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第2学期单选题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6-04 06: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章

选择题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d )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

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d ) A.年龄 B.工资 C.汽车产量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 A.年龄 B.性别 C.企业类型

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

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

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 A.2000个家庭 B.200万个家庭

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D.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

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是( ) A.分类变量 B.顺序变量 C.数值型变量 D离散型变量

10.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统计年鉴》中找到了2006年城镇家庭的人均收入数据。这一数据属于(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截面数据 D.时间序列数据

13.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参数是( )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14.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本科生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支出,为此,他调查了200名学生,发现他们每月平均生活费支出是50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统计量是( )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人数

B.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C.该大学所有本科生的月生活费支出

D.所调查的200名学生的月平均生活费支出

15.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方法的是( ) A.用饼图描述某企业职工的学历构成

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个橘子,利用这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C.一个城市在一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16.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想确定年轻人愿意与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话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 ) A.分类数据 B.顺序数据 C.数值型数据 D.实验数据

17.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 ) A.参数 B.总体 C.样本 D.统计量

18.为了估计某城市中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抽取500个家庭的一个样本,得到拥有

汽车的家庭比例为35%,这里的35%是( )

A.参数值 B.统计量的值 C.样本量 D.变量

26.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称为( )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7.在不同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称为( ) A.观测数据 B.实验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8.研究者想要了解的总体的某种特征值称为( ) A.参数 B.统计量 C.变量 D.变量值

29.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称为( ) A.参数 B.统计量 C.变量 D.变量值

第2章

·选择题

1. 二手数据的特点是( )

A.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

B. 采集数据的成本低,搜集比较容易 C. 数据缺乏可靠性 D.不合适自己研究的需要

2. 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3. 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 ) A.重复抽样 B. 不重复抽样 C. 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5. 在抽样之前先将总体的元素划分为若干类,然后从各个类中随机的抽取一定量的元素组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6. 先将总体各元素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某种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形成一个样本。这样的抽取方式称为( ) A.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整群抽样

7. 先将总体划分成若干群,然后以群作为抽样单位从中抽取部分群,再对抽中的各个群中所包含的所有元素进行观察,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 )

B. 平均差 C. 方差 D. 标准差

9、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除以标准差后的值称为( )

A. 标准分数 B. 离散系数 C. 方差 D. 标准差

10、如果一个数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等于2倍的标准差

11、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

A. 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 B. 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 C. 等于3倍的平均数 D. 等于3倍的标准差

12、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3、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4、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平均数加减3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 A. 68%的数据 B. 95%的数据 C. 99%的数据 D. 100%的数据

15、如果一组数据不是对称分布的,根据切比雪夫不等式,对于K=2,其意义是( )

A. 至少有75%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B. 至少有89%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C. 至少有94%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D. 至少有99%的数据在平均数加减2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

18、离散系数的主要用途是( )

A. 反映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B. 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C. 比较多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D. 比较多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9、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适合的统计量是( )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22、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则峰态系数的值( ) A. 等于0 B. 大于0 C. 小于0 D. 等于1

23、如果峰态系数k>0,表明该组数据是( )

A. 尖峰分布 B. 扁平分布 C. 左偏分布 D. 右偏分布

24、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有1200名学生,法学院有800名学生,医学院有320名学生,理学院有200名学生,在上面的描述中,众数是( ) A. 1200

B. 经济管理学院 C. 200 D. 理学院

25、某居民小区准备采取一项新的物业管理措施,为此,随机抽取了10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69户,表示中立的有2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 A. 众数 B. 中位数 C. 四分位数 D. 平均数

27、某班共25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该班考试分数的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 A. 64.5和78.5 B. 67.5和71.5 C. 64.5和71.5 D. 64.5和67.5

29、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

A.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B. 中位数 > 平均数 > 众数 C. 众数 > 中位数 > 平均数 D. 众数 > 平均数 > 中位数

33、某班学生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统计量是( ) A. 方差 B. 极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1、一组样本数据为3,3,1,5,13,12,11,9,7.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 3 B. 13 C. 7.1 D. 7

43、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统计量是( )

A. 极差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离散系数

44、一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0.4,平均数为20,则标准差为( )

A. 80 B. 0.02 C. 4 D. 8

45、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A. 标准差不同 B. 方差不同 C. 数据个数不同 D. 平均数不同

46、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 则( )

A.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大

B.平均数大的,离散程度大 C.平均数小的,离散程度小 D.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相同

第9章

选择题:

1、列联分析是利用列联表来研究( ) A. 两个分类变量的关系 B. 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C. 一个分类变量和一个数值型变量的关系 D. 两个数值型变量的分布

2、设R为列联表的行数,C为列联表的列数,则A. R B. C C. R*C D. (R-1)*(C-1)

3、列联表中每一个变量( ) A. 只能有一个类别 B. 只能有两个类别

C. 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类别 D. 只能有三个类别

?2分布的自由度为( )

4、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赞成 反对 合计 这个表格是( ) A. 4*4列联表

男学生 45 105 150 女学生 42 78 120 合计 87 183 270

B. 2*2列联表 C. 2*3列联表 D. 2*4列联表

13、一所大学准备采取一项学生在宿舍上网收费的措施,为了解男女学生对这一措施的看法,分别抽取了150名男学生和120名女学生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如下: 赞成 反对 合计 男学生 45 105 150 女学生 42 78 120 合计 87 183 270 如果要检验男女学生对上网收费的看法是否相同,即检验假设

H0:?1=?2=0.3222,

?2检验统计量的自由度是( )

A. 1 B. 2 C. 3 D. 4

第10章

1、方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判断( ) A. 总体是否存在方差

B. 各样本数据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C. 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因变量的影 响是否显著

D. 分类型因变量对数值型自变量的影 响是否显著

2、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是(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间均方除以总方

3、在方差分析中,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 间的误差称为( ) A. 随机误差 B. 非随机误差 C. 系统误差 D. 非系统误差

4、在方差分析中,不同水平下样本数据之 间的误差称为( ) A. 组内误差 B. 组间误差 C. 组内平方 D. 组间平方

5、组间误差是衡量不同水平下各样本之间 的误差,它( ) A. 只包括随机误差 B. 只包括系统误差

C. 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 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 差

6、组内误差是衡量某一水平下样本数据之 间的误差,它( ) A. 只包括随机误差 B. 只包括系统误差

C. 既包括随机误差,也包括系统误差 D. 包括随机误差,有时包括系统误 差

7、在下面的假定中,哪一个不属于方差分

析中的假设( ) A.每个总体都服从正态分布 B.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C.观测值是独立的 D.各总体的方差等于0

8、在方差分析中,所提出的备择假设是( )

H????...?112K A.:

H1:?1??2?...??K B.

H???2?...??K C. 1:1D.

H1:?1,?2,..?K不全相等

9、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只涉及( ) A.一个分类型自变量 B.一个数值型自变量 C.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D.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10、双因素方差分析涉及( ) A. 两个分类型自变量 B. 两个数值型自变量 C. 两个分类型因变量 D. 两个数值型因变量

11、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一个样本中各观测值数据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 A. 组间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总平方和

D. 水平项平方和

12、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各个样本均值之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 A. 误差项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组间平方和 D. 总平方和

13、在方差分析中,数据的误差是用平方和来表示的。其中反映全部观测值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 ) A. 误差项平方和 B. 组内平方和 C. 组间平方和 D. 总平方和

14、组内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结果称 为( ) A. 组内平方和 B. 组内方差 C. 组间方差 D. 总方差

15、组间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的结果称 为( ) A. 组内平方和 B. 组内方差 C. 组间方差 D. 总方差

16、在方差分析中,用于检验的统计量是( ) A. 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C. 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D. 组间方差/总方差

2R17、在方差分析中,用于度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统计量是期计算方

法为( )

2RA. =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2RB. =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2RC.=组间方差/组内方差

2RD. =组内平方和/总平方差

18、在方差分析中,进行多重比较的前提是( ) A.拒绝原假设 B.不拒绝原假设

C.可以拒绝原假设也可以不拒绝原假设 D.各样本均值相等

19、在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的目的是通过 配对比较来进一步检验( ) A. 哪两个总体均值之间有差异 B. 哪两个总体方差之间有差异 C. 哪两个样本均值之间有差异 D. 哪两个样本方差之间有差异

20、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是指用于 检验的两个因素( ) A. 对因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B. 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有交互作用的 C. 对自变量的影响是独立的 D. 对自变量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

2R21、在双因素方差分析中,度量两个分类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统计量是,其计

算公式为( )

A.

R2=SSR+SSC/SST

2RB. =MSR+MSC/MST

2RC. =SSR/SST D.

R2=SSC/SST

22、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A 26.19 33.69 df 1 11 12 MS 7.50 2.38 F 3.15 P-value 0.10 F crit 4.84 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 A. 4.50 B. 5.50 C. 6.50 D. 7.50

23、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7.50 26.19 33.69 df A B 12 MS 7.50 2.38 F 3.15 P-value 0.10 F crit 4.84 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 A. 2和9 B. 2和10 C. 1和11 D. 2和11

24、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7.50 26.19 33.69 df 1 11 12 MS A B F 3.15 P-value 0.10 F crit 4.84 表中A单元格和B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 A. 6.50和1.38 B. 7.50和2.38 C. 8.50和3.38 D. 9.50和4.38

25、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7.50 26.19 33.69 df 1 11 12 MS 7.50 2.38 F A P-value 0.10 F crit 4.84 表中A单元格内的结果是( ) A. 2.15 B. 3.15 C. 4.15 D. 5.15

26、从两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7和N2=6的两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7.50 26.19 33.69 df 1 11 12 MS 7.50 2.38 F 3.15 P-value 0.10 F crit 4.84 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1??2,HA. 拒绝

1:?1和?2不相等得到的结

论是( )

H0

H0 B. 不拒绝

C. 可以拒绝

H0也可以不拒绝H0

HH00 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

27、从三个总体中分别抽取N1=3,N2=4和N3=3的三个独立随机样本。经计算得到下面的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6.22 9.83 16.06 df 2.00 7.00 9.00 MS 3.11 1.40 F 2.21 1P-value 0.18 F crit 4.74 用

?=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假设H0:?1??2,HH0 A. 拒绝H0 B. 不拒绝

HH00 C. 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

D. 可能拒绝

:?1和?2不全相等,得

到的结论是( )

H0也可能不拒绝H0

28、下面是一个方差分析表:

差异源 组间 组内 总计 SS 24.74 A 62.7 df 4 B 34 MS C D F E 其中A,B,C,D,E五个单元格内的数据分析是( ) A. 38,30,6.175,1.27,4.86 B. 38,29,6.175,1.27,4.86 C. 38,30,6.175,1.27,5.86 D. 27.7,29,6.175,1.27,4.86

29、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分别为( ) A. 268,92 B. 134,103.5 C. 179,92 D. 238,92

30、从三个总体中各选取了4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536,组内平方和SSE=828,

?=0.05的显著检验假设H0:?1??2=?3,H1:?1,?2,?3不全相等,得

到的结论是( ) A. 拒绝 B. 不拒绝

C. 可以拒绝也可以不拒绝 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

31、从四个总体中各选取了16个观察值,得到组间平方和SSA=1200,组内平方和SSE=300,

?=0.05的显著检验假设

H0:?1??2=?3=?4,H1:?1,?2,?3,?4不全相等,得到的结论是

( )

H0 A. 拒绝H0 B. 不拒绝

C. 可以拒绝

H0也可以不拒绝H0

HH00 D. 可能拒绝也可能不拒绝

第11章

1、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特点是( ) A. 一个变量的取值不能由另一个变量唯 一确定

B. 一个变量的取值由另一个变量唯一确 定

C. 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 的取值也一定增大

D. 一个变量的取值增大时,另一个变量 的取值肯定变小

2、下面的各问题中,哪个不是相关分析要 解决的问题( )

A. 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B. 判断一个变量数值的变化对另一个 变量的影响

C. 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D. 判断样本所反映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否代表总体变量之间的关系 3、下面的假定中,哪个属于相关分析中的 假定( )

A. 两个变量之间是非线性关系

B.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C. 自变量是随机变量,因变量不是随 机变量

D. 一个变量的数值增大,另一个变量 的数值也应增大

4、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定两个变量 之间存在( )

? ? ? ? ? ? ? ? ? A.正线性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5、根据下面的散点图,可以判定两个变量 之间存在( )

? ? ? ? ? ? ? ? ? A.正线行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非线性关系 D.函数关系

6、如果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近似地表现为 一条直线,则称两个变量之间为( )

A.正线性相关关系 B.负线性相关关系 C.线性相关关系 D. 非线性相关关系

7、如果一个变量的取值完全依赖于另一个 变量,各观测点落在一条直线上,称为 两个变量之间( )

A.完全相关关系 B. 正线性相关关系 C. 非线性相关关系 D. 负线性相关关系

8、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

A. 相关系数是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 关系强度的统计量 B. 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C.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D. 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9、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的取值 哪一个是错误的( ) A.﹣0.85

B. 0.78 C. 1.25 D. 0

10、下面关于相关系数的陈述中哪一个是错 误的( )

A. 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就越强

B. 仅仅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 个度量,不能用于描述非线性关系

C. 只是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的一个 度量,不一定意味着两个变量之间 一定有因果关系 D. 绝对值不会大于1

11、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 A. x值增大时y值也随之增大 B. x值减少时y值也随之减少

C. x值增大时y值随之减少,或x 值较少时y值随之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12、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 间(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13、设产品产量与产品单位成本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7,这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 )

A. 高度线性相关

B. 中度线性相关 C. 低度线性相关 D. 极弱线性相关

14、设有4组容量相同的样本数据,即n=8,相关系数分别为:r1=0.65,r2=0,74,r3=0.89,r4=0.92,若取显著性水平ɑ=0.05进行显著性检验,哪一个相关系数在统计量上是不显著的( )

A. r1 B. r2 C. r3 D. r4

15、下面哪一个不是回归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 A. 从一组样本数据出发,确定变量之

间的数学关系式

B. 对数学关系式的可信程度进行各种统计检验,并从影响某一特征变量的诸多变量中找出那些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那些是不显著的

C. 利用所求的关系式,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取值来估计或预测另一个特定变量的取值

D. 度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16、在回归分析中,被预测或被解释的变量 称为(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随机变量 D. 非随机变量

17、在回归分析中用来预测或用来解释另一 个变量的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称为(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随机变量 D. 非随机变量

18、在回归分析中,描述因变量y如何依赖 于自变量x和误差项的方程称为( )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经验回归方程

19、在回归分析中,根据样本数据求出的回 归方程的估计称为( ) A. 回归方程

B. 回归模型 C. 估计的回归方程 D. 理论回归方程

20、在回归模型y=

?0+?1x??中,?反映的是(A. 由于x的变化引起的y的线性变化 部分

B. 由于y的变化引起的x的线性变化 部分

C. 除x和y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 素对y的影响

D. x和y的线性关系对y的影响 21、下面关于回归模型的假定中哪一个是不 正确的( ) A. 自变量x是随机的 B. 误差项

?是一个期望为0的随机变量

2

C. 对于所有的x值,

?的方差? D. 误差项

?都相同

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

机变量,且独立

22、根据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回归方程是使( )

?2A. ?(yi-yi)=最小

?B. ?(yi-yi)=最小

(y?2C. ?i-yi)=最小

(y-?D. ?iyi)=最小

23、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实 际意义是( )

A. 当x=0时,y的期望值

B. 当x变动1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 数量

C. 当x变动1个单位时,y增加的总数 量

D. 当y变动1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 数量

24、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 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个肯定有误( )

? A.

y = 25-0.75x

y?B.

= -120+0.86x

y? C.

= 200-2.5x

?D. y = -34-0.74x

25、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拟合的直线方程为

y?=280-1.75x,回归系数??1=-1.75

表示( )

A. 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 增加1.75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 下降1.75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1个单位,平均需要 1.75年时间

D. 时间每减少1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 增加1.75个单位

26、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

A.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B.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C. 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D. 估计标准差的显著性

27、说明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统计量是( )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估计标准误差

28、各实际观测值(

yi)与回归值(yi)的

? 离差平方和称为( )

A. 总变差平方和 B. 残差平方和 C. 回归平方和 D. 判定系数

29、在直线回归方程

?yi?=

?0??1x中,若回归系

?? 数

?1=0,则表示( )

A. y对x的影响是显著的 B. y对x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C. x对y的影响是显著的 D. x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30、若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在以下结论 中不正确的是( )

A. /r/ =1 B. 判定系数R2 =1 C. 估计标准误差Se =0

D. 回归系数

?1=0

?31、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 ) A. 相关系数

B. 回归系数 C. 判定系数 D. 回归标准误差

32、下面关于估计标准误差的陈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 均方残差(MSE)的平方根 B. 对误差项

?的标准差?的估计

C. 排除了x对y的线性影响后,y随 机波动大小的一个估计量 D. 度量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

33、在回归分析中,利用估计的回归方程,对于x的一个特征值,求出y的平均值的一个估计值E(y),称为( ) A. 平均值的点估计 B. 个别值的点估计 C.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D. 个别值的预测值区间估计

34、在回归分析中,利用估计的回顾方程,对于x的一个特定值,求出y的个别值的

一个估计值

y?,成为( )

A. 平均值的点估计

B. 个别值的点估计 C.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估计 D. 个别值的预测值区间估计 35、已知回归平方和SSR=4854,残差平方 和SSE=146,则判定系数R2 =( ) A. 97.08%

B. 2.92% C. 3.01% D. 33.25%

36、在因变量的总平方和中,如果回归平方 和所占比重大,则两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高 B. 相关程度低 C. 完全相关 D. 完全不相关

37、对于有线性相关关系的两变量建立的直

??? 线回归方程yi=?0??1x中,回归系数 A. 可能是0 B. 可能小于0 C. 只能是正数 D. 只能是负数

38、由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回归直线,要求满 足因变量的( )

A. 平均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

( B. 实际值与其平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和为0 D. 实际值与其估计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39、一个由100名年龄在30~60岁的男子组成的样本,测的其身高和体重的相关系数r=0.45,则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 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B. 身高与体重存在低度正相关 C. 体重较重的男子趋于较矮 D. 45%的较高的男子趋于较重

40、如果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则以下结 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相关系数r = 1

B. 判定系数R2 = 1

C. 回归系数

?= 0

D. 估计标准误差Se= 0 41、下列方程肯定错误的是( )

A.

yyyy????= 15-0.48x , r=0.65

B.= -15-1.35x , r=-0.81

C.= -25+0.85x , r=0.42

D.= 120-3.56x ,r=-0.96

42、若两个变量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则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判定系数R2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u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