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O-SiO2-Al2O3-MgO渣系生产高强合金结构钢MgO·Al2O3夹杂物的形成研究

更新时间:2023-10-05 17: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CaO-SiO2-Al2O3-MgO渣系生产高强合金结构钢时MgO·Al2O3夹杂物的形成研究 Min JIANG, Xinhua WANG, Bin CHEN and Wanjun WANG

本文研究了CaO-SiO2-Al2O3-MgO渣系生产高强合金结构钢42CrMol时MgO·Al2O3夹杂物的形成;当钢/渣达到平衡时,钢水中Al含量小于0.01%。

在预平衡试验中,在1873K,90分钟足够达到钢/渣平衡。2-4μm的尖晶石夹杂物弥散分布在钢水中,钢水中镁的含量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夹杂物达到形态。随着钢水中镁含量的增加,球状的夹杂物转变成角状;然而,钢水中痕量的Ca能有效的使角状尖晶石夹杂物转变成球状。渣中的MgO也进行了讨论,夹杂物中log(XMgO/XAl2O3)随着钢水log[a[Mg]/(a2[Al]·a2[O])] 及渣中 log(aMgO/aAl2O3) 的增加而增加,并呈一定的线性关系。

画出了MgO-MgO·Al2O3-Al2O3平衡相图,发现钢水中Al和Mg主要存在于MgO·Al2O3形成区域,它是形成MgO·Al2O3先决条件。渣中的SiO2由于跟钢水中Ca和Al反应,有利于稳定MgO·Al2O3。在可溶Al的范围内镁含量极大影响了MgO-MgO·Al2O3-Al2O3三元相的转变,这也是矩形MgO夹杂物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MgO·Al2O3尖晶石,渣,夹杂物,平衡,高强合金结构钢 1 简介

MgO·Al2O3尖晶石夹杂物通常出现在Al镇静钢中,它是由钢中溶解的Al和钢包耐材反应产生的物质。 MgO·Al2O3夹杂物形状不规则,且不易变形。以此,它对钢材的最终性能有相当不利影响。如:作为微裂纹源,从而使钢产生疲劳断裂。参考1,2认为内生夹杂物有利于高强钢产生超长的疲劳周期。此外,文献3-6认为,细小、球形及分布均匀的 MgO·Al2O3夹杂物实际上是对钢的疲劳性及其他性能是无害的。

实际上,近年来对MgO·Al2O3尖晶石夹杂进行了广泛讨论。大部分报道聚集在不锈钢中 MgO·Al2O3夹杂物的形成及控制技术,这是因为它们对不锈钢的表面性能影响较大;而高强结构钢中就鲜有报道。高强结构钢中控制 MgO·Al2O3的目的是进一步改善疲劳性能(跟不锈钢中目的相差很大),这是国家973基础研究中的项目。

本文在实验室范围内进行了研究,在冶炼42CrMo钢达到钢/渣(CaO-SiO2-Al2O3-MgO)平衡时,对MgO·Al2O3夹杂形成进行了讨论。当钢水中可溶Al小于0.01%时,有 MgO·Al2O3生成已被阐明。 2 实验

Si-Mo棒加热的电阻炉用作实验钢水的加工。钢样150g(成分见表1),渣30g,在1873K,Ar2保护下,在坩埚内进行了熔炼。除非特别声明本文采用的单位是百分质量数。

在1873K保持一定时间后(平衡时间已通过预平衡实验证实),从坩埚中取出进行快速水冷。 2.1 预平衡实验

在平衡实验之前进行了预平衡实验,以找出达到钢/渣平衡所需时间。在1873K,坩埚中钢渣保持不同的时间,然后对试样进行水冷,再分别对钢渣试样进行制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2 平衡实验

在找出钢/渣平衡时间之后,在1873K进行了平衡实验,实验过程中在静态状态下进行,使得钢中氧化物自然上浮。试样后的试样进行了快速水冷。

钢、渣试样分别制备并进行了化学分析;在试样截面上随机选择了30个夹杂物进行了SEM-EDS分析,并统计夹杂物的形貌、尺寸、化学成分等信息。

在当前实验中,把0.5g金属试样、10cm3水和5cm3HNO3放入到200cm3的烧杯中,然后加热直到没有气泡逸出。然后烧杯中加入5cm3HCL,并继续加热以熔化试样。实验中使用的水和酸都是高纯度的。试样熔化之后,过滤到100cm3的烧瓶中,滤纸上保留了残留物。试样中的Al含量(冷却到室温)看做是酸溶铝,进行了ICP发射光谱分析。并采用此法分析了钢中酸溶Ca和Mg含量。

但必须指出,酸中也溶解了部分MgO·Al2O3夹杂,溶解量取决于夹杂物自身的尺寸、数量。因此,分析的酸溶Al和Mg同实际钢样中有一定差别。

试样中全氧量采用熔化及红外吸收的方法测定,渣子的成分采取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进行分析。 3 结果和讨论 3.1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预平衡试验中钢水及渣子的成分见表2。

实验发现,在保持90分钟后钢水中全氧的含量基本稳定。这表明对于钢水中夹杂物的上浮90分钟已足够。保持60分钟后,钢水中的Al基本稳定,如图1 所示。可以说90分钟,钢/渣之间足以达到平衡。

3.2 钢样中MgO·Al2O3夹杂的测定

平衡实验后,钢样及渣子的成分见表3。

SEM-EDS结果表明MgO·Al2O3夹杂弥散分布在钢样中。尤其是,除了No.4实验中角状颗粒外(见图2-8)它们比较细小(2-4μm),球状、均匀分布的颗粒。

尖晶石夹杂物中MgO的含量随着钢水中Mg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所有钢样中含Mg最高的试样No.6(10ppm)中MgO颗粒多呈矩形。这种现象后面将进行详细讨论。显而易见,钢水中Mg含量的增加将会改变尖晶石夹杂的形态,从球状变成尖角状,而夹杂物中痕量的Ca有利于夹杂物呈球状,见图2-8。 3.3 铝脱氧平衡

当在钢/渣之间建立起平衡时,钢水中的Al和Mg也同渣建立起平衡,可以用如下反应 表示。

(Al2O3)=2[Al]+3[O] .........................(1)

式中:

Ki是平衡常数;a[i]是钢中i组分的活度,它以无限稀溶液为标态进行计算; aj 是渣中j组分的活度,它的标态是纯固态。[Al]、[O]活度可以通过以下方程计算:

式中: eji是元素i、j之间的一级相互作用系数,见表4;参考12的作者推导出在1873k计算Al在CaO-SiO2-Al2O3-MgO渣系中的活度。其表达式如下:

根据表3中渣子的成分,用等式(5)估算出Al2O3活度,并带入等式(2)(3)和(4)就能够计算出溶解氧的含量。从而得到在1873K,钢水中氧与渣中Al2O3达到平衡时的值,

见表3。

3.4 渣中饱和态MgO行为

文献12画出了MgO在(CaO+MgO)-SiO2-Al2O3准三元系中的等溶线,见图9.。粗线代表了不同相的边界,细线代表了MgO的等溶线。从图上可以看出在SiO2值一定时,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含MgO饱和相中MgO的溶解量增加,一直到达MgO-MgO·Al2O3双饱和相边界,其后在MgO·Al2O3饱和相中开始递减。

图9中三角形表示了表2中所列渣子的成分,实验No.1和No.3中渣子的成分分别靠近图中MgO·Al2O3饱和相的MgO和C2S边界。这里MgO的溶解度约5-10%。由于MgO在No.1和No.3渣样中的含量分别是7.38%、6.98%,可以看做是1。No.5、No.7实验中,渣子的成分靠近MgO-MgO·Al2O3相边界,此处MgO溶解量是10-15%。No.5、No.7实验中,渣中MgO含量是11.5-12.31%。此两个渣中MgO活度也可以看做1。至于其他渣样,MgO含量高于其溶解度,所以这些渣中MgO活度也看做为1。 3.5 钢/渣界面及MgO·Al2O3夹杂物之间的平衡

根据文献16,夹杂物的成分作为钢成分和温度的函数,只要在钢和夹杂物之间建立起平衡,就可以通过热力学计算来估算其值。在夹杂物/钢/渣平衡态下,夹杂物的成分理论近似于渣子成分,但又好像不可能。文献17实验证明了钢/夹杂物之间的反应很快,以至于在夹杂物和钢水之间能够建立起局部平衡。

理论上,夹杂物钢水之间的平衡可用方程6-9表示。

通过方程7-10可以推导出等式11,即夹杂物成分可以表达为溶解氧、Mg、Al的活度,MgO和Al2O3的活度系数及温度的函数。

式中, Xi和γi分别是夹杂物中i元素的摩尔分数及活度系数。因此,当钢水中成分对方程11中活度系数影响不大时,在某一固定温度下,夹杂物中MgO和Al2O3浓度比率的对数,log(XMgO/XAl2O3) 和log[a[Mg]/(a2[Al]·a2[O])],是带有一个单位斜率的线性关系。

在1873K,观测到的log(XMgO/XAl2O3) 和log[a[Mg]/(a2[Al]·a2[O])] 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用分散的实心圆点表示。虚线是在1873K回归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的曲线。同时发现,观测到的log(XMgO/XAl2O3) 和log[a[Mg]/(a2[Al]·a2[O])] 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斜率约为0.65。

如上所述,MgO的活度可看做1。渣中氧化铝的活度可以通过方程10计算。在1873k观测到的log(XMgO/XAl2O3)同log[aMgO/aAl2O3] 关系,见图11,实心正方形所示。虚线是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的实验数据曲线。它们同样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斜率约为0.7。

此处必须指出,由于No.6钢样中SEM-EDS分析的夹杂物是纯MgO,XAl2O3值是零,logXAl2O3无意义,因此,图10和11中的数据点是6个而不是7个。

两个原因能说明图10和11中为什么数据点分散分布以及为什么它们斜率不一致。渣中SiO2极大影响夹杂物中MgO含量的原因,因此,当前研究中尖晶石中MgO含量不仅取决于Mg含量,而且依赖于渣中SiO2。这就是造成数据点分散分布及回归分析曲线的斜率不一样的原因。

3.6 MgO/MgO·Al2O3/Al2O3平衡相图

为了研究 MgO/MgO·Al2O3和MgO·Al2O3/Al2O3边界,采用热力学计算以得到钢中这三个不同相的平衡相图。使用的方程是12-17。

计算MgO/MgO·Al2O3边界是12-14(参考文献19) 计算MgO·Al2O3/Al2O3边界是15-17(参考文献19)

根据参考20,当在1873K计算MgO/MgO·Al2O3边界,MgO·Al2O3活度取0.8,由于Al2O3在MgO溶解度很低,MgO活度取0.99。当计算MgO·Al2O3/Al2O3边界,活度取0.47,由于MgO几乎不溶于Al2O3,Al2O3活度取1。在当前研究中,当计算Mg的活度系数时,氧浓度被考虑进去。同Mg相比,在活度计算中,由于eOAl原小于eOMg溶解氧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带入方程3、8及14、17可以得出平衡相图,见图12。

当前研究中,在溶解铝的范围内,可以发现钢水中少量Mg的增加将促进MgO和MgO·Al2O3的转换。显然,钢水中Mg和Al的量主要存在于尖晶石形成的区域,这是MgO·Al2O3夹杂形成的主要原因。在No.6实验中,如上所讨论的,MgO夹杂物主要是矩形,它的数据点(粗箭头所示)位于MgO/尖晶石边界的右侧。图形与实验的数据结果相当吻合。

文献21,在假设在脱氧过程中尖晶石是理想的固溶体条件下,评估了钢水中尖晶石夹杂物稳定形成区域。当钢水中Al含量低于0.001时,MgO夹杂在钢水中直接形成。然而,在当前研究中,由于在实验开始,钢水中没有Mg存在,故没有MgO的直接生成。所有的MgO夹杂来自于MgO·Al2O3。尖晶石夹杂区域窄于文献21所预测的结果。

文献10、19评估了 采用CaO–(SiO2)–Al2O3–MgO–CaF2渣系冶炼304不锈钢时尖晶石夹杂稳定形成区域。在他们研究中,尖晶石夹杂的形状同本研究相似,但是MgO/MgO·Al2O3和MgO·Al2O3/Al2O3转变阀值低于当前研究,其不同是由钢水成分的明显不一致造成的。

根据文献10、19,渣中SiO2会跟钢水中的Mg和Al反应,这将会延缓甚至阻止MgO·Al2O3到MgO的进一步转变,或者CaO–Al2O3–MgO系夹杂物的转变。在他们研究中,根据文献16的回归方程,渣中SiO2活度约为0.0001。当前研究中,采用此回归方程计算渣中SiO2活度约为0.0003-0.0006。实验No.6渣中SiO2活度约为0.0003,这是所有渣样中最低的一个。相应的,钢水中Mg含量是10ppm,这是所有钢水样中最大的一个。值得注意的是,No.6实验中(Al是840ppm,Mg是10ppm)尖晶石夹杂物是转变成矩形状的MgO颗粒。此外,夹杂物中MgO含量随着渣中SiO2含量的减少而增加,见2-8和表3,EDS分析的结果。

当前研究中,在Al含量的范围内此处可以给出结论,钢水中少量Mg的波动将会极大影响MgO/MgO·Al2O3/Al2O3 夹杂物之间的变化。当Mg含量达到阀值时,尖晶石夹杂将会转变成MgO夹杂。渣中SiO2消耗钢水中溶解的Al,尤其是当钢中含有Mg时。从而阻止了尖晶石到MgO夹杂的转变,使得MgO·Al2O3 夹杂稳定存在。 4 结论

进行实验室实验及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强合金结构钢中MgO·Al2O3 夹杂物的形成。得到如下结论:

(1)预实验发现,实验保持90分钟,足以在钢/渣界面达到平衡;

(2)42CrMo合金结构钢中存在的夹杂物主要是MgO·Al2O3,随着钢水中Mg含量增加,夹杂物中MgO含量上升。随着钢水中Mg含量的增加,球状尖晶石夹杂逐渐转变成角状。但当钢水中含有痕量的Ca时,可以逆转这种变化。这对改善42CrMo钢的疲劳周期有积极作用。

(3)当前实验中,渣中MgO是饱和的,因而,MgO的活度可以取值为1。

(4)实验观察到的随着钢水中log[a[Mg]/(a2[Al]·a2[O])]及渣中log[aMgO/aAl2O3]的增加,夹杂物中 log(XMgO/XAl2O3)呈线性增长,表现出很好的线性相关性。但是固有曲线的斜率并不一致,原因是渣中SiO2极大影响了夹杂物中MgO含量,因而尖晶石中MgO 的含量不仅取决于MgO,而且还有渣中SiO2的含量。

(5)得到了MgO/MgO·Al2O3/Al2O3平衡相图,它表明当前实验钢水中Mg及Al量主要位于MgO·Al2O3形成区域,这是钢中弥散分布MgO·Al2O3夹杂的主要原因。渣中SiO2稳定了MgO·Al2O3夹杂物的存在。 参考文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p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