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27 15:19: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该科研课题荣获2012年信阳市社会科学类课题一等奖)

教育学11.编号 自选

2011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调研课题 申 报 表

课 题 名 称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任 太 成 负责人所在单位 息 县 第 一 高 级 中 学 通 讯 地 址 息 县 第 一 高 级 中 学 填 表 日 期 2011年7月14日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 1 -

填表须知

一、本表所填各项内容须打印,语言应规范,所有引文、资料、数据应注明出处。

二、申报表报送一式两份;栏目空格不够时,可另行加页。

三、每项课题负责人仅限一名。课题组成员一般不得超过7人(含负责人)。

四、申报者每人可主持申报一项,另参与一项课题。

五、凡未能按期完成上年度立项课题的作者,不得主持申报本年度课题。 六、为便于联系,课题负责人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通讯地址须详细填写。

七、本申报表封面“编号”系指课题《指南》中的题目序号,由申报者对应填写,自选择课题也需填写编号。确定编号的方法为:在《指南》中找一个和自选择课题最接近的题目,以该题目的编号为自选择课题的编号,填写格式为“×.自选”(“×”代表《指南》中的题目序号)。

八、“类别”分为两类,即指南课题和自选课题。“学科分类”分为两类,即人文学科和经济学科。

九、本申报表可以复制。

十、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点设在市社科联)负责课题立项的组织工作。地址:信阳市羊山新区新五路行政办公区主楼90828室;

- 2 -

一、简况

课题名称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主 题 词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 高效课堂 类 别 自选课题 学科分类 人文学科 出生负责人姓名 任太成 性别 男 民族 汉 1966年学历 研究日期 10月21 生 职务职称 一高教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思想政治教育 电 工作单位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话 办 手机13837645968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务职称 工作单位 主杨宇 男 本科 中教一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要许媛媛 女 本科 中教一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黄永红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加崔瑜 男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者 虎杰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娟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 3 -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本项目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 1、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是当前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有效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市教师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我市教育整体水平和办学品位,有利于推动新课程实验向更纵深方向发展。 2、选题意义: 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为了发展我市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着力提高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

- 4 -

(二)内容:本项目研究的主要思路、框架设计。 1、研究的主要思路: 研究目标 (1)通过对本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调查、观察、分析、反思等途径,寻找并归因造成思想政治课低效的因素。 (2)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努力提升高中政治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共识,形成有效教学的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实践这种教学观,从而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总结出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有效教学的教师行为规迹。 (4)努力探索有效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推动和促进学科素质教育的实施,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 研究内容和措施 (1)了解研究人员对课题的共识度,及对课题研究应具备的技能、技巧、知识、素质的掌握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形成共识。 (2)调查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现状以及达到的程度,并分析教师在实践中有效教学的有限性的原因,并试图努力寻找实现有效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①拟定教师问卷调查表,调查教师关于有效教学的意识、有效教学的实施现状、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 ②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发现教学中有效教学不足的原因,并试图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寻找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最大化的措施和策略。 (3)调查研究学生对于教师实施有效教学存在的不足及问题,并试图通过挖掘学生中的教学资源,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①拟定学生问卷调查表,调查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 ②通过谈话和交流,获得学生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要求、期望等材料,从而努力实现有效教学最大化,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分析影响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因素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 (5)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措施和策略 ①课堂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有效教学设计) 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导入、有效情境创设、有效设问、有效反馈、有效活动、有效互动、有

- 5 -

效合作、有效探究、有效课堂调控、有效语言表达、有效情感交流、有效思维、有效过渡、有效三维目标达成、有效小结等。 ③课堂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有效教学评价) 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而研究的基点是寻找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的分析。 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资料收集法,谈话法等。充分体现实践研究理念,以质性研究方法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为辅;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过程研究与形成研究相结合;个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 2、框架设计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2011年6月到2011年12月。 第一阶段:准备、调查研究阶段(2011年6月) ①构思、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 ②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建立课题研究网络,研究实施措施。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1年7——8月) 组织研究人员学习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组织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开展相关的有效教学的反思与经验总结,并初步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并重点探讨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实话策略和方法。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1月) ①2011年9月,前期研究,交流研究情况。在高一各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全面倡导有效的教与学理念,并开展有效教学的实践。及时发现问题适当改进教学策略。 ②2011年10月,阶段性总结,继续研究。提炼有效教学的策略范例并撰写有效教学案例集,及时总结、反思、修正课题进程。 ③2011年11月,中后期研究,基本完成课题的实践研究。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继续实践研究。把总结、案例等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论文,进一步指导有效教学的研究。 第四阶段:结题总结阶段(2011年12月) 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评价,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并进行归因分析,做好结题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并积极推广和应用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促进我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 6 -

(三)价值:本项目创新程度、应用价值。 1、创新程度:发展我市十二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目标直指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现有的有效教学策略理论。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着力提高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给处在迷茫中的新课程教师提供一种有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探索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方法与途径,通过研究建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课堂教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促进我国新课程改革进程。 2、应用价值:本课题研究有助于实现各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与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 (四)研究基础:项目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成果,主要参考文献 1、项目组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已有相关成果 ①2010年7月,任太成老师荣获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科研课题《政治课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结项证书。 ②2010年9月,任太成、杨宇、崔瑜三位老师荣获河南省教育厅颁发的2010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③许媛媛、黄永红、虎杰、任娟等老师也都在CN刊物上发表数篇文章。 2、主要参考文献 (略) - 7 -

三、有关方面意见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该教育科研课题选题新颖,实践性强,同意申报。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评审意见 立 项 评 审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意 见 负责人签字: 公 章

- 8 -

年 月 日

编号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鉴定结项 审 批 书

项 目 批 准 号 课 题 名 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任 太 成 负责人所在单位 息 县 第 一 高 级 中 学 填 表 日 期 2012年3月10日

- 9 -

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主 题 词 类 别 自选课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学科分类 人文学科 负责人姓名 任太成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9661021 学历 本科 职务职称 一高教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专长 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单位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电 办 话 手机13837645968 工作单位 姓名 性别 学历 职务职称 杨宇 男 本科 中教一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主 许媛媛 要 参 黄永红 加 者 崔瑜 女 本科 中教一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男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虎杰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娟 女 本科 中教二级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 10 -

二、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学习一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为此,政治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

- 11 -

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推广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二)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五)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策略,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 四、研究内容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精当。 2.讲课精炼有效,有效施教。 3.主体作用发挥。 4.分层教学落实。 5.师生关系和谐。 6.教学目标达成。 7.有效课堂有“三到” (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愿 (2)情到——情系班级,班课合一 (3)手到——敬畏规律,自主学习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 (二)参考文献法研究法 (三)教育实验法 六、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历经半年多,自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三)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七、有效教学的具体环节 (一)有效备课 (二)有效导入 (三)有效提问 (四)有效师生互动 (五)有效训练

- 12 -

八、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九、有效课堂的体会 (一)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1.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学生能积极参与。 3.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二)有效的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十、问题与反思 (一)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学观念的滞后带来教学行为的出现的新问题 2.课堂教学设计层面遇到的新问题 3.课堂组织管理层面遇到的新问题 4.课堂文化层面出现的新问题 (二)可行性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3.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 4.培养教学机智。 项目负责人签字: 2012年3月10日 - 13 -

三、有关方面意见

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该课题注重实效性,取得了应有教学成绩,同意结项。 公 章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2012年3月10日 专家组评审意见 结 项 评 审 意 见 公 章 年 月 日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 14 -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息县第一高级中学 任太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越来越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特别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这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不得不思考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问题。学习一门思想政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的教与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期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与学的效果。目前,正在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材编排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都要随之发生改变,否则就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但为何浮华落尽,涛声依旧?个中原因有很多,但关键是:如何应对各种新课改理念做到融会贯通,逐步形成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如何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我们的教学有哪些不合理的存在?进而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据此,我们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方案,我们将着眼于促进学生健康、长远的发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生长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分析和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抓手,重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价值观,探究优化课堂教学的技术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是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我们的政治教学中普遍存在许多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部分教师仍延用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调,语言交际意识淡漠,课堂缺乏情趣和动力。为此,政治教师们仍然肩负着不断探索优质高效教学方法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什么是有效教学?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

- 15 -

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策略:是一种行动的方针,或者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集合。本课题研究实现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各个环节。其中,有效备课是根本基础,有效课堂是教学核心,有效训练是重要依托,有效辅导是有益补充,有效评价是持续推进。课堂是有效教学的主阵地。其它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有效课堂建设进行系统而周密的教学设计。

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的指标体系以及教学行为。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就有效教学理论而言,我们的前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具体落实上,我们发现还存在着普遍的不足。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衔接,并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推广的时代大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必然可以进一步推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推广与使用,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时代和谐。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提高高中政治教师学习新理论,接受新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成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者型教师。

(二)培养高中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其个性特长和创新精神,使其学习过程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使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潜能得到最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形成一整套从教学管理到学生发展的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以及各种保障措施。

(四)着力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全体师生树立有效教

- 16 -

学的意识,使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五)总结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的做法与经验,形成策略,对全市推广有效教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四、研究内容

(一)有效教学的涵义

有效教学包括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评价等。 1.有效备课。有效备课要做到: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

2.有效课堂。上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有效的因素很多,其中有效调控至关重要。课前渲染情境的导入,通过主问题设计带领学生将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机制处理,合理控制教学节奏的松紧与快慢等等。 3.有效训练。训练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训练的有效性侧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性。加强课堂和课后训练的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进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二是分层性。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他们定时、定量完成相同的作业,不利于提优补差,整体推进,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作业必须在题量和难度上体现区别对待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4.有效辅导。辅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补充环节。有效辅导的关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辅导的针对性。根据对象数量的不同,辅导可分为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根据辅导目的的不同,辅导又可分为提优辅导和补差辅导。不论何种形式的辅导都应突出辅导的针对性,针对特定的对象,选择特定的内容。二是辅导的灵活性。辅导难度较大的以及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师可以亲自组织;难度一般,操作简易的,可以通过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互助合作的辅导。

5.有效评价。我们必须摒弃单一、僵化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加大过程性评价的力度,弘扬“进步就是成功”的学习理念,积极推进肯定进步、激励进步的评价模式,努力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现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备受青睐。一些教师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谈讲色变。有的教师则一味追求课堂上学生感官上的“刺激”;一味追求课堂气氛上的“热闹”;一味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花俏等教学过程表面上的“唯美主义”。特别是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更是让人觉得如此。一些教师却说,这是新理念的课堂。可我心存疑虑:这样的课堂能有效吗?“自主、合作、探究”固然重要,

- 17 -

可是学生终归是学生,有些问题,只在同一个浅层面上讨论,乱糟糟地无序无味重复浅显的表面问题。教师不加以引导,不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对新课改的扭曲呢?能谈得上有效吗?有效教学需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设计精当。

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能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高中每一课学生手上都应有学案)。同时,教学设计要把每一课教学的知识点与整个知识体系相联系并提出实现整体目标的教学策略。

2.讲课精炼有效,有效施教。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低台阶、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严检测、细矫正”的原则, 能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10-15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主体作用发挥。

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分层教学落实。

根据学生个性、认知能力、思维类型等差异,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指导、分层训练。高中阶段要积极实行课程分层教学或走班制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5.师生关系和谐。

师生之间具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里充满欢乐、微笑、轻松、和谐、合作和互动。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尊重、温暖、理解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亲和力和教学艺术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90%以上的学生喜欢学科教师并对这一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6.教学目标达成。

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落实,作业与练习当堂完成率100%,正确率90%以上;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 18 -

有成功喜悦的学生达95%以上。

7.有效课堂有“三到”

(1)心到——心中有人,心中有愿

何谓“心到”,就是心中有人,心中有愿。辛苦一场来备课,声嘶力竭来上课,学生听得不起劲,课堂效果没达到。个中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心中没有学生,只有教材和教案。尽管备课时吃透了教材,尽管精熟了教法,尽管自己课堂上使出浑身解数,但学生毫不领情,效果自然不佳。 能否“吃透”学生,取决于教师是否把学生放在心里,把学生放在心里的什么地方。可见高效课堂的真谛就是:回到原点,一切从学生出发。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课堂,没有收获,那么,每天的这些课,他们都是在忍受着多大的煎熬啊!因此,心中有人即是指我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时刻关注学生。

心中有愿,即心中有愿景。在我区开展了多年的“节节课好”“个个班好”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也树立了自己在高效课堂实践之路上的愿景:让我的课堂以“学生”为基石,以“班课合一”为阶梯,以“规律”为保障,成为一个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磁性课堂。

(2)情到——情系班级,班课合一

所谓情到,就是要把自己的真情倾注到班级之中,建设好班级,这样上课也就事半功倍了。

“节节课好”与“个个班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就如同谈局长告诉我们的高铁铁轨与列车一般,他们是生生相依、相辅相成,不可割裂开来的。只有当教室里充满了温暖与爱,学习的动力才会真正产生。让爱和尊重成为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创设一个安全平等,和谐积极的学习生活氛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良好的班风,学风已然形成,学生在课堂上更主动,更自信,更愉快,极大的促进了我们语文课堂的高效。

(3)手到——敬畏规律,自主学习

手到,就是要多实践,不断探寻教学规律。德国教育家普斯谱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遵循这一规律,教师才能真正领悟高效课堂的真谛;敬畏这一规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教育调查法

通过问卷、听课、调研、座谈、教研活动等形式,观察了解、调查分析教师中存在的各种教学行为失误,归纳整理,从中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失误行为。

- 19 -

1.本课题作为信阳市教研室课题,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参与了课题问卷调查的设计,并根据课题组的安排,每位课题组成员对所在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于2011年10月,完成了问卷调查情况的汇总,使课题组成员初步明确了政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从而为在教学中加以控制,得出规律性认识,形成研究策略,奠定了基础。

2.从2011年冬学期起,课题组全体成员坚持每学期听课36节以上,完成课题研究活动情况登记表。学校还先后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到各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就本课题的政治课堂效益的提高进行深入探讨,逐步形成共识。每到一所学校,我们还组织部分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政治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调查研究法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法能搜集到难以从直接观察中获得的资料.调查法应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调查法可以在事后从当事人或其他人那里获得有关已经过去的事情的资料。在空间上,只要研究课题需要,调查法甚至可以跨越国界,研究数目相当大的总体以及一些宏观性的教育问题。调查法还具有效率较高的特点,它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资料。调查过程本身能起到推动有关单位工作的作用。由于调查法不局限对于研究对象的直接观察,它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获取材料,故有人把调查法称为间接观察法

(二)参考文献法研究法

以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通过对文献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与研究对本课题进行科学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学习相关理论与专著,掌握研究方法,拓宽研究思维,并综合教育调查研究成果,互为参照,综合分析,形成心理层面和操作层面的失误行为分类与控制它的方法途径,构建实验假设。

1.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如《思想政治教学与参考》、《思想政治教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等,清楚地界定若干概念,借鉴、归纳前人在类似内容研究中的成果,正确处理好课题研究中批判继承与实践创新的问题。

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努力学习有关专著和理论文章,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全体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丛书》(6本一套)等,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认识,保持教学观念与行为的与时倶进,

3.使每一位成员真正参与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课题组成员都较全面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科研:从课题申报到成果发表》、《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课题组成员的

- 20 -

专业自主发展。

(三)教育实验法

以上述实验假设和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有目的的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和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和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

1.选择实验对象,确定实验教师,保证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尽管在实验班的确定上,我们难以做到完全随机化,但我们注意到一味地挑选条件较好的班级、基础较好的学生搞实验,这是没有说服力的,更需要在一般条件下进行实验。

2.在理论假设的引导下,全体课题组成员就实验目标任务的设计、自变量的操作设计、因变量的观测设计、无关变量的控制设计组织管理设计作了充分地酝酿和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形成策略性研究的思路。

3.在实验过程中,检验控制组与非控制组的课堂教学效益,每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研讨会,检讨进展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完善假设,最后形成结题报告,归纳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若干条建议和做法。

此外,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经验总结法的运用。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学年对其自身从事的教育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和思考,将对教育措施、教育现象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阶段总结提交课题讨论。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六、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历经半年多,自2011年6月至2012年2月,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9月)

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收集文献资料,学习内容主要有:《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过程与策略》、《过程与策略——新课程实施解读》等。进行本校 “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构想并制订了具体的研究计划。

1. 学校首先聘请了市区有关教科研专家作指导。同时,成立了由任太成主任任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由任太成主任亲自担任该课题组长,参与课题研究的人员采用自主报名,择优录用的方法,保证了人员素质。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了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形成共识。

- 21 -

2. 建立一系列教科研规章制度,将科研、教研工作紧密结合,规定课题组成员每月撰写二页理论学习笔记、二篇教学反思,每学期设计一份好教案、上好一堂研究课、写好一篇研究论文。落实教科研奖惩制度,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我们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1)学习的平台。

①学专业书籍,丰富教师的学养。学校购买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教育书籍,并分必读书和选读书提供教师阅读。

②组织外出听课,增长教师的见识。除了参加市、区安排的教研活动,我们还有计划地安排研究教师赴浙江、杭州、镇江、无锡等地聆听名师新课堂、新理念,并要求撰写心得,在实践中移植。

(2)交流的平台。我们定期组织课题沙龙活动,反映存在的真实问题,请骨干力量进行解疑和指导。

(3)展示的平台。我们开展了说课、上课、评课的系列评比活动,还陆续邀请了市、区教研室等有关专家、领导莅临指导。

4.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1.教师广泛研究应用集体备课、电子备课,探索“教案+课件+学案+时政热点”的集体研究型备课模式,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同时不断推广这种研究型电子备课的成功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熟悉学生,吃透教材,把握课堂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看,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原有知识与能力网络基础之上进行拓展与完善的过程。把握准教学的起点,明确学生能力的最佳发展区,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为了充分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我校正在积极实践“个备——集备——个备”的三轮备课模式。

二是合理预设,动态生成,揣摩课堂教学的流程和细部的情境。教学目标的预设应当突出主问题的设计,一课一标,一课一得,切忌目标分散零碎,备课中应当贯彻“导学”的理念,摒弃教师的强行、死板的流程设计,认真揣摩如何有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投入学习,探索理论的形成、知识的发展,让学生动态自主生成三维目标。

我们实施了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在全校推行了校级领导随堂听课制度。由教导处每周统一安排校级领导和中层分组听课,对被听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摸底、指导。对优课教师加以表彰和鼓励,对差课教师继续跟踪指导,以听课来促

- 22 -

进教师认真备课。二是在课题组改进了备课的设计和过程。首先是改变备课的格式,在教案的内容栏里增设了“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两块,显然这是与本课题紧密相关的。其次,以往的校内教研活动常常是执教者独立备课,呈现的是一种个人的努力。为了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研究课的质量,我们实施了合作备课。由一名课题组骨干成员和一名一般组员组合成对,提前对教材和教法进行切磋指导。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2.通过说课、开课(公开课、研究课、研讨课、赛课)活动推进课题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电子教案库、电子学案库、多媒体教学课件库、素材资源库,形成有效的课程资源。

为了使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课异教等研究的策略。

(1)主题研讨。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如语文教学的研讨主题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关注学情”、“课堂问题的设计”、“朗读训练的多层性”等。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试教的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设计,然后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任娟老师执教的政治研讨课《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就试教了三次。这种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也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

评课是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的体现,它需要教师用理性的眼光来观察,用内化的理论来阐述。为了促进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参与评课,我们要求听课教师听课后撰写一份评课稿或提纲。在评课中,我们除了先请执教者说课,还主张向执教者质疑,问他的设计思路、问他的设计意图、设计理念。这种积极互动的评课氛围常常感染着每一位参与的教师,无论对执教者还是评课者,都是一种激励,一种历练。

3.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创新进行理论总结,交流研讨,撰写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根据会考和高考考察应用能力的需要,主攻提高学生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成效的研究,构建符合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技巧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要引导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实施有效教学,教师是关键。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有效、高效的教学理念,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突出互动交流的有效性,增强知能建构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有效教学的意识。与此同时,广大教师还应通过不

- 23 -

断学习,逐步增强实施有效教学的教学素养。例如教师的专业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这些素质都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的能力基础。平时,学校将通过积极的组织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有效教学的素养。 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根本的保证,方式是突破的法宝。各学科的教学,教师首先应当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点,带领学生体验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愉悦,引导学生感受将知识演化成实际运用能力的快乐。平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学好的信心,确立挑战自我、寻求进步的信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在发展中收获更大的信心。

4.组织参加外出考察学习、听取专家讲学活动。

(三)总结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本阶段主要对照实施目标搜集有关研究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构建课程教学资源库、推出优化课堂教学实例、论文、完成结题报告及鉴定。

七、有效教学的具体环节 (一)有效备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开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而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和提高师资力量的主要途径。但今日之备课已被彻底异化、变态化、虚假化、无效化。有歌为证,歌名《心太软》——“夜深了你还不想睡,你还在抄教案吗?你这样辛苦到底累不累?还是纯属自我安慰?”

备课就是抄教案,异化一也。 抓备课就是查教案,异化二也。

不祛除异化,回归本义,求真求实,而谈有效备课,无异乎缘木求鱼。 如何做到有效备课?

1、明确教学方向——弄清楚为什么学 教学目标是规定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也就是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新课改下的课标已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大纲,老师要想做好有效备课就必须先做好教学目标的有效确立,因为教学内容始终是围绕教学目标来确定的,所以备一节新课老师先熟悉这一节课要上的内容有哪些,然后分析思考通过上这节课学生要达到怎样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这里的“怎样”是一个“度”,如若把握不到位很容易造成无效或低效的备课,类似盖大楼结果却画出了一间平房的草图。此外,目前有些学校老师用的书中有一本叫“三维设计”的,里面每一节 都为 老师准备好了三维目标,虽然如此老师们不能把其上的照抄下来,但老师可以参考此书和教参来规划自己的教学目标,因为有诸多原因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共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通过思考形成有助于自身教学的教学目标不仅利于自身的发展还响应课程改革,何乐而不为呢?

2、关注学生发展——弄清楚怎么学

- 24 -

新课程备课要在传统的“为学生”备课基础上,更强调“调动学生” ,注重因“才”施教的备课。在新课程教学提倡师生互动的前提下,谋划学生的学习过程,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1)教师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人格,包括欣赏他们的优点,包容他们的缺点;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相信学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指导、自我评价的能力;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的愿望与要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形成和发展源于自己的创新思维。

(2)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研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研究学生新的学习目标中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和必须学会。通过研究,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习惯;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背景;了解了学生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能力、认知类型、性格、学习动机等能力倾向;了解了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理机能、知识基础、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学习准备,丰富了自身的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预设与生成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生从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经验中走进学科课堂,真正实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课程要求。

(3)教师要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学生能否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与目标。如假设:我是学生,安排5分钟的复习够吗?进入新课多长时间全班学生都能适应?哪些问题需要同伴互助?什么情况下小组合作,学生才会充满热情地献智出力?什么方式汇报交流,会让学生有倾听的欲望和分享成果的快乐?换位思考时还要设想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该准备哪些台阶帮助他们走上来?班级的差异有多大?差异怎样才能变成教学资源?怎样设臵和布臵作业学生才会喜欢和有效?以上预设教师都要准备教学受阻的解决办法和出现意外的引导办法。

3、个性化解读教材——弄清楚学什么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它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某一时期的精华。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但要准确理解新课程标准下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教育思想,还需要挖掘新教材中的科学价值,环境价值、人文价值以及情感价值。那么,在备课中怎样才能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心理规律,有效地挖掘教材资源呢?

(1)研究教材。在研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研究教材,通览教材,分析教材,把握住教材的结构体系,弄清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及逻辑关系,梳理出教材的知识点,为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实施奠定基础。

(2)取舍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重点突出。合理舍弃是一种智慧,能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是课堂教学走向自主、开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3)开发利用教材。注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学科教学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教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努力促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将源头活水引进课堂,真正做到变“如何教教材”为“如何用教材”,力图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课程的创造者。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自我开发,努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真正将“差异”作为资源,并充分加以利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

4、客观评价反思——弄清楚学的怎样

- 25 -

教后反思也称课后备课,是教师备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6]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的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美国教授巴里斯在《培养反思力》一书中说:“那些喜欢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也会成为胜人一筹的教师,他们可以指导一般教师的成长。”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备课是否有效必须通过课堂来检验。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后,绝不能一备了之,而应在课堂教学之后再次备课,深刻反思,及时反馈信息、讨论研究,拓展备课的效能,杜绝“磨道效应”,快速提升教师的素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坚持写教后反思,课后第一时间把“成功之举、失败之处、学生的独到见解等”记录在教学案的教后反思栏目内。教学反思要“短、平、快”,要短小精悍,写真实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有一定格式,没有字数限制。

总之,教学活动是一种组织形式,备课的实质是备教学。作为一线教师,有效备课是势在必行之路,用心去看、用行动去实践、用交流去完善,或许会耗用我们很长的时间,但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那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有效导入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到:“教师的最大技巧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并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导课的过程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创造一种益于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氛围的过程。

新课的有效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好的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学生;如同路标,引导学生走入未知的殿堂;如同火花,点燃学生的思维。教师精心设计的导课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做好心理准备。下面就有关有效导入的几种基本形式浅谈一下。

1、温故导入

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学习。孔子云:“温故而知新”。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合乎逻辑、顺理成章地引出新知识。这种由已知导向未知,过渡流畅自然,适用于导入前后连贯性和逻辑性较强的知识内容。

2、设问导入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就运用巧妙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的欲望,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这里,设问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因此设问导入,应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出发,运用教材内容的重要之处,采用揭示矛盾、设臵悬念、提出问题等方法,从生疑、质疑入手,让

- 26 -

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热点时政导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出奇制胜”的道理即在于此。热点时政导入就是用新的时政热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把教学内容相关的理论与当前受关注程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大胆而巧妙地引入课堂,通过学生的讨论,以启迪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探求新知识的主动性。这种结合实际,用热点话题导入新课的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领会更深刻的知识。运用这一方法要注意对热点问题的引入和讨论,教师要做到导之有意、导之有法、导之有度,既放得开,又收得回。

4、寓言故事导入

根据课程需要,可以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课更生动、形象,学生学习更轻松增趣、易于接受与记忆。

运用这一方法,如果教师自己讲述故事,不要事先讲明这是什么故事,留给学生一个悬念,效果会更佳。当然,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故事最好让学生自己来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这样故事由学生自己讲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歌曲、小品导入

当代的中学生在心理上乐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握好中学生的这种心理,采用一些比较独特的引入方法,例如演唱歌曲、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这种方法新颖活泼,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6、漫画导入

法国著名演讲家海茵兹?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漫画具有诙谐、幽默的特点,同时它针贬时弊。用于政治课教学的话,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用漫画来导入正题。

7、情境导入 教育学告诉我们:引起求知欲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阶段。一般来说只有当学生面临问题、困境、渴求新知和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有问题才有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合理运用导入技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将学习新知识中的问题,内化为学生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新知识学习的具体情境,以高度觉醒的状态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导课一定要注意简洁性。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课堂教学的导课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这应该是所有成功的导课都必须具有的一个基本特点。否则,冗长的导课会失去其吸引力而导致事倍功半。

- 27 -

总之,“学无定式,教无定法”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局限于此。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教与学统一性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认知,遵循科学性、启发性、简洁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制定不同的导入策略,实现在新知识学习之前使学生产生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并把这种兴趣和愿望泛化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当中,让小小的课堂真的插上“高飞的翅膀”,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提问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善于提出问题,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思考探究的过程,引导得出正确的结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说明我们要充分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能起到激励参与,学会思维,检查反馈,巩固强化等效果。那么有效提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有效提问?

1 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低效或无效。低效的如过易或过难的、无意义重复的、表述含糊或者不到位的;无效的,即没有必要的那些提问。

(2)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问题间的等待时间太短,学生不能充分思考,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3)无法调控生成,教师点拔功力欠火候,没有给予有效的反馈。对学生的回答评价不到位,也会影响提问的效果。

(4)学生不会提问,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而实际上课堂提问大多数是由教师主宰。

(5)提问的数量太多,质量不高。需要提出更少的问题,更好的问题。 (6)提问没有层次,不能选择恰当的学生。

(7)提问的过程缺乏变通。课堂有时会出现和预想的有差距,这时如果不能做变通,本来是一个好问题,也可能变成了不好的问题。

2、 针对教师在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针对提问中的低效和无效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客观上,是由教师语言表达、知识水平、性格习惯等原因造成的。美国鲍里奇等人将“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的第一条列为“清晰讲授”,因此,教学提问的模棱两可势必影响到提问的实效性。二、主观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能力存在偏差,致使提问低效。对教材把握不当,使得看似有效的提问成了“表面的繁荣”;有时过于分散了问题,使问题琐碎化,没有提炼出紧紧抓住课文灵魂的核心问题。 所以这需要教师不断的修炼自己。

(2)有合适的等候时间。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种信息先是经过感受器而进入感受寄存器,一般需要0.25——2秒,然后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更多的时间。如果教师让这个思考的间隔时间过于短暂,会让学生刚刚形成的有意注意得不到必要的强化而消退,这就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当教师学会把等候时

- 28 -

间(教师提出问题以后的时间和学生作出回答之后的时间)从1秒钟增加到3-5秒钟,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学生会给出更详细的答案;学生会自愿地给出更好的答案;学生会做出更多的以证据为基础和更有预见性的回答;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在学生的评论中会显示更大的自信;学生的成就感明显增强。

(3)多重提问应具有层次和选择恰当的学生。

提问要有梯度和层次,先易后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次推进,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为例,在讲到互补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时,我提出了以下问题:“你认为汽油的价格变动时,汽油的需求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种变化会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些问题逻辑严密、层次深入,而且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涉及了整堂课所有的内容。

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提问优生,或提问差生,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教师要给学生的感觉是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被问到。轮答,抽签,抢答等,好问题还要配有好的回答方式,才能有更高的效率。

(4)所提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热点。在新旧知识的交汇处设问。从原有的知识点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认知的桥梁。 在易混点出设问,使学生找到知识之间的关系。

要关注提问的对象。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自己,更要备学生,了解学情也是提高课堂提问效率的重要因素。课堂提问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情感和思想的投入,学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善于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5)要提出更少的问题和更好的问题。 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生机,反而对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此外还要尽量避免没有思考价值的提问。如像“对不对”这样学生不加思考能随声附和的问题。老师提问的问题大多都只有一个答案 大多数是事实,记忆类的一般常识性的问题 ,这样问题多而质量不高。

应该提一些启发学生思考,拓展应用 综合型问题。比如对于同一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问,让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达到举一反三效果。如同一个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不同角度来思考。

(6)转变观念,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倡导学习形式的多样性,给学生质疑和提问题的机会。有时整堂课上,教师提了这很多问题,却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教师充分霸占了提问的主动权,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现象。由此导致学生表现拘束,不会提问,不善于提问,更没有展开深入复杂的思维,因此班内也没有形成大胆质疑的习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没有帮助教师分解问题,最终所有问题汇集到教师一人身上。因此,虽然课堂提问是一种相当重要的教学形式,但不能独霸课堂,挤占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

(7)要灵活,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

教师处理学生的回答时由于答案与自己的预设相悖,此时教师因缺少经验等原因不能机智应对或者点拨不够,造成这一教学环节很难收到相应效果而反复纠缠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自拔,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而且,有些问题本来是有效的,

- 29 -

可教师由于不会点拨或引导不当致使有效问题也不有效了。

如果遇到意外情况,我们不一定要回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反问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

如果我们自己回答不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课下查找资料,这样可能会促使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不至于把自己绕到一个问题里面。

(四)有效师生互动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热点,而课堂教学更是集中体现教与学的价值阵地,在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师生互动”也可理解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合作型教学模式,其基本的指导思想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情感的变化,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认为师生互动存在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首先、形式过于单调,师生间的机械互动多,生生间互动少。课堂上大多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少见。

其次、师生互动多是认知互动,很少有情感互动和行为互动,缺少思想和心灵的深层互动。

再次、师生互动作用失衡,教师多是以课堂的主宰者出现,学生的思路由教师的教学思路控制,属于服从的单向型互动,很少有师生及生生的多边型互动,整个课堂教学缺少生命活力。

因此,我通过观察、比较、实验探求产生课堂互动低效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对策,力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为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做好准备。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 (1)教师的角色定位

我们大力提倡课题组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组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已成为师生是否能有效互动的重要条件。为了建立有效的师生互动,教师要转换自身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要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通过教师的“教”唤起学生的“学”,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2)师生建立平等关系

师生建立平等关系就是要消除老师高高在上的“尊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仅要成为可敬的人,而且更应是一个可亲的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 30 -

要使之有效地进行,就要建立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师生之间互相理解、和谐的人际关系。首先,我们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一个有自尊、与教师平等的人,然后把他们看做是一个需要教师去关爱和爱护的孩子。其次要求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人格品质,要时时处处成为学生的楷模和朋友。具体在教学中课题组教师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的:平易近人,消除恐惧。;平等相处,缩短距离。;相互尊重,成为朋友。只有在教学中师生建立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就迎刃而解,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3)创建“宽松、民主、和谐” 课堂氛围

在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沟通平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进行有效互动提供保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行互动和交流提供机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自然而然,学生就把交流当成一种习惯,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2、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恩格斯曾说过:“就个别人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学生也是这样,他们是有着丰富情感的,接受教育也是有选择的,,对不同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甚至对不同的教师,都会做出不同的反映,或是产生积极的接受态度,或是产生消极的抵制情绪。所以,我们非常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还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 3、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这种状况的出现不利于师生互动,甚至会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障碍。教育心理学认为,学困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只有教

- 31 -

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有效训练

课堂是学校教育主阵地,课堂效果决定教育质量。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1、有效命题

命题是教育测量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测试成败的关键。命题的动向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学习努力的侧重点,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命题原则,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使题目的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1)明确试题考查的总体意图

如何使试题更好地评价学业,指导教学? (2)试题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

课堂练习如何设臵得更科学、有效?试题与知识点的对应度怎样? 课后作业如何做到适量、规范?

测试题的知识范围、能力要求如何与高考更贴近? (3)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的把握

试题的难易程度是否操控得很合适?区分度是否得当?

作业、练习是否要分层设臵,兼顾A、B、C三种档次的学生水平? (4)试题的借鉴与原创 试题是否做到了精选? 试题的原创程度几何? (5)试题的命制与审核

试题是否符合学生实际,答案是否规范,题型是否符合高考试题要求,是否符合考纲、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内容要求?

试题的命制是否体现集体智慧? 试题是否经过教研组长审核? 2、有效训练

(1)训练的时机选择与频率

课堂练习在教学的什么环节中进行?

年级部和学校进行的日常考试安排如何更科学合理? 考试频率如何操控?

文科综合科和理科综合科的考试频率能否保持一致? (2)训练方式 ①学案(课前预习)。

- 32 -

②课堂练习。

③课后作业。 ④半卷练。 ⑤周考、月考。 ⑥期中期末考试。 3、有效讲评

(1)考情分析(3分钟以内)

老师在试卷评讲之前必须统计好本班学生考试的高分率、高分人数及姓名、及格率、不及格人数及姓名、70—79分人数、60—69分人数、最高分、最低分等数据。这些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呈现出来,以便于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在班级及学校的位次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老师还应当统计好自己所教班级的配套率、成绩不配套学生姓名、有效分、有效人数及学生姓名。这些不需要老师在试卷评讲中给学生讲出来,但是老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老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成绩不配套学生及未达到有效分数的学生多加关注,注重搞好培优与补弱工作。 (2)试卷分析(2分钟以内)

包括试卷结构、与高考题的难易比较、试题的总体优点和瑕疵。 (3)疑难问题再现和疑点解析(30分钟) 试题评讲重在纠错,总结做题思路、做题方法、做题规律。评讲要有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要挑选有错误率较多的试题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还要注重试题与书本知识的勾连(让学生翻书回顾知识)、与以前考过的试题的异同点、与高考试题的异同点,注重试题的变形、变式,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

(4)考后反思(5分钟)

试卷评讲课也不能满堂灌,灌满堂,必须把最后5分钟留给学生自我反思,自己整理考试的得失。

高效课堂“有效训练”活动的中心环节是课堂训练。因为没有有效的课堂训练,其它的各项作业、训练和考试都很难取得应有的效果。为此,我们教师对待课堂练习必须处理好以下五个环节:

①时间保证(保底10分钟练习):课堂训练时间少于10分钟,很难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也很难促使教师去深入思考在课堂的前30分钟怎样切实做到少讲、精讲,“三讲三不讲”,还学习的主人给学生。

②训练的时机选择:一般应安排在课后10分钟,先讲后练,也可以先练后讲,或边讲边练。

③练习内容:可以是学教练案的内容,也可以是书本资料上面的内容,但必须精备、精选。

④效果查验:找两三个学生把他们的做题结果进行比对,便于发现问题。 ⑤试题评析:决不能省略。

八、研究成果

(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伴随着理论的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的深入,教师已经清楚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焕发出生

- 33 -

命活力,让他们的主体精神、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由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之间的联系紧密,使得政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转变观念,更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让自己的教学行为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切都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课堂上学生学习政治兴趣明显提高,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发言,乐于体验,善于提问,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新方法独立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互动,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教学质量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兴趣的巩固率由原来的32.5%提高到学前的54.2%。

(三)促进了课题组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这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促进了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和教学艺术的成熟与精湛。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参加课题研究的所有老师的多篇教学论文在多家刊物及专业报纸上发表或获奖。任娟和崔瑜两位分别获市高中政治评优课一等奖和二等奖;虎杰老师荣获市高中政治评优课三等奖,杨宇、黄永红两位老师的市级示范课和公开课得到同仁们的一致好评。

九、有效课堂的体会

(一)有效的课是一堂不累的课

一堂课的有效与否,不是上课的老师说了算,也不是评委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40分钟,学生在一堂课中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

1.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

2.学生能积极参与。

不累的课堂不是表现在学生很悠闲,无所事事,而要看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状态良好的学生,总能积极踊跃,满怀激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种高

- 34 -

度的参与使他们忘却了疲劳,因此,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且是高效的。

评价学生的参与状态,我们可以看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也可以看学生是否踊跃举手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也可以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自觉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在小组学习讨论时,给予别人指点帮助或大胆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等。

3.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一堂不累的课因为有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实在,也因为有学生个性的张扬而变得生动。我们在听课的时候,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老师的教法,而是一些学生出乎意料的回答。我们在称赞别人孩子聪明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怎样为了成绩而把学生教成书呆子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学生也渴望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教师鼓励他们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二)有效的课是一堂朴实的课

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

十、问题与反思

(一)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1.教学观念的滞后带来教学行为的出现的新问题

把教学看作是学科知识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拥有控制权,大纲或教材上的学科知识是专家们精心研究的成果,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必须全部批发给学生。因此教师就是既定教学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只是既定内容的接受者和吸收者。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听从,课堂气氛死板、机械、沉闷。师生的生命力、主体性被遏制。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创生与开发。

错误认为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受这种传统观点的影响,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生是被教会,而不是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主基础,先教后学,教师复制教科书上的内容,学生则把它粘贴到自己的笔记本上。所以课堂教学就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

- 35 -

械相加。忽略了课堂教学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结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们急功近利,眼里只有学生的分数,不断地训练学生以求答案的唯一性,把形成结论当中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机械记忆,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多地强调聚敛性思维,谈不上什么会学、探究创新意识,也根本发现不了新知识、新信息及提出新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科,多年来的应试教育特别强调以学科为本位,在课堂教学中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甚至在一些级别较高的研究课、观摩课上,学生活动也只是匆匆走过场。一座座严密繁琐的学科堡垒截拦在学生学习路途之中,怎么攻克、怎么拿下?学生畏难而退,最终教学过程成了学生体验失败、丧失信心的过程,兴趣、爱好更无从谈起。什么学生是发展的主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等等话语成了飘渺的海市蜃楼。

2.课堂教学设计层面遇到的新问题

教法选择不当,在教法上不分析知识本身的具体情况,方法单一。情境创设不当,情境的创设更多是为了证明知识,而不是引导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不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来源。这是一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问题设计不当,问题的设计不注重循序渐进的过程,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练习安排不当。

3.课堂组织管理层面遇到的新问题

活动组织不当,人为制造课堂的氛围,不是教学过程中自然的表现和流露。评价方式不当,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回答后的评价。有时轻率地予以否认,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虽然,在调查问卷中学生回答“老师对学生回答错了一般是怎样评价的?”这一问题时,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有批评或不评价,这种评价抑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活动不当,讲话的语调、语速缺乏变化,语言缺乏情趣和吸引力,导致学生疲劳,学习兴趣下降;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解题时,教师不停走动或喋喋不休地提示,打扰学生的正常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偏差在极在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偶发事件处理不当,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活动场所,充满了许多不可预知性,因偶发事件而引发的课堂失误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失误。

4.课堂文化层面出现的新问题

教师知识的贫乏,适应不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课堂语言不丰富。教师的责任心下降师生之间沟通受挫,缺乏情感支撑,教师的教有一种任务感。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不合理,为运用而运用。

(二)可行性对策

经过几次的交流、研讨,课题组的成员认识到,在以上所提及的教学失误中,

- 36 -

有些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及时的感受到的,而有些则是需要通过教学评价的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获知的。所以,要很好地控制这些失误,就需要教师有自觉反思的意识,养成与学生沟通的习惯,不断调整和提高自己。具体说来,要做到以下几点:

1.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学方向和教学效果,教育观念先进,就能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化,有效地控制课堂失误,因此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现观念转变。强化问题意识和课题意识,切实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丽莲?凯莉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教师一边在从事教学活动,一边在从事进修学习,一边在从事教学研究,时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的问题、师生交往中存在问题、学生成长中种种困扰等等。如果对此类问题就事论事或凭经验一说了事,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是无意识的,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启迪。只有当教师有发现问题的意识,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进而用研究的思维、方法、实验去探究问题发生的根源、存在的原由、解决的途径的时候,教师的行为才印上研究的影子,才会把“问题意识”转化为“课题问题”。学校为了倡导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能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一是要求教研活动特别是在评课、说课中,敢于善于找差错、找问题,通过观摩研讨、批判反思,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进行深入探索,从而提升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二是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教学感受,能及时意识到问题,对问题具很强的敏感性,问题越多、越深刻,教师的探究心理也就越强烈。针对学生缺乏自学能力,有教师提出了“独立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等。以前教师对自己的日常教学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视而不见或“以善小而不为”的现象已逐步消失,“找问题”“找课题”已成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工作之一。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既包括运用教学方法九牛二虎之力艺术,更包括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艺术创造。合理设计课堂问题便成为了教学进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随意的、精糙的和不讲究质量的问题只能是流于形式 ,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精心设计的问题则对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其学习热情 ,启发其想象与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课堂教学优化的基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是可以达到素质教育、主体教育目的的。应当彻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片面灌输的教学模式,尊重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

- 37 -

习兴趣;而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索、发现、创造的机会,真正参与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4.培养教学机智。

教学行为的失误许多都源于瞬息万变的课堂偶发事件,而每一次偶发事件的处理机智的话就能很好地控制失误。我们知道在教学机智的背后蕴涵着教师的学识、修养、智慧和能力,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也就在于对课堂很强的驾御能力和教学机智。

面对如此现状,我们感到本课题的研究肩负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如何依托课题团结一批教师,解决一些问题,拓展一些发展的空间?我们感到: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抓起,从帮助教师克服以往的教学弊病抓起,从教师执行的每一堂课抓起。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们更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们也将努力思考,努力践行,尝试着改变自己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M].北京:三联书店,1999. 【2】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包南麟.素质教育大参考[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有限公司教育出版社,2007.

【4】陈尚荣.教学改革决不能止于有效教学[J].人民教育,2010,(23) 【5】肖川.好教育,好人生[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缪新建.高效课堂:模式与案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约瑟夫〃罗曼.掌握教学技巧(第二版)[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2006.

【8】保罗〃弗莱雷.批判教育学[M].顾新建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戴尔〃斯科特〃里德利.自主课堂——积极的课堂环境的作用[M].沈湘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 38 -

【10】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2,(10).

【1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罗森塔尔 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3】夏欣.《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7

【14】《课程与课堂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5】《素质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6】《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17】《学校教育科研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1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 新课程》希望出版社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协办)

【20】《研究性学习过程与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21】《过程与策略----新课程实施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22】《课堂素质教育教学案例全书》长城出版社

【23】陈旭远、贺成立,有效备课—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M]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4】刘华锦 教师如何备好课[M] 天津教育出版社 【25】刘大春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M] 天津出版社 【26】王巍、张玉艳 有效备课[M] 光明日报出版社 【27】蔡明忠 改变备课策略突现课程理念[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1期

【28】刘连武.浅谈教师的课后总结[J].石油教育,2000(10)∶56。

- 3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y7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