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6-03 17: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概论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3.基本观点: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 P3

4.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

5.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6.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昂利·圣西门、沙尔·傅里叶、罗伯特·欧文

7.在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4-P5)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9.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P14

这种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10.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P15 ①②)

11.鲜明的政治立场?(P16 ①②③)

12.马克思重要的理论品质是?(P17 +①②③)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3.怎样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P21-P22 ①②③)

14.怎样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P23-P24 ①②③)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辨析题﹚P32

9.实践的基本特征:①物质性 ②自觉能动性 ③社会历史性(为什么?①-③)

10.实践的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 ②社会政治实践 ③科学文化实践

11.实践内在地包含着三重关系①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人与人的关系 ③人与自身的关系

12.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P33 ①—③)

1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的理论意义是?(P32 ①—④)

1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P33 ①②)

15.社会物质性的主要表现?(P34 ①—③)

16.题目有出现“实践”“认识”“规律”等词,均可用的内容:(P35 第一段)

17.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P37 ①—③)

18.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要把握两个大的方面(P37-38 ①②)

1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P39 ①—③)

20.规律的特征?(P40 ①②③④)

2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P41 ①②③④)

2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P42 ①②)

23.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哪几点? (P42-43 ①②③)

24.联系的特点?(P44-P45 ①②③)

25.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哪三层含义?(P44 ①②③)

26.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为什么?(P46 ①②)

27.有关“发展”“人民群众”的题目,均可用的内容(P46 第一段 在社会历史领域 旧事物)

2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为什么?(P47 第三段)

29.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关系?(P48 第二段)

30.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P48三个表现)

62.矛盾的特殊性有哪三种情形?(P49 第四段 ①②③)

6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P51 ①②③)

64.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P51-P52 ①②③④)

65.有关“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问题,均可用的内容。(P55第三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的具有解放思想 创新的统一)

第二章

1.认识的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2.认识的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中介: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手段的程序和方法。

4.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①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②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5.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辨析)

6.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P64-65 ①②③)

7.实践目的:指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预测、预见。

8.实践方案:指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实践活动的规则、程序和步骤。

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为什么?(P65-66 ①-④+总之)

10.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1.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①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②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12.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两个严重的缺陷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②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了严重的缺陷(P68 ①②)

14.能动的反映的特点 ①反映具有摹写性②反映具有创造性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为什么?(P70 ①②③)

16.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17.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必要性和重要性(P71 ①②)

18.实现由理论向实践的飞跃,有什么条件?(P71 ①-④)

19.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什么?(P72 ①②)

20.为什么说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P73 ①②)

21.真理的绝对性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P74-P75 ①②)

22.真理的相对性有哪两个方面的含义?(P75 ①②)

23.为什么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辨证统一的?(P75-P76 ①②③)

24.为什么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P77 ①②③④)

25.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可能转化为谬误,为什么? ①真理是具体的。 ②真理是全面的。

2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什么?(P78-P79 ①②)

27.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28.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31.价值评价的三个特点?(P82-P83 ①②③)

32.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P84+以下这句话 第二段 ①②③)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34.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85-P86 ①②③)

35.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制约表现在?(P86第一段 ①②)

36.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P86第一段 ①②)

37.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P86第一段 ①②)

38.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的要求?(P90-P91 ①②③④)

第三章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P98 第二段)

2.☆社会意识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P99 ①②③)

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为什么?(P104 第二、三段 ①ab ②)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P105 第二段)

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P105最后一段 ①②)

6.。

7.国体和政体的关系?(P108第二段)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并保证国家的性质起重要作用。

8.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P106 第四段 ①②)

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为什么?(P108-P109 ①②)

10.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复杂的,为什么?(P109 ①②③)

1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表明:(P109第四段)

12.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P114

13.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P117

14.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P129

15.。

16.个人:指社会群体中单个的成员,是社会的一个“分子”。P134

17.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P112 ①②③)

18.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114-P116 ①②③)

1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为什么?(P118-P119 ①②③)

2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为什么?(P119-P120 P120第二段 ①②③)

21.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P121①②③)

22.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为什么?(P125-P126 ①②③④)

23.对生产方式产生了什么深刻的影响?(P125第二段 ①②③)

24.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为什么?(P126 ①②)

25.唯心史观的含义?(P128 第三段)

26.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了什么原则?(P130 ①②③)

27.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P131-P132 ①②③④⑤⑥)

第四章

1.。

2.在价值增殖过程中,雇佣的劳动分为两部分:①必要劳动 ②剩余劳动(P159)

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P149-P150 P149第三、四段首句 P150第一段首句 ①②③)

4.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产生了什么消极的后果?(P150第二段 ①②③)

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P151每段首句 ①②③)

6.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P152-P153大点黑色字体,小点每段首句 ①+ab ②+abc)

7.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P155第二段 ①②)

8.劳动力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P155第三段 ①②③)

9.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P157第二段)

10.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P158第二段 ①②)

1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P158第三段 ①②)

12.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为什么?(P160第二段 ①②③)

13.生产自动化的主要表现:(P162最后一段 ①②)

14.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胜利,为什么?(P166第一段 ①②)

15.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P166-P167最后一段,第一段 ①②)

16.社会生产可划分为两大部类:(P168第一段 ①②)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P172第一段 ①②)

18.由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是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的,因此它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P177-P178 ①②③④)

19.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P179-P180 ①②③)

第五章

9.垄断产生的原因?(P185,③点)

10.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P186,③点)

11.垄断条件下的竞争桶自由竞争相比,具有的新特点?(P186,③点)

12.垄断利润的来源?(P187—188,④点)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P189③点)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P190,④点)

15.微观规制?(P190—191,③点)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191,④点)

17.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主要经济动因?(P192,④点)

18.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P192,③点)

19.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后果?(P193,对于资本输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积极和消极>)

20.国际性协调组织?(P194,③点)

21.列宁根据他所处时代的实践曾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五个基本特征?(P195,⑤点)

22.上面特征集中体现了帝国主义的实质?

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3.经济全球化?(P196)

2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P196—197,④点)

25.经济全球化的动因?(P198,③点)

26.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P199,各④点)

27.生产资料所有制?(P200—201,④点)

28.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P202,③点)

29.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变化?(P201—203,③点)

30.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P203)

31.政治制度变化?(P203—204,④点)

32.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P204—205,④点)

3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P206,②点)

34.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P208,③点)

35.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P209—210,③点) 36.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以替代?(P211—212,④点)

37.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P213,③点)

第六章

1.P218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什么不同于以往的一切革命?P218

3.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三个时期?P221

①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②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③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4.列宁对苏维埃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P223

5.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P224

6.20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反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P225

7.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为什么?P227

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也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P229 9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P230

10.设想社会主义第一阶段基本特征的论述?(P231,黑色标题下①—⑤)

11.根据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概括?(P233-234,每段第一行①—⑥)

12.为什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P235,①②)

13.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36—238,①—④)

14.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P239—240,①—④)

15.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P240—241,①—③)

16.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P242—243.,①—③)

17.社会主义国家从以有的实践中可以的到什么启示?(P244—245,①—④)

1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P247,①—④+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

1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20.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P250—251,③点)

21.为什么要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P252,③点)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P259

2.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P26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