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散性污泥处置的技术分析
更新时间:2023-06-04 07:56: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污泥的处理处置技术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分散性污泥处置的技术分析
赵 峰
(南阳仲水环保技术应用中心,南阳,473000)
摘要:全国的分散性污泥总量远远超出污水处理厂的污泥量,且具有面广、分散、隐蔽性强的特点,文中采取系统状态分解、状态控制的方法,结合分散性污泥的特点,进行稳定性控制分析,得出:将化粪池改进为高位储泥消纳池,简便、可行性强,这种就地储存、消纳、控制污泥的应用模式,是一种治理分散性污泥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快速改善我国污泥处置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 关键词:污泥处置;化粪池;消纳池;衡敛消纳;状态控制;
中图分类号:X705;N945.11;
0 引言
污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处置,就必然会影响环境。一般情况下,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通过建设污泥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与处置。而分散性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分散性污泥,具有点多、面广、分散、总量大、难以监管、隐蔽性强的特点,环境危害更大。将分散性污泥运输到污泥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置,是治理分散性污泥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我国普遍缺少污泥处理厂,而分散性污泥又涉及成本费用、运输、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很难实现有效治理,而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1] [2]也没有对分散性污泥处置提供其他的解决方案。传统的分散性污泥处理设施是化粪池,化粪池污泥的清掏周期为90天、180天、360天[3],污泥外运另作处置。过去,化粪池的污泥经过腐化后,可作为肥料使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城市化粪池污泥作为肥料使用已经越来越少,同时由于我国污泥处理厂建设的不足,难以将化粪池污泥收集到污泥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处置,化粪池污泥已经成为一个棘手问题,成了二次污染源。近年,国家在政策上加强了对污泥处理与处置的要求,但主要侧重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化粪池的污泥量远大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治理污泥污染必须考虑的一项内容。化粪池污泥以有机物为主,有可降解性,依据污泥衡敛消纳的理论[4],采取消纳的方法可使化粪池污泥的增量最小化。文中针对化粪池的技术特点,采用状态控制技术,提出了化粪池技术改进建议,以及对分散性污泥就地消纳处置的技术路线。
1 分析的方法
1.1 原理与方法
依据物理稳定性理论[5]和衡敛系统性质[6]进行状态控制,当系统单位时间输出与输入保持平衡,系统状态是零增长,系统的物理状态具有稳定性。
控制方法:把污泥系统作为对象进行稳定性控制,容器及外部环境作为边界条件,将污泥系统分解为可降解污泥子系统和难降解污泥子系统的叠加,把污泥有效容积分为可降解污泥容积和难降解污泥容积,进行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使子系统的状态叠加满足系统控制目标。
1.2 污泥消纳处置的机理
污泥系统衡敛状态方程为: S t Mr O (1)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式中,S表示系统污泥量,Mr 是单位时间输入的难降解污泥量,t是时间,衡敛值是O。 根据污泥衡敛消纳理论[4],一定条件下,对于一个连续输入的污泥系统,若污泥系统内单位时间消减的污泥量趋于单位时间输入的污泥量,则系统中污泥的增量最小。在理想情况下,污泥充分降解消减,单位时间消减的污泥量等于单位时间输入的污泥量,则系统中污泥零增长。即:
Mr Mc (2)
式中,Mr为单位时间输入污泥量,Mc为单位时间输出污泥量。
系统状态消减是以一定消减速率v向外输出,系统单位时间的输出值Mc为:
Mc S v (3)
因此,在完全消减的理想条件下: S O (4) S O时,Mr Mc,满足输入-输出平衡的衡定状态,系统状态具有物理稳定性[5]。 2 分散性污泥的处置分析
2.1 污泥系统的分解
化粪池是分散性的污泥处理设施,化粪池中的污泥以可降解有机物为主,把有机物的降解消化作为系统的消减方式,分散性污泥系统衡敛状态方程为:S t Mr O
式中,S表示化粪池污泥总量,Mr是单位时间输入的难降解污泥,t是时间,O是衡敛值。 采取系统分解的方法,将污泥系统S分解为易降解污泥子系统S1和难降解污泥子系统S2,即:
S S1 S2[6] (5)
子系统S1状态值等于衡敛值O,难降解污泥子系统S2是随时间累积的状态值,S2 t Mr。
2.2 污泥的消减输出路径
化粪池污泥系统由易降解污泥子系统S1和难降解污泥子系统S2构成,要保持污泥系统输入-输出的平衡,不同性质的污泥子系统适用不同的消减输出方式。
污泥消减的输出路径:生化代谢的降解消化,向水体的溶解扩散,向外部的清掏转移。
2.3 易降解污泥子系统的控制
2.3.1 易降解污泥的输出路径
化粪池中污泥主要是可降解有机物,易降解污泥子系统S1的消减方式是生化降解消化,有机物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的降解消化方式是子系统S1的状态输出路径,对应的状态值是污泥的降解衡敛值O1。
2.3.2 子系统S1的稳定性控制
对于易降解污泥子系统S1,当S1=O1时,有机物单位时间的输入量等于单位时间的输出量,子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状态值不随时间延长而增长,具有系统的状态稳定性。
在污泥子系统S1中,有机物的降解抵消了有机物的增长,子系统S1是容积值稳定的系统,无须将有机物从容器中清掏排出,长期储存有机物,就能保持子系统的状态稳定。
2.4 难降解污泥子系统的控制
2.4.1 控制原则
难降解污泥子系统S2是随时间累积的状态值,S2 t Mr 。
保持系统稳定性的原则,是建立污泥输入-输出的状态平衡。难降解污泥子系统S2由难降解有机物和不降解物质组成,需分别采用不同消减输出方式保持与输入的平衡。
2.4.2 难降解有机物的输出路径
难降解有机物的难降解性是相对性的,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小,随着时间的延长,难降解有机物会逐步进行降解,是一种消减速率较慢的过程。
难降解有机物需要消减过程的容积空间,生化降解仍是难降解有机物的消减方式。
2.4.3 难降解有机物的控制
当Mr Mc,系统状态平衡,在Mr一定时,Mc S v,状态值S与消减速率v成反比,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速率v值小时,要满足Mr Mc,就需增大状态值S。
难降解有机物需要有机物长期降解的容积空间,实现的方式是储存、累积,使难降解有机物逐步降解消减,并趋于衡敛状态平衡。难降解有机物消减的控制方法是“储存-消化”。
2.4.4 不降解污泥的输出路径
不降解污泥主要指污水携带的泥沙等物质,也包括部分特别难降解的有机物,不降解污泥会随着时间t逐步累积,增量污泥对容积空间造成压力,影响系统稳定性。
不降解污泥属线性累积输入,要满足污泥系统的状态平衡,可采取物理清掏的输出方式。
2.4.5 不降解污泥的控制
不降解污泥适用物理方式构建输入-输出平衡,采取“空间分离-增量清掏”的控制方法。
以清掏的方式来减少污泥量,是控制化粪池中不降解污泥增长的方法。以泥沙为主的不降解污泥,一般都沉积在容器底部,因此,储存目的的容器池体深度可以较大,清掏目的的池体深度应该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较浅,根据泥沙等杂质首先在前端沉淀的特点,在容器的前端设沉沙浅池或过水沉沙井,先将大部分泥沙杂质从污泥系统中分离出来,方便清掏,减少泥沙杂物在后续容器中的累积。
沉沙污泥量少,含水率低,有机质少,方便清掏,可作为浓缩的固废物进行外运处置。
2.5 溶解扩散的消减作用
污水所携带杂质以吸附、絮凝、沉淀等方式在水中累积,形成污泥,同时,化粪池污泥也在向水体发生溶解扩散。污泥的沉淀累积与污泥的溶解扩散是互逆的过程,当污泥沉淀累积速度大于污泥溶解扩散速度,则污泥增量,当污泥溶解扩散速度大于污泥沉淀累积速度,则污泥减量。
污水水质、水量、沉淀池面积、污水停留时间、流速、气浮作用等因素都会影响沉淀和扩散。 从污泥减量的角度,污泥的溶解扩散有助于降低污泥的增长,而从污水处理的角度,化粪池排水水质应满足有关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因此,需针对不同的目标适量控制。
3 结果
化粪池污泥以有机物为主,采取系统分解、稳定性控制、结果叠加的方法,将分散性污泥系统分解为多个子系统,并把各个子系统的稳定性控制措施叠加,以“控渣储泥”为污泥系统控制的原则,以“空间分离-增量清掏”方式,控制泥沙等难降解污泥的增长,以“储存-消纳”方式,实现可降解污泥状态平衡,通过子系统的叠加达到控制分散性污泥稳定性的目标。
对污泥系统采取“储存、消减、稳定性控制”是治理分散性污泥的方法。
4 我国分散性污泥的现状
化粪池是一种生活污水预处理设施,也是基本的分散性污泥处理设施,用于建筑项目的生活污水处理。化粪池是一个埋设在地面以下具有厌氧消化环境的设施,它的有效容积由污水容积和污泥容积构成,污水停留时间在12-24小时,污泥在化粪池内经90天以上的腐化后,可作为有机肥料,污泥的设计清掏周期一般是90天、180天、360天。化粪池有杀灭蝇虫卵、处理污水、肥分利用、保护居所环境等积极意义,化粪池的水质处理能力不佳,一般只能截留50-60%的污染物[7]。
4.1 我国的分散性污泥量
根据化粪池污泥容积的计算公式[3]:
W2 1.2 a N T 1 b K (6) 1 c 1000
如果按人数来计算污泥的产量,就不用考虑容积系数1.2,实际使用人数按 100%,新鲜污泥量按a 0.7L/人 d,人数为N,清掏周期为T,K=0.8,是污泥缩减系数[3]。
污泥经90天以上的腐化浓缩,含水率由95%缩减到90%,产泥量可按下式:
W a N T 1 b K (7) 1 c 1000
式中,W 是经腐化后污泥量,b=95%,是污泥含水率,c=90%,是浓缩后污泥含水率。 我国人数按2012年人口普查的13.54亿计,理论上,每年全国新增需清掏的化粪池污泥量有13838万立方,大约相当于1.3838亿吨含水率90%污泥,而且尚未计入动物粪便。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4.2 粪便污泥的现状
4.2.1 我国污泥无害化的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全国2011年的粪便清运量为1962.9万吨,无害化处理量652.8万吨,2012年的粪便清运量为1811.8万吨,粪便无害化处理量801.4万吨。对比全国每年产生1.3838亿吨的分散性污泥量,无害化的粪便只占了非常少的一部分。
4.2.2 化粪池污泥的去向
全国每年产生的粪便污泥总量超亿吨,根据化粪池的行业标准,污泥需定期清掏,而每年无害化处理的粪便量只有801.4万吨,巨大的差距表明有大量的污泥成为环境隐患。通过对化粪池污泥去向的调查,除了在化粪池中消纳的污泥,被清掏的污泥流向以下几个方向:
1、在有农用肥料利用需求的地区,越来越少的粪便污泥被作为农肥进行处置。
2、在建设粪便污泥处理厂的地区,被集中处理的粪便污泥仍然只占少部分。
3、大量化粪池的清掏污泥,被排放到市政污水管流向污水处理厂,或者排放到市政雨水管而流入河流、自然水体,或者被直接偷排到河流水体、弃置野外、田地。
4.3 化粪池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堵塞:化粪池的过水洞口在隔墙的中间部位,污泥如果没有及时清掏,累积污泥超出过水洞口的高度,就会造成化粪池堵塞,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2、污染,如果将化粪池污泥清掏并排放河流、自然水体、户外,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
3、浪费:化粪池污水停留时间长,占用大量有效容积,储泥量受过水洞口高度制约,储泥量相对少,造成容积浪费,增大建设投资,此外,清掏污泥又会产生大量的管理维护费用。 5 讨论
5.1 分散性污泥处置的思路
依据物质守恒的定律,分散性污泥必然需要存在的空间。因此,主动创造分散性污泥处置场所,将化粪池改进为能够大量储泥消污的消纳池,通过对分散性污泥系统的物理稳定性[7]管理,可实现“就地存储、消纳处置”分散性污泥,最大化降低分散性污泥对环境的影响。
5.2 分散性污泥处置的技术建议
1、采用非线性的有限元法构建消纳池的污泥数学模型,提供应用依据。
2、改造传统化粪池,将化粪池隔墙上的过水洞口由中间部位提升到液面以上,并设置过水导流溢流装置,可有效截留漂浮层污泥,实现高位储泥、过水、通气。
3、缩小污水的容积,提高出水端空间污水处理效率,缩短污水停留时间。
4、对于难降解污泥,基于沉渣、泥沙等沉积物的累积特点,将消纳池之前检查井改为下部是沉淀槽的检查井,检查井较浅,易于清理沉积物,减少泥沙沉渣在消纳池内部累积。此外,可采取多级沉积的方式,在消纳池前端逐级累积沉渣,经过重力浓缩、长期累积,将前端作为累积沉渣的
对分散性污泥处理处置的现状、技术特点、技术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容器,沉渣累积高度提升到近地面位置,便于观测、管理,如果累积过度,也便于酌情清掏。
5、化粪池污泥以有机物为主,转变周期性清掏污泥的维护模式,采取“控渣储泥”的方法,将有机污泥长期存纳在消纳池内消减处置,原则上,有机污泥免于清掏。
5.3 分散性污泥治理的意义
1、环保的必要性:分散性污泥总量大于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量,影响面大,具有隐蔽性,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不能忽略分散性污泥的污染,治理分散性污泥具有必要性。
2、物质守恒律:根据物质守恒律,污泥不会无故消失,采取储存-消减分散性污泥的方式,可避免把粪便污泥转移到外部环境,避免污染水体。
3、弥补短板:如采用污泥集中治理模式,投资一座污泥处理厂,需要经过立项、审批、融资、征地、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一系列过程;而分散性污泥处置能够化整为零,借助建筑行业,相当于每年建设大量的污泥处置设施,有效弥补我国污泥处置的短板。
4、利用社会资金:资金保障是污泥治理的必要条件,分散性污泥处置设施的投资主体是建筑项目的建设单位,属于社会资金,可体现谁使用谁付费的污泥治理。
5、污泥治理的新思路:污泥填埋、土地利用、焚烧等措施是屈指可数的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储存、消减、控制“的衡敛消纳处置模式,是污泥处置的一条新思路。
6 结论
文中采用系统控制分析的方法,对分散性污泥系统进行状态分析,得出:
1、传统化粪池是临时储存、处理污泥的设施,污泥清掏后再运输到其他场所进行后续处置,浪费财力物力,也造成水体环境污染的隐患。通过对化粪池工艺改造,变成长期储存、消纳污泥的设施,采用污泥“储存-消减-控制”的应用管理模式,是治理分散性污泥污染的方法。
2、高位储泥消纳池是一种治理分散性污泥的工艺创新,在产品层面,只需对传统化粪池技术改造,简单、易行、可操作;在环保的层面,消纳池是建筑项目的附属设施,借助建筑行业的发展,能够广泛普及应用,有效发挥治理分散性污泥污染的作用。
3、我国污泥处理与处置设施不足,技术措施少,探索污泥消纳处置的模式,集中与分散并举,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快速扭转污泥处理与处置滞后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王郁.水污染控制工程(化工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2] 高延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高教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03S702.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 赵峰.污泥衡敛消纳法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24):2512-2516.
[5] 赵峰.物理稳定性的状态模式[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1,4(15):1376-1381.
[6] 赵峰.衡敛系统的性质及其推导[J].软件,2011,32(3):69-72..
[7] 太原工业大学.室内给水排水工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正在阅读:
分散性污泥处置的技术分析06-04
安全教育继续网考试题库04-26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05-28
八年级第二节2013分解 - 图文03-21
2020年高中语文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doc06-12
意大利CEMB(赛博)ER60动平衡仪中文操作手册11-23
Prof. Dr. Helmut Schauer, Prof. Dr. Beat Schmid,04-05
网络复习习题11-12
建筑优质结构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05-08
个人工作总结08-23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分散性
- 污泥
- 处置
- 分析
- 技术
- 深河乡高危妊娠及孕产妇转诊网络管理规范
- 第3章 模糊控制理论的基础
- Moxa NPort 简易安装测试向导—Ethernet Modem Mode
- 曲线与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 对高中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与思考
- 2012年地方两会关注教育热点问题
- 新目标英语八年下 中考考点链接、习题
- 2012年4月全国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二)
- 核电站用大型板式换热器的制造
- 单晶硅纳米力学性能的测试
- 桥梁单位工程开工报告
- 必修1第1-2单元练习题-2
- 基于改进前推回代法的弱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
- 用VB实现的冒泡排序算法的分析与优化
- 04-101-G安全风险管理报告
- H3C SecPath T系列IPS开局指导
- 历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的发展趋势
- 全科门诊处方集+执业医师必背+医嘱须知
- 常用会计分录大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