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9-06 00: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资格考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 荀子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 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人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B.遗传素质

C.家庭的环境 D.后天学习和训练

参考答案:A

专家点评:格塞尔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

参考答案:BCE

专家点评: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烁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发展个性

参考答案: 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 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 功能。

三、填空题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过程中实现的。

参考答案:社会实践

专家点评: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在社会环境中,不仅存在着与每

教师资格考试。

个个体有不同性质、不同联系程度的各类群体,而且还存在着人的创造物和各种创造性工 具。个体的人只有参与社会实践,才能生存与发展。

2.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

参考答案:帮助少年起飞

专家点评: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教育要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

四、简答题

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被发现?

参考答案:教育能使人的价值被发现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不断提高人们对人自身价 值的认识,提高人们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2)充分认识到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主体地位、人的个体的独特尊严;(3)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能,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川的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由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专家点评: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人的价值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发现和认识的,教育能够帮助人认识自己的价值。

五、论述题

美国康乃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 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爱德 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 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医生,100多人当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一人担任过副总统,一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20多人大学毕业后,有18人成为报社、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爱德华家族人才辈出固然与他们 优良的遗传因素有关,优良的遗传素质为该家族成员的成才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生理前 提,提供了可能性,但可能性还不等于现实,遗传素质只能为该家族的后代提供发展的物质 前提,仅具备这样的物质前提而没有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缺乏个体的主观努力,是无法 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所以,我们只能说,爱德华家族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客观物质条件 优越,具有遗传素质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环境条件。

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这个家族的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了发展的优先权。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和随之而产生的教育条件,能顺利发展他们的才能,另外良好家庭环境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家长对于子女的期望作用,这都有利于后代的成才。当然,他们的主观努力也是他们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结合,构成了他们成才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条件。

所以,尽管该家族人才辈出,但这并不完全是遗传决定的,不能夸大遗传素质在人的发 展中的作用。

专家点评: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 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他们认为社 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只在于延迟或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教师资格考试。

A.墨子 B.孟子 C.孔子 D.荀子

2.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人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3.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4.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6.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

A.阶段性 B.能动性 C.主观性 D.互补性

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 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决定因素 B.无关因素 C.物质前提 D.补充因素

9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这种思想称为(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然发生论

1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物质活动

11.有些专家把( )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育年期

12."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概念是在(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育年期

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成熟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遗传 D.环境

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作用。

A.主导 B.制约 C.决定 D.辅助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

A.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客观性

D.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性

E.以上都是

2.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

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

D.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

教师资格考试。

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

A.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育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育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 意义

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D.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 标准

E.使学生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A.孟子 B.荀子 C.威尔逊 D.格塞尔 E.洛克

三、填空题

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则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

2.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 决定的。

3.在个体发展中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在结果。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四、简答题

1.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

五、论述题

教育为什么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提出“自板说”的是英国哲学家( )。

A.华生 B.威尔逊 C.洛克 D.格塞尔

2.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3.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哲学家( )的言论。

A.卢梭 B.洛克 C.康德 D.柏拉图

4.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5.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

A.洛克 B.赞可夫 C.维果茨基 D.华生

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

A.内发论 B.外稣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能动论

7.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8.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观点。

A.外铄论 B.内发论

教师资格考试。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本能论

9.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自然发生论

10.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1.有些专家把( )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育年期

12.从群体的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特征表现方式 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育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2.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表现在( )。

A.帮助人发现自身价值 B.能发掘人的潜力

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

E.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充分的发展

3.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哪几种不同层次的内容活动构成? ( )

A.人思维活动 B.个体的心理活动

C.精神活动 D.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稣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A.荀子 B.华生 C.孟子 D.弗洛伊德 E.洛克

三、填空题

,,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作用还有作用。

3.在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中,美国心理学家柯尔柏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 到 再到 一水平的发展过程。

4.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和

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剌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四、简答题

1.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简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3.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论述题

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同步辅导基础训练

教师资格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

1.D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属于外铄论。

2.D由于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兴趣特长方面的发展情况均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不能仅仅满足于每个学生一般的共同发展。而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的分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人的个性差异创造适当条件,促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发展。

3. A霍尔的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的影响,是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 ,而不能改变它。

4. B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3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o

5. D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

6. B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综合的意义上把主体与客体、个体与社会、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人本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7.A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8.C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9.B这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的观点,是外稣论的观点,强调外部力量的作用。

10.C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11. C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12.D“未来”是育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13.B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14. A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 A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性。首先,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其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2.BDE环境对个体发展有影响,但并不能夸大为环境决定论。

3. ABCDE项是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4.ACD荀子和洛克都是外稣论者。

三、填空题

1.促进人的身心发展能否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2.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育年

4.个体活动

5.成熟

四、简答题

1.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人生活在不同的小环境中, 不同环境中人的发展有很大区别。但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

教师资格考试。

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个体对环境持积极态度,就会挖掘环境中有利于自己 发展的因素,克服消极的阻力,从而扩大发展的天地。所以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 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对于教育者来说,分析、综合利用环境 因素的积极作用,抵制消极影响是极其重要和困难的工作。教育需要研究如何既保持校园 小环境的有利条件,又棋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的有利教育力量。

(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因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改造环境,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是错误 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更是错误的。

2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育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育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五、论述题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 质量。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一一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把学生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受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 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难度提升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洛克的“白板说”是外稣论的典型代表。“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 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人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2.C 因材施教指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3.C 这是康德的原话,康德重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4.C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5.C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6.B外稣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剌激和要求、 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7.C 关键期实际反映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8.B 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属内发论。

教师资格考试。

9.A 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看不到教育对促进人的社会性的作用,就会导致 遗传决定论。

10.B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 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 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

11.C 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12.D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 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13.C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 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题中现象正体现了这一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 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ABCDE均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2.ABC DE 凡是教育能够实现的使人发展的方面都有助于人类地位的提升。

3.BDE 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4.ABE 孟子和弗洛伊德是内发论者。

三、填空题

1.身体状态的剧变 内心世界的发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 独立精神的加强

2.延时

3.前世俗水平 世俗水平 后世俗

4.抽象思维 概括能力 道德理想 深刻的情感体验

5.外铄论

四、简答题

1.(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人的发展必须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缺乏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人的遗传素质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如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个性特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素质的影响。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2.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 校教育对个体发展起到引导和培养、塑造作用。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这有助于有效地加速个体发展的进程。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教师资格考试。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性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学校教育能够根据学生的个 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特殊才能和个性的发展。

当然,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的发挥,不是没有条件的,所以教育不是万能的。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

3.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反映了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 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例如,失明者 可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使人在某方面机能缺失的情况 下依然能够与环境协调,为继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 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因此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 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论述题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教育要获得预期的效果,必须深刻认识这些规 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个体身心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循序渐进。一切知识技能的传授、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思想品德的培养,都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顺序,既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压抑学生的发展、消极地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这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特点的教育。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上,不能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棍为一谈。同时,还要看到各年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人为地截然分开,要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个体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为了有效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工作要及时施 教,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存在着个别差异。这一规律要求教育工作不仅要认识学生发展的共 同特征,还应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积极因素,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机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通过其他方面超 常发展得到补偿,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存在互补的可能。这一规律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存在身心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身心协调、统一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vu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