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流固耦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4 09: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五章 轴流泵的流固耦合 5-1 流固耦合概论

流固耦合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流‐固单向耦合,一类是流‐固双向耦合。单向耦合应用于流场对固体作用后,固体变形不大,即流场的边界形貌改变很小,不影响流场分布的,可以使用流固单向耦合。先计算出流场分布,然后将其中的关键参数作为载荷加载到固体结构上。典型应用比如小型飞机按刚性体设计的机翼,机翼有明显的应力受载,但是形变很小,对绕流不产生影响。当固体结构变形比较大,导致流场的边界形貌发生改变后,流场分布会有明显变化时,单向耦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考虑固体变形对流场的影响,即双向耦合。比如大型客机的机翼,上下跳动量可以达到5 米,以及一切机翼的气动弹性问题,都是因为两者相互影响产生的。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进行流固双向耦合计算。下面简单介绍其理论基础。

连续流体介质运动是由经典力学和动力学控制的,在固定产考坐标系下,它们可以被表达为质量、动量守恒形式:

?????(?v)?0 (1) ?t??v???(?vv??)?fB (2) ?t式中,?为流体密度;v为速度向量;f流体介质的体力向量;?为应力张量;在旋转的参考坐标系下,控制方程变为:

B??v???(?vr)?0 (3) ?t??v???(?vrvr-?)?fB+fc (4) ?t形式和固定坐标系下基本相同,只是速度变成了相对速度,另外就是增加了附加力项

fc。

固体有限元动力控制方程为:

?M?????????...u?Cu?[K]u?{F} (5)

式中,?M?,?C?,[K]分别是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刚度矩阵,{F}为载荷矩阵。 流固耦合遵循最基本的守恒原则,所以在流固耦合交界面处,应满足流体与固体应力、位移、热流量、温度等变量的相等或守恒,即满足如下四方程:

?f?nf??s?ns (6) df?ds (7) qf?qs (8)

Tf?Ts (9)

5-2 单向流固耦合

思路分析:轴流泵的单向流固耦合仅仅考虑流场对结构的影响,并不考虑结构变形对流场的影响,所以其数据的传递是单向的,流场和结构的分开计算,完成流场计算之后将其作为结构的边界条件加载到结构域上。本书通过ANSYS中Workbench模块实现轴流泵叶片的单向流固耦合分析。ANSYS 14-5 Workbench平台整合了ICEM CFD软件,实现了ICEM参数化划分网格的功能。本书的全部流程都将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本例以轴流泵为几何模型,流体域三维图见下图。流体域由四段组成,分别是:进口段、叶轮段、导叶段以及出口段。

图5-2-1 结构三维造型图 2-1新建文件

[1]启动Workbench。在Windows系统中按下列路径打开,【开始】→【所有程序】→【ANSYS14-5】→【Workbench14-5】。 [2]单击【File】→【Save】,选择需要保存的路径并将该文件命名为“single-way FSI”。 [3]展开Workbench窗口左侧的Component Systems工具箱,分别双击其中的【】以及【】模块,重复上过程三次,打开四个【】以及【】模块;同样的方式打开Custom Systems中的【】模块。用鼠标左键拖动A2下的【Geometry】到B2下的【Model】上将两者连接起来,并且用同样的方式将B2下的【Model】拖动到G2的【Setup上】,同样的方法执行其它几何、网格模块,如图2。

图5-2-2 单向流固耦合计算流程图 2-2 流体域几何模型的处理及网格划分

[1]处理物理模型。右击A2单击【import Geometry】命令导入轴流泵叶片几何体模型,如图3显示,为了方便对几何体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这里仅仅取叶轮1/5流道,鉴于导叶网格

划分方法与叶轮相同且操作更加简单,而进口段以及出口段网格划分简单,这里仅仅介绍叶轮的网格划分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图5-2-3 叶轮1/5流道

[2]修补几何个体。双击B2【 Model】,启动ICEM CFD,进入ICEM CFD工作界面。打开界面左边工具栏【Geometry】下拉菜单,【Surface】命令左边框打钩,右击【Surface】,勾选【Solid】和【Transparent】命令。通过【】命令修补几何体,如若几何体为封闭的几何体,则几何线条全部为红线,如若有黄线出现,则应对几何体进行相应的修补,如图4-

图5-2-4 修补几何体

[3]建立周期面。这里为了方便拓扑结构的建立,我们将几何模型切割出1/5,实际上我们需要计算全流场,将来网格需要建立全流场网格模型,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建立周期面,方便后续周期网格的建立。本书至此,相信大家已经对ICEM CFD这一网格划分工具具有一定的了解,下面为了突出这一章节的重点“流固耦合”,对于ICEM CFD网格划分的具体操作将做相应的简化。

通过点命令创建叶轮进水边圆弧的圆心,作为基准点,此时注意要勾选界面左边工具栏中【Geometry】下拉菜单中【Points】左边的方框,在工作界面中显示模型中的所有点。

进水边圆弧圆心

单击下图中的【

图5-2-5 创建旋转周期基准点 】命令,设置周期基准点及基准轴。

勾选,定义周期 勾选,定义类型为旋转周期 基准点为前面已经建立的那个点;基准轴选取旋转轴,这里为Z轴;角度为360/n(n为叶片数),这里为72度

图5-2-6 定义周期

根据以上章节的步骤,对轴流泵叶片各个面建立相应的Part,所不同的是,这里要对周期面分别建立单独的part,然后建立拓扑,生成三维块,并且首先关联其中一个周期面上的四个端点。

图5-2-7 关联一侧周期面 单击【Blocking】下拉菜单中的【】,然后单击【】,建立对应的周期点,完成另一个周期面上四个端点的关联。

1 2 3

图5-2-8 创建周期节点

[4]块的划分。对于复杂几何的结构化网格的划分是一个及其费时费力的过程,其中的关键便是拓扑结构的划分,囿于篇幅的限制,这里仅仅给出块的划分方法,具体操作需要读者自己去操作。

图5-2-9 拓扑结构

[5]生成六面体。待完成所有关联,预网格质量满足要求之后,单击【File】→【Mesh】→【Load from blocking】,生成六面体网格。

图5-2-10 生成六面体网格

[6]删除周期面网格:单击Edit Mesh,打开下拉菜单,单击【】按钮,然后按照图中顺序依次进行直到删除周期面网格。

1 3 2 4,两个对应的周期5

图5-2-11 删除周期面网格

[7]生成全流道网格。这时,周期面的网格已经删除,接下俩便是旋转复制网格,生成叶轮全流场网格,打开【Edit Mesh】下拉菜单,单击【】按钮,具体设置见下图。

旋转 设置复制数量 选择旋转轴 设置旋转角度

图5-2-12 旋转复制网格

叶轮全流场结构网格生成图见下图:

图5-2-13 叶轮全流道网格

至此,叶轮的全流场结构化网格已全部生成。导叶的网格生成方法与此相似,这里不再赘述,而进口段出口段的结化网格划分比较简单,这里也不再详细介绍。 2-3流体域前处理及求解

[1]各段网格划分完毕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流体域进行前处理。回到Workbench工作界面,双击G2【setup】进入CFX 前处理界面。

[2]在任务栏中,点【

图5-2-14全流场

Domain】生成域,指定名称:jk,点【OK】,如图15所示。

图5-2-15 创建域

[3] Basic Setting(基本设置)如图16所示。

图5-2-16基本设置 图5-2-17 流体属性设置 [4] Fluid Models(流动模型)设置见图17。

[5] 用[3],[4]的参数对出口、导叶进行相同的设置。

[6]设置叶轮域时,“Domain Motion”:Rotating,“Angular Velocity”:297[rev min^-1],“Rotation Axis”:Global Z,其他的选项保持和(6)(7)一致,见图18。

图5-2-18 设置转速

[7]以叶轮为例,设置边界。

如图19,将边界命名为“kt”(壳体);“Boundary Type”:Wall,“Location”:叶轮壳体;“Boundary Details”保持默认。

a b

c

图5-2-19 叶轮壁面边界条件设置

类似地,将其余除各个域进出口以外的各个面的边界类型均设置为“Wall”。

[8]设置交界面。由于旋转域的存在,导致存在静静交接以及动静交接两种类型的交接面的存在,进口-叶轮以及叶轮-导叶为动静交接,其设置方法一样,而导叶-出口为静静交接,设置方法更为简单,分别见图20、21。

图5-2-20 动-静交界面设置 图5-2-21 静-静交界面设置

[9]全局进出口条件设置。进口设置为质量流,出口设置为自由出流,具体见图22、23。

图5-2-22 进口边界条件设置

图5-2-23 出口边界条件设置

[10]设定求解控制。单击任务栏中【Solver Control】,对求解器进行设置,具体见图24

图5-2-24 求解器控制

[11]求解。由于本章节主要介绍单向流固耦合,并不需要对流体域的结果进行后处理,所以当求解完毕之后关闭求解器,返回Workbench工作界面。 2-4 固体域的处理

[1]导入固体域几何模型。右击H3【Geometry】,选择【Import Geometry】,将轴流泵的结构图导入进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固体域几何的空间坐标必须与流体域几何的空间坐标完全吻合,只有耦合面的坐标完全吻合,数据才能准确传递。其结构图见图25。

图5-2-25 结构图

[2]设置结构材料。打开工作界面左边的“Model”树形下拉菜单,打开【Geometry】子菜单,打开几何体详细菜单栏,见右图。设置结构材料,本例使用默认的材料结构钢,读者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根据实际设置物质材料,材料属性的设置需要返回到Workbench工作界面中的【Static Structural】模块的【Engineering Data】里完成。

[3]网格划分。固体域的网格划分使用Workbench自带的网格划分工具进行四面体自划分。得到高质量的网格一件并不容易得事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经历去学习,为了简单起见,这里仅进行简单的设置。单击左边工具栏里【Mesh】,打开【Mesh】详细菜单栏,按图中进行设置,生成的网格见下图。

图5-2-26 网格划分

[4]设置边界条件。边界条件的设置至关重要,因为求解结果可靠与否与边界条件的设置直接相关,所以边界条件的设置是结构分析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右击左边工具栏中【Static Structural】,插入【Cylindrical Support】即圆柱约束,选择上图中的A面使用全约束,即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全部约束,其详细菜单栏见右图同样的方法来约束B面,见图5-2-27。

图5-2-27 添加圆柱约束

载荷加载,除了流体作用力,结构域还受到由自重引起的重力以及有旋转引起的离心力。首先,加载重力:右击【Static Structural】,插入【Standard Earth Gravity】,具体设置如图。

图5-2-28 添加重力

离心力通过给结构施加转速的方式加载,右击【Static Structural】,插入【Rotational Velocity】,具体设置见下图。

根据右手定则,判断正负

图5-2-29 添加角速度

加载流体作用力。右击【Imported Pressure】,选择【Insert】→【Pressure】选择固体与流体的耦合面进行加载,待设置完毕,右击【Imported Pressure】,选择【Load Pressure】。该例流体加载结果如下图。

图5-2-30 加载流体作用力

[5] 求解,右击【Solution】,选择【Solve】,进行求解计算。

[6] 后处理,右击【Solution】,插入变形和等效应力,具体设置见下图。

图5-2-31 后处理 右击【Solution】,选择【Evaluate All Result】,更新后处理结果。则叶轮等效应力以及变形云图见下图。

(a)变形分布云图 (b)等效应力分布云图 图5-2-32 后处理云图

5-3 双向流固耦合

双向流固耦合即考虑流场对固体的影响,同样考虑由于结构发生变形反过来对流场的影响,数据传递并不像单向流固耦合一样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将流体域的计算结果中的应力应变作为结构的边界条件,对结构进行求解,然后将结构的求解结果作为流体域的初始条件进行求解,如此反复。本书,采用ANSYS14-5在Workbench平台上完成轴流泵的双向流固耦合过程。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双向流固耦合分析的设置相对复杂且困难一些,如果设置不合理或者设置错误,就会有错误提示甚至中断计算,因此在设置时需要非常仔细。如前所说,双向流固耦合中经常发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 时间步的统一问题。既要考虑流场分析又要考虑结构分析,不同的问题需要考

虑的侧重点也不同,比方说,高超音速问题,流场分析收敛更困难些,所以时间步的设置应以流场分析收敛为目标;但是对橡胶等非线性材料的分析,固体分析的时间步长设置更为重要一点。

(2) 结构大变形导致的流场网格问题。首先需要明确结构分析中的大变形选项

(Large deformation)是否需要打开,然后就需要考虑的就是CFX中的流场网格设置,其中Mesh deformation至关重要,需要用户认真仔细比较其下设的各种选项,详见CFX帮助文档。

3-1新建文件夹

[1]启动Workbench。在Windows系统中按下列路径打开,【开始】→【所有程序】→【ANSYS14-5】→【Workbench14-5】。 [2]单击【File】→【Save】,选择需要保存的路径并将该文件命名为“Two-way FSI”。

[3]展开Workbench右侧工具栏中【Analysis Systems】菜单栏,双击【Transient Structural】,然后右击【Setup】按下图操作,添加CFX模块。

图5-3-1 建立双向耦合流程

[4]由于双向流固耦合的求解以及后处理全部在CFX里完成,所以删除【Transient Structural】的【Solution】模块,则双向耦合的流程图见下图。

图5-3-2 双向耦合示意图 3-2 固体域的设置。

[1] 导入结构的几何模型。步骤和注意事项参见单向流固耦合的操作步骤。 [2] 设置材料属性。参见单向流固耦合。 [3] 网格划分。参见单向流固耦合。 [4] 设置边界条件。

由于双向流固耦合结构上采用瞬态,流体上采用非定常设置。所以,两者边界条件与单向耦合都存在较大的不同,这里详细介绍。

(1)时间步长的设置。前面已经说过,双向流固耦合的时间步长的设置至关重要,结构与流体的时间步长的设置要完全吻合起来。单击【Analysis Settings】打开详细菜单栏,如下图设置。其中【Step End Time】为迭代总时间,为简单起见这里设置为1s;【Auto Time Stepping】选择【Off】;【Time Step】时间步长,这里设置为0-01s,即每0-01s计算一次。

大变形开关,当结构变形较大时选择打开

图5-3-3 设置时间步长

(3) 轴承处同样适用圆柱约束,不同的是,在瞬态时结构是旋转的,周向方向自由

度不添加约束,见下图。

周向自由

图5-3-3 添加圆柱约束

(4) 重力加载同单向耦合一样。

(5) 角度的添加,由于瞬态分析中的初始设置中并不能直接添加角速度,所以角速

度的初始化需要直接在边界条件中设置,见下图。

图5-3-3 添加角速 (6) 创建耦合面。右击【TransientA5】,按下图插入耦合面,然后在耦合面详细菜单

栏中选择结构上与流体耦合的面即可。

图5-3-4 建立耦合面

3-3 流体域设置。

[1]返回Workbench工作界面,右击B2【Setup】,如下图(a)操作,将先前设好的稳态前处理文件导进来,因为流体域的定常和非定常设置仅有部分不同,这里仅需讲定常设置稍作修改即可。然后单击工具栏中【Update Project】,进行更新,见下图(b)。

(a) (b) 图5-3-5 导入流体域

[2]流体域分析类型设置。双击B2【Setup】按钮,进入CFX前处理模块,接着进入【Analysis Type】,设置见下图。

结构设置文件,自动导入 总时间以及时间步长必须与结构设置完全一样。 选择非定

图5-3-6 设置流体域时间步长

[3] 设置边界条件。进出口边界条件的设置与定常状态的设置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双向耦合时,流体域设置与定常不同之处主要为耦合面处边界条件的设置,这里主要指旋转域,即叶轮段。 (1)域基本设置。打开叶轮域【Basic Setting】菜单,其他设置于定常时设置相同,唯有[Mesh Deformation]如下设置。

图5-3-7 设置网格变形

(2)耦合面边界设置。叶轮表面、轮毂、轮缘以及倒流冒表面都是耦合面,前三者都在分布在叶轮域,而倒流冒包含在进口段。叶轮表面、轮毂以及轮缘耦合面的边界条件设置为【Wall】,与定常时一样,所不同的是【Boundary Details】里的设置,见下图。通过耦合面传递压力数据,根据读者需要也可以添加传递数据的信息。

选择“ANSYS MultiField” 可以添加所需要额外传递的数据

图5-3-8 设置耦合面边界条件

导流冒处的设置在进口段完成,其过程与以上完全相同。

[4]求解控制。求解器控制【Solver Control】里可以使用系统默认的设置,也可以根据模型收敛难易的程度对迭代步数进行相应修改,这点可以参见轴流泵非定常计算的设置。需要指出的是双向耦合时【External Coupling】中求解顺序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求解顺序,若果是固体带动流体就先求解固体,反之就先求解流体,如图。

迭代步数控制 求解顺序设置

图5-3-9 求解顺序设置

[5]输出结果控制,非定常计算必须要为TRN文件设置输出结果控制,具体设置参见非定常计算相关设置,不同的是流固耦合时需要输出网格变形,以及需要设置输出频率,打开【Trn Results】菜单栏,单击【】添加瞬态结果,名字采用默认名,【Option】选择“Selected Variables”,【Output Variables List】选择如图,以及输出频率【Output Frequency】需根据读者自己需要设定。

图5-3-10 设置非定常输出结果

3-4 求解。

返回Workbench工作界面,双击B3【Solution】,进入求解界面。由前面轴流泵非定常计算可知,轴流泵非定常情况下的不需要前处理里进行初始化,可以在求解时以定常的计算结果作为非定常的初始值进行计算,见下图。

勾选 单击,插入定常计算结果“res”文 图5-3-11 非定常初始化 3-5 后处理

流固耦合的结构域以及流体域的后处理都在CFX-Post中进行,这里不再赘述。

5-4 基于单向流固耦合的转子部件的模态分析

轴流泵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巨大的轴向力,轴向力的存在会使结构发生应力刚化现象,从而改变结构的刚度,进而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本例基于单向流固耦合对周六本转子部件进行在预应力情况下的模态分析。 4-1 新建文件夹

[1]启动Workbench。在Windows系统中按下列路径打开,【开始】→【所有程序】→【ANSYS14-5】→【Workbench14-5】。 [2]单击【File】→【Save】,选择需要保存的路径并将该文件命名为“Modal”。

[3]展开Workbench右侧工具栏中【Custom Systems】菜单栏,双击【FSI:Fluid Flow(CFX)→Static Structural】,然后右击B6【Solution】按下图操作,添加Modal模块,其流程图见下图。

图5-4-1 分析流程 4-2 流固耦合设置

流固耦合设置参照单向流固耦合设置。 4-3 模态分析

返回Workbench工作界面,双击C5【Setup】进入模态分析工作界面。此时单向流固耦合已经求解完毕,结构所受到的作用力已全部加载到结构上去,只需直接求解即可。求解器默认只取前六阶模态,下图为流固耦合作用下结构的前3阶模态分布。

图5-4-2 流固耦合作用下前三阶模态

综合对比流固耦合作用下结构的前六阶固有频率与不考虑预应力情况下的模态分布,有下图可见结构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发生了明显的应力刚化现象,结构的固有频率明显提高。

300250200frequency HZ natural frequency considering pre-stress natural frequency not considering pre-stress15010050002order46

图5-4-3 固有频率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a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