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 网络教育 工程测量B 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02 11: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工程测量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 高差:地面上两点间的高程差。

2. 比例尺精度:图上0.1MM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3. 地形图:即表示出各种地物又用等高线表示出地貌的图。 4. 平面控制测量:确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

5. 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某一方向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二、填空题

1. 水准仪操作时,使水准管气泡居中用微倾螺旋,使圆水准气泡居中用仪器角螺旋。 2. 地形测量时,先要做_控制测量__然后进行_碎部测量_。 3. 观测水平角时,水平度盘固定,指标分划水平度盘。 4. 测量观测值所存在的误差主要呈现偶然误差的特性,因为系统误差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弱和消除。 5. 表示地貌的符号为等高线。

6. 图上面积为50cm2,则在1:1000的比例时实际面积为5000 m2。 三、选择题:

1. 某点处真北方向与坐标北方向的夹角称为该点的A。 A. 子午线收敛角;B. 象限角;C. 磁偏角;D. 磁坐偏角。

2. 某点位于20带中央子午线上,在北半球,该点沿中央子午线量至赤道的距离是3232500m,则该点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通用坐标为C。 A.(3232500,20000000);B.(3732500,20500000); C.(3232500,20500000);D.(20500000,3232500)。

3. 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的误差是:①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 ②水准尺零点差;③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则正确的选择为: C。 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③;D. ①②。

4. 用方向观测法测量水平角的限差不包括:_D_。

A. 半测回归零差;B. 上下半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C. 各测回同一方向值较差; D. 同一测站指标差之差。

5. 地物地貌的特征点,我们把它称之为B。 A. 测站点;B. 碎部点;C. 定位点。

四、表格计算

1. 对某角度进行6次观测,数据见下表,求:算术平均值、每次观测值中误差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v vv 观测次序 观测值 计 算 1 50-48-54 +5 25 2 50-48-48 -1 1 3 50-48-42 -7 49 4 50-48-48 -1 1 5 50-49-00 +11 121 6 50-48-42 -7 49 246 平均值 ∑ =0 2. 完成测回法观测手簿计算 竖盘目标位置第一测回左右左右13131313读数00-12-0091-45-00180-11-30271-45-0090-11-48181-44-54270-12-121-45-12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平均角值第二测回

高差 (m) -0.999 +0.658 -0.139 高程 (m) 157.519 156.520 156.520 157.178 157.178 157.039 3. 完成水准观测手簿计算: 测测 水准尺读数 站 点 后视 前视 1 BM1 0.674 0+000 1.673 2 0+000 2.500 0+050 1.842 3 0+050 1.780 0+100 1.919 五、综合计算题 1. 已知直线BA 坐标方位角300-00-00,A点X、Y坐标值分别为:14.22m,86.71m;由 A点按极坐标法放样1#点,

其X、Y 坐标值分别为:42.34m,85.00m,试计算测设数据。

2. 附合水准路线,自BM.A 经1,2,3 点后又附合于 BM.B ,已知HA=56.345米,HB=59.039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并绘出草图示意。 测 段 距 离(km) 实测高差(m) 1 c2 3 4 1.7 3.5 1.2 2.6 2.785 -4.369 1.980 2.345 3. 用6\经纬仪观测某角4测回,已知观测值中误差为?6??,求其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4. 测设角AOB=135-00-00,一般方法测设后,精确测得角值为134-59-36,已知OB=96.00m,如何进行角度纠正并绘图示意。

5. 测站高程为48.76m,仪器高 i=1.45m,瞄P点,上、下丝、中丝读数分别为2.488 m、2.046m、2.267m,竖直角+3-15-00,求:AP点距离和P点高程。 参考答案:

1. 已知直线AB 坐标方位角300-00-00,A点X、Y坐标值分别为:14.22m,86.71m;由 A点按极坐标法放样1#点,其X、Y 坐标值分别为:42.34m,85.00m,试计算测设数据。

解:需测设距离为:

DA1??x1?xA?2??y1?yA?2??42.34?14.22?2??85.00?86.71?2

?790.7344?2.9241?28.17(m)?A1?arctgy1?yA?1.71?arctg??3?28?48???360??356?31?12??x1?xA28.12需测设的角度为:???A1??AB?56?31?12??

2. 附合水准路线,自BM.A 经1,2,3 点后又附合于 BM.B ,已知HA=56.345米,HB=59.039米,其各测段观测数据如下表,完成水准路线计算和调整,求出各水准点高程值并绘出草图示意。

测 段 距 离(km) 实测高差(m) 1 2 3 4 解:

1.7 3.5 1.2 2.6 高差改正数 (m) -0.009 -0.018 -0.006 -0.014 -0.047 2.785 -4.369 1.980 2.345 改正后高差 (m) +2.776 -4.387 +1.974 +2.331 4.293 ?fh/?L??0.0052m 测 点 BM A 测 段 长 度 (km) 1.7 3.5 1.2 2.6 9 实测高差 (m) +2.785 -4.369 +1.980 +2.345 +2.741 高 程 (m) 56.345 1 2 3 BM B 59.121 54.734 56.708 59.039 ∑ 辅 助 计 算 fh??0.047mfh允=?20L??209??60(mm)

3. 用6\经纬仪观测某角4测回,已知观测值中误差为?6??,求其算术平均值中误差。

解:M?mn??6??4??1.5??

4. 测设角AOB=135-00-00,一般方法测设后,精确测得角值为134-59-36,已知OB=96.00m,如何进行角度纠正

并绘图示意。 解:

???135?00?00???134?59?36?24?? ??24??d??OB??96.00?11.2(mm)???206265?? B点向外移动约11.2mm。

6. 测站高程为48.76m,仪器高 i=1.45m,瞄P点读数,上、下丝、中丝读数分别为2.488 m、2.046m、2.267m,竖直角+3-15-00,求:AP点距离和P点高程。 解:

D?100?2.488?2.046?cos23?15??44.06(m)HP?48.76?Dtg3?15??i?v?48.76?44.06?0.0568?1.45?2.267?50.45(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f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