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8-27 11: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发展

摘要: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商品、劳力、服务以及信息等跨国扩散和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实质,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机,加速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前提。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垄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一方面为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使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率先突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是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但这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因为经济全球化虽然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缓和提供了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痼疾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不断积累和加深,并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共存。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积极的对策,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在21世纪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最早是1985年由T·莱维提出。1997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强。”概言之,资本、商品、劳力、服务以及信息等跨国扩散和流动,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就是经济全球化。

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实质,是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机,加速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前提。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的关系中去加以理解和把握。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获得独立发展。其次,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再次,经济全球化实

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一轮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最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国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力争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他们各自所获得的收益也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收益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只能受到损害。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所指出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所以,我们可以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理解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

15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每一次发展,社会主义实践的每一次突破,都与经济全球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以蒸汽机革命为动力、以商品贸易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浪潮,不仅使人类社会的历史第一次成为“世界历史”,推进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而且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日益激化,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物质基础、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使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化学、钢铁等工业革命为动力、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浪潮,加速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垄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根本特征,一方面为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条件,另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程度,使社会主义可以在资本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上率先突破,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50年代之后,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以大规模的商品、资本、技术输出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步形成,特别是八九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新的国际背景和时代主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联系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分析、观察世界,敏锐地把握时代主题的转换,坚定地实行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获得强大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是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但这决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命运。因为经济全球化虽然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矛盾的缓和提供了条件,但是资本主义的各种痼疾仍

然存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新的形式不断积累和加深,并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剧。它表现为,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物质生活得到改善、劳资矛盾得以相对缓解表象的背后,是资本和财富的进一步集中、贫富两极分化的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强国及其跨国公司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以种种方式对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掠夺,大大加深了少数资本主义富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由一国发展到整个世界,人类面临的资源、生态环境等压力空前加大。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与经济全球化相伴随的是金融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中作用的进一步增强,金融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宰,它不仅使国际金融市场迅速膨胀,也给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突出表现为金融投机活动日益猖獗。目前,国际金融虚拟资本已是天文数字,1999年全球游资已达7.2万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是投机资金。一旦金融市场投机过度,必然导致严重的经济动荡和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明证。江泽民同志指出:“西方国家大力发展‘新经济’,加速推动经济全球化,造成西方国家的财富不断增加,但这些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论“三个代表”》第58页)可以肯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外扩张的空间将不断缩小,其调解矛盾、缓解危机、延长寿命的手段将日趋减少,其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也日渐枯竭,资本主义最终走向历史尽头。

三、经济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机遇和挑战

必须看到,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为:首先,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从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和国际竞争营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因为经济全球化使得参与世界市场的主体日益增多,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对少数发达国家企图凭借自身优势垄断世界市场和国际事务的做法提出了挑战,而且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增强,世界多元格局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任何企图通过建立单极世界,称霸全球的图谋,都必将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既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力支持,也为社会主义国家充分利用国际信息资源和先进科学技术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尽快改变自身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状况,缩短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再次,跨国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它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日益突出,为社会主义国家吸收、利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利用其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及高素质人才,

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参与中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最后,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社会主义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国内条件。以我国为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全球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低谷时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关键的一条,就是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毫无疑问,这些丰硕成果的取得,为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社会主义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原有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力图维护这一旧秩序,以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而社会主义国家要想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维护本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仍须经过长期的斗争。二是西方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的挑战。就现状而言,社会主义国家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经济发展的质量上,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距离。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重要内容。一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利用其科技、人才优势,给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设置种种障碍,既要占领社会主义国家广阔的市场,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和打压政策。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今天,社会主义国家依然是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在国际敌对势力的眼中,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总是一种异己的力量。可以确信,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西方发达国家必然进一步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分化”、“西化”的战略图谋。其中,文化渗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加紧向全世界传播他们的价值观念。目前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既不是高新技术产品,也不是军火,而是流行文化。可以说这是美国向其他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最具威力的“隐形炸弹”。

总之,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风险共存。从总体上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大于风险。社会主义国家只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正确的战略和积极的对策,就能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经济全球化下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为作用和客观进程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的历史产物,我们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积极参与,又要谨慎稳妥,量力而行;既要冷静沉着,又要坚决果断,善于把握机遇。总之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讲是既要坚持原则立场,又要讲究斗争艺术,真正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正确对待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革命道路。这是我们过去取得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的最可宝贵的经验,也是我们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大潮,面对强大的资本主义全方位的攻势,赢得比较于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开创社会主义美好前程的最大的优势。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鉴于目前世界上“一球两制”的客观现实,我们还要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同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同发达国家既矛盾斗争又借鉴合作的关系。现实中代表两种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矛盾斗争是错综复杂,有时又是十分激烈的。对我们来讲,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原则立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动摇了这一点,面对依然强大的资本主义的攻势,我们就丧失了根本,就丧失了“比较优势”所在。但同时,我们还要看到,社会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产生的固步自封的社会,无论是其运动、思想还是社会形态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没有脱离开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世界背景。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再像过去那样闭关自守搞封闭,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因此,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充分吸收和利用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壮大我们自己。这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针对当时一些人这样那样的担心,他又回答说:“这样做是否违反社会主义原则呢?没有。因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

其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社会主义国家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经济力、科技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一争高低,立于不败之地,根本上还是在于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努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就是:“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8]而这就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但这并不像一些人所理解的那样,认为只要经济或者说只有先把经济搞上去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或才有可能解决。

实际上,从国际方面来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来都不希望当今世界再崛起一个或几个在综合国力上能与它们平起平坐的国家,特别是无法容忍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之根本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正发展壮大起来,这些发达国家无时无刻不在想尽各种办法干扰、破坏我们的建设大局,力求达到削弱我们的国家实力的险恶目

的。当前的主要表现是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加强对落后国家的资本输出和市场侵占的同时,加紧从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上对这些国家的渗透和影响。

从国内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对此,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影响和阻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以上两个方面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力原则立场的现实处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担心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我们不能拿空话而是要拿事实来解除他们的这个忧虑,并且回答那些希望我们变成资本主义的人。”为此,就要求我们在对外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紧建设植根于民族传统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立足于本国实际而又充分吸收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的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力争在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好,从而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始终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动力,开放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国之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初曾经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0]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时机,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然而,经济全球化也为某些西方大国肆意干涉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提供了“名正言顺”的借口,如“西方化”,就是用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制度和观念来一统世界的过程。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一些西方大国在与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交往时,往往附带许多政治条件,也就是利用其科技和资金的优势达到某种险恶的政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一个必须十分清醒的原则立场是:在整个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立场,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发展自己的主动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想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必须立足国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艰苦奋斗,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干革命、搞建设,而不能主要或完全依靠外来力量。

综上所述,经济全球化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命运。马克思揭示的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历史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仍然有效。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上,应立足于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经的历史进程,主动在与资本主义

的交往、联系与斗争中壮大和发展自己,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取得与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提高社会主义的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最终在与资本主义的较量中取胜,开辟全球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五、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既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又积极参与世界经济进程,并在这一进程中发展自己,对各个国家和民族都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就中国而言,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其挑战的严峻性更是不言而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要想在21世纪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必须跻身于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之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交流与协作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经济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中国充分利用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提供了有利时机。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挑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强大经济科技优势的挑战,面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和挑战,面临西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战。

在新的世纪,实现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环境下,我们应因时应势,把握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坚持社会主义的统一,走出一条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路。因此,当前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大力全面提高整个民族的经济全球化观念和意识,深刻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孤立进行,必须置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从而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全球化进程中争取应有地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中国与全球经济相谐合的步伐,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和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政治发展能力,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长期稳定与发展。

总之,在21世纪,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一定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张骥.经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3]秋石.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未来,求是.2004

[4]邹文 王伟.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福建东南新闻网.2003

[5]房宁.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j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