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5-21 18:2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第三章 第一节

1.制备细胞膜常用的原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原因是 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 没有细胞

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

2.红细胞临时装片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实验过程中 近水 部分的红细胞发生变化: 凹陷消失 ,

细胞体积 增大,很快 细胞破裂 , 内容物 流出。

3.细胞膜主要由 脂质(约占总量的50%)和 蛋白质(约占40%)组成,还有少量的 糖类 (占

2%~10);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磷脂 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蛋白质 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癌细胞产生甲胎蛋白和癌胚蛋白,糖蛋白减少)

4.细胞膜的功能:⑴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 相对稳定 。

⑵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 相对的 。⑶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在多细胞生

物体内,每个细胞之间必须保持功能的协调,这种协调不仅依赖于 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也有赖于 信息

的交流 。

5.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⑴细胞分泌的 化学物质 (如 激素 ),随 血液(循环) 到达全身各

处,与 靶 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受体 结合,将信息传递给 靶 细胞。⑵ 相邻 两个细胞的细胞膜

相互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⑶ 相邻 的两个细胞之间形成 通道 ,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 通道 进入另一个细胞。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 胞间连丝 相互连接。

6.植物细胞壁(1)化学成分:主要是 纤维素 和 果胶 。功能;对植物细胞有 支持 和 保护 作用。

8.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 染色排除法 ”。其原理是 利用了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

物质进出细胞的原理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

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 台盼蓝染色剂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所以活细胞不被染色;而死的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不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台盼蓝染色剂

能够进入死细胞内,使其被染色 。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2.细胞质由 细胞器 、 细胞质基质 (成分及功能)组成,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差速离心法 。

3.叶绿体存在于 叶肉 细胞的细胞质中,呈 绿 色、扁平的 椭球形 或球形。观察叶绿体常采用

材料是新鲜的藓类叶,原因是 叶片由单层细胞构成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是围绕 液泡 而散乱分布的。

4.线粒体分布于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健那绿染液 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 活细胞 染料,可以

使活细胞中的 线粒体 呈现 绿 色,而 细胞质 接近 无 色。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并不一定含叶绿体如蓝藻;⑷含线粒体的能进行有氧呼吸,能进行有氧呼吸并不一定含

线粒体如需氧型细菌有氧呼吸在细胞膜上进行。

7、⑴分泌蛋白的种类消化酶、抗体、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等);胞内蛋白如血红蛋白、载体、呼

吸酶等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

⑵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

氨基酸形成肽链 形成具有一定空间 功能: 大致 程概 过

8.⑴生物膜系统包括 细胞器膜 和 细胞膜 、 核膜 等结构。这些生物膜的 组成成分 和结构 很相似,在 结构 和 功能 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⑵组成生物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等;

⑶生物膜系统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膜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间接联系:内质网膜、高尔基体

膜、细胞膜,通过具膜小泡相互转化。

9.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⑴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 相对稳定 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 、

能量转换 和 信息传递 的过程起着决定行作用。

⑵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 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 酶 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 多种酶 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

⑶细胞内的 生物膜 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保证了细胞生命

活动高效 、 有序 地进行。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第三节

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 细胞核 。除了 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 和哺乳动

物成熟的红细胞 等极少数细胞外, 真核细胞 都有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精子等寿命很短,说明了核质相互依存)

2.细胞核的功能是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3.⑴核膜是 双 层膜,其作用是把 核内物质 与 细胞质 分开;⑵核孔的作用是实现核质之间

频繁的 物质交换 和 信息交流 (如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穿膜层数为 O 层) ;⑶核仁:与某种RNA

4. 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前期) 染色质(细丝状染色体(圆柱状或杆状) 解开螺旋、成细丝状(末期) (分裂期) (间期)

5.物体代谢 和 遗传 的基本单位。

第四章第一节

1.渗透作用是指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

2.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具有半透膜 、 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

3.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 低于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 膨胀 ,反之,则细.....

胞失水 皱缩 。当外界溶液浓度 等于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动态平衡。 ...

4.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原因:⑴细胞壁是全透性的;⑵原生质层(植物细胞

的 )是 膜,相当于 一层半透膜 ;⑶中央液泡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

5.当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时,植物细胞失水发生 质壁分离现象;反之,当 外界溶液浓度

小于细胞液浓度 时,植物细胞吸水,发生 质壁分离复原 。

6.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外因是 外界溶液浓度

大于细胞液浓度 。(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及原生质层之间充满蔗糖溶液或其它外界溶液)

7.判断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时的规律:

⑴从细胞角度分析:

活的、成熟(具有大液泡)的植物 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⑵从溶液角度分析:

①在 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溶质不能穿膜的 溶液中,细胞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

②在 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溶质能穿膜的 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

③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可发生 质壁分离现象 ,但会因 过度失水死亡 而不再复原。

④高温、强酸、强碱可杀死细胞。

8.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膜。生物膜的这一特性是 活细胞 的一个重要特征。

9.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

⑴判断细胞的死活 ; ⑵ 测定细胞液浓度 ;⑶ 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⑷ 比较未

知浓度的溶液浓度大小 ;⑸ 证明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⑹ 观察细胞膜 。

10、高浓度盐水杀菌原理:细菌失水死亡;糖渍盐渍食品具各种风味原因: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糖、盐等进入细胞内。

第二节

生物膜静态模型的提出:

1.欧尔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 脂质 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他提出:膜是由脂质 组

成的。

2.科学家通过对红细胞膜成分进行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 脂质 和 蛋白质 。两位荷兰科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学家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 连续的两层 。

3.1959年,罗伯特森在 电子显微镜 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 暗-亮-暗 三层结构:⑴所有的生物

膜都由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三层结构构成,中间的亮层是 脂质 分子,两边暗层是 蛋白质 分子;⑵为 静态 的统一结构。

4.1970年,科学家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 。

5.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 流动镶嵌 模型:⑴化学成分: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质。⑵结构①磷质双分子

层基本支架(可以流动);②蛋白质镶嵌、嵌入、贯穿(可以运动 决定膜功能);③糖蛋白(糖被):识别、保护、润滑。⑶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⑷功能特点:具有一定选择透过性。

6.生物膜具有流动性实例:⑴白细胞吞噬细菌;⑵人鼠细胞融合;受精时精卵细胞融合;⑶变形虫

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形成;⑷草履虫取食过程中食物泡的形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第三节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有 主动运输 、 被动运输 ,另外还有胞吞和胞吐

3.氧气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或呼吸作用强度对物质进出细胞的运输速率的影响曲线:

4流动性。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 酶:是活细胞(来源)所产生的)的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一类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场所核糖体,水解酶的酶是蛋白酶),少数是RNA(真核生物主要在细胞核)

3、活 化 能:分子从

酶的发现:①、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用实验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巴斯德

李比希、比希纳结论( )

②、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了胃蛋白酶;③、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④、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4、酶的特性: ①、高效性: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 )倍。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③、酶需要较温和的作用条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和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 ,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即酶发生了 变性。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因此,酶制剂适于低温(0~4℃)在下保存。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 )、( )、( );5、操作提示:①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在加入酶之前,应先将底物与酶分别在相应的温度下处理至少5min,确保二者温度一致。②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成功的关键是确保底物在与酶混合之前,其pH已经调节好。

第二节

1.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2.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是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ATP水解实际上是ATP分子中高能磷酸键的水解,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3。结构特点;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断裂,又容易重新形成

4、ATP与ADP转化表示为:(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 酶Ⅱ ATPADP+Pi+能量

(1)反应自右向左(ATP合成)时:能量来自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呼吸作用)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2)反应自左向右(ATP利用)时: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水解,场所;需能部位,能量去向:各项生命活动

5、含量特点:含量少,转化迅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

6、⑴生物体的能源物质: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⑵贮能物质:脂肪动物细胞内贮能物质糖原;植物细胞内贮能物质:淀粉

⑶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⑷最终能量来源:太阳光能(注意吸能反应与

放能反应)

第三节

1、有关概念:(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探究:⑴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生物。⑵产物检测:①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②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再酸性条件下与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内折叠成嵴;线粒体的内膜 基质 含有许多种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4、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 + 能量

5、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P93图5-9

酶 2丙酮酸 + 4[H] + 少量能量(2个ATP) 第一阶段 细胞质基质 酶 2丙酮酸 6HO + 6CO2 + 20[H] + 少量能量(2个ATP) 2第二阶段 酶

24[H] 第三阶段 + 6O2 2O + 大量能量(34个ATP)

总2870kJ, 1161 kJ转移到ATP、热能散失

5、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196.65kJ 61.08kJ

C6H12O6 酶 2C2H5OH(酒精)+ 2CO2 +

或C6H12O6 2C3H6O3(乳酸)+ 少量能量如人和高等动物及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等

6线粒体内膜 7⑵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

⑶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的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8、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1)温度:温度通过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3)、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4)、水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9、粮油种子贮藏时,要;水果、蔬菜保鲜时,;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⑴原理:①色素的提取:②色素的分离:绿叶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⑵①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②二氧化硅的作用是研磨充分③研磨时加入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④研磨要迅速、充分的原因是叶绿素不稳定,易分解;充分研磨使叶绿体完全破裂,提取更多的色素⑤分离时,一定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的原因是滤液细线中的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不能分离⑨分离后出现的色素带的宽度可以代表色素的含量 。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2、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素

a (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

色素

胡萝卜素 (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黄色)

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各实验的结论)

4、叶绿体的功能:叶绿体是进行的场所。在分布着具有吸收光能的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和叶绿体的基质中含有许多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光 CO2+H2O(CH2O)+O2* 6CO2+12H2612626H2O 叶绿体

碳的转移途径: C3 CH2O) 7、光照与CO2浓度变化对植物细胞内C3、C5、[H]、ATP、C6H12O6合成量的影响

光照不变,CO2浓度降低,C3低、C5高、[H]高、ATP高、C6H12O6低

8、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真正(实际)光合速率=表观(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1)、光照强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超过光饱合点,光合速率反而会下降。 (2)温度:温度可影响酶的活性。(3)、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光合速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不再增加。4、水: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缺少时光合速率下降。注意午休现象( )

8、应用: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等

9、自养型生物和异养型生物(如,并贮存能量。不同点是能否直接利用外界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注意光能自养如绿色植物与化能自养如硝化细菌

第六章第一节

1、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有:①细胞决定了细胞不会无限长

2、细胞以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三种,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一般为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等

高中生物必修1第三、四、五、六章知识点

3、细胞有丝分裂:(1)一个细胞周期(连续分裂、起点终点及表示方法)可分为两个阶段,间期(时间长)和分裂期,间期又分G1(DNA合成前期)、S(DNA合成期)、G2(DNA合成后期)。

4、分裂间期主要变化是;

5、分裂期(M)又分前、中、后、末期。特点:,,两消两现新壁建注意DNA复制时期( )染色体复制时期( )染色体加倍时期( )

6、.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点:①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前期;植物细胞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②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末期。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细胞板,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部内陷,细胞质分裂成两部分。③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与有丝分裂实验P115

第二、三节

1、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细胞的衰老特征具体表现为:: 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3)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注意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的区别

6、细胞的癌变特征:①能够;②癌细胞的;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细胞膜上糖脂、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7、引起癌变的因子主要有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外界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辐射致癌),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和病毒致癌因子。内部因素是由于原癌基因(负责调节 )与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 )突变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m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