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3 16:4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

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要:为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运用简式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宿州市的一所农村中学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表明:(1)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及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农村中学生总体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4)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相关。(5)母亲拒绝与母亲过度保护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父母教养方式

Abstract:To explore how parents’ teaching affect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to measure the students in Suzhou,Anhu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s that:(1)T he gender、grade、one-child and parents education effect is obvious o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mong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2)The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ave some minor mental health problem. (3) The gender effect and the grade effect is obvious on mental health among rural student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ental health between kids with sibling and those without.(4)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ural students.(5)Mother’s refusal and overprotection to rural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has a certain prediction influence.

Key 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mental health;the way of parents teaching

1引言..............................................................................................................................1

1.1问题提出............................................................................................................11.2文献综述............................................................................................................11.3研究目的............................................................................................................21.4研究假设............................................................................................................22研究方法......................................................................................................................2

2.1对象....................................................................................................................22.2研究工具............................................................................................................32.3施测过程............................................................................................................42.4数据处理............................................................................................................43结果..............................................................................................................................4

3.1父母教养方式现状............................................................................................43.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73.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103.4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114分析与讨论................................................................................................................12

4.1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分析..............................................................................124.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分析..................................................................134.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144.4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14

参考文献......................................................................................................................16附录..............................................................................................................................17

1引言

1.1问题提出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巨大提高的同时,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农村,中学生在心理方面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独立意识增强,他们不喜欢别人管束,经常会与学校、家庭发生矛盾。随着生理的不断成熟,中学生渴望与异性接触,但又存在迷茫、害羞的心理。同时农村父母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观念较深,父母攀比情况严重,升学压力较大,使他们出现厌学、逃学等问题,从而导致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于此,诸多学者展开过研究,结果却令人堪忧。如王东宇(2005)对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0%。

在中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众多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子女最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谈举止、教养观念、教养行为以及对子女的情感都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心理健康发展,诸多学者对此做出过研究,如白凤章,李佩丰(1998)对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的不当容易导致子女心理疾病。因此,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目前针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简式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与《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讨,以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1.2文献综述

1.2.1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父母教养方式指以亲子关系为基础,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养的日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对待孩子的相对稳定的、固定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倾向,是父母传达给子女的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表达出的情感气氛的集合体。父母的教养行为既包括目标定向的行为又包括非目标定向的教养行为,诸如手势、语调的变化或是情绪的流露(Steinberg,1993)。

查阅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对父母教养方式做出过研究。国外的研究:Canetti,Laura等(1997)的研究表明,父母的关怀程度高、控制程度低的青少年,抑郁水平较低相对较低,有更高的幸福感和社会支持感。

国内的研究:(1)研究父母教养方式与个体心理方面关系研究。如刘根义等(2000)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初中生个性研究发现,父母的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情绪不稳定,而父母的情感温暖有利于子女的情绪稳定。(2)研究家庭教养方式本身。如陶沙等(1994)从溺爱、忽视、专制、民主、惩罚等七个维度对幼儿母亲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1.2.2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心理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观点不一。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并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发挥身心的潜能,而不仅是免于疾病而已”。本研究采用的是肖汉仕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学者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过研究。(1)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如上海师范大学吴念阳(2002)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三项所占的比例较高;高中生中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五项上所占的人数最多。浙江教育学院对不同时期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各类心理障碍的总检出率高达25.2%。(2)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研究。如王秋英(1998)的研究认为,父母教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存在相关性。1.2.3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

刘建榕、刘金花(2000)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影响,并且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预测效应。王运彩(2005)关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1.3研究目的

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了解目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纠正父母教养子女过程中存在的不良教养方式,更好的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1.4研究假设

根据前人的研究及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以下假设:

(1)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在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及父母文化程度上

存在显著差异。 (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性别及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 (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性相关。 (4)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研究方法2.1对象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从宿州市随机的选取一所农村中学进行问卷测量。本次问卷共发放330份,回收303份,问卷有效率为91.8%。其中男生170人,女生133人;初一39人,初二60人,初三67人,高一83人,高二54人;父母文化程度中小学的有67人,初中的有199人,高中的有37人;母亲文化程度中小学的有135人,初中的有152人,高中的有16人;其中独生子女63人,非独生子女240人。具体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表1被试信息统计表变量性别特征男女初一初二年级初三高一高二小学父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小学母亲文化程度初中高中是否独生是否人数 170 133 39 60 67 83 54 67 199 37 135 152 16 63 240百分比 56.1% 43.9% 12.9% 19.8% 22.1% 27.4% 17.8% 22.1% 65.7% 12.2% 44.6% 50.2% 5.3% 20.8% 79.2%

2.2研究工具 2.2.1简式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简式中文版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是由蒋奖等人编制的。该量表包含父亲版教养方式和母亲版教养方式2个分量表,每个量表均含有21道题目,三个维度。其中拒绝维度6个题目,情感温暖维度7个题目,过度保护维度8个题目。量表从用3

4点计分,1代表“从不”,4代表“总是”,其中第20道题要采用反向计分。其信、效度均达到统计学的标准,在本研究中,总量表信度系数为0.847,父亲版量表信度系数为0.706,母亲版信度系数为0.747,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的信度系

数分别为0.540,0.848,0.496,0.747,0.854,0.597。 2.2.2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由王极盛教授编制的。共包含60个项目,分为10个维度,他们分别是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里不平衡抑。该量表为5点计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既可以从整体上进行衡量,也可以从因子得分上进行评估。从整体上进行衡量,就是把被试者60道题的总得分被60除,就是其得分情况,根据得分就可以判断其心里是否健康,其中2分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分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4分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得分是5,表示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因子上进行评定,就是把被试在该因子上的总得分被6除,根据得分情况就可以判断在那些因子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症状。判定方法与总均分一样。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10个因子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547,0.666,0.713,0.632,0.727,0.773,0.727,0.613,0.714,0.665。 2.3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施测。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并认真填写。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问卷施测结束后,当场收回。 2.4数据处理剔除无效问卷,将有效问卷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处理。

3结果3.1父母教养方式现状 3.1.1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检验表2父母教养方式的年级差异检验(M±SD)变量父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初一 8.77±2.21 16.51±3.63初二 7.93±1.85 18.08±5.64初三 8.15±2.27 17.83±4.93高一 7.82±2.12 19.51±5.10高二 7.89±2.34 19.68±4.19 F 1.476 3.755**

4

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

16.82±3.10 10.12±3.16 16.97±3.19

16.25±3.62 8.96±2.94 18.10±5.61

17.59±3.18 8.89±2.53 18.19±5.14

18.01±3.46 8.30±2.72 19.87±5.01

16.81±2.76 7.94±1.73 20.14±4.35

3.098** 4.658** 3.993**

16.82±3.11

16.25±4.16

17.59±3.59

18.01±4.18

16.81±3.36

1.459

注:**表明p<0.01,*表明p<0.05

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1)。在事后多重比较得出,在父亲情感温暖维度上,初一与高一、高二,初三与高一、高二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父亲过度保护维度上,初二与高一、高一与高二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母亲拒绝维度上,初一与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初二与高二存在显著差异(p<0 .05);在母亲情感温暖上,初一与高一、高二,初二与高一、高二,初三与高一、高二存在

显著差异(p<0.05)。 3.1.2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检验表3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检验变量父亲拒绝性别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M±SD 8.23±2.23 7.81±2.06 18.64±4.80 18.33±5.16 17.67±3.38 16.60±3.17 8.67±2.58 8.81±2.86 18.97±4.71 18.63±5.28 18.72±3.81 17.58±3.70 t 1.695 p 0.091

父亲情感温暖

0.540

0.589

父亲过度保护

2.827

0.005

母亲拒绝

-0.432

0.666

母亲情感温暖

0.586

0.558

母亲过度保护

2.609

0.010

从表3可以看出,在父亲过度保护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在母亲过度保护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5),男生得分要高于女生。而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1.3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5

从表4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在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独生子女的得分偏高于非独生子女。在其他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4父母教养方式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变量父亲拒绝是否独生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 M±SD 7.92±1.81 8.08±2.25 19.19±5.18 18.33±4.89 18.38±3.39 16.90±3.24 8.57±2.46 8.78±2.76 19.76±5.42 18.58±4.82 19.08±3.74 18.00±3.79 t -0.530 p 0.596

父亲情感温暖

1.235

0.218

父亲过度保护

3.206

0.001

母亲拒绝

-0.542

0.588

母亲情感温暖

1.682

0.094

母亲过度保护

0.791

0.045

3.1.4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表5父亲教养方式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变量父亲文化程度小学父亲拒绝初中高中小学父亲情感温暖初中高中父亲过度保护小学 M±SD 7.76±1.96 8.22±2.21 7.64±2.16 18.54±4.63 18.46±4.89 18.67±5.90 16.27±2.99 3.367*初中>小学* 0.031 1.866 F事后检验

6

初中高中

17.41±3.32 17.78±3.62

高中>小学*

从表5可以看出,父亲文化程度在父亲过度保护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中文化的父亲得分最高,初中次之,小学最低。在事后多重检验中,初中文化的父亲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的父亲(p<0.05),高中文化的父亲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的父亲(p<0.05)。

表6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检验变量母亲文化程度小学母亲拒绝初中高中小学母亲情感温暖初中高中小学母亲过度保护初中高中 M±SD 8.98±2.84 8.53±2.59 8.68±2.47 18.16±4.67 19.36±5.11 18.31±5.67 18.05±3.91 18.34±3.70 18.56±4.00 0.274 0.761 2.206 0.112 0.999 0.370 F p

从表6可以看出,母亲教养方式在母亲文化程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3.2.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情况表7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

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7

M±SD 2.01±0.45 2.17±0.58 1.85±0.52 1.79±0.59 2.00±0.59 1.87±0.61

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

2.07±0.67 2.35±0.76 2.06±0.61 2.15±0.64 1.75±0.58

从表7可以看出,在中学生整体上,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总体表现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各因子的得分上,中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表现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学习压力的得分最高。 3.2.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检验表8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年级差异检验(M±SD)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初一 1.98±0.45 2.13±0.57 1.92±0.58 1.86±0.70 2.06±0.67 1.74±0.49 1.89±0.62 2.24±0.76 2.05±0.62 2.12±0.67 1.74±0.56初二 1.95±0.45 2.09±0.58 1.83±0.58 1.74±0.52 1.88±0.59 1.81±0.56 2.03±0.64 2.30±0.83 2.10±0.64 2.11±0.66 1.62±0.62初三 1.92±0.39 2.11±0.63 1.79±0.42 1.86±0.63 1.87±0.52 1.79±0.48 1.94±0.57 2.32±0.74 1.89±0.54 2.01±0.53 1.60±0.47高一 2.06±0.48 2.18±0.54 1.81±0.51 1.74±0.59 2.04±0.57 2.02±0.74 2.16±0.70 2.47±0.90 2.09±0.54 2.23±0.72 1.78±0.58高二 2.12±0.49 2.33±0.57 1.95±0.53 1.78±0.52 2.18±0.58 1.89±0.60 2.21±0.77 2.41±0.77 2.17±0.68 2.26±0.57 2.00±0.60 F 1.951 1.457 1.055 0.659 2.886 2.096 2.629 0.772 1.878 1.711 4.394 p 0.102 0.215 0.379 0.621 0.023 0.081 0.035 0.544 0.114 0.148 0.002

从表8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因子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心理不平衡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其中高中年级高于初中年级。而在其他因子上差异并不显著(p>0.05)。对差异显著的项目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上,初二与高二、初三与高二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它均不显著(p>0.05);在焦虑上,初一与高一、高二,初三与高二存在显著差异 (p<0.05),其它均不显著(p>0.05);在心理不平衡上,初一、初二、初三、高一与高二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它均不显著(p>0.05)。8

3.2.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检验从表9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p>0.05);在因子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适应不良这一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而在其他因子上不显著(p>0.05 )。

表9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性别差异检验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分组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女抑郁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9

M±SD 2.02±0.44 2.00±

0.48 2.16±0.60 2.17±0.56 1.83±0.51 1.88±0.55 1.78±0.56 1.81±0.64 1.99±0.55

t 0.393

p 0.694

强迫症状

-0.140

0.889

偏执

-0.881

0.379

敌对

-0.164

0.583

-0.818 2.03±0.64 1.82±0.57 1.94±0.65 2.09±0.68 2.05±0.67 2.42±0.78 2.27±0.74 2.15±0.62 1.93±0.57 2.17±0.62 2.13±0.67 1.78±0.59 -1.711

0.414

0.088

焦虑

0.450

0.653

学习压力

1.686

0.093

适应不良

3.127

0.020

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

0.523 1.195

0.601 0.233

1.70±0.58

3.2.4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从表10可以看出,在整体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因子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10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独生上的差异检验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分组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否抑郁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是否10

M±SD 1.99±0.37 2.01±0.48 2.20±0.61 2.15±0.56 1.83±0.51 1.84±0.52 1.76±0.55 1.79±0.60 2.01±0.55

t -0.280

p 0.748

强迫症状

0.613

0.540

偏执

0.105

0.916

敌对

-0.373

0.709

0.143 1.99±0.60 1.82±0.54 1.88±0.62 2.08±0.68 2.07±0.64 2.35±0.78 2.37±0.82 2.02±0.55 2.06±0.61 2.12±0.47 2.16±0.68 1.71±0.51 1.75±0.60 -0.920

0.887

0.358

焦虑

0.074

0.941

学习压力

-0.194

0.846

适应不良

-0.531

0.596

情绪不平衡

-0.367

0.714

心理不平衡

-0.562

0.575

3.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从表11可以看出,在整体上,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 )。父、亲情感温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并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在因子上,父亲拒绝与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都显著正相关(p<0.05)。母亲拒绝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都显著正相关(p<0.05)。父、母亲过度保护在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父亲情感温暖敌对上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在强迫症状上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母亲情感温暖在敌对和抑郁上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在强迫症状上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 ),其他因子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表11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父亲拒绝 0.129* 0.063 0.117* 0.107 0.082 0.152** 0.097 0.063 0.069 0.204** 0.124*母亲拒绝 0.302** 0.175** 0.318** 0.245** 0.226** 0.252** 0.213** 0.177* 0.192** 0.222** 0.185**父亲情感温暖 -0.043 0.133* 0.005 -0.1

50** -0.024 -0.094 0.017 -0.046 -0.097 0.010 0.025母亲情感温暖 -0.023 0.164** -0.016 -0.173* 0.024 -0.121* -0.012 0.016 -0.125* -0.011 -0.013父亲过度保护 0.208** 0.179** 0.224** 0.133* 0.155** 0.180** 0.198** 0.124* 0.114* 0.174** 0.178**母亲过度保护 0.307** 0.255** 0.308** 0.187** 0.255** 0.233** 0.263** 0.187** 0.193** 0.239** 0.226**

3.4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以农村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作为预测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对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做回归分析,从表12可以发现母亲拒绝进入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1 0个维度的回归方程,母亲过度保护进入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的回归方程,这说明母亲拒绝与母亲过度保护是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预测变量,回归方程能够解释农村心理健康总均分及10个因子11

的总变异量为16.3%,9.7%,14.0%,8.6%,9.7%,12.7%,11.5%,3.5%,6.7%,14.0%,8.2%。

表12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因变量心理健康总均分预测变量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强迫症状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抑郁母亲情感温暖母亲过度保护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情绪不平衡母亲过度保护父亲拒绝 0.374 0.140 0.339 0.187 0.260 0.115 0.035 0.067 0.357 0.127 0.374 0.293 0.311 0.140 0.086 0.097 0.311 0.097

R0.403

R20.163

B0.040 0.029 0.030 0.019 0.026 0.046 0.028 0.064 0.043 0.026 0.040 -0.014 0.036 0.038 0.044 0.040 0.036 0.024 0.039 0.032 0.044

Beta0.239 0.239 0.140 0.163 0.172 0.238 0.204 0.293 0.198 0.170 0.178 -0.116 0.222 0.152 0.244 0.187 0.160 0.148 0.165 0.190 0.147

t4.085*** 4.083*** 2.202* 2.795** 2.706** 4.019*** 3.442** 5.320*** 3.260** 2.798** 2.835** -2.016* 3.554*** 2.526* 4.066*** 3.294** 2.587* 2.393* 2.582** 3.198** 2.516*

12

心理不平衡

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

0.286

0.082

0.038 0.025

0.177 0.161

2.897** 2.631**

4分析与讨论4.1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分析在性别上,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在其他因子上得分差异并不大。在本研究中,男生在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可能是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较深,父母把自己的期望放在男生上。在父亲拒绝维度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是因为处于中学时期的男生观

念比较叛逆、独立、我行我素,喜欢自由自在,不愿被别人管束,因此会经常出现顶撞父母不服从父母管理的情况,而女生则比较文静,能够听从父母,并且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在父、母亲情感温暖上男女相差不大,男生略高于女生,这可能也是因为农村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较深的缘故。在是否独生上,父母教养方式在子女是否独生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在父亲拒绝和母亲拒绝两个维度因子上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在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这是因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是唯一的一个孩子,因此父母容易把自己的关爱与保护集中在他身上,而拒绝则相对较少一些。在年级上,父母教养方式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具体来说就是在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上,高一、高二得分高于初一、初二、初三,在母亲拒绝上,高一、高二得分低于初一、初二、初三。这是因为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学校任务较重,同时他们精力充沛,有着较强的上进心,因此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鼓励、关怀与保护,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动力,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而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刚刚发展,叛逆心较强,不喜欢受约束,会与家长产生冲突,因此母亲拒绝相对较多一些。在父母文化程度上,父母教养方式在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就是父亲教养方式在父亲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农村,父亲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母亲,父亲在子女心里有很高的威严,在子女心中是权威的象征,父亲的教养都会深深影响子女的发展。同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文化程度越高,他们给予子女更多的情感温暖,也带来更多的过度保护。13

4.2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分析

在本研究中,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与张岗英(2006)的研究结果一致。在因子得分上,农村中学生在学习压力、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学习压力得分最高。导致这样状况的原因首先是来自中学生自身,在生理与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引导,其次是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以及父母对子女不正当的教养观念,还有可能是学校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从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在性别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适应不良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本研究中男生在适应不良上得分比女生高。原因首先可能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男女生心理特点存在差异,男生独立性强,但容易表现出粗暴骄横,任性倔强,而女生则乐于助人,对人亲切,男生在面临新环境、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自己承受,我行我素,不能很好的进行问题处理,而女生则为人亲和,善于通过找人帮助,与人倾诉来解决。还有可能是家庭的影响,父母重男轻女观念较深,对男生过度溺爱,父母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学习要求也较严,而对女生的学习要求较低,这容易导致男生不能会很好的独立成长,独自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

在年级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心理不平衡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本研究中,高中年级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心理不平衡3个维度上得分高于初中年级,其中高二最高,说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初中学生。这是因为高中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竞争并且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们都已成熟,对自己的外表更加关注,在乎别人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初中年级中,初一得分最高,初二与初三相差不大,这与胡军生(2005)的研究不太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初一学生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学校环境以及学习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4.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在本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呈现显著正相关。父、母亲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与李海云(2009)的研究结果相符。这可能是因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拒绝容易造成子女自卑、不自信、内向

。来源于自己最亲近人的排斥,会使他们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干涉子女的独立成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不能学会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所措,容易产生焦虑。父母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发展。

4.4父母教养方式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本研究中,以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母亲拒绝与母亲过度保护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这是因为在农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父母各司其职,父亲负责家庭维持生计,而母亲则相夫教子,因此母亲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影响较大,母亲拒绝,会使子女产生不良性格,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母亲过度保护,则容易是子女变得幼稚,独立生活,独自处理问题能力较差,甚至可能会导致子女出现反抗行为。因此在家庭教养中,母亲多一点关怀与关爱,是非常必要的。

5结论

(1)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2)是否独生在父亲过度保护和母亲过度保护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度保护存在显著差异。父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母亲情感温暖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父亲文化程度在父亲过度保护上存在显著差异。

(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在适应不良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心理不平衡3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4)父亲拒绝、母亲拒绝、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度保护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5)母亲拒绝与母亲过度保护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白凤章, 李佩丰. (1998).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中等医学教育, 16, 15-17.胡军生,

王登峰,

李泉.

(2005).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3(4).

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许燕.

(2010).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

心理发展与教育, 1, 94-98.

李海云, 张建华, 姜良美, 吴洪梅. (2009). 农村中学生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7(2).

刘根义等. (2000). 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个性影响的研究. 济宁医学院学报, 21(1), 64-65.刘建榕, 刘金花. (2000).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心理科学, 23(6), 659-663.

王东宇. (2005). 影响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 中国学校卫生, 26(9).王极盛. (1998) . 心灵时代. 心理主宰健康. 中国城市出版社, 78-85.

王秋英. (1998). 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5), 276-277.

王运彩. (2005). 论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1, 68-70.吴念阳. (2004).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心理科学, 27(4) , 812-816.张岗英. (2006).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4(3), 180-183.Canetti Laura, Baehar Eytan, Galili Weisstub Esti, Kaplan De Nour Atara & halev Arieh Y. (1997). Parental bonding and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ce. Adoleseenee. 32(126), 381- 394.Nancy Darling & Laurence Steinberg. (1997).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3(3), 487-496.

附录

基本情况:性别: 年级: 是否独生: 父亲文化程度: 母亲文化程度: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指导语

下面是有关你近10天状态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然后根据你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请你尽快回答,不要在每道题上过多思考。

(1) 每个题目后面都有五个等级供你选择,分别按照1、2、3、4、5选择。 (2) 每个题目后面只能选一个等级,在相应的数字上画√。 (3) 每个题目都要回答,不要遗漏。 (4)

答完试题之后,请你认真检查一遍有没有漏项的,如果有漏项的请你补上,如果有一道题目选择两个等级的请更正,每一道题只能选择一个等级。

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1、我不喜欢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 1 2 3 4 5 2、我心情时好时坏 1 2 3 4 5

3、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 1 2 3 4 5

4、感到人们对我不友好,不喜欢我 1 2 3 4 5 5、我感到苦闷 1 2 3 4 5

6、我感到紧张或容易紧张 1 2 3 4 5 7、我学习劲头时高时低 1 2 3 4 5

8、我对现在的学校生活感到不适应 1 2 3 4 5 9、我看不惯现在的社会风气 1 2 3 4 5 10、为保证正确,做事必须做得很慢 1 2 3 4 5 11、我的想法总与别人不一样 1 2 3 4 5 12、总担心自己的衣服是否整齐 1 2 3 4 5 13、容易哭泣 1 2 3 4 5

14、我感到前途没有希望 1 2 3 4 5 15、我感到坐立不安,心神不定 1 2 3 4 5 16、经常责怪自己 1 2 3 4 5

17、当别人看着我或谈论我时,感到不安 1 2 3 4 5 18、感到别人不理解我 1 2 3 4 5

19、我常发脾气,想控制但控制不住 1 2 3 4 5 20、觉得别人想占我的便宜 1 2 3 4 5 21、大叫或摔东西 1 2 3 4 5

22、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 1 2 3 4 5 23、必须反复洗手或反复数数 1 2 3 4 5 24、总感到有人在背后谈论我 1 2 3 4 5 25、时常与人争论、抬杠 1 2 3 4 5 26、我觉得对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1 2 3 4 5 27、我对做作业的热情忽高忽低 1 2 3 4 5 28、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1 2 3 4 5

无 轻度 中度 偏重 严重

29、我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 1 2 3 4 5 30、老师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31、我感到学习负担很重 1 2 3 4 5 32、我对同学忽冷忽热 1 2 3 4 5

33、上课时,总担心老师提问自己 1 2 3 4 5 34、我无缘无故地突然感到害怕 1 2 3 4 5 35、我对老师时而亲近时而疏远 1 2 3 4 5 36、一听说要考试,心理就感到好紧张 1 2 3 4 5 37、别的同学穿戴比我好,有钱,我感到不舒服 1 2 3 4 5 38、我讨厌做作业 1 2 3 4 5 39、家里环境干扰我学习 1 2 3 4 5 40、我讨厌上学 1 2 3 4 5 41、我不喜欢班里的风气 1 2 3 4 5 42、父母对我不公平 1 2 3 4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vk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