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08 05: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房山区周口店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北京的春天( )来迟,玉渊潭的樱花还未睁开睡眼,凝视着嫩嫩的蓓蕾,聆听着绽..放的声音,杂念被摒除得干干净净,刚才还谈笑( )的我们,静静地期待着圣洁的花语。 ..

1.上面语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蓓蕾(bèi léi) 摒除(bìn) (珊珊)来迟 谈笑(风生) B蓓蕾(bèi léi) 摒除(bìng) (姗姗)来迟 谈笑(风声) C蓓蕾(bèi lěi) 摒除(bìng) (姗姗)来迟 谈笑(风生) D蓓蕾(bèi lěi) 摒除(bìn) (珊珊)来迟 谈笑(风声)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3题

扇,自古以来为引风纳凉之物。千百年来除使用价值之外,小小的扇中还 甲 着中华文化艺术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艺美术的精华,是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叶随彩笔参差长, ”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著名诗句。在宋代,折叠扇从日本和高丽先后传入中国,扇面以纸、绢等制成,并以其新颖、灵巧、轻便受到欢迎。到明代中、晚期风靡一时,效仿四起,出现了大量以诗、书、画为主体的扇面,另外又 乙 现出一批制造扇骨与扇面的能工巧匠。于是,折叠扇开始,并有取代传统团扇之势。总之,从扇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小小一扇,凝聚了历代工艺的优秀成果,技艺 丙 ,异彩纷呈。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目前在我国学术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学界应该倡导对学术敬畏,我们虽然无力改变 这种大环境,但可以营造一个敬畏学术的小环境。

B.有关调查显示,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善于发现阳光 面、不互信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近期,全国各地频发骗取客户密码、实施网银盗窃案件。网络金融安全遭到破坏,一时 间高度引发广大网民的关注。

D.现代医学认为,红薯除了含有一定的钙质,还含有大量的钾和镁,这些物质可以维持人 体的离子平衡,减缓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骨钙流失。 5. 下列作家作品常识表述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大学》和《中庸》本来是《礼记》中两篇,南宋朱熹把它们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撰《四书章句集注》。《礼记》是“十三经”之一。“格物致知”出自《大学》。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出自春秋李耳所著《老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主张“无为而治”,在经史子集中属于“经”。

C在中国文化典籍中,最大的类别是“集”部。收集个人作品的称为“别集”,例如《白氏长庆集》,收录众人作品的称为“总集”,梁朝萧统编的《文选》就是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D“愚人食言”的故事出自佛经《百喻经》,南朝萧齐时,天竺(古印度)僧人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昭明太子统,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也。

太子美姿容,善举止,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年十二,于内省见狱官将谳事,问左右曰:“是皂衣何为者?”..曰:“廷尉官属。”召视其书曰:“是皆可念,我得判否?”有司以统幼,绐之曰:“得,.其狱皆刑罪上。”统皆署杖五十。有司抱具狱,不知所为,具言于帝,帝笑而从之。 ..太子自加元服,帝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于前。太子明于庶事,每所奏,...谬误巧妄,皆即辨析,示其可否,徐令改正,未尝弹纠一人。平断法狱,多所全宥,天下皆.称仁。

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尝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此中宜奏女乐,太子不答,咏左思《招隐》诗云:“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轨惭而止。

普通中,大军北侵,都下米贵,太子因命菲衣减膳,每霖雨积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及有流离道路,以米密加振赐。若死亡无可敛,则为备棺椁。四月乙巳暴恶,..时年三十一。谥曰“昭明”。都下男女,奔走宫门,号泣满路,四方氓庶及疆徼之人,闻丧.者哀痛。

(取材于《南史·列传四十三·萧统传》)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或做剧韵,皆属思便成

有时用险韵,都能稍加思考便可作成。 B. 是皆可念,我得判否

都是可怜惜的人,我能判决吗? C.太子因命菲衣减膳

太子便命令(给他)减衣缩食。

D. 都下男女,奔走宫门

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跑到宫门外(致哀)。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昭明太子萧统是武帝的长子,读书一目数行,过目不忘,才思敏捷,每当出游宴会或饯 别亲友时,赋诗可达十数韵。

B. 太子十二岁时,在宫内看到司法官员准备判案,就征得同意,接过案子,把司法官员认 为要判徒刑以上重罪的都批为杖五十。

C.太子自行冠礼之后开始理政,能明辨是非真伪,并宽以待人;审理案件,所有人都得到 赦免或从宽处理,天下都称颂太子仁德。

D. 太子关注民生,每逢雨雪不停的天气,就派心腹左右巡视街巷,看到贫困的家庭和在道 路上流浪的人,就私下赈济。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24分

10.找出第二大题所选的文言文阅读文本中描述萧统带头用行动来转变奢侈之风的语言片断(把语言片断开头两字和结尾两字分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横线上),并用现代汉语写出萧统的行为表现。(4分)

①语言片断: ……

②行为表现: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故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之不如禁民勿捕捕而放之恩过不相补矣。简子曰:“然。” (取材自《列子·说符》)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月 杜 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注: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有一段时间曾经滞留在夔州(现四川奉节)的西阁,此诗就是在那里写的。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首句以‘月’点题,首联中“残夜”与“四更”承接、照应,交代了月所处的特定时间。

B.颔联借“镜”“钩”等意象写出了月光与月形,令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奠定了明快的感情基调。

C. 颈联的“兔”与“蟾”无不与月有联系,“疑鹤发”与“恋貂裘”分别从侧面写出了月色之白与月光之寒。

D. 尾联的“姮娥”就是“嫦娥”,一个“寡”字突出了嫦娥的孤寂,同时也带有诗人自况的意味。

②“四更山吐月”中的“吐”字颇得后人欣赏,苏轼“乱石穿空”中的“穿”字也被历代评论家赞美。你认为“吐”与“穿”字有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妙?(4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氓》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及年长色衰的句子分别是“桑之未落, ”, “桑之落矣, ”。

②《出师表》中诸葛亮阐述自己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③李密《陈情表》中“ ,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写出了祖母的病重。

④.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⑤陆游在《钗头凤》中用 “ , ,错!错!错!”表达了分离带给他们的满怀愁怨。

⑥屈原《国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将士勇武、刚毅崇高品德的高度赞扬。(屈原《国殇》)

四、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微信是一款以智能手机终端为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移动通讯软件。微信的出现正处于互联网的第三个高速发展阶段——即时网络时代,微信具有“语音短信”“免费”“移动”“便捷”等特点,备受市场热捧,成为迄今为止增速最快的互联网服务方式。

微信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一方面,微信潜在的用户数量巨大。微信用户的重要来源是网民,而我国网民数量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网络使用时间延长。即时网络时代,用户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延长了网络使用时间。网民数量的增长,体现出微信潜在市场的广阔;网民在线时间的延长,表明潜在用户消费能力的增强。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微信传播以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为主。微信涉及的传播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好友间传播、朋友圈传播以及信息接收等方式。好友间传播,是指通过微信互相添加为好友的用户之间点对点的双向传播。一般而言,数量仅限几百人。朋友圈传播,是指微信用户在增加了朋友圈插件后,可通过手机接收到自己的朋友圈好友动态,也可通过手机拍照发送到朋友圈。传播范围跟自己的好友数量相关。信息接收,是指微信用户作为信息接收端,可以在安装有关插件的前提下,接收来自腾讯网站推送的新闻广播、来自公众账号推送的信息、来自腾讯微博更新的信息,并向自己的好友转发。但是,腾讯系统在传播信息上有所限制,每天只发送两条新闻。

微信着眼于点对点的精准定位,这一点决定了微信在产品功能上也做出了限制信息分享的功能限制,导致微信的大众传播能力较弱。第一,限制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微信信息停留在传受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只有传受双方可以看到听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微信目前没有设置向圈外转发的功能,因而无法形成微博式长链条的多级传播,难以形成圈子与圈子之间的传播。第二,降低信息积累,增加信息溯源难度。微信以聊天为主,积累信息的深度不如微博。相比微博而言,微信无法对信息进行搜索和量化分析。第三,重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微信也注重了私密性,设计上更尊重个人意志。例如微信上QQ空间及腾讯微博的分享按钮都是默认关闭的,朋友圈的照片没有分享的功能等。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17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即时网络时代的微信,以其独有特点备受市场关注,增速快、市场需求大。 B.基于私密性,微信朋友圈并不支持转发有关信息,也没有设置照片分享功能。 C.微信的用户每天都可以获取来自腾讯系统发送的很多新闻,信息接收量大。 D.微信无法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量化分析,主要原因是其大众传播能力较弱。 16.根据本文和下面的材料,简要说明微信和微博在传播上有哪些不同?(6分)

微博从接受信息进行初级转发开始,呈现的是爆发式传播状态。在微博上添加“关注”行为所形成的是一种不对称人际关系,这种过程很容易将人际关系从熟人的圈子扩展到陌生人,因而使得个人社交范围大大拓宽,“粉丝”可高达数十万乃至上千万。松散的社交关系使微博具备了一对多的大规模群体交流的能力,从而使微博大众化传播成为一种现实。微博借助转发使影响力几何级增大,能赢得规模性的话语权。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秋声起处是故乡

在所有的自然之声里,我最喜欢秋之声。在秋之声里,童年时所陶醉的故乡之秋声为最。 我的老家,在扎鲁特草原上的阿拉坦山寺脚下。那里曾经有丰美的牧场,也有广袤的田园。童年的时候,家徒四壁一无长物,有的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春风秋雨和五谷杂粮。故乡的春夏秋冬,各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声音,界定分明而音律各异。其中秋之声,给予我的遐想和启迪是无限的。秋之声就是天籁,故乡的秋之声,是天籁中的天籁。

我们那个村子,坐落在青青群山之中。秋风总是长驱直入,一荡千里。初秋的田野五彩斑斓,秋风的色泽则介于幽蓝和金黄之间。举目,田畴连绵,风吹无尽波浪于幽幽天际。包谷黄、高粱红、米色的谷地装点于天地之间,荞麦的白色小花娇媚而散发异香,吸引无数蜜蜂,寻香乱飞。

每年的下种时节,我们家的高粱地里,总要辟出一块西瓜地。初秋的高粱都长得丈把高了,是天然的绿色屏障,把那块宝地捂得严严实实。我经常悄没声儿地带一二要好的同学来吃西瓜。吃罢西瓜,我们就仰躺在瓜地里,静静地聆听起秋声来,那是上苍的赐予,也是我们这些乡下孩子最为奢侈的享受。

此时此刻,秋声仿佛是我们生命的唯一。千千万万个高粱叶子,窸窸窣窣地流动如天涯之水,总觉得,那声音是从一个未知的神秘之处飘荡过来,而后又哗然推向另一个未知的地方。它来去无踪,又无处不在。即刻使你弱小的生命,纯净若清晨草叶上的露水。

高粱地外边是野性的草地,昆虫们齐声歌唱着,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队。蝉的高音,在初秋是极纯正的,算是首席小提琴。蛙歌,是唯一可以与之见高低的音律,它好似从不远的湿地里突然冒出来的,此起彼伏而空洞如箫。还有蝈蝈和蚂蚱们唧唧喳喳地倾诉,那是背景音乐。

听着听着,你觉得周遭渐入万籁俱寂的氛围,有声似无声了。这便是美妙的天籁,它把你整个的心灵融化于空灵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彩色的无忧亦无虑的梦之乡。这时的你在大自然的温怀里,变成了地地道道的自然之子。

带着故乡的秋之声上路,在城镇乡野间辗转,虽然疲惫,但故乡的秋声,总以她深沉的诗意的祝福,抚慰着我跋涉中的灵魂。故乡的天籁一遍遍回响在心头,即使在喧嚣尘世中,当我真诚而怀有敬意地去谛听,仿佛能听得见一片叶子、一个花瓣、一粒松子的心灵独白,抑或能听得见小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搬动重物的呼号之声。于是,秋之声使我心怀若谷灵魂安静,远离尘嚣与无谓的争斗。

这才是天籁的真意。

一个人想要聆听天籁,必须把自己看小,看淡,看轻。那些工于心计,沉溺于称雄称霸之中的人,是无缘于天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t3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