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体美学科质量监测制度

更新时间:2023-10-18 06:20: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音乐学科质量监测制度

为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现对我校音乐、体育、美术学科常规管理制订以下监测制度:

一、备课

1.制订教学计划

根据《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段教学目标,熟悉全册教材内容。其次,了解本册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作用,理解本册知识的脉络,明确本册教材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及非智力因素培养等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期、单元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求在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完成。第三,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四,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乡土音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乡土音乐列入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包括以下内容: (1)教学对象分析 (2)本学期的教学要求 (3)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4)教学进度 2.教学设计

(1)备教材。首先要熟读课标,认真领略音乐学科作为审美教育的理念、价值、性质,明确本课时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确定目标和内容以及该课时的重点、难点,整理规范教学语言,设计营造审美教学情境。

(2)备学生。音乐教师备课,应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的基本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审美实践为主线,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为主题。应充分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以机会。掌握学生的年龄、个性、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等情况,设想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思考相应对策,认真考虑教学内容的生成性与不同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普及教育”的目标治教,用“适合学生,尊重差异”的方法施教,用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佳发展”的信念从教,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

(3)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从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出发,注重音乐体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讲解、提问、演示、讨论、律动、小组、合作探究等),多为学生提供各种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创设新颖生动、情趣共济的教学情境,并美化自己的形象和教学语言,以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美感化。

注意开放性与生成性的备课。备课时应注重教学的开放性及生成性,将书本知识的学习置

于生活经验之中,使学习与生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上课

课堂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的部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是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开发学生创造性潜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以听为基础,唱为中心,动为手段的整体综合训练,重视审美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实践中掌握乐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避免机械单纯的技能训练和忽视乐感培养的倾向。

1.歌唱教学:

(1)要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要有愉悦性。

(2)教师的范唱、伴奏、动作示范要讲究声情并茂,学生的歌声、动作、行为要讲究美感。 (3)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提倡“高位置的轻柔的歌唱”,注意对生长发育期儿童嗓音的保护。

(4)随着年级的提高,适当渗透和加强二声部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二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

2.器乐教学

(1)按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器乐进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对器乐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以具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为主。如:竖笛、电子琴、口琴及口风琴等。 (3)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3.欣赏教学

(1)欣赏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在听赏的基础上结合律动、表演、创作等综合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

(3)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

3—6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

动的容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三、学业评价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1.评价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开足开齐音乐课、配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能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适当地重组、整合以及进行课程的开发。

2.评价方法

(1)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表演、竞赛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采用定性评价和量化测评。

期末学生音乐课成绩评定,宜采用等级制,还应结合评语一并给予评定。 3.考核项目

(1)考核内容分两大块:考试和考查

平时考查:根据学生上音乐课的态度、表现以及音乐的素质来评定等级。 (2)学期考核:面试和笔试

①面试:采用指定曲目或自定曲目考核学生的技能。提倡“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学生在唱歌、器乐、舞蹈等方面充分展示自我。

②笔试:设计听力题和知识题、实践题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3)毕业考试:必须做到统一命题、测评、评定。 (4)组织方式:根据课标要求由学校统一命题并组织考试。 四、教学研究

音乐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科校本教研活动,针对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展开专题研究,经常开展教学反思,采取撰写教学后记、案例分析等形式,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经验,积极参与课

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1.音乐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其中4节以上必须是本学科专业课;并写出1篇以上教学案例。

2.每学期要学习音乐优秀示范教案3篇以上,通过学习、研究,自己设计有创意性的教案,开一节校内公开课。

3.每学期聆听教科研理论讲座2次以上或者阅读音乐教学的专业书籍、期刊2本以上,每学期摘记教科研信息卡片或者读书笔记,内容必须与学科教学指导有关。

4.每学期必须写出教学论文或总结1篇以上,内容符合学科特点,专业性强

体育学科质量监测制度

一、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以新教材为依据,面向全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1.掌握体育课程的目标,明确制定计划的指导思想。 2.根据气候的特点,合理安排两个学期的教材。 3.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包括学期、单元、课时)。 4.制订各学期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 二、备课

1.明确课程的目标,分析教材特点,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 2.了解学生,要考虑学生兴趣、爱好,做到心中有数。

3.教案的教学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可观察性,课的结构明确,层次分明。 4.教学内容和实施步骤,要重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5.要合理科学地安排运动负荷。

6.结合教材特点,合理运用场地、器材,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三、上课

1.教师要熟悉教案,身着运动服,运动鞋,提前5分钟到达场地。 2.课前布置场地和器材,检查上课所需设备器材是否安全。 3.正式上课: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和衣着,师生问好; (2)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3)学生因病、伤,应安排好见习。

4.指导课的进行(示范、讲解、分组、练习、纠错、小结)。 (1)介绍器材名称、性能及使用,组织学生有步骤地进行锻炼,。

(2)善于正确地运用讲解、示范、纠错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会、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

(3)使学生多学、多练、多思、多体会动作要领,发挥其想象与模仿能力。

(4)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做到精讲、少讲,尽量运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手段、策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5)课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练习结束后要做好放松、恢复练习。 (6)在集体练习的基础上,加强个别辅导,让学生充分地体验运动带来的快乐。 (7)教会学生掌握保护与帮助的方法。

(8)课结束时,要小结、评价,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05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