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5驴和人的新寓言教学设计 长春版
更新时间:2023-12-23 0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驴和人的新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王小波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2.通过把握文章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进而准确深入地体会作品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把握作者含蓄、幽默且充满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思考、敢于质疑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语句,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
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萧伯纳对爱尔兰人的生活态度曾做过如下描述:“一辈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猪,结果自己也变成了一块土,一只猪……”王小波曾经在自己的作品中将这段话加以引用来说明中国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思想自由,缺失智慧的生活状态。作为一名备受争议的当代作家,王小波则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独特的创作,外界的非议在他那里被消融瓦解。他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就像是作者自己,这个自由主义者,机智地冲破被人为设置好的精神小圈子,最终跑到深山老林里享受自由。虽然王小波不幸英年早逝,但是其留下的作品却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就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驴和人的新寓言》。 二、相关链接 1.作者简介
作者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声名广播。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他的作品几为全部出版。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出版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黑铁时代》、《地久天长》;纪念、评论集有:《浪漫骑士》、《不再沉默》、《王小波画传》。
王小波,1952年出生于北京,并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工科大学生。其后,王小波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再学电脑,于统计系当助教,回国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0年,他与李银河结婚。
1995年,王小波的成名作《黄金时代》被当局查禁,甚至不准在国营的新华书店摆卖,可是却受广大的读者和文学评论家赞赏。他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荣膺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入围作品,使王小波成为在国际电影节为中国取得最佳编剧奖的第一人。
1997年4月10日在北京因心脏病猝死的王小波,被誉为中国的乔依斯兼卡夫卡,亦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2.背景资料
王小波是从荒谬的年代里走过来的。出生于1952年的他未与任何荒谬失之交臂。与很多当时的文人不同的是,王小波将人生的坎坷、命运的颠簸作为了创作的灵感来源,他没有为经历这些苦难而大唱赞歌,相反,他清醒地思索这种闹剧发生的来龙去脉并且寻找原因。他也看到了在一段时间之内群众话语权的丧失,十年浩劫夺去了人们独立的精神家园,思想贫乏不堪。高涨的革命热情使每个人都缺少思考与自省的空间。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当中,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大肆鼓吹的,恣意宣扬的均是错误的。“原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最后无可奈何地沦落为一部分人整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那些掌握话语权却跨越界限、不懂政治却参与政治的知识分子们正充当了不光彩的“旁观者”的形象。
而在国际上,我们也能看到个别国家的狼牙大棒在世界上恣意挥舞。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那种自我
标榜与横加干涉从未变过。 3.文题解读
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的重新解读,讽刺了那些自我标榜、自我鼓吹,以权威身份对他人妄加评论或者横加干涉的人,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与宽容的精神秩序的追求。 三、朗读全文。
1.学生默读,整理字词。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语言风格。 3.学生个体朗读,通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四、准确识读字音,积累常见词汇。
下蛆(qū ) 撰稿(zhuàn) 脊梁(jǐ) 骨髓(suǐ) 蝙蝠(biān fú) 赚(zhuàn) 春日融融 毫无怨言 人心不古 世道浇漓 趾高气扬 乐极生悲 义不容辞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由总结学生的作业导入新课。
教师列举学生作业中的表述,如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人言可畏;驴子应该有反抗精神,不能逆来顺受等等,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提出要求: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作者赋予这则寓言的新寓意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文章题目为“驴和人的新寓言”,请联系原寓言说说文章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题目所说的“新”。 叙事角度:原寓言以人为叙事角度,本文以驴为叙事角度。 寓意理解:原寓言的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即做事情应当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而本文则是提出了“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的新寓意。 2.作者另辟蹊径,很符合他的行文风格。原寓言贯穿全文,在行文中却处处体现了作者对旧的看法的颠覆。作者站在驴的角度对故事进行了重新解构,可以说作者对“驴”是怀有同情的,那么联系原文说说,故事中的“驴”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借它来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哪类人? “但驴子毫无怨言:它被人骑惯了。”
“驴子知道自己傻,所以谁爱骑谁骑,它一句话都不说。”
“驴子难免要嘀咕道:我就是傻,你们也不能这么欺负我。你来试试看,这让我怎么走路?” 最后作者猜测驴的想法:“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
驴原本是过着比较幸福的生活的,在合适的劳动强度内也同样任劳任怨,这种傻并非是真的傻,而是对命运的一种屈从。驴子的形象更像是普通民众的形象。他们任劳任怨,在社会中以“沉默的大多数”的人形象出现,命运却始终掌握在别人手里。
3.作为一篇寓言,作者的写作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给驴申冤,作者要讽刺的是那些使驴的命运发生变化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旁观者,那么联系原文分析这些人又有怎样的特点。
“他们遇到了一伙农妇,她们说,瞧这两个笨伯,有驴不骑,自己走路。按照人的概念,这伙娘们是在下蛆、使坏。”
“驴载着人往前走,又遇到了第二伙人,又嘀咕了几句,儿子就从驴背上下来,换了老头骑着。”
“这是一伙少妇,七嘴八舌地说:这个老头太可恨,自己骑驴舒服了,全不顾自己的孩子,让他拿两条腿来撵你们四条腿。”
“这头驴又遇到了最后一伙人,这些人对骑驴者说:两人骑一头驴,你们想吃驴肉吗?”
这些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妄加评论,将自己的主观看法强加于人,使他人无所适从,甚至举步维艰。
4.在作者看来社会中的哪些人就如同这些旁观者一样?作者在写这些旁观者的时候,还举了当年苏联解体
的例子,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王小波是从荒谬的年代里走过来的。出生于1952年的他未与任何荒谬失之交臂。与很多当时的文人不同的是,王小波将人生的坎坷、命运的颠簸作为了创作的灵感来源,他没有为经历这些苦难而大唱赞歌,相反,他清醒地思索这种闹剧发生的来龙去脉并且寻找原因。他也看到了在一段时间之内群众话语权的丧失,十年浩劫夺去了人们独立的精神家园,思想贫乏不堪。高涨的革命热情使每个人都缺少思考与自省的空间。而在这个特殊时期当中,那些掌握话语权的人们大肆鼓吹的,恣意宣扬的均是错误的。“原来激情澎湃的演讲最后无可奈何地沦落为一部分人整另一部分人的工具。”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那些掌握话语权却跨越界限、不懂政治却参与政治的知识分子们正充当了不光彩的“旁观者”的形象。 当年苏联解体,“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的主意并不符合俄国国情,作用适得其反。但从“乘飞机”“跑”等动作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美国人兴高采烈与趾高气扬之态。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也能看到美国的狼牙大棒在世界上恣意挥舞。目的虽然各不相同,但那种自我标榜与横加干涉从未变过。作者举这个例子恰好可以说明那些旁观者往往以权威自居,对他人横加干涉的丑态。 5. 作者评论了哪些社会现象?请简要分析。 明确:
(1)我的稿子发在刊物上,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名字,没有一对括号,里面写着美国。
这句话表面在写作者,其实是在写社会上的某类人,他们往往以在名字前加上某个国籍或某个头衔来表示自己的尊贵、与众不同和权威性。作者在此提及的美国,含义是丰富的,一方面,加上美国头衔就可以使自己位置和影响力很不一般,也说明美国的很多东西已经无形之中影响着某些人,另一方面美国自认为是老大帝国,可以左右别国的发展,干涉别国的内政,生活中也不乏其人,而这类人就是“美国式人物”,作者的语言充满讽刺意味。
(2)现在的书刊内容丰富,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有的谈新儒学,有的谈后现代,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治国之策。当然,这路文章的实质不是和我们商量怎么受治之策,而是和别人商量怎么治我们,这就和驴耳朵里听见人嘀咕一样,虽然听不懂,但准知道没好事。
“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作者再次强调“带括号的”,也是再次强调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些人,带着某种头衔标榜自己的了不起,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引导学生关注“新儒学”和“后现代”两个词语的含义,“新儒学”是指在孔孟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学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学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后现代”是指反对强调主体性与反对把主观与客观对立的哲学与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新儒学”和“后现代”都属于思想研究范畴,而且这种研究也只是一种探索,所以研究者也只是一个探索者,言论观点并非是唯一的,而且研究研究就扯到治国之策,如果这些人仅研究的是治国之策也就罢了,他们研究的竟是怎么“治我们”,显而易见,这群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批评别人,否定别人,以此来表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带着研究学术的虚伪面具,却以整治和打倒别人为自己的目的,居心叵测。
(3)当年苏联解体,有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个主意要大伙休克——他自己当然不休克。
作者一方面在讽刺“世界警察”——美国,对什么事都要横加干涉,自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另一方面也在说“美国式人物”,这种人以抨击、否定别人为生活目的,做的都是损人之事,但又往往不一定利己。 6.文中两次提到了名字前带括号的文章,细读文章回答这样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是诸如《人眼看驴》与《第三只眼睛看中国》之类的文章,往往自我标榜,自认为是权威,投机取巧。 7.王小波的文笔犀利幽默,善用曲笔,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些特点? 如:“当年苏联解体,有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个主意要大伙休克——他自己当然不休克。” “我的稿子发在刊物上,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名字,没有一对括号,里面写着美国。”作者两次提到美国,甚至括号里的内容也要写美国。实际上是极具讽刺意味的。美国始终以世界警察的地位自居,即使时至今日,我们也经常会看到美国的狼牙大棒在世界各地恣意挥舞,以美国方式来干涉他国内政,希望每个国家都以美国方式思考问题,可以说, 美国是极具“旁观者”特点的一个经典词汇。 三、深入阅读,抓关键语句,把握主题。
1.学生从文中找出,作者赋予这则寓言的新寓意是什么?
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或是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
2.作者的“闭上你的臭嘴”是针对寓言中的哪些人说的?
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妄下断言,给父子俩提意见的旁观者,使得驴最后被父子俩捆绑抬着走,没有了自由。 3.作者由寓言里的这群人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的哪些表现?请从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1)我的稿子发在刊物上,只有光秃秃的一个名字,没有一对括号,里面写着美国。
这句话表面在写作者,其实是在写社会上的某类人,他们往往以在名字前加上某个国籍或某个头衔来表示自己的尊贵、与众不同和权威性。作者在此提及的美国,含义是丰富的,一方面,加上美国头衔就可以使自己位置和影响力很不一般,也说明美国的很多东西已经无形之中影响着某些人,另一方面美国自认为是老大帝国,可以左右别国的发展,干涉别国的内政,生活中也不乏其人,而这类人就是“美国式人物”,作者的语言充满讽刺意味。
(2)现在的书刊内容丰富,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有的谈新儒学,有的谈后现代,扯着扯着就扯到了治国之策。当然,这路文章的实质不是和我们商量怎么受治之策,而是和别人商量怎么治我们,这就和驴耳朵里听见人嘀咕一样,虽然听不懂,但准知道没好事。 “作者名字前面有括号的全是重要文章”,作者再次强调“带括号的”,也是再次强调在社会上就有这样一些人,带着某种头衔标榜自己的了不起,对别人指手画脚,评头论足。引导学生关注“新儒学”和“后现代”两个词语的含义,“新儒学”是指在孔孟传统儒学和宋明理学之后兴起的儒家学派。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以接续儒学道统,复兴儒学为己任,力图以儒学为主体和本位来吸纳、融合西学,寻求中国社会出路。“后现代”是指反对强调主体性与反对把主观与客观对立的哲学与文艺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表现出人们更关心于日常生活的思想特点。“新儒学”和“后现代”都属于思想研究范畴,而且这种研究也只是一种探索,所以研究者也只是一个探索者,言论观点并非是唯一的,而且研究研究就扯到治国之策,如果这些人仅研究的是治国之策也就罢了,他们研究的竟是怎么“治我们”,显而易见,这群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批评别人,否定别人,以此来表示自己的绝对权威。带着研究学术的虚伪面具,却以整治和打倒别人为自己的目的,居心叵测。
(3)当年苏联解体,有美国人乘飞机跑到俄国去,出个主意要大伙休克——他自己当然不休克。
作者一方面在讽刺“世界警察”——美国,对什么事都要横加干涉,自以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另一方面也在说“美国式人物”,这种人以抨击、否定别人为生活目的,做的都是损人之事,但又往往不一定利己。 4.作者是怎样写驴的?作者这样写要表达怎样的意思?
作者说“对于四足动物来说,能在路上走总比被拴在树上要强。何况春日融融,两个人都没有骑在它身上,所以它感到很幸福”。遇到别人对父子俩说三道四时,驴子最初是毫无怨言的,它“知道自己傻,所以谁爱骑谁骑,它一句话都不说”。驴子最初对此并没有怨言,它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自由地生活,但这群人根本不允许它有这样的生活,所以驴子由最初的毫无怨言,到难免要嘀咕:“我就是傻,你们也不能这么欺负我。你来试试看,这让我怎么走路?”接着作者代驴子呼喊:“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可见驴子实在无法忍受,大声呼喊。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显而易见,捏咕别人的人不要以为别人会任由你捏咕,被捏咕的人也会起来反抗。同时作者也在大声呼吁,被捏咕、诋毁的人应该起来反抗,不能任由这群人嚣张。 5.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 作者在已经明确这则寓言的新寓意的基础上,又写了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呼吁被当做靶心攻击的人,应该行动起来,给这类人以重重回击。作者情感异常激烈,以反常的表达“就算是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实际上是对这类人进行了猛烈地抨击,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的愤怒之情。 6.作者为什么在表达完这个寓意之后还要加上“但这种寓意只适于狠毒的人”?
作者虽然情感激烈,对这类人有强烈的憎恶和不满,但作者借这句话还在说明这类人就是捏咕驴的人,他们是狠毒的人,还是在对这类人进行批判。
总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以辛辣的文笔讽刺和批判了那些自以为了不起,以批评别人、干涉别人生活、干涉别人言论、干涉别人思想为生活目的的人,指出这些人的险恶用心以及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同时作者也
呼吁那些被别人评论、指责、抨击的人能够“大叫”,喊出来,站出来,给这类人以有力的回击。 四、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对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的重新解读,讽刺了那些自我标榜、自我鼓吹,以权威身份对他人妄加评论或者横加干涉的人,体现了作者对自由与宽容的精神秩序的追求。
学者余世存这样评价王小波:我没有想到的是历史以诡异的方式让王小波的声名传播。我说过王小波在世时是如何为圈子——社会所特有的文化人部落——所拒绝,我说过王小波是让生活和社会大众发现了并接受了的(虽然这并不妨碍知识界尤其是文学圈对他应以沉默)。他流星般地划过天际后,人们才正视他巨大的价值。(但是,他的独一无二的《黄金时代》问世以来仍是独一无二,他几乎是以一个成名人物的符号播撒在文化部落中,而这种“成功名的英雄”正是传媒时代许多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他以他奇特的人生应了生前寂寞,死后哀荣的老话。颂赞的热烈与他已毫不相干。人们如吹鼓手如轿夫一样从历史里找出顾准、陈寅恪们来,感叹今日沦落、精神滑坡之际,又醒过神来为刚进入历史的王小波正名,就不由不“思之令人泪落”。
我想,王小波的经历以及他其他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与从容,以及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这篇文章都在提示着我们究竟该如何面对人、作品、社会。 五、布置作业。
阅读王小波的其他文章。 六、教学后记
《驴和人的新寓言》的作者是王小波,他把老寓言“两父子和驴走路的事”重新写了出来,但他是从驴的角度来阐述这个新寓言的。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段,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这样的——这头驴又遇到了最后一伙人,这些人对骑驴者说:两人骑一头驴,你们想吃驴肉吗?从驴的角度来看,挨杀被吃肉倒也好了。骑在驴背上的人跳下驴背,一个揪耳朵,一个扯尾巴,把它四条腿捆在一起,穿过一根大杠子,倒扛起来,摇摇晃晃上了路。那驴头在下,脚在上,它又不是蝙蝠,怎能呆得惯。何况它四个蹄子痛入骨髓,所以大叫起来:“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原来编寓言的人还编出一个寓意,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考虑到驴的惨状,真不知是何心肝。我的寓意却是:“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当然,还有个寓意也说得通:别当驴受人捏咕,要当捏咕驴的人——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但这种寓意只适于狠毒的人。
细品此段,心中真是感慨万千,甚叹作者的眼光独到,立意新颖且符合当今现实。在这个“驴和人”的寓言中,本来人和驴都在好好地走自己的路,可是偏有些不相干的人来评头品足,不让人和驴“好过”。我本愚钝,但觉得父亲骑驴也罢,儿子骑驴也罢,那都是他们自己选择的方式,重要的是他们自己过得快乐不快乐,只要他们走的是正路,是他们自己的路,你为什么非得要趟那混水,硬生生地让人抬着驴走呢?
我觉得作者的用意也是为了警醒世人,不要为了发泄私愤,极尽诋毁别人名誉之能;更不要为了一已私利,而大论捕风捉影之事。“谁人背后无人说”,多少年来,人们为了免受流言蜚语对心灵的摧残,自我安慰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可是我们真的没有想过,有时候也真的无法做到让饶舌者“闭上你的臭嘴,让别人走路。”那些饶舌者有的是出于某种目的,有的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就算损人不利己,起码也赚了个开心”。而受害者也正像驴之心声“我得罪谁了,你们这么捏咕我!”这样的人是“狠毒的人”,我们耻其所为。
愿世上的“臭嘴”真能闭上,让人们都能安心地走路;愿以“捏咕人”为快的人越来越少,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
正在阅读:
岗位职责之应急预案小组的职责12-18
2010 2011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单选题百题练习01-13
学而思七年级数学培优讲义word版(全年级章节培优-绝对经典)04-25
一级《创先争优》演讲稿10-30
中国检测产业专项调查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09-01
商品销售收入的账务处理03-15
班级励志格言02-06
中国民间音乐欣赏与实践论文06-02
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药物基准物质的绝对含量05-2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长春
- 下册
- 教学设计
- 寓言
- 语文
- 年级
- 高考名句填空(四)
-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读后感300字
-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建筑工程技术毕业实习报告
- 带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 官渡镇中心学校2014年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
- 最新冀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Li Ming Goes to Canada Lesson 1 At the Airport 公开课教学设计2
- 园博苑房车假日酒店可行性分析报告6.26修订
- 兰大《编译原理》16春平时作业1
- 汽车4s店精品销售指导话术 - 图文
- 中国道路概念辩析汇编
- 《醉翁亭记》一课内容
-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试卷
- 《汽车运用工程》作业(1-3章)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与练习题
- SLIPA喉罩与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观察比较
- 2015南京市小学生信息学竞赛初赛复习 知识要点
- 广域网优化、应用加速降低IT运维成本 - 图文
- 2015初级中药师考试大纲-专业实践能力
- 浅谈初中学生行为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