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3-05 04: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数学学科 单元教学 导学案

五 年级 编写者宋玉英 宋淑莉 田晶 备课组长宋淑莉 第 一 单元

单元名称 一、走进军营 ——方向与位置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看简单的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单元学习内容 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单元学习 目标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难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学习 重难点 教学难点: 用角度表示方向。 教学具 准备 课本、教参、多媒体 单元学习计划或措施1、注意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2、找准知识的起点,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 3、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主动与身边的生活相联系,在应用中巩固、拓展知识。 课时安排 课时分配: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2课时 你学会了吗—1课时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课时安排 《用数对表示位置》 2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来表示 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形结目标 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养成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能用数对来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来表示 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课本、教参、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活动一: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军营吗?想不想到军营看一看。瞧,小战士们的队列训练多整齐。 师:观察小亮在队伍中的位置。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他在队列中的位置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亮的位置:如从左数第4排,从前数第3个;从右边数第3排?? 师:一般横为行,纵为列。现在谁能说一说小亮在队列中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让学生明确“横行竖列”和情境图中联部有几行几列。 教师在图中指出另外几名战士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学生能用行与列来表述小亮等小战士的位置。 活动二: 师:除了用行和列表述物体的位置外,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简捷的方式来表示小亮的位置。 板书(4,3) 师:4表示从左数第4列,3表示从前数第3行。像这样的一对数在数学里我们称它数对。我们在写一组数对的时候,通常把表示第几列的数字写在前面,表示第几行的数字写在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同时要加上括号。 师:这里还有几位小战士,请你也用数对来表示他们的位置。能否调换一个括号中的两个数字? 进一步巩固对数对的理解。 活动三: 1、在班内任选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说出表示其位置的数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对表示同学的位置。

教师要指导学生统一确定列与行时的观察方向,即要从教师的方向观察,确定教室里座位的行与列。 2、让学生在卡片一写出表示自己位置的数对,并标明自己的名字。根据老师的展示猜名字。 教师收集一部分数对,展示让同学猜是谁? 师:怎么判断两个同学在同一列?怎样判断两个同学在同一行呢?(让学生明确,前面的数表示同一列,后面的数表示同一行) 活动四: 1、课件演示:用圆表示小战士后的方阵图。 师:这样的表示方法有什么好处? 2、引导学生在图上找到数对(3,2)相应的位置。(理由: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熟练知识) 活动五: 师: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应用。比如:航天英雄杨利伟在浩瀚的宇宙绕地球14圈后,在内蒙古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能迅速地找到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关于数对的其他应用,找到后把它记录在你的数学日记里。 活动六: 完成自主练习中的有关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老师强调注意事项。 课堂总结: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通过让学生说,总结所学知识,谈学习体会。 用数对表示位置 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 横行叫行,竖行叫列。 数对:(2,3) 板书 设计 作业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反思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课时安排 《方向与位置》 2课时 课 型 新授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 能力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目标 培养观察、推理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用方向、角度和距离判断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测量角度,用角度描述方向盘。 课本、教参、地图,展台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军营里的小战士们要从指挥部到红军阵地进行军事演习,可是他们不知道红军阵地在哪里。但他们手时有一张军事沙盘图(出示少盘图)。 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你能做一个向导,告诉他们红军阵地的具体方位吗? 师:你能从图上看出红军阵地的位置吗? (生可能说:红军阵地在指挥部的西北方向) 师:西北方向范围很大,怎么能把范围缩小一些? (生可能说:知道多远就好了)(理由:预设学生的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要想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看来必须具备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老师根据这张军事沙盘图画了一张平面图。(出示平面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面图。谁知道图中1厘米的线段标上10千米是什么意思? 师:红军阵地离指挥部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咱们可以用方向和距离准确表示红军阵地与指挥部之间的位置。 教师演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方法,在平面图上标上角,引导学生进行描述:红军阵地在西偏北40度的方向上(或北偏西50度的方向上),距指挥部10千米处。 师:西偏北40度的方向上(或北偏西50度的方向上)两种说法都对,习惯上用偏离角度较小的方法来描述,即西偏北40度的方向上。所以,在测量时,

要注意找到较小的角进行测量,描述时注意方向与角度是相对应的。 三、课堂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巡洋舰的位置是北偏东40°,距离雷达站100千米。核潜艇的位置在西偏北25°,距离雷达站200千米。航空母舰的位置在南偏西40度的方向上,离雷达站150千米处。 其它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订正。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理由: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布置板书设计:方向与位置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中的相关题目。(理由:巩固所学知识) 作 业 课后 反 思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数学学科 单元教学 导学案

五 年级 编写者宋玉英 宋淑莉 田晶 备课组长宋淑莉 第 二 单元 单元名称 二、关注污染 ——分数加减法(二) 数的运算要重点解决好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的问题,这也是重难点的突破、落实的问题。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结合具体情景,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通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单元学习内容 在具体的计算过程中,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律对分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单元学习 目标 并会运用其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意识与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4、渗透环保教育,培养环保意识。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分;异分母分数加单元学习 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重难点 通分是教学难点。 教学具 准备 课本、教参、多媒体、 单元教与学的措施与方法: 借助分数大小比较,使学生理解通分的实质就是统一分数单位。 2、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自主学习新知识。 3、加强口算练习,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 课时分配:信息窗1---2课时 信息窗2---1课时 信息窗3---2课时 单元复习---1课时 或措施单元学习计划课时安排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垃圾分类— 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及异分母分数通分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 教学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 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找出通分时的公分母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2’) 某城市每天产生垃圾近万吨,其中填埋处理的占23,堆放处理的占,回57 教 学 流 程 24,其他的占, 3535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研究 1、学生交流,师适当板书,如:(5’) 2、比较 23和的大小 57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大小? (1) 小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2) 集体交流,要求学生把不同方法写到黑板上 (3) 教师点拨,有三种方法: 1、化成小数 2、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3、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针对第三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 35 3、比较和的大小。(5’) 46 (1)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2)交流点拨 方法(一)公分母选用24 方法(二)公分母选用12 333?399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 444?31212收处理的占

555?21010又是怎样等于?板书:== 666?21212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35910板书:因为<,所以< 461212(4) 用什么作为公分母简单? 引导学生得出选用几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公分母简单 254、把和通分(5’) 37(1) 学生自己完成 (2) 思考:怎样通分? (3) 交流:通分步骤:(1)选公分母(最简公分母) (2)化 三、练习(15’) 自主练习1、2、3 四、课堂小结(3’)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理由:让学生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通分 33?39== 板书 44?31255?210 == 设计 66?212通分步骤:(1)选公分母(最简公分母) (2)化简 作业 布置作业:基础训练:P3—4页 第2——6题 反思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空气质量—《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教学 1、 用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目标 2、会运用“转化”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把异分母的分数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2’) 1、据统计,生活垃圾中废金属占垃圾占331,废纸占,食物残渣占,危险41010 教 学 流 程 3. 20思考:废纸和食物残渣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33学生回答列式:+= 1010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探索研究 1、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 学生回答:如:废金属与危险垃圾共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13 列式:+ 420(1) 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如何求? (2) 交流点拨: 538213??? +=4202020205 学生说明方法,先通分,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计算。应当注意最后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理由: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2、思考:废金属比危险垃圾多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5’) 13学生思考后列式:-= 420学生尝试完成: 3、总结: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1’) 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计算。

534、计算- (2’) 64531091(1)学生完成并找学生板演-=-= 64121212强调格式: 三、课堂小结 (5’)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同分母的分数的加、减法,也就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谁能总结一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概括总结。 四、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1、2、3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 设计 531091-=-= 6412121213+=4205382??? 2020205 作业 布置作业:课本5—10(必做)。基训完成更聪明(选做) 反思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信息窗二—包装盒(一)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目标:、借助具体的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 能力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会运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目标 教法: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多媒体,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以及剪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 1、老师这里有两个纸箱(电脑箱和化妆品箱),请观察一下它们的形状各是什么形?请说出的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对这两个纸箱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出现: 做这样一个电脑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做这样一个化妆品箱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教师:要解决上面的问题,首先要明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6个面展开图各是什么形状?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3分) 学习表面积的含义。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长方体纸盒,把纸盒沿着棱剪开(纸盒粘接处多余部分要剪掉不计),再展开。 (2)仔细观察,找出长方体的6个面,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分别是原来长方体的哪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请大家用同样的方法,研究一下正方体的展开情况。 (4)通过观察纸盒的展开图,师生共同总结表面积的含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各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学习表面积的计算。 (1)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A:请大家想一想:制作一个这样的电脑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B:对照自己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小组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教 学 流 程

交流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有的会分别把6个面的面积相加;有的可能会用长×宽×2+长×高×2+宽×高×2;还有的会用(长×宽+长×高+宽×高)×2??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种算法的道理,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较为简单的算法。 (2)学习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A:提问:求做一个化妆品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也就是求的什么? B: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物观察,独立探究,寻找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C:汇报总结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棱长×棱长×6。 三、巩固新知(10分) 1、做自主练习第2、3题,做完集体订正,并说明道理。 2、变式练习:小红想做一个无盖的水桶,长8分米,宽6分米,高3分米,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 四、拓展延伸(5分) 1、自主练习第1题是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或者长方体的题目。布置学生回家亲自剪一剪,看一看。(理由: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分)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6个面的总面积 板书 分别求出相对面的面积,再相加。 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基训完成更聪明(选做) 作业 布置作业:课本1--8(必做)

反思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文体表面积计算练习课》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 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正确分析有关应用题,能正确解答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应用题。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课 型 练习课 教学重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灵活运用表面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表面积。 教学难点 难点是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资源 课本、教参、多媒体。 一、基本练习。 ⒈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呢?(3’) ⒉计算下列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12’) ①长4厘米,宽3厘米,高5厘米。②长2厘米,宽4厘米,高5厘米。 ③长10厘米,宽和高都是6厘米。④棱长6厘米。⑤棱长的总和时24厘米的正方体。 二、应用分析。(5’) 下列各题的表面积计算,究竟是求哪几个面的和? ①做一个无盖的正方体木箱。②给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全面喷漆。 ③粉刷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 三、表面积计算的应用练习。(10’) ⒈取出备好的一个长方体墨水盒,量出他的长、宽、高的厘米数(保留整数) ①如果不考虑边角的粘合部分的余量,做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纸? ②如果盒子是不带盖的,怎样计算它的用纸量? ⒉取出一个牙膏盒子,亮出它的长、宽、高的厘米数,在剪下上下两个盖子,就成了通气管子的模型,请计算出这个模型管子的表面积。 ⒊总结 自主练习第9——12题。 选做课后思考题 反思 教 学 流 程 作业

时间: 月 日 总第课时数: 课 题 信息窗三—包装盒(二) 课 型 新授 课时安排 2课时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并结合实际,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教学 米、立方厘米。 能力目标: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发展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 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进行绿色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体积的含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体积概念的理解。 课本、教参、多媒体,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捆着的大小石头各一块,沙一堆;和1立方米的木条棱架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各一个。 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 出示信息窗三,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1.什么是体积?(3’) 实验观察 观察(1):把一块石头放入有红色水的玻璃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这是为什么? 观察(2):这只杯子里装满了细沙,现在把细沙倒出来放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子里,再把刚才倒出来的沙装回到杯子里,你发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观察(3):在(1)中把石块换成小一点的,你观察到什么?为什么? 图片观察:投影出示课本上的火柴盒、工具箱、水泥板,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 [学生分小组活动] 结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 2.教学体积单位。(10’) (1)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的模型 这两个模型哪一个的体积大呢? (2)我们是怎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呢? (用一个一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摆一摆。) (3)你猜想应该怎样计量体积呢? 教学资源 教 学 流 程

(用一个小1立方厘米的小方块摆一摆。) [学生动手尝试] (5)介绍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1立方米、1立方分米、1 立方厘米的体积各有多大。(学生利用实物体验大小) (6)用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摆成长方体和正方体? [学生同桌说一说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7)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呢? 3、体积单位间的换算:(5’) (1)分小组摆一个一立方分米的正方体。 想一想应该怎样摆?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怎样才能知道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呢?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13’) 自主练习第1、2、5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2’)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设计 进率:1000 板书 作业 布置作业:课本1--8(必做)。基训完成更聪明(选做)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