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代讲

更新时间:2023-12-21 02: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以读代讲,让语文课更精彩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感谢教研室领导给我这个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的机会,很荣幸能代表我们荥阳一小做这次发言,下面我就结合一小一直开展的“以读代讲”教学法,来具体谈谈我们在课堂上的尝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一字一句充分体现了小学各个阶段都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的原则。当代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语言这个工具的,课文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我们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当做主要任务。而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必须读、背,必须运用,即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掌握,决不能依靠繁琐的内容分析和讲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摒弃过去“满堂讲”的教法,让学生“以读悟语,以读悟情。”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读代讲”,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一、正确理解以读代讲

“以读代讲”,顾名思义就是用教师的读代替过多的讲,以教师的读教会学生如何读。这里的“读”包括朗读、默读、浏览等多种读的形式。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读”不是盲目地读、漫无目的地读,更不是一味的强调多读。在我们的教学中,虽然也都关注了学生的朗读,课堂读的形式也很多样:教师范读、指名读、角色体验式读、大声朗读、自由读、创设情境读??但教师缺乏指导,学生缺乏思

考。 “以读代讲”是让教学从“繁复”走向“简单”;让教学从“教师”走向“学生”。以读代讲中的“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由此,我们认为“以读代讲”是一个教学理念,不同的读法都可以此为指导来设计。

二、以读代讲在教学中的运用

“以读代讲”是阅读教学的理念。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如默读、轻声读、朗读等来理解、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见,朗读方法的选择是实现“以读代讲”的关键所在,要以读定教。

1.读要有层次

“以读代讲”,每读一遍要有一定的目的。同时,以思伴读,读思结合,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初读——重视初读,把文本走几个来回。

纵观我们的课堂,学生经常出现丢字、添字、读错字、读破句的现象,连最基本的要求“正确”也难以达成,谈何“有感情”?为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的,教师要在“初读”这一环节上做文章,引导学生在课文里多走几个来回,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把生词放到句子中读,提炼关键语句指导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边读边思考的方法,每一遍读都明确读的任务等。中低年级的课文教学,由于学生识字量少,独立通读课文会有很大难度,因此,范读是有必要的。(范读可以是教师自身,也可以运用录音教材,还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读)当教材中出现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通俗难读的片段,我们就采用领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打破难点。丰实了初读,学生在精读、品读时才能“以读代讲”,读出自己的理

解,读出自己的情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精读——在重点处步步为营。

精读部分,要引导学生静心地读,敏锐地捕捉到重点词句的表达作用,教会学生在读中构画思索;对句意连贯的句式或段落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教师要引领学生找到文章切入点,设置主导性问题,找到文章灵魂所在;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语句去品读语言文字,放飞他们的思维。当然学生的朗读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同时创设不同的朗读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朗读,读出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教学时,抓住第一段描写鲜花开放的句子,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原文是: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自己的花瓣??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

师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换词改变原文读) 生读: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师读:五点左右,蔷薇花开了

生读: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

这样改变原文对比读,通过强化对比的方法,使文章的精彩之处,在师生的先抑后扬的对比中彰显出来。文章读后不用讲,只读,学生就可以完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品读——读懂。

关注品读,用朗读来传递情感。朗读本身就是朗读者用自己的声音传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但是,现实的课堂中,学生的这种再创造能力(也就是学生的语感)是需要教师来激发和培养的,需要教师唤醒学生的感知觉,主动对作品进行丰富地感知。许多优秀的文章,只要经过多读来体会其中的蕴意与美。教师的简言引见并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入的印象。更感受不到其中之美。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文章的意义和情味,那就是只看见待有迹象的死板的文字符号。怎样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读准字、词、句、段、篇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重复品味多正面、多层次的内涵和意蕴,并把文章的内蕴变本钱人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中遭到美的熏陶。但是,有的学生往往会误读字音或读的节拍不当,该停顿的不停,达不到感情效果。这些效果在古诗学习中经常出现,所以教师要做好读的指点。如《咏柳》这首古诗的特点是感情丰厚、言语精练、考究节拍和韵脚。这首七言绝句诗每句四顿,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适当强调学生:这首诗押的是ao韵,要求学生先在诗句上划音步,给诗句注重音符号,然后再练习读。读入迷韵,读出感情。在重复读中体会诗的蕴意和美感。

值得注意的是,要在引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读出发现,读出思考,读出层次??

熟读——积累。学习语文就是要从课文中习得表达方法,形成阅读技能,积累语言。朗读是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从而读有所值,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

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在学生熟能成诵的基础上,要求限时背诵。日积月累,学生就能积累一定的语言,在写作时也能恰当灵活运用。

2、读的形式要多样

朗读是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积累,想象的丰富以及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增强,所以是学习语言的主要方法。但朗读时要注意方法,如果一味地齐读,就无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因此要通过范读、自由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对比度读、师生承接读、表演读等不同方法,调动学生读得积极性,提高朗读水平。就如何老师在读第九段时,去掉联想的句子,让学生发现变化,从发现中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以二年级课文《雷雨》中的一段话为例。原文: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段文字写出了雷雨来之前的情况,语言描写十分具体,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老师读黑色的句子,学生再读原文。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这样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内容,也明白了要想让句子生动、鲜活、形象就要扩句。

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教学时,让学生把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来,从而学会正确看待任何事物的方法。

总之,无论采用哪种读的形式,都要根据读的内容,结合本节课的阅读目标来确定。“以读代讲”不能只注重读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极强的目的性。这个目的就是要学生在读中去体味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体味作者的语言特色。 “读”要目的明确,“讲”要恰到好处,真正促进学生的读。通过读,学生能领悟教师不易讲清的语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读得迁移

在课堂上,我们采用“以读代讲”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认识-实践——迁移。何老师在讲课时让学生首先认识什么事事物描写,什么是作者的联想,这时学生学到的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一种陈述性知识;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联想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通过比较和小结,让学生明白读文章时要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作用,这样学生学到的是一种阅读的方法,一种程序性知识;然后还需要通过实践,在新的语境中运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并掌握这种阅读方法;最后在引导学生运用这种写法练笔,将“事物和联想”迁移为一种写作方法。而以往我们只是将写法点了出来。

“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减轻了教师的教学担负,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多读”让学生迎刃而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愿望,还熏陶了他们的情操。特别是出色段落、中心词汇语,学生在“读”中深知、熟诵,“如出己之口”这不只延长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口语与口语的距离。而且,既防止课堂教学脱离言语文字的空泛和单调,也为学生创设了学好语文、看法和了解言语、运用语文参与社会交际的良好气氛。同时,“以读代讲”也是开发学生智力、开展学生才干,搞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走在“以读代讲”阅读教学实践的路上,我们有几多收获,也有几多困惑,但更多的是对这一教学理念的不断探索与追求!理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效果。作为教师,站在讲台上,要让朗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改变习惯了的话语方式,加强语言的魅力和感染力。做一个永远的朗读者! 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