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4 05: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地方高校排名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现状与发展研究
摘 要: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但从实际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异化”现象非常突出,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模式远离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特质”。如:(1)把本应该是人文文化的艺术课程“搭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2)把高校开展的艺术课程靠向单一“美育”,弱化艺术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功能;淡化艺术教育对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功能。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现状 地方性 课程建设创新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但从实际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异化”现象非常突出,课程设置与教材、教学模式远离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特质”。如:(1)把本应该是人文文化的艺术课程“搭车专业课程进行教学”,课程内容侧重于专业知识与技能;(2)把高校开展的艺术课程靠向单一“美育”,弱化艺术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功能;淡化艺术教育对思维方式、创造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的功能。
由于高校“公共艺术”的教育(对象)目标、教育目的、教育性质不同,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不同于专业教育的一种独立的课程体系。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应该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人文课程,它的课程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不是培养艺术创作或设计专业人才,是针对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而言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关怀“人文精神”和关注“人”的各种潜能开发,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课程,是提高国民素质的课程。 教育目的要求高校公共艺术的课程必须走出狭隘纯粹的艺术本位的课程观念,课程必须体现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识的综合化的功能,必须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人本”全面和谐发展。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施教内容上必须走向综合化,可以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触觉艺术、文字艺术等融为一体交叉与融合;能把美学、艺术批评、民族文化、历史、哲学等不同内容有机进行相互渗透。
从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来看文理之间,学科之间都应该是一个有联系的整体,因为这种课程就是面对文理各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课程应该与各种学科在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配合和贯通。只有紧密联系学生学业与生活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更
好地发挥公共艺术课程的功能。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内容不可太专注于艺术本身,要把课程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有机结合起来,要能够体现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创新,加强与文理各科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交叉学科和跨学科问题。在创设多样性的艺术文化情境中突出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课程建设要重视大学公共课程特点,体现了教学内容丰富的艺术文化性,使学生通过艺术课程进一步了解艺术语言特点,研究艺术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课程内容要突出以审美知识为核心,注重以人为本,催化人文与科学间的融合,形成科学、艺术、人文的共同基础。要体现内容的多元性、丰富性、针对性,善于利用本土、国内外、网络的艺术资源。将艺术课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打通,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客观存在是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为基础的,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必须转向人文素质课程的轨道,使学生在提高艺术文化素质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在道德、情感、情操、意志、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责任心、自尊心,以及促进不同专业发展等诸多方面发挥良好效用。这样,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合理构成以及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中,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不是对少数具有艺术天赋的人的精英教育,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对全体大众的文化教育,而不是专业技术教育。学生应该了解每一种艺术形式的特征和独特的文化贡献,通过艺术文化的鉴赏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政治,艺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关注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高校公共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 “公共性”。如果丢掉了“公共性”,也就等于否定了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专业的存在价值。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专业可以承担更多为其他行业培养人才的任务,但是,必须突出其课程设置的公共性特点。强调公共性,不是降低了教育标准,而是恰恰相反,时代在呼唤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公共艺术课程的历史使命是促使高校人才资源和谐持久发展为目的的。也就是说,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中公共性和学术性是完全一致的。
课程建设创新是高校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的目标是要通过学生在学习艺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
养,开发自身的潜能,促进全面和谐发展。进行课程建设创新,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路径。
创新要应用到实践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我们总结出创新的具体措施如下: 一、艺术教育课程内容上的“地方性”与“一、二课堂兼容性”创新
以地方艺术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将代表性的地方艺术纳入课堂,既让学生感受亲切、易于接受,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传承地方优秀艺术,从而更好地做好保护与发展地方艺术的工作。
以常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创新。可以实施以艺术实践活动为主体的课程建设创新,将学生广泛参与的艺术实践主干活动,如合唱、舞蹈、简笔画、广告设计等阶段性地纳入课程设置范畴,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课程,形成教与学、训与练的互动,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二、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上的“兼容性”与“多样性”创新。
进行与其他课程的兼容性建设。可以依托体育在公共课程中的强势地位,加强艺术与体育兼容性课程的设置。也可以有意识的加以培养和实践。还可以利用人文科学课程设置面广的优势,加强艺术对其他人文科学的渗透与交叉,使艺术教育借助其他课程得到更充分的扩展。
进行课程开设的多样性建设。充分利用自有资源,广泛开设各种具有特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树立大课程观念,将艺术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对各类艺术实践和艺术竞赛的指导,把相关的培训与学习纳入教育课程,并计入学分等等。
加强建设高校艺术教育建设,契合“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根本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丁析:《关于艺术课程学科综合之思考》(《艺术百家》2005第6期) [2] 冯兰芳:《关于普通高校公共艺术选修课程的思考》
正在阅读:
陕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Ⅱ)08-19
关于重庆乡村旅游的问题08-11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非诉行政审查和执行若干问题解答》(一)02-02
描写家乡的作文400字(精选8篇)03-31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文默写12-05
小区智能化系统讲解105-29
上海历年中考满分作文8篇05-09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艺术教育
- 调研报告
- 现状
- 公共
- 高校
- 课程
- 地方
- 关于
-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房地产登记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地方司法规范
- 江苏省机关第六届万人学法知识竞赛 网上答题试卷
- 二年级上加减法竖式计算题900道
- 第五单元 工程量清单及其计价格式单元测验
- 市政工程现状道路改造段交通疏导方案
- 小学数学毕业 找规律题选
- 10级组织设计论文
- 第6章 数组(答案)
- 物理知识点物理一轮复习第七章恒定电流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教案09202174 - 图文
- 毕业论文:国内电商企业SEO的现状及发展
- 欧盟对温州打火机反倾销案
- 数学理A卷·2014届山东省广饶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014.01)
- 《保修凭证管理手册》办法
- 辐照化工专业 复习题与作业题
- 钢筋工试题有答案版
- 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
- 1、竣工文件编制范本
- 生产与运作管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全)
- 洪灾泥石流防护知识
- 翻转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