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4-4 形态简答题

更新时间:2023-09-15 00:21: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4-4 形态简答题

消化系统

1. 简述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及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① 腮腺:位于耳郭的前下方,上达颧弓,下至下颌角。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牙冠

的颊黏膜处的腮腺管乳头。 ② 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内面的下颌下腺凹内。开口于舌下阜。 ③ 舌下腺:位于舌下襞的深面。小管开口于舌下襞,大管开口于舌下阜。 2. 简述食管的生理性狭窄部位及与中切牙的距离。

食管3处生理性狭窄: ① 食管起始部,相当于第6颈椎下缘,距中切牙约15cm。 ② 食管与左主支器官相交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 ③ 穿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3. 简述胃的形态、分部、位置。

胃的形态受体位、体型、年龄、性别和胃的充盈状态等多因素影响。胃分前后两壁、大小两弯、入出两口。前壁朝向前上方,后壁朝向后下方。胃的上缘短且凹向右上方,称胃小弯,其最低点弯度明显折转处称角切迹。胃的下缘长且凸向左下方,称胃大弯。胃的入口称贲门,上接食管;出口幽门,下续十二指肠。胃可分为4部分:贲门附近的部分称贲门部;贲门平面以上向左上方膨出的部分称胃底,临床上称胃穹窿,内含吞咽时进入的空气,X线片上可见气泡;自胃底向下至角切迹处的部分称胃体;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称幽门部。幽门部大弯侧有一浅沟称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的幽门管。胃溃疡和胃癌多发生于胃的幽门窦近胃小弯处。

胃的位置常因体型、体位和充盈程度不同而有较大变化。胃在中等充盈状态下,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4. 简述胆汁的产生及其排出途径。

胆汁由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后从肝细胞间的胆小管引流到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后在胆囊内贮存.之后胆汁被浓缩.

胆汁经胆小管从肝小叶中央流向周边,汇入小叶边缘处由立方细胞组成的赫令管,随即汇入门管区的小叶间胆管。 5. 简述肝的位置及体表投影。

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肝的膈面大部分被胸廓所掩盖,仅在腹上区的左右肋弓之间,有一小部分露于剑突之下,直接与腹前壁相接触。 体表投影:肝上界与膈穹隆一致,可用以下3点连线来表示: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的交点,前正中线与剑胸结合线的交点,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隙交点。肝下界在右季肋区与右肋弓一致,在腹上区可达剑突下3cm左右,左季肋区为肋弓所掩盖;故成人体检时,右肋弓下不能触及肝;3岁以下儿童,肝下缘可低于右肋弓下1~2cm,7岁以上则在右肋弓下不能触及。

6. 简述胃溃疡的肉眼病理变化。

胃溃疡多位于胃小弯,愈近幽门愈多见,尤其多见于胃窦部,罕见于胃底及大弯侧。肉眼观: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通常穿越黏膜下层,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周围黏膜皱襞受溃疡底瘢痕组织的牵拉而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 7. 简述胃溃疡的镜下病理变化。

1

2013-4-4 形态简答题

镜下观:溃疡底由4层组织组成:最表层由少量炎性渗出物(白细胞、纤维素等)覆盖;其下为坏死组织层;再下为较为新鲜的肉芽组织层;最下层则由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的瘢痕组织。位于瘢痕组织内的小动脉因炎性刺激常发生增殖性动脉内膜炎,使小动脉管壁增厚,官腔狭窄或有血栓形成。这种血管变化可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妨碍组织再生,使溃疡不易愈合。但这种变化却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溃疡血管破裂、出血。溃疡底部的神经节细胞及神经纤维常发生变性和断裂,有时神经纤维断端呈小球状增生,这种变化有可能使患者产生疼痛的症状。

8. 门脉性肝硬化时门脉高压症有哪些表现?

门静脉压力升高后,门静脉所属器官的静脉回流受阻,主要有这些表现: ① 脾肿大:脾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脾脏慢性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脾肿大。肉眼观:

脾脏体积增大,重量一般增加到400~500g。镜下观:脾窦扩张,窦内皮细胞增生肿大,脾小体萎缩,红髓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黄褐色的含铁结节。 ② 胃肠淤血、水肿:胃肠静脉回流受阻使胃肠壁淤血、水肿,造成消化功能障碍,患

者出现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③ 腹水:在晚期出现,腹腔内聚积淡黄色透明的漏出液,量多时可见腹部膨隆。 ④ 侧支循环形成:Ⅰ门静脉血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丛、奇静脉入上腔静脉,造成

胃底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当腹压升高或受粗糙食物磨损时,血管破裂发生致命性大出血;Ⅱ门静脉血经肠系膜下静脉、直肠静脉丛及髂内静脉下腔静脉,造成直肠静脉丛曲张,形成痔核,破裂时出现血便;Ⅲ 门静脉血经附脐静脉、脐周静脉网,向上经胸腹壁静脉入上腔静脉,向下经腹壁下静脉入下腔静脉,常引起脐周浅静脉高度曲张,临床上出现“海蛇头”现象。

9. 简述肠伤寒病变分期与并发症。

分期: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并发症:少数患者可发生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慢性感染病例可累及关节、骨、脑膜及其他部位。

10. 比较胃溃疡与溃疡型胃癌的眼观形态鉴别。

胃溃疡眼观溃疡通常只有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多在2cm以内。溃疡边缘整齐,状如刀切,底部平坦,通常穿越黏膜下次,深达肌层甚至浆膜层。溃疡周围黏膜皱襞受溃疡底瘢痕组织的牵拉而呈放射状向溃疡集中。而溃疡型胃癌部分癌组织坏死脱落,形似火山口状的溃疡,边缘隆起,底部凹凸不平。

胃溃疡病和溃疡型胃癌的大体形态鉴别 外形 大小 深度 边缘 底部

胃溃疡病 圆形或椭圆形 溃疡直径一般<2cm 较深 整齐、不隆起 较平坦

溃疡型胃癌 不整形或火山口状 溃疡直径通常>2cm 较浅 不整齐,隆起

凹凸不平,坏死出血明显

周围黏膜 皱襞向溃疡集中 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 11. 列举肝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和肉眼类型。

组织学类型: ① 肝细胞癌:最多见,由肝细胞起源的癌。分化程度有较大差异。分化较高者癌细胞

类似肝细胞,可分泌胆汁。分化差者癌细胞异型性明显,癌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2

2013-4-4 形态简答题

② 胆管细胞癌:较为少见,由肝内胆管上皮起源的癌。癌细胞与胆管上皮细胞相似,

呈腺管状排列,癌组织间质较多。一般不合并肝硬化。 ③ 混合性肝癌:具有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两种成分,最少见。 肉眼类型:

Ⅰ早期肝癌(小肝癌):指瘤体直径在3cm以下,或癌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且其直径总和在3cm以下的原发性肝癌。癌结节呈球形或分叶状,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坏死。

Ⅱ晚期肝癌:肝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大体形态可分3型。

① 巨块型:肿瘤体积巨大,圆形,多位于肝右叶。瘤体中心常出血坏死,

周边常有散在的卫星状小癌结节。此型不合并或仅合并轻度的肝硬化。 ② 多结节型:最多见,通常有肝硬化背景。瘤结节多个,散在分布,圆形

或椭圆形,大小不等,可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结节。 ③ 弥漫型:癌组织在肝内弥漫分布,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常发生在肝硬化

基础上,形态上较难将癌组织与肝硬化结节区分。此型少见。

感觉器

1. 简述声波的空气传导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链→前庭窗→前庭阶外淋巴→前庭膜→蜗管内淋巴→螺旋膜→鼓阶外淋巴→蜗窗第二鼓膜

神经系统

1. 简述内囊的位置、结构、分布,一侧内囊损伤时可能出现哪些主要临床表现?

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呈“〉〈”形。 结构:由前部、后部、内囊膝组成。

前部:位于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为内囊前肢,含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后部:位于豆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为内囊后肢,内有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和

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

内囊膝:介于前后肢之间,主要有皮质核束通过。

一侧内囊广泛损伤时,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损伤)、躯体运动障碍(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和偏盲(视辐射损伤)的“三偏”症状。 2. 简述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会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自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后经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最后汇入颈内静脉。 左、右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小脑延髓池→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 简述十二对脑神经连脑的部位。

Ⅰ嗅神经——端脑;Ⅱ视神经——间脑;Ⅲ 动眼神经——中脑;Ⅳ 滑车神经 ——中脑;Ⅴ 三叉神经——脑桥;Ⅵ 展神经——脑桥;Ⅶ 面神经——脑桥;Ⅷ 前庭蜗神经 ——延髓、脑桥;Ⅸ 舌咽神经——延髓; Ⅹ 迷走神经——延髓;Ⅺ 副神经——延髓 Ⅻ 舌下神经——延髓 (口诀: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 9舌咽,迷走神经、副、舌下)

3

2013-4-4 形态简答题

4. 简述三叉神经的主要分支、各支性质及分布?

① 眼神经:为感觉支,沿海绵窦外侧壁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后,分为泪腺神经、额神

经、鼻睫神经等。分布于眼裂以上,额部皮肤。 ② 上颌神经:为感觉支,经圆孔出颅后,在翼腭窝内分出眶下神经、翼腭神经、上牙

槽后神经等分支,分布于鼻腔、上腭、上颌牙,其中眶下神经经眶下裂入眶,再经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的皮肤。 ③ 下颌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躯体感觉纤维和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躯体运动纤维。

下颌神经出卵圆孔,即发出肌支支配咀嚼肌,其感觉支的分支有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颊神经和舌神经等,分布于口裂以下颏部的皮肤。

5. 坐骨神经发自何处?试述其行程及分布概况。

坐骨神经发自骶丛。

行程及分布:在臀大肌深面经梨状肌下孔穿出盆腔后,位于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在股二头肌深面继续下行,一般在腘窝上角分为胫神经和腓走神经。坐骨神经干在股后区发出肌支分布于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同时还分布于髋关节。

6. 简述眼的神经支配

(一) 运动

1. 眼球外肌:动眼神经——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上斜肌 唇神经——外直肌

2. 眼球内肌:动眼神经的副交感纤维——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交感神经——瞳孔开大肌

3. 泪腺分泌:面神经 (二) 感觉

三叉神经——眼神经

7. 简述乙脑的主要镜下病理变化。

①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的损伤,引起神经细胞肿

胀、尼氏体消失、胞质内出现空泡、核偏位等。严重者神经细胞发生坏死。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见增生的胶质细胞环绕,此即神经细胞卫星现象;有时可见小胶质细胞及吞噬细胞侵入坏死的神经细胞内,称噬神经细胞现象。 ② 软化灶形成:病变严重时,可发生灶性神经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形成染色较淡,质

地疏松的筛网状病灶,称筛状软化灶,对本病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意义。软化灶可被吸收,由增生的胶质细胞取代而形成胶质瘢痕。 ③ 脑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脑实质的血管高度扩张充血,有时可见小灶性出血及微血

栓形成。脑组织水肿,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炎细胞可围绕血管周围呈袖套状浸润。浸润炎细胞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 ④ 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呈局灶性或弥漫性增生。局灶性增生的细胞聚集

成群,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胚胎学

1. 葡萄胎的肉眼及镜下形态有哪些特点?

肉眼:胎盘绒毛高度水肿,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薄壁水泡,内含清亮液体,有蒂相连,形似葡萄,最大水泡状的绒毛直径可达1~2cm。

4

2013-4-4 形态简答题

镜下:①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黏液变性而显著增大,常形成绒毛中间一个大的水池;②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见少量无功能的毛细血管,血管内无红细胞;③ 滋养层细胞有不同程度增生,增生的细胞包括合体滋养层细胞和细胞滋养层细胞。两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存在,并有轻度异型性,滋养层细胞增生为葡萄胎的最重要特征,但水肿的绒毛或滋养层细胞不浸润子宫平滑肌层。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x2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