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域经济发展浅析

更新时间:2023-11-18 18: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乐至县域经济发展浅析

作 者:唐维春

时 间:二○○六年四月

一、乐至县域经济现状

乐至县地处涪、沱两江分水岭,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县,全县总人口86.86万人,面积1424.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6535个村民小组。与遂宁市中区、大英县、中江县、金堂县、简阳市、资阳雁江区接壤。

(一)产业结构情况

1、产业结构

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长期占到50%以上,缺乏支柱产业和大型全国品牌企业;截止2001年,全县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17家,产值2.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24.2%。

2、农业农村状况

乐至是传统的丘陵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作为县委县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这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富民强县的举措之一。为此,乐至县农业基础相对较好,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试验县,[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试验县,全国秸杆养羊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首批长防林建设竣工达标县,全国土地管理利用先进县。

乐至以强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基本建立了以茧丝绸、优质山羊、棉纺、生猪、高档粮油、酿造、中药材、果蔬八大产业为特色的无公害农副产品基地300余个,形成了桑蚕丝绸、棉纺、乐至黑山羊、优质粮油四大特色产业。

畜牧养殖板块中的乐至DLY猪、乐至黑山羊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对于提高乐至畜牧产品的品牌影响力,争取政策扶持、开展招商引资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乐至现有15万亩粮油生产基地,2.5万亩海椒生产基地,5万亩棉花生产基地,8个重点乡镇山羊基地,11万亩桑蚕基地,大型羊业家园6个,猪业家园21个。

畜牧业“两场”建设得到继续巩固,良繁、防疫、饲草、营销体系逐步完善。乐至黑山羊保

种区建设开局良好,黑山羊原种场通过省级验收,羊业家园、猪业家园成为“千万工程”的崭新亮点。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禽流感防治被评为全省先进县。年出栏生猪98万头,出栏山羊93.4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15.3亿元。蚕桑产业优势地位明显增强,以小蚕共育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蚕茧单产和质量,依托蚕桑资源,调整产业布局,逐步形成了一批层次分明、效益突出的产业基地。年共发种13.72万张,产茧3919吨,增加269吨,茧款收入4996万元,增收1196万元,增长31.5%。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形势良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到26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9个,对农户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5个,带动农户9万户,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乐至蚕桑已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美国油桃、油菜、青花椒、黑山羊、辣椒、莲藕等6个优势农产品也已被确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了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群和产业带。积极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工作,复耕率达98%。全县实现粮食种植面积132.4万亩,同比增长5.7%;粮食总产35.95万吨,同比增长9.18%。土地流转机制进一步灵活,实现土地流转6.03万亩。“三百”工程顺利实施,建立粮食高产优质科技示范片8.73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人工造林2.35万亩,林业产业建设初具规模,森林病虫害防治综合成效显著。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农民人平增收472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3、工业经济状况

乐至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重点,初步构建了以食品加工、轻纺丝绸、医药化工、建材机电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地方工业体系,现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个,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达1.2万户。

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了乐至县工业园区,占地3000亩,分为东效工业园区和西郊民营经济工业区;东效工业园区着力打造“西部轻纺城”,西郊民营经济园区重点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区、医药、机电、建材主导产业。

全县考核内企业达到37户,实现工业增加值3.3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24.3%。新增考核内企业13户,新增工业产值1.7亿元。东郊工业园区实力壮大,西郊工业园区轮廓初现,在土地、税收、电力、规费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吸引了顺达木业、双乐挂面、绿禾药业、天池藕粉、祥飞丝绸、四海公司、四川联友、通世达等20多个民营企业和项目入驻园区,总投资超过4亿元,全部竣工投产将吸纳下岗工人和剩余劳动力6000余人。民营工业经济占据主体地位,红旗丝绸、东方乐渝产值均已过亿。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力推进,全面完成了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一批股份制企业的第二次改革取得突出成效,一批停产、休克多年的企业枯木逢春,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财政资金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安排300万元工业专项扶持资金,拉动德发工贸、四海公司、贵均卫生材料、乐渝棉纺、砚山中药等企业新增投入7428万元,完成技改项目9个,新增工业产值1.4亿元。落实了11个重点工业乡镇,配备了分管工业的副镇长,对重点工业乡镇新办企业实行挂牌扶持制度。童家运达粮油、宝林美亚竹编、中天酿造等一批企业对所在乡镇的产业带动作用与日俱增。

4、第三产业及商贸流通情况

乐至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农资、集贸等市场整规工作,切实搞好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保

持市场繁荣。商贸流通企业实现商品总购进1.8亿元,同比增长7%;销售收入完成2.1亿元,同比增长10.2%。交通企业完成客运量673万人次、货运量163万吨,盈利60万元。通信业务收入高速增长,新增移动用户8000户,固定用户4200户。保险业务收入4416万元,增长19.81%。进一步发展和规范了会计、咨询、职介、法律等中介服务业,培育发展家政、幼托、养老和文化服务等社区服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受区位、交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乐至县的商贸流通行业很不发达。城区农贸市场主要为县城区居民服务,大型批发市场基本没有,靠近车站(北门车站、六十队)的批发门市,也只能辐射县区、乡镇批发点,真正具有辐射县际、省级的专业市场尚未形成。

物流体系基本还没建成。因为不通水路、不通铁路、物流通道只能通过318、319线,导致物流成本较高,产品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加之未形成大型专业市场,难以带动大型专业物流体系的形成,目前物流多是客运捎带及路过车的捎带,未有大型专业物流公司,全县的外向型贸易发展较慢。

(二)基础设施

1、道路交通状况

318、319国道穿过全境,二级沥青路通达乡镇,95%行政村通村级公路,县城城市道路达60公里,城市建成我5平方公里,距资阳57公里,距距成都市106公里,距重庆市278公里。

陈毅广场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900余万元完成了财税组团、乐中校、工业园区Y字型干道等12条道路硬化工作;安装了北郊工业园、陈毅广场等8处供水主管;整治了县城范围内排水系统,掏城河5933米,覆盖城河800米,完善了排水沟、沉沙井等配套设施;新建农经路、池南路两个综合农贸市场,即将投入使用,脏、乱、差现象将得到有效整治;后南街改造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大力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投资近100万元恢复完善和新建公厕5座、垃圾库6座,购买清扫车2辆,新购置果皮箱70余个;加大校舍排危力度,争取上级专项补助和县、乡自筹,共筹集1063万排除教育危房1.48万平方米,引资1201万元修建学生公寓、校舍及后勤服务设施,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通乡油路91.4公里,通村公路186公里,新建乡村机耕道491公里;认真实施“项目带动年”,储备项目400个,重点项目开工36个,完成投资4.53亿元,争取国省补助资金5987.9万元;完成14座病险水库整治,累计投资1.4亿元,投劳2925万个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其中投资1318.2万元的蟠龙河水库灌区骨干工程,顺利通过了省级工程竣工验收,解决了县城饮用水的后备水源和沿线的农业灌溉。

2、邮电通讯状况

移动电话网络缝覆盖,国际国内直拨电话遍及城乡有线电视网络村村通。

3、农业生产基础状况

乐至无大江大河,也无其支系,水资源缺乏,饮用水全靠地下水,农业用水基本靠50-70年代修建的小水库,小堰塘、小河沟等,水利设施老化和破损,并且也相当落后,沟渠跑冒漏严重,使本来就缺少农业用水情况更加严峻,农业生产未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加之又有春旱和冬干,给乐至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4、生态环境

乐至生态环境良好,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森林覆盖率达32.6%,水体达二类标准,土壤理化指标无污染,环境宜人,山灵木秀,被誉为“丘陵农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

(三)教育及人力资源

1、文化教育情况

县城两所高中(乐至中学和乐至仲良中学);三所职业中学(乐至县职业教育发展中心、童家职业中学、石佛职业中学),无高等学校。引进了两所民办职业学校参与劳务培训和开发,提高了劳务人员技能。全年共输出和转移劳动力21.7万人,其中成建制输出5.06万人,劳务收入7.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实现劳务收入973元。总体上说劳动力素质偏低,竞争力不强。

2、劳动办从业情况

受教育程度低,职业培训少,持有职业技能证书者就更少,技能单一,素质不高,绝大部分无法胜任现代化工厂的技术工作,大多从事脏、重、苦、险等工种,收入偏低,劳动权益难以保障,就业也很不稳定。

(四)城镇化情况

县城区面积近7平方公里,旧城区改造100%,3.2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正在开发,水电气通信普及率100%。城市道路网络基本形成,道路硬化率达90%,公共绿化覆盖率在95%以上。

近年来建立和完善了城乡低保工作制度,9000余名城市居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低保金按时足额由银行上卡直发。完成安身工程81户,五保供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以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险扩面征收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了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发放《再就业优惠证》1675个,新增就业111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

目前,乐至正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园区,重点抓童家、天池、中天等11个重点工业骨干乡镇,形成县乡联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人文景观

乐至县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外交家、诗人陈毅元帅的故乡,孕育了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谢元量,以陈毅元帅纪念园为主线的“红色旅游”颇具魅力,川中名刹龙门报国寺气势恢

宏,缅甸玉佛数量、身高、形象全国罕见。

二、乐至县区域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特色产业优势

乐至为全国粮食、柑橘、生猪基地县和秸杆养羊示范县,农业和农村持续发展试验县,全省优质蚕茧基地县,因此,乐至农业基础雄厚,围绕农业产业打造了颇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1)桑蚕丝绸:产业规模居全省前列,素有“桑城”、“桑东至”美誉,拥有桑树1.7亿株,桑园10万亩,蚕农10万户,常年产茧5000吨,规模龙头企业3家,年产生丝5000吨,丝绸600万米。

(2)棉纺:着力打造的“西部轻纺城”初具规模,已入驻规模龙头企业6家,拥有箭杆,气流纺等织机3000台,纱绽20万绽,年产胚布3000万米。

(3)乐至黑山羊:省地方山羊优良品种,肉质细嫩,无膻味,全县建有纯繁选育保种区10个,常年存栏40余万只,出栏90余万只,羊肉制品畅销港澳及东南亚,种羊已推广至8个省的120多个县(市)区,位列四川省“养羊十强县之首”。

(4)优质粮油:建有无公害粮油蔬菜生产基地36万余亩,拥有食用油、面粉、挂面、精米、藕粉、酿造等规模企业群26家,年加工大米、小麦、菜籽、椒酱等40万吨。

2、生态优势:

乐至县交通相对欠发达、乡村更显突出,无大江大可。正因如此,乐至县生态环境非常良好,县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32.6%,是全国绿化先进县,首批长防林工程达标县,水体达二类标准,土壤理化指标无污染,被誉为“丘陵农区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

3、人文景观优势

(1)拥有陈毅故居这一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元帅故居纪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四川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四川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旅游专线东环线首站。

(2)川中名刹龙门报国寺拥有众多缅甸玉佛,被誉为“中国西部玉佛之乡”,是全国AA级旅游区。

(3)乐至也是著名大学者、书法家、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国家文史馆馆长谢无量的故乡。

这些人文景观,要么开发不够,要么尚未开发,因此,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和价值。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z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