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框架与衡量方法的思考
更新时间:2024-03-11 01: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框架与衡量方法的思考
编者语:本文着重分析保险业面临的系统性风险,系统阐述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方法的国际进展,并在既有的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衡量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文/高姗(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赵国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蒙古监管局)
系统性风险是指可能导致金融体系部分或全部受到损害,进而致使大范围金融服务紊乱,并给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影响的风险。防范系统性风险是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不仅会引发保险业的全行业危机,而且可能会扩散到整个金融系统。因此,加强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防范,是实现行业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目标。
一、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分析
(一)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多维冲击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产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宏观经济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实体经济变化给保险业带来的风险和损失,包括:宏观经济恶化,导致保费收入下降、退保率上升和投资收入减少等,最终形成保险业现金流风险;由于保险业的内部风险评估、准备金提取、公允价值计量和偿付能力标准伴随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而呈顺周期变化,容易导致保险公司在经济周期下行时发生偿付能力不足风险;由于利率、汇率变化导致保险公司预定利率和投资收益率背离造成的利差风险和资产负债匹配风险。二是保险公司自身经营不善。一方面表现为由于保险公司产品和资金运用的高度同质化,在面临相同的外部宏观环境中,形成若干家保险公司集体亏损或倒闭,极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虽然,目前我国有百余家保险公司,但产品却高度同质化,且保险资金运用也大同小异,由此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高。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存在非均衡性发展特点,特别体现在城乡保险市场的结构不合理以及区域保险发展结构的不平衡上,这种不平衡伴随着保险体系的不断壮大,极有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三是自然灾害引发的巨灾风险。由于我国是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因此应警惕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洪水和台风等巨灾造成的保险行业赔款增加、收益下降的整体风险。 (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跨域传递
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形成除了源生性因素,还有传递性因素。一方面是行业内部的风险传递。主要表现为:重大经营风险在跨国保险企业、保险集团、控股公司的保险部门间跨域传递,形成系统性风险;高度集中和同质化的保险市场体系下,单一保险公司某类产品的群体性退保事件,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对某类保险产品整体的集中退保,导致保险经营的现金流紧张,甚至出现类似银行业的“挤兑”风潮,那么保险业过去累积的所有风险将可能严重爆发,形成系统性风险。保险市
场的高度集中和高度同质化都可能导致系统的脆弱性,特别是保险业在经济波动中的脆弱性。另一方面是与金融体系的跨域传递。这不仅体现为保险机构和银行可能产生的业务关联,还体现为与资本市场的相互传递。如:金融集团的保险部门对非保险及非传统活动的参与亦愈发活跃,通过新型保险产品、信用违约掉期(CDS)、债务担保凭证(CDO)等融资产品,以愈发隐蔽的形式融入资本市场运作。
二、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的国际进展
(一)国际监管领域关于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进展 金融危机后,由于美国AIG等大型保险机构出现严重问题,国际主要保险监管机构和研究机构,都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了更多关注和专题研究。较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研究报告有: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1AIS)2009年10月按照20国集团和金融稳定委员会要求提交的《系统性风险与保险》。国际保险经济学研究会(日内瓦)2010年发表的《保险的系统性风险——对保险和金融稳定性的分析》;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发表的《系统性风险与美国保险部门》研究报告。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权衡各方面观点,在2012年5月31日发布了《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人:建议评定方法》公众征询意见稿(《G—SII评定方法》(征询意见稿)),以辨别潜在的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人。 (二)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的《G—SII评定方法(征询意见稿)》 1.《G—SII评定方法》的制定目标与特点
IAIS制定的该项建议性评定方法,主要是以识别那些由于保险人机构自身规模、复杂性和内部相互关联性而处于经营困境或无序状态为目标,减少系统重要性保险人对全球金融系统和经济活动带来的严重危害,防止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部门之间风险的相互传染。 《G—SII评定方法》充分考虑到保险企业的特性和本质,以IAIS核心监管原则、共同框架、保险与金融稳定标准(1FS)的跨国监管经验为鉴,采用指标指示系统,围绕评定对象重要性进行多纬度测评。 2.《G—SII评定方法》的主要内容
《G—SII评定方法》包含四个部分:引言、评估方法、政策措施及未来走向。主要内容包括了评定系统性风险的五大类指标、十八项详细指标、三步鉴定步骤及五条政策推荐。G—SII的五大类评定指标包括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不可替代性,根据这五大类指标对保险人进行多维度审查。其中,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是最关键的指标。IAIS建议各国保险监管机构在识别系统性风险时,“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应该占40%~50%,“金融体系内关联”占30%~40%,“规模”、“全球活动”、“不可替代性”占10%为宜,上述比例在大类内部指标平均分配。十八类详细指标包括如下:“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项下共有六项指标,包括“非保单持有人责任和非保险收益”“衍生交易”“短期融入资金”“金融担保”“变额年金”“集团内部参与”。这些指标着眼于保险企业的资本投资及投机活动,是以获利而非
保值为目的,主动参与资本市场,在履约担保、抵押担保、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高风险市场运作时,对资本金的流动性埋下隐患。一旦金融危机爆发,风险将通过这些资产与负债迅速攻击保险企业,波及面相当广泛。
“金融体系内关联”项下共有七项指标,包括“金融体系内资产”“金融体系内负债”“再保险”“衍生品”“重大披露”“营业额”“第三等级资产”。这些指标通过保险业参与的借贷、债券购买、票据发行、负债、投资、再保险和衍生品设计,计算保险业在资本市场投资总量及投资数额在资本金中的占比,对保险人的流动性和金融化程度进行评判,量化保险企业、保险集团、控股集团内部保险业与其他金融部门的交互融合,对保险人的公司内部结构复杂性进行预警。 “规模”主要强调资产平衡表内保险人的全部资产和全部收益,从不同角度衡量保险人金融服务的程度和规模。“全球活动”以保险人国外收益的获得和分支机构的国际分布为主。“不可替代性”通过加总直接承保及预计的信用保障/航空保障/海上保障保费,评定这三个全球背景下高度集中和重要的市场上保险人的占有率。
G—SII的三步骤评定过程,即:(1)数据收集;(2)评估方法;(3)监管判断及生效。关于数据收集,IAIS要求总资产超过6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5%以上或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在0~5%之间的企业及财政担保保险人向监管机构上报相关会计数据。IAIS建议,保险监管机构一旦发现保险人出现系统性风险并有可能扩散时,可采取以下五条措施:(1)提升监管机构通过有序手段,解决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人带来问题的能力,以防对金融系统的扰乱及纳税人暴露在损失面前的风险;(2)要求更高的损失吸收能力;(3)更严格和协调性更高的监管;(4)增强核心金融基础设施;(5)审慎监管和其他附加要求。不过,目前《G—SII评定方法》的度量框架,主要是从保险机构自身经营不善角度衡量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冲击,缺少从宏观经济活动的冲击角度衡量。
(三)其他金融系统性风险度量的国际经验
从国际经验看,对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度量框架主要分为模型法和指标法两种。 1.基于模型法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主要包括:一是奥地利央行的SRM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两步骤度量系统性风险:第一步通过宏观经济变量与市场结构变化的历史数据得到风险因子多元分布,据此模拟不同风险情景,第二步是将风险因子映射至资产组合的损失。二是英格兰银行的RAMSI模型。该系统基于银行类金融机构间的网络模型,考察宏观经济冲击下单个金融机构和系统层面的脆弱性,该系统增加了考察整体流动性风险的反馈环,主要关注危机发生时,交易对手违约和资产价格贬值对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加剧影响。
2.基于指标法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主要包括惠誉评级的“早期预警模型”,采用的是早期预警指标法,包括银行系统指标(BSI)和宏观审慎指标(MPI)两个维度的指标。银行系统指标(BSI)
度量了银行系统固有的风险,包括银行业单体银行的平均评级(SAIR)和系统性风险分析。前者反映了银行单体的脆弱性,后者则主要识别银行业中大部分银行的弱点和集中的风险因素。宏观审慎指标(MPI)的系统性分析则关注私人部门信贷、固定资产价格泡沫和主要货币贬值等宏观经济状况。 3.两种度量框架方法的比较分析
模型法主要核心是基于对宏观冲击的把握和银行间网络模型的构建。不同国家因实际情况和侧重点不同,所选择的影响因子也有所差别。模型法下,历史数据的支持和市场定价机制的灵活有效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前提条件。指标法较模型法要简单,其矩阵的结果表现形式规避了对宏观冲击影响因子的选择问题。另外,在历史数据缺乏、金融体系市场定价机制不健全的金融市场中,指标法相对更加灵活有效。
根据国际保险监管领域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的研究进展,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实际情况,综合分析模型法和指标法特点,本文建议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框架和方法应主要采用指标法进行,个别指标计算可以融入模型法。 三、中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度量的整体框架
根据保险业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因素和传递路径分析,充分借鉴国际业界和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建议我国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采用三维度量框架,度量方法则采用指标法。一是宏观经济冲击维度,用宏观风险指数(MRI)衡量;二是保险机构自身经营维度,度量由于单体保险机构经营失败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冲击;三是跨域传递和扩散维度,主要度量保险机构市场集中度和同质性,衡量系统性风险在保险业的扩散和放大程度。 (一)宏观风险指数度量(MRI) 由于中国保险业发展历程较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系统性风险或危机,因此缺乏历史经验数据。另外,国内关于宏观经济波动对保险业影响的实证研究不多,缺乏专家的研究判断。所以,在宏观风险指数(MRI)的度量指标体系中,建议结合保险学理论分析结果,更多地从保险业实际出发,选择宏观经济指标。度量指标分类:一是实体经济方面,建议选择GDP的同比增速、社会储蓄存款余额、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二是金融市场方面:利差值(银行存款利率和保单预定利率差)、沪深300指数涨跌幅度。对于上述指标中通过波动幅度影响系统性风险的指标进行去趋势化处理,对于负面影响的指标转化成倒数,最后再统一对处理后的各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宏观风险指数(MRI)是基于标准化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权重赋值后合成的结果。 (二)经营风险指数度量(ORI) 1.单体稳健性
目前,中国保监会已经建立了保险机构分类监管制度,并设置了相应监管指标,(产险具体监测指标共22个,其中定量指标16个。寿险具体监测指标共21个,其中,定量指标17个。定量指标每季度计算一次。定性指标每年评估一次,但每季可根据监管信息调整。)并按照监管评级结果将风险低、风险中等、风险较
高和风险高四类保险机构分别标注A、B、C、D四个等级。但是,大部分风险预警主要集中在偿付能力指标或财务指标上,且所占权重较大。为了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保险机构进行全面风险监测,本文建议指标选择尽可能全面,可以涵盖:战略风险(治理结构、组织模式、竞争战略、企业文化等)、内控风险(操作流程、人员培训、规章制度、员工满意度等)、承保业务风险(定价风险、保单集中风险、业务结构风险、分保风险等)、负债风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比率、未决赔款准备金比率、长期准备金比率、资产负债比率等)、盈利风险(应收保费率、综合赔付率、综合费用率、投资收益率)、偿付能力风险(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系数、财务杆杠、准备金充足率等)、成长性风险(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所有者权益变动比率、保费增长率等)、声誉风险(续保率、退保率、顾客满意度、企业声誉等),并提高对战略风险和内控风险定性评估的科学性及相应指标的权重系数。基于保监会分类监管评级结果,按照产寿险分类,分别构建保险机构单体经营稳健性指数OSI(产)和OSI(寿),如下:
其中,Ai表示第i家产(寿)险机构财产(人身)保险市场占比,n表示财产人身保险业整体机构数。Bi表示该保险机构分类评级结果所赋予的风险值,按A、B、C、D分别赋予0.1、0.3、0.5、0.8。再根据产寿险保费收入分别占比C1和C2,进行加权得出整个保险业的OSI。 2.单体差异性
对单体保险机构稳健性指数进行简单加权,可能忽略许多其他因单体差异导致的风险信息,因此需要继续完善。可以引入统计学中的离散系数,对每一项衡量指标进行处理。例如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当整个保险业偿付能力充足率均指上升时,该指标的离散系数变小或不变,说明行业整体偿付能力状况变好,反之如果均值上升同时,离散系数相应上升,则可能存在部分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问题,需引起保监会注意。因此,本文建议将各衡量指标离散系数的加权值作为惩罚项,其中加权方式与监管评级相同,对单体经营稳健性指数进行调整,得到经营风险指数ORI。
(三)风险的传递和扩散度量 根据产业组织理论,市场集中度越高、由单体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引发系统性风险概率越大;保险机构之间产品和服务同质化越高,保险行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越大。一方面,度量保险市场集中度的方法和指标比较成熟,可以选择市场集中度(CRn)、赫芬达尔指数(HHI)、熵指数(EI)、勒纳指数(LI)和贝恩指数(BI)等,比较常用的指标为市场集中度和赫芬达尔指数。另一方面,度量保险业同质性则没有成熟的方法和指标。从我国保险业实际,无论是保险产品服务,还是公司经营模式,保险业同质化现象恰恰又是比较严重的,系统性风险较高。我们借鉴现代生态学的物种多样化度量方法,可以选择Gini多样性指数:
其中,N为所有中的个体总数,N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对于保险公司同质性指标的选择可以选取资产、负债的下述指标。资产方面:(高收益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资产支持债券+股票)/投资收益。该指标反映保险资金投资较高风险领域,受我国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负债方面:财产险公司可选择车险保费收入/公司总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可选择新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公司总保费收入。对于同质性指标的合成,可以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合成性指标:
其中,Ga表示资产方面的Gini多样性指数,Gd1和Gd2分别表示负债方面的两个Gini多样性指数。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各项指标的选择是基于目前保险业发展实际,主要反映保险业经营特点,未来随着行业发展、相应指标及其权重也应动态调整。 四、研究展望 目前,国内保险业对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度量框架和度量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理论和思路,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实际,作出了初步的研究探索,主要运用指标法初步构建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度量框架。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仍需探讨解决。
一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短,行业信息数据库建设薄弱,信息获取频率较低,目前保监会统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频率低,基本是月度数据,信息存在严重滞后。目前上述指标都是“体温计”,很难起到“天气预报”的风险预警作用。 二是目前关于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因素的评价仍存在争议,国内外相关研究仍在持续跟进,关于系统性风险衡量的标准还很难统一。 三是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随时间变化,很难预测到整体经济状况与保险机构经营行为的相关性,国内外的系统性风险度量主要着眼于短期衡量,却忽视了对风险的长期考量。因此,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跨周期衡量,建立不同经济周期中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衡量的各类标准问题也亟待解决。 四是对相关指标科学性进行实证绩效的检验。(完)
其中,N为所有中的个体总数,Ni为第i个物种的个体数。对于保险公司同质性指标的选择可以选取资产、负债的下述指标。资产方面:(高收益理财产品+信托产品+资产支持债券+股票)/投资收益。该指标反映保险资金投资较高风险领域,受我国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负债方面:财产险公司可选择车险保费收入/公司总保费收入、人身险公司可选择新型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公司总保费收入。对于同质性指标的合成,可以基于上述指标构建合成性指标:
其中,Ga表示资产方面的Gini多样性指数,Gd1和Gd2分别表示负债方面的两个Gini多样性指数。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各项指标的选择是基于目前保险业发展实际,主要反映保险业经营特点,未来随着行业发展、相应指标及其权重也应动态调整。 四、研究展望 目前,国内保险业对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度量框架和度量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比较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研究理论和思路,结合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实际,作出了初步的研究探索,主要运用指标法初步构建了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度量框架。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仍需探讨解决。
一是由于我国保险业发展时间短,行业信息数据库建设薄弱,信息获取频率较低,目前保监会统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频率低,基本是月度数据,信息存在严重滞后。目前上述指标都是“体温计”,很难起到“天气预报”的风险预警作用。 二是目前关于金融业系统性风险因素的评价仍存在争议,国内外相关研究仍在持续跟进,关于系统性风险衡量的标准还很难统一。 三是保险业系统性风险随时间变化,很难预测到整体经济状况与保险机构经营行为的相关性,国内外的系统性风险度量主要着眼于短期衡量,却忽视了对风险的长期考量。因此,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进行跨周期衡量,建立不同经济周期中保险业系统性风险衡量的各类标准问题也亟待解决。 四是对相关指标科学性进行实证绩效的检验。(完)
正在阅读:
幼儿园优秀教案-快乐的动物园04-10
INTEL CPU供电设计指南,V11规范,PCB设计参考04-14
广工大学物理实验2308-10
【管理类联考】数学知识点总结04-28
2014下半年及2015上半年中国化工新建项目大全(合订版)- 副本12-01
开发区申请办理一孩准生证的人户分离人员婚育情况证明08-20
有机化学-第六章 卤烃的习题12-31
谈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06-2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系统性
- 保险业
- 度量
- 衡量
- 框架
- 思考
- 风险
- 方法
- 危险品仓储安全管理制度
- 成都理工大学2012-2013(1)大学物理1(下)期末考试复习
- 2011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样稿-电子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019年整理--一位组工干部心中的ABC(演讲稿)
- 房地产市场周期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资料
-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公告类别使用手册(2015.5修订
- 轻型钢结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标准材料
- 2017考研英语:拿什么拯救你,考研英语单词?
- 湖北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
- 2011届全国各地高三月考辨析并修改病句
- 京东商城物流模式分析研究
- 为了进一步强化我校管理
- 三类卷评分标准及样文
- 铁沟浇注料的研究与应用
- 西方艺术欣赏
- 2012-2013苏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学期教案
- 二年级数学上册 玩一玩 做一做教案 北师大版
-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简便方法
- 设计书(沁源)
- 防寒过冬考试卷(正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