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2)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08 19: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个小题,合计48分)

右图所示的稷下学宫曾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成为真正体现战国“百家争鸣”的典型。据此回答1—2题 1.当时“诸子百家”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士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 ③唯物主义被普遍接受 ④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稷下学宫图 解析:B。①、②、④分别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阶级基础、现实基础;③说法错误。 2.“诸子百家”的不同主张实质上代表了

A.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解析:D。“百家争鸣”实质是:面对社会变革,不同阶级、阶层对各种问题提出的不同见解。

3.费正清在评论秦朝灭亡时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思想应是

A.兼爱,非攻,尚力 B.克己复礼 C.民贵君轻,施仁政 D.严刑峻法

解析:C。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是孟子的思想观点。A是墨子的主张;B孔子的主张;D韩非子的主张。

4. 在关于人的本性的认识上,与荀子的观点截然不同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孙膑 D.老子 解析:A。荀子主张“性恶论” ;孟子主张“性善论”。

5. 针对腐败问题,2010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要求,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那么,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出“用‘礼’和‘法’兼施的办法治理腐败”的思想家可能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荀子 解析:D。 “礼法并施”符合荀子的主张。 6. “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应该出自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解析:C。“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是墨家的“兼爱”思想。“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是墨家的“尚力”思想。

7. 墨子“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 A.地主阶级建立集权政治的需要 B.奴隶阶级要求获得人身自由

C.小生产者建立理想国家的愿望 D.奴隶主贵族要求恢复传统的统治秩序 解析:C。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和要求。 8. 下列观点,与右图著作中的内容相符的是

①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②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 ③对事物的变化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 ④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庄子》书影 解析:B。庄子主张“齐物”、“逍遥”。 ②符合孟子的主张;④是韩非的观点。 9. 韩非言:“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对此言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核心主张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实质是利用“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C.韩非反对是古非今,主张变法革新 D.其思想有力地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解析:B。材料反映了韩非的“法治”主张,其本质目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故排除A、D。C的观点与材料不符。 10. 墨子与韩非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B.主张互爱互利 C. 统治者施仁政于民 D.主张中央集权

解析:A。B是墨子的主张;C符合孟子的主张;D是韩非的主张。

11. 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B.封建制度逐步建立 C.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D.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解析:D。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长期动荡不安。A项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发生于春秋时期;B项封建制度逐步确立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百家争鸣趋于合流发生在西汉;D项社会动荡不安反映了春秋时期共同的社会背景。 12. 对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评价不确切的一项是:

A.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B.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C.墨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D.韩非的法家思想迎合了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求 解析:C。构成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的是道家学说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合计52分) 13.(26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 梁惠王上》 材料二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引自《韩非子》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6分)

材料一 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 目的上的相同点 材料二

(2)针对材料一、二的异同之处,你有何认识?(4分)

(3)材料一、二的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三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荀子与庄子的观点有何不同?(6分)

(5)综合荀子与庄子的观点,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写一则小论文。(6分)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③在数在100字左右。 (1)不同:材料一反映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减轻刑罚、赋税;(2分)材料二韩非子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2分)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维护统治阶级利益)。(2分)

(2)认识: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4分)

(3)材料二严刑重罚的主张,(2分)因为该主张有利于增强诸侯国的实力,确保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顺应了国家统一的历史潮流。(2分) (4)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3分)庄子天与人不相胜,人为是对自然状态的一种破坏,无利而有害,人必须顺从自然。(3分)

(5)提示:人与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2分)自然界有自己运行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2分)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2分) 14.(26分)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6分)

(2)综上所述,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6分)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3)为什么郭沫若称“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材料三 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儒、法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同志思想的理论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的儒、法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5)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人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有人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综合两种观点,谈谈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看法。(4分) (1)孔子:“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非攻”。(6分)

(2)内涵: 人与人之间彼此尊重、互相关爱;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 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6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3)出现”百家争鸣”(2分)原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分)

(4)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4分)

(5)春秋战国时期首先是社会的转型时期,分封制崩溃,生产力发展,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4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uy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