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导学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16 08: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7-2018学年新人教版初三化学

全册导学案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从丰富具体的事例中感知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

2.通过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意识,体会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4,填空

1.人类学会和利用 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人类在逐步了解和利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制得了对人类生存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青铜器、纸、火药酒染料等其中 和 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英国科学家 和意大利科学家 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中 是 化学变化的基础 3.化学是 的科学。

4.利用食盐水的水溶液可以制造 并进而生产 等

【共同建构】

活动一:化学是什么? 知识回顾:

1.小学自然中学过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有许多性质;

2.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的现象,如蜡烛可以燃烧,钢铁会生锈;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引入课题:通过“烧不坏的手帕” “白水变牛奶” 等“魔术”引入, 想一想:用已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上面的问题? 交流讨论:提到化学,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1、化学是什么?对我们的生活、生产、社会进步起到什么作用? 讨论交流: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小结:化学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典型例题】

下例叙述中,不属于化学研究的问题是 ( ) A.煤炭是由什么组成的 B.铁矿石是如炼铁的

C.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运动的 D.用粮食酿造白酒

1

【当堂演练】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 ① 组成 ② 结构 ③ 性质 ④ 变化规律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2.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 A.原子分子论学说 B.火的利用 C.元素周期表 D.中国的四大发明

3.下列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 A.海水淡化膜的研制 -----------水资源问题 B.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

C.纳米玻璃的开发使用--------------材料问题 D.应用计算机领域的导电材料---------能源问题

4.人类认识化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排列顺利序是( )

① 石器 ② 瓷器 ③ 青铜器 ④ 铁器 ⑤ 塑料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 ②①④③⑤

【课后提高】

1. 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请你从衣、食、住、行、农、林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四个方面简要说出化

学的好处。

例:农: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

①、 ②、 ③、 ④、 2.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杜绝污染,下列对农作物收割后留下的秸秆的处理方法中,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是 ( )

A 加工成家畜饲料 B发酵后作农家肥料 C 就地焚烧 D 制成沼气作燃料

3.下列是某同学关于化学的一些看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 化学为环境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思维拓展】

在一些科普读物上经常会有一些与颜色有关的词汇,下列词语中颜色不是本身颜色的是 ( ) A.蓝色晶体 B.黑色粉末 C.绿色食品 D.银白色固体

【课堂感悟】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2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 2.初步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内涵; 3.知道利用物质的性质鉴别物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10,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物质的________ 决定其用途。例如,天然气具有可燃性,因此可作________。 二氧化碳因为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________。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生活中,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那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活动一:完成教材实验1-1 【观察、比较】完成下表。 实验序号 1-1(1) 1-1(2) 1-1(3) 1-1(4) 变化前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块状的胆矾 蓝色的胆矾溶液 颗粒状石灰石(或大理石)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液态的水 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 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分析】比较试验1-1(1)、1-1( 2)与1-1(3)、1-1(4)、的不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 是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者的联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还伴随那些现象?

【典型例题】

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⑴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⑵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⑶纸张燃烧。 ⑷瓷碗破碎。 ⑸铁生锈。

⑹寒冷的冬天在玻璃窗前呼吸,玻璃上出现一层水蒸气。

3

2.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阅读】教材P7-8,完成下列内容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化学性质,常见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理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完成教材实验1-2

【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 以区分它们,并将你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当堂演练】

1.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 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⑵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⑶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⑷一辆是为原料能酿酒。 ⑸铜的熔点是1083℃。

⑹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在互联网上用Coogle搜索“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时,可搜索到被曝光的事件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毛发水、酱色、水、盐等兑制成“假酱油” B.用工业石蜡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给瓜子美容 C.用硫磺燃烧法熏蒸粉丝

D.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假奶粉”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精

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4、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课后提高】

1.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下列能量有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 A.电灯通电发出的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 C.水力发电产生的电能 D.液化石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消夜要,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并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处边汽化边燃

4

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物质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辨别它们,并写出鉴别方法。 ⑴铁丝与铜丝 。 ⑵白糖与食盐 。 ⑶白醋与白酒 。 ⑷汽油与水 。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⑵化学反应就是化学变化。( ) ⑶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⑷当两种物质相遇后 , 有沉淀生成 , 说明它们发生了化学变化。 ( ) ⑸灯泡通电发光放热,这是化学变化。 ( ) 【思维拓展】

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水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的金属作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并于水发生剧烈反应。它在水面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立即熔化为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并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性质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感悟】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2.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16,填空

1.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2._______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______越纯。 3.空气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成分。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在美国华盛顿的教育场所有这样一幅标语:“听了,我知道;看了,我理解;做了,我记得。”这段话生动地阐

5

述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上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点拨】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一般思路

⑴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对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⑵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 活动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归纳】化学学习的特点:

活动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猜想与假设】⑴

【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以下药品及仪器:澄清石灰水、木条、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导管

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6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 【评价与反思】

【典型例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D.灰烬 2.人呼出的气体中比吸入的空气含量增多的是( )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 3.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

【当堂演练】

1.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

2.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 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和________。

下列空

【课后提高】小明同学对“木炭燃烧和木片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进行了探究。探究步骤: ①分别在空气中点燃木片和木炭,观察到的现象

A木片燃烧 B木炭燃烧 ②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发现红热上方罩的烧杯壁上没有水雾,将烧杯倒转

过来,迅速向小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炭燃烧没有生成 生成了 。而罩在木片火焰上方的烧杯内有水雾产生,倒转过来,向烧杯内

7

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木片燃烧既生成了 ,又生成了二氧化碳,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木炭和木片的成分 (填“相同或不同” )

【课堂感悟】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2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品的取用方法; 2.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试验成功的关键。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7-24,填空

1.对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 ,不 ,不 。

2.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 。

3.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量筒必须 ,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 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数。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滴管。取液体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帽在上,不要 放或 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帽。

4.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砝码放在 ,砝码要用 夹取。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 的纸再称量,易潮解、有腐蚀的药品,必须放在 器皿里称量。

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发法:仪器连接好后,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在 里,然后 紧贴容器的外壁。导管口有 冒出,表示装置不漏气。

6.应用 点燃酒精灯,绝对禁止用 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师生备注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不可用 ;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酒精

8

灯的灯焰可分为 、 、 三个部分,应用 加热。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洗涤等。 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加热的器皿和能源。

活动一:药品的取用 【观察】演示实验1-3、1-4 【归纳】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

①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用 取用,操作要点是 ②块状或大颗粒的药品用 取用,操作要点是 【观察】演示实验液体药品的倾倒 【讨论并归纳】教材P19的讨论 【观察】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

【归纳】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用________ ,在量液时,量筒必须________ ,视线要与 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观察】用胶头滴管取用少量液体

【归纳】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应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要 或 【观察实验1-4】完成下表

实验 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加酚酞溶液 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 活动二:物质的加热 【阅读】教材P20-21 【观察实验1-5】

【归纳】 层火柴梗最先碳化, 层温度最高,应该用 焰加热。

9

现象 【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将其中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处加热;将另一只试管的底部放在接近灯芯处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所需的时间

得出结论: 【讨论】

1.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能否将试管对着人?为什么? 2.如果试管外壁有水的话,能否不擦干直接加热?为什么? 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能否立即用冷水冲洗?为什么? 4.如何给试管中的液体进行预热?

【归纳】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观察实验1-6】

实验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加热上述反应后生成的物质 活动三:连接仪器装置 【阅读】教材P22

【归纳】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的方法是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的方法是 3.在容器口塞入橡皮塞的方法是 4.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活动四;洗涤玻璃仪器 【阅读】教材P22-23

【归纳】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 ____ ,也______________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 【典型例题】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现象 10

2.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 )

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 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 )

A.用镊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

4.下列实验操作:①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②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③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中( ) A.只有①正确 B.只有②正确 C.只有③正确 D.全部错误

【课后提高】

1.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以下跟酒精灯有关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3.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⑤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4.现有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胶头滴管;④酒精灯。量取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1

5.在①燃烧匙②烧杯③烧瓶④蒸发皿⑤量筒⑥试管⑦集气瓶⑧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镊子取用的是__________,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_________。

【思维拓展】

某同学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了,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至少写三条)

① 。

② 。 ③ 。

【课堂感悟】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第1课时 空气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和阅读教材知道空气的成分; 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3.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6—27,完成下题。

1.法国化学家________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主要是由 ______ 和______ 组成的结论,其中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2.空气的各成分按________计算,氮气占 _____,氧气占_____,稀有气体占_____, 二氧化碳占_____,其他气体和杂质占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纯净物,可用专用的化学符号来表示;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混合物,各成分_____保持原来的性质。

【共同建构】

活动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简单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原理: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里的空气燃烧,只消耗氧气同时生成固体物质,利用容器内外气压差原理将水压入容器内所得水的体积就是氧气的的体积。 选择药品: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步骤:见教材P27

现象为: 。 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符号式为 。

该式子的读法为 。 讨论:测定结果有误差的原因?

1) 2) 3) 4) 5) 。

【典型例题】

例题1.某班同学用P27 2-3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 伸入瓶中,塞紧瓶塞,待红磷熄灭后,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的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的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1) 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空气没有消耗完 2)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3) 乙同学可能没有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4)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过慢,瓶内的空气受热逸出

A 只有1)3) B 只有2)4) C 只有1)2)4) D 1)2)3)4)

有同学认为可以用铁丝代替红磷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你认为行吗?不行说明原因。 例2.如图所示 空气成分 火星的大气组成 根据上表数据比N2 78% N2少量 稀有气体CO2 氧气21% CO2 较,下列说法正确0.94% 90%以上 0.03% 的是( )

A 火星大气中N2的体积分数小于地球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 B 火星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 C 火星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O2体积分数 D 火星上大气中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没有稀有气体。

【当堂演练】

1. 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B.瑞典的舍利 C.法国的拉瓦锡 D.英国的道尔顿 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是的是( )

A 液氧 B 雪碧饮料 C 府南河水 D 生理盐水

3. O2和CO2是动植物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气体,它们的相同点是( )

A.都能供动植物呼吸 B. 都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C.都难溶解于水 D.都是空气中的固定成分 4. 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的容器中可存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一会儿表面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久放空气中的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

13

浊,这说明空气中有 。

【课后提高】

1.成都市民积极响应“绿色出行”的倡议,弃车步行。少开车可减少排放的有害气体是( ) A氮气 B 氧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2. 有关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3. 各校开运动会的田径项目比赛都要用到发令枪,枪响后,看到有白烟产生。该白烟的 主要成分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五氧化二磷

4. 下列物质:A 海水 B 二氧化碳 C 氧化镁 D 食醋 E 加碘食盐 F 冰水混合物 G 冰红茶 H 自来水 I 蔗糖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

【思维拓展】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一个耐热活塞的底部放一小块(足量)白磷(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为40 ℃),然后迅速将活塞下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冷却至原来温度时,松开手,活塞最终将回到刻度 处,试回答白磷燃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感悟】

第2课时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2.了解典型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及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措施,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8—30,完成下题。

1. 氧气的用途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____________

3. 稀有气体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空气中的含量________,但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由于稀

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___________。稀有气体通电时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制成多种电光源。 4. 空气的保护: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分为 和 。有害气体有 ,它们来自于 2)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臭氧,二氧化碳不列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3)保护措施有: 。

【共同建构】

活动一:“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和日常生活经验讨论?

1. 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

2. 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的高度后,还能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典型例题】

例1.电工师傅使用的“验电笔”中常充一种气体,此气体通电时会发光,它是( ) A.氧气 B..氮气 C. 空气 D. 氖气

14

例2.200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正式加入了WTO,并赢得了2008年第29届夏季奥运会 的举办权。为向世界展现一个新形象,某学校同学提出于下列环保建议: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②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 餐具和塑料袋;④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⑤分类回收垃圾。 其中你认为可以 采纳的是( )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当堂演练】

1.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 )

A.一类 B.两类 C.三类 D.四类 2.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 )

A.氮气、氧气 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D.氮气、二氧化碳 3.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

A.煤燃烧生成的烟 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4.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能供动植物呼吸

C.氧气能支持燃烧 D.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课后提高】

1.下列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不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 A.焚烧垃圾产生大量的烟尘 B.建筑施工时飞扬起的沙尘 C.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气体 D.汽车行驶排放出的尾气

2.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的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A. 氧气可供呼吸 B. 氧气可以燃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3.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炼钢 B.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C.氮气用于制造化肥 D.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的成分是固定不变的 B 空气中含量最少的气体是稀有气体 C 氮气在焊接金属时能够作保护气是因它的性质不活泼 D 稀有气体的性质非常稳定,和其他物质都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5.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燃烧煤和石油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排放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后产生的气体

6.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 影响的是 ( )

项目 总悬浮颗粒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空气污染指数 52 7 24 15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 Ⅱ 良 A.焚烧垃圾 B.用煤和石油产品作燃料 C.太阳能的利用 D.排放的尾气

【思维拓展】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先关闭活塞,把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烧热后,迅速插入试管,接触试管底部的一小块白磷,同时塞紧单孔塞,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待试管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3)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白磷在试管中燃烧,消耗了 气体,b.白磷在试管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测出的结果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感悟】

16

课题2 氧气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

【学习目标】

1.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够区分化合反应 和氧化反应;

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4.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自主学习】

1.氧气物理性质:阅读教材P33页,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2.氧气的检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的检验: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象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瓶中,现

象 ,这说明 ,所以可以用 检验氧气。 2、硫的燃烧 反应物的名称 硫磺、 氧气 反应物的名称 木炭、 氧气 反应物的名称 镁条、 空气 反应物的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色态 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3、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的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色态 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4、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的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色态 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5、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反应物的名称 铁丝、 氧 气 反应物的色态 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生成物色态 文字表达式及化学方程式 活动二:交流讨论 (!)碳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是否相同?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瓶收集的气体,如何检验它是不是氧气?想一想:有一瓶氧气如何检验是否收集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硫燃烧实验时,瓶底应放少量的水,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铁燃烧这个实验时,为了实验成功,铁丝上系一根火柴棒,为什么?还需要将铁丝绕成螺旋状,为什么? 底部

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纱,为什么?

小结:

1.能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物质——碳、硫、磷、镁、蜡烛、酒精、天然气等。 2.一些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物质——铁、铜等(能在氧气中燃烧)。

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许多物质能够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它能 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助燃性, 此外,它具有氧化性,属于氧化剂。

【典型例题】

例.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找火点

【当堂演练】

1.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 ) A.氮气 B.焦炭 C.硫黄 D.天然气

2.下列物质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反应,集气瓶底要预先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铁丝 D.硫磺 3.下列有关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氧气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D.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溅,产生黑色固体 4. 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能支持燃烧 C.不易溶于水 D.无色无味

5.白磷可以制烟雾弹的原因是 ,反应的表达式

6.下列变化,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e.硫在氧气中燃烧。

根据以上变化将符合下列情况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⑴发出白光_________⑵有大量白烟生成_________⑶有水雾产生_______ ⑷有黑色固体生成_________(5)有气体生成_______

【课后提高】

1.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18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2.下列有关氧气的用途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放出热量的性质的是( ) ①气焊 ②动植物呼吸 ③医疗 ④潜水 ⑤宇航 A.①②③ B.①⑤ C.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如图1)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图1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5.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潜水 B.急救 C.灭火 D.气焊

6.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氧化物 B.氧气 C.水 D.氧元素

7.A、B、C、D四种物质。A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很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将燃着的火柴伸入D的集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且D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A是 B是 C是 D是 。

【思维拓展】

(实验分析题)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开始时先点燃火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反应__________进行(填“能”或“不能”). ⑹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____________;

②在空气中______(填“易”或“不易 ”)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却______________。

19

【课堂感悟】

第2课时 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概括等的方法。

【自主学习】

1.请你写出表示C、S、Fe在O2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及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阅读教材P35完成下面内容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共同建构】

20

活动一:C、S、Fe燃烧三个反应有何共同特征?

分别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是否生成新物质的角度;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角度;反应物组成、生成物组成的角度。

相同点 都有新物质生成 由 种物质生成 种物质 物质与 发生的反应 归类 活动二:交流讨论

(1)判断化合反应的关键是什么?强调反应物还是生成物的数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氧化反应的关键是什么?是否强调生成物的数量?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O2参加的反应是否为氧化反应?没有O2参加的反应就不是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氧化性?它是化学性质还是物理性质?具有氧化性最常见的物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什么是缓慢氧化?在生活中有哪些缓慢氧化的例子?请举例。

小结:

1、化合反应: 。 “多变一”,强调“生成物的数量”,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氧化反应: (“氧”指氧元素,包括氧气,但不专指氧气),强调“反应物,对生成物的数量无要求”,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典型例题】

例题。下列对缓慢氧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面包发霉是缓慢氧化

B.食品采用真空包装可以减慢食品变质 C. 缓慢氧化一般都发热 D.蜡烛燃烧也是缓慢氧化

【当堂演练】

1.下列操作中,可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

A.观察气体的颜色 B.闻气体的味道 C.插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能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 A.氢气 B.酒精 C .铁丝 D.红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才叫做氧化反应 D.物质跟氧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

21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及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 A.硫—黄色火焰—氧化反应 B.红磷—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C.镁—耀眼白光—氧化反应 D.蜡烛—黄色火焰—化合反应 5.下列变化过程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铁钉生锈

6.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方法,现有四个反应的表达式:

①硫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② 碳+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③铁+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④ 铜 + 氧气 + 水 碱式碳酸铜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量..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 ,这类反属于 反应,另写一个也符合这个反应特点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2)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它燃烧的表达式 石蜡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与上述四个反应既有相同点 ,也有不同点 它们可以归纳为同一类的反应,即 。

【课后提高】

1.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跟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 A.都是氧化反应 B.都是化合反应 C.都有、发光、、放热、火焰 2.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味气体 B.常温下为气体 C.液氧为淡蓝色 D.氧气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3.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B.舍勒是最早制的氧气的科学家之一 C.氧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4.蒸馏水不能用来养鱼,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氢元素

5.某一容器中盛有液态空气,当打开容器盖后立即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可观察的现象是( ) A.木条燃烧更旺 B.木条熄灭

C.木条燃烧无变化 D.木条先熄灭,后又燃烧 6.下列各组概念中,在物质分类里后者从属前者的是( ) A.化合物、氧化物 B.混合物 单质

C.化合物、纯净物 D.氧化物、含氧化合物

7.将燃着的木条放入一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 A.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B.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空气 C.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氧气 D.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8.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

B.把木炭放入氧气中,木炭立即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 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有水珠。 【思维拓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呢?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22

(1) 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

(2) 若干燥从a 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 (选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 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

成的气体可能是

(4) 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操作方法

【课堂感悟】

现象 结论

课题3 氧气的制取

第1课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催化剂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催化剂的概念并正确理解概念(一变两不变)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37—38,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剂是能够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___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__。 3.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观察制取氧气的药品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名称、化学式和色态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用化学符号写出反应原理 其中最绿色环保的反应原理是: 活动二:阅读教材P37实验2—5,讨论并完成下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仪器有 ,选择其装置的条件为 收集装置仪器有 选择其装置的条件为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 。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先 后 以免 。 活动三: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1.实验(1):木条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燃。

23

2.实验(2):在室温下加入了少量的黑色粉末后,木条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 3.实验(3):当实验(2)反应后,小心过滤,得出过滤物,洗涤、烘干后称量,发现它的质量_______改变。当把过滤物再次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仍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黑色粉末二氧化锰能________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而本身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所以可以作__________。

活动四:学生讨论“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要证明一种物质在反应中是不是起了催化作用,应该证明几个方面?催化剂产物的质量有无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现有以下仪器,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问题

1)指出序号仪器名称① ______ ③ _______ ⑤ ______ ⑥ _______⑦ 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序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 _____________ 反应。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序号有________________,但还需要一种用品________。缺少该物质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符号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 。

例2.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探究红砖粉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能否起催化作用。 (1)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B试管口,在称量1g红砖粉加入到A试管中。 (2)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B试管口,A木条复燃,B木条无变化。 (3)反应结束后,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烘干得到滤渣。 (4)观察滤渣的状态和颜色。(5)称量滤渣为1g。

(6)将滤渣加入到B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请回答:①分析步骤(2)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省略步骤(4),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是或否),若省略步骤(5),能否达到实验目的_______(是或否),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设计步骤(6)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演练】

1.下列变化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 B.加热过氧化氢 C.蜡烛燃烧 D.加热高锰酸钾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液态空气制氧气 B.加热氧化汞制氧气

24

C.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①质量变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④ C.②④和⑤ D.②和③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碳酸钙 加热 氧化钙 + 二氧化碳 B.木炭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甲烷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D.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 + 氧气

【课后提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 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叫分解

C 分解反应均需要加热,化合反应增均需要点燃 D 石蜡燃烧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

2. 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可得到一种气体,关于这种气体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 B 它是具轻微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它可以燃烧 D 它可以溶于水 3.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4.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思维拓展】

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H2O)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H2O2),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24分) (1)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5

【课堂

①将等体积的两种无色液体分别加入A、B两个试管中。 ②分别向A、B两试管中同时加入等质量(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MnO2A B 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A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感悟】 B试管中的无色液体是: ;

第2课时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实验室制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会简单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z收集装置; 2.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自主学习】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药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信息,填空。 氧气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密度比空气的大或小 溶解性及是否与水反应 高锰酸钾______ ____________ 过氧化氢溶液_______ 26

密度____于空气 ________溶于水 氧气的制取装置确定 气体发生装置图 A 气体收集装置图 C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发生装置_______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D E 【共同建构】 活动一:学生讨论。

1.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若药品为固态,且反应需要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若药品为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选择装置__________。

2.收集装置主要考虑因素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则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则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如图_______) 若气体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则可用排水法(如图_______)

检验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阅读教材P45,讨论。

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时应先_________,然后用_____焰加热,并将灯焰集中在_______部位。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出现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 后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 实验室制取气体,应根据 确定发生装置。根据 收集装置。如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用过氧化氢溶液与2克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容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为 。若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后果为 。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甲烷(甲烷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所选仪器和装置的编号为

【当堂演练】

27

1.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收集氨气的方法是( )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都行A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如下,正确的是( )

(1)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2)将药品装入试管中(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5)熄

灭酒精灯,停止加热(6)将导管移出水面(7)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 A.(2)(7)(4)(1)(3)(5)(6) B.(4)(2)(7)(!)(3)(5)(6)

C.(4)(2)(7)(!)(3) (6) (5) D.(2)(4)(7) (!)(3) (6) (5)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产生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B图,此装置有何错误? ,过氧化氢制备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⑵填写仪器名称① ② ,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环保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集气瓶 C.加热反应物

【课后提高】

1. 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项 目 空气 甲烷 二氧化硫 氨气 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g/L) 20℃、101kPa时1体积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1.29 0.72 2.86 0.77 1.63 / 0.033 40 680 500 A、甲烷 B、二氧化硫 C、氨气 D、氯化氢 2.某气体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小,在实验室用两种固体药品混合加热制取该气体。若用这种气体与高锰酸

钾制氧气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收集这种气体的方法与氧气相同 B.可用排水法收集 C.可用制氧气的装置来制该气体 D.这种气体的性质与氧气相同

3.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能迅速产生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⑴制氧气的发生装置选择以下B图,此装置有何错误? ,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⑵填写仪器名称① ② ,要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下图中的装置 (填字母)

⑶某同学在观察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时,开始用E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断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

⑷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 (填序号)

A.环保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⑸装置B中反应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填序号)

A.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B.用体积小的集气瓶 C.加热反应物

【思维拓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 b 。 (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反应表达式: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实验室使用乙方案来制取氧气,气体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__ ,若要收集到更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为________;,实验完毕,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装

29

置C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学生实验课上,实验课上,小林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呈浅红色,在做细铁丝燃烧实验时,未见细铁丝燃烧。而小红异常兴奋,实验成功了,但实验结束后,拿了集气瓶怯生生地走到了老师旁,说:我的集气瓶碎了。分析两位同学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

小林: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6)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固体碱石灰反应混合加热来制取甲烷气体。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不溶于水。选用_____装置制备甲烷,收集气体时可选用_______ 或_______。(填字母编号)

【课堂感悟】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 分子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8-50,完成下列各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 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0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 ;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 (填“越快”或“越慢”)。

【共同建构】 情景体验:

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你知道为什么吗? 活动一: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现象)

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 构成,如 、 等。 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

—26

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kg,

21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个水分子 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 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 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 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 实验,放置几分钟:

实验现象:

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 猜想与假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设计实验方案及探究: 实验步骤(可图示)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与反思:怎样进行某些实验现象的探究,如何提出各种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成果二:分子具有 特点。

拓展: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所以水受热时蒸发会加快,品红在热水中扩散的速率会加快。

3.实验探究:50mL水与50mL酒精的混合

实验现象:混合后液体体积 10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探究成果三:分子具有 特点。 拓展:温度升高,粒子间隔变大;压强增大,粒子间隔变小。

31

活动三:理解分子的定义

分析要点:物理变化中, ; 化学变化中, 。 定义 分子: 。

【典型例题】

判断以下现象主要是由分子的哪条性质解释?(填序号)

A.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21

(1)闻到花香 (2)一滴水约含1.67×10个水分子 (3)品红扩散 (4)100克水的体积比100克水蒸气体积小很多 (5)衣服晒干 (6)糖溶于水 (7)热胀冷缩 (8)氨水挥发 (9)10毫升水和10毫升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 (10)干冰升华

【当堂演练】

1.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三态的体积为何不一样?为什么气体容易压缩,液体、固体不容易压缩?

(2)物体为何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的本质区别

【课后提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 )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因此水具有氢气和氧气的性质。 ( ) (3)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不变。 ( )

(4)过氧化氢(H2O2)的化学性质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共同保持。 ( ) 2.如右图所示:在一注射器内,盛一定量的红棕色气体,

现将活塞由A处推至B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活塞在外力的作用下

能由A处推至B处说明了 。

(注:压缩时气体不发生化学反应)

3.右图是在显微镜下苯分子照片图,从图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 A.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粒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用肉眼是看得见的 C.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分子是静止的,不运动的

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王安石)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5.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B 事实 电解水 酒香不怕巷子深 32

解释 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分子不断的运动 C D 温度计中汞柱受热上升 加热氧化汞得到汞和氧气 汞原子的体积变大 分子发生改变 6.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

A.香水瓶打开后,过一会儿屋内闻到香味 B.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C.扫地时,看到空中飞舞的尘埃 D.导体中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7.在一只透明的玻璃杯中装入半杯水,投入一块水果糖,立即在液面处画上记号,想一想,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由此现象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8.为什么乒乓球会变瘪?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他恢复原状?如果破了,还能用同样的方法恢复原状吗?

【思维拓展】

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课堂感悟】

第2课时 原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学会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9-51,完成下列各题: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____和____等,如:氧气是由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回顾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图,在水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 4.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共同建构】

活动一: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讨论: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探究结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氧化汞分解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物质的微观构成情况: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典型例题】

化学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 A.原子的质量很小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 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不变

【当堂演练】

33

1.下列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水 B.水银 C.二氧化碳 D.氧气 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固态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B.液态物质的分子不运动

C.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发生了变化 D.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都不发生变化

3.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其中

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 、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因此,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氢气、氧气一经混合,其化学性质均已改变 C.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课后提高】

1.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化合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可以表示氧化物的是 。

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液氧 D.过氧化氢(H2O2)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4.下图为水分解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A B C D 其中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

5.以下物质: (1)矿泉水 (2)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3)双氧水 (4)液氧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的固体 (6)五氧化二磷 (7)海水 (8)氢气 (9)氯酸钾 (10)水银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34

6.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7.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思维拓展】

举例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课堂感悟】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3.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3,完成下列各题:

②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微粒构成(注

意:氢原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

③ 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电,中子__________。

④ 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探究:原子的构成

20世纪初,卢瑟福为了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曾用a粒子轰击金铂,结果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铂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少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大家知

35

道这是为什么吗?

问题探究:原子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

(1) 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铂而不受阻碍呢?原子是不是实心的球体呢? (2)有的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什么呢? (3)被弹回来的a粒子是怎么回事? 猜想与假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反思:原子很小,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它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那么原子核也可以再分吗?

分析引导: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是利用了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认为:原子是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我们把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叫核电荷,它的数目与质子数相等。

【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当堂演练】

1.1999年度诺贝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化学”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的是( ) A. 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 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 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 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2. 我国在2007年发射了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其任务之一是寻找一种新能源—氦3,其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构成的,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 (5)带正电的粒子是 ; (6)带负电的粒子是 ;

(7)不带电的粒子是 ;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 (9)质量最小的的是 ; (10)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 。 4.我国已于2007年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含有 ( ) A.3个质子,没有中子 B.2个质子,1个中子 C.1个质子,2个中子 D.3个中子,没有质子

【课后提高】

1.中科院的全超导的“人造太阳”——托克马克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调试运行成功,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内都只有1个质子,但含不同数目的中子),聚变发生后,

36

氘、氚原子核转变为氦原子核。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聚变是化学变化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属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是氢的两种同位素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2.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电子数 D中子数和质子数

3.雄伟壮观的国家大剧院主体建筑表面安装了近2万块钛(Ti)金属板。已知Ti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4+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核外有26个电子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4.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CO

5.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6.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

模型;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思维拓展】

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对化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原子学说中,包括以下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化学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而现代科学实验证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断中,不确切的是

【课堂感悟】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自主学习】

37

阅读课本P54-55,思考下列问题:

1.核外电子是 排布的。

2.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 、②圆圈内+表示 、③数字表示 、④弧线表示 、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 3.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 个电子,第一层 后排第二层,第二层 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 个电子。

4.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

【共同建构】

活动一:离子的形成

我们进一步的探究发现: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

元素种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元素 对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O与S、F与Cl两组元素的化学性质如何?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数关系密切。而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的 数决定的。

思考:由于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没有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得电子,从而达到稳定结构。那么,得失电子的结果怎样呢? 离子的形成

资料: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

达成共识后由两名同学上台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小结:

1.离子的形成:原子 →阳离子 →带正电

原子 →阴离子 →带

2.离子:带电的 或 叫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 ;带负电的离子叫 。 3.离子符号

⑴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右上角表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或1个单位的负电荷时,“1”省略不写。

如:阳离子: 阴离子: ⑵表示意义:表示离子(或一个离子),如:

2+

Mg——表示一个镁离子(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

2Mg :表示两个镁离子(离子符号前面的化学系数表示离子的个数。)

【典型例题】

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不发生变化的是 ( )

(1) 元素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1)(3)(5) B.(2)(4)(6)(8) C.(2)(5) D.(1)(5)

【当堂演练】

1.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__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为 。

38

2.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我对它进行研究:

(1)第11号元素名称是 ,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它的离子符号为 。

(2)从上表中我还可以探究出以下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 。 (3)研究表明:从第二周期从3号~9号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我分析第三周期从11号~17号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是 。

【课后提高】

1.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

2-2-

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2),O2与O2不相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含氧原子个数 D.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的数值可能是( ) A.9 B.10 C.12 D.17 3.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铜 B.氯化钠 C.氧气 D.金刚石

4.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B.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质量大 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5.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合的是( )

A.H2O——1个水分子 B.Na ——1个钠离子 C.3Fe ——3个铁原子 D.2H ——2个氢元素 6.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39

3+

+1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思维拓展】

分析MgO的形成过程

【课堂感悟】

第3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目标】

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6,完成下列各题

1.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

2.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问题探究: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1) 原子那么小,它有没有质量?看书举例 (2) 为什么要引入“相对原子质量”这个概念? (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

原子虽小,但还是有质量的。但它们的质量数值太小,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所以采用相对质量。国际上以一种C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问:(1)我们用一个碳原子的1/12为标准,将它的相对质量规定为1,那么这个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为______

(2)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

为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的相对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虽然不同,但不同原子的实际质量比与它们的相对质量

比,值是一样的。

反思:一个碳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而一个碳原子的相对质量也恰好是12,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某种联系。

事实上,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质量大约相等,都约为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也就是说,一个质子的相对质量为1,一个中子的相对质量也为1. 而6个质子,6个中子的相对质量总和为12,而电子质量太小,忽略不计,所以一个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40

归纳: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学生记)

(1)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3)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4)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5) 并不是所有原子都有中子

【典型例题】

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B. 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 C.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D. 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当堂演练】

1. 据英国《自然》杂质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质子数是38,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 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另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 n 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 m/12n B. mn/12 C. 12n/m D. m/n

3. 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3,相对原子质量是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质子数是53 B. 核外电子数是53

C. 中子数是53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是125 4.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1 B.3 C.4 D.7

【课后提高】

1.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料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会改变的是( )

A.元素种类 B.相对原子质量 C.中子数 D.化学性质 3.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不同 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Na的最外层是稳定结构 4.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

【思维拓展】

在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 ,属于同种元素的为_____。

41

通过以上各图还可以总结出,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在于:

(1) ; (2) ; (3) 【课堂感悟】

课题3 元素

【学习目标】

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9—P60,完成下列各题:

1.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而生物体内(包括人体)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4.元素符号由1—2个字母组成。它们的大小写方式是 _____________ 。

5.元素符号都能表示两个意义。以元素符号Fe 为例 ⑴(宏观)表示 ________ ⑵(微观)表示 __________。某些符号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或固态非金属),表示该元素的单质。如Fe 还能表示 ⑶ ______________ 。

6.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立,是化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在元素周期表中,横排叫做________ ,竖列叫做_________ 。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同建构】

活动一:问题探究:什么是元素?不同的元素通过什么来区别? 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碳 碳 氢 氢 氢 6 6 1 1 1 6 8 0 1 2 12 14 1 2 3 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同桌交流) 3.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填空: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_____ 、 _____ 、 _____。

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是:_____ 、_____、_____、_____。 交流学习:

42

1.讨论思考: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2.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经常看到为健康劝人们“补铁”、“补钙”、“补锌”、“加碘”的广告,这里的“铁”、“钙”、“锌”、“碘”指的是什么?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原子 元素 活动二:元素符号

阅读课本61-62页,完成下列问题:

1、 为什么要使用元素符号?国际上对元素符号是怎样规定的?

2、 识记课本62页常见的元素名称和符号。写一写记住了几个。

3、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什么?

4、 一个元素符号能表示几个涵义?

5、元素可分为几类?你能通过元素名称确定氧、铁、硫、氦四种元素分别属于哪一类吗?

思考交流:

1、P、 5P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活动三:元素周期表简介

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

1、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个横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 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典型例题】

1.下列对元素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相对原子质量相同的一类原子 C.中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D.具有相同电子数的一类原子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 CaO B. Al2O3 C. SiO2 D. Fe3O4

3.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12 Mg 镁 24.31 【当堂演练】

43

1.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铁质”指的是( ) A.铁原子 B.铁离子 C .铁元素 D.铁单质 3.下列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A.电子 B.离子 C.原子 D.分子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核外电子总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5.化学中将众多原子划分为不同元素的依据是( )

A.原子核的大小 B.核内中子数 C.核电核数 D.核外电子数 6.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 铁、铝、硅、氧 B. 铝、铁、硅、氧 C. 氧、硅、铝、铁 D. 硅、氧、铁、铝 7.下列给出的元素符号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Ag B.Na C.N D.Mg A.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B.1个铝原子的质量是26.98g C.硅元素的原子序数为l4 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局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23.00 24.31 26.98 28.09 44

【课后提高】

1.18 8O(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被用作示踪原子。18 8O与普通氧原子相比是( ) A.相同的分子 B.相同的原子 C.相同的元素 D.相同的单质 2.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由原子组成的 C.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构成的 D.水由水分子构成的 3.下列概念含有宏观意义的是( )

A.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元素

4.元素在自然界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是( ) A.铝 B.氧 C.铁 D.硅 5.人体就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存在的化学元素大多数在人体内都存在,其中人体所占质量分数最高的元素是( )

A、氧 B、碳 C、氢 D、铁

6.科学研究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的名称。

(1)体温计中的汞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氧气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NaC1晶体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7.按要求写出符号的意义或填写适当的符号:

(1) 2个碳原子 (2)硫元素 (3)磷原子 (4)8Mg (5) H ; 。 8. 用元素符号填写: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质子数最少的元素 ,水中含有的元素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 ,液态金属中含有的元素 。

9.现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能形成密度最小的单质;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C

元素的单质在B元素的单质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元素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金属元素。 (1)请写出上述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A B C D

(2)写出由A、B两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的名称 ; 。 (3)写出C的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4) D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现象是 ;

该反应与⑶中反应的类型都是

10. (8分)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H 氢 3Li 锂 llNa 4Be 铍 12Mg 5B 硼 13A1 6C 碳 14Si 45

2He 氦 7N 氮 15P 8O 氧 16S 9F 氟 17C1 10Ne 氖 18Ar

钠 19K 钾 镁 20Ca 钙 ??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认真分析信息,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符号是 ;

(2)由8,20号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符号 ;由17,19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友情提示:书写化学符号时,通常金属元素写在前面,非金属元素写在后面) (3)上表中每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是 。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Ⅳ A 6 C 碳 12.01 14 Si 硅 28.09 Ⅴ A 7 N 氮 14.01 15 磷 30.97 Ⅵ A 8 O 氧 16.00 16 S 硫 32.06 Ⅶ A 9 F 氟 19.00 17 Cl 氯 35.45 ⑴ 硫元素的原子序数是 ,相对原子质量是 。 ⑵ 第15号元素的符号是 。

⑶ 利用上表中的元素,写出一种分子构成与微粒模型“ ”相似的物质的化学符号 。

【思维拓展】

若将铝、铁、氯、硅、氢、氧、锌、硫、磷、铜、氮、碳、银、钙等分成A和B两组,且A组中必须包括氧,应该如何分?试把分组结果用它们的元素符号表示出来:

A组: 组 。

B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学会利用数字、图表、报刊和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和整理。 3.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4.养成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时代责任感。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68-73,填空

1.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认为地球水资源丰富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资源宝贵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是: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

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因此,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___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约用水,要通过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_____________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5.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⑶生活_____________。 6.水污染的危害:

⑴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业上控制“_____________”进入水体。

⑵农业上合理使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提倡节水农业。 ⑶生活污水_____________处理和排放。 ⑷增强_____________意识。

【共同建构】

活动一:讨论水的重要性,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

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

33

打针等。日常生活用水人均每天2.5-4升,工业合成橡胶 2800米/吨,农业浇一公顷地 750米/次。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活动二:讨论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积的

3。科学调查表明地球上的总水量13.3亿立方公里,但其中海洋497.2%,冰山冰川2.15%,可利用淡水0.65% ,约为0.09亿立方公里.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活动三:讨论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家吗?

我国的淡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活动四:讨论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是最为丰富的物质资源,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够充足,地面淡水仅占总水量的1%,所以,淡水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着短缺的危机。尽管如此,现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还十分严重,就我国水资源状况分析,现有1/4的淡水资源被污染,据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年排水量达300—400多亿吨,其中有70%以上的废水未经任何处再而排出,而1t废水就污染14吨清洁水,所以,地表水极易被污染,而地下水被污染后更难消除。由此看来,我们如果不珍惜水,不努力保护水资源,“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一预言可能会成为现实。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

47

大量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

水源污染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自然污染,即由于地质的溶解作用,降水对大气的淋洗、对地面的冲刷,挟带各种污染物流入水体而形成;

二是人为的污染,即工业废水和生活用水对水体的污染。后一种是比较严重的,但也是可以控制的。 水源的污染源主要有七种:即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性营养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盐污染和有机物与重金属污染等。

人类历史上几次大的水污染事件

1.水俣病事件:1953~1972年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市发生有机汞污染水体,死亡百余人。患者耳聋眼瞎,四肢麻木,精神失常,疼痛惨叫。

2.痛痛病事件:1955~1979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发生镉污染水体。患者咳嗽等还可导致骨折,骨骼严重变形,在剧痛中惨死。到1977年已死亡200余人。

3.莱茵河污染事件:1986年瑞士巴塞尔赞得兹化学公司一座仓库爆炸起火,大量有毒化学品流入莱茵河,酿成西欧10年来最大污染事故。殃及法、德、芬、卢等国,一些地区河水、井水、自来水禁用,莱茵河有可能因此“死亡”20多年。还有上海甲肝事件、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海湾石油污染等,对人类社会都造成极大危害。

水体污染来源:

1、工业污染(“三废”废水、废渣、废气) 2、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3、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活动五:讨论应该怎样防水资源紧缺程度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治和保护水资源? 3人均水量(m/年) 1700-3000 1000-1700 500-1000 <500 一方面要节约用水: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节约用水的方法(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一水多用:

(1)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 (3)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 (4)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 节约用水:

1、切勿长开水龙头洗手、洗涤衣服或洗菜。

2、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所以最好是使用淋浴。洗澡时应避免过长时间冲淋,而应间断放水淋浴 。

3、使用洗衣机或洗碗时,集齐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涤。

4、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为免浪费,应立即修理。

5、炊具、食具上的油污,先用纸擦除再洗涤可节水;洗涤蔬菜水果时应控制水龙头流量。 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典型例题】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请结合下表回答:

3-1

(1)我国的人均水量约为2300m·a,居世界80几位,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__。 (2)为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在防止水污染和节约用水两方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试举二例: ..........

48

防止水污染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约用水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演练】

1.保护环境,防止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①控制工业生产中废气和废水的直接排放;②增大绿地面积;③开发生产无汞电池;④分类回收垃圾;⑤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⑥禁止含磷洗涤剂的使用;⑦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⑧在水库周边兴建造纸厂。

A.全部 B.②④⑥⑧ C.①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在现实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下列现象主要是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是( ) A. 城市地表逐渐下沉 B. 河流断流或干枯 C. 河中的鱼虾稀少或绝迹 D. 沙尘暴肆虐 3.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对水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下述观点中错误的是( ) ..A.水的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 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C.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D.可以考虑对海水进行淡化来解决淡水危机

4.今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围绕这一主题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农田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C.将对污水的处理再使用改为对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使用 D.将不间断注水的洗衣机换成分段注水的洗衣机

5.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缺乏,在生活中要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B.设法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C.废水只要无色透明就可以直接排放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6.为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南昌市近期举办了“豫章城里话节水”的征文活动。下面是部分市民征文中有关水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污水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B.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C.节约用水,做好水的循环利用 D.自来水厂可用硫酸铜给饮用水消毒

【课后提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水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B. 动植物体内及大气中的水,起着维持生理活动及气候的作用 C. 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可饮用水 D. 水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要节约用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水

B. 工业三废中只有废水可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C. 有些地区流行甲状腺肿大病和龋齿症,原因是饮用水中缺少碘和氟元素 D. 热电厂和工业冷却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B. 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 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49

D. 工农业生产中常利用水来溶解物质

4.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我们的责任。下列做法不能节约用水的是( ) ..

淋浴擦肥皂时 暂时关上喷头

A

5.2006年我国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用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下列用水行为符合这一主题的是①将工业冷却水进行循环利用 ②用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 ③用洗菜、淘米的水浇花、冲厕所 ④用喷淋节水龙头代替用水较多的旧式龙头 ⑤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代替人工擦洗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6.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在2001年11月23日全部通过专家审查。南水北调工程须遵循三个重大原则:其一,先节水后调水。其二,先治污后通水。其三,先环保后用水。

(1)请你结合生产、生活、生态工程等实际,举出三例环保举措。

① ,② ,③ 。 (2)水既普通又宝贵。请你归纳一下,水有哪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至少写出三点) ① ,② ,③ 。

7. 200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请你参与下面的讨论。 (1)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活性炭净水器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物质,同时利用活性炭的 作用除去臭味和一些溶解的杂质;

(2)三峡工程二期已于2003年6月1日开始蓄水。为防止三峡库区水被污染,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 ;

①清理蓄水库库底固体废物;②防治船舶污染;③整治相关河流污染;④治理库区和上游区工业污染。

洗衣后的水用来

拖地 B 水龙头坏了, 立即进行修理 C 用水管不间断地 冲洗汽车 D

【思维拓展】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人类和生命生存、工农业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水分子可通过高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天然降水洁净清澈,提倡直接作饮用水

C.水的比热比砂石、干泥土大得多,这是沿海地区气温日夜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 D.水能灭火,可是把少量水洒到烧旺的煤炉中火焰反而更加猛烈,此时水起催化作用 E.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白天植物吸收大量的水主要用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 F.“水能载舟”是由于水有浮力,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G.用化学方法能使水变成燃油。“水变燃油”为人类提供了获得能源的新途径

【课堂感悟】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y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