则
15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激进主义派女性主义
主张性别不平等的根本在于父权
社会政策需要重视女性的自主权,并鼓励女性自助团体投入福利服务的提供 ?后现代主义派女性主义
社会透过语言建立起既有秩序来规范两性关系,其背后隐含着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 女性对自我处境的重新诠释及论述,可以解构社会既定规则背后隐含的权力关系
第三节 政策分析
一、描述分析
主要陈述某项政策的内涵,包含四种类型
?简单描述分析
出版年报或手册,呈现政策运作的状况 ?历史分析 ?比较分析
跨国比较、地区比较、政府与民间部门的比较等 ?政策选择分析
常用于正在规划中的政策 普及式 vs. 选择式 现金 vs. 实物
中央集权管理 vs. 地方分权方式 政府推动 vs. 民间推动 志愿工作者 vs. 专业工作者
二、过程分析
重于分析政策的制订过程
呈现不同个人或团体如何推动或阻止某政策的推动 发现政策制订的动态、非直线的过程
三、解释性分析
用于解释社会现象、社会政策发展的原因,社会政策的运作如何影响社会现象等
四、评估 ?评估方法
由政策执行机关做口头或书面的报告(不客观) 进行实地参访(主观判断影响客观性)
根据政策执行机关所订目标评估绩效,或根据政府所订规定评估政策执行是否符合标准(无法判断对人们的影响)
?研究者可采用多角度方法,整合依靠多个方法搜集的来自政策制订者、执行者、政策对象的不同时点和场合的资料,由多个研究者共同研究,从而得出相对全面、深入、客观的结论。
21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第十一章 社会工作研究
第一节 定义、特点、意义和伦理 1、定义
?基本定义: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根本特征:研究内容和目标与社会工作有关 ?三个领域:需求评估、方案开发和方案评估 2、特点
①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
②研究者是资料的搜集者和分析者,很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 ③目标并非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而是同情和帮助案主 ④与实务及理论紧密相关 3、意义
●促进社会工作实践的发展
帮助弱势群体解决问题、满足市民需要和推动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重要手段 ●推动社会工作理论的进步
“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和“理论为基础的实践”
4、伦理
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 参与者无伤害 匿名和保密 研究者身份 价值中立
研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
第二节 研究逻辑与一般过程 1、研究逻辑 ?两种逻辑
归纳推理:由经验上升为理论 演绎推理 :在应用中检验理论的过程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有局限性
?归纳(induction) 从特殊到普遍
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代表所有既定事件的秩序和模式 ?演绎(deduction) 从普遍到特殊
22
从逻辑或是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开始 观察测试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科学传统模式三大要素:
①理论:一组相互关连的命题(陈述),用来系统性地解释社会现象。
②操作化Operationalization :发展操作定义的过程,或者是在对测量变量时所用到的精确操作说明。 ③观察:对现实世界进行测量。
?演绎:从理论到研究假设、资料论证
?归纳:从具体的经验,归纳到一般的理论解释 演绎:研究写作的呈现,很清晰漂亮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归纳:实际上研究常见的过程(扎根理论) ?社会研究:演绎与归纳同时进行
?演绎式理论建构 选取题目、文献回顾 建构理论 说明主题 现象范围 主要概念和变量
找出概念或变量间的关系定理或命题 从这些命题逻辑推论出主题 ?归纳式理论构建
从特定的观察发展出普遍性原则。 ?理论和研究的关联性
研究可以检验理论;理论从研究中发展而来 理论作为实证研究的背景 以特定的实证资料来支持理论 只是描述,没有用到理论
藉由社会研究,修正了现有的理论 藉由理论的指引,重新理解特定主题
2、研究程序
?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提出问题和研究假设 制订研究方案 观察
整理和分析资料 得出研究结论
?前三个步骤可以归于演绎推理,后两个步骤则属于归纳推理
?社工研究的一般程序 准备(选题、方案) 搜集(观测、获取资料) 研究(审核、整理、分析) 总结(报告、干预方案)
社会研究的程序没有严格的顺序要求
?质性研究:依据现象学、解释学、社会互动论等理论,搜集和分析非数字化资料,描述回答者所经历的现实,探索社会关系
?量性研究的程序 :基于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严格设计的基础上,采用量性测量手段搜集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节 常用类型
23
1、实验设计 基本逻辑:因果关系
三对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事前测验和事后测验
类型:实验室研究 ;实地实验 评价标准
是否回答主题?是否可有效测量假设? 对外在(或不恰当)变量有无控制? 推论性如何?
研究是否有漏洞?
可能造成误差的因素是否排除? 结果是否准确?研究环境是否受干扰?
2、准实验设计
?比实验设计精度低,但仍可为因果推论提供适度支持 ?类型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多组时间序列设
3、单案设计
?将时间系列设计应用到对单个对象干涉或政策的影响评估
?对象:个人、一个家庭,或一个社区等 ?单案设计的类型 AB设计 ABAB设计 多基线设计
4、问卷调查
依托问卷搜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 正式问卷的结构 封面信 指导语 问题和答案 编码 ?问卷设计
基本步骤:认识研究问题;设计问卷初稿;试用和修改;形成正式问卷 问题和答案的设计
合理安排、设计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语言应简短明了,避免歧义、倾向性,注意敏感问题等 题数适当 问题应按序排列
?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资料搜集:调查对象的抽取、调查员的培训和督导 资料分析:抽查资料、多重检查 、定量分析
?问卷调查的优缺点
优点:真实、基数大、便于比较、节省资源 缺点:调查员因素、质量难以保证 5、观察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观察准备包括思想、身体、知识和心理 观察内容取决于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 观察记录是质性分析的基础 6、访谈
?主要类型
接触程度: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被访人数: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控制情况:结构式访问、无结构式访问 ?常用手段
深度访谈,焦点小组 访员选培:访谈成败的关键 ?过程技术
拟订程序,联络,进入访问,资料搜集,过程控制,记录
7、非干扰性研究
第四节 项目评估 略
【顾东辉版第十一章内容】
一、社会工作的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 案例:媒体片面报道 (二)全面性
(三)深入性 细节评估最重要,需要找出可控原因 研究问题:①是什么——真实全面 ②为什么——深入透彻
研究目标:①回答问题 ②提出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二、社会工作研究伦理
1.知情同意 2.参与者无伤害 3.匿名和保密 4.研究者身份 5.价值中立 6.其他事项 三、程序 1.研究准备: ①确定主题
1)原则:聚焦(小题大做)、必要、创新、可行 2)定位:探索、描述(理想状态)、解释 ②制定方案:
导论: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标、研究意义 文献回顾: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经验研究、研究框架 研究方法:具体方向 结论框架:
2.收集资料 质性、量化
3.资料分析、审核、整理
4.总结应用:撰写报告、成果应用
四、研究方法 ?实验报告 要素: 自变量/因变量 实验组/对照组 前测/后测 ?文献研究 统计资料
了解来源、目的、分析技术 了解指数定位、分组范围 检查可疑资料 进行资料分析 非统计资料
初级资料:关注被研究者的态度、熟悉程度等状况 次级资料:出版背景、编写时间、留心伪造 基本原则:注意同异、注意可比性、发现本质异同 ?调查研究 类型
按对象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个案调查
按时间特性:横剖研究(同时进行)、纵贯研究(前后变化) ??
24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
第十二章 社会工作:年龄视角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
一、成长发展理论
儿童有其适龄行为,生物与基因、文化环境等因素影响其发展
受孕与新生儿阶段
受孕是儿童形成之最重要时期
影响受孕和新生儿的因素:母亲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分娩状况、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危害因素等 社工应该思考胎儿生理、心理和社会情境,强化新生儿所处的社会环境
婴幼儿时期
生理层面:婴幼儿的身体发展极为迅速,需提供相关的生理和疾病预防知识
心理层面:婴幼儿会存在信任与不信任的危机,其重要心理状态心理依附,关注婴儿、母亲与家庭对依附关系形成的影响
认知层面:处于皮亚杰所指的感觉动作期,应给予社会规范与认知教育,让婴幼儿知道如何“分离与个别化”的自我中心概念
儿童早期(3-5岁)
生理层面:最活跃的时期,容易面临营养不均或失调问题,产生肥胖或健康问题 认知心理层面:发展危机分为发展迟缓、失调和违常三种
儿童自闭症、暴力与攻击性行为、儿童虐待等是值得社工关注的议题
儿童中期(6-12岁)
生理层面:成长较为缓慢且平稳,动作发展上有成人的架式,但也会面对外在环境的压力 心理层面:勤奋与自卑的危险时期,有社会认知与角色能力的知觉,父母管教的影响极为深远 认知层面:属于具体运思期,智力发展相当快速 学校和家庭与儿童的关系最紧密
二、系统与交互概念 生态观点
环境指行为、人、环境等三者合而为一且持续交错的关连程序,生态体系各部分间的关连是有次序的、有结构的、定律的且彼此有决定性影响
由生态学观点可判断儿童在特定场合中产生的问题,如儿童是家庭成员,但这个家庭也存在于社区与社会;儿童所在不同系统中达到平衡且调适得宜,有赖于每个系统的接口都能够契合状态
个人与环境架构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生理层面的变化
最大特征是身体急速成长和生理功能日趋成熟 正确的药物使用观念与知识,正当的预防
25
正在阅读:
社会工作导论 顾东辉 笔记04-13
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2012修订版05-15
最后的姿势10-16
中国古代建筑史 - 图文06-03
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试卷及答案(六)10-14
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05-16
粘土含量和粘土改性对木薯淀粉高岭土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 图文10-02
申请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表01-17
陈姓女孩取名大全06-16
公务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05-15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东辉
- 社会工作
- 导论
- 笔记
- 2007年校田径暨综合运动会运动员名单
- QFLP新政解读
- 专科入学考试(数学)复习题
-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Shanghai Municipality on Urban Plan
- 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6
- 北京市属高校国外访问学者英文简历模板 - 图文
- 链路聚合报错udld error detected err-disable处理经验
- 有简答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 《世纪商务英语 - 外贸函电》教师用书
- 西新小学廉政文化知识竞赛试题 doc(附答案)(1)
- 助通-SMS短信平台(HTTP方式-推荐)接口开发文档
- 2009年9月浙江省通用技术高考试题(附答案) - 图文
- 计算机基础判断题题库
- 质粒提取常见问题解析
- 模拟试题2
- 经济学名词解释(英文)
- 初三数学讲义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 关于第26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图文
- Its big and light 教案及反思
- 乐清中学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