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更新时间:2024-03-05 08: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 操作风险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的扩大,我国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引致的损失日趋严重。本文从防控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目的出发,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银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又融入了大量的高新技术,增加了操作风险,可谓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时代发展下,如果商业银行不能对操作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甚至会导致商业银行倒闭。

近年来,国际上频繁发生的操作风险事故使商业银行遭受巨额的损失,过去10年内导致金融机构操作风险损失超过1亿美元的事件不下100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的不断加快,银行经营规模和交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问题也日益凸显。国内银行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形势不容乐观,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了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相关问题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建议。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及特征

(一)定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计算机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它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由此可以看出操作风险分为四类: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和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若进行更加具体的分类,操作风险可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金融腐败、违规操作、系统漏洞等。

(二)特征

1.普遍性。操作风险普遍存在于商业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包括发

生频率高但损失较低的日常业务流程的错误处理上,也包括发生频率低但损失较大、甚至危及到银行存亡的重大事件上。

2.不对称性。操作风险是非盈利的,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中风险-收益映射关系不同,它是一种纯粹的风险。操作风险的提高,与银行价值的提升没有必然的联系。

3.危害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可以将损失界定在一定范围之内,而操作风险不同,造成的损失可能对商业银行造成致命的打击,具有强烈的危害性。

4.可控性。操作风险是在银行内部产生的,故而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操作风险的发生,所以银行也能采取有效的制度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减少潜在损失。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基层银行操作风险程度高

操作风险损失案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银行(支行与分行),其损失事件数占所有损失事件的70%以上,因此基层的操作风险程度高于其余级别的银行。基层银行操作风险频发现象是我国商业银行,也是国际上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操作风险的人为性,基层银行的员工比高级别银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银行基本业务操作,也就是在这些最基本的操作环节中,操作人员比管理人员更加熟悉系统的漏洞隐患,从而使得操作风险的发案率远高于高级别的银行。

(二)内部欺诈为主要类型

结合我国现状,内部欺诈是我国操作风险的主要类型,违规执行和外部欺诈则其次。而在基层银行机构,欺诈类风险(含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和违规操作类风险占了绝大部分。因为银行内部操作人员机会主义行为而造成的操作风险发生几率高于因自然灾害、外部欺诈以及其他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的发生几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欺诈风险,给各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化理念的传达与贯彻的脱节敲响了警钟。

(三)操作风险多发于经济发达地区

对我国位于不同省份地区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案件数量进行分析,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操作风险案件数量明显多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区,操作风险案件数量都位于全国前列。这一方面因为活跃的经济环境吸

引了更多的商业银行建立基层银行,同时采用高级化的业务与操作方法往往带来更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监管的独立性和媒体的透明度比较高,而导致其案件数量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但由于考察期较短,具体损失数据难以获得,也可能出现特殊个案影响较大,经济不发达地区掩藏操作风险案件事实等例外情况。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存在误区

由于对操作风险重视较晚,在实践工作中,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存在较多误区,集中体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银行对操作风险的事前防范措施关注较少,要么没有,要么形同虚设,而对已发生的风险往往采取处罚措施和风险教育。二是重基层人员管理,轻高层领导人员管理。这种理念在国内银行业几乎根深蒂固,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将主要的精力放在基层操作人员身上,而对高层管理人员没有进行日常的稽核检查。

(二)管理架构不够清晰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极不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设计者、监督者、执行者角色不清,导致操作风险的防控缺乏专业性。实践中,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的管理基本上是分散在各业务线内部,缺少整合,导致对操作风险的管理重叠与控制不足并存,内部协调性较差。这样不仅影响了银行管理者对操作风险状况的整体把握,而且使银行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

(三)管理水平不够先进

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运用较多的是根据风险提示点进行记分评估,因数据缺失,关键风险指标行同虚设。这样既无法根据国际银行业准则对操作风险设定操作风险资本金,又无法观察出操作风险的变动趋势,难于提前采取防控措施。 国外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主要采取定量管理,无论是基本指标法、标准法,还是高级计量法,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相当成熟。而我国开展操作风险定量分析的难度还较大,一方面是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比较匮乏,且采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我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不严,损失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从而数据的真实分布受到影响。

(四)内控信息反馈不畅

我国商业银行制度的制定过程多是自上而下,缺乏执行人员的参与,由于制度的制定者并非制度的受众,在实践中制度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操作。再加上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也滞后于业务和环境的发展,无法动态适应控制的需要,导致表面上各项制度很健全,实际控制效果差,弱化了内部控制的效能。与制度建设滞后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更为突出。一方面由于制度本身设计存有瑕疵,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沟通和反馈。另一方面由于对合规制度的掌握不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随意执行的现象。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部分规章制度不仅没有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反而加大了业务操作的成本,使操作风险的暴露更加严重。

(五)考核激励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业绩考核标准还是注重利润指标和收入指标,特别是存款指标,忽略了关键风险指标,因而对银行内在的质量重视不够。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薪酬体系的安排缺乏标准,银行对操作风险的防范行为不是建立在对员工实施足够的激励上,而是建立在严厉的惩罚措施上的。现实中既存的对工作人员实施的激励行为中,又存在激励过度的现象,在考察员工经营业绩时,过分看重其吸存放贷的数额。

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操作风险教育,提高防控意识

操作风险发生是由外部环境变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管理水平及工作人员自身修为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是工作人员自身的原因。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部分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内部欺诈、内外合谋以及内部操作失误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高发类型,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判断和决策导致的。因此,商业银行应该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全行加强风险文化建设,以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或其他形式,培育员工的操作风险观念和防控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操守,确保全体员工具有极强的防范操作风险的意识。

(二)重构风险管理主体,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其稳健经营的系统要件,为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设立专业的操作风险管理主体。

操作风险与日常业务经营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进行控制和管理,故还需要在业务部门设立专职的操作风险经理岗位。它既要对本部门负责,又要向上一级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从而有利于形成一个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横向拓展到相关部门,纵向延伸到基层营业网点的比较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三)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强化流程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控机制是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并强化其执行力度。首先,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连续性和易调整性。银行更应该根据经营环境和实际业务的改变,特别是实践反馈信息,及时修订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确保制度的有效和连续,形成对风险进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纠正的动态机制。其次,应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操作风险管理制度能否很好地实施,有赖于各个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内控制度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地执行,其实效性将十分有限。

(四)积极开展内控评价,加强风险监控力度

商业银行要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转,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持续的内部控制评价,才能及时发现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隐患。通过设立只对最高决策层负责的地位独立、监督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由内审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能并对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现场和非现场检查、专业和全面检查、重点部门和非重点部门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分支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把检查制度长期化、规范化。

(五)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实施电子化控制

对我国银行业来说,应该尽快建立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库,建立操作风险损失事件档案,积累损失数据,以便于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发生的规律和其他信息进行动态研究,为我国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实行定量分析奠定基础。另外,为了适应业务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各商业银行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力度,加快对业务处理系统的调整更新。

(六)制定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确保激励与责任对称

商业银行绩效考评、干部选拔应脱离目前以揽存数额定绩效的制度,实施配

套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提升内控制度执行力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激励与责任不对称的问题。一方面应加强对领导班子的配备、调整和考核工作,重点抓好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培养工作,提高其综合能力的同时,要增强负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还应积极探索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考核、考察体系,使银行工作人员的成长与全行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7-8.

[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7-148. [3]万杰 、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5(7):10-15.

[4]李韵.关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探析[J].财贸研究.2006(1):155-156. [5]郭英见.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操作风险及防范对策[J].学术交流,2006(8).

[6]胡开芮.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与控制 [J].经济研究导刊.2008(8).77-78. [7]卢安文,任玉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成机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9(6):15.

[8]兰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成因及控制[J].金融论坛,2010(5). [9]莫文林.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和防控[J].金融经济2010年.

[10]侯延湘,李常伟.浅析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年11期.

[11]吕宝林,张同建.国有商业银行人员操作风险防范研究——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12]庞少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0.

[13]曲绍强,张启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存在问题探讨[J].金融论坛,201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vo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