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实训试验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22 10: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重庆交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道路建筑材料实训试验报告

(实训题目:抗弯拉强度4Mp,工作性要求10―30mm)

专业年级: 组 号: 组员姓名: 指导教师:

建筑材料实训安排表(2010级港航班,第二组) 时间 内容 6月25日(星期一) 试验动员/前期准备 6月26日(星期二) 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 6月27日(星期三) 水泥的安定性,胶砂强度试验,粗、细集料筛分试验 6月28日(星期四)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压碎值试验,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另:晚上计算初步配合比,以供第二天使用) 6月29日(星期五) 基准配合比试验,试验室配合比试验,施工配合比试验 6月30日(星期六) 养护 7月1日(星期日) 养护 7月2日(星期一) 养护 7月3日(星期二) 强度试验 7月4日(星期三) 总结及撰写实训报告 7月5日(星期四) 撰写实训报告 7月6日(星期五) 交实训报告及总结 备注:试验完成后小组进行试验总结,并且准备第二天的试验。

2010级港航班第二组成员:组长:姜伟 组员:黄海津、张浩、余魏东、宋韬、张臻、张琳

1

实验方案

题目:设计某三四级公路路面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

要求:1.交通部等级属中等级,按(JTG F30-2003)规定设计弯拉强 度(

fr)=4.0MPa;

2.要求施工坍落度H=10~30mm; 一、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案

我们根据学校实验室的情况,我们决定选用32.5号的水泥,和试验室外堆积的砂石材料进行配合比试验。按照书本所说的办法如下:

1.确定抗弯拉强度:确定抗弯拉强度需要对水泥根据“JTG E30-2005《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OS法)》”进行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测定其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但为了确定水泥是否符合要求,我还要对水泥的细度、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安定性等进行试验。

fc?fr1?1.04CV?ts 计算公式:

2.计算水灰比:通过配制抗拉强度和水泥实测抗拉强度计算出灰水比,再按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表的规定,看是否满足水灰比要求。 计算公式:

WC?1.5684fc?1.0097?0.3595fs

2

3.确定砂率:确定砂率要先知道砂的细度模数,所以要对砂进行细集料筛分试验确定出其细度模数,在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拌合物砂率范围”表进行砂率的确定。

4.计算单位用水量:根据已知水灰比、砂率和坍落度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单位用水量的经验计算公式,计算出单位用水量。

C计算公式: Wo=104.97+0.309H+11.27W+0.61?S 5、计算单位水泥用量:由计算出来的单位用水量,根据水灰比公式计算出单位水泥用量,在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表的规定,看是否满足水泥用量要求。 计算公式:

Co?mwo(wc)

6.计算砂和碎石用量:为了检验碎石是否满足要求,我们进行粗集料的筛分试验,在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粗集料级配范围”表的规定看是否符合要求,再由计算出来的单位用水量和单位水泥用量,根据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假设密度法公式计算出砂和碎石用量。 假设密度法公式:

3

C?W?S?G??SS S?G?SP

7.计算初步配合比:由计算的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和砂和碎石用量计算出初步配合比。

8.基准配合比试验:按计算所得初步配合比,试拌混凝土,并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看坍落度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做出调整再进行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直到满足坍落度要求,最后确定基准配合比。

9.施工配合比试验:做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确定出砂和碎石的含水率,再计算出施工配合比。

10.测试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施工配合比拌和水泥混凝土做水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进行标准养护后,再进行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验,检验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是否满足要求。 三、计划和实际的进度表

6月25日(星期一):小组讨论确定试验方案。 6月26日(星期二):进行水泥细度试验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6月27日(星期三):进行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砂的筛分试验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

4

6月28日(星期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

晚上计算初步配合比,以供第二天使用

6月29日(星期五):基准配合比试验, 试验室配合比试验, 施工配合比试验

做水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

6月30日(星期六)、7月1日(星期日)、7月2日(星期一): 进行试件养护

7月3日(星期二):进行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 7月4日(星期三):总结及撰写实训报告 7月5日(星期四):撰写实训报告 7月6日(星期五):交实训报告及总结

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依据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要求,按弯拉强度≥4.0MPa进行设计与计算,具体过程如下:

1、 计算28天弯拉配制强度 fc:查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各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变异系数”表三、四级公路 取值:

(1)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4.0MPa (2)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s=0.06MPa

(3)保证率系数:t=0.56(n取3组) (4)弯拉强度变异系数:cv=0.13

5

fc?fr1?1.04CV?ts?41?1.04?0.13?0.56?0.06?4.65

MPa,水泥实测弯拉强度

2、 确定水灰比:已知配制弯拉强度

fc?4.651.5684fs?5.5MPa,代入:

WC?fc?1.0097?0.3595fsW/C=1.5684/(4.65+1.0097-0.3595╳5.5)=0.43 灰水比为:c/w=1/0.43=2.33

按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表的规定,路面混凝土水灰比≦0.48,计算值W/C=0.43,符合要求。

3、 确定砂率:由实验得出的砂的细度模数为3.65,粗集料为碎石,查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拌合物砂率范围”表,故选定砂率为40%。

?s?40%?40%

,取坍落度H=2cm,代入:

4、 单位用水量确定:已知灰水比C/W=2.33,?s Wo=104.97+0.309SL+11.27

CW+0.61SP

Wo=104.97+0.309╳2+11.27╳2.33+0.61╳0.40=138kg

5、单位水泥用量确定:已知单位用水量

mwo=138kg/m3,水灰比W/C=0.43按试=

式:o

C=mwo/(W/C)

Co=138/0.43 Co=321kg/m3

按我国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中“混凝土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最大水灰(胶)比和最小单位水泥用量”表的规定,最小单位水泥用量不小于305kg/m3,计算得单位水泥用量mco=321kg/m

3

,符合要求。

6、 计算砂和碎石用量:采用假设密度法计算,假设是水泥混凝土湿密度

PS=2400kg/m3,则;

6

3

C?W?S?G??S?2400kg/m

S=776kg/m3

S

S?G??S?0.40

G=1165kg/m3

7、 确定初步配合比:

mco:mwo:mso:mGo?321kg:138kg:776kg:1165kg?1:0.43:2.43:3.36拌和调整、提出基准配合比

(1)试拌 拌制0.015m混凝土拌和物,则拌和物材料用量为: 水泥用量:321kg/m水用量:138kg/m砂用量:776kg/m

333

×0.015m=4.815kg

3

3

×0.015m=2.07kg ×0.015m=11.64kg

3

3

3

碎石用量:1165kg/m×0.015m=17.475kg

3

(2)测定工作性:测定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H=22mm,符合工作性要求,观察粘聚性和保水性都比较合适。

(3)确定基准配合比:

mco:mwo:mso:mGo?1:0.43:2.42:3.63

由于实验室的条件有限,则实验室配合比试验就略去了,

确定施工配合比;由于烘箱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根据现场情况,砂的含水率=3%;碎石含水率=1%。各种材料用量为: 水泥用量:mc=321kg/m3 砂用量:ms=776kg/m

3

×(1+3%)=779.28kg/m

3

3

碎石用量:mG=1165kg/m水用量:mw=138kg/m

3

×(1+1%)=1176.65kg/m

3

3

-(776×3%+1165×1%)=103.07kg/m

施工配合比:

mc:mw:ms:mG?1:0.32:2.43:3.67

7

目录

第一部分 水泥试验

第一节 水泥细度试验………………………………………………… ( 9 )

第二节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 10 ) 第三节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 12 ) 第四节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 14 ) 第五节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 16 )

第二部分 细料试验

第一节 砂的筛分试验…………………………………………………(19)

第三部分 粗料试验

第一节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21)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23) 第三节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25) 第四节 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27)

第四部分 混凝土试验

第一节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29)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30)

8

第一节 水泥细度测定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来检验水泥的粗细程度,作为评定水泥质量的依据之一;掌握JTG/T0502—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析法)》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所用仪器与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二.试验仪器

A.负压筛,方孔边长为0.08mm B. 负压筛析仪

C. 天平: 最大称量100g,分度值不大于0.05g

三.实验步骤

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范围内.

2.试样25g置于洁净的负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 称量筛余物,精确至0.05 g。

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四.试验结果处理

F?RsW?100% 水泥细度按试样筛余百分数(精确至0.1%)计算。

R式中 F——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s——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W——水

泥试样的质量(g)。

五.实验结果:

水泥细度试验记录表

试验次数筛析用试样质量m0(g) 0.08筛上筛余细度(%) 质量m1(g) 单值 平均值 9

(1) 1 (2) (3) (4) 2 备注

第二节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JTG/T0505—2005《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 729的要求。 2、标准法维卡仪:标准稠度测定用试秆有效长度50㎜±1㎜的圆柱形耐用腐蚀金属制成。测定凝结时间时取下试杆,用试杆代替试杆。试针由钢制成,其有效长度初凝针为50㎜±1㎜、终凝针为30㎜±1㎜、直径为 1.13±0.05㎜的圆柱体。滑动部分的总质量为300±0.05g。与试杆、试针联结的滑动杆表面应光滑,能靠重力自由下落,不得有紧涩和旷动现象。

盛装水泥净浆的试模应由耐腐蚀的、有足够硬度的金属制成。试模深40㎜±0.2㎜、顶内径 65±0.5㎜、底内径 75±0.5㎜的截面圆锥体,每只试模应配备一个大于试模、厚度大于等于2.5㎜的平板玻璃底版。 3、量水器:分度值为0.1mL,精度1%。 4、天平:量程1000g,感量1g。

5、湿气养护箱:控制在20±1℃,相对湿度>90%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代用法

1)仪器设备检查 稠度仪金属滑杆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能正常运转等。 2)调零点 将试锥降至锥模顶面位置时,指针应对准标尺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 同标准法。

4)标准稠度的测定 有调整水量法和固定水量法两种,可选用任一种测定,如有争议时以调整水量法为准。

①固定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为142.5mL。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

10

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锥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锥30s时记录试锥下沉深度(S)。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②调整水量法 拌和用水量按经验找水。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和好的净浆装入锥模,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放到试锥下面的固定位置上,调整金属棒使锥尖接触净浆并固定松紧螺丝1~2s,然后突然放松,让试锥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当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即为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四.试验结果计算

1)用固定水量方法测定时,根据测得的试锥下沉深度S(mm),可从仪器上对应标尺读出标准稠度用水量(P)或按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其标准稠度用水量(P)(%)。

P?33.4?0.185S

当试锥下沉深度小于13mm时,应改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

2)用调整水量方法测定时,以试锥下沉深度为(28±2)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以水泥质量百分数计,计算公式同标准法。 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围,须另称试样,调整水量,重新试验,直至达到(28±2)mm为止。 编号 试样质量(g) 1 2 3 4 用水量用水(cm3) 下沉深度标准稠度用水量(mm) (%) 由数据可得 25.6 为标准稠度净浆用水量,即100g水泥用 25.6 cm3水

11

第三节 水泥凝结时间的测定试验

一.试验目的

测定水泥达到初凝和终凝所需的时间(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时间表示),用以评定水泥的质量。掌握JTG/T0505—2005《水泥凝结时间》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

二.主要仪器设备

(1)标准法维卡仪 (2)水泥净浆搅拌机 (3)湿气养护箱

三.试验步骤

(1)试验前准备 将圆模内侧稍涂上一层机油,放在玻璃板上,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应对准标准尺零点。

(2)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水,按测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后,立即一次装入圆模振动数次刮平,然后放入湿汽养护箱内,记录开始加水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3)试件在湿气养护箱内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养护箱中取出圆模放到试针下,使试针与净浆面接触,拧紧螺丝1-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沉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时指针的读数。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1)mm即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从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即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初凝测出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板上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养护。

(5)取下测初凝时间的试针,换上测终凝时间的试针。

(6)临近终凝时间每隔15min测一次,当试针沉入净浆0.5mm时,即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即为水泥的终凝时间。

(7)由开始加水至初凝、终凝状态的时间分别为该水泥的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表示。

(8)在测定时应注意,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棒,使其徐徐下降,防止撞弯试针,但结果以自由下沉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净浆的位置距圆模至少大于

12

10mm;每次测定完毕需将试针擦净并将圆模放入养护箱内,测定过程中要防止圆模受振;每次测量时不能让试针落入原孔,测得结果应以两次都合格为准。

四.试验结果的确定与评定

(1)自加水起至试针沉入净浆中距底板(4±1)mm时,所需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至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0.5mm(环形附件开始不能在净浆表面留下痕迹)时所需的时间为终凝时间;用小时(h)和分钟(min)来表示。

(2)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达到初凝或终凝状态。

评定方法:将测定的初凝时间、终凝时间结果,与国家规范中的凝结时间相比较,可判断其合格性与否。

水泥凝结时间试验记录表

试验次数 初凝时间Ti 1 2 凝结时间 终凝时间Tt 13

第四节 水泥安定性的测定试验

一.试验目的

安定性是指水泥硬化后体积变化的均匀性情况。通过试验可掌握JTG/T0505—2005《水泥安定性》的测试方法,正确评定水泥的体积安定性。

安定性的测定方法有雷氏法和试饼法,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

二.主要仪器设备

(1)沸煮箱

(2)雷氏夹

(3)雷氏夹膨胀值测定仪

(4)其他同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

(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若采用饼法时,一个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若采用雷氏法,每个雷氏夹需配备质量约为75~85g的玻璃板两块。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和雷氏夹表面都要稍稍涂上一薄层机油。

(2)水泥标准稠度净浆的制备

以标准稠度用水量加水,按前述方法制成标准稠度水泥净浆。 (3)成型方法

雷氏夹试件的制备 将预先准备好的雷氏夹放在已稍擦油的玻璃板上,并立即将已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装满试模,装模时一只手轻轻扶持试模,另一只手用宽约10mm的小刀插捣15次左右,然后抹平,盖上稍涂油的玻璃板,接着立即将试模移至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试饼成型:将制好的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间抹动,做成直径为70-80mm、中心厚约10mm、边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然后将试饼放入湿汽养护箱内养护(24±2)h。

(4)沸煮

1)调整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试件能在整个沸煮过程中浸没在水里,并在煮沸的中途不需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保证能在(30±5)min内升至沸腾。

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件,先测量雷氏夹指针尖端间的距离(A),精确到0.5mm,接着将试件放入沸煮箱水中的试件架上,指针朝上,试件之间互不交叉,然后在(30±5)min

14

内加热至沸腾,并恒沸3h±5min。沸煮结束,即放掉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

(5)试验结果的判别

1)试饼法判别 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用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时,则水泥的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若两个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2)雷氏夹法判别 测量试件指针尖端间的距离(B),记录至小数点后1位,当2个试件煮后增加距离(B-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时,即认为该水泥安定性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当2个试件沸煮后的(B-A)超过4.0mm时,应用同一样品立即重做一次试验。再如此,则认为该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四.实验结果

水泥安定性试验记录表 煮前指针水泥净浆尖端距离试验 方法 (6) (1) (2) (3) (4) 单值 1 2 试饼2 法 备注 1 试饼判别 平均值 (7) 拌合时刻 (mm) 时刻 (mm) 开始煮沸尖端距离测量结果 合格否 煮后指针

15

第五节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根据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和(JTG/T0506-2005)《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的规定,测定水泥的强度,应按规定制作试件,养护,并测定其规定龄期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值。

一、主要仪器设备

行星式胶砂搅拌机(是搅拌叶片和搅拌锅相反方向转动的搅拌设备)。胶砂试件成型振实台;试模(可装拆的三联试模,试模内腔尺寸为40mm×40mm×160mm,;水泥电动抗折实验机;抗压实验机;抗压夹具,;套模、两个播料器、刮平直尺、标准养护箱等。

二、实验步骤

(1)制作水泥胶砂试件

①水泥胶砂试件是由水泥、中国ISO标准砂、拌和用水按1︰3︰0.5的比例拌制而成。一锅胶砂可成型三条试件,按规定称量好各种材料。每锅胶砂的材料用量见 材料 用量,g ②将水加入胶砂搅拌锅内,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启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在第二个30s开始时,同时均匀的加入标准砂。再高速搅拌30s。停

16

水泥 450±2 中国ISO标准砂 1350±5 水ml 225±1

90s,在第一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上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内,在调整下继续高速搅拌60s。胶砂搅拌完成。各阶段的搅拌时间误差应在±1s内。

③将试模内壁均匀涂刷一层机油,并将空试模和套模固定在振实台上。

④用勺子将搅拌锅内的水泥胶砂分两次装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先放入300g胶砂,并用大播料器刮平,接着振动60次,再装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刮平,再振动60次。

⑤移走套模,取下试模,用金属直尺以近视90°的角度架在试模模顶一端,沿试模长度方向做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视水平的情况将试件表面抹平。

三.水泥胶砂试件的养护

①将成型好的试件连同试模一起放入标准养护箱内,在温度(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的条件下养护。

②养护到20~24h之间脱模(对于龄期为24h的应在破坏实验前20min内脱模)。将试件从养护箱中取出,用毛笔编号,编号时应将每个三联试模中的三条试件编在两龄期内,同时编上成型与测试日期。然后脱模,脱模时应防止损伤试件。对于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24h后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

③试件脱模后立即水平或垂直放入水槽中养护,养护水温为(20±1)℃,水平放置时刮平面朝上,试件之间留有间隙,水面至少高出试件5mm,并随时加水以保持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完全换水。

④水泥胶砂试件养护至各规定龄期。试件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起算。

四.水泥胶砂试件的强度测定

水泥胶砂试件在破坏实验前15min从水中取出。揩去试件表面的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实验为止。先用抗折实验机以中心加荷法测定抗折强度;然后将折断的试件进行抗压实验测定抗压强度。

①抗折强度实验

将试件安放在抗折夹具内,试件的侧面与实验机的支撑圆柱接触,试件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启动实验机,以(50±10)N/s的速度均匀地加荷直至试体断裂。记录最大抗折破坏荷载(N)。

②抗压强度实验

抗折强度实验后的六个断块试件保持潮湿状态,并立即进行抗压实验。将断块试件放入抗压夹具内,并以试件的侧面作为受压面。启动实验机,以(2.4±0.2)kN/s的速度进行加荷,直至试件破坏。记录最大抗压破坏荷载(N)。

五、结果评定

(1)抗折试验结果:

抗折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fce,m?式中 fce,m ——水泥抗折强度,Mpa;

P——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3pL2bh2?0.00234P

17

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100mm;

b、h——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40mm;

每组的试件的抗折强度,以3个棱柱体试件抗折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3个测定值中仅有1个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剔除这个数据,再取其余2个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当有2个试件的测定值超出平均值的±10%时,应重做

加荷速度: N/s

编号 试件尺寸(mm) 宽b 高h 跨距L 1 2 3 平均值 破坏荷载P(N) 抗折强度f(MPa) (2)抗压试验结果:

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Mpa。

fce,c?PA?0.000625P

式中 fce,c——水泥抗压强度,Mpa;

A——受压部分面积,mm2( 40 mm× 40 mm= 1600 mm2)。

以一组3个棱柱体上得到的6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6个测定

值中有一个超出6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出这个结果,而以剩下5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5个测定值中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则该组结果作废。

加荷速度: 2.4N/s

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值 受压面积F(mm2) 破坏荷载P(KN) 抗压强度 f(MPa)

18

第二部分 细料试验

第一节 细集料筛分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对水泥混凝土用细集料可采用干筛法,如果需要也可采用水洗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细集料必须用水洗法筛分。

注:当细集料中含有粗集料时,可参照此方法用水洗法筛分,但需特别注意保护标准筛筛面不遭损坏。 二、仪具与材料 (1)标准筛。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3)摇筛机

(4)烘箱:能控温在105℃±5℃。 (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根据样品中最大粒径的大小,选用适宜的标准筛.通常为9.5㎜筛(水泥混凝土用天然砂)或4.75㎜筛(沥青路面及基层用天然砂、石屑、机制砂等)筛除其中的超粒径材料然后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分料器法或四分法缩分至每份小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19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通常不少于6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 四、试验步骤:干筛法试验步骤 (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面一只,即9.5㎜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0.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以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不宜采用干筛法。 ③无摇筛机时,可直接用手筛。

(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量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差不得超过后者的1%。 五、计算:

(1)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精确至0.1%。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O.15㎜筛下部分即为0.075㎜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的筛底部分。 (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3)计算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 (5)天然砂的细度模数按式(T0327-1)计算,精确至O.01。

(A0.15?A0.3?A0.6?A1.18?A2.36)?5A4.75100?A4.75MX= (T0327-1)式中:MX—砂的细度模数;

A0.15、A0.3、??A4.75——分别为0.15㎜、0.3㎜、??、4.75㎜各筛上的

累计筛余百分率(%)。

(6)直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细集料筛分试验记录表 试样 筛孔尺质 量 寸(mm) 1 9.5 4.75 2.36 1.18 0.6 0.3

筛余质量(g) 2 平均 20

分计筛累计筛通过百余 余 分率ai(%) Ai(%) pi(%)

0.15 筛地质量 细度模 数: 备注

第三部分 粗料试验

第一节 粗集料的筛分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组成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可采用干筛法筛分,对沥青混合料及基层用粗集料必须采用水洗法试验。 二、主要仪器设备

(1)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摇筛机。

(3)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4)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三、试验准备

按规定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T0302-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四、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干筛法试验步骤 (1)取试样一份置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2)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当采用摇筛机筛分时,应在摇筛机筛分后再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人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

21

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应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 注:由于0.075㎜筛干筛几乎小能把沾在粗集料表面的小于0.075㎜部分的石粉筛过去,而且对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而言,0.075㎜通过率的意义不大,所以也可以不筛,且把通过0.15㎜筛的筛下部分全部作为0.075㎜的分计筛余,将粗集料的O.075㎜通过率假设为0。 (3)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拨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筛过筛孔。 (4)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相比,相差不得超过m0的0.5%。 六、干筛法筛分结果的计算

(1)计算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干燥总质量m0之差,作为筛分时的损耗,并计算损耗率,记入表T0302-2之第(1)栏,若损耗率大于0.3%,应重新进行试验。

m5=m0-(∑mi+m底) (T0302-1)

式中:m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m底——筛底(0.075㎜以下部分)集料总质量(g)。

(2)干筛分计筛余百分率

干筛后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T0302-2)计算,记入表T0302-2之第(2)栏,精确至0.1%。

pi?'mim0?m5?100 (T0302-2)

式中:p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m5——由于筛分造成的损耗(g); 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075㎜、0.15㎜……至集料最大粒径的排序。

(3)干筛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以上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记入表T0302-2之第(3)栏,精确至0.1%。

(4)干筛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Pi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记入表T0302-2之第(4)栏,精确至0.1%。

(5)由筛底存量除以扣除损耗后的干燥集料总质量计算0.075㎜筛的通过率。 (6)试验结果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表示,记入表T0302-2之第(5)栏,精确至0.1%。当两次试验结果P0.075的差值超过1%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表T0302-2 粗集料干筛分记录

干燥试样总量m0(g) 筛孔尺寸(㎜)

第1组 3000 筛上重mi(g) 分计筛余(%) 累计筛通过百分筛上重余(%) 率(%) 22

第2组 3000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mi(g) 率(%) 平均 通过百分通过百分率(%)

(1) 26.5 19 16 13.2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筛底m底 筛分后总量∑mi(g) 损耗m5(g) 损耗率(%)

(2) (3) (4) (1) (2) (3) (4) (5)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水泥混凝土使用的4.75㎜以上的粗集料的针状及片状颗粒含量,以百分率计。

(2)本方法测定的针片状颗粒,是指使用专用规准仪测定的粗集料颗粒的最小厚度(或直径)方向与最大长度(或宽度)方向的尺寸之比小于一定比例的颗粒。

(3)本方法测定的粗集料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可用于评价集料的形状及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

二、仪具与材料

(1)水泥混凝土集料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片状规准仪的钢板基板厚度3㎜,尺寸应符合表T0311-1的要求。

表T0311-1水泥混凝土集料针片状颗粒试验的粒级划分及其相应的规准仪孔宽或间距 粒级(方孔筛)(㎜) 针状规准仪上相对应的立柱之间的间距宽(㎜) 片状规准仪上相时应的孔宽(㎜) 4.75~9.5 9.5~16 16~19 19~26.5 26.5~31.5 31.5~37.5 17.1 (B1) 2.8 (A1) 30.6 (B2) 5.1 (A2) 42.0 (B3) 7.0 (A3) 54.6 (B4) 9.1 (A4) 69.6 (B5) 11.6 (A5) 82.8 (B6) 13.8 (A6) (2)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值的0.1%。

(3)标准筛:孔径分别为4.75㎜、9.5㎜、16㎜、19㎜、26.5㎜、31.5㎜、37.5㎜,试验时根据需要选用。 三、试验准备

23

将集料在室内风干至表面干燥,并用四分法或分料器法缩分至满足表T0311-2规定的质量,称量(m),然后筛分成表T0311-2所规定的粒级备用。

表 T0311-2针片状颗粒试验所需的试样最小质量 公称最大粒径(㎜) 试样的最小质量(㎏) 四、试验步骤 (1)目测挑出接近立方体形状的规则颗粒,将目测有可能属于针片状颗粒的集料按表T0311-2所规定的粒级用规准仪逐粒对试样进行针状颗粒鉴定,挑出颗粒长度大于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而不能通过者,为针状颗粒。

(2)将通过针状规准仪上相应间距的非针状颗粒逐粒对试样进行片状颗粒鉴定,挑出厚度小于片状规准仪上相应孔宽能通过者,为片状颗粒。

(3)称量由各粒级挑出的针状颗粒和片状颗粒的质量,其总质量为m1。 五、计算

碎石或砾石中针片状颗粒含量按式(T0311-1)计算,精确至0.1%。

Qe=

m1m0?100 (T0311-1)

9.5 16 19 26.5 0.3 1 2 3 31.5 5 37.5 37.5 37.5 10 10 10 式中:Qe——试样的针片状颗粒含量(%);

m1——试样中所含针状颗粒与片状颗粒的总质量(g); m0——试样总质量(g)。

24

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记录表

试 验 式 样 次 数 重 量(g)m0 4.75~9.5 1 2 3 4 5 6 9.5~16 16~19 19~26.5 26.5~31.5 31.5~37.5 各粒级针片状颗粒重量(g) 各 粒 级 针片状含平均针片针 片 状 量(%)Qe 状含量(%) 总 重 量(g)m1 3 18 5.2 31.2 7.2 43.2 9.0 54.0 11.3 67.8 14.3 85.8 片状规准仪上相应的孔宽(mm) 片状规准仪上相应的距离(mm)

25

第三节 粗集料压碎值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集料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衡量石料力学性质的指标,以评定其在公路工程中的适用性。

二、仪具与材料

(1)石料压碎值试验仪:由内径150㎜、两端开口的钢制圆形试筒、压柱和底板组成,其形状和尺寸见图T 0316-1和表T 0316-1。试筒内壁、压柱的底面及底板的上表面等与石料接触的表面都应进行热处理,使表面硬化,达到维氏硬度65。并保持光滑状态。

图T0316-1 压碎指标值测定仪

(尺寸单位:㎜)

表T 0316-1试筒、压柱和底板尺寸

部 位 试筒 压柱 底板

(2)金属棒:直径10㎜,长450㎜~600㎜,一端加工成半球形。 (3)天平:称量2㎏~3㎏,感量不大于1g。

(4)标准筛:筛孔尺寸13.2㎜、9.5㎜、2.36㎜方孔筛各一个。 (5)压力机:500kN,应能在1Omin内达到400kN。

(6)金属筒:圆柱形,内径112.0㎜,高179.4㎜,容积1767㎝3。

三、试验准备 (1)采用风干石料用13.2㎜和9.5㎜标准筛过筛,取9.5㎜~13.2㎜的试样3组各3000g,供试验用。如过于潮湿需加热烘干时,烘箱温度不得超过100℃,烘干时间不超过4h。试验前,石料应冷却至室温。

(2)每次试验的石料数量应满足按下述方法夯击后石料在试筒内的深度为100㎜。 在金属筒中确定石料数量的方法如下:

将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称取量筒中试样质量(m0)。以相同质量的试样进行压碎值的平行试验。 四、试验步骤

(1)将试筒安放在底板上。

26

符 号 A B C D E F G H I J 名 称 内径 高度 壁厚 压头直径 压杆直径 压柱总长 压头厚度 直径 厚度(中间部分) 边缘厚度 尺寸(㎜) 150±0.3 125~128 ≥12 149±0.2 100~149 100~110 ≥25 200~220 6.4±0.2 10±0.2

(2)将要求质量的试样分3次(每次数量大体相同)均匀装入试模中,每次均将试样表面整平,用金属棒的半球面端从石料表面上均匀捣实25次。最后用金属棒作为直刮刀将表面仔细整平。

(3)将装有试样的试模放到压力机上,同时加压头放入试筒内石料面上,注意使压头摆平,勿楔挤试模侧壁。

(4)开动压力机,均匀地施加荷载,在10min左右的时间内达到总荷载400kN,稳压5s,然后卸荷。

(5)将试模从压力机上取下,取出试样。

(6)用2.36㎜标准筛筛分经压碎的全部试样,可分几次筛分,均需筛到在1min内无明显的筛出物为止。

(7)称取通过2.36㎜筛孔的全部细料质量(m1),准确至1g。 五、计算

石料压碎值按式(T0316-1)计算,精确至O.1%。

Qa?'m1m0?100 (T0316-1)

式中:Qa'——石料压碎值(%); m1——试验前试样质量(g);

m0——试验后通过2.36㎜筛孔的细料质量(g)。

集料压碎值试验 岩性 次数 试验前试样总质量(g) 试验后通过2.36筛压碎值孔的细料质量(g) (%) 平均值(%) 备注- 1 . 2

27

第四节 砂石材料的含水率试验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含水率; 二、 仪具与材料

(1)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天平:称量5㎏,感量不大于5g。 (3)容器:如浅盘等。 三、 试验步骤

(1)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2)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四、 计算

含水率按式(T0305-1)计算.精确至0.1%。

ω=

m1?m2m2?m3?100 (T0305-1)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五、报告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粗集料的含水率检验报告

测试项目 容器质量m3(克) 湿粗集料与容器质量m1(克) 干粗集料与容器质量m2(克) 粗集料中含水的质量(克) 粗集料含水率ω(%) 粗集料平均含水率(%)

28

数据一 数据二

细集料含水率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的含水率。 二、仪具与材料

(1)烘箱:能控温在105℃±5℃。

(2)天平:称量2㎏,感量不大于2g。 (3)容器:浅盘等。

三、试验步骤

1

由来样中取各约500g的代表性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m)的干燥容器中称量,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2),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量(m)。 四、计算

按式(T0332-1)计算细集料的含水率,精确至0.1%。

ω=

m2?m3m3?m1?100 (T0332-1)

3

式中:ω——细集料的含水率(%); m1——容器质量(g);

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五、报告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

细集料的含水率检验报告 测试项目 容器质量m1(克) 湿细集料与容器质量m2(克) 干细集料与容器质量m3(克) 细集料中含水的质量(克) 细集料含水率ω(%) 细集料平均含水率(%) 数据一 数据二

29

第四部分 混凝土试验

第一节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试验

一.实验仪器

坍落度筒:用2-3mm厚的铁皮制成,筒内壁光滑,筒的上下面相互平行,并垂直于轴线,捣棒,300mm钢尺2把、40mm孔径筛、装料漏斗、镘刀、小铁铲和温度计

二.实验步骤

按照所需数量,称取各种材料,分别按石、水泥、砂依次装入料斗,开动机器徐徐将定量的水加入,继续搅拌2~3min,将混凝土拌合物倾倒在铁板上,再经人工翻拌二次,使拌合物均匀一致后用作试验。

湿润坍落度筒的内壁及拌合钢板的表面,坍落度筒的内壁和底板上应无明水。将筒放在钢板上,用双脚紧踏脚板。

将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分3层装入筒内,每层体积大致相等或每层高度大致相等,底层厚约70mm,中层厚约90mm。装入的试样须均匀并具有代表性。每装一层,用振动棒垂直插捣25次,深度约12cm,插捣应在筒内全部面积上,由边缘到中心沿螺旋方向均匀进行。

顶层插捣完毕,取下装料漏斗,用镘刀将混凝土拌合物沿筒口抹平,并清除筒外周围混凝土。

将坍落度筒徐徐垂直、平稳的提起,不得歪斜。当试样不再继续坍落时,用钢尺量出试样顶部中心点与坍落度筒高之差,即为坍落度值。

整个坍落度试验应连续进行,并在1-2min内进行。

若整个坍落度试验发生一边坍陷或剪坏,则该次试验作废,应取另一部分试验重做。 测记试验时混凝土的温度,及实验时的数据

三.实验结果

水灰比: 0.43 坍落度: 10~30 mm 配合比 拌和 升混凝土的材料用量(kg) 水泥 1 2 3 4

混凝土拌合物调整后配合比:

6.0885 4.815 砂 11.88 11.64 石 17.82 17.475 水 2.11312 2.07 坍落度(mm) 25 22 观察拌合物的下述性质 粘聚性 较差 较好 保水性 较差 较好 mco:mwo:mso:mGo?321kg:138kg:776kg:1165kg?1:0.43:2.43:3.36

30

第二节 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

一、目的、适用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测定水泥混凝土抗弯拉极限强度的方法,以提供设计

参数,检查水泥混凝土施工品质和确定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加荷标准。本方法适用于各类水泥混凝土棱柱体试件。

二、仪器设备

(1)压力机或万能试验机:

应符合T055l中2.3的规定。

(2)抗弯拉试验装置(即三分点处双点加荷和三点自由支承式混凝土抗弯拉强度与抗弯拉弹性模量试验装置):如图T0558-1所示

三、 试件制备和养护 (1) 试件尺寸应符合

T0551中表T0551-1的规定,同时在试件长向中

部1/3区段内表面不得有直径超过5mm、深度超过2mm的孔洞。

(2) 混凝土抗弯拉强度试件应取同龄期者为一组,每组3根同条件制作和养护的试件。

四、试验步骤

(1) 试件取出后,用湿毛巾覆盖并及时进行试验,保持试件干湿状态不

变。在试件中部量出其宽度和高度,精确至lmm。

(2) 调整两个可移动支座,将试件安放在支座上,试件成型时的侧面朝上,几何对中后,务必使支座及承压面与活动船形垫块的接触面平稳、均匀,否则应垫平。

(3) 加荷时,应保持均匀、连续。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加荷速度为0.02MPa/s~0.05MPa/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30且小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5MPa/s~0.08MPa/ s;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加荷速度为0.08MPa/s~0.10MPa/s。当试件接近破坏而开始迅速变形时,不得调整试验机油门,直至试件破坏,记下破坏极限荷载F(N)。

(4) 记录下最大荷载和试件下边缘断裂的位置。

五、试验结果

(1)当断面发生在两个加荷点之间时,抗弯拉强度按下式计算:

31

式中:

——抗弯拉强度(MPa);

F——极限荷载(N);

L——支座间距离(mm) b——试件宽度(mm); h——试件高度(mm)。

(2) 以3个试件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3个试件中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如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舍去,以中间值作为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如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值均超过中间值15%,则该组试验结果无效。

3个试件中如有一个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混凝土抗弯拉强度按另外两个试件的试验结果计算。如果这两个测值的差值不大于这两个测值中较小值的15%,则以两个测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结果,否则结果无效。

如果有两根试件均出现断裂面位于加荷点外侧,则该组结果无效。 注:断面位置在试件断块短边一侧的底面中轴线上量得。 抗弯拉强度计算精确到0.01MPa。

(3) 采用l00mm×l00mm ×400mm非标准试件时,在三分点加荷的试验方法同前,但所取得的抗弯拉强度值应乘以尺寸换算系数0.8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时,应采用标准试件。

6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执行标准; (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 (3)试验日期及时间;

(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 (5)环境温度和湿度;

(6)水泥混凝土抗弯拉强度值; (7)要说明的其它内容。

32

养护环境 试块抗折强度 名称 编号 1 2 3 150mm × 150mm × 600mm 备注: 水中养护 龄期 3天 试件尺寸mm 抗折荷载KN 抗折强度MPa 折合标准尺寸强度MPa 达到设计强度% 23 23.5 3.07 3.13 4.33 108.25% 结论: 混凝土抗折强度实验报告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yg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