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第四单元《乘法》教案

更新时间:2023-09-09 20:5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二次备课 四、乘法

一、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过程,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并会简单的估算。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地运用口

算、笔算或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

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 教学时间:10课时

乘法口算

教学内容:p.28~29。 教材简析:例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12×10的口算方法。“试一试”让学生根据12×10的口算类推出12×30的口算方法,并通过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本口算方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整十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在各种算法的交流、对比中,提高学生对计算采取一定的方法、技巧。发现计算的一些乐趣。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上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补充读文字信息: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2.交流解决策略:

你觉得可以从什么角度来解决该问题?

方法一:从牛奶的瓶数角度考虑。算出总的10箱牛奶瓶数,再和117人比,看够不够。

方法二:从牛奶箱数的角度比。117人,每12人需要一箱牛奶,看一共需要几箱牛奶,把算得的结果和10箱比,看够不够。 二、探索算法: 1、板书: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全班交流(结合情境图中左下角的牛奶摆放特点来说。) (1)横看,先算2箱,再算5个这么多。 12×2=24(瓶) 24×5=120(瓶) (2)竖看,先算5箱,再算2个这么多。 12×5=60(瓶) 60×2=120(瓶)

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3)先算9箱,再加1箱。

12×9=108(瓶) 108+12=120(瓶)

(4)想:把乘法算式看成12个十,那就可以先写12,再在后面添上1个0。 ?? 问:各种方法你都懂了吗?有没有你觉得最容易的方法?说说为什么这种方法你觉得好?

问:“搬下10箱够不够?” 2.用方法二估算: 117÷12,前两位不够商1,所以商只能是个一位数,现在有10箱是够的。 3.试一试: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 请你在自备本上试一试。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对比:32×3 4×21 11×5 32×30 40×21 11×50

问: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联系? 通过计算,你能说说整十数乘两位数口算怎么算?

2.对比:20×3 3×50 40×5 6×70 20×30 30×50 40×50 60×70 这组题有什么特点?

在口算整十数乘法的时候,你有什么高招?

3.同桌互相算一算,发现对方有错及时教一教:(先逐题算,比比谁能算对;再随机点题算,比比谁算得比较快。)

13×20 22×40 60×40 13×30 10×70 74×10 50×20 30×33 4.你能算出下面每种文具各有多少吗?(表格略)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第31、31页例题和练习。

教材简析:例题在组织学生探究算法的基础上,教学用竖式计算,重点解决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试一试”让学生用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学习验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通过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订《小数报》的问题并解决:

1.开学初,我们很多小朋友都订了《小数报》,我想算算如果我们每人都订一共需要交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报纸的单价和订报纸的人数)

板书:每份报纸13元,有48人订了这份报纸 2.列式并估算

随学生回答板书算式:48×13

和同桌一起估一估,得数是几百左右?为什么会这么想?

交流:(1)得数是500左右,把48看成50,把13看成10,50×10等于500

(2)得数是600左右。把48看成50,50×13等于600多。

教师评价:这2种估算理由都很正确,尽管500和600有较大的差距,但都是对的。估算是允许有一定的误差的。 3.笔算:

究竟是多少,我们还得用笔算 板书: 48 ×13

看这部分竖式,你觉得要注意什么?(线用尺划,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注意看老师这个动作,想:这部分你会算吗?(用手遮去“1”) 学生答:3乘18我们以前学过怎么算,一起算一算,老师板书。 接下来的怎么算?

生:10乘48得480,写480。 师:然后呢?

生:把两部分加起来。 师:板书加得的结果:624

和估算的结果比一比,原来得数更接近的是600。 4.完善笔算:

大家看这个竖式,你有什么建议?

生:480这个个位上的“0”不要写。老师擦去“0”,问:大家会不会把它当成是“48”,为什么?

二次备课 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那这个“0”不写除了少写一个数字,还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再看竖式:乘完了个位乘十位,十位上的1乘8得8,对齐1的下面写8,1乘4得4,在8的前面写4。这样算的时候是没有出现“0”的,所以0不写真的很好。 生:2次乘了之后要在下面一根横线上写“+”。 师:大家说,要不要写?为什么?

达成共识:这个是乘法竖式,强调乘,所以只有一个乘号,不必写加号。但要注意,乘法笔算中是先有分别乘,然后要加的过程。 追问:现在你们知道乘法笔算的方法了吗? 5.验算:

笔算有难度,很容易出错,怎么验算?

在学生说得计出上老师板书,让学生注意观察: 13 ×48

谁愿意上来完成这个板书?

其他同学仔细看,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共同来完成这个计算。 指出:乘法验算可以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

二、学生自己阅读书上的例题,每看懂一个方法打一个“√”,并把书上竖式的未完成部分写完。

和同桌交换看法,如果对方有不懂处互相帮一下。 三、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第1题一起做,没发现问题。

后面两题让学生自己做,老师选取了一个学生的练习板书并集体讲评: 2.改错(p.31第3题) 3.作业:p.31第2题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个人初备 年 月 日

练习三

教学内容:p.32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巩固前面的口算和笔算,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第1题巩固所学的口算,第2题巩固所学的笔算和验算的方法,第3题通过填表的形式,渗透了积的变化规律,第4、5题是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说笔算: 前一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现在谁来给大家出这样一道题?

随学生回答,板书:34×85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我们往往还要验算,板书竖式:

34 85 ×85 ×34

说说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的是乘数,不同的是位置;

相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不同的是中间乘的结果。)

重点分析第2个不同:前面一个算式第一步算5×34,第二步算8×34。 后面这个算式第一步算4×85,第二步算3×85。 显然5×34和4×85的得数是不一样的,所以再算第2个算式的时候,大家要清楚中间的得数是不同,最后的得数才相同的道理。 一起完成这2个竖式。

再看竖式,验证刚才大家的想法。 二、完成书上的部分练习:

1.口算:注意最后一题是加法。 25×10 14×20 40×60 10×94 30×23 3×90 30×20 40×11 12+20

2.(p.31第5题)这题画的是什么事?有什么数学问题? 提到买东西,我们就会想到哪几个熟悉的相关联的量? 随学生回答并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找找看,告诉我们的是其中的哪几个量?

这里的“24元”、“12元”都是单价,都派用场吗?为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大家会算吗?算一算。 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3.(p.32第4题)先让学生读懂题目的意思,列出题中所告之的信息,并板书:

每箱苹果有10千克,共有22箱,每箱30元, 选其中的2个信息,并提出合适的问题。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千克?(学生解答)

二次备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