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必备(红宝书配套习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1 18: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
Ⅲ本章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各自地位的认识。
[内容链接]《200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以下简称《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要想选对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几个方面内容,这些内容的地位如何。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和二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在这两方面中,第一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它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该题应选B。
2.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C.意识本质问题
B.世界本原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掌握情况。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解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在于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所作的回答不同,即世界的本质是否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A.B.D三项虽然都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排除。
3.“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考点点拨]这道题结合批判伪气功、伪科学,考查了对一种错误观点哲学本质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解析]“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一种夸大心理因素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可见,D符合题意.主张物质与意识具有统一性的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故A 项本身不正确,也不符合题意。主张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把意识说成与物质一样的东西,是B项所述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是D项中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提出“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唯物主义的观点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解析]题干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张载关于唯物主义的典型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常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中国古代的五行说,即“金、木、水、火、土”等观点。这种物质观承认和坚持了物质的客观性,但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缺乏科学的抽象。所以该题应选D。
5.哲学的党性是指
A.哲学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为一定阶级服务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
D.可知论同不可知论的对立和斗争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党性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解析]哲学的党性是指在世界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这里一定要把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区分开来。哲学的党性与哲学的阶级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哲学的阶级性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哲学从属于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映。所以,本题答案为B。
6.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解析]荀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天道有自身固有的运动规律,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发生改变。这里荀子用客观规律性来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抹掉了“天”的神秘色彩,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A.B 项是历史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C项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都不合题意,因而都不是正确答案。
7.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
1
了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科学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中所起作用的诠释。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3页知识点二、2.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解析]A.B.C三项都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其中A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伟大发现之一;B尽管不是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C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但是,马克思变革旧哲学,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使唯物主义与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新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键,是马克思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由此可见,D选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8.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依据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页知识点二、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就在于它始终严格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真理并不断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所以选B。A项是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不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依据,但B 项是根本依据,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的有
A.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C.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
D.世界观和方法论没有直接联系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1.哲学与世界观的方法论
[解析]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而方法论是指在一定世界观指导下所形成的观察事物、解决问题最一般的方法和原则。世界观中包含方法论,方法论中渗透着世界观。所以,世界观与方法论是一致的。因此,本题应选ABC。而D项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选。
2.下列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有
A. 理论和实践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真理和客观规律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该题涉及知识面较广,是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
题干是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即意识和物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在备选答案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属于物质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B是错误的。所以应选ACD。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所包括的两
个方面是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是怎样的问题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识记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据。因此,正确答案是BC。A.D虽然也是哲学中的问题但不是基本问题,故不选。
4.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
A.唯心主义回答都是否定的
B.唯物主义回答都是肯定
的
C.有些唯心主义回答是肯定的
D.不可知论者的回答都是
否定的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确认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包括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思维能认识存在,即都是可知论。而只要承认思维能认识存在,也就必须承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这是一致的。所以在回答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上,唯物主义都是肯定的回答,而有些唯心主义做出肯定回答,有些则不是。由于不可知论否认世界的可知性,当然也就否认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据此分析可知,正确答案是BCD。
5.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基本问题,是因为
A.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B.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C.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
2
D.是人们实际活动的基本问题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原因的理解。[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也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个根本原则。考生应该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内容及其原因。
6.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A.一切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真假在于能否由经验来证实
B.数学和逻辑学的概念和命题来源于人的理性的自由创造
C.认识是以抽象的概念、符号、公式等形式反映自然与社会
D.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确认。[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解析]题中的备选项从形式上看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考生能够抓住每一个选项的关键词,也就不难做出选择。
A.B两项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项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D则是唯物主义观点,这是哲学中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一个重要命题,如果考生不熟悉这一命题的来源,容易误选。
7.下列哪些思想是哲学党性原则的正确含义
A. 哲学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
B. 哲学不存在超党派的“中派哲学”
C. 哲学斗争就是阶级斗争
D. 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取决于阶级斗争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党性的理解和把握。[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解析]一切哲学均依其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回答,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阵营),没有超然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中派”。因而,A.B 正确;C则明显错误。至于D项应明确,哲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是受阶级斗争影响的,但不取决于阶级斗争。
8.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两种主要形态的唯心主义的特点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解析]B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中的“存在”是个多义词,既可以指物质存在,也可以指精神存在;既可以是客观精神的存在,也可以是主观精神的存在,因此世界统一于“存在”这个观点各种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故A项也不能选。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的观点,D项是宗教唯心主义的观点,故选CD。
9.唯心主义和宗教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下列哪些命题表明了这一趋势
A.跟着感觉走
B.上帝就在我心中
C.上帝代表爱
D.人的意志、欲望、直觉决定一切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相区别的特点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解析]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把世界本原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个人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的哲学学说,如A项“上帝是实体性的存在”;而主观唯心主义则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个人的主观感觉或意识,选项A.B.C.D都表明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发展趋势,所以为正确答案。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是因为
A.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有了绝对真理的理论体系
B.使得无产阶级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科学理论武器
C.创立了唯物史观,使得社会科学第一次成为科学,使得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D.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解析]马克思主义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我们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而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我们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因此,A项不正确,应选BCD。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以下哪几个选项的统一
A.实践性
B.革命性
C.科学性
D.阶级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页二、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
[解析]该题四个选项全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但是只有A.B.C三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有的考生可能选革命性和科学性,有的可能选革命性和实践性,但这不能全面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1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3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D.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考点点拨]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页知识点二、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这是 2004年新大纲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的描述,所以A.B.C是正确的选项。而D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也是2004年考纲新增但未考的知识点。所以通过本题,考生要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与根本特征。
13.当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有
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B.证明、充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C.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的课题
D.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5页知识点三、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
[解析]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具体说,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新课题,并要求其进一步发展,ABCD为正确答案。
14.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它们的态度是
A.注意批判吸取它们中某些合理、有启发性的东西
B.反对人本主义,赞同科学主义
C.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发展和科学精神
D.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的态度。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6页知识点三、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
[解析]现代西方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因此对待现代西方哲学不能采取支持一种思潮,反对另一种思潮的方法,而应该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因素。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体现为
A.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
B.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C.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中国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体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页知识点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等于用中国哲学代替马克思主义,也不等于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中国哲学。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斗争,影响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C.与唯心主义结合的辩证法是不科学的辩证法
D.与形而上学结合的唯物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之间的正确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3页知识点二、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历史观的统一
[解析]哲学上除了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之外,还伴随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发展观的对立和斗争,但后者从属于并影响着前者,A项正确。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与形而上学相结合则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即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故B.D两项也正确。唯心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则不是科学的辩证法,如黑格尔的哲学,B项正确。所以,ABCD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三、辨析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要点](1)此观点错误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它把哲学当成包括一切具体科学在内的理论体系,这是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它的作用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包罗万象的科学,必然导致用哲学原则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用主观的联系代替客观的真实联系,从而阻碍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结束了“科学之科学”的统治,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上的根本变革。
2.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是跟随在事实后面的
反复思考。
[考点点拨]此题考查考生对哲学功能的理解和掌握。
4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要点](1)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形态,其功能首先在于反思。哲学的反思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和世界的认识关系或观念关系的研究;二是对人和世界的实践关系的研究。
(2)哲学不仅具有反思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功能。正确的哲学不仅能科学地说明世界、反思世界,更重要的是强调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是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
(3)此命题夸大了哲学的反思功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3.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涵、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以及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区别。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2.哲学基本问题;第2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第2页知识点一、3.(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答案要点]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的原则,即承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就是说,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因此,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不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1)旧唯物主义不懂得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实践引进到认识中来,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反映论;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把辩证法同认识论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认识论发展成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3)旧唯物主义的认识满足对于世界的解释和说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则不仅说明世界,而且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4.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答案要点]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5.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3页知识点二、2.实践的观
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答案要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各持一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正确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实践活动的物质性和辩证运动揭示出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物质性和辩证性,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它以实践为基础,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由此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四、分析题
1.剖析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说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是
如何广为散播,蒙蔽群众的。
[考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的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一、3.(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答案要点](1)唯心主义的产生有其认识根源。主要是因为:第一,人类实践有其局限性,在实践和科学发展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存在不少不足。第二,尤其是人类直到今天还被大自然的许多未解之谜所困扰;第三,过去长期受到社会压迫,面对剥削、奴役、战祸等种种社会困难,人们无法从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社会关系的主人,这也极易于产生社会生活受超世俗力量支配的思想。这些,都是唯心主义得以存在的重要条件。第四,科学发展到今天,尚不能充分阐明人类意识、思维的某些特征,留下了地盘。第五,更重要的是,历来的没落阶级、剥削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而有目的地鼓吹唯心主义,使唯心主义往往作为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和政治蒙骗的手段广为传播。
(2)李洪志所宣扬的“法轮大法”正是利用了人们在认识上的某些误区,利用了当前哲学教育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薄弱环节来蒙蔽群众并试图达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因此,与唯心主义及各种歪理邪说的思想斗争仍将是长期的、艰巨的,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更是我们实际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2.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
和无产阶级阶级性高度统一的科学。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科学性、阶级性、革命性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2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答案要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它第一次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论证了实践在认识和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并强调理论要付诸实践,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体现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的科学性,又规定了它的彻底的革命性。
5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彻底性,它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重要特征的、彻底完备的哲学理论;其次还表现为它坚持实事求是的客观性原则。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阶级性,公开申明自己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还表现为它具有最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阶级基础和保证。(4)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而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阶级性是统一的、一致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和一致。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相一致,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正确、越科学,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就越能使它的革命性得以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越反映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发挥它的革命作用,就越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越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就越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并能保证它的科学性;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就越符合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能更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
3.分析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7页知识点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答案要点](1)“七一”重要讲话论证了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变革旧中国的需要;而中国工人阶级的兴起和五四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了根本前提。
(2)“七一”重要讲话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其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3)“七一”重要讲话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
(4)“七一”重要讲话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途径。既要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更要概括和总结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成为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基本规律的理论。
(5)“七一”重要讲话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总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4.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本题为新增知识点对应试题)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本知识点为新增知识点,希望大家要有足够的重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4页知识点二、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要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把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统一起来,为我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还能够为我们的思考和实践提供人生观的启迪和价值观的支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开阔人的胸襟,增加人的智慧,提高人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
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能够指导我们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它告诉我们,人不能脱离客观世界,不能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我们不仅要对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而且要有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矛盾、个人与社会矛盾的思路和方法。
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导向作用。作为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也指导我们正确地把握自我、规范人生。它告诉我们,虽然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但单个人不能孤立地存在,任何人都必须同其他社会成员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劳动,以解决自己的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问题,因此,不能离开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而孤立地片面地讲人生观问题。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明确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价值观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核心是对人生和事物的评价问题。作为哲学的世界观不仅要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包含对对象意义的理解和评价。人生观也是如此,人生观包含对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的评价。世界观和人生观决定价值观,决定人对对象和人自身活动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学习马
6
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价值观的问题,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正确理解价值观念的更新,使价值观念的更新同社会发展的进步方向相一致,从而自觉地投身于社会全面发展中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Ⅰ本章历届真题考查统计表
1995年以来本章知识点命题情况统计与分析如下:年份
题型 1995年[]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单项选择题[3]2〖5〗2 1
1 2[]1[]1不定项选择题〖4〗1
2 1 1 2辨析题
[2]1[6]1[10]1论述题材料题命题总结与探究本章的内容往往也是以出选择题为考核的主要题型。物质的本质,其唯一特性要真正理解。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要提起注意,另外对于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把握。
Ⅱ本章大纲新增知识点
本章无大纲新增知识点
Ⅲ本章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旧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如果考生知道题干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时的一个观点的话,此题很容易做出正确选择。唯心主义往往夸大实践活动中精神因素的能动方面,把实践归结为精神的活动,所以A.B两项不正确。旧唯物主义包括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或者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消极适应环境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看不到实践的能动性;或者把实践活动狭隘地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活动。而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从现实生活中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了实践的本质。因此应排除D,而选C。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列宁唯物主义科学物质范畴的定义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
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列宁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中揭示了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客观性和实在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和派生性,将二者区别开来;又从二者的统一中界定物质,揭示物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具有可认知性,表明物质与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是统一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
3.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
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能动作用问题的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与可之所以能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是他长期观察,对竹子有透彻了解的结果,这说明人脑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反映到人脑之后,才形成意识,也就是说,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所以应选C。而A项是说意识的起源,B项是说意识的本质,D项是物质的特性,均不符合题意。
4.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
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
D.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特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解析]本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实践的特点,但题干中由“打制粗糙的石器”到“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一人类实践活动本身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即随工具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只能表明实践是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因此选D。选项
A.B.C虽然表述正确,但不最符合题意,故不选。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特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能动作用
[解析]由于先天素质、生理过程的原因和后天实践的经验、社会环境、群体利益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个体意识的差别,也就造成了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
7
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主体,因时间、地点和利益的不同,对同一对象也可能形成不同的反映,产生意识的不同反映,这都说明了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因此选C。A.B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D项表述不正确,意识的形成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无论导致意识的主观差异有多大都有其客观根源,这是正确无疑的。
6.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
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考点点拨]本题用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来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A.B两项是唯心主义观点,很简单的可以排除。题干强调的是先有设计图,后按设计图施工建大厦,这就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而不是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所以应选C而不是D。另外,C项的表述若换成“意识转化为物质”或“意识创造物质”也是正确的。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识记。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6页知识点三、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解析]题干中的命题是列宁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著名论断,是说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现象都统一于运动着的物质。如果考生知道这一引言的出处,则很容易地将A项自然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唯心主义的观点、D 项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排除掉,而选出唯一的正确答案B。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列宁对物质的概括和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次完成的。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同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则认为物质就是原子,这个认识虽然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有所进步,但并非是对物质范畴的科学规定。真正科学的揭示物质范畴本质的是列宁,他是通过概括和总结哲学史上对“物质”探讨的成果,并依据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而得出的,当然也是与社会实践水平和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因此应选ACD。
2.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掌握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是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只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层次、一种结构状态,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则是对种种具体物质形态的结构、层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从以上分析可知A.D两项的表述正好相反,BC 为正确答案。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物质的一般
C.不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缺陷的综合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9页知识点一、2.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三大主要局限性,即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它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不可分割的原子,它不懂辩证法,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而无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他们的唯物主义不可能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从以上分析可知应选ABCD。
4.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考点点拨]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哲学问题上的分歧的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一样都坚持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一基本原则,但是,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具有不彻底性的缺陷,认为世界是孤立的、永恒不变
8
的,而不是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即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和意识有能动作用,更不承认“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因此,B.C.D为二者的分歧所在,故为正确选项。A 项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为迷惑项,应排除。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考点点拨]本题考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方以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自然科学家、朴素唯物主义者。他通过把气作为物质的一般而论证了世界的物质属性,认为“气、声、光、形”等都是作为物质载体的“气”的相互转化而表现的四种基本形态,反映了他关于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物质存在多样性的思想。A项中的多元论是指世界的本原不唯一,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最终陷入唯心主义。
6.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
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9页知识点一、2.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基本知识,一般考生都能掌握。但将二者的关系具体化为不同的观点,让考生进行选择,也就有了一定难度。解答此题,考生应知道运动是绝对的,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而静止是相对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简单地说二者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据此分析可知四个选项全部正确。
7.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计时,现代人们用24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
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
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属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9页知识点一、2.物质的存在形式
[解析]该题选项涉及到时间的客观性、时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是客观的。人们的时间观念是主观形式,观念、思想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变化、发
展的。A.B都否认时间的客观性,因而,只有C.D是正确的。
8.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A. 司法人员办案
B. 艺术家表演
C. 运动员训练
D. 农民育种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实践的基本形式。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解析]四个选项都是人们的实践活动,但题目问的是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只要懂得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就不难判定。A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D是生产实践,属于基本形式;B.C不属于基本形式。所以,应选AD。
9.实践活动的展开的几个基本环节有
A. 确定一定的实践目标
B. 规划一定的实践计划
C. 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法
D. 实践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及实践结果及其检验
[考点点拨]本题所考知识点: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解析]A.B.C其实是指实践观念的确立,这里把其具体化了。D是指根据实践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具体准备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是对实践的结果进行检验,一般说来,完成了预定的计划,实现了原定的目标,就意味着实践的成功,反之就是失败。所有选项都正确。
10.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观
化
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
容
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
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所包含的内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2页知识点二、2.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解析]实践是由实践主体、中介(工具、手段)、客体和环境诸要素构成的系统。实践过程是通过目的、手段和结果的反馈调控而实现的。人通过实践使自己成为一种自我创造的主体性存在,并把人自身之外的存在变成自己活动的客体。实践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和中介,实现着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方向运动,体现环境的改变和人的自我改变的一致性。其中的四个选项,全面揭示了题干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正确的。
11. 关于实践的主体、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A.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
9
认识活动的人
B. 物也可以成为主体
C. 实践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客体具有客观性
D. 实践的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客体不是
[考点点拨]考查考生对主体、客体的认识和理解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2页知识点二、2.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解析]人才能成为实践的主体,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而物是不能成为实践的主体的,所以A正确,B不正确。人作为实践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客体是一种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作为客体的客观事物在成为客体的前后都具有客观性的特征,所以C正确;实践的主体、客体都是历史范畴,所以D不正确。正确答案为A.C。
12.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
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3页知识点二、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概括了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全部内容。人类世界即“属人世界”,是指在人类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有机体。“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界,指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又指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或尚未人化的自然界,它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二者即分化又统一,实践是他们分化统一的基础。就共性而言,无论是人类世界还是自在世界都具有客观性。就区别而言,人类世界又不是自在世界。很显然C项不符合题意,其他三个选项都正确。
1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
A.自在世界是客观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
C.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D.自在世界是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区别点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3页知识点二、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选项A,本身没有错,但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都是客观世界,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共同特点,不是二者的区别点,所以不选。选项B.C.D则揭示出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区别的根本特点,符合题意,为正确答案。
1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包含的内容的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解析]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关系的承担者;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A项中“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的说法是错误的,应排除。B.C两项的正确性很容易看出来。正因为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所以马克思概括说:“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因此D项也正确。
15.根据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应承认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够创造客观世界
[考点点拨]本题是综合考查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该题有一定的难度,它不仅要求考生掌握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的原理,还要求通过这些原理去判断一些命题的正误。选项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说法完全抹煞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简单化了,实际上把意识看作可以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东西,这同样是错误的。所以应排除。选项B.C.D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符合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原理,为正确答案。16.“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题干中用拟人的手法很形象的说明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A、B.C三项都正确。D项“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说法是不正确的,应予排除。
10
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意识本质的认识和掌握。[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题干是马克思关于意识本质的著名论断,揭示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因此该题的正确答案是CD。B项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错误的说法,物质世界而非人脑是意识的源泉,故A.B都是错误选项,应排除。
18.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
A.前者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后者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
B.前者具有能动创造性,后者不具有能动创造性
C.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通过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确认人类意识的本质特征。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由于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反映特性,因而思维模拟是可能的。思维模拟又称人工智能,它可以代替人的某些脑力劳动,但它同人类思维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题中所给选项中的 A.B.C.D都正确反映了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关系,为正确答案。
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的能动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解析]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表明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再大,不能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可能创造物质,也不能突破物质世界的限定,如果说意识可以创造物质、可突破物质世界的限定,这就转化为唯心主义的观点了,所以本题要排除选项A。至于选项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选项,意识反映世界,同时在反映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高度体现。所以本题选BCD。
20.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上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方法论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6页知识点三、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解析]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中的运用和体现,这些哲学观点即党的哲学理论依据。从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可知,A.B.D是其哲学理论依据;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则与党的思想路线无直接关系。故排除C项。答案是ABD。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C.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意识的能动性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页知识点一、3.(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
[解析]A.B.C三个选项都是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唯心主义则相应地认为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运动是人们精神的运动、时空是意识和观念的产物、意识决定物质,所以A.B.C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为正确选项。而D项则是二者都可承认的观点,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也承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唯心主义则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把意识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因此D不正确。
22.自然界万物千姿百态,社会诸形态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如
A.都是感觉的复合
B.都可以被认识,都是客观实在
C.都是不停地运动
D.都有各自运动的规律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然界万物和社会形态的共同点。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3页知识点二、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解析]自然界万物是物质,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也是物质。既然都是物质现象,共同点便好选了。A项否认其是物质现象,显然是唯心主义观点;其他三个选项从不同的方面说明自然界万物和社会形态的共同点——客观实在、都在运动、各有自身运动的规律、都可认识。所以,B.C.D都正确。
三、辨析题
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上的物质范畴和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关系。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8页知识点一、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11
[答案要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表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物质观表明,物质与具体的实物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哲学的物质范畴不是指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的东西;而各种实物则是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3)但二者又是有联系的,哲学的物质范畴是从各种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它抽象、概括的是一切实物的共同的、普遍的特性,既客观实在性,这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因此,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一说法是正确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9页知识点一、2.物质的存在形式
[答案要点](1)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这一论断非常正确,充分反映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因此把二者等同起来,说物质就是运动,运动就是物质,则是非常不正确的。
(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区别。物质是标明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运动则是表明这个客观实在是怎么样的一个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它是一切变化的主体,运动不过是作为物质的根本属性而存在着。
(3)由此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同物质与运动是否等同是两个问题,不容混淆,不能把物质的属性,既使是根本属性同物质本身等同起来。犹如我们说铜具有导电性,但不能说导电性就是铜。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的本质以及实践在人的产生、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1页知识点二、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答案要点]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说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人只有通过实践才称其为人,才表现为人,才能生存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实践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所以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正是这种实践活动不断地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2)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正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意识,使人的生命活动成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成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
(3)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人类活动方式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关系、社会本质”,从而使自己成为社会存在物。
(4)人在实践活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所以,实践构成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庸俗唯物主义观的批判能力。[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答案要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意义上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它表明,意识尽管是与物质根本不同的一种现象,但意识并不神秘。它即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人的大脑天生固有的。它不同于物质,但并不能说脱离物质,它是人脑这种高度发达、严密组织起来、极其复杂的高级物质的机能。这一点一方面表明,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意识并不是物质的一般的产物,也不是随便什么物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把这种机能比喻为像胃分泌胃液那样,这是非常错误的。首先,这种比喻歪曲了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人脑是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以后才生产意识的,它并不是分泌意识。其次,这种比喻不是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而且犯了把意识与物质混淆起来的错误。因为胃分泌的胃液是一种具体形态的物质,如果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岂不是把意识也当成一种物质了吗。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能完全代替人脑。[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的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的理解和把握。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4页知识点三、1.意识的产生、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答案要点](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6.“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分歧。
[内容链接]见《参考书》第16页知识点三、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答案要点](1)这是德国哲学家杜林提出的命题,是错误的。它掩盖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存在”是一个缺少具体规定性的模糊不清的概念。不同派别的哲学
12
正在阅读:
考研政治复习必备(红宝书配套习题及答案)04-11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01-10
绘本课《小种子》教学设计 doc12-27
参观博物馆教案107-07
C语言递归详细解答06-08
2015年优秀学生干部入党转正申请09-08
2014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 第三单元 海洋和陆地(湘教版)06-10
2020高考政治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练习:高考对题练 13 高考第38题对题训练 Word版含解析05-06
字幕要求09-22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红宝书
- 考研政治
- 习题
- 必备
- 复习
- 配套
- 答案
- 不看后悔!多台电视共用一个机顶盒的方法!!!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典型例题2(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 安全通道口、楼梯口 和临边安全防护(新编版)
- 2010学年第一学期五年级数学每月一测试题(四)
- 001中国近代史纲要历年试题及答案
- 关于高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论文
- 【初中英语】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2015-2022学年上学期9月月考八
- 2022-2022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全景调研及市场全景评估报告(目录)
- 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座谈会上的发言
-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生理学详解(十一)
- PLC邮件分拣和四层电梯课程设计报告
- 激光测距仪使用说明
- 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考研复试题库
- 2022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14《小蜗牛》同步练习C卷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字词及文学常识复习
- 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第二教育联组2022-2022学年八年级10月联考数学
- 公司团建活动方案公司活动大全
- (完整word版)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习题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