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主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5-02 06: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的

调查分析报告

专业:13级财务管理 班级:1班,2班

组长:财管131 陈寒冰1330443124 组员:财管131 何婷 1330443118

财管132 丁冰洁1330443211 财管132 王天茜1330443233

财管131 陈乐媛 1330443133

据统计,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之多,这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于就业以及就业方向如何选择的压力。历年统计数字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此次案例,着重根据关于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意向、就业喜好、

1/27

就业态度等几个方面的比重作为分析指标,运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大学生毕业发展方向的状况。

在这次分析中,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加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中关于统计计算的方法对不同领域中中国当代大学生从业人数的统计和状况的分析,得出不同的行业以及就业人群中毕业大学生所占比重的情况,并且进行相关的推测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向 统计描述 方差分析

2/27

关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

一、 引言: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高中毕业后就读高校,接受大学教育,这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益处。但是近年来择业问题逐步上升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择业难--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对大学生,更是一个必须面临的难题,多数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择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走出了象牙塔的大学生并不了解眼前社会的现状,从而盲目地将自己定位,走入了择业的误区。因此,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越来越大。

“民以生为本,以业为基,有业为乐,无业为祸”。就业是大学生人生一次重要的选择,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上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在这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大学生就业成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如此就业寒流的形势下,大学生们该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以及对当今就业形势的分析,从而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与影响他们就业的因素。

作为大四的学生,在不久以后即将步入社会,开始我们

3/27

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择业--一个在时间冲刷下永不退色的话题,已经随时代的发展成为了人们,特别是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问题,而时代在变化,大学毕业生的择业观也会随之变化,究竟走出象牙塔的我们该何去何从,面对机遇该如何抉择呢? 调查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倾向,有利于了解大学生的择业心态,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择业观的形成的最根本的原因,了解学生真正所需,同时及早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择业观。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2015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2.1 概述

为了了解当前杭州地区大学生就业意向方面的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我们小组于2015年4月底至2015年5月末对杭州地区的几个重点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即将毕业走向职场的15届毕业本科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

4/27

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60卷份,其中符合要求的可用问卷数为45份,网上问卷浏览量172次, 收集到问卷55份,问卷有效率43.1%

本次问卷的设计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社会学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基础以及经济学理论基础,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的基本内容情况,包括性别、学历、学校、学科、生源地等。

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包括毕业后去向选择意向、就业区域意向、就业期望的行业排名、就业单位性质意向、就业起薪意向、就业专业对口度意向等。

第三部分是影响就业意向选择的因素重要性程度,包括学科类别、学历层次、性别、父母职业、父母意愿、地区综合水平、薪酬条件、单位性质、个人发展空间、就业压力等。

5/27

11/27

专业与毕业后期望工作所在地的交叉图表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半数的大学生都喜欢回到家乡工作,可能是因为回家乡后的人脉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只有极少数的人希望出国,主要集中在金融和文体专业;在各个专业中,希望留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学生所占比例相当,绝大多数新闻专业的学生喜欢留在读大学的城市发展。

2.3.4希望从事的工作于在校专业对口程度要求

12/27

从图表中可以得出,基本上所有教育专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正相反,基本上所有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觉得自己不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半数的金融专业的学生觉得自己会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2.4 就业影响因素

2.4.1 专业的影响因素

13/27

2.4 就业影响因素

在对就业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我们将父母建议、朋友建议、自身喜好、工作福利、企业文化、市场前景、学位文凭等方面展开调查

2.4.1 专业的影响因素

14/27

专业与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交叉图表

从图表中可得,从事父母亲戚建议、自身喜好和市场前景对个人选择专业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文体方面的学生选择专业以自身喜好为主,金融专业的学生以父母亲戚建议为主,新闻专业的学生选择专业以市场前景为主。

2.4.2 择业的影响因素

15/27

16/27

限制自己毕业后工作的影响因素与大学生找工作因考虑的因素的交叉图表

17/27

三.调查数据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指问卷中测量数据和结论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程度。一致性主要反映的是测验内部题目之间的关系,考察测验的各个题目是否测量了相同的内容或特质。稳定性是指用一种测量工具对同一群受试者进行不同时间上的重复测量结果间的可靠系数。如果问卷设计合理,重复测量的结果间应该高度相关。信度分析又称可靠性分析,是对量表的有效性(信度)进行研究,对这些量表的可信度分析是必要的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可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以下是通过SPSS得到数据统计

表1 您的性别 单位(人、%)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男 女 Total 47 53 100 47.0 53.0 100.0 47.0 53.0 100.0 47.0 100.0 18/27

调查统计本次调查男性占47%,女性占53%。

表2 希望自己在哪里就业 Valid 家乡 其他一二线城市 出国 大学所在地 Total Frequency 49 31 3 17 100 Percent 49.0 31.0 3.0 17.0 100.0 Valid Percent 49.0 31.0 3.0 17.0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49.0 80.0 83.0 100.0

表3 是否对毕业后的发展有了既定规划 单位(人、%)

Frequency Percent 48.0 27.0 25.0 100.0 Valid Percent 48.0 27.0 25.0 Cumulative Percent 48.0 75.0 100.0 Valid 有 没有 不确定 Total 48 27 25 100

1、 薪酬期望状况

调查显示,被调查的100人中,期望的薪酬在3000-5000的占16.2%,在5000—8000元之间的占43.2%,在8000—10000元之间的占29.7%,在10000元以上的占10.8%(如表4)。据上显示薪酬期望在5000—10000元之间的人占总体的72.9%,而没有人选择3000元以下或者是零薪酬。说明将近一半的大学生期望自己在就业时,自己的薪酬能够在5000—8000元之

19/27

间,若扩大范围的话七成多的大学生期望自己的薪酬能在5000—10000元,在一定程度上薪酬期望比较理性。

3000—5000 5000—8000 8000—10000 10000元以上 总数 表4 薪酬期望情况表 单位(人、 %)

频次 8 29 26 37 100 百分比 8 29 26 37 100.0 有效百分比 8 29 26 37 100.0 累计百分比 8 37 63 100.0

表5 毕业后希望所在就职单位的类型 单位(人、%)

Frequency Percent 44.0 13.0 19.0 24.0 100.0 Valid Percent 44.0 13.0 19.0 24.0 Cumulative Percent 44.0 57.0 76.0 100.0 Valid 大型国企 外企 中小民营企业 没打算过 Total 44 13 19 24 100

以上是在整体层面上对大学生就业薪酬期望的状况,那么就业时候薪酬期望是否与性别相关呢?现在进行薪酬期望与性别的交叉列联分析比较和卡方统计量检验。分析如表4、表5所示,男性中工薪期望在3000—5000元之间的占6.38%,在5000—8000元之间的占21.28%,在8000—10000中的占27.66%,在10000以上的只占44.68%;而女性中薪酬期望在3000—5000元之间的占9.43%,在5000—8000元之间的占35.85%,在8000-10000的占24.53%,而在10000以上的占30.19%。从数据上显示,女性的就业工作的薪酬期望比男性要高。从表7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卡方值PearsonX(2)为4.922,相伴概率为0.178,相伴概率

20/27

0.178>0.05,接受零假设行和列变量之间彼此独立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虽然在表格上显示女性的就业工作薪酬期望比男性高,但性别与薪酬期望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6 就业时,薪酬期望 * 性别 的列联表

薪酬期望 3000—5000 人数 性别百分比 总数百分比 人数 5000—8000 性别百分比 总数百分比 人数 8000—10000 性别百分比 总数百分比 人数 10000元以上 性别百分比 总数百分比 人数 总计 性别百分比 总数百分比

表 7 Chi-Square Test

Pearson Chi-Square Likelihood Ratio Linear-by-Linear Association N of Valid Cases Value 4.922(a) 4.914 4.431 100 df 3 3 1 Asymp. Sig. (2-sided) .178 .178 .035 男 3 6.38% 3% 10 21.28% 10% 13 27.66% 13% 21 44.68% 21% 47 100.0% 47% 性别 女 5 9.43% 5% 19 35.85% 19% 13 24.53% 13% 16 30.19% 16% 53 100.0% 53% 总计 8 15.81% 8% 29 57.13% 29% 26 52.19% 26% 37 74.87% 37% 100 100.0% 100.0% a 5 cells (62.5%) have expected count less than 5. The minimum expected count is 1.41.

2、 就业时期望专业对口状况

大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是出于所学的专业很有可能是自己

将来谋生或者是工作的技能,然而现在社会上盛传着将来工作时

21/27

候未必能干上本专业相关岗位工作的说法,那么社会学专业的大学生期望所学的专业与就业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究竟如何呢?

在此次调查,100个有效回答中,有72%的大学生期望所学的专业能与签约岗位相关。其中期望非常相关的大学生占总体的2%,在一定程度上相关的毕业生占总体的70%。另外还有28%的大学生不期待自己的专业能够与签约岗位对口。

(这其中反映了一些问题,七成多的人只是期望一定程度上相关,期待非常相关的大学生还不到3%,是大学生不热爱本专业呢,还是专业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值得政策制定者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反思改良。如专业与市场需求对接等。)

表8 所学的专业 单位(人、 %)

Frequency 41 10 3 7 39 100 文体专业 新闻专业 教育专业 其他 Total

Percent 41.0 10.0 3.0 7.0 39.0 100.0 Valid Percent 41.0 10.0 3.0 7.0 39.0 100.0 Cumulative Percent 41.0 51.0 54.0 61.0 100.0 100.0 Valid 金融专业 表9 毕业后是否从事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职业 单位(人、%)

Frequency Percent 46.0 14.0 40.0 100.0 Valid Percent 46.0 14.0 40.0 Cumulative Percent 46.0 60.0 100.0 Valid 会 不会 不确定 Total 46 14 40 100 22/27

表10 你期望所学的专业与签约岗位的对口程度 单位(人、%) 非常相关 相关 程度 状况 一定程度上的相关 不相关 合计 频次 2 70 28 100 百分比 2 70 28 100.0 有效百分比 2 70 28 100.0 累计百分比 2 72 100.0

3.所读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就业的影响状况

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00人做了有效回答,有七成人认为所读专业的影响力认为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帮助的,其中13.9%的大学生认为帮助很大,认为帮助一般的和帮助较小的各占27.8%;有三成的大学生认为所读专业的影响力对自己的就业没有帮助或者妨碍就业。说明我校的社会学专业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还是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积极的作用的,学校仍需对社会学户专业建设加大力度,加大专业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就业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让更多人受益。

帮助很大 帮助一般 帮助程度 帮助较小 没有帮助 妨碍就业 合计 合计

频数 13 27 27 13 20 100 100

表11 所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对就业的影响状况 单位(人、 %)

百分比 13 27 27 13 20 100 100.0 有效百分比 13 27 27 13 20 100.0 累计百分比 13 40 67 80 100.0 23/27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着误区

首先,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急躁的心理,即所谓的“一步到位”,就是要一次性得到自己理想中的岗位,怕麻烦,一有困难就怨天尤人;另外,不少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不少本科生希望到工资很高的公司就业,或者担当公司的要职等,这些想法都不切实际。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轨,就业也势必由精英就业向大众就业转轨。从大城市逐渐走向地方城镇乃至广大农村,从大企业走向中小企业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客观趋势。其实大学生应该改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注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能力。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比较诱人的职位又有限定,但是毕业生却大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广大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则少有人问津,部门方面毕业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外资企业、政府机关等,对广大的基层单位不愿理睬。这充分反映当前大学生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已经毕业,但是还没找到就业单位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个人的自我设计过于理想化而与社会需求不对称。

(二)大学生的个人能力存在着缺陷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用人单位也都把有相关实际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必要条件。但是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多数大学生都缺乏实际意义上的实践经验,成为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现为相对缺乏社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在与人

24/27

合作与沟通方面存在着障碍。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的了解,发现社会所需要的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综合素质应该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讲诚信、善于协调、容易与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较多的只注重书面知识,兴趣范围也有限,这使得他们在竞争职位是难以胜出,所以大学生只有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努力拓展自身素质、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更加容易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三)学校在制定大学生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思路时关于市场就业情况的意识不强

一方面,科教兴国和知识经济社会迫切需要适用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却出现困难。许多学校热衷于升格改名,办学模式贪大求全,学术上急功近利,高等教育趋同性愈来愈强,竞争区间愈来愈窄。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未能怀有同样的热情去思考去应对,高校自身办学特色是什么却思考不够深入。很多高校决策不作市场和社会调查,陷入闭门造车、一厢情愿的境地,全然不顾市场需求的变化。

几点建议

(一) 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首先大学毕业生要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除了表现在就业需求与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外,城镇和农村就业问题同时出现,新生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这为大学生就业增加了困难。因此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

25/27

正确的就业观。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其次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最后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寻找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适合于自己的用人单位。毕业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的一面,又要看到短处的一面,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全面的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

(二) 学校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尽快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工作同等重要。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属于就业匹配的促进措施。其核心在解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通过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接受职业指导, 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通过改革传统的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质和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帮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系统, 并与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建立职业指导机构,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职业开发以及制定工作寻找战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信息与指导服务;建立职业指导课程,列入学校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实施在校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实习政策等等。

26/27

(三)学校要改革教学过程与教育方法

教育过程与教育方法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融合各门各类知识,成为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以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施教、因材施教的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技能的传授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中国青年报 当今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1年9月 百度文库

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

27/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t4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