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

更新时间:2024-06-28 13: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开课时间:

学院

学科专业 学姓短

号 名 号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 成

关于集体主义

摘要

集体主义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以调节个人与集体关系为内容并主张集体利益优先性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和前提,主张集体是个人自由发展的保障,集体成员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协调一致。本文主要阐述集体主义概念,以及分析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关键词:集体;集体主义;区别

一、集体与集体主义

(一)集体的含义

我国现代化集体是指工人阶级占主导地位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不断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劳动者联合体。这里所说的“集体”与“社会主义国家”是同一高度、同一层面上的概念,但又不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侧重于人与人组成的联合,而“社会主义国家”则侧重于包括领土、主权和民族在内的权力机构;“集体”由于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而表现出更多的经济意义,“社会主义国家”则表现出更多的政治意义;在涵盖对象的范围上,“集体”与“社会主义国家”所涵盖的对象在大部分交叉重合的同时,亦有各自独立的部分。过渡性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阶级性与民众性的双重属性,而集体则主要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众性。

(二)对“集体主义”内涵的不同认识

人们对集体主义内涵的认识表现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视集体而忽视个人。这种理解主要出现在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代,

我国实行纯而又纯的公有制经济,集体主义内涵理解正是对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必然反映,它宣扬集体利益的不可抗性、排他性和绝对至上性,将个人利益的获得视为洪水猛兽,认为个人是为集体无条件地服务和付出的,将个人利益进行打压和排斥,个人没有任何理由来索取获得,从而成为集体的摆设和附属物。

第二阶段:宣扬个人而漠视集体。这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社会成员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也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得到解放,个人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人们在不同区域、部门之间的流动加强。这种新变化打破了个人对原有单位、企业等集体的依附关系,个体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个人从依赖走向独立,每个人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竞争,不再单纯地依赖分配。由于强调个人需求与发展,原有的单一的绝对宣扬集体利益的集体主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们逐渐意识到自身的利益也应得到尊重和满足。加之在计划经济时代受到极端压抑的个人利益,在遇到市场经济这一巨大发展空间时便膨胀起来,在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人们开始否定集体主义,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应提倡个人本位,集体主义只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

第三阶段:协调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经济体制在变,社会结构也在变,“我国社会上的利益分化与重组状况表现得更为明显,总的来说,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分化的特征是:从利益平均化到利益多极化、从利益依赖性到利益独立性、从利益稳定性到利益多变性。具体表现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实现途径多样化,利益观念的更新。”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社会民众逐步开始理性、公正地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何为集体主义的理解也逐渐深化,由以往偏向于集体利益或者偏向于个人利益向协调二者的利益关系转变,以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恰当理顺个人、集体和国家关系的需要。

可知,人们关于集体主义内涵的认识,经历了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曲折过程。这其中既有失误也有反思,而这些经验教训不断推进着集体主义内涵理解的理性回归,对于我们正确理解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整体看来,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着深厚的土壤和长期的历史。生产资料私有制,是个人主义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不是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而是归某个集团或阶级所有。这些集团和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为了维护他们自身的统治必然要在思想观念领域

形成一种维护自己阶级统治和剥削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如他们提出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性自私”、“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等思想观念。实际上,这些个人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原则无非是同私有制相关的思想体系和价值导向,它强调和关注个人及其发展,认为同社会相比,个人是绝对本位,社会只是个人达到其目的的手段和途径而已。“尽管‘个人主义’这一术语在西方各国流行说法中的含义不尽相同,但个人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一般表现和主导价值观,却有基本一致的内涵和特征,都包括人的尊严、个人自主、个人隐私、个人权利、自我发展这类内容”。可见,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中心”、“个人是目的”以及私有财产制度是永恒而神圣的,这同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强调的人与人互帮互助以及集体利益优先性、个体利益集体利益有机统一等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相违背。我们必须知道,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外资产阶级宣扬的个人主义思想也无孔不入地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尤其在我国对国外经验进行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冲突和争论从未间断过。可以说,个人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分化”的重要手段。

把握个人主义的本质及其与集体主义关系,必须对作为个人主义集中表现的利己主义进行辨析。利己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其相关思想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存在。“历史上各种剥削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虽然有它各时代和阶级的特点,但是从根本上说,都是利己主义,当然,作为它的完整形态,对其公开的,露骨的和系统的表达,还是到了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道德中才真正形成”。因而利己主义是同剥削阶级相连的,是剥削阶级的道德指导原则,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剥削阶级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其中,剥削阶级自私的抽象的人性论是它的理论支撑,“利己主义从人是自私的,人都是利己的观点出发,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并把个人的快乐特别是感性的快乐,看作是一种最高的善”。实际上,利己主义是一种相对落后的代表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它与个人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是个人主义的集中表现形式。首先,二者在理论前提上是一致的,它们都以“本性自私”为其存在的依据;其次,二者在道德选择上都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再次,二者都产生于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并为之服务。另外,拜金主义、小团体主义、分散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都是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可知,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虽然都是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一种思想体系,但是它们却有着不同的存在基础。

总体上看,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形式,是为了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而服务,而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则是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在思想体系中的反映,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和麻醉劳动人民的工具。同时,就二者的优越性看,集体主义代

表社会发展未来的方向和广大人民的利益,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是没落的剥削阶级利益的反映,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潮流的,集体主义终将代替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纠正和抵制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不良影响。集体主义作为一种道德准则及价值取向,主张在考虑集体利益优先性的同时,维护个人正当利益,注重二者的协同和协作,而个人主义则坚持个人的中心地位,社会是为个人服务的,是个人达到其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进而以自己个人利益的得失和多少来决定行为方向和价值,乃至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和合法利益。这样一来,必然造成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福祉的损害。所以,集体主义才是社会真正的前进方向。

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是与一定的社会形态紧密相联的。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土壤出中才能孕育出真正的集体主义,也才真正需要倡导集体主义。明晰集体主义的所指,除了要划清其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界限外,还必须深刻明晰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关联性,这样既有利于认识到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的统一性,也有利于在坚持社会主义和发扬爱国主义的过程中更好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爱国主义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首先,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密切相关的。邓小平曾说过:“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集体主义中所追求的“真实的集体”的实现,亦须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前提下,因此二者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倡导都需要共同的生产力基础,也同时为了共同的目标即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发展。马克思曾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建立个人自由发展和运动的社会联合体”,这既是集体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理想,同时亦是社会主义的憧憬。与此同时,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阶级斗争还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目前的集体主义也带有浓厚的“初级”色彩,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这一角度来看,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很大程度上,我国目前的集体主义只能是一种伦理道德和价值原则,而且具有多层次性,这种多层次性既可以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可以表现为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的方式为社会创造财富。当然,不可否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在社会制度上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在道德领域则必须坚持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水乳交融,坚持集体主义,实质上就是坚持社会主义,

背离集体主义,就是背离社会主义”。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并追求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二者相互统一。

其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是密切相关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与集体同样作为一种联合体,在内涵上存在着相当大的交叉与重合。在二者相交叉的范围内,爱集体与爱国具有相同的内容指向,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和正确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着相似的伦理规范和价值要求。“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处理国家和个人、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准则,它要求和表现着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同时,由于集体利益往往需要借助于国家机关和政府机构来得以实现,因此,对国家制度与政策的认同往往意味着对集体利益实现方式的认同与支持。从这个角度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是集体的存在方式,也是集体的发展方式,因此,爱国主义是践行集体主义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区别在于,爱国主义是一种道德情感,它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是个人对祖国、家园、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而集体主义则是一种道德原则,它以现实的生产关系为基础,是特定集体中全体成员应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概念。

四、结语

集体主义就是要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乃至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立足于国家的全局、整体和长远利益,立足于集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社会和谐。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宗旨就是国家、社会、集体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集体主义有着个人主义和其他价值观无法比拟的社会凝聚力量和时代合理性,是真正反映社会主义本质,体现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们更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导向。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公朴,是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表率,是履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先锋和行动楷模。只有领导这样做,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主导价值思想,形成社会凝聚力,带领大家为国家创造辉煌业绩。为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集体主义。

参考文献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意义》周红梅,赵世忠 《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研究》丁绍宏

《集体主义的新阐释及其社会作用方式》谢家书,李怡.学术论坛.2009(1):98 《辞海.(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4604

《思想道德修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7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张凤山等.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202

《试论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利益分化与政治整合》庄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2)

《功利与奉献相契合的集体主义内涵—评<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王生平.中国图书评论,2004(11):56

《个人主义道德观辨析》卫建国. 道德与文明.2003(4)

《高校德育学与伦理学》陈劳志,范冰,赵慧君等.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9 《坚持集体主义还是提倡个人主义》罗国杰.求是.1996(17)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4

《对集体主义原则中集体的科学界定》肖接增.求实.2009(9):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up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