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6 06: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学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备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过硬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能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与研究、化学应用技术开发及与化学相关的其他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基础教学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事教学、研究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能力,并能通过相应级别的计算机水平测试。 2、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相关产业发展状况,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

3、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4、懂得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技能,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5、掌握一种外国语,掌握本专业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知识,具有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三、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化学专业英语、环境化学等。 四、学 制 四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

学生应修完本专业所有必修课程(通识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师教育必修课程),获得115.5 个学分;必须修满应修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获得36个学分;必须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其它实践性环节,获得28个学分;总计修满179.5个学分,方能毕业。 七、教学计划表

(一)化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时分配表

各学期学时分配 课程类别 一 各学期教学周数 通识教育必修课 必修学科基础课 课 专业必修课 教师教育课程 选修应修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 应修专业类选修课 小计 平均周学时

学时总四 17 170 二 17 194 136 119 34 三 17 187 五 17 六 17 17 七 5 八 4 数 108 778 204 952 289 150 470 2843 比例 14 210 68 85 27.4% 7.2% 33.5% 10.2% 5.3% 16.5% 100.0% 221 187 51 30 68 506 153 102 30 102 387 153 102 30 137 439 34 60 10 373 26.3 85 119 68 68 483 468 (二)化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学分分配表

各学期学分分配 课程类别 一 各学期教学周数 通识教育必修课 必修学科基础课 课 专业必修课 教师教育课程 选修应修通识教育选修课 课 应修专业类选修课 小计 军事理论(训练) 实践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实习 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 教育见习

学分总四 17 9 二 17 10 8 5 三 17 11 五 17 六 17 1 8 6 2 7 24 1 1 七 5 1 八 4 数 108 43 12 43.5 17 10 26 比例 14 12 4 4 24.0% 6.7% 24.2% 9.5% 5.6% 14.5% 9.5 8.5 3 2 4 27 7.5 6 2 5 21 2 4 1 21 2 0.5 5 6 4 4 25 25 151.5 84.4% 2 2 2 2 1.1% 1.1% 1.1% 1.1% 0.5 0.5 0.5 1 1

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 小计 总计 0 2 12 8 8 12 8 28 6.7% 4.5% 15.6% 2.5 24 0.5 26 0.5 25 2.5 29 12 18 21 26 12 179.5 100.0% (三)化学专业(教师教育方向)全程教学计划表 课程性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B2000301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 概论 B20003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B2000304 中国近代史纲要 B200030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3 3 3 4 4 4 4 1 1 1 1 2 1 1 3 45 10 4 4 34 24 42 70 68 56 68 68 68 28 34 34 34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课周学时数 外一 二 三 四 五 总学授课 上机 实验 学时 时 14 17 17 17 17 课内学时分配 68 68 34 24 42 36 34 56 68 68 68 28 34 34 34 六 七 八 17 5 考核 类型 4 2 4 考试 2 17 10 考试 21.5 1 1 2 考查 2 3 5 4 2 考查 2B0310301 计算机基础及应用 B0310302 程序设计基础 B0210301 大学英语-1 通B0210302 大学英语-2 识B0210303 大学英语-3 必B0210304 大学英语-4 修课 B1210301 体育-1 B1210302 体育-2 B1210303 体育-3 B1210304 体育-4 B2100301 形势与政策 B2200301 B220030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1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 34 34 考试 04 4 2 考试 0 4 2 3 考试 0考试 0考试 0 4 考试 0 考查 1考查 1考查 1 2 考查 136 4 1 4 考查 214 17 51 778 150 68 68 14 17 51 考查 2 考查 2B0110301 大学语文 通识必修课小计 应修通识选修课小计 学B0811001 高等数学-1 科B0811002 高等数学-2 考查 0 710 68 150 68 68 71 15 11.5 11 10 5 4 2 2 考试 0 4 考试 0

基B0811003 普通物理 础学科基础课小计 课 B0811004 无机化学-1 B0811005 无机化学-2 B0811006 无机化学实验-1 B0811007 无机化学实验-2 B0811008 分析化学 B0811009 分析化学实验 B0811010 有机化学-1 B0811011 有机化学-2 专B0811012 业B0811013 必B0811014 修课 B0811015 有机化学实验-1 有机化学实验-2` 物理化学-1 物理化学-2 4 12 3 3 1 2 3 2 3 3 1.5 1.5 3 3 1 1.5 3 1 4 3 1 68 204 51 51 34 68 51 68 51 51 51 51 51 51 34 51 51 34 68 51 34 68 5 4 3 7 1 4 8 考试 0 204 51 51 考试 0 3 考试 034 68 考试 0 4 7 考试 051 3 4 3 3 考试 068 考试 051 51 考试 03 3 3 2 考试 051 51 3 3 3 考试 0考试 051 51 考试 0考试 0B0811016 物理化学实验-1 B0811017 物理化学实验-2 B0811018 仪器分析 B0811019 仪器分析实验 B0811020 结构化学 B0811021 化工基础 B0811022 化工基础实验 专业必修课小计 B0900401 教育学 教师B0900402 心理学 B0100401 教师口语 34 51 考试 0考试 051 考试 034 2 4 3 9 考试 068 51 考试 0考试 034 7 7 0 考试 0 43.5 952 3 3 2 3 2 2 2 17 1 1.5 2 1 1.5 51 51 34 51 34 34 34 289 10 35 34 17 34 527 51 51 34 51 34 34 34 425 0 13 11 9 2 2 3 3 3 考试 0 考试 0 3 6 考试 0教B0811401 化学教学论 育B0900403 班主任工作 课B0300401 现代教育技术 程 B0811402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教师教育课程小计 专B0811201 实验室安全 业B0811202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类B0811203 化学教学测量 选修B0811204 科研写作与指导 课 B0811205 化学文献与检索 考试 0 2 2 2 6 考试 0考试 0考试 0 289 0 8 17 34 17 17 2 18 2 2 考查 0 考查 0 7 4 考查 0考查 017 考查 0

B0811206 普通生物学 B0811207 生物化学 B0811208 食品化学 B0811209 化学史 B0811210 化学专业英语 B0811211 中级无机化学 B0811212 综合化学实验-1 B0811213 无机功能材料 B0811214 高等有机化学 B0811215 有机波谱 B0811216 有机合成 B0811217 综合化学实验-2 B0811218 统计热力学 B0811219 表面化学 B0811220 环境化学 B0811221 环境监测 B0811222 现代分离技术 B0811223 高分子化学概论 B0811224 材料化学 B0811225 精细化工概论 B0811226 现代生活化学 B0811227 绿色化学 B0811228 药物化学 专业类选修课 应修专业类选修课小计 课内学时学分总计 B2100801 军事理论(训练) B0200801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3 2 2 2 2 2 1 2 2 2 2 1 2 2 2 2 1.5 2 2 2 2 2 2 51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5 34 34 34 34 34 34 51 34 34 34 34 34 1 1 3 2 2 7 4 2 2 2 2 2 2 7 8 考查 0考查 0 考查 0 考查 0考查 0 8 考查 034 考查 034 34 34 34 2 考查 0 考查 0 7 7 考查 0 2 2 考查 034 考查 034 34 34 22 17 34 34 34 34 34 34 8 考查 0 考查 0 考查 012 18 考查 0 7 考查 0 8 考查 0 2 2 考查 0考查 0 考查 8 考查 0 2 考查 0 51.5 930 26 470 795 17 387 17 118 66 12 6 16 39 32 8 18 16 151.5 2843 2267 85 491 71 28 29 28 30 23 26 25 16 2 2 2W 2W 2W 2W 12W 12W 32W 2W 268 17 17 17 17 0实B0811801 社会调查与学年论文 2 践B0811802 教育见习 2 实12 习 B0811803 教育实习 B0811805 毕业论文 实践实习小计 8 28 1W 1W 00.5W 0.5W 1W 0 12W 012W 0 课内学时学分总计中不计课外学时和实践实习学时学分。

08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B0811)化学(本科师范类)专业

高等数学(1,2)

(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编号:B0811001-B0811002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136 学分:8

课程目的: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数学工具去分析和解决生物学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针对生物专业而开设的高等教程,分两学期完成:前学期包含函数、连续、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应用,后学期包含微分方程、向量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应用重积分无穷级数及线性代数中基本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高等数学(1-3)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2、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五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普通物理

(General Physics)

课程编号:B0811003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68 学分:4

课程目的:学习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了解物理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生物提供必要的物理模型,为进一步学习深造,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及近代科学技术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内容:力学、热力学、电磁学、波动光学、狭义相对论初步、量子力学初步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1、《基础物理学》(上、下册),梁绍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大学物理简明教程》,梁励芬,蒋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参考书目:《普通物理学》(第五版),程守洙、江之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无机化学(1,2)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004-B081100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02 学分:6

课程目的:培养学生具有解决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课堂讲授、自学与讨论,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及动力学、溶液中的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沉淀平衡和配位平衡四大

平衡等初步知识,并在原理的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初步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掌握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

课程内容:无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元素周期律、化学平衡、化学热力学、近代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电化学基础等理论;牢固掌握重要元素及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用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化学计算,为今后学习后继课及新理论、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1、《无机化学》(上下册),北师大等,高教出版社,2002年

2、《无机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吉林大学,高教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等,高教出版社,1994年

2、《无机及分析化学》,倪静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3、《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2002年

无机化学实验(1,2)

(In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006-B0811007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02 学分:3

课程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术和操作技能;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素养;探索创新精神和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为理论课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和印证化学基础理论。

课程内容:基本操作有:玻璃仪器的洗涤;试剂的取用;试管反应操作;沉淀的分离和洗涤;离心机的使用;试纸的选择和使用,常压、减压过滤操作;蒸发浓缩;结晶和干燥等。初步培养正确记录、合理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和作图方法。初步学会pH计、电导仪、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分析法;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非水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实验》,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基础化学实验》(I)(无机及分析化学部分),崔学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陈烨璞,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4、《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马春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008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测定方法,明确认识到分析化学是以准确测定为目标,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学会处理复杂平衡的方法,简化复杂的平衡关系式,达到解决实际分析问题的目的。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掌握有关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和数据处理;化学分析法;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非水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分析化学》(上、下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分析化学》,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00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2

课程目的:学习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计算方法,分析测定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熟悉实际样品分析的步骤并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

课程内容:分析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化学分析基本实验、以及实际样品的分析等。包括分析天平称量练习,酸碱浓度比较 ,NaOH标准溶液浓度标定,HAc含量测定, HCl标准溶液浓度标定,碱灰含量测定,EDTA标准溶液浓度标定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分析化学实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2、《无机化学实验》,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教研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3、《分析化学实验》,华中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有机化学(1,2)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010-B08110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02 学分:6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了解前人做科研工作的具体过程与一般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用途、来源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协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应用范围;有机结构理论,重要的反应机理,尤其是各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反应性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概念,天然产物,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有机化学》(第四版)(上、下册),曾昭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胡宏纹,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下册),邢其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有机化学》(上、下册),尹冬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有机化学实验(1,2)

(Organic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012-B0811013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02 学分:3

课程目的:训练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与分析、鉴定的方法,并让学生及时掌握现代有机合成、分离、鉴定的手段;通过有机实验,还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此外,通

过有机实验能加强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达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

课程内容:有机化学实验是体现有机化学理论、实现有机化学反应的实验性基础课目。包括一些重要、基本的有机实验单元操作;典型化合物的鉴别及鉴别手段和方法;各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检测手段;各类仪器的正确使用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有机化学实验》,曾昭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复旦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物理化学(1,2)

(Physic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014-B081101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102 学分:6

课程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加深对自然现象本质的认识;使学生学会物理化学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获取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化学,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胶体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物理化学》(上、下册),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参考书目:1、《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物理化学》(上、下册),上海师范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11月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016-B0811017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85 学分:2.5

课程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原理的认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常用的物理化学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手册、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初步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方法的训练。

课程内容: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及胶体化学等部分有代表性的实验。并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实验,根据现有仪器条件,力求在实验方法、实验技术上得到较全面的训练。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物理化学实验》,复旦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参考书目:《物理化学实验》,吴子生、邓希贤,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仪器分析

(Instrument Analysis)

课程编号:B0811018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现代仪器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

课程内容:光谱学分析方法,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离方法及其他技术等。包括原子吸收、发射、质谱、X射线、紫外-可见分子吸收、荧光、磷光、红外、激光拉曼、分子质谱、电位分析、伏安和极谱法、气相色谱、高效波相色谱、热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等方法及计算机应用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仪器分析》,朱明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仪器分析》,赵藻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2、《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林树昌、曾泳淮,高教出版社,1994年

3、《仪器分析》,武汉大学化学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仪器分析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019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4 学分:1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学习光谱学分析方法,电分析化学方法,分离方法及其他实验操作。包括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电位分析、气相色谱、高效波相色谱、热分析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仪器分析实验》,华中师范大学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仪器分析实验》,赵文宽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结构化学

(Structural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02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68 学分:4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微观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获得原子、分子及晶体结构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了解在原子、分子和晶体层次上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结构;理解“结构决定性能,性能反映结构”的相互关系;了解研究分子和晶体结构的近代物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清楚某些实验方法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前修课程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为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从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出发,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分析和解决问题。

课程内容:该课程为化学专业课。通过学习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建立起微观世界的基本概念,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处理微观系统的基本步骤,并以势箱中的粒子、一维谐振子,氢原子和类氢离子作为示例。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原子及分子中电子运动、核运动及及它们相互作用的微观图象,用以研究化学键理论,分子间作用力、化学反应理论,各种光谱、波谱、X射线理论。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物质结构》,潘道皑、赵成大、郑载兴,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参考书目:《结构化学》,王荣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化工基础

(Chem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课程编号:B081102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目的:使学生熟悉化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及解决途径与方法。提高应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化工单元操作、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工艺过程优化、技术经济分析、环境保护与三废处理及化工过程开发、典型化工产品工艺学、流体流动过程及流体输送设备、传热过程及换热器、传质过程及塔设备,工业化学反应过程及反应器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1、《化工基础》,张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化学工程基础》,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化工原理》,姚玉英等,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

2、《化工基础》,吴迪胜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化工基础实验

( Experiment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Foundation)

课程编号:B0811022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4 学分:1

课程目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化工过程技术与设备,实验方法学,现代测控原理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设计化工过程单元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掌握先进的测量手段和计算机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内容:完成流体流动阻力测定、雷诺实验、 柏努利方程实验、传热系数测定气体的吸收、实验液体的精馏(填料精馏塔)等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一定实验操作、数据处理方面的训练,从而使所学有关化工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等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巩固、深化和加强,也为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化工原理实验》张光旭,武汉理工大学教材中心, 2007年

参考书目:《化工原理实验》杨祖荣,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化学教学论

(Chemistry Pedagogy)

课程编号:B0811401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目的:学习和掌握中学化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培养从事化学教学工作的基本理念,能用理论知识指导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具备从事该职业的基本素养。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针对化学教育专业而开设的教师教育课程,一学期完成,主要包含: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模式、化学学习论、不同类型课程教学等。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刘知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新理念化学教学论》,王后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化学教学论》,周勇,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化学教学论》,王克勤,科学出版社,2006年

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Teacher Professional Skill Training)

课程编号:B0811402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基本职业技能。

课程内容:口语表达技能、书写及书面表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实施技能、说课、评课技能、组织和指导综合活动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 考核方式:考试

教 材:《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魏书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书目:1、《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指导》,杨国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2、《班主任工作技能》,涂光辉、雷晓波,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魏饴、张天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概论》,杨国全,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年

实验室安全

(Safely of Chemical Laboratory)

课程编号:B0811201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10 学分:1

课程目的:本课程旨在加强化学安全知识的教育,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课程内容:主要讲解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操作过程安全知识。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自编

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实验教材 2、无机化学实验教材 3、分析化学实验教材 4、物理化学实验教材

5、化学品安全网(http://www.hxpaq.com.cn)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Research o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编号:B0811202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5 学分:1.5

课程目的:使学生掌握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加深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准确观察现象、合理处理数据、准确描绘仪器装置图、撰写实验报告、查阅化学手册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验中遇到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及优良素质,为胜任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及进行初步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实验室规则、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基本仪器介绍,基本操作,天平、酸度计、分光光度计使用介绍,数据处理及实验报告的书写要求。基本仪器的加工。中学化学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论》,肖常磊,钱杨义,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初中、高中化学教材

化学教学测量

(Measurement in Chemistry Teaching)

课程编号:B0811203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从化学教育的实践出发,让学生了解教育测评的含义,教育测量的评价指标,学习教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以及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掌握教育评价的方法、教育测量结果的整理、转化与组合,了解教育评价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及调控方法,掌握标准化考试、智力测验、学生品德测评特点与方法以及教学工作的评价方法和中小学办学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体系。

课程内容:一、概述;二、基础统计知识;三、编制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四、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五、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化学教育统计与测量导论》,李广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1、《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刘知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2、《中学化学教育导论》,吴焕云,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化学文献与检索

(Chemical Document retrieval)

课程编号:B0811205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1.5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掌握化学化工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快捷地从检索系统中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资料。

课程内容:本课程结合化学专业文献的具体情况,对各类化学化工类文献(期刊、图书、专利、文摘、索引、目录等)的查阅方法及查阅技巧作了详细的介绍,同时重点介绍了各类文献的著录格式、编排方式、索引类型与使用方法,阐述了查阅CA、国外专利、重要手册丛书的基本方法;图书馆各种数据库使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化学化工文献与信息检索》,张翠梅、周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目:1、《化学化工文献检索指南》,李文遐,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2、《科技文献检索》,冯子良、李秀英等,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

3、《Chemical Information Sources》,Wiggins G.,McGraw-Hill Inc.,1991年

普通生物学

(General Biology)

课程编号:B0811206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51 学分:3

课程目的:学习普通生物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生命科学的全貌,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生物学、个体生物学、生态学等内容。重点介绍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的组织和器官特征;能量和物质代谢;生物生殖类型;生物遗传与变异;各主要生物类群等内容。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普通生物学》,顾德兴、张桂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1、《普通生物学》,陈阅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分子遗传学》(第一版),孙乃恩、孙东旭、朱德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3、《分子遗传学》(第一版),张玉静,科学出版社,2000年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07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明了生物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作用和变化(物质代谢),还要研究能量变化(能量代谢),乃至信息变化特性。同时掌握生物物质—糖、酯、蛋白质、核酸等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途经及规律,掌握进行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课程内容: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介绍生物物质糖、脂、蛋白质、酶、核酸等的结构功能。阐明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分解及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介绍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技术。阐述基因工程、酶工程及生化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同时对生命技术的最新发展进行选择性的介绍。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聂剑初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生物化学》,沈同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2、《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罗纪盛,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食品化学

(Food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08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食品的原料组成、营养价值、安全性和风味特征;掌握食品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及其在储藏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课程内容: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水、维生素、矿物元素、色素的化学性质及其在加工和贮藏中的变化。同时也涉及食品中的酶、风味、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食品化学》,夏延斌,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 参考书目:1、《食品化学》,王璋,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 2、《食品化学》,胡尉望、谢笔钧,科学出版社,1999年

3、《食品化学综合实验》,黄晓钰、刘邻渭,华南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化学史

(History of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09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课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主要介绍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近现代的中国化学、现代化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对各个时期化学研究状况给予历史分析,判明重大发明产生的原因和前提条件,熟悉化学发展各个时期的重大成就及对世界闻名的影响,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渗透化学学科建立

与发展过程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与科学方法,评价过去科学家的理论与实践活动,探索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揭示前辈化学家的科学精神、治学态度、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与脉络,更好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实验与理论的关心,学习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自然科学问题,形成认识客观世界的正确观点和方法,学会从历史的观点理解化学的现状和发展远景,学习化学史不仅能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而且对其它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复合人才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内容:一、古代使用化学。获得认识和利用、古代制陶中的化学成就、古代金属冶炼中的化学成就、古代酿酒工艺。 二、古代的自然观。中国古代的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观。三、古代炼金术。中国的炼丹术、西方炼金术、炼金术在化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中国炼丹术没有衍变为近代化学的原因。四、医药化学的发展。炼金术向医药化学的过渡、医药化学的代表人物、实用化学的发展、医药派化学家的特点。五、近代化学和孕育。六、化学革命与近代化学的确立。七、近代科学原子论及原子—分子论的创立。八、有机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九、元素周期律的确立。十、物理化学的形成。十一、近代化学工业。十二、原子结构模型及现代化学理论的建立。十三、核化学的产生与发展。十四、现代无机、有机、分析化学发展概况。十五、现代结构化学。十六、中国近现代化学的发展。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化学史教程》,张家治,2007年

参考书目:1、《化学简史》,胡作玄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2、《化学通史》,赵匡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化学专业英语

(Chemistry Special English)

课程编号:B081121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化学专业词汇,提高和化学专业相关的中英文的互译的能力,以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开阔视野的能力。

课程内容:化工文献中的常用术语,常用化学化工词头、词尾、缩写词和各种有机化合物词汇的构成和书写。各类有机化合物各基团之间的构成、派生和相互关系,大的化合物分子的拆分和翻译,化学科技文献的翻译技巧等。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1、《化学与化工专业英语》,孙乃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化学专业英语基础》,(英)路易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科技英语语法新编》,新时代出版社,1997年

中级无机化学

(Intermediate In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11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通过修读本课程,能掌握近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运用热力学、动力学及结构、谱学知识掌握重要类型无机物的结构及反应性;了解、熟悉近代无机化学的某些新兴领域。对无机化学领域的一些新边缘学科如有机金属化学,原子簇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等有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课程内容:运用结构化学、物理化学以及其它前导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无机化学问题,使无机化学在理论和实验事实描述上得以加深和拓宽。主要内容包括酸碱理论、配位化学键和配合物电子光谱、有机金属化学、簇状化合物、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中级无机化学》 朱文祥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1、《中级无机化学》(第二版),唐宗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中级无机化学》,项斯芬,姚光庆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高等有机化学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14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在基础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的基础上,高等有机化学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有机反应机理进行较为系统详尽的

课程目的:使学生在修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物理化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系统的掌握绿色化学的基本慨念和基本原理。了解绿色化学的研究动向,为解决生产工艺和科学研究中遇到的各类环境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绿色化学致力于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采用可循环使用原料的、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的化学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研究经济技术上可行的、采用循环使用原料的、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对人类无害的化学过程的设计和应用。换言之,绿色化学就是把化学理论和方法、化工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应用于所有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以减少直到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有害的反应原料的使用、反应过程的利用、反应产物的生产和使用、反应溶剂的使用,尽可能不产生副产物,更加充分地利用资源,达到资源的循环使用,以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绿色化学与化工》,闵恩泽、吴巍,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参考书目:《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胡常伟、李贤均,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年

药物化学

(Medicine Chemistry)

课程编号:B0811228 课程类别:专业类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掌握药物的发现、发展、现状和进展,以及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为新药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内容:药物发现和发展的历史,各类药物的化学名称、基本结构、性质,基本药效官能团结构,药物的作用靶点,药物小分子及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方式(作用机制),药物的构效关系,药物在体内的化学转化过程(药物代谢),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基础,新药设计与开发,以及药物化学与其它学科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等。 考核方式:考查

教 材:《药物化学》,孟繁浩、余瑜,科学出版社,2010年 参考书目:《药物化学》,李玉杰、邢晓玲,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d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