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历史复习预测试题6

更新时间:2024-06-28 15:3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高考预测试题(6)·预测题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型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D.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25.“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农民土地私有制

26.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27.下图为希腊哲学发展简图,由甲图转向乙图的关键人物是( )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28.“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29.“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30.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十六到十八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海上殖民霸权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31.1830年,在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下列对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享有民主权利的人数逐渐增多 ②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③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 ④议会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

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②奥斯特创立电磁学理论 ③格拉姆发明电动机 ④狄塞尔发明柴油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3.列宁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的手段取得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这段话说明列宁主张( )

A.发动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实现工业化以赶超西方国家

34.195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上说:“自然,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国家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是( )

A.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B.资本家丧失了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国有经济的比重日益上升 D.股票分散化,企业职工也拥有股票 35.《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浬的作品,书中写到“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这部作品应属于哪一文学流派(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荒诞主义

第Ⅱ卷(非选择题,32分)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32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40.(3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二

材料三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四 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粗放型的传统发展模式。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金、劳力、原材料和能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1吨标准燃料所产生的GDP比较,我国为395.8美元,美国为2172.8美元,日本为5747.8美元,德国为4351.5美元,印度为1430美元,世界平均为2167美元。消耗同样的能源所创造的产值,我国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数,单位能源平均利用率只有30%左右。研究表明,如果再不正确处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那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很可能被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等问题所抵消。

材料五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宣传画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共“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具体措施是什么?(2分)有何意义?(6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工业化道路探索上的什么实践活动?(3分)结果如何?(6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述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 (6分)根据材料三、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其变化的主要原因。(9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认识?(5分)

三、选作题。共4小题20分。每小题10分。要求:条理清楚,紧扣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4.(10分)【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寺子屋是日本从幕府时期一直发展到明治时期的著名民间教育机构。它往往存在于乡间,以庶民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它的课程设臵大体是:首先必须学的是平假名、片假名,还有汉文、《三字经》、《实语经》、《童子经》等,书法、算盘和地理也是必修课程。其它如书信模板、商业用语模板、农业用语模板、木匠用语模板等,也都是全国性的共道教科书。

——【日】依田熹家《日本通史》

材料二 明治政府于1872年颁布第一部教育改革法令《学制》。在此基础上,寺子屋教育被勒令停办,各地兴办新式小学。这些学校的课程设臵一般包括:读物、算术、书法、写字、熟读、作文、理科、地理、历史、修身、体操。有些好一些的小学还要增设几何和一两门外语课。据统计,在每周的学时总数中,属语言类的科目占40%,数理、地理、历史合占53%,其它的修身等科目占7%。

——伊文成、马家骏《明治维新史》

材料三 朕,念我皇祖皇宗荦国宏远,树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世济其美,此乃我国体之精华,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于此。……一旦危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如是,则不独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显彰尔先祖之通风。斯道也实为我皇祖皇宗之遗训,而子孙臣民之所当遵守。通诸古今而不谬,施诸中外而不悖。贬庶几与尔臣民俱拳拳服膺成一其德。

——1890年明治政府《教育敕语》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是其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也有学者持相反

意见,认为正是其教育改革才最终导致明治维新走向歧途。

——天涯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日本明治维新前期“寺子屋教育”的特点。(3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新式小学何不同?(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教育敕语》的核心思想。(2分)结合所学,说明《教育敕语》产生的主要背景。(2分)

(4)你赞同材料四的哪种观点?(2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

45.(10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学士倭仁认为“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抵御外侮。

材料二 奕称“查西术之借根,实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犹目为东来法。特其人情性缜密,善于运思,遂能推陈出新,擅名海外耳。其实法固中国之法也。天文算术如此,其余也无如此。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因此中国人学习西学并非“舍中法而从西人”。

材料三 严复《论世变之函》称,“今成之称西人者,曰必善会计而己,又曰彼擅技巧而已。不知吾今兹之所见所闻,如汽机兵械之伦,皆其形下之粗迹,即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亦其能事之见端,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荀扼要而谈,不外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代表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说明你判断的依据。(4分)

(2)奕所说的“中国创其法,西人袭之”,符合史实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这番说法的意图。(3分)

(3)据材料二、三,在奕、严复看来,西方列强得以强大的根源有何不同?(4分)

(4)基于二人认识的差异,他们如何把学习西方落实到具体的社会重大实践中?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4分) 46.(10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宣称)总统再公不能像在我国如此之长的历史中那样仅

是个国内的人物了。我国的力量和资源已上升到头等地位,从今以后,我们的总统必须水 远是世界列强的领袖之一……我们要把他看做是每时每刻都在担任海军司令的人物,他 可以命令我们到世界任何地方去。

——引自布鲁斯特·C·丹尼《从整体考察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 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 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 理它。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 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 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 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 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引自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美国倡导建立国联的目的。(3分)

(2)材料二的作者对国联在制止国际危机方面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联合国的?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3分)

(4)从材料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原因。(5分) 47.(10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康熙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很有政绩和影响的皇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帝王治天下,自由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节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功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坚固。

——《清圣祖实录》卷一五一

材料二 噶尔丹者……自言受达赖封为准噶尔博硕克图汗。三十五年,圣祖亲征噶尔丹,至克鲁伦河。噶尔丹败窜,慰其部下曰:“此行非我意,乃达赖使言南征大吉,是以深入。”

——(民国)柯劭忞等《清史稿》卷五二五《藩部八·西藏》

材料三 大臣皆言藏地险远,不决进兵议。圣祖以西藏屏蔽青海、川、滇,若准夷盗据,将边无宁日。且贼能冲雪缒险而至,何况我军。五十七年,命皇十四子为抚远大将军……于是蒙古憨、王、贝勒、台吉各帅所部兵,或数千、或数百,于五十九年春随大兵扈从达赖喇嘛入藏。

诏加封……第六世达赖喇嘛于九月登座……以拉藏旧臣贝子康济鼐掌前藏,台吉颇罗鼎掌后藏。

——引自(清)魏源《圣武记》卷五《国朝抚绥西藏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长城观。(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噶尔丹叛乱与部分西藏势力之间的关系,(2分)并分析噶尔丹言论的意图。(3分)

(3)对于西藏地区的管理,康熙一改历代的传统做法。(3分)据材料三概述其做法的创新之处及历史意义。(3分)

【参考答案和解题指导】

一、选择题:48分。

24.D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发生于夏朝建立,禹将王位传给启。

25.B 通过此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可知,时间为汉代以后,首先排除A选项,时间不符;这项制度是实施的标准是“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因此正确选项为B。

26.B “天人感应”学说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神化皇权,认为人君受命于天,统治天下,即宣扬“君权神授”,所以应当“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A项是为加强大一统服务的;如果人君无道,实行暴政,则上天会降下灾异进行惩罚,因而统治者应实行仁政,C项是君主实行仁政的具体表现;D项属于绝不能改变的“王道之纲”。

27.B 甲图关心的重心是什么是万物的本源,为水、火、土等,这是感性的,而乙图正义、幸福、快乐、勇敢,属于精神、道德层次。

28.A 本题切入点是了解到共产党与美之间的关系。显然B两项是不符合题意,此时意识形态斗争激烈;C、D两项时间不符合,注意“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

29.A 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正确信息,并解读和分析历史信息。材料体现了传播基督教与开辟新航路的关系。传播宗教只是开辟新航路的精神动力,而非主要目的,更不能据此说明教会已经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组织者。新航路的开辟是葡萄牙、西班牙政府组织的,以掠夺财富为目的。随后开始的殖民扩张也是在殖民政府的组织下进行的。

30.C 17世纪是荷兰“海上马车夫”的世纪,但17世纪后半期三次英荷战争后,至18世纪荷兰海上霸权地位丧失,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影响,人口的增长也受到制约。故选C。

31.A ①、②、③、④的表述均与材料相符合,也与史实相符合。故选A。

32.A ①、②、③均体现了“电力火花”的特点,但④是新机械的发明,与电力无直接关系。故选A。

33.A 解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中的关键句“首先用革命的手段达到这个水平的前提”,以及“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

34.D 解本题,要深刻理解“人民资本”和“人民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是指人民也持有公司股票,但实质仍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垄断资本主义控制国家政权的本质。

35.B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清楚地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工人的生活现状,明显属于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二、非选择题:37分。

40.【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新中国工业化历程,折射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属于时政热点问题。第(1)题第一问是简单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问要联系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回答。第(2)题第一问可联系图片,得出是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第二问要从资源、国民经济比例、环境等角度归纳其影响。第(3)题是内涵式问题,要从速度、数量到效益、质量等角度分析归纳;第二问原因要联系科技革命、可持续发展战略、现代化的要求和全球化等因素思考,整合答案。第(4)题谈启示、认识,要联系工业化、现代化与国情,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等予以分析说明。

【参考答案】(37分)(1)措施:实行“一五”计划;(2分)

意义: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的落后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6分) (2)实践:发动“大跃进”运动,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3分)

结果:浪费了大量人力和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环境破坏等。(6分) (3)变化:由注重工业化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工业化的效益和质量。(或由不可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6分)

原因: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经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挑战。(9分)

(4)认识:要从国情出发选择工业化道路;要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或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5分)

三、选作题:15分。

44.【解题指导】第(1)题是内涵式问题,要联系办学的主体,教育的形式以及教育的内容回答。第(2)题也是内涵式问题,也要联系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内容等进行比较说明。第(3)题要联系儒家学说分析作答。第(4)题第一问是判断式问题,属于开放式问题,可以赞同,也可以不赞同。赞同要从教育的进步性作答,不赞同则要从教育的局限性作答。

【参考答案】(15分)

(1)特点:民间办学;注重教育的通俗适用;偏重儒家传统文化。(3分) (2)不同:政府主导;重视近代科学技术;重视外语教育;(3分) (3)核心:忠君思想(或儒家忠孝思想)。(2分)

背景:1889年《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2分)

(4)(前者)理由: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2分)

(后者)理由:宣扬忠君爱国和武士道精神,最终使日本因对外侵略扩张而战败;给日本人民以及东亚和平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分)

45.【解题指导】解答第(1)题只需剖析材料即可。回答第(2)题,要结合对材料一观点的理解来领会作者的意图。第(3)题明确指向就是要“据材料二、三”,而不是主观猜测。回答第(4)题借助所学知识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注意设问中的“积极意义”指向,不要求写其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15分)(1)顽固派、洋务派。依据:“尚礼仪”“在人心”来应对危机,显然是守旧之举;主张“学习西学”救国,是“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体现。(4分)

(2)不符合史实。西方人在古代受到中国四大发明的影响,在近代独立发展科学技术。奕这样说一方面是无知,另一方面更是为了减少推行洋务运动的阻力。(3分)

(3)奕: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严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即“学术崇真”、“刑政为公”)。(4分)

(4)奕发起洋务运动,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严复发表《天演论》,并参加维新变法,推动政治变革。(4分)

46.【解题指导】第(1)题是内涵式问题,可以从材料看出美国表面是维护世界和平,而实际上是要夺取世界霸权。第(2)题是判断式问题,要联系材料中国联发挥的客观作用予以分析说明,举例论证。第(3)题作者从两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了联合国的作用,由此可以判断出作者的观点是比较客观的,应予以赞同和支持。第(4)题是比较式问题,国联和联合国在解决一些重大国际危机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发挥出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大国谋求霸权和推行强权政治。

【参考答案】(15分)(1)表面上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实质是凭借美国强大的实力,向世界各国扩张势力。(3分)

(2)基本正确。20世纪30年代,国联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都没有起到制止侵略、维护和平的作用。 (4分)

(3)联合国在成立后的30年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苏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赞同。 (3分)

(4)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没有起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原因:一些大国为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5分)

47.【解题指导】第(1)题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的民心和长城内外都是我国领土作答。第(2)题第一问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西藏势力支持噶尔丹叛乱;第二问则要联系材料中噶尔丹推卸责任予以回答。第(3)题也是内涵式问题,联系材料中以当地少数民族统治西藏的举措回答。第(4)题要从管理方式以及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回答。

【参考答案】(15分)

(1)观点:民心的长城比砖石的长城更坚固;长城内外都是中华民族领土的组成部分。(4分)

(2)关系:噶尔丹叛乱过程中,得到了部分西藏势力的支持。(2分)

意图:噶尔丹把叛乱责任全部推到达赖喇嘛身上,妄图迷惑不明真相的信徒。(3分) (3)创新:向忠诚于清朝的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授予职衔,把西藏上层人物纳入到朝廷命官的序列。(3分)

意义:初步改善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建置(管理体制),使之直接置于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之下。(3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g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