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形成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思路

更新时间:2023-11-30 15: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期刊文献

1.开发票单位: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邮箱:jiangyi32601@163.com 3.手机:13518787026

4.邮编:650021,邮寄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光华街120号 肿瘤科 姜毅 收 5.第一作者[简介]:姜毅、46、1965年7月31日)、女、学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西医结合肿瘤。 6.[基金项目]如有,课题名称(编号:)无 7.投稿日期:2011年12月21日 8.文章类型: 思路

9.发表要求:1.允许修改、2.愿意缴纳本刊发表论文所应交版面费,3.如被录

用希望在2012.3月-5月发表等 。

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形成特点及中医辨证治疗思路

1.姜毅 2.佘茁萃 3.徐岳 4.盛丽娜

*

*

*

1.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云南 昆明 650021 2-4. 云南中医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生

贫血是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接受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据统计有20%~40%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贫血。贫血不但产生各种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用药剂量减少,使患者不能顺利完成肿瘤的综合治疗,还使肿瘤组织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使放化疗延迟或中断。有研究发现贫血可作为一个独立因素与肿瘤患者的预后、生存期密切相关。依据消化系统独特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消化系统肿瘤中50%一60%的食道癌、胃癌、结肠癌、肝癌患者合并贫血。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临床实践中我们治疗消化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中医辨证治疗思路如下:

1、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形成特点 1、1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复习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

期刊文献

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1、2 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形成的特点

(1)运动功能的改变: 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方面的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患者病变在腔内生长造成梗阻,进食困难,营养成分消化、吸收障碍,而造成营养不良,如食管癌、胃癌、肠癌梗阻等。

(2)心理因素及治疗的影响:患者因情志、精神因素、放化疗的影响,食欲不振、厌食,使食管、胃、肠的蠕动及输送食物的功能减弱,胃张力、排空速度亦减弱,小肠、大肠粘膜萎缩,肌层变薄,收缩力降低,蠕动减退,使铁、维生素B12、胡萝卜素、叶酸等消化吸收障碍。

(3)分泌机能的改变:消化系统有丰富的消化腺,肿瘤使胃酸、各种消化酶的分泌量异常,活性减低,从而导致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机能减退,进而亦影响到吸收机能。

(4)各种治疗的影响:胃、肠手术切除后,使正常组织受损,如胃大部切除,肠切除后短肠综合征;放化疗的影响,使口腔粘膜溃疡,味觉异常,食管、胃、肠的各种腺体均腺体减少、萎缩;骨髓功能的抑制,多能干细胞的坏死,并引起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下降。化疗时使用的阿糖胞苷及其衍生物所致的核酸合成障碍,叶酸拮抗剂如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致核酸和叶酸代谢障碍均可引起贫血。 (5)肿瘤自身原因的影响:肿瘤生长消耗体内的营养物质引起营养缺乏性贫血;肿瘤骨髓内转移,破坏造血细胞,抑制红细胞的生长;肿瘤本身导致出血或慢性失血,造成失血性贫血;另外,肿瘤发生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增加,抑制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消耗造血物质,释放癌性代谢产物,损伤骨髓,抑制红细胞的生成。 1、3中医对贫血的认识

查阅文献资料,最早在《素问》中提出“血枯”, 《灵枢》中描述:“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其脉空虚此其候也。”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次提出:“虚劳”病名。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描述了血证虚劳的表现,书中所载:“虚劳之证,《金匮》叙于血痹之下,可见劳则必劳其精血也。营血伤,则内热起,

期刊文献

五心常热,目中生花见火,耳内蛙聒蝉鸣,口舌糜烂,不知五味,鼻孔干燥,呼吸不利,乃至饮食不为肌肤,怠惰嗜卧,骨软足酸,营行日迟,卫行日疾,营血为卫气所迫,不能内守而脱出于外??”这与现在贫血的症状相吻合。据临床症状看,贫血可属于中医“虚劳”、“血虚”、“亡血”、“血痨”、“血枯” 、“髓劳”等范畴。

2、中医辨证治疗思路

贫血的产生与心、肝、脾、肾有关,其中关键在于肾及脾,五脏相关依次为:脾、肾、肺、肝、心。临床中观察到,贫血无单纯实证,以虚证及虚实夹杂证为主。从气血阴阳辨证以气血亏虚为主,兼夹杂证为血瘀、痰浊、水湿、痰热、气滞。脾肾虚类证为贫血的基本中医证型。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健脾益肾是治疗贫血的基本法则。 2、1 分阶段治疗及注意事项

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不同的个体及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症状,只有依据消化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个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原则才能,有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效果。贫血早期多以脾虚为主,以健脾益气为主,中期以肾虚为主,治疗以补肾为主兼以健脾,后期贫血日久可兼有血瘀之证,治疗在健脾补肾的基础上应适当辅以活血化瘀。在辨证治疗中应注意调补脏腑气血功能,根据各脏腑生理上的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衰的结果,调整阴阳,补其偏衰,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是临床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贫血的根本法则之一。在实际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消化系统贫血以阴虚为本,有阳虚表现时也应顾护阴液,即“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

(2)“补阳不助热,滋阴不敛邪”以调平阴阳为要 。

(3)“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4)在健脾补肾,选药时应注意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充分体现中医治病

期刊文献

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实际应用中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以求得较好的疗效。 (5)健脾补肾的基础上应适当辅以活血化瘀,注意“消瘀忌破血”,“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2、2 分型治疗

(1)肾精亏虚型:此型以肾精亏虚为致病之本。肾精亏虚,虚热内生,耗损阴津,日久精枯髓竭,无以化生气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云:“肾主骨生髓。” 肾中精气既可化生元气,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为血,又可与血互化,即精血同源。治以补肾填精。

(2)脾肾亏虚型:此型肾虚为本,兼有脾虚。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灵枢·决气》日:“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者是谓血”。肾虚精亏,骨髓不充,精血无以化生;脾虚气弱化生血液无力,脾肾功能不协调,导致气血精液亏损。依据中医理论,脾和肾在血液的生成中起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作用,一方面脾之健运、化生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另一方面,肾中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培育和充养,才能不断充盈和成熟。治以补肾健脾。

(3)肾脾两虚兼瘀血内停型:此型脾肾亏虚日久兼有血瘀,①因虚致瘀:肾阳虚机体失于温煦,寒从中生,又气血推动无力而致瘀:肾阴虚则脉道涩滞,血流不畅而致瘀;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虚无以推动,血流缓慢而致瘀;②因邪致瘀:肾脾两虚,气滞、痰浊、热毒之邪等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煎熬阴血津液,使血液浓缩,导致瘀血的形成,治疗不当则“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治以补肾健脾,活血散瘀。

姜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65年7月出生 电话:13518787026

* 云南中医学院 在读硕士研究生

地址:昆明市光华街120号 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d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