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 吴越春秋 - 中伍子胥形象塑造

更新时间:2023-03-11 02:2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3 年第3 期中国文学研究No ,3 ,2003

(总第70 期) Research of Chinese Literature General ,No. 70

[古代文学研究]

论《吴越春秋》中伍子胥形象塑造

曹林娣

(苏州大学文学院 215006)

关键词:伍子胥 烈丈夫 形象

摘 要: 中的伍子胥形象塑造,具有空前性和原创性:作者将历史上一员练兵战将,通过对史料的踵事

《吴越春秋》

增华和民间传说的融化,运用旁见侧出、对比烘染等多侧面的描写手法,塑造成一位文武双全、忠孝节烈集于一身的

神化英雄,成为后世伍子胥艺术形象的范本和演义类小说军师形象之祖形。

Key words :Wu Zixu A upright man figure

Abstract :Figure of Wu Zixu in“Wu Yue Spring and Autumn” multiple ways of

is unique and original :the author figures an apotheosized

hero by depiction1He is competent for both civil and military service , with fealty and high

principled1Legends,substantial historical materialsareusedtocontrast,romanceandfoil.Thisfigurebecomesamodelof mili2 tary counselor in historical novels of Wu Zixu aftertime1

[中图分类号

“Wu Yue Spring and Autumn” CAO Lin2di

(Soochow University School of Chinese Literature Suzhou Jiangsu 215006) ] 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7535 (2003) 03 -031 -03

Figure of Wu Zixu in

东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 人赵晔所著《吴越春秋》, 攻守之胜者也。”则可知《伍子胥十篇》的内容近似兵家,

刺取呈越史事,演绎敷陈了春秋末年吴越相为兴亡的故《国语·吴语》中有“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於甲兵,而

事,是“虽本史实,并含异文”[

1] 之作,已初具后世演义类未尝有所挫也”的记载,可以进一步得到印证,伍子胥是一

历史小说的雏形,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员练兵战将无疑。

《吴越春秋》一书所写人物有上百个之多,其中有不少由于“春秋犹尊礼重信”[2] , [3] ,

“耻伐丧,而荣复仇”

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骄而自纵、愚而好仁的吴王夫差,刻所以,伍子胥的复仇壮举、他的识见、战功和对君主的忠诚

苦淬砺而又刻薄寡恩的越王勾践,见微知著、功成身退的以及悲惨的结局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自战国至汉 范蠡,居功贪禄、不思进退的文种,乃至不贪财利、不慕高代,或将子胥说成是吴国兴亡的关键入物,阖闾用之而

官的老渔父,解箪馈食的的击绵女,试兵斩吴姬、执法如山霸[4] ,夫差诛之而亡[5] ;或称子胥为守道尽节的忠臣、匡

的孙武,死而释仇、勇猛迅疾的庆忌等,都各具精神,令人过君救民的贤士、博学深谋的君子[6] 。在耳口相传的过程 目难忘。伍子胥是其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形象,他既是为中,伍子胥的形象已经逐渐丰满起来。 保卫家庭伦理而反抗暴君的“ ,又是一个文治邦国、全书十卷,作者在《王僚使公子光传》、

烈丈夫”《吴越春秋》《阖

武定天下”的人臣表率,成为后人顶礼膜拜的神化英雄。闾内传》和《夫差内传》等三卷中,用大量篇幅,连续叙写了

历史演义类小说的人物塑造,是“七实三虚”也好,或伍子胥传奇而曲折的一生,这种写法,既不见于以前的作

“三实七虚”也好,大都根据历史原型削高补低。伍子胥的品,也不见于同时代同题材又是同乡所写的《越绝书》,所

历史原型,见于《国语》《左传》《史记》等史书,叙述他为以是空前和原创性的。 、和

复父兄之仇,奔出吴国,荐专诸刺杀王僚,使阖闾得立,为伍子胥是作为一个为父兄复仇的“烈丈夫”闯入读者

吴行人,并先后参加过三次军事行动,最后入楚复仇;后又眼帘的。子胥的父亲伍奢因竭力反对楚平王夺媳,遭到囚

作为老臣,曾谏阻夫差伐齐、贷粟,与夫差发生了激烈冲禁,还想斩草除根,逼伍奢写信诱捕其二子,伍奢对二子的 突,最后被夫差所杀。《汉书·艺文志·技巧家》著有《伍子品性有个分析,这样伍子胥尚未出场,读者就从他父亲伍

胥十篇》,班固注: 奢的介绍中知道他具有文治邦国,武定天下”的治国才能

“技巧者,习手足,使器械,积机关,以立“

[收稿日期] 2002-12-10

[作者简介] 曹林娣(1944-) ,女,江苏无锡人,苏州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的,这是一种旁见侧出的笔法。伍尚和子胥哥俩在对待如 何尽孝这个问题上,作了不同的选择:伍尚明知是诈,但为 了见到父亲“,一面而别,虽死而生”,决定与父亲同死;伍 子胥则反对“与父俱诛”,认为“冤仇不除,耻辱日大”,于是 决定“因诸侯以报仇”。在激烈的矛盾中展示人物性格,反 映了兄弟俩鲜明的性格反差:一慈温仁信,一勇武刚烈。

作者十分善于借助第三者的眼光来评价伍子胥。伍

尚眼中,子胥是“怀文武,勇于策谋”之才。吴国的公子光 心里,子胥是“勇而且智”的可用之士。越国文种将“有忠 臣伍子胥,忠谏而身死”作为吴王五大罪状中的第一大罪 状。吴王夫差临欲伏剑之时,也说不忍见“忠臣伍子胥” 等,要“覆重罗绣三幅以为掩”,父兄、文种、夫差,亲人及敌 我双方对伍子胥的评价是惊人的一致:文武双全、智勇齐 备、敢于直谏的忠臣。

伍子胥的父兄“俱戮于市”以后,子胥开始了不屈不挠

的复仇生涯。得道多助,子胥在奔亡的路上,获得了道义 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子胥奔宋,遇到朋友申包胥,包胥 忠楚,但还是认为“教子不报,则为无亲友也”

胥。子胥窘於江上,江上渔父为之渡江,并取来麦饭、 羹和盎浆款待他。最后,渔父为了保守秘密,甚至“

比《史记》撰写的“鞭墓三百”要痛快得多,强烈的仇恨得到 了淋漓尽致的宣泄。

子胥重恩义、重然诺,睚眦必报,一饭之赏必答,对帮

助他的渔夫、击绵女他都一一予以酬报。阖闾视子胥为腹 心,子胥视阖闾为知己,竭忠尽智予以报效,恩报正是子胥 复仇精神的延伸。他恩报的具体表现是以吴为本统而尽 忠于吴。

伍子胥审时度势、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是在与嗣王夫

差的鲜明对比中突现出来的。吴王夫差是个好大喜功、愚 昏聩之君,他沽名钓誉,释越不诛,却兴兵伐齐,子胥以

“不念士民之死而争一日之胜”是“危国亡身之甚”,力谏不 可,特别是他能够识破越国君臣的任何权谋手段,对勾践 的诈缓之道、倾覆之心洞若观火。勾践入吴为人质以后, 以小忠曲谨为钓吴之饵。他“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 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 愠怒,而无恨色”。甚至在夫差生病的时候,居然能够尝粪 疗疾。夫差对他不仅放松了警惕,而且还颇受感动,“心念 ,将其由阶下囚奉至座上客。尔后勾践又指天发誓, 送

神木、遣美女,谎报灾情以虚吴府库等。对这一切,子胥都

沉于江水之中”。子胥乞食溧阳,三十未嫁的击绵女又 ,为了保持贞操,击绵女竟“ 层人民对这位反抗暴君的 “饭

其盎浆”自投于濑水”而死。下 “烈丈夫”的支持,到了宁可牺牲

自己的地步,给予了伍子胥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多侧面地刻画了这位“烈丈夫”:伍子胥意志坚韧 不拔,他蒙垢受耻,披发佯狂,虽冤不争。作者还通过吴王 僚的眼睛折射出子胥与众不同的外貌:王僚怪其状伟:身 “

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眉间一尺”的长相可能是汉 魏时期“烈丈夫”的外型特征之一,为父报仇的干将莫邪之 子也是如此,故名“眉间尺”。子胥见微知著,择主而助,不 依皮相看人的王僚,而依以他为“勇而且智”的公子光(阖 闾):他推荐勇士专诸去刺杀王僚,帮助公子光登上吴王宝 座。他深谋远虑,筑吴城、设仓廪、习战骑。为吴“安君治 民”“、兴伯成王”,必须“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 库”。伍子胥亲自相士尝水、象天法地,因地制宜筑吴大小 城“,陆门八,以象天八风,水门八,以法地八聪”,城建的规 模与《周礼·考工记》中关于王城营建的规定原则大体相 符①。阖闾大城作为军事性防御的城堡,为吴国谋长治久 安之策。又推荐勇士要离,刺杀了王僚的儿子庆忌,稳定 了公子光的地位。然后,推荐大军事家孙武,将复仇的事 业与吴王的兴威定霸结合起来,强吴以覆楚,帮助吴王“西 破强楚,北威齐晋,南伐于越”,这是子胥的行动准则。他 复仇并不满足于诛谗臣,而要手刃暴君楚平王。破楚之 后,乃掘平王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左足践腹,右手抉 “

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怨哉!’”

,放走了子 鲍鱼 覆船自 其忠”

终身事吴。归越之后,他奉行文种的灭吴九术,供财货、 洞若观火,他一针见血地揭露勾践是:

“内怀虎狼之心,外

执美词之说”,这和勾践私下吐露的“孤之怨吴,深于骨髓, 而孤之事吴,如子之畏父、弟之敬兄”真言是多么一致! 所 以,越为虚吴府库,诡称饥荒,子胥马上发现其中之诈:竭 力谏阻夫差贷粟。可是,夫差却被勾践玩弄于般掌之上而 全然不觉。

士为知己者死,子胥为报效阖闾,为嗣君夫差竭忠尽

智,明知力谏无望,依然“不愿逃死以负前王”,甘愿以一死 酬报阖闾于地下。夫差利令智昏,全不念子胥创业之功、 扶立之恩“,赐”属镂剑迫令子胥自杀身亡。

作者在塑造伍子胥形象时,也注意运用民间歌谣,来 烘托气氛,以突出人物性格。如楚亡臣伯 奔吴后,大夫 被离觉得此人不可深交,子胥便引(河上歌) 曰“同病相: 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火,因复俱流。 胡马望北风而言,越莺向日而熙。”认为自己与伯 是声应 气求、同仇敌忾之人。此歌似天籁自呜,直抒己志,如风行 水上,自然成文。既反映了子胥重恩义的性格特点,又为 子胥谗死于伯 之手的悲剧结局潜下伏脉。

作品中伍子胥的语言颇有个性特色,

“他奔亡吴国之

后,前期小心谨慎,后期成了托孤老臣之后,则直言强谏, 出语激切,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8] 。如夫差在艾陵败

齐后,归国行赏,群臣称贺,伍子胥独据地垂涕曰:

于呼哀哉! 遭此默默,忠臣掩口,谗夫在侧。政败

道坏,谄谀无极。邪说伪辞,以曲为直。舍谗攻忠,将

灭吴国。宗庙既夷,社稷不食。城廊兵墟,殿生荆棘!

① 《吴地记》《太平寰宇记》《吴越春秋》《越绝书》“ ,实际乃三十七里” 等记载大城的周长有误差, 和所称大城周长四十七里”“ 之 误。与《周礼》所说“方九里”相接近。 32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气数说,而且,隔句以入声字为韵,入声字的短促急迫的 声调有力地烘托出这个明智而又刚直的老臣深深的愤世 忧国之情。清钱廉益颇为称赏:流观伉侠奇诡之言,若苍 “

鹰之突起于吾前,欲奋臂而与共撇击者。刺其语作伍子胥

论,长老吐舌击赏”[9] 。

伍子胥已经是作者根据汉人意识改铸了的艺术形象,

《吴越春秋》中的伍子胥还是上稽天时、下测物变,明微推

远、 若蓍蔡的神知之士,酷似汉代那些变复之家、月令之

家、六情风家等术数方家,精通辰日生克之占,作为智慧的

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作者描写子胥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前,

都凭借此术预知吉凶。如《吴越春秋》卷三写楚平王夺媳

逐子,囚禁强谏的伍奢,并欲召其二子,斩草除根,又俱子

胥之勇,故逼子胥之父伍奢写信召子,又假封二子为侯。

伍尚欲往,子胥即为兄卦曰:今日甲子,时加于已,支伤日 “

下,气不相受。君欺其臣,父欺其子。”即知楚王及父信皆

物,比他的原型更高、更集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一 个的英雄典型。

诚如日本学者曾原题所云:

[1] 鲁 迅. 中国小说史略[M].

子胥的形象融化了民间的传说,寄托了广大人民的愿 连

道谀者众。人们还制

,这是不无道理的。祖[ 12 ] 望。如写子胥之死感天动地

造出死子胥挫败越军的神话:越伐吴,所向披靡,连战皆

国内谗佞益肆、

克,兵临吴城,欲入胥门,末至,见伍子胥头,巨若车轮,目“ ,使得天降灾厉,竟使吴国“ [ 参考文献]

年不熟,民多怨恨”,

人的相似之处, 所以有人称《吴越春秋》为后世军谈之

“夫学者欲厌食于人情世

态,是书无论其得实与否,亦足以味当时人情世态也。且 是书脍炙人口也尚矣。文人才子,引用而盐梅其辞,不为 不多矣。”[ 11 ] 千百年来,文人采撷进小说,艺人披之以管 弦;有的改铸蜕化其素材,有的演绎移植其故事,有的借鉴 改造其形象。如唐《伍员入吴》变文,是伍子胥故事的演 化。伍子胥占时卜日,神机妙算,几乎成为后世演史小说 中一些军事形象的模式。如《说唐传》中伍云召的前半生 的故事,酷似伍子胥。《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与伍子胥 也有相似之外。诸葛亮,这个妇孺皆知的智慧化身,作者 也通过借东风、摆八阵图、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灵等充满 神怪矫妄色彩的场面描写作为塑造诸葛亮的重要方面,特 别是武侯显圣定军山的情节则与子胥现灵的描写更有惊

存诈,往必就死。

若耀电,须发四张 雷奔电激暴风疾雨

射于十里。越军大惧, ,留兵。即日夜 半, , ,飞石扬沙,疾如弓弩。越军坏败 松陵,却退,兵士僵毙,人众分解,莫能救止。”子胥的威灵, 终于迫使越师改道。

伍子胥的仇,复得轰轰烈烈,他的恩,报得感天动地。 人们相信他的英灵不泯,不仅为之立庙膜拜,井曾将端午 这个传统节日奉献於他[ 10 ] 。本书将子胥神化为涛神, “因

随流扬波,依潮来往,荡激崩岸”,永远与吴中人民在一起。 在民间传说的神圣氛围中,在对历史原型的踵事增华 中,伍子胥已经成为与传说杂揉的七实三虚的演义式人

[2] 顾炎武. 日知录[M]. 周末风俗条. [3] 春秋繁露[M]. 卷三四.

[4] 墨子. 所梁[M]. 盐铁论·非鞅[M]. 等.

[5] 韩非子. 难四[M]. 荀子·君子[M]. 等.

[6] 韩非子. 守道、安危、难言[M]. 论衡·命义[M]. 盐铁论 ·非鞅[M].

[8]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M ]. 一259.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9] 绛云楼题跋记[M]. [ 10 ] 吴越春秋·序[M]. [ 11 ] 徐敬修. 说部常识[M]. 《屈原学大典》出版信息

由岳阳屈原研究所、汨罗屈原纪念馆牵头编撰的《屈原学大典》,自世纪之交的1999 年初开始启动以来,湖南湖北

两省社科院、湖南省8 所高等院校40 余位屈学专家学者呕心吐胆,奋笔撰文,现已完成150 万字的文稿,并与湖南人

民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协议,由该社辞典编辑室主任曾有鹏先生担任责任编辑,定于今年八月正式公开出版。

《屈原学大典》兼容百家之说, 博采众家之长, 时间跨度上溯西汉, 下迄世纪之交, 涵盖中外, 贯通古今, 是

一部囊括古今中外屈学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大型辞典工具书, 又是目前我国第一部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多视野

进行屈原研究的大型学术著作, 具有信息密集、资料丰富、编排科学、评述公正、构架新颖等五大鲜明特点。《屈

原学大典》篇幅巨大, 总容量达一百五十万字, 由《屈原学总体研究》、《屈原学专题研究》、《屈原学研究成果集 成》、《附录》四大板块构成全书基本框架。

由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并在我党十六大突出宣传的“三个代表”光辉思想, 其“先进文化”的内涵, 当然包括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两大“显学”之一的屈原学, 在新的世纪应当重焕异彩, 使伟大屈

子的爱国之魂、民族之魂扎根于当代文明, 贡献于民族复兴; 《屈原学大典》的出版, 还将架起中华传统文化显学

———屈原学的古今之桥, 架起中华古代文化通向世界现代文明之桥, 使世界通过对屈子光辉理想和峻洁人格的了

解, 通过对屈子天才艺术创造的了解, 进一步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进一步理解中国。从这个角度看, 《屈原

学大典》的出版是值得庆贺的。(岳阳屈原研究所 戴锡琦) . 1994-2008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w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