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题1

更新时间:2024-01-18 17:06:02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错)

2.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只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 (错) 包括:物质产品与劳务 (goods and services)

3.不论是商品数量还是商品价格的变化都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错) 只有商品数量的变化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RGNP)

以具有不变购买力的货币单位衡量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通常是以现行货币单位来表现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和。但由于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会抬高或降低物价,因而会使货币的购买力随物价的波动而发生变化。为了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般是以某一年为基期,以该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然后用物价指数来矫正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而计算出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能准确地反映产量的变动情况。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大于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4.政府的转移支付是国民生产总值构成中的一部分。(错) 为什么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

答: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险税)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因为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失业救济金发放则是因为人们失去了工作从而丧失了取得收入的机会才给予救济。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虽都属政府支出,但前者不计入GDP而后者计入GDP,因为后者发生了实在的交换活动。比方说,政府给公立学校教师发薪水是因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工作的服务。

5.一个国家的总产值和总收入是相等的。

(对) GDP可以从三个角度看,生产角度、收入角度和支出角度。

6.国内私人总投资是国内私人经济在一年中所生产的资本品的总和。(对)

7.国内私人净投资是国内私人总投资减去资本消耗折旧后的余额。(对)

8.净投资不可能是负数。(错)

9.总投资不可能是负数。(对)

10.净投资与资本消耗折旧相等,意味着资本品存量保持不变。(错)

11.存货的增加是一种净投资。(对) 重置投资

用于补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亦即折旧。重置投资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磨损(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自然力的影响 (朽烂与腐蚀)以及逐渐的陈旧过时而影响正常的生产水平。因此,须按其价值转移和损失程度,以货币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固定资本的更新。重置投资决定于资本设备的数量、构成和使用年限等。例如,假定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生产100万美元的产品平均需要使用300万美元的机器设备,若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为10年,每年损耗设备1/10,则每年需重置投资30万美元。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或新投资)之和构成总投资。

12.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所谓工资薪金是指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

(错) 个人实际得到的收入还包括雇主在养老金与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支出,非货币形式的雇员收入。

13.公司收入税是公司在分配利润前向政府缴纳的税。(对)

14.厂商在赢利的时候才上缴间接税。(错)

15.间接税是厂商支出的成本之一,它将构成产品价格的一部分。(对) 为什么间接税应计入GDP?

答:间接税虽由出售产品的厂商缴纳,但它是加到产品价格上作为产品价格的构成部分由购买者负担的。间接税虽然不形成要素所有者收入,而是政府的收入,但毕竟是购买东西的家庭或厂商的支出,因此,为了使支出法计得的GDP和收入法计得的GDP相一致,必须把间接税加到收入方面计入GDP。举例说,某人购买一件上衣支出100美元,这100美元以支出形式计入GDP。实际上,若这件上衣价格中含有5美元的销售税和3美元的折1日,则作为要素收入的只有92美元。因而,从收入法计算GDP时,应把这5美元和3美元折旧一起加到92美元中去作为收入计入GDP。

16.个人收入等于消费与蓄储之和。

(错) 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和非税支出,才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分为两部分:个人支出和个人储蓄。个人支出包括:个人消费、对厂商的利息支出和个人国外的净转移支付。

17.居民挣得的收入不是他们都能拿到的。 (对) 考虑税收

18.居民拿到的收入不一定都是他们挣得的。 (对) 考虑转移支付

19.花100美元缝制一件衣服的行为是一种投资行为。 (错) 是消费行为

20.花4万美元建造一所房子的行为是一种消费行为。 (错) 是投资行为 为什么住宅建筑支出不被看作是耐用品消费支出而看作是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答:住宅建筑即当年建造为私人购买和使用的房屋总值之所以列为投资一部分,是由于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增加是看作是投资的一部分。当然,房屋被消费的部分可算作消费,假定它是出租的话所取得的房租可以计入GDP。

21.股票和债券的交易额,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错) 不是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22.某人出售一幅旧油画所得到的收入,应该是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错) 旧油画本身的价值不能计入当年的GNP中,因为不是当期生产的,但佣金是要计入的。

23.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收入,应当算入国民生产总值。 (对) 属于财产收入

24.对退伍军人支付的津贴,应当算入国民生产总值。 (错) 属于转移支付

25.家庭主妇提供劳务应得的收入,构成国民生产总值的一部分。

(错) 自给自足的劳务在统计上计算困难,故不计入。但自给自足的产品用虚拟的方法计入。 二、选择题

1.在国民生产总值的计算中,所谓商品

A.必须是有形的。B.必须是无形的。 C.既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答案:C)

2.已知某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时为2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扣是300亿美元。这样,这个国家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500和200亿美元。B.2500和2200亿美元。C.500和300亿美元。 (答案:A) 净投资=总投资—折旧

3.根据题2的已知条件,这个国家的资本品存量到年末达到

A.2500亿美元。B.2200亿美元。C.500亿美元。 (答案:B) 存货的增加,即净投资

4.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下面哪一项属于私人投资?

A.政府修建公路。B.私人购买股票。C.厂商年终的存货大于年初。 (答案:C) 私人投资的主体是厂商。

5.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里,政府支出是指

A.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转移支付之和。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 (答案:C) goods and services.

6.所谓净出口是

A.出口减进口。B.进口减出口。C.出口加进口。 (答案:A)

7.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国民生产净值等于

A. C+I B. C+I+G C. C+I+G+X-M (答案:A)

8.在四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衡量,国民生产净值等于

A. C+I+G+X B. C+I+G+X-M C. C+I+G+M (答案:B)

(以下9~16题的已知条件相同)

9.已知某个国家在某一年的支出和收入如下: (1)利息190, (2)折旧380,(3)出口120,

(4)社会保险税200,(5)对雇员的报酬3020,(6)未分配的公司利润80,(7)租金90,

(8)个人消费支出3500,(9)红利170,(10)转移支付430,(11)间接税490,(12)进口70,(13)国内私人总投资750,(14)所得税580,(15)非公司收入530,(16)公司收入税250,

(17)政府支出1100 (单位均为亿美元)。 工资薪金是指

A.第5项。B.第5、14项。C.第4、5项。 (答案:A)

10.利润包括

A.第9、15项。B.第9、15、16项。C.第6、9、15、16项。 (答案:A) 这里的利润是广义的概念

11.如果用支出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A. 5470亿。B. 5400亿。C. 5830亿。 (答案:B)

12.如果用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等于

A. 5400亿。B. 5470亿。C. 6410亿。 (答案:5200亿)

13. 国民生产净值等于

A. 5400亿。B. 5020亿。C. 4530亿。 (答案:B)

14.国民收入等于

A. 4440亿。B. 4770亿。C. 4530亿。 (答案:C)

15.个人收入等于

A. 4770亿。B. 4430亿。C. 5010亿。 (答案:B)

16.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A. 4620亿。B. 3360亿。C. 3850亿。 (答案:C)

17.下面哪一部分收入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并没有拿到? A.社会保险税。B.工资和薪金。C.红利。 (答案:A)

18.下面哪一部分收入不是居民挣得的但他们却拿到了? A.转移支付。B.利息。C.租金。 (答案:A)

19.假如某人不出租他的房子而是自己使用,这部分房租(答案:B)

A.不算入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出租房子不属于生产行为。 B.算入国民生产总值,按若出租可以得到的租金计算。 C.不算入国民生产总值,因为房子由房主本人居住。

20.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的过程中,哪两项不能简单相加?

A.政府支出和工资与薪金。B.个人消费和个人储蓄。C.消费支出与净投资。 (答案:A) 相加无意义

21.货币国民生产总值随着下述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A.商品的数量。B.商品的价格。C.商品的数量与价格。(答案:C)

22.已知某种商品的价格在1985年是20美元,在1987年是24美元,如果以1985年为100,1987年这种商品的价格指数是 A.20% B.120%

23.已知某国1985年和1980年的货币国民生产总值分别是3630亿美元和910亿美元,如果以1985年的价格指数为100,1980年的价格指数等于48。这样,1980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 A.910亿。 B.1900亿。 C.4368亿。 (答案:B) 提示:RGNP=GNP/P

C.104% (答案:B)

24.已知某国1986年国民生产净值是3600亿美元,从1981年到1986年价格水平上升了20%。如果按1981年的价格计算,1986年的实际国民生产净值是 A.3200亿。 B.3600亿。 (答案:C)

25.如果要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不应该从年国民生产净值 A.减去折旧。

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减去间接税。

C.3000亿。

(答案:A) 国民生产净值中已经不包含折旧。 三、计算题

1. 已知某一经济社会的如下数据:(单位: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消费支出90 利润30 投资支出60 政府购买支出30 政府转移支付5 所得税30 出口额60 进口额70 试求:(1)按收入法计算GNP (170亿元)

(2)按支出法计算GNP (170亿元) (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 (5亿元) (4)计算储蓄额 (55亿元) (5)计算净出口 (—10亿元)

(详细算法可参考:张云峰 P32)

2. 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试计算:(1)储蓄 (300亿美元)

(2)投资 (200亿美元) 提示:这里的“投资”不仅仅指私人投资。

(3)政府支出 (1100亿美元) (详细算法可参考: P22)

3. 假设某国某年有以下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个人租金收入318 资本折旧2873 雇员报酬15963 个人消费支出16728 营业税和国内货物税2123 企业转移支付105 统计误差-7 国内私人总投资3953

产品和劳务出口3398 政府对企业的净补贴46 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5347

产品和劳务的进口3165 净利息1798 财产所有者的收入1306 公司利润1827

计算:(1)用支出法计算GNP和NNP (GNP=26261亿元, NNP=23388亿元)

(2)用两种方法计算国民收入 (支出法=21265亿元,收入法=21264亿元)

(详细算法可参考:张云峰 P35-36) 另外:如果按书上的公式计算,也算对。

4. 假定1958年的价格指数为100,请根据下面填空并计算

GNP(10亿) 年份 按1958年货币购买力计算 1929 1958 1973 206.2 447.3 839.2 GNP(10亿) 价格指数 现行货币购买力计算 103.1 447.3 1294.9 50 100 154.30 (1) 按现行货币购买力计算,1973年GNP比1929年增长多少?(1155.97%) (2) 1973年与1929年相比,实际GNP增长多少?(307.19%) 四、简答题

1. 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其他四个总量的相互关系。(书P247-249) ① 国民生产净值 = 国民生产总值 — 折旧 ② 国民收入 = 国民生产净值 — 间接税

③ 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 — 企业方面的收入 + 各种渠道的转移收入

④ 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 — 个人税收

2.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书P250)

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本国领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②国民生产总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国外净要素收入

3. 说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与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书P250) ①用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实际国民生产总值(real GNP); 用当年价格(current price)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叫做名义国民生产总值(nominal GNP)。

所以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不受价格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国民生产的变化情况。 ②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 国民生产总值隐含折算数

4.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为什么要把中间产品剔除在外?(书P254) ①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因为越来越细的分工会使得包含中间产品的总产值越来越大,为了能真实反映附加在产品上的新价值,故要将中间产品剔除在外。 ②增加值 = 总产值 — 中间产品 (生产角度:国民生产总值= 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

5. 为什么用“收入法”与“支出法”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样的?(书P251-P254)

以两部门为例,①当家庭部门在购买商品和劳务时,企业部门就相应地得到了这笔货币支出。企业部门所得到的总量就是家庭部门的总支出量。②企业部门将得到的作为收入给予拥有生产要素的家庭部门,成为下一轮家庭部门支出的来源。所以,在一个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分别从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角度来分析的同一个总量。

这里要注意利润也是收入(企业雇主也是家庭部门之一)。 一、收入法计算 GDP

收入法是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严格来说,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间接税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 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 工资中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利息是指提供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的呆帐。 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二、转移支付为什么不包括在 GDP 中?

转移支付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它包括对非盈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帐、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付的一笔款项。这笔款项在西方国家不计算在 GDP 中,其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商品和劳务。

转移支付又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

政府的转移支付大多数带有福利支出性质,等于政府在重新分配收入,即把收入的一部分由就业者转向失业者,从城市居民转向农民等等。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些居民收入中征收上来的,如用增发货币、出卖债券所得来支付福利、救济金,它显然不带有从一些居民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的特点。但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的来源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它同样不是政府直接用来购买商品和劳务,这种支付仍然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与赠款进行的,如公司对于下属非盈利组织的捐款。由于它不是直接用于购买当年的商品和劳务,因此这种款项也被认为是转移支付。

三、为什么经济意义上的投资活动不包括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和股票? 虽然购买债券和股票对购买者而言可以称为一种“投资”,但经济学上规定的投资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投资不一样。

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经济学上的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新厂房、新设备、新商业用房和新住宅的增加;存货投资是指存货价值的增加(也存在减少的可能性)。 GDP 计算时。采用是总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而不是净投资。

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们买了债券或股票,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而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不计入 GDP 。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不过这会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中显现出来的。 GDP 核算中核算的是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购买股票和债券的资金,在购买时还没有用于生产,不能产生最终产品,更谈不上价值。但是如果购买股票和债券时支付了一定的佣金和未来可能产生的股息和利息,则应该计入 GDP 。因为前者为经纪人的劳务,后者则是资金利用后的增殖。 四、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计入 GDP ,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 GDP ?

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债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如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 GDP 。

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 五、下列各项是否计入 GDP ?为什么?

( 1 )转移支付;( 2 )购买一辆旧车;( 3 )购买普通股票。 回答:( 1 )不计入;( 2 )不计入:因为旧车在第一次销售时,已经计入 GDP 了,旧车销售只不过是最终经产品从一个消费者手中转移到另一个消费者手中而已;( 3 )不计入。

注意:以下宏观经济学习题,其中答案仅供参考,如有疑问,可以在论坛上提交大家讨论。本站在贴出一系列之后会在暑假期间把各科相关讲义整理出来,敬请关注!-站长 一、判断题

1. 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也等于零。 (错) 消费总是大于零。人不能不吃不喝。哈哈。体现在 a>0 3. 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负数。(对)

4. 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正数。(错) 储蓄为零。 7. 在短期内,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对) 12. 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错)

9.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消费支出,消费曲线将向上移动。(对)

10. 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对)

13.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减少储蓄,消费曲线将向上方移动。(对)

14. 在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的时候,消费支出等于储蓄。(错)消费支出 = 可支配收入

15. 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之确定。(对)

16. 在某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如果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储蓄曲线一定与横轴相交。(对)

2. 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为正数。 (错)消费也等于零。见长期消费曲线。

5.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 (对)因为:APC= C/Y = a/Y + b = a/Y + MPC

6. 假定可支配收入不变,平均消费倾向越大,消费支出就越大。(对)APC=C/Y 8. 按照短期的消费函数,在可支配收入的某一变化范围内,消费增量会大于收入增量。

(错) 短期的消费函数指的就是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所以: 0

11. 边际储蓄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错)∵ 0

17. 总需求曲线也称为总支出曲线。(对)AD=C+I (总支出)

18. 如果只考虑自发投资并假定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影响,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对)

19.如果同时考虑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并假定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

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消费曲线。 (对)因为:所以:

26. 均衡的国民收入必然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错)

27. 国民收入不仅有可能,而且往往是在失业的情况下形成均衡。(对)

28. 在二部门经济中,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投资支出一定等于储蓄。(对) 29. 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支出大于储蓄,总需求将大于总供给。(对) AD(总需求)=C+I Y(总供给)=C+S

20.假如某厂商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由于他不必支付利息,投资的成本等于零。 (错)考虑机会成本

21.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锁在钱柜里,这种行为是储蓄。(对) 22.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用于买股票,这种行为是投资。(错)是储蓄 23.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建造一所房子,这个人在储蓄。(错)涉及了资产增加。

24.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一所旧房子,这个人在投资。(错)资产交换

(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为储蓄)

25. 某公司保留部分利润的行为是储蓄,把这部分未分配利润用于购买新设备的行为是投资。(对)

28. 在二部门经济中,当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投资支出一定等于储蓄。(对) 29. 在二部门经济中,如果投资支出大于储蓄,总需求将大于总供给。(对) AD(总需求)=C+I Y(总供给)=C+S

31.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消费的增加将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导致均衡

国民收入的增加。(对)

32. 在消费和投资支出不足的条件下,为了避免国民收入水平的下降,政府应该

增加支出和鼓励出口。(对) AD=C+I+G+(X-M)

30. 假如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同时增加同样的数量,注入量和漏出量仍然相等,

均衡国民收入没发生变化。(错)考虑乘数,政府支出的乘数大于政府税收的乘数。

33. 边际储蓄倾向越大,投资乘数将越小。(对)

34. 假如边际储蓄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将小于1。(错) 35. 只要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投资乘数将小于1。(错)

36. 不仅投资支出有乘数作用,政府支出、消费支出和出口也有乘数作用。(对) 37. 减税将促使消费支出和储蓄增加。(对)减税导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38. 减税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一般来说小于投资。(对)比较两者的乘数 39. 税收乘数是大于1的正数。(错)是个负数

40. 假如存在挤出效应,政府平衡预算的增加不一定导致国民收入的增加。(对)—完全挤出 二、选择题

1.短期消费曲线的特点之一是

A.它与45°线相交。 B.它不与45°线相交。 C.它与横轴相交。 (答案:A)

2.消费曲线位于45°线上方表明,储蓄是 A.正数。 B.零。 C.负数。 (答案:C)

3.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A.是大于1的正数。 B.是小于1的正数。 C 等于1。 (答案:C) 4.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的时候,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A.20% B.80% C.30% (答案:B)

5.已知某国有1000万户居民,其中500万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是1/2,500万户是3/4。假如当总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美元时,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一律为1/2,那么消费支出将增加

A.2.5亿。 B.7.50亿。 C.5.0亿。 (答案:C)

6.已知某国有1000万户居民,其中500万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是1/2,500万户是3/4。假如当总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美元时,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一律是3/4,那么消费支出将增加

A.2.5亿。 C.5.0亿。 (答案:B)

7.已知某国有1000万户居民,其中500万户的边际消费倾向是1/2,500万户是3/4。假如每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增加100美元,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没变,那么消费支出将增加

A.6.25亿。 B.7.50亿。 C.2.50亿。(答案:A)

8.居民的收支相抵点是消费曲线

A.与纵轴的交点。 B.与横轴的交点。 C.与45°线的交点。 (答案:C) 10.在同一个坐标平面上,总需求曲线位于消费曲线的 A.上方。 B.下方。 C.重合。 (答案:A)

11.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曲线向下平行移动意味着总需求曲线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不会移动。 (答案:A) 14.在二部门经济中,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意味着投资是 A.引致投资。 B.自发投资。 C.净投资。 (答案:B) 9.要估算一个国家的消费倾向是十分困难的,因为

A.消费支出不仅仅取决于收入水平。 B.储蓄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C.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没有联系。 (答案:A)

12.投资和储蓄是由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原因决定的,这表明

A.投资支出和储蓄不会自行相等。 B.投资支出和储蓄不可能相等。 C.投资支出和储蓄恒等。 (答案:A)

13.某厂商把自己的1万美元用于投资,在货币利息率为6%的情况下,他的投资成本是

A.0 B.0与600美元之间 C.600美元 15.自发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

A.重合。 B.相交。 C.平行。 (答案:B)

16.在总需求与总供给不相等的时候,均衡国民收入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 A.居民的储蓄带来经济的收缩。 B.厂商的投资带来经济的扩张。 C.厂商因利润的变化而改变产量。 (答案:C) 17.在二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形成均衡的条件是 A.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 B.投资支出与储蓄相等。 C.答案A或答案B所表示的情形。 (答案:C)

18.决定国民收入原来的均衡被投资的增加打破,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的时候,国民收入

A.减少了。 B.增加了。 C.没变化。 (答案:B) 19.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增加投资将引起

A.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消费水平也提高了。

C.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了。 (答案:B)

20.在哪一种情况下,消费和自发投资对国民收入有同样大的影响? A.消费的变化不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B.消费的变化是国民收入的变化带来的,而不是其他因素引起的。 C.既不是答案A也不是答案B。 (答案:A)这时的消费应该是自发消费

21.在投资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

A.储蓄数量没变。 B.储蓄数量减少了。 C.储蓄数量增加了。(答案:C)

22.在某封闭经济里,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均衡国民收入 A.等于2000亿美元。 B.等于1900亿美元。 C.少于1900亿美元。(答案:C)

23.在某封闭经济里,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2000亿美元,消费支出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是1700亿美元,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在任何国民收入水平上都等于2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为3/4。要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投资的增量应该

A.多于100亿美元。 B.等于100亿美元。 C.少于100亿美元。(答案:B)

24.在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形成均衡的条件是

A. I=S B. I+G+X=S+T+M C. C+I+G+X=S+T+M (答案:B)

25.在I、S、G、T、X、M 同时增加的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

A.趋于增加。 B.趋于减少。 C.变化趋势还不能确定。(答案:A) 26.假定其他条件不变,S、T、M的减少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答案:A) 27.投资乘数在哪一种情况下较大?

A.边际储蓄倾向较小。 B.边际储蓄倾向较大。 C.边际消费倾向较小。(答案:B)

28.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增加100万美元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答案:B)

29.如果增加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了1000万美元,那么边际消费倾向一定是

A. 10% B. 100% C. 90% (答案:C)

30.某个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被150亿美元的新投资所打破,假如不存在引致投资,投资乘数等于4,那么在国民收入形成新的均衡的时候 A.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450亿美元。 B. 投资增加了1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600亿美元。 C. 投资增加了450亿美元,消费增加了150亿美元。 (答案:A)

31.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

A.政府支出和出口。 B.消费和投资。 C.政府减税和投资。(答案:B)这里的消费是指自发消费。

32.假定某个经济目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是5500亿美元。如果政府要把国民收入提高到6000亿美元,在MPC等于90%的条件下,应增加支出 A.500亿美元。 B.50亿美元。 C.10亿美元。 (答案:B)

33.假定政府减税带来同样数量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80%的条件下,减税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增加

A.4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万美元。(答案:A) 34.假如政府增税会带来同样数量的可支配收入的减少,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50%的条件下,增税100万美元使国民收入减少

A.50万美元。 B.100万美元。 C.200万美元。(答案:B)

35.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答案:A) 三、概念 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是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决定消费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发消费

自发消费(autonomous consumption),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消费,它是收入Y为零时的消费。 引致消费

引致消费(induced consumption),是随着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简称MPC),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消费增加量。

边际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简称MPA),经济含义是收入每增加一单位相应的储蓄增加量。 自发储蓄

自发储蓄(autonomous saving),指不取决于收入的那部分储蓄,它是收入Y为零时的储蓄。 投资函数

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是指厂商的投资支出和决定投资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计划投资

非计划投资 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指一单位计划投资的变动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最终变动量。 四、计算题

1. 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10亿美元)。

(1) 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 如果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积累为

多少?

(3) 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 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 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2. 假设某国经济萧条时期的消费函数为C=15+0.7Yd,投资I=20,政府购买性支出G=10,政府转移支付TR=2,税收函数=6+0.2Y(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 求均衡国民收入。

(2) 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

衡预算乘数。

(3) 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试问用:①增

加政府购买;②或减少税收;③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4) 政府购买增加对消费需求有何影响?

3. 在一个封闭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C=100+0.9 Yd,当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率t=0.2,T0=0,计算:

(1) 当收支平衡时,收入水平为多少?乘数为多少?

(2) 假设政府购买G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为多少? (3) 假设投资从300增至400亿元,新的均衡收入为多少? (4) 假设投资不是外生变量,而是内生由方程I=300+0.2Y决定的,新

的均衡收入水平?

(5) 假设税率t增到0.4时,新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为多少? 五、问答题

1. 在总需求分析中,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书P267 P331) ① 在进行总需求分析时,主要用凯恩斯的分析法,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表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② 在价格水平刚性和货币工资刚性并存的条件下,劳动市场上的均衡就业量不再决定均衡国民收入,而是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就业量,因为需求成为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短边。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线,显然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需求不足失业。

2. 为什么厂商的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作图分析)?

(书P271-272)

① 收入水平为 时,计划投资小于储蓄,厂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正值,所以,厂商就会减少产出水平。国民收入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直到收入减少到 为止。这时,厂商的非意愿存货减少到零,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 ②如果收入水平为 ,计划投资大于储蓄,厂商的非意愿存货投资为负值,所以,厂商就会增加产出水平。国民收入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直到收入增加到 为止。这时,厂商的非意愿存货增加到零,国民收入不再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动,达到均衡水平。由此可见,厂商的非意愿存货为零是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水平的条件。

3. 分别利用45o线法和投资-储蓄法,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形成。 45o线法(总需求—总供给法) (书P274)

① 如果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厂商就会无法销售出他们的全部产出,结果,非意愿存货增加。于是,厂商就会减少他们的产出,直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为止。 ② 如果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厂商可以销售出多于他们产出的数量,结果,实际存货少于意愿存货。于是,厂商就会增加他们的产出,直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为止。

总需求曲线和45度线的交点是E,它对应的收入水平是 ,这时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 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投资-储蓄法 (参考上题)

4. 推导在变动税制条件下三部门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的表达式,并推导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政府固定税收乘数,政府的转移支付乘数,自发消费乘数,边际消费倾向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的表达式。

一、判断题

1.IS曲线表示投资与储蓄怎样随着购买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错) IS 曲线是产品市场上均衡R和Y的组合。

2.LM曲线反映货币需求量与供给量怎样随着利息率的变化而变化。 (错)LM曲线是货币市场上均衡R和Y的组合。 3.在 IS曲线的右上方和 LM曲线的右下方的各点,表示投资大于储蓄,货币需求量大于货币供给量。 (错)产品市场过度供给(IM)。 4.投资的减少使IS曲线向左方移动。

(对) e下降 → IS曲线截距的减少 → IS向左下方移动 5.货币供给的收缩会使LM曲线向左方移动。

(对) Mo下降 → LM曲线截距的增加 → 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6.假如投资和货币供给同时增加了,利息率将趋于上升。

(错)投资增加(e)会引起利率上升,但货币供给(Mo)增加会引起利率下降。 7.IS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商品市场的均衡。 (对) 8.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的均衡。 (对)

9.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投资支出、储蓄、货币需求量、货币供给量这四个变量相互间都相等。

(错) 交点E代表是是能够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均衡的均衡点,在该点:

I=S 并且 L=M 但并非:I=S=L=M

10.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所形成的均衡国民收入,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错)它和充分就业没有关系。

11.国民收入水平越高,交易量就越大,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就越大。

(对) 从货币需求方程可以看出。 12.所谓投机余额是商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商品而保留的货币额。 (错)是和利率有关的货币需求量,人们对投机性货币的需求主要是为了能更多的获利。

13.人们所以持有投机货币,是因为债券的年收益是经常变化的。 (错)持币的原因是准备进行投机活动。而目前:R

14.当人们预期利息率要下降的时候,他们将出售债券。(错) (一般常识) 15.当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要下降的时候,他们将购买债券。(错) (一般常识) 16.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总产出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对) 17.在IS曲线上,每一点都满足产品市场均衡的条件:合意的国民储蓄等于合意的投资。(对)

18.在IS曲线上,随着实际利率的降低,国民收入将会增加。 (对) 19.LM曲线表示资产市场均衡时名义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对应关系。 (错)应该是实际利率

20.在LM曲线上,实际利率是与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的。(对) 二、选择题

1、下列各项都是近似货币的例子,除了( )

A.大额定期存款; B.旅行支票; C.隔夜回购协议; D.储蓄存款

(答案:B) 货币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近似货币是指除M0和M1以外的。 2、下列哪种情况是M2的一部分,但不是M1的一部分?( )

A.旅行支票 B.活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其他支票存款 (答案:C)

3、在美国,绝大部分狭义的货币供给是( )

A.钞票; B.通货; C.活期存款; D.自动转帐帐户 (答案:C) 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用支票进行支付。 4、现代货币的本质特征在于( )

A.作为支付手段而被普遍接受; B.作为价值贮存手段 C.作为商品计价单位; D.作为延期支付手段 (答案:A)

5、下面哪一项不影响货币需求?( )

A.一般物价水平; B.银行利率水平; C.公众支付习惯; D.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答案:D) 物品与劳务的相对价格是指两者的价格比例。 6、如果人们工资增加,则增加的将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预防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上述三方面需求任何一种 (答案:A、B)

7、下面哪一项会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A.估计股票价格会上涨; B.害怕政府倒台; C.职工减少工资; D.物价普遍上涨

(答案:B) A增加货币的投机性需求,C、D增加交易性需求。 8、货币的交易需求不仅和收入有关,还和货币变为债券或储蓄存款的交易费用、市场利率有关,因此( )

A.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B.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增加以及利率下降而增加; C.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提高而增加; D.交易需求随收入和交易费用减少以及利率下跌而增加 (答案:B)

9、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

A.变得很小; B.变得很大; 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 D.不发生变化 (答案:B)

10、人们在( )情况下倾向于减少手持货币。 A.债券价格趋于下降; B.债券价格趋于上升; C.债券收益率不变; D.债券价格不变

(答案:A) 债券价格下降 → 人们购买债券 → 手持货币(投机性货币需求)减少

11、下列哪一项不直接影响实际货币余额的持有水平?( )

A.属联储系统的商业银行的数目; B.实际收入水平; C.价格水平; D.利率水平

(答案:A)

12、某国对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减少,可能是由于( )

A.通货膨胀率上升; B.利率上升; C.税收减少; D.总产出增加 (答案:B)

13、灵活偏好曲线表明( )

A.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越是会下降,因而不愿购买更多债券;

B.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回涨可能性越大,因而越是愿意更多购买债券;

C.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为购买债券时需要的货币就越多;

D.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人们预期债券价格可能还要上升,因而希望购买更多债券

(答案:B) R已经很高→不太可能再高→向下走的可能性大→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涨

14、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多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A)

15、传统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理论的区别之一是( ) A.前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B.前者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后者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C.两者都认为货币是中性的; D.两者都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 (答案:A)

16、下列哪一项业务属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职能范围? A.接受储蓄存款; B.给电视机厂放一笔贷款; C.接受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D.以上都是 (答案:D)

17、下列哪一项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

A.库存现金; B.贷款; C.证券投资; D.活期存款 (答案:D)

1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发行货币; D.为政府赚钱 (答案:D)

19、法定准备率高低和存款种类的关系,一般说来是( )

A.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高于活期存款的准备率; B.定期存款的准备率要低于活期存款;

C.准备率高低和存款期限无关; D.以上几种情况都存在 (答案:B)

20、银行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贴现率提高,则( )

A.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增加; B.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会减少;

C.银行要留的准备金仍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A) 21、市场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答案:B) 市场利率提高,说明投资需求旺盛,所以银行很愿意多贷款出去。 22、商业银行的储备如低于法定储备,它将( ) A.发行股票以筹措资金; B.增加贷款以增加资产;

C.提高利率以吸引存款; D.收回部分贷款 (答案:D) 这种方法最为直接。

23、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超额储备,是因为( )

A.吸收的存款太多; 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对象; 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B)

24、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要求增加贴现是为了( )

A.增加贷款; B.减少吸收存款; C.增加储备; D.以上都可能 (答案:A)

25、货币乘数大小与多个变量有关,这些变量是( )

A.法定准备率; B.现金存款比率; C.超额准备率; D.以上都是 (答案:D) 法定准备率为re,现金-活期存款比率为cu。

26、如果银行想把存款中的10%作为准备金,居民户和企业想把存款中的20%作为现金持有,则货币乘数是( ) A.2.5; B.3.3; C.4; D.10 (答案:C) re=10%, cu=20%, 则货币乘数=4;re=10%, cu=25%, 则货币乘数=3.57;

2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答案:C)

28、在哪种情况下,政府买进政府债券不会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 )

A.公众把中央银行的支票换成现金,保留在手中; B.公众把中央银行的支票存入商业银行;

C.公众用中央银行的支票偿还债券; D.公众用中央银行的支票增加消费支出

(答案:A) 这里的政府实际是指中央银行向公众买进政府债券,并开支票支付公众。

29、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的结果将是( )

A.银行存款减少; B.市场利率上升; C.公众手里的货币增加; D.以上都不是

(答案:C)

30、财政部向( )出售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会增加。 A.居民; B.企业; C.商业银行; D.中央银行

(答案:D) 其他主体购买政府债券,必须是在自己拥有货币余额的情况下,所以给财政部的货币等于自己货币余额的减少量。 31、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率; D.道义劝告 (答案:B) 32、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可通过( )

A.变动法定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 B.变动再贴现率以变动基础货币; C.公开市场业务以变动基础货币; D.以上都是 (答案:D) 33、IS曲线表示满足( )关系

A.收入—支出均衡; B.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 C.储蓄和投资均衡; D.以

上都对。 (答案:D) 34、IS曲线为Y=500-2000r,下列哪一个利率和收入水平的组合不在IS曲线上?( )

A.r=0.02,Y=450; B.r=0.05,Y=400; C.r=0.07,Y=360; D.r=0.1,Y=300 (答案:A) 代入计算看看等式是否成立。

35、在IS曲线上存在储蓄和投资均衡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点有( )

A.一个; B.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一个或无数个都不可能 (答案:B)

36、自发投资支出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 A.右移10亿美元; 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答案:C) 37、给定消费C=40+0.8Yd,净税收Tn=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答案:C) 首先计算T对应的乘数:

38、净税和政府购买性支出的数量增加,使得IS曲线( ) A.不变; B.向右平移KB·△G单位; C.向左平移KB·△G单位(这里KB指平衡预算乘数); D.向右平移单位 (答案:B)

39、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答案:A) 40、假定货币需求函数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则会使LM( )

A.右移10亿美元; B.右移k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10亿美元除以k(即10/k) D.右移k除以10亿美元(即k/10) (答案:C)

41、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A) 42、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则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的区域中时,有可能( ) 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上升,收入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答案:B) 看A点的变动

43、当投资支出与利率负相关时,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 )

A.与利息率不相关; B.与利率负相关; C.与利息率正相关; D.随利率下降而下降

(答案:B) 因为均衡收入Y=C+I

44、如果IS方程为 (Ke为支出乘数),则IS曲线斜率变小的原因是( )

A.Ke变大和d变大; B.Ke变小,d变大; C.Ke变大,d变小; D.Ke变小,d也变小 (答案:A)

45、如用KT表示税收乘数,则自发税收增加△T会使IS曲线( ) A.左移KT△T; B.左移KT△T(KT为支出乘数); C.右移KT△T; D 右移KT△T (答案:A) 46、若LM方程为Y=750+2000r,当货币需求与供给均衡时,利率和收入为( ) A.r=10%,Y=7580; B.r=10%,Y=800; C.r=10%,Y=950; D.r=10%,Y=900 47、如果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 ,则引致LM曲线变得平坦是由于( ) A.k变小,h变大; B.k和h同比例变大; C.k变大,h变小; D.k和g同比例变小

(答案:A)Y是横轴,k/h 是斜率,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 48、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同时均衡出现于( )

A.各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B.一种收入水平和利率上;

C.各种收入水平和一定利率水平上; D.一种收入水平和各种利率水平上 (答案:B)

49、自主性净出口△X增加时会( )

A.使IS曲线右移Ke△X量; B.使IS曲线左移Ke△X量;

C.使IS曲线斜率变大; D.使IS曲线斜率变小 (答案:A) 5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储蓄(S)与国民收入(Y)的关系是

A. S与Y反方向变化; B. S与Y同方向变化;C. S不受Y影响 (答案:B) 51.在IS曲线和LM曲线相交的时候,

A. I=L=S=M B. I=S, L=M C. I=L, S=M (答案:B) 5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投资的增加将导致

A.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减少; B.利息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C.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 (答案:C)

5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

A.利息率下降和国民收入增加; B.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增加;C.利息率上升和国民收入下降 (答案:A)

54.在IS曲线右上方和LM曲线左上方的任一点,都表示I

A. IS曲线; B. LM曲线; C. 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 (答案:C)

55.假定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表示的均衡国民收入还低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根据IS-LM分析,如果不让利息率上升,政府应该

A.增加投资。 B.在增加投资的同时增加货币供给量。 C.减少货币供给量。 (答案:B) 是宏观经济的配合使用。

五、问答题

1. 什么是IS曲线?为什么它向右下方倾斜?(书P289)

IS曲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迹。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利率下降后,投资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反之,当利率上升后,投资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均衡国民收入减少。

2. 什么是LM曲线?为什么向右上方倾斜?(书P302) LM 曲线是在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市场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的轨迹,它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因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 国民收入上升时,货币需求将增加,为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市场利率必须相应上升。反之,在国民收入下降时,货币需求将减少,为使货币市场保持均衡,市场利 率必须相应下降。

3. 什么是IS—LM模型?(书P306)

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IS曲线和表示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LM 曲线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IS-LM模型。由于在IS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的组合能够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而LM曲线上的利率和国民收入组合能够保持 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代表的国民收入和利率组合就能同时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均衡。(两个市场的联系通过“利率”) (P169)

IS —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 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 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一LM模型。

4. 分析IS曲线和LM曲线移动的因素。(书P308) 当自发消费增加(自发储蓄减少)、自发投资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或者税收减少,将导致IS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 当货币的交易性需求和预防性需求增加,或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增加、货币供给减少,将导致LM曲线会向左上方移动,引起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上升。 5.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有什么意义?(书P356-360) (P169)

分析研究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及其决定因素,主要是为了分析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在 分析财政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政府支出会使利率上升很多(这在LM曲线比较陡峭时就会这样),或 利率每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下降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就大,从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较小,反之则 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

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财政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如投资对利率较敏 感,边际消费倾向较大从而支出乘数较大,边际税率较小从而也使支出乘数较大),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如货币需求对利率较不敏感以及货币需求对收 入较为敏感),都是使财政政策效果较小的因素。

在分析货币政策效果时,比方说分析一项增加货币供给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时,如果增加一笔货币供给 会便利率下降很多(这在LM曲线陡峭时就会是这样),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会使私人部门投资增加很多(这在IS曲线比较平坦时就会是这样),则货币政策效果 就会很明显,反之则反是。可见,通过分析IS和LM曲线的斜率以及它们的决定因素就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货币政策效果的决定因素:使IS曲线斜率较小的因素 以及使LM曲线斜率较大的因素,都是使货币政策效果较大的因素。

6. 如果经济中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不在IS和LM的交点上,市场能否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这种非均衡走向均衡?(书P307) (P178)

只 要生产能随产品市场供求而变动,利率能随货币市场供求而变动,则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中的非均衡可以通过调整逐步走向均衡。例如,若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在 IS曲线和LM曲线之上,则一方面表示这时储蓄大于投资;另一方面表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在这种非均衡情况出现时,只要市场机制能充分起作用,则储蓄 大于投资(即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会导致生产收缩,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会导致利率下降,经过多次调整,一定会使收入和利率趋向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地 步。

7. 如果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没有同时达到均衡而市场又往往能使其走向同时均衡或者说一般均衡,为什么还要政府干预经济生活? (P179)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尽管通过市场的作用可以达到同时均衡,但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的同时均衡,因此,还需要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生活,使其达到充分就业或消除通货膨胀。

8.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P179)

政 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曲线不变),新增加 的货币需求会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这个过程,在IS一LM模型上,表现为在LM曲线不变,IS曲线向右移 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 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曲线不变条件下LM曲线向右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G增加 → AD增加 → 收入增加 → 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 → 利率上升 货币供应增加 → 利率下降 → 投资增加 → AD增加 → 收入增加

9. 位于IS曲线左右两边的点各表示什么?这些IS曲线以外的点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向IS曲线上移动的?(书P289)

A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反映的是产品市场过度供给(ESG,excess supply of goods)的情况。

降低利率 → 使投资增加 → 增加产品市场的需求

B点所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反映的是产品市场过度需求(EDG,excess demand of goods)的情况。

提高利率 → 使投资减少 → 减少产品市场的需求

10. 采用IS—LM曲线分析法说明宏观经济的均衡过程。(书P306-308) ① 说明IS-LM模型,对不均衡的四种情况进行讨论。 ② 说明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对影响IS曲线和影响LM曲线的因素进行讨论。

③ 说明同时实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所以需要政府干预。

11. 什么是交易的货币需求?什么是投机的货币需求?影响它们的基本因素是什么?(书P298-299)

① 交易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了进行日常的交易所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交易性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

② 投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持有的准备用于购买债券,进行投机活动的那部分货币。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12. 当货币市场发生变化时,是通过什么机制影响产品市场也发生变化的? 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利率的变化,而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到私人投资的增减,影响到总需求的增减。所以说,货币市场上利率的变动会影响产品市场。

13. 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情况。(同chap12第一题)

14. 什么叫“流动性陷阱”?(书P309)

当 利率水平降低到足够低时,使所有的人都认为债券价格将会下降,都会出售债券而不是购买债券。人们都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其全部的金融资产,这时的投机性货 币需求量和经济中的金融资产总量相等,这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直线。换言之,当利率降低到这一水平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变为无穷 大。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的部分就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性陷阱。 4-一般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名词解释 皮古效应

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 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称为

庇古效应。它表明: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既定数量的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或下降。如果物价水平的上升与家庭现 有可支配货币收入的上升相对应,则可使其实际收入不变;但是,由于物价水平变动对所拥有的资产的实际抑制效应,仍可能促使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减少。相反地, 如果物价水平的下降与家庭现有可支配货币收入下降比例相对应,那么它仍可以由于所拥有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产生刺激效应,从而增加消费支出。庇古效应只在货 物和劳务市场中起作用。 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水平降低到足够低时,使所有的人都认为债券价格将会下降,都会出售债券而不是购买债券。人们都愿 意以货币的形式持有其全部的金融资产,这时的投机性货币需求量和经济中的金融资产总量相等,这使得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直线。换言之,当利率降 低到这一水平时,投机性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变为无穷大。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严重萧条时期就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投机性货币需求曲线平行于横轴的部分就被称 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性陷阱。 货币工资刚性

货币工资刚性(wage rigidity)是指由于劳动市场上工会等因素的作用,使得货币工资只能上升,而不能下降,从而呈现出一种向下的刚性的现象。 古典的总供给曲线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当物价发生变动时,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关于劳动市场行为的假定,货币工资水平就会相应变动,直到失业消失。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工资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下降。结果,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保持不变,总供给也就保持不变。

二、问答

1. 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任何使总支出曲 线向上或向下移动的因素,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这些因素主要有:①消费需求尤其是消费者对耐用品购买的变化;②投资需求的变化;③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 化;④净出口的变化。例如,政府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会使总需求曲线右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行时情况即如此。 2.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有哪些?

促 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主要因素大致有:①天灾人祸,严重的自然灾害或战争会减少经济中资本数量,从而使任一数量的劳动能够生产的产量减少了,于是总供给曲线 会左移;②技术变例如,技术进步会使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右移;③风险承担化。意愿的变化。如果经济生活中风险增加,厂商愿意供 给的数量会减少,从而总供给曲线会左移;④进口商品价格变化,如进口品价格上升,厂商生产成本上升,从而使厂商在原有产品价格水平上生产减少,从而使总供 给曲线左移;⑤劳动意愿的变化。如果人们更偏好闲暇,在既定工资水平上劳动供给会减少,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

3. 用IS和LM曲线说明,为什么在古典供给情况下货币是中性的? ①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右移到LM’;

② 总需求曲线从AD有移到AD’,出现超额需求。

③ 产量不可能扩大,超额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

④ 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货币供给 ,LM’曲线左移到LM。

4. 为什么古典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平缓地倾斜的?

(书P322-P25)

① 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函数。货币工资水平和价格水平调整的具有一致性。

② 凯恩斯主义认为:劳动供给是货币工资的函数,存在着完全的货币幻觉。货币工资水平和价格水平调整的不具有一致性。

5. 比较古典和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名义GNP、利率和就业量的变化情况。

在古典模型中,货币供给扩大会使价格水平上升,名义GNP增大,但不影响其他变量。

在凯恩斯模型中,价格水平上升的同时,总产出、名义GNP、就业量都将扩大,利率下降。

6. 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图(a) 是用实际工资表示的劳动市场,图(b)是生产函数曲线,图(c)是45度线,图(d)是价格水平-产出空间,用来反映总供给曲线。经济处于初始均衡状态 时,价格水平是 ,实际工资水平是 ,均衡就业量是 ,总供给是 。假定价格水平下降到 ,在货币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就会上升。在长期,价格水平预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整,所以货币工资水平就会相应下降,直到失业消失。在这一 过程中,货币工资水平要下降到使实际工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换言之,货币工资要与价格水平等比例下降。结果,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保持不变,总供给也 就保持不变。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宏观经济政策

一、名词解释

货币乘数 即货币创造乘数(money creation multiplier),是指当基础货币变动一单位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规模。货币乘数可以用M1/H来代表。

基础货币 即高能货币(high powered money),是指现金与商业银行以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R)之和。

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利用所有可以得到的有关信息的基础上的预期。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人们再也无法作出任何的改进了 拉弗曲线

横 轴代表边际税率,纵轴代表税收总额。显然,当税率为零时,政府的税收总额为零。当税率为100%。政府的税收总额也为零。供给学派认为,当税率水平比较低 时,随着税率的上升,国民收入中越来越大的比例成为税收,税收总额也会随之增加。但是,当税率比较高时,随着税率的上升,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储蓄的积极性 以及厂商投资的动力都会下降,于是会引起经济活动水平的下降。结果,虽然税率上升,但是税收总额会因为税收基数的减少而下降。这意味着,存在着某一个能够 使政府税收总额最大的税率水平,即图中的 。 二、判断题

1.假如挤出效应等于100%,财政支出政策十分有效。 (错) 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支出政策越无效。

2.只要挤出效应小于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加。 (对) 多少有点作用。

3.内在稳定器能够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错) 它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否则还要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什么? 4.不管各国政府是否制定财政政策,它们实际上都在实行某种财政政策。 (对)因为只要政府存在,就一定有收支行为发生。

5.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有百利而无一害。 (错)因为会影响整个产业结构。

6.比例税制对经济也会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对)当收入减少时,比例税制所收的税款也将减少,而相应地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7.联邦储备银行发行联邦储备券意味着它的债务增加。

(对)即国库券,它是政府的负债,公众、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资产

8.在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储备率的时候,商业银行所以能增加贷款,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储备超过了法定储备。

(对)所以可以将超额部分用于贷款。

9.假如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量,它可以命令成员银行来增加贴现。 (错) 贴现行为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行为。

10.在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的时候,商业银行所以到中央银行借款,是因为它们的储备不足了。

(错) 是为了增加贷款。

11.降低法定储备率和贴现率,都有助于刺激经济的发展。

(对) 都会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最终导致总需求增加。 12.中央银行大量出售政府债券会导致债券价格的下降。

(对) 常识。价格下降,意味着债券的利率提高,人们才会购买。 13.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错) 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中央银行购买国库券就只能是通过增印钞票。 14.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方法是增发钞票。 (错) 最常用的扩大货币供给量的方法是公开市场操作。 15.在宏观货币政策中,改变法定储备率是最灵活的政策。 (错) 最灵活的手段是公开市场操作。

16.在宏观货币政策中,公开市场业务是威力最大的政策。 (错) 改变法定储备率是威力最大的手段。

17.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错)货币政策的手段不具有行政命令的效力,如降低贴现率,但商业银行仍有可能不来贴现。

18.商业银行在法律上独立于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在道义上对商业银行进行劝告从来没有收到过什么效果。

(错) 两者的联系是法定储备率。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9.凯恩斯学派认为,要对付经济萧条,宏观财政政策比宏观货币政策更有效。 (对) 凯恩斯陷阱的存在,另外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小。 20.货币学派否认宏观货币政策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错) 因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大,所以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货币政策应该是持续稳定的。

三、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 (C)

2、下列哪种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

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 C、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垂直; D、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C)极端凯恩斯主义情况下的货币政策效应

3、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 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 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 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 (A)

4、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 B 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 C、支出乘数较小; 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 (A)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大。

5、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也有敏感性; 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 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 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 (D)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零;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大。 6、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 )

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 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 C、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 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C)所谓挤出,就是指政府支出后的反映。

7、以下何种情况不会引起收入水平的上升?( ) A、增加自主性支出; B、减少自主性税收; C、增加自主性转移支付; D、增加净税收。

(D)净税收=税收收入—转移支付, 它的增加会导致收入水平下降。 8、在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 B、国民收入减少;

C、国民收入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B)

9、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相关。 (B)考虑乘数效应

10、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A、保持平衡; B、有盈余; C、出现赤字;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 (B)投资增加,导致收入水平增加,而政府的税收是收入的增函数,所以政府税收增加,但支出不变,故有盈余。 四、问答题

1. 财政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的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P199)

2. 货币政策效果与IS和LM曲线斜率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P200)

3. 用IS—LM模型说明为什么凯恩斯主义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而货币主义者强调货币政策的作用。 (P201)

① 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 ② 货币主义: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

4. 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在使利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国民收入,提高就业。这是一种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双松”配合。 5. 不同政策工具对产出构成会有何影响?(P214)

总需求划分为四个部分: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各种政策工具对这四部分需求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从而对产出构成会产生影响。例如,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本币贬值从而刺激出口,也可能鼓励耐用消费品(汽车及其他大件消费品)的消费和生产,也可能刺激房地产投资,而减税则可能主要是刺激消费。政府支出会刺激公共物品生产,但如果资金要靠借债(公债)筹集,则可能挤出私人部门投资。

6. 如果社会已是充分就业,现在政府想要改变总需求的构成,增加私人投资和减少消费,但总需求不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组合?运用IS—LM图形表示您的政策建议(P206)

7. 假定政府降低所得税,用IS—LM模型表示在下述假设下:(1)政府通过货币政策的配合以保持利率不变;(2)货币存量不变条件下的减税效果。 (P207)

8. 试分析引起“完全挤出”的财政扩张情况。 (P209)

9. 如果发生了完全挤出,一个较大的预算赤字将会给予经济多大刺激?什么因素会使挤出更有可能发生?不大可能发生?(P210)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或赤字的增加所造成的私人投资减少的现象,因为政府支出增加而不是提高税收的话,会导致政府借款增加,从而减少私人投资。完全挤出是指政府支出增加(税收不变)以一美元对一美元方式挤出投资。这样,一个较大的预算赤字并不会给予经济多大刺激。

挤出效应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是否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如果存在大量超额生产能力,政府支出增加时,收入(产量)会上升,储蓄会增加,这反过来有可能为较多的预算赤字融资而无需取代私人支出。如果不存在超额生产能力,政府支出增加时,收入不会上升,只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减少私人投资。

10. 说明IS曲线和LM曲线如何移动才可以:(1)保持产量不变而降低利率,

这需要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混合;(2)减少产量而不改变利率,这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 (P210)

①如果不考虑特殊情况,只考虑一般正常的IS曲线和LM曲线时,可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实现这一点。即向有移动LM曲线的同时向左移动IS曲线。

②同时向左移动LM曲线和IS曲线,即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混合。

11. 假定经济起初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现在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使消费向投资方面转化,但要使总需求不超过充分就业水平,试问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混合?试用IS—LM图形表示你的政策建议。 (P211)

可用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混合,紧缩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所得税或减少转移支付,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会减少消费,而增加货币供给的政策会便利率下降,刺激投资。这种政策可用IS一LM图形表示:IS左移至IS’表示紧缩财政,而LM右移至LM’表示货币扩张,利率从r1降为r2,,而总需求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

12. 不同学派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主要分歧。 二、判断题

1.因不满工资待遇而不愿就业属于自愿失业。 (对)

2.实行适当的经济政策可以消除摩擦性失业。 (错)

3.需求不足的失业是一种自愿失业。 (错)属于周期性失业。

4.刺激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可以消除结构性失业。 (错)刺激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可以部分消除周期性失业,而结构性失业通过职业培训。

5.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率为零。 (错)

6.通货膨胀会引起收入的再分配。 (对)那些名义收入的增长快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而那些名义收入增长慢于价格水平上升的人就会因为通货膨胀而受损。如工资。

7.没有预料到的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对)严格来说应该是:拥有货币资产的债权人在通货膨胀中受损,而拥有货币资产的债务人在通货膨胀中受益。

8.温和的通货膨胀对生产有一定的扩张作用。 (对)

9.假如货币供给量不变,通货膨胀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对)几乎所有学派在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时,都不否认货币供给量的作用。

10.如果货币供给量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凯恩斯效应和庇古效应都不会发生。 (对)

三、选择题

1、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答案:B) 2、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答案:D)

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

A、通常用于描述某种供给因素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B、通常用于描述某种总需求的增长所引起的价格波动;

C、表示经济制度已调整过的预期通货膨胀率; D、以上均不是。 (答案:B)

4、从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看,第3题中哪个答案是正确的?( ) (答案:A)

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答案:A) 6、在下列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哪一个最可能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的原因?( )

A、银行贷款的扩张; B、预算赤字; C、世界性商品价格的上涨; D、投资增加。 (答案:C)

7、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 )

A、降低政府支出会使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一直降下去;

B、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但不会影响产量; C、在短期内降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会降低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在短期内降低政府支出会降低通货膨胀率但不影响产量。(会降低产量) (答案:C)

8、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时,政府支出的增加会使( ) A、总需求曲线右移一段时间; B、总需求曲线永久右移; C、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永久性右移;

D、总需求曲线右移,在连续几个时期后,新的均衡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

(答案:A)

9、通货膨胀会(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提高或者下降,主要看产生这种通货膨胀的原因; C、使国民收入下降到超过其正常水平;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才会促进国民收入的增长。 (答案:B)

10、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供给增长率的上升会(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B、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右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上;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左移,使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和产量水平上;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水平上而产量不变。 (答案:D)

1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指( )

A、收入结构变化; B、收入普遍上升; C、收入普遍下降; D、债权人收入上升。 (答案:A)

12、紧缩通货的需求管理政策( )

A、实现较低通货膨胀率而不会引起产量下降; B、降低产量,但开始时对通货膨胀没有影响;

C、要求政府支出增加; D、要求降低名义货币增长率。 (答案:D)

13、抑制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应该( )

A、控制货币供应量; B、降低工资; C、解除托拉斯组织; D、减税。

(答案:A)

14、应付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方法是( )

A、人力政策; B、收入政策; C、财政政策; D、三种政策都可以。 (答案:C)

15、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需求结构性通货膨胀; D、成本结构性通货膨胀。 (答案:C)

16、下列关于自然失业率的描述哪一个是正确的?( )

A、自然失业率是历史上最低限度水平的失业率; B、自然失业率与一国的经济效率之间关系密切;

C、自然失业率恒定不变; D、自然失业率包含摩擦性失业。 (答案:D)

17、以下哪两种情况不可能同时发生?( )

A、结构性失业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B、需求不足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C、摩擦性失业和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D、失业和通货膨胀。 (答案:B)

18、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通货膨胀导致失业; B、通货膨胀是由行业工会引起的;

C、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 D、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呈正相关。

(答案:C)

1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B、传统菲利普斯曲线仍然有效;

C、在价格很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仍有替代关系; D、离原点越来越远。

(答案:A)

20、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说明( )

A、政府需求管理政策无效; B、政府需求管理政策只在一定范围内有效; C、经济主体存在货币幻觉; D、自然失业率可以变动。 (答案:A)

21、“理性预期”是指( )

A、智力超群者的预期; B、经济学家的预期;

C、在现有信息下对经济变量作的符合经济模型推断的预期; D、由过去信息的加权平均后的预期。 (答案:C)

22、“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的区别主要在( ) A、适应性预期强调过去信息,理性预期强调现有信息; B、理性预期以大量数学模型为论证依据,因而更科学;

C、适应性预期是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假设,内容陈旧,应被淘汰; D、适应性预期难以解释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未来经济变动。 (答案:A)

23、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 ) A、基本无效;

B、只能对付意外的经济冲击;

C、完全无效,且加剧经济本身的波动;

D、有一些效果,前提是经济决策者善于利用理性假说诱导经济主体。 (答案:B)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P300)

经 济学家菲利普斯(A. W. Philips)通过整理英国近一个世纪的统计资料,发现货币工资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一种负相关关系,这种关系用曲线形式描述,就是菲利普斯曲线。 由于工资是产品成本主要构成,因而对产品价格有决定性影响,所以西方经济学家把菲利普斯曲线延伸为表现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失业率高,通货膨胀 率就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就高,并将这种替代关系作为政府进行总需求管理操作依据:当通货膨胀率太高时,采用提高失业率的紧缩政策;当失业率太高时, 采用提高通货膨胀率的扩张政策,以达到避免经济过分波动的目的。

2. 什么是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P302)

从短期看,若发生了通货膨胀,工人往往无法及时形成通胀预期,从而在工资合同中没有及时得到反映,于是,厂商愿意扩大就业,增加生产,故在短期内,菲

利普斯曲线是向有下倾斜的,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随 着时间推移,工人发觉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已造成的损失。当厂商发觉实际工资没有下跌,就不愿增雇工人 了,这样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除非采取超过更高通胀率的政策,使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增雇工人。更高 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有上移动。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 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有上移动,最终演变成一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在长期 内,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

3. 比较不同学派对通货膨胀原因的解释及治理对策。

① 古典主义:当货币供给的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时,将会发生通货膨胀,它是一种货币现象。充分就业是经济中的正常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总供给会随着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供给的增加而增加。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以相同的速度在增长,所以通货膨胀率为零。

② 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货币供给的增长既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又会导致实际产出增加。但是在长期,货币供给的主要 效果是价格水平的上升,即通货膨胀。在中央银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应该遵循渐进主义的方针,采取逐渐降低货币供给量的方法。

③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被公众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增加只对价格水平产生影响。主张使用降低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方法来控制通货膨胀。

④ 凯恩斯主义:在短期,货币供给只是影响价格水平的因素之一,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等因素都会影响价格水平。这些因素的扩张性变动都会引起价格水 平的上升,因此,他们不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简单的货币现象。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应该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再用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工资一物价管制、以及 促进工资和物价稳定的税收计划等收入政策手段来配合。

⑤ 供应学派: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主张通过货币紧缩来降低通货膨胀率,同时,他们强调减税可能在短期使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同时下降。

4. 降低失业率的对策

① 政府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降低失业率,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配合采取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减少自然失业率。 ② 制定人力培训计划,减少结构性失业。 ③ 废除工资立法和事业保障制度。

④ 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使失业工人与空缺岗位等很快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5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