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温州大学- 人文学院

更新时间:2024-01-25 04: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史(1919-现在)总参考资料 1.综合类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21、22),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张海鹏主编的十卷本《中国近代通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光一主编:《中国现代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陈明显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93),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丁守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徐达深:《《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实录》(10卷 ) 》,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韩泰华主编:《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五大》,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美)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刘彦:《中国外交史》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陶骅等译:《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 刘健清等主编:《中国国民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王金铻主编:《中国现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年版。 李新、陈铁健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1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张军民著:《中国民主党派史》(新民主主义时期),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石源华主编:《中华民国外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唐培吉主编:《抗战时期的对外关系》,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田保国:《民国时期中苏关系(1917—1949)》,济南出版社2000年版。 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宫力:《毛泽东外交风云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明伟、陈扬勇:《周恩来外交风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王俊彦:《开国外交》,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朱建华、宋春主编:《中国近现代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邱钱牧主编:《中国政党史》 朱汉国著:《中国政党制度史》 陈旭麓主编:《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王金铻、陈端云主编:《中国现代政治史1919-1949》,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严怀儒等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林茂生等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

高军等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华夏出版社1990年出版。 关海庭主编:《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杨超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出版。 李寿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施渡桥:《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字出版社1992年版。 孙健:《中国经济史--近代部分(1840-194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秦孝仪编:《中华民国经济发展史》 许涤新等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1993年版。 董长芝、李帆著:《中国现代经济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夏海贤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刘佛丁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6册),武汉出版社出版。 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5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来新夏主编:《北洋军阀史稿》,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 张静如等:《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版。 郭剑林:《北洋政府简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武汉国民政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舒龙等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共5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南京史料整理处1959年编《中国现代政治史资料汇编》,共四辑244册2190万字。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79年出11册,后又续编7册。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出版,共8册。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六大以前》,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六大以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册),中共中央党校1983年起出版。 《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江山:《共和国档案》,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 《中共中央青年运动文件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已出版四辑45册。 荣孟源、章伯锋主编:《近代稗海》,四川人民出版社从1985年起陆续出版。 周谷城主编:《民国丛书》,上海书店1989年起出版。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人民出版社1978年起出版。 《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选编》,中共中央党校1985年版。

2

《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版。 蔡尚思主编:《中国现代思想史资料简编》(5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郭贵儒:《青年运动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王国敏主编:《20世纪的中国妇女》,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军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中国统计年鉴》 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陈真、姚洛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章有义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三联书店1957年版。 《中国近代对外关系资料选辑(1840-1949)》(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杨云若、杨奎松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起出版。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革命史现代史专题报告集》,上海大学文学院1986年出版。 《中国现代史论文摘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革命史研究荟萃》,华东师大出版社1986年版。 《中国革命史人物研究综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共党史论著目录索引》,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1985年出版。 《中共党史文摘年刊》(1982年至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2.专题类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刘永明:《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一大\前后》,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黄修荣著:《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王宗华主编:《中国大革命史(1924-1927)》,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任建树等:《五卅运动简史》, 《五卅运动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北伐战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张福兴:《铁血北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张福兴:《十年内战》,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陈伯汉:《中国土地革命战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黄修荣著:《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中共温州独立支部与国民革命运动》,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 《红十三军与浙南特委》,中共党史出版社1988年版。 龙跃著:《坚持浙南十四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

《\一二·九\运动》,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姜念东等著:《伪满洲国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陈之中等:《抗日战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上下),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纪》,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日军侵华暴行实录》(1-4),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东史郎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拉贝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日军侵略浙江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袁成毅著:《中日间的战争赔偿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百团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皖南事变(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汪伪政权资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高新民等:《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刘庭华编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海军出版社1988年版。 《重庆谈判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解力夫:《朝鲜战争实录》(上、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美]约翰·斯帕尼尔:《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美]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抗美援朝纪实》齐德学著,华夏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朝鲜战争揭秘》沈志华著,台湾天一出版社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资中筠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美]邹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美]约翰·斯帕尼尔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华庆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邱石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4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出版。

《驾驭朝鲜战争的人》 杨凤安、王天成著,中共中党党校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朝鲜战争内幕》 [美]I-F-斯通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卷编辑部编,1990年9月出版。 《中国战典》军画博物馆编,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在志愿军总部》杜平著,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

《朝鲜战场1000天》吴信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朱世良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袁瑞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朱正著:《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谢春涛:《大跃进狂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麦克法夸尔(英):《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二、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谭宗级等:《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席宣等:《“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余习广:《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化大革命”上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论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金春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讲话》,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天安门诗抄》,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师东兵:《清明祭——四五运动纪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张化等:《回首\文革\》(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O年版。 印红标:《红卫兵运动述评》,见《回首“文革”》(下)。 刘小萌:《中国知青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火木:《光荣与梦想——中国知青二十五年史》,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 杜鸿林:《风潮荡落——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广东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历史的审判》,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沈宝祥:《真理标准讨论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蒋仲辉等:《十年改革风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汤应武:《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惊心动魄的56天(1989.4.15—6.9)》,大地出版社1989年版。 《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真相资料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北京风波真相和实质》,大地出版社1989年版。 徐彬:《’97香港回归风云》,吉林摄影出版社1996年版。 徐彬:《话说澳门》,吉林摄影出版社、澳门国际名家出版社1998年版。

3.文集类

《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毛泽东文集》(一至八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开始出版。 《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周恩来选集》、《刘少奇选集》、《朱德选集》、《李大钊

5

选集》、《李大钊文集》、《独秀文存》、《陈独秀文章选编》、《孙中山全集》、《瞿秋白选集》、《蔡和森文集》、《赵世炎选集》、《恽代英文集》、《张闻天选集》、《张闻天文集》、《任弼时选集》、《王稼祥选集》、《董必武选集》、《林伯渠文集》、《彭真文选》、《陆定一文选》、《李富春选集》、《叶剑英选集》、《李先念文选》、《薄一波文选》、《胡乔木文集》、《宋庆龄选集》、《蒋中正全集》、《汪精卫全集》、《邓演达先生遗著》、《章太炎全集》、《蔡元培全集》、《廖仲恺、何香凝文集》、《冯玉祥选集》、《张学良文集》、《邵力子文集》、《谭平山文集》、《沈钧儒文集》、《晏阳初全集》、《胡适选集》、《胡适文存》、《傅斯年选集》、《罗家伦先生文存》《梁漱溟全集》等。

4.回忆录、《日记》、人物传记、书信、年谱类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特里尔(美):《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施拉姆(美):《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吕星斗:《毛泽东和他的事业》(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张占斌:《中国:毛泽东热》,北岳文艺出版社1991。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956—197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版。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艾沐等:《评说邓小平》,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陈清泉、宋广渭著:《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叶永烈:《王洪文传》、《张春桥传》、《江青传》、《姚文元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叶永烈:《陈伯达其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林青山:《林彪传》(上下),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唐振南等:《刘少奇与毛泽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文史资料选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红旗飘飘》,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革命回忆录》丛书,人民出版社出版。 《红军长征》,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丛书,共12册,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解放战争回忆录》,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中共党史人物传》,已出5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民国人物传》,已出7集。 《解放军将领传》,已出14卷。 《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共7集。 《当代中国人物传记》丛书。

《中国人民志愿人物录》谭铮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聂荣臻回忆录》、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粟裕战争回忆录》、《黄克诚回忆录》、《萧劲光回忆录》、《杨成武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叶飞回忆录》、《程子华回忆录》、薄一波《七十年奋斗与思考》、李维汉《回忆与研究》、张国焘《我的回忆》、冯玉祥《我的生活》、胡适《四十自述》、邹鲁《回顾录》、黄绍竑《五十回忆》、《李宗仁回忆录》、《陈布雷回忆录》、《顾维钧回忆录》。 《毛泽东年谱》、《孙中山年谱长编》、《瞿秋白年谱新编》、《蒋介石年谱初稿》、《朱德年

6

谱》、《刘少奇年谱》、《周恩来年谱》、《任弼时年谱》、《董必武年谱》、《宋庆龄年谱》、《贺龙年谱》、《鲁迅年谱》、《陈独秀年谱》、《黄炎培年谱》、《陶行知年谱》、《蔡元培年谱》、《王明年谱》。 《胡适留学日记》、《鲁迅日记》、《谢觉哉日记》、《林伯渠日记》、《恽代英日记》、《陈赓日记》、《冯玉祥日记》、《毛泽东书信选集》、《周恩来书信选集》、《鲁迅书信集》、《新民学会会员通讯集》、《陈独秀书信集》等。

5.期刊类(当前) 《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抗日战争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研究》、《军事历史》、《军事历史研究》、《军事史林》《民国档案》、《民国春秋》、《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党史研究资料》、《党的文献》、《北京党史》、《党史文汇》(太原)、《党史博览》(郑州)、《东北沦陷史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毛泽东思想研究》、《邓小平理论》、《中国共产党》、《经济史》。

前言

张注洪:《中国现代史论稿》,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南京政治学院历史学系编著:《中国现代史争鸣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研究入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葛仁钧:《论新中国的历史分期》,《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04期。 徐裕龄:《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谢增寿:《中国近现代史断限的标志和分期的有关问题》,《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8年06期。 王美蓉:《中国现代史上限历史意义的比较分析》,《甘肃高师学报》 2001年06期。 滨下武志,何培忠:《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观点》,《国外社会科学》 2004年01期。 朱佳木:《共和国史、当代史与现代史三者关系的思考》,《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3期。 李宝红:《谈谈中国现代史的学习》,《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陆玉芹:《中国现代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参考资料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见毛选二P699。 彭明:《五四运动史》。 刘永明:《国民党人与五四运动》。 袁伟时:《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彭明:《五四运动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五四运动在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胡华主编:《五四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 《五四时期的社团》(4册),三联书店1979年版。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黎澍:《关于五四运动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79.1。 汪土汉:《五四运动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79.2。

7

金普生等:《试论“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杭州大学学报》1979.1—2。 董令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怎样领导了五四运动》,《山东师院学报》1979.3。 张圻福:《略论五四运动的领导权》,《中学历史教学》(苏州)1980.2。 陈培均:《关于五四运动的领导权问题》,《江西大学学报》1984.2。 夏宏根:《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反帝反封建运动》,《江西大学学报》1985.1。 李坚:《五四运动前并未出现大批共产主义知识分子》,《辽宁大学学报》1993.2。 李坚:《试评五四运动研究中的若干误区》,《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2,或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1998.6。 孙凡岭:《五四运动爆发原因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96.3。 吉文灿:《对“五四”价值取向的历史认正》,《江海学刊》(南京)1998.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1。

戴逸,杨念群: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 , 《中共党史研究》1989.3。 沙健孙:《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中共党史研究》1989.3。 王先俊:《“五四”时期不同思想派别的文化选择》,《中共党史研究》1999.2。 郭金梅:《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理论的探讨》,《内蒙古社会科学》1999.5。 曾长秋等:《五四时期各知识群体中西文化观评析》,《湖南大学学报》1999.2。 郭德宏:《五四精神与民族振兴》,《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10。 罗志田:《从科学与人生观之争看后五四时期对五四基本理念的反思》,《历史研究》1999.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9。 石仲泉:《五四运动和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党的文献》1999.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9。 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中共党史研究》1999.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9。 王东:《五四新文化运动若干问题辩析》,《哲学动态》1999.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8。 王湘军、朱志敏:《五十年来五四运动史研究概述》,《历史教学》(天津)1999.5,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8。 唐宝林:《陈独秀与五四运动》,《教学与研究》(北京)1999.8,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 刘永明: 《五四运动中的国民党人》 ,《中共党史研究》1989.3 虞和平:《五四运动与商人外交》,《近代史研究》2000.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8。 熊辉:《五四运动与农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8。 胡珠生:《五四运动在温州》,《温州党史》1997.1—2。 《略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期问题》,《安徽师大学报》1979.2。 彭明:《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文集》,学习出版社1999年版。 王章维:《“五四”与中国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美]周策纵:《五四运动史》,岳麓书社1999年版。

二.中共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参考资料: 王学勤:《陈独秀与中国共产党》,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档案资料》,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叶永烈:《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反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蔡灿津:《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疆大学学报》1979.1—2。 时进等:《怎样评价五四时期的陈独秀?》,《社会科学》1979.1。

8

周养儒:《“一大”前的上海“共产党” 》, 《党史研究》1980.1 。 周子信: 《北京“共产党小组” 》 , 《党史研究》1980.1 。

胡庆云: 《湖南共产主义者的建党活动》, 《党史研究》1980.1 。 邵维正: 《“七一”的由来》, 《党史研究》1980.1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党史研究》1980.1。 邵维正,徐世华:《“二大”的召开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党史研究》1980.5。 许俊基:《共产国际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北京师院学报》1980.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的经过》,《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1.2。 王来棣:《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几个问题》,《浙江学刊》1981.3。 陈汉楚:《试论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历史作用》,《江淮论坛》1981.6。 黄德渊:《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论战》,《安徽师大学报》1982.4。 陈汉楚:《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北方论坛》1982.4。 杨福茂:《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浙江的传播》,《杭州大学学报》1983.1。 金松林,田夫:《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研究述评》,《党史通讯》1983.9。 刘振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经过四个阶段》,《中共党史研究》1988.1。

唐纯良:《论中共二大前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9.6。 薛承,封春阳:《十年来党的创立时期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1991.2。 唐纯良:《再论中共二大前的国共两党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91.2。

曹仲彬,杜君:《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共党史研究》1991.6。 杨正国:《李达脱党的原因浅祈》,《中共党史研究》1994.5。 马承伦:《试论无政府主义对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产生影响的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1998.2。 范耀登:《试论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争:对立中的同一》,《广东社会科学》1998.2。 《90年代陈独秀研究的新进展》,《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98.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2。 顾昕:《无政府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开放时代》(广州)1999.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6。 于兴卫:《如何看待五四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河北学刊》1999.3。 于兴卫:《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几点思考》,《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2。 管怀伦:《中共“一大”并未采用民主集中制》,《江苏社会科学》1999.4。 徐行:《重评五四时期有关社会主义的两场争论》,《天津师大学报》2000.3。 吴小龙:《“少年中国”的理想追求及其分化:简评少年中国学会》,《浙江社会科学》2000.3。 陈志勇等:《五四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的确定》,《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3。 黄国雄:《关于共产国际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探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4。 邵维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日期和出席人数的考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 邵维正:《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对中共一大考证的回忆》,《中共党史研究》2000.4。 曹仲彬:《党的一大8月5日嘉兴闭幕考辩》,(同上)。 谢阴明:《中共一大党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0.5。 刘家贺:《“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若干阶段的探讨》,(同上)。 包晓峰:《纪念建党七十九周年全国党史学术讨论会综述》,(同上)。 曾林平:《浙江籍先进分子对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特殊贡献》,《中共党史研究》,2000.6。

9

三.北洋军阀的混战,革命形势的高涨 参考资料

《北洋军阀史稿》。 《中华民国史》。 《中国青年运动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 刘明逵等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史》1—6卷,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陈素秋主编:《京汉铁路大罢工史料汇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刘士圣编著:《中国妇女通史》,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王全营:《中国现代农民运动史》,中原农民出版社1989年版。 中村三登志:《中国工人运动史》,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刘巨才:《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史》,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年版。 王水潮:《中国学生的光荣历程:近代中国学生运动简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美)萧邦奇:《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唐宝林:《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史实》,《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3。 陈志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党史研究》1980.3。 邵维正:《衙前农民协会始末》,《党史研究资料》1983.9。 邵维正:《萧山农民运动》,《人民日报》1984.2.26。 陈志根:《衙前农民运动性质辨正》,《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 丁晓强:《衙前农民运动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2002.1。 张江明:《彭湃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和实践》,《近代史研究》1982.3。 张莲波:《1922年前后中国妇女参政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及争论》,《中州学刊》1998.5。 周俊义:《香港海员大罢工领导者探析》,《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9.1。 刘丽:《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国民党领导的》,《近代史研究》1986.2。 卢权:《香港海员大罢工是国民党领导的吗?》,《近代史研究》1987.5。 莫世祥:《也谈国共两党和香港海员大罢工》,《近代史研究》1987.5。 林德龙:《试论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郑州大学学报》1980.1。 关素贤:《“二七”斗争史研究述评》,《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1。

第二章 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 北洋军阀统治的崩溃

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参考资料: 黄修荣:《第一次国共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张广信主编:《国共关系史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唐培吉:《两次国共合作史稿》,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 王永春等:《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党史研究》1980.5。 肖甡等《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历史研究》1981.2。 宋汝香:《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的两重性》,《齐鲁学刊》1981.5。 虞祟胜:《也谈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兼与宋汝香同志商榷》,《齐鲁学刊》1982.4。 冯春明:《第一次国共合作形式问题的讨探》,《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3。 黄修荣:《共产国际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式》,《江汉论坛》1983.1。 欧阳辉:《试评述中共“三大”争论的主要问题》,《广州师院学报》1983.3。 周逸:《国民党“一大”是否确立了“三大政策”》,《江西大学学报》1983.3。 郑应洽:《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探讨》,《近代史研究》1984.1。 姜宣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和国共合作策略确立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

10

1985.2。 叶昌友:《“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最好形式》,《安庆师院学报》1985.2。 肖甡:《国共合作关系始于何时》,《中共党史研究》1990.4。 宋进:《新三民主义概念的提出过程考析》,《中共党史研究》1990.5。 李颖:《共产国际、苏联与国民党的改组》,《中共党史研究》1996.1。 陶用舒:《“党内合作”新论》,《益阳师专学报》1996.1。 姚金果:《90年代“第一次国共合作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1998.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4。 贾立臣:《试析陈独秀在二七惨案前后的思想变异》,《安徽史学》1998.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1。 蔡文杰:《重评中共四大前陈独秀的阶级分析》,《安徽史学》1998.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1。 陶用舒:《论国民党改组后的性质》,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8(摘要)。 白应华:《论中共第一次国共合作策略的根本失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5。 包爱芹:《国共“党内合作”方式探析》,《山东师大学报》1999.5。 孟庆春:《论“党外合作”向“党内合作”转变的转折点》,《河北学刊》2000.4。 王奇生:《从“容共”到“容国”——1924—1927国共党际关系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1.4。 李永伦:《论孙中山的民权观》,《云南社会科学》2000.1。 司桂梅等:《论孙中山的“直接民权”思想》,《东岳论丛》2000.4。 蒋大椿:《孙中山民生史观析论》,《中国社会科学》2000.2。 冯夏根:《试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社会作用》,《安徽史学》2000.3。 徐思彦:《试论孙中山的政党观》,《文史哲》2000.5。 谢晓鹏:《孙中山的训政思想述评》,《江西社会科学》2000.3。 蒋庆立:《孙中山经济思想略论》,《东岳论丛》2000.4。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参考资料: 华岗:《中国大革命史(1925—1927)》,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 王建吾等编:《黄埔军校史话》,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任建树等:《五卅运动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傅道慧:《五卅运动》,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五卅运动史料》,上海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所1981年编。 《省港大罢工资料》,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何锦州:《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华南师院学报》1982.2。 郭公和:《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及其部分毕业生简介》,《人物》1984.4。 陈以沛:《黄埔军校大事纪要(1921—1927)》,《人民政协报》1984.6.13。 张俊义:《英国政府与1924年广州商团叛乱》,《广东社会科学》2000.3。 王宗华:《试论一九二四年北京政变》,《武汉大学学报》1983.6。 金保华:《冯玉祥与北京政变》,《历史教学》1983.12。 蔡静仪:《北京政变的前前后后》,《南开学报》1984.3。 王双梅:《关于国民会议运动的几个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95.1。 何贵麟:《关于“四大”评价中两个具体问题的探讨》,《党史研究》1983.1。 任建树等:《少奇同志与“五卅”运动》,《社会科学》(上海)1980.2。 刘惠吾等:《瞿秋白与五卅运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1.2。

11

郭绪印:《重评五卅运动中的陈独秀》,《历史教学》1981.6。 梅雪:《试论美国在五卅运动中对华政策的演变》,《江汉论坛》2000.6。 杨雨青:《五卅运动的收束与“首都革命”的发生》,《北京党史》2000.3。 孙由德:《试论省港大罢工与北伐的关系》,《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3。 刘寒:《略述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历史教学》1983.8。

四.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参考资料: 《中山舰事件》,中共广东省党史研究委员会编1981年出版。 高德福:《戴季陶与戴季陶主义》,《历史教学》1980.5。 杨忠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求是学刊》1981.3。 孟庆春:《“一战”时期共产党人与戴季陶主义的斗争》,《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83.1。 周子信:《西山会议派召开的两次反动会议》,《党史研究资料》1984.4。 吴赐禄:《中山舰事件的主谋者是谁?》,《广州师院学报》1983.2。 向青:《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山舰事件》,《党史资料丛刊》1983年第二辑。 方庆秋:《蒋介石是怎样制造“三·二0”事件的》,《历史教学》1984.9。 卢冕持:《中山舰事件发生的历史原因和蒋介石的两面派策略》,《近代史研究》1986.1。 曾庆榴等:《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政治思想的矛盾及其演变》,《史学月刊》1986.5。 史辉华:《蒋介石篡权的前哨战——中山舰事件》,《党史文汇》1987.3。 戴鹿鸣等:《大革命时期蒋介石政治思想的演变》,《党史通讯》1987.9。 汤应武:《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的认识和策略》,《中共党史研究》1988.2。 刘建国:《试论“中山舰事件”的必然性》,《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4。 马振犊:《“偶然”之中的“必然”——1926年“中山舰事件”性质论》,《民国档案》1999.4。 施家福:《廖仲恺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作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五.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选一) 《答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问》、《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蔡和森文集》、《邓中夏文集》、《瞿秋白文集》 宋侠:《邓中夏关于革命领导权问题的理论贡献》,《党史研究》1980.5。 姜平:《邓中夏大革命时期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近代史研究》1981.2。 谭双泉:《邓中夏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贡献》,《求索》1984.4。 孙淑:《瞿秋白在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南京大学学报》1981.2。 张江明:《彭湃关于农民运动的理论和实践》,《近代史研究》1982.3。 王金铻:《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思想》,《史学集刊》1981年复刊号。 李明三:《党在大革命时期对武装斗争问题的认识》,《近代史研究》1982.3。 何一成:《也谈我党在四大以前对革命领导权的认识》,《湖南师院学报》1983.3。 李竹雪等:《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历史意义》,《武汉大学学报》1983.1。 姚守中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时期对农民问题的探索与实践》,《杭州师院学报》1983.6。 邱逸樵:《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江西大学学报》1983.2。 萧超然:《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问题》,《北京大学学报》1983.6。

12

阎平:《五卅运动与党的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1。 王关兴:《瞿秋白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十大贡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0.3。

六.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的迅猛发展,北洋军阀统治走向崩溃 七.统一战线的分裂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参考资料: 丁言模:《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张静如主编:《北伐战争》(1926—192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福兴:《铁血北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曾仁:《叶挺独立团的创建和发展》,《党史研究》1980.4。 曹立前:《大革命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4.4。 杨光:《北伐军进军浙江史略》,《浙江学刊》1981.2。 孙国权:《北伐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问题》,《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3。 陆卫明:《北伐战争时期的战略之争与国共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94.3。 曾宪林:《论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近代史研究》1982.1。 朱培民:《武汉国民政府不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近代史研究》1983.3。 郑志廷:《论武汉政府的几个问题》,《河北大学学报》1985.2。 曾宪林:《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迁都之争》,《江汉论坛》1983.7。 廖盖隆:《共产国际和中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研究》1986.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86.7。 藏具林:《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述略》,《吉林大学学报》1986.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86.7。 明月:《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大革命的失败》,《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2。 孙志学:《如何认识我党在大革命时期的领导作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0.1。 钱枫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0.4。 敢非:《关于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几个问题》,《南京师院学报》1981.1。 赴德馨:《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意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4。 梁琴:《略述第一次大革命运动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华中师院学报》1982.4。 赵丹清:《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大庆师专学报》1983.3。 杨熙曼:《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几个认识问题》,《党史研究》1983.4。 李义文:《共产国际和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四川师院学报》1985.1。 赵军祥:《对大革命时期革命领导权问题的再认识》,《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8。 孙尧奎等:《论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暨领导权问题》,《东岳论丛》1999.3。 王淑华:《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山西师大学报》1999.4。 孙延波:《大革命最终结局新论》,《济宁师专学报》1998.2。 梁国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南宁师院学报》1980.3。 易绍林:《正确认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江西大学学报》1984.3。 (美)约翰·帕特里克·海斯科克斯:《第一次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党史通讯》1984.6。 孙武霞:《“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始末纪事(1927.2—1927.4)》,《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0.1。 冯春明:《“四一二”前夕蒋介石汪精卫上海会谈始末》,《史学月刊》1983.3。 沈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与帝国主义关系再探讨》,《历史研究》1984.4。 牛大勇:《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历史研

13

究》1985.4。 王 君:《江浙财阀和蒋介石的上台》,《河北师院学报》1984.2。 史全生:《江浙财阀与蒋介石政权的建立》,《江海学刊》1984.4。 常建国等:《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党史研究资料》1983.1。 陈宁生:《郑州会议和徐州会议——“宁汉合流”的酝酿》,《近代史研究》1984.2。 张光宇:《关于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评价问题》,《党史研究》1983.5。 姚康乐:《对陈独秀右倾投降机会主义路线形成的一点认识》,《党史研究》1980.5。 王渔:《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究竟在何时形成?》,《党史研究》1981.2。 魏天柱:《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何时开始统治全党》,《党史研究》1981.6。 冯毅:《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形成的标志》,《历史教学》1984.1。 张建群:《陈独秀的家长作风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陕西师大学报》1982.3。 唐宝林:《论大革命时期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中共党史研究》1988.4。 季力:《李大钊研究综述》,《河北学刊》1984.5。

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

一.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中国 参考资料: 张宪文:《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杨翁:《皇姑屯事件的起因及经过》,《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1。 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措述评》,《重庆师院学报》1998.1。 张生:《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政策与实践述评》,《江苏社会科学》1998.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5。 林辉:《改订新约运动及其失败原因探讨》,《福建论坛》1998.3。 徐锋:《试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外交政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9。 郑则民:《蒋介石与抗战前国民政府的训政》,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10。 郑淑芳:《简论孙中山考试权、监察权独立的思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0。 钟声等:《论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的地方党政关系》,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11。 陈进金:《东北军与中原大战》,《近代史研究》2000.5。 郭正秋:《论新军阀混战中的蒋介石和张学良》,《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2。

二.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参考资料: 毛选一

《南昌起义》,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秋收起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秋收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广州起义资料》,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颜广林:《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若干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陈铁健:《从书生到领袖瞿秋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王年一:《关于“八一”南昌起义若干史实的考证》,《历史研究》1979.7。 刘录开等:《也谈南昌起义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的地位与作用》,《湖南师院学报》1980.4。《对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的战略决策不应否定》,《中共党史研究》1988.1。 刘勉玉等:《八一起义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重大转折的开始》,《南昌大学学报》1997.3。

14

张晓冬:《十年来有关南昌起义若干问题研究综述》,《学术研究》(广州)1997.12。 钟小敏等:《南昌起义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9.4。 皮明麻:《关于“八七”会议的几个问题》,《近代史研究》1980.4。 《八七会议的是非功过——陆定一谈中共党史(之二)》,《中共党史研究》2000.3。 刘益涛:《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若干问题的看法》,《教学与研究》1982.4。 吴荣宣:《何时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党史研究》1980.3。 夏以海:《也谈广州起义的历史地位——兼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由来》,《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0.2。 王勇:《对发动广州起义决策的再探讨》,《山东师大学报》1998.5。 胡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江西大学学报》1988.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88.11。 罗金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得失异同之比较》,《湖北大学学报》1988.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88.7。 陈培均等:《略谈袁文才、王佐之死》,《江西大学学报》1980.1。 李樾等:《回顾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两次历史性转变》,《党史研究》1982.6。 冯显诚:《论“六大”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分析》,《湖南师院学报》1983.1。 冯春明:《正确认识党的“六大”在根据地问题上的贡献》,《南京师院学报》1983.4。 方传铎:《浅论井冈山时期的开拓首创精神》,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8。 曾成贵:《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比较论》,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8。 赵庚林:《瞿秋白研究纵横》,《党的文献》1999.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4。 田松年等:《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写作动因新探》,《中共党史研究》1999.2。 张秋实:《中国革命转折时期的瞿秋白与罗明纳兹》,《中共党史研究》2000.4。

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土地革命的开展 参考资料: 舒龙等主编:《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资料选编》,复旦大学历史系1979年编印。 郭德宏:《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青岛出版社1993年版。 刘秉荣:《魂飘重霄九——苏区“肃反”大纪实》,花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戴向青等:《AB团与富田事变始末》,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冯建辉:《我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历史考察》,《中国社会科学》1980.2。 佟玉民:《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过程》,《历史研究》1981.4。 坚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几个问题》,《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82.4。 郑德荣:《略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东北师大学报》1982.6。 贺春禧:《土地革命前期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党史研究》1985.3。 高新民:《试论城市中心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中共党史研究》1988.4。 王桂琴:《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山东大学学报》2001.1。 李佩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未能及时确立农村中心的原因》,《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1。 郭德宏:《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80.6。 赵憎延等:《土地革命中阶级政策的变化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历史研究》1983.3。 坚毅:《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争鸣》1981.1。 张国琦:《也谈为何缺编红三方面军》,《争鸣》1981.2。 黄少群:《有关古田会议两个问题的研究》,《教学与研究》1981.2。 马齐彬等:《论“九月来信”的历史作用和古田会议的伟大意义》,《争鸣》1982.1。 瞿定国:《陈毅对古田会议的贡献》,《党史通讯》1983.4。

15

邱松庆:《中央苏区工业生产概况》,《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4.1。 章克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何时正式成立》,《近代史研究》1984.1。 吴小卫等:《中央苏区婚姻制度改革与妇女解放》,《南昌大学学报》1998.1。 刘雪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私营经济政策》,《中共党史研究》2000.6。 刘晓根:《苏维埃共和国民主法制建设及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0.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8。 陈谦:《试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倡廉的历史经验》,《江西社会科学》2000.4。 韩泰华:《共产国际与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中共党史研究》1988.4。 戴向青:《必须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肃AB团问题》,《中共党史研究》1990.5。 武国有:《论肃“AB团”误区的形成》,《中共党史研究》1994.6。 陈伙成:《关于红军的十个问题的研究》(上下),《中共党史研究》1994.3—4。 曹仲彬:《邓小平在苏区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批判》,《中共党史研究》1994.4。

四.中间政派的主张和活动 参考资料: 《梁漱溟全集》 严怀儒等主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简编》,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近现代政党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若干问题》,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高军等:《中国现代政治思想评要》,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朱汉国:《梁漱溟乡村建设性质新论》,《史学月刊》1995.6。 刘建皋:《改组派初探》,《历史研究》1981.6 。 唐宝林:《简论中国托派》,《中共党史研究》1989.1 。 张君等:《陈独秀转向托派和被开除出党问题剖析》,《近代史研究》1983.2。 唐宝林:《试论陈独秀与托派的关系》,《历史研究》1981.6。 赵玉霞等:《论中国20世纪二十年代的人权派》,《文史哲》1998.2。

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入侵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一.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参考资料: 《九一八事变》,中华书局1988。 《满洲事变》,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张熙:《“九一八”事变的原因》,《福州师专学报》1982.1。 徐先金:《试论“九一八”事件的起因》,《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3.3。 陈崇桥:《“九一八”事变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辽宁大学学报》1981.5 。 金安泰:《“九一八”事变与美国外交》,《史学集刊》1983.3。 陈红民:《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关于对日绝交的讨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1。 何岚等:《国联调解“九·一八”事变评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3。 邢丽雅:《“九·一八”事变前后日本对“满蒙政策”的演变》,《史学集刊》(长春)1999.3。 郭春梅:《九一八事变后临时中央的下层统战政策论析》,《山西师大学报》1999.4。 朱绍文:《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对我国东北的经济掠夺(1931—1945年)》,《中国 经济史研究》1999.3。 翟金忠:《“九·一八”事变前后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 欧正文:《第二次世界大战应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河南师大学报》1982.4。 何英:《抗日战争究竟应从何时算起》,《延安大学学报》1984.2。 李华明:《“一·二八”上海抗战大事记(节录)》,《社会科学》(上海)1982.1。

16

韩明华:《一·二八抗战和不抵抗主义》,《上海师范学院学报》1982.4。 邱钱牧:《试论九一八后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的转变》,《杭州大学学报》1982.4。 胡德坤:《走向全面侵华战争之路——七·七事变爆发前日本侵华政策初探》,《武汉大学学 报》1983.1。 巴拉钦等:《1931—1935年中共中央对蒋介石集团采取的方针之我见》,《内蒙古师大学报》 1998.6。 华洪珍:《蒋介石“安内攘外”政策析》,《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5。 黄道炫:《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0.2,或人大复印中现 史2000.10。 宿志刚:《蒋介石“安内攘外”论的历史演变》,《史学月刊》2000.5。

二.日帝加紧对华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参考资料: 《“福建事变”资料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施振兴等:《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北方论丛》1979.2。 孙凤云等:《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北方论丛》1979.4。 陈瑞云:《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历史地位》,《吉林大学学报》1980.2。 江绍贞:《热河失陷与长城抗战》,《河北学刊》1983.3 。 陈友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与活动》,《社会科学》(上海)1980.1。 陈漱渝:《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活动》,《齐齐哈尔师院学报1984.2—3。 杨天石:《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内部的反蒋抗日潮流》,《历史研究》1998.1,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5。 薛谋成等:《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和失败》,《厦门大学学报》1980.1。 盖军等:《关于福建事变几个问题的探讨》,《党史研究》1983.2。 叶心渝:《福建事变中的王明“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党史研究》1982.6。 董谦:《福建事变性质探讨》,《近代史研究》1983.4。 唐美丽:《福建事变与第三党》,《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4 。 胡东山:《福建人民政府”失败原因浅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5。 王非:《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事记》,《河北学刊》1983.1 。 郑全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和失败》,《历史教学》1983.2。 王晓荣:《吉鸿昌与察哈尔抗日的几个史实问题》,《近代史研究》2000.4。 高兴祖:《论日本军部进行细菌战的罪责》,《南京大学学报》1999.1。

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及其严重危害 参考资料: 《王明言论选辑》,人民出版社1982。 盖军等:《陈绍禹是怎样上台的》,《党史研究》1981.2。 向青:《共产国际与王明“左”倾统治》,《北京大学学报》1979.6。 巩健芳:《试论“二战”时期党内连续发生三次“左”倾错误的原因》,《史学月刊》1984.1。

四.遵义会议和长征的胜利 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红军长征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解放军出版社1993。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92。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 军一方面军长征史事日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刘秉荣:《红四方面军纪实》,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 《三军大会师》(上下册),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平卓:《长征中的张国焘》,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 哈里森·索尔滋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 杨超等:《四渡赤水与毛泽东运动战思想》,《中共党史研究》1996.3。 曾成贵:《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比较论》,人大中现史复印1998.8。 李安葆:《关于遵义会议的几个问题》,《贵州社会科学》1981.4。 杨洪范:《遵义会议研究综述》,《辽宁师院学报》1983.5。 宋锦福等:《试论遵义会议的历史经验及其在今天的重要意义》,《党史研究》1984.6。 陈国权:《关于遵义会议研究两个问题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9.1。人大中现史复印1999.5。 刘中刚:《析长征前期的“三人团”》,《北京党史研究》1998.1。人大中现史复印1998.4。 陈铁健:《论西路军》,《历史研究》1987.2。 耿飚:《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特殊贡献》,《中共党史研究》1995.1。 商慧明:《红四军在鄂豫皖根据地为何失败》,《探索与争鸣》(沪)1998.3 张皓:《论国民党军阀的内部矛盾对红军战略转移的影响》,《中共党史研究》2001.1。

五.一二九运动和抗日民主运动的重新高涨 参考资料: 《“一二·九”运动》,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版。 《“一二·九”运动资料》,人民出版社1982版。 《一二九运动史》,北京出版社1980版。 《一二九运动史要》,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版。 郭明秋:《回忆“一二·九”运动的党的领导》,《青运史研究资料》1980.2。 李德臣:《“华北自治”与“一二·九”运动》,《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1。 王令金:《试论“一二·九”运动的深远影响》,《济宁师专学报》1999.2。 杨树先:《“一二九”运动回忆》,《党史通讯》1983.6。 杨树先:《一二九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党史研究》1985.6。 邹素:《一二九运动史研究中若干问题综述》,《党史研究》1985.6。 杨树先:《刘少奇与一二九运动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党史研究》1985.6。 杨树先:《关于一二九运动党的领导概要》,《党史通讯》1986.2。 王炳林:《一二九运动中“左”的偏向之剖析》,《党史通讯》1987.12。 杨树先:《一二九运动史若干问题再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2.6。 董保存:《“一二·九”运动发起内情》,《党史博览》(郑州)2001.8。

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参考资料: 《西安事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版。 《西安事变资料》,人民出版社1981版。 李新:《西安事变初探》,《历史研究》1979.11。 赵刚:《有关西安事变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党史研究》1985.1。 施文魁:《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及张学良在事变中的作用》,《沈阳师院学报》1985.1。

18

张注洪:《国外和港台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的特点和趋势》,人大中现史复印1998.6。 刘灿华:《西安事变中国民党主和派的和平救蒋运动》,人大中现史复印1998.9。 薛玲仙:《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决定性因素》,《人文杂志》1998.5。 罗玉明:《张学良送蒋回宁原因新探》,《人文杂志》1996.4。 张晖:《试论西安事变的民主主义底蕴》,《人文杂志》1999.4。 杨青:《9O年代关于西安事变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1999.7。 蒋景源:《从“反蒋”到“逼蒋”、“联蒋”的政策转变》,《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79.4。 田克勤:《试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党史研究》1982.5。 顾小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与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研究综述》,《党史研究》1984.2。 林祥庚:《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中共党史研究》1996.3。 尹玲芝:《论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对蒋政策的演变》,《大同高艾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人大中现史复印1999.7。 彭升:《论中共逼蒋抗日方针制定的原因》,《湘潭大学学报》1998.2。 史波:《略论蒋介石、张学良关系对“西安事变”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2000.2。 钱守云:《“两广事变”初探》,《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4。 夏红兵:《宋美龄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芜湖师专学报》2000.3。 郑军:《试论中间势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作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12。 冯海燕:《试论抗战前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关系》,《江汉论坛》2000.7。 郭春梅:《九一八事变后临时中央的下层统战政策论析》,《山西师大学报》1999.4。

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参考资料: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919-1949),人民出版社。 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抗日战争大事纪》,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日军侵略浙江实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抗战时期国共合作纪实》(上下),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 《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金冲及: 《抗日战争初期的国共关系》, 《中共党史研究》1988.1。 田克勤:《试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党史研究》1982.5。

李良志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分裂及其历史经验》, 《党史研究》1985.5。 李百齐:《论第二次国共合作》,《文史哲》2000.3。 刘建国:《抗战初期中间党派对国共两党的态度》,《历史教学》1998.5 李蓉:《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3。 朱斌:《民主党派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作用》,《湖湘论坛》1999.3。 方敏:《中间力量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河北学刊》1999.3。 荣斌等:《“民主党派”称谓考》,《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2。

刘庆旻:《中国全面抗战起点问题再讨论》,《中共党史研究》1994.3 。 吴玉林:《卢沟桥事变的真相再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

19

2002.2。

二.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与正面战场》(上、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王建明,曾景忠:《中国近代通史:抗日战争(1937-1945)》(第九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刘德军:《抗日战争研究述评》,齐鲁书社2005年版。 《东史郎日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拉贝日记》,江苏人民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日军侵华暴行实录》(1-4),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孙宅魏:《论南京大屠杀的准备、实施和延伸》,《江海学刊》2000.5。 孙宅魏:《论南京大屠杀中的性暴力问题》,《民国档案》2000.4。 张连红:《南京大屠杀对南京市民社会心理的影响》,《江苏社会科学》2000.6。 张连红等:《近几年来国内南京大屠杀研究综述》,《江海学刊》2000.5。 苏智良:《现代军事性奴隶:日本慰安妇制度散论》,《学术月刊》2000.8。 经盛鸿:《侵华日军南京“慰安妇”制度述论》,《江海学刊》2000.6。 王树荫:《论中国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两面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1。 袁素莲:《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转变及其对抗战的影响》,《齐鲁学刊》2000.4。 刘颖:《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游击战评析》,《东北师大学报》2000.1。 孙才顺:《淞沪战役与中国抗日国防战略》,《山东师大学报》2000.2。 袁素莲:《南京政府与初期抗战》,《齐鲁学刊》1999.1。 曾景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3。 余子道:《论中国正面战场初期的战略作战方向问题》,《军事历史研究》1999.1。 马仲廉:《花园口决堤的军事意义》,《抗日战争研究》1999.4。 牛淑萍:《中国海军长江抗战初探》,《安徽史学》1999.1。 于国红:《浅析武汉会战中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抗日战争研究》1999.2。 王文滋:《武汉会战与持久消耗战略》,《抗日战争研究》1999.2。 黄华文:《武汉撤守原因辨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2。 徐旭阳:《国民党山西抗日游击战述论》,《北方论丛》1999.4。

三.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的开辟 参考资料:

王辅一: 《毛泽东与新四军的创建》 , 《中共党史研究》1993.6。 余子道:《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略比较研究》,《复旦学报》1999.5,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3。 韦健玲:《中共抗日持久战理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影响初探》,《社会科学家》2000.6。 崔兰萍:《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探析》,《西北大学学报》2000.4。 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变迁评析》,《抗日战争研究》2000.2。 杨圣清:《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3。

四.相持阶段初期的抗战形势 参考资料:

20

吴晓晴:《对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何时形成的历史考察》,《南京师大学报》2000.1。 杨双珠:《中共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问题的认识》,《东北师大学报》1999.6。 姜良芹:《试论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齐鲁学刊》2000.6。 《百团大战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金春明:《还百团大战以本来面目》,《辽宁大学学报》1979.6。 索世晖:《百团大战应充分肯定》,《近代史研究》1980.3。 朱锡通:《关于百团大战的探讨》,《南京大学学报》1980.4。 虞宝棠:《如何评价百团大战的功过》,《解放日报》1980.12.24。 金春明:《百团大战》,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何定:《百团大战和彭德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4。 董少辉等:《论\百团大战\》,《理论探讨》(哈尔滨)1995.5。 岳思平:《敌后抗战最大的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百团大战》,《历史教学》1995.10。 杨建成:《简论百团大战的历史地位》,《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长沙)1995.3。 舒舜元:《百团大战永垂青史》,《光明日报》1995.9.4。 陈瑜:《百团大战到底应于何时结束》,《齐鲁学刊》1997.1。 齐霁:《二十年来百团大战研究述评》,《北京党史》2000.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0。 丁则勤:《论百团大战后日本对华北的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00.2。 查宁:《试论民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地位与作用》,《广东社会科学》1994.3。 《汪伪政权资料选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沈家善:《汪精卫叛国投敌原因探讨》,《杭州大学学报》1982.2。 蔡双全等:《汪精卫叛国投敌心理研究》,《民国档案》2000.4。 孙玲玲等:《抗战时期汉奸伪军集团形成的社会因素探析》,《西北大学学报》1999.3。 王侃等:《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5。 唐正芒:《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讨汪运动述略》,《党史研究资料》2000.3。 《皖南事变(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 李良志: 《关于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反击反共逆流策略的转变》, 《中共党史研究》1995.3。 [日]藤本治:《浙赣作战与细菌战》,《浙江学刊》1999.5。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体系的形成 参考资料: 毛选第二卷 张静如主编:《中国共产党思想史》,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思想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杨超主编:《毛泽东思想发展史》(4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1993年出版。 马齐彬:《浅谈毛泽东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郑德荣等:《毛泽东思想发展史讲座》,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3。 马齐彬:《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红旗》1981.12。 雷云峰:《试论毛泽东思想在延安时期得以成熟的条件》,《近代史研究》1984.3。 王双梅:《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探索》,《中共党史研究》1993.11。

石仲泉:《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的辉煌》,《中共党史研究》1995.7。 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9.3。 孙继虎:《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为什么没有提出没收官僚资本》,《西北师大学报》1999.5。 张晓峰:《“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人文杂志》1999.5。 舒文:《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述评》,《清华大学学报》1999.3。 常青:《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述论》,《长白学刊》1999.5。

21

张斌:《试析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四川师大学报》1999.1。 李万锦:《略论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历史局限》, 《中共党史研究》1989.3。

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区的艰苦抗战 参考资料:

《远征印缅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延安整风运动纪事》,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高新民等:《延安整风实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中央党校彭真传记编写组:《延安整风运动和延安审干运动的联系与区别》,《中共党史研究》2000.3。 卜阎庆生等:《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政策》,《西北师大学报》1999.5。 赵文:《试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匪问题》,《宁夏大学学报》1999.3。 梁怡:《延安女子大学评介》,《抗日战争研究》1999.2。 吴常兴:《论陕甘宁边区的精神文明建设》,《长白学刊》1999.6。

七.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参考资料: 刘庭华编著:《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统计荟萃(1931-1945)》,海军出版社1988年版。 袁成毅:《中日间的战争赔偿问题》,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孟国祥等:《关于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抗日战争研究》1995.3。 《胡乔木谈党的七大》, 《中共党史研究》1994.3。 韩永利:《中国持久抗战胜利与法国短期败降的历史启示》,《江汉论坛》2000.4。 荣维木:《一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1。 马勇:《50年来的抗战时期思想文化研究》,《抗日战争研究》1999.3。 刘兵等:《一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抗日战争研究》2000.1。 王桧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日战争之关系的三个问题》, 《中共党史研究》1993.3。 杨青:《近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2000.9。 经盛鸿:《再论中国抗日战争是十四年》,《南京师大学报》2000.6。 [日]菊池一隆:《日中战争研究的现状及我见》,《抗日战争研究》2000.3。 范敬文等:《必须正确认识日本的移民侵略问题》,《北方论丛》2000.3。 程朝云:《抗战初期的难民迁移》,《抗日战争研究》2000.2。 夏明方:《抗战时期中国的灾荒与人口迁移》,《抗日战争研究》2000.2。 张根福:《抗战时期浙江省的人口迁移与地域分布》,《历史研究》2000.4。 方素梅:《抗日战争时期沿海沿江经济向西部民族地区的迁移及其影响》,《广西民族研究》2000.4。 吴景平等:《抗战时期经济研究50年》,《抗日战争研究》1999.3。 杨菁:《试论抗战时期的通货膨胀》,《抗日战争研究》1999.4。 王瑞成:《战时后方经济的若干关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 巫宝三等:《抗日战争前中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经济研究》2000.1。 王建朗:《抗日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3。

王淇,吴荣宣: 《评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对华政策》 , 《党史通讯》1983.18。

章百家: 《抗日战争结束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政策的演变》,《中共党史研究》1991.1。 王淇:《一九四三年“中美平等新约”签订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评析》,《中共党史研究》1989.4。

陶文钊:《抗日战争前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 《中共党史研究》1991.1 。

22

阎素娥:《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中州学刊》1999.5。 李晔:《1942—1951年美国在西藏问题上的政策转变》,《东北师大学报》1999.2。 隋淑英:《1937—1941年的美国对华政策》,《齐鲁学刊》2000.3。 赵志辉:《也谈开罗会议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兼与时殷弘和陶文钊同志商榷》,《世界历史》2000.2。 张英智:《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军事历史》2000.2。 王永江等:《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美国与中共关系破裂的原因探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6。 白云涛:《抗日战争后期到朝鲜战争爆发期间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党史研究资料》2000.12。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北京大学学报》2000.1。 何扬鸣:《抗战八年国民政府对美宣传策略》,《民国春秋》2000.5。 王真:《论抗战初期苏联援华政策的性质》, 《中共党史研究》1993.5。 吴敏:《“九一八”事变后苏联对日侵华态度述议》,《贵州大学学报》1999.3。 田霞:《抗日战争前期苏联对华政策及对中国抗战的影响》,《西北大学学报》1999.2。 易新涛:《试论1937年—1940年苏联的“援华抗日”政策》,《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5。 冯春龙:《略评抗战期间的苏联对华政策》,《扬州大学学报》1999.4。 许小青:《苏联与武汉会战》,《华中师大学报》1999.2。 郭秋光:《抗战前期苏联对华政策与皖南事变的爆发》,《南昌大学学报》1999.1。 沈志华:《中苏结盟与苏联对新疆政策的变化(1944—1950)》,《近代史研究》1999.3。 李跃新:《论苏联出兵东北对东北根据地建立的历史影响》,《史学月刊》1999.3。 许碧晏:《关于抗日战争时期苏联援华借款的总额、笔次、时间的考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1。 陈晖:《抗战爆发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1。 单卫华:《德国军事顾问团来华原因论析》,《山东社会科学》2000.5。 石源华:《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与朝鲜义勇军》,《军事历史研究》2000.3。 魏宏运:《抗战时期的华侨捐输与救亡运动》,《近代史研究》1999.6。 李安山:《试论抗日战争中非洲华侨的贡献》,《世界历史》2000.3。 徐波等:《抗战时期的华侨爱国运动及其当代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0.4。 王剑华:《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00.3。 步平:《关于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抗日战争研究》2000.4。

王秀鑫:《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几个问题》 , 《党史通讯》1985.8。 曾方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关键》,《社会科学》(沪)1985.9。 肖一平等:《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用》,《理论月刊》(中央党校)1985.8。 胡秀勤等:《浅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江西大学学报》1985.4。 陈文渊:《对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军事史林》1987.3。 汪新等:《试论抗日民族战争领导权》,《党史研究与教学》1993.1。 赵踢荣:《也谈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山东师大学报》1987.4。 邸继广:《也谈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天津师大学报》1989.2。 李茂盛:《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晋阳学刊》1993.5。 夏以榕:《试论抗日战争中领导权的归属与转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2。 乔志学等:《浅谈抗日战争领导权的问题》,《军事史林》1986.1。 张胜瑞:《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之我见》,《锦州师院学报》1987.2。 舒舜元:《关于如何评价党在抗日战争时期领导作用的浅见》,《江西社会科学》1986.2。 郭晓合:《关于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4。

23

金宝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夺取领导权的斗争》,《思想战线》1987.1。

郑启:《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领导责任和领导作用问题》, 《党史通讯》1987.7。 郭德宏: 《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研究》1995.1。 傅吉庆: 《论中国抗日战争的两个战场》 , 《中共党史研究》1995.5。 刘剑华:《“抗日战争领导权”观点综述》,《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5。

王振德: 《中国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史研究》1985.4 。 吴广权: 《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党史研究》1987.5。 龚和平:《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武汉大学学报》1992.3。 郭德宏: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中共党史研究》1995.4。

第六章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

一.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参考资料: 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冷杰甫:《三年解放战争》,旅游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重庆谈判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重庆谈判纪实》,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黄友岚:《抗战胜利后的国共重庆谈判述论》,《近代史研究》1985.2。 谭炳华:《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的舆论策略与实践》,《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8.5。 周利生:《析国民党发起重庆谈判的动机》,《江西社会科学》2000.2。 苏克尘:《历史的见证——“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前前后后》,《近代史研究》1980.3。 何一成等:《“和平民主新阶段”浅议》,《湖南师院学报》1980.1。 谢亚平:《略论“和平民主新阶段”》,《安徽师大学报》1980.4。 杨淑娟等:《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提法》,《北京大学学报》1980.2。 于萍:《抗战后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方针》,《山东师大学报》1999.6。 田玄:《战后中共“和平、民主、团结”总方针的确定及其转变》,《近代史研究》2000.4。 沙健孙:《论“一二·一”运动》,《北京大学学报》1980.6。 成实:《关于一二一运动的几个问题》,《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6。 何志功:《试评1945—1949年的美国对华政策》,《近代史研究》1985.1。 王树林:《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中州学刊》(郑州)1999.6。 沙健孙:《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美国的政策和策略》,《北京大学学报》2000.1。 朱令名:《中国政协简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王干国:《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史略》,成都出版社1991年版。 李炳南:《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谈判始末》,台北永业出版社1993年版。 李起民:《旧政协述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4。 范力:《国民党与旧政协关系探析》,《山西大学学报》1992.4。 汪朝光:《1946年早春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顿挫——以政协会议及国共关系为中心的研究》,《历史研究》2000.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4。 冯海燕:《试论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与国民党的关系演变》,《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0.2。 罗平汉:《中国从对日索赔到放弃赔款要求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9.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5王剑华:《中国放弃日本战争赔偿的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00.3。 翁有利:《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对日处置政策述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王伟:《论战后初期美国对国民党政府援助政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

24

谢亚平:《抗战胜利后我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安徽师大学报》1980.4。 邢丽雅:《论中国共产党“让开大路,占领两厢”方针的提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4。 (俄)列多夫斯基:《马歇尔使华与中、美、苏关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京)1999.4。 马凤书:《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剖析》,《文史哲》(济南)1999.1。 王海燕:《试论战后苏联对华政策演变》,《军事历史研究》(南京)2000.2。 汪朝光:《简论1946年的国共军事整编复员》,《民国档案》(南京)1999.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9。 郭绪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历史教学》1979.9。 杜敬:《关于“五四指示”和<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几个问题》,《天津社会科学》1985.3。 高青山等:《“五四指示”和党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党史研究》1982.5。 田玉洁:《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宁夏大学学报》1982.3。 田王洁:《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党史通讯》1983.4。 王钦民:《解放战争时期党对土改中“左”倾错误的纠正》,《教学与研究》1982.3。 黄锦华等:《论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改革》,《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9.1。

二.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进攻 参考资料: 刘志青:《战后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国际背景》,《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 米世同:《“蘑菇”战术的由来》,《党的文献》(京)1999.5。 赖悦:《也论解放战争的起讫时间》,《惠州大学学报》2000.3。 王勇等:《国民党军“五大主力”覆灭记》,《团结报》(京)2000.6.10。

三.国统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参考资料:

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党史研究室:《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在温州城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 龙跃:《坚持浙南十四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浙南——南方革命的一个战略支点》,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冯素陶:《怀念李公仆、闻一多》,《昆明师院学报》1980.2。 陈其明:《“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北京师院学报》1980.1。 许玉芳:《试论第二条战线》,《青运史研究》1982.5。 许玉芳:《再论第二条战线——答陈志远同志》,《青运史研究》1984.3。 陈修良:《“五·二0”学生运动与开辟第二条战线问题》,《青运史研究》1984.4。 刘杰:《试析1945—1949年国民党当局对学生运动的策略》,《历史教学》1985.7。 孔经纬:《关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经济》,《近代史研究》1985.4。 袁素莲:《第二条战线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1992.6。 袁素莲:《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 ,《中共党史研究》1994.4。 吕肇荣:《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学术交流》(哈尔滨)1999.1。 吴家林等:《解放战争时期学生运动的历史意义》,《新视野》(京)1999.3。 白纯:《论光复后台湾民众心态与“二·二八”事件的爆发》,《贵州社会科学》2000.5。

四.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参考资料: 沈芳:《论鲁西南战役胜利的历史经验》,《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9.4。 马同增:《浅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特点》,《河南大学学报》1984.6。

25

卢红飚:《试论解放战争时期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0.4。 宋春:《资产阶级共和国幻想的破产——解放战争时期中间路线破产的历史经验》,《吉林师大学报》1979.4。 田恩武:《试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史学月刊》1982.5。 艾多等:《试论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党派的变化发展及其历史经验》,《东北师大学报》1985.6。

田武恩:《试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中间路线》,《党史通讯》1983.4。 张汝伦:《“第三条道路”》,《读书》(京)1999.4。 王晓艳:《国民党解散民盟的原因探析》,《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2。 刘辉:《解放战争后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实践》,《教学与研究》1999.2。

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参考资料:

《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何东等:《北平和平解放始末》,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 《北平和平解放前后》,北京出版社1988年版。 王绪周:《胜利的华北大决战——试论平津战役》,《天津师大学报》1982.6。 黄兆康:《探讨北平和平解放的若干问题》,《研究与教学》1989.6。 戴玉琴:《近二十年北平和平解放研究综述》,《北京党史》1999.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4。 张永华等:《论绥远起义与北平和平解放》,《内蒙古师大学报》2000.6。 任培秦:《试论平津战役中“三种方式”的产生及意义》,《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 陈云:《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中共党史资料》第10辑。 周宏雁等:《浅析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党史通讯》1984.12。 韩先楚:《辽沈战役与东北战场》,《党史研究资料》1986.1—2。 董连翔等:《淮海战役研究综述》,《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4。 周宏雁等:《对淮海战役作战方针几个问题的探讨》,《党史通讯》1985.4。 王春芳:《谈淮海战役的演变》,《军事历史》总第14期(1985年)。 穆世伟等:《淮海战役中的总前委》,《淮北煤师院学报》1998.4。 刘广志:《略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伟大历史意义》,《河南师大学报》1979.5。 张亦民:《论三大战役的指挥艺术》,《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85.4。 王清魁:《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战役、战果统计》,《军事历史》1984.10。 毕健忠:《为什么说济南战役是三大战役的序幕》,《军事历史》1984.1。 高建中:《从五一口号到群贤毕至的新政协》,《炎黄春秋》(京)1999.9。 顾晓静:《渡江战役前夕的“划江而治”论》,《民国春秋》(南京)1999.4。 沈济时:《关于斯大林劝阻人民解放军过长江问题的探讨》,《同济大学学报》2000.3。 钱听涛:《开国大典回眸》,《炎黄春秋》1999.10。 龚育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宣言和纲领》,《求是》1999.2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3。 张益民:《论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南京大学学报》1985.3。 郑淑芬:《国民党政治崩溃原因新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4。 周念忠等:《从政治发展看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探索》(重庆)1999.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5。 文松:《十余年来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研究综述》,《历史教学》2001.9,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2.1。

26

陆仁权:《七届二中全会的性质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理论学习与研究》(石家庄)1999.4。 刘建国:《试论温州和平解放的历史原因》,《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4.

第七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参考资料: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萧树祥:《论建国初期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研究》1992.1。 孙瑞鸢:《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动因、政策和成就》,《中共党史研究》1994.9。 郑有贵:《土地改革是一场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50周年》,《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5,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1。 戴鹿鸣:《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有力措施》,《中共党史研究》1995.1。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解力夫:《朝鲜战争实录》(上、下),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版。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美]约翰·斯帕尼尔:《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美]约瑟夫·格登:《朝鲜战争--未透露的内情》,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抗美援朝纪实》齐德学著,华夏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

《朝鲜战争揭秘》沈志华著,台湾天一出版社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若干问题研究》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战后美国外交史--从杜鲁门到里根》资中筠著,世界知识出版社1993年2月出版。 《美国在中国的失败》[美]邹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杜鲁门与麦克阿瑟的冲突和朝鲜战争》[美]约翰·斯帕尼尔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

《当代中国外交》《当代中国》丛书编委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不悔的合作--毛泽东与彭德怀》李永著,远方出版社1998年2月出版。 《从雅尔塔到板门店》华庆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 《共和国重大事件和决策内幕》邱石著,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出版。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驾驭朝鲜战争的人》 杨凤安、王天成著,中共中党党校出版社1993年5月出版。 《朝鲜战争内幕》 [美]I-F-斯通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8月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当代中国丛书》抗美援朝卷编辑部编,1990年9月出版。 《中国战典》军画博物馆编,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在志愿军总部》杜平著,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3月出版。

《朝鲜战场1000天》吴信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出版。 《三十八在朝鲜》江拥辉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27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朱世良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人物录》谭铮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军国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朝鲜前线通讯集》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编,人民出版社1951年出版。

《战斗在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江部队政治部编印。

《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62年7月出版。

《中国人民志愿军人物志》(第一、二卷)本书编审组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抗美援朝烈士永垂不朽》沈阳出版社1992年出版。

《志愿军英雄传》(第一、二、三集)志愿军英雄传编辑委员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军旗星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政治宣传部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英雄儿女》朱孟明、徐博文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 《当代中国·空军卷》《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

《抗美援朝战争论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出版。

《火炮与战争》张利华、戴建军、胡孝民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坦克与战争》兰长羽、孙旭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直升机与战争》张惠民、胡思远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飞机与战争》袁静伟、孟庆全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空战--二十世纪血战纪实》石庆环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 《漫长的战斗》[美]约翰-托兰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 《板门店谈判》柴成文、赵勇田著,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出版。 《周恩来年谱》上卷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

《伟大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宣传部主编,人民出版社1954年4月出版。

《人民日报》抗美援朝专刊(1951-1953年)

《血染的金达莱--撤兵朝鲜纪实》许晨著,中国社会出版。 《志愿军战俘纪事》大鹰著,昆山出版社出版。

《美帝暴行录》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总团编印(1953年12月) 《鸭绿江畔的丰碑》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盛开的金达莱》张义生著,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凯歌声中话友谊》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 《当代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当代中国军队群众工作》《当代中国》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王平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5月出版。 齐德学:《关于抗美援朝战争战略目标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89.11。 徐焰:《出兵入朝参战决策最后确定的曲折过程》,《党史研究资料》1991.4。 齐德学:《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个问题》,《军事历史》1993.2。 李海文:《中共中央何时决定志愿军出国作战》,《党的文献》1993.5。 张晖:《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出兵问题的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95.3。

28

青石:《1950年解放台湾计划搁浅的幕后》,《百年潮》1997.1。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5,1997.1。 龙战宇:《对朝鲜战争几个问题的认识》,《石油大学学报》1999.1。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中共党史研究》2000.2。 逄先知等:《毛泽东与抗美援朝》,《党的文献》2000.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2。 陈威:《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坚实基础》,《中共党史研究》2000.6。 石仲泉:《抗美援朝在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研究》2000.6。 杨凤安等:《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中共党史研究》2000.6。 .章百家:《从危机处理的角度看抗美援朝出兵决策》,《中共党史研究》2000.6。 崔国才:《近二十年来抗美援朝战争若干问题研究概况》,《社会科学动态》(武汉)2000.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1。 刘国新:《抗美援朝研究简述》,《光明日报》2000.10.27。 徐文晶等:《近二十年抗美援朝战争若干问题研究述略》,《北京党史》2000.5。 林晓光:《建国初期我国国防战略的转换:朝鲜战争与东南沿海防卫战略》,《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4。 孟照辉:《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高校理论战线》(京)2000.10。 齐德学:《抗美援朝研究情况综述》,《军事史林》1990年第5期 徐焰:《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1期 曲爱国:《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研究的基本情况》,《军事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

苏星:《新中国经济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李仲英:《“三反”运动的回顾》,《党史研究》1984.10。 刘录开:《新“三反”斗争述略》,《中共党史研究》1992.5。 王善中:《建国初期的三反五反运动述评》,《中共党史研究》1993.1。 程大方:《从“三反运动看新中国建立初期反腐败斗争的历史特点和深远影响》,《中共党史研究》1995.1。 杜魏:《关于党与民族资产阶级关系的历史回顾》,《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 童昌平:《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伟大成就》,《中共党史研究》1999.3。

二.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参考资料: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雷国珍,黄象品:《关于我国过渡时期提法的新思考》,《中共党史研究》1988.2。 陈国权:《评价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几种意见》,《理论探讨》1989.3。 《中国手工业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1990.1。

邵纬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中共党史研究》1992.2。

方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共党史研究》1993.2。 王光荣:《关于建国后对资改造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4.4。 《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6期。 赵增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第一次反冒进的再认识》,《中共党史研究〉〉1996.2。

29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始末》,《学习论坛》(郑州)1998.11。 高化民:《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评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 徐长春:《略论毛泽东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6。 李安增等:《面对“双刃剑”的困惑与选择——建国后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述析》,《孝感师专学报》1999.1,见人大中现史复印资料1999.7。 王双梅:《建国前后刘少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发展变化》,《党的文献》1999.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3。 柳建辉:《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几个问题》,《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1999.11,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3。 李力安:《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5。 李安增:《过渡时期总路线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6,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6。 肖冬:《二十年来过渡时期总路线研究综述》,《教学与研究》2000.10,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2。

三.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 参考资料: 袁瑞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孙彬:《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历史回溯》,《中共党史研究》2001.2。

四.反对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的斗争 参考资料: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陈威、陈诗惠:《试论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的斗争》,《党史研究》1982.4 林蕴晖:《党的七届四中全会述评》,《中共党史研究》1994.3 童志强:《饶漱石与新四军》,《抗日战争研究》1999.2。 林蕴晖:《高岗之死:高岗事件始末》,《百年潮》1999.11。 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待续)》,《党的文献》2001.1。 杨尚昆:《回忆高饶事件(续完)》,《党的文献》2001.2。 杨万娟:《饶漱石其人其事》,《世纪行(武汉)》2000.10。

五.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开辟 参考资料: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五卷。 《邓小平文选》第一卷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孙瑞鸢:《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形成》,《中共党史研究》1988.7。 顾龙生:《中国手工业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1990.1。 《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顾龙生:《中国手工业改造的理论与实践》,《中共党史研究》1990.1。 邵纬生:《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中共党史研究》1992.2。

方敏:《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探索》,《中共党史研究》1993.2。 王光荣:《关于建国后对资改造之我见》,《中共党史研究》1994.4。

30

赵增延:《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第一次反冒进的再认识》,《中共党史研究〉〉1996.2。 季龙:《重温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历史经验,促进集体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6。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始末》,《学习论坛》(郑州)1998.11。 高化民:《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评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 徐长春:《略论毛泽东过渡时期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6。 李安增等:《面对“双刃剑”的困惑与选择——建国后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述析》,《孝感师专学报》1999.1 ,见人大中现史复印资料1999.7。 李力安:《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再认识的认识》,《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5。 龚育之:《在党的历史决议的基础上前进》,《中共党史研究》2001.2。

六.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参考资料: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王俊彦:《开国外交》,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宫力:《毛泽东外交风云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明伟、陈扬勇:《周恩来外交风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郑晓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产生和转变》,《中共党史研究》1991.1。 薛钰:《论“一边倒”政策与独立自主原则之统一》,《中共党史研究》1994.9。 徐小明:《我国建国前后的“一边倒”外交策略与美国的对华政策》,《浙江师大学报》1998.4。 章百家:《从“一边倒”到“全方位”——对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演进的思考》,《中共党史研究》2000.1。 陆启华:《建国以来对台关系概述》,《党史研究资料》1994.12。 杨彪:《美国对台湾战略决策的历史转折(1949—19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4。 陶文钊:《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历史研究》1993.4。 牛军:《论新中国对美政策的形成》,《美国研究》1996.4。 李世安:《四十六年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台湾研究》1997.1。 陶文钊:《中美关系:半个世纪的启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6。 曲升:《论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山东师大学报》2000.4。 王真:《中苏同盟与战略利益的选择》,《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1。

七.建国初的文化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 李庆刚:《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演变论略》,《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3。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1949—1982)》,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戴鹿鸣,陈世英:《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的再认识》,《党史通讯》1983.8。 范守信:《试论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党史研究》1983.8。 李作民:《对五十年代批判俞平伯的再认识》,《党史通讯》1987.9。 刘健清,刘庆楚:《试论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恩想改造运动》,《中共党史研究》1991.9。 杨凤城:《1949—1956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或人

31

大复印中现史1999.4。 杨凤城:《文革前十七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 胡安全:《党在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一.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参考资料: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有关文章 朱正著:《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薄一波著:《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曾景忠:《中共八大与党内民主》,《中共党史研究》1996.4。 王素莉:《党的八大路线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选择》,(同上)。 田荣山:《对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再认识》,(同上)。 张神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八大研究评述》,(同上)。 龚育之:《八大的历史地位和研究八大的现实意义》,《中共党史研究》1996.6。 王美华:《试论中共“八大”路线夭折的历史必然性》,《求索》1998.6。 季相林等:《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1.3,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2.2。 赵社民:《“指标”现象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共党史研究》1995.3。 李青:《一九五七年反右派斗争及其严重扩大化的起因和教训》,《中共党史研究》1995.6。 叶旺根:《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原因新探》,《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1997.1。 赵社民:《关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内容的再探讨》,人大复印中现史1997.2。

二.探索中的失误和纠“左”中的曲折 参考资料: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谢春涛:《大跃进狂澜》,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李锐:《“大跃进”亲历记》,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金春明:《对三年“大跃进”的再认识》,《党史通讯》1984.7。 贺文贞:《对“三面红旗”的再认识》,《党史研究》1986.2。 甘观仕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初探》,《党史研究与教学》1990.1。 谢春涛:《“大跃进”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见人大中现史复印1995.5。 宋银桂:《论“大跃进”运动的国际背景》,《湘潭大学学报》1997.3。 董志凯:《“大跃进”运动对中国工业建设作用辨析》,《中共党史研究》1996.2。 熊启珍:《试论人民公社兴起的动力与理论依据》,《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2。 陈立旭:《50年代后期毛泽东由人民公社构想社会主义模式的道路》,《长沙电力学院社科学报》1997.2。 袁德:《对河南省首先实现人民公社的历史考察》,《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6。 王均伟:《对城市人民公社历史的初步考察》,《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2。 尹书博:《中国政治体制的缺陷和“大跃进”运动的发起与持续》,《河南社会科学》1999.6。 刘建国:《论新中国选择“赶超”战略的原因》,《浙江学刊》2000.2。 刘建国:《社会主义阵营的赶超浪潮与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江汉论坛》2000.4。 李锐:《毛泽东秘书手记: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2

《张闻天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彭德怀自述》 《黄克诚自述》 王世谊:《1959年庐山会议从纠“左”到反右的原因》,《中共党史研究》1994.2。 任全才:《1959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天府新论》1994.5。 任全才:《1959年庐山会议纠“左”问题刍议》,《中共党史研究》1995.1。 陶水木:《对<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一文的商榷》,《中共党史研究》1996.2。 马英民:《彭德怀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述评》,《中共党史研究》1999.2。 姬晓辉:《近二十年来庐山会议研究述评》,《北京党史》1999.4,见人大中现史复印1999.11。

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

四.政治思想领域“左”倾错误的发展

五.对十年建设时期的总体估价 参考资料: 许全兴:《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1956—197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版。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 《中国统计年鉴》 4.《当代中国经济》 刘巧红等:《1956年至1966年我党经济建设指导方针的演变》,《甘肃理论学刊》1998.5。 邓刚宏:《论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怀化师专学报》1999.1 。 唐振南:《毛泽东、刘少奇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之异同》,《益阳师专学报》1999.1 。 王国永:《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分歧开始于何时》,《许昌师专学报》1999.1。 杨凤城:《“文革”前十七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1999.1。 杨凤城:《1956—1966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演变》,《教学与研究》1998.5。 薛钰:《对六十年代中苏论战中若干问题的再思考》,《中共党史研究》1996.2。 安.哈扎诺夫:《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中共党史研究》1999.2。 李捷:《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党的文献》1998.2 。 童昌平:《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中共党史研究》1999.4。

第九章 “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展开 一.\文革\的全面发动 参考资料: 特里尔(美):《毛泽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施拉姆(美):《毛泽东》,红旗出版社1987年版。 金冲及:《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吕星斗:《毛泽东和他的事业》(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张占斌:《中国:毛泽东热》,北岳文艺出版社1991。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1898—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艾沐等:《评说邓小平》,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陈清泉、宋广渭著:《陆定一传》,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叶永烈:《王洪文传》、《张春桥传》、《江青传》、《姚文元传》,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叶永烈:《陈伯达其人》,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林青山:《林彪传》(上下),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

33

江山:《共和国档案》,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 麦克法夸尔(英):《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二、三),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谭宗级等:《十年后的评说—“文化大革命”史论集》,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 席宣等:《“文化大革命”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张化等:《回首“文革”》(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O年版。 余习广:《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化大革命”上书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唐振南等:《刘少奇与毛泽东》,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金春明:《“文化大革命”论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金春明:《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讲话》,解放军政治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 关海庭:《“文化大革命”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人大复印中现史1997.4。 张均兵等:《“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综述》,《北京党史研究》1997.2。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1。 刘志男:《“文革”时期历史研究座谈会概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1。 金春明:《“两个文革说”与“文化大革命”的定性研究》,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7。 印红标:《“文化大革命”中的社会性矛盾》,人大复印中现史1997.5。 张化等:《六十年代中期的国际环境与“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中共党史研究》1997.1。 迟砾:《批判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前前后后=,《文史精华(石家庄)》1998.11。 樊建莹:《1966年我国的政治体制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 牛大勇:《冷战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社会科学论坛(石家庄)》2000.5,见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8。 君心:《山河同泪:记刘少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党史纵横(沈阳)》1998.11。 朱元石:《刘少奇面对骤然降临的“文革”灾难》,《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5。 董俊山:《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家品格》,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7。 陈扬勇:《周恩来对“文化大革命”的认识与态度》,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8。 穆欣:《“文化大革命”初期的经历与见闻》,《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6。 郑有贵:《“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生产波动及其动因探析》,人大复印中现史1998.10。 赵淮青:《“文革”中文化界逝者的风骨》,《炎黄春秋(京)》2000.2。 张保军:《论“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指导思想的两个发展趋向》,《中共党史研究》2000.2。 李雪锋:《回忆“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五十天路线错误》,《中共党史研究》1998.4,见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4。 何亚平:《“文革”时期的个人崇拜问题浅探》,《毛泽东思想研究(成都)》1999.1。 王年一:《“文化大革命”的由来》,《争鸣》1989.1。 余伯流:《“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争鸣》1989.1。 陈晋:《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研究的若干问题》,《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9.1。 高正礼:《正确认识毛、刘关系与“文革”的发动》,《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2。 周敬青:《中苏论战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1。 陈东林:《毛泽东的新“阶级斗争”论断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和特点》,《中共党史研究》2000.6,见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4。 陶和庆:《试析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2。 李振霞:《60年代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批判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新东方》(海口)2001.2,见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7。

二.全国大动乱 参考资料:

34

印红标:《红卫兵运动述评》,见《回首“文革”》(下)。 刘小萌:《中国知青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火木:《光荣与梦想——中国知青二十五年史》,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 杜鸿林:《风潮荡落——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史》,广东海天出版社1993年版。 顾洪章主编:《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原因及评价》,见上书或《回首“文革”》(下)。 张立湘:《试论红卫兵组织的“病态型结构”及瓦解》,《青运史研究》1986.3。 范明强等:《对红卫兵运动性质的几点认识》,《党史研究与教学》(福州)1996.6,人大复印中现史1997.2 张志忠:《关于红卫兵研究的对话》,《东方艺术(郑州)》1997.1。 张克永:《红卫兵文化初探》,《党史纵览(合肥)》1997.2。 柳建辉:《关于“红卫兵”组织兴起过程中几则史实的补证》,《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4。 迟砾:《红卫兵运动始末》,《文史精华》1998.7。 唐少杰:《从清华大学“文革”个案谈红卫兵运动的失败、情结及评价问题(上、下)》,《社会科学论坛(石家庄)》1999.10—11。 裴赞芬:《红卫兵组织的特征评析》,《北京党史》2000.3。 范明强:《红卫兵运动的历史反思》,《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0.3。 唐少杰:《历史的反思:论“红卫兵情结”》,《中国青年研究》2000.5。 张均兵等:《“文化大革命”史研究综述》,《北京党史研究》1997.2。 王海光:《“文化大革命”学术讨论会观点综述》,《当代中国史研究》1997.1。 刘小萌:《“老三届”学生上山下乡的缘起》,《文史精华(石家庄)》1998.9。 丁力:《“老三届”究竟该反思什么?》,《读书》1998.11 杨久梅等:《上山下乡运动评析》,《党史纵览》1998.4 米鹤都:《析上山下乡运动的起源》,《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2,见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7。 于云翰:《上山下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学术研究》(广州)2000.9,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1。 张曙:《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研究中几个问题的争鸣》,《世纪桥》(哈尔滨)2000.2,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8。 徐春夏:《90年代关于“知青运动”研究综述》,《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0.12。 张曙:《“文革”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2。 张化等:《回首“文革”—中国十年“文革”分析与反思》(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

年版。

《上海“一月革命”的前前后后》,《党史通讯》1983.9。 王年一:《对上海“一月革命”的几点看法》,《党史通讯》1986.2。 《聂荣臻同志谈“二月逆流”》,《党史文汇》(太原)1986.1。 安建设:《周恩来与1967年二月抗争》,《中共党史研究》1993.2。 胡连生等:《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抗争》,《理论探讨》1999.1。 王永钦:《周恩来与“二月逆流”》,《世纪风采》(南京)2001.5。

附1:无严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革命就是造反,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就是造反。我们说,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就是说,主要在“造反”二字上下功夫。敢想、敢做、敢闯、敢革命,一句话敢造反,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最基本最可贵的品质,是无产阶级党性的基本原则!不造反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修正主义! 修正主义统治学校十七年了,现在不反,更待何时?

35

有些大胆的反对造反的人,今天变得忸怩起来,絮絮叨叨,吞吞吐吐。什么太片面了呀,什么太狂妄了呀,什么太粗暴了呀,什么太过份了呀。 这统统是谬论!要反对就反对,何必羞羞答答的呢?

我们既要造反,就由不得你们了!我们就要把火药味搞得浓浓的。爆破筒、手榴弹一起投过去,来一场大搏斗、大厮杀。什么“人性”呀,什么“全面”呀,都滚一边去! 你们不是说我们太片面了吗?你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全面呢?看来你们的全面是“合二而一”,是折衷主义。 你们不是说我们太狂妄吗?我们就是要“狂妄’。毛主席说:“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们不但要打倒附中的反动派,我们还要打倒全世界的反动派。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不“狂妄”怎么行呢? 你们不是说我们太粗暴了吗?我们就是要粗暴!对待修正主义怎么能缠缠绵绵,大搞温情主义呢?对敌人的温情,就是对革命的残忍! 你们不是说我们太过份了吗?老实说,你们所谓不过份,就是改良主义,就是“和平过渡”。这是妄想!我们就是要把你们打翻在地上,再踏上一只脚! 还有些人,对革命害怕得要死,对造反害怕得要死,你们循规蹈矩、唯唯诺诺,缩在修正主义的蜗牛壳里,一有造反的风声,你们就神经紧张。这些日子,无情的斥责声怕天天送入你们的耳中,你们天天心惊胆颤,你们不感到难受吗?你们怎活得下去呢? 革命者就是孙猴子,金箍棒厉害得很,神通广大得很,法力无边得很,这不是别的,正是战无不胜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我们是要抡大棒、显神通、施法力,把旧世界打个天翻地覆,打个人仰马翻,打个落花流水,打得乱乱的,越乱越好!对今天这个修正主义的清华附中,就要这样大反特反,反到底!搞一场无产阶级的大闹天宫,杀出一个无产阶级的新世界!

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红卫兵 一九六六年六月二十四日

附2:再论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过去,工人打倒资本家,农民打倒地主,剥削阶级诬之为造反。无产阶级造反的帽子真是光荣得很!

今天,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等产生修正主义的东西,都完全消灭了吗?

没有!

各地各单位的黑线黑帮现在都完全消灭了吗? 没有!

现在消灭了黑线黑帮,将来就不会产生新的黑线黑帮吗? 不是!

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消灭了吗? 没有!没有!!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产阶级能不造反吗?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怎么能不万岁呢?

资产阶级的右派先生们,我们这群造反之众,有领导,有武器,有组织,有“野心”,来头不小,切不可等闲视之。

我们的领导是党中央和毛主席!

我们的武器是战无不胜的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我们的组织是彻底革命的红卫兵! 我们的“野心”是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6

撼山易,撼红卫兵难!

资产阶级的右派先生们,我们很理解你们的特殊心情:你们被我们专政了,你们痛苦了,你们也想喊一声“造反”了。无怪乎,最近出现了左派、右派齐喊造反的怪现象。老实告诉你们,珍珠不容鱼目来混杂。我们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造反!你们胆敢造反,我们就立即镇压!这就是我们的逻辑。反正国家权力在我们手里。 无产阶级的革命造反精神万岁!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红卫兵 一九六六年七月四日

三.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和九大 参考资料: 金春明:《九大评述》,《党史通讯》1983.1。

四.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亡 参考资料: 叶永烈:《林彪与毛泽东》 林青山:《林彪传》(上、下册),知识出版社1988 12。 汪东兴:《毛泽东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张化等:《回首\文革\》(上、下),中共党史出版社200O年版。 张化:《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的思想矛盾及其变化》,《中共党史研究》1992.2。 于南:《周总理处置“九·一三”林彪叛逃事件的一些情况》,《党史研究》1981.6。 〔日〕矢吹晋等:《“文革”中的周恩来》,《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8。 胡连生等:《论周恩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抗争》,《理论探讨》99.1。 李春明:《周恩来与“文化大革命”》,《党政干部学刊》(沈阳)2001.1,见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5。 魏久明:《汪东兴回忆毛泽东1971年的南巡活动》,《中共党史研究》1998.1。 胡长水:《叶剑英与九一三事件后军队的两次整顿》,《中共党史研究》1992.3。 林源:《“文革”中的“林彪现象”论析》,《南京社会科学》2000.9。

五.中共十大( 1973.8.24-28) 参考资料: 谭宗级:《十大评述》,《党史通讯》1983.1。

六.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参考资料: 《天安门诗抄》,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师东兵:《清明祭——四五运动纪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金春明:《四五运动述评》,《党史研究》1984.10。 金春明:《天安门事件与党的领导》,《教学与研究》1985.2。 徐筑平:《浅论“四·五”运动在青年运动中的历史地位》,《青运史研究》1986.2。 阎放鸣:《四五”计划的历史回顾》,《党史研究》1986.5。 田松年:《“四五”计划述略》,《党的文献(京)》2000.2。 林青山:《四人帮组阁梦的破灭》,《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4。 范硕:《风雷激荡的十月——“四人帮”覆灭记》,《党的文献》1989.1。 张江明等:《叶剑英在粉碎“四人帮”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人大复印中现史1997.4。 吴德:《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斗争》,《当代中国史研究》2000.5。

37

程振声:《李先念与粉碎“四人帮”》,《中共党史研究》2002.1。

七.动乱中的国防建设和外交关系 参考资料: 李健:《新中国六次反侵略战争实录》,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 裴坚章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宫力:《毛泽东外交风云录》,中原农民出版社1996年版。 杨明伟、陈扬勇:《周恩来外交风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陶文钊:《中美关系:半个世纪的启示》,《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5—6。

八.\文革\的性质、后果和经验教训 参考资料: 陈晋:《毛泽东与\文化大革命\研究的若干问题》,《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1。 余伯流:《\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争鸣》1989.1。 柳建辉:《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5。 张化:《\文化大革命\中党和人民的斗争历程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1994.4。 金春明:《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党史研究》1981.10。 赵国勤:《试析“三支两军”的实践活动及其客观作用》,《党史通讯》1987.10。 《解放军报》评论员:《如何正确认识“三支两军”问题》,《党史通讯》1984.9。 张化:《九一三事件后毛泽东的思想矛盾及其变化》,《中共党史研究》1992.2。 李捷:《“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党的文献(京)》1999.3。 伊胜利等:《试论“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理论探讨》1998.6人大复印1999.4。 柳建辉:《从新中国建设史角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党史研究与教学》1998.5。 季羡林:《“文革”教训应继续探讨》,《炎黄春秋(京)》1998.9,见人大复印中现史1999.2。

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一.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 参考资料: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9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字出版社1992年版。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韩泰华主编:《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十五大》,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沈宝祥:《真理标准讨论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 马立诚、凌志军:《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张德成:《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始末》,《中共党史研究》1992。3 。 陈述:《真理标准讨论与中共党史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8.2。 吉彦波:《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广西社会科学》1998.4。

二.伟大的历史转折

38

参考资料:

《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汤应武:《抉择——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的历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历史的审判》,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韩凤琴编译: 《日本学者评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党史研究》1998.6。 龚育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和中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共党史研究》1999.1。

胡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中共党史研究》1995.2。 〔日〕小林弘二著,凌春译:《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0.3。 〔日〕大泽昇著,韩凤琴译:《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比较》,《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2.5。 张惠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日本的中共党史研究》,《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 》1995.3。 陈述:《共和国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拨乱反正》,《当代中国史研究》1998.2。 程中原:《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伟大转折》,《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4,或人大复印中现史2001.11。 舒文等:《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及其意义》,《清华大学学报》1998.4。 彭洁:《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比较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8.4。 李玉荣:《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研究》,《山东社会科学》1998.5。 阎树声:《开创新纪元的两次重要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比较研究》,《人文杂志》(西安)1998.6。 袁景华:《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比较研究》,《理论学刊》1999.1。 张克敏:《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遵义会议历史地位的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 岳劲松《全国党史系统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学术讨论会综述》:,《中共党史研究》1999.2。 张建设:《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及当代意义》,《北京大学学报》1999.2。 武克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意义》,《学术月刊》(上海)1998.11。 石伟夫,胡华丁: 《试论三中全会关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特点》,《党史研究》1984.2。 梁必业: 《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期政治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党史通讯 》1983.19。 宋白: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和贯彻》,《党史研究》1987.3。 方宪玕,曾宪凯: 《全国冤假错案的复查与平反》,《党史通讯》1987.6。 李海文:《“两案”的审理及其历史经验》,《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5。 高化民: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党史通讯》1987.11。

《六中全会决议中的一些新提法》,《党史资料通讯》1982.15。 郑谦: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沿革(之三)》,《党史通讯》 1987.11。 张占斌: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沿革(之四)》,《党史通讯》1987.12。 〔韩〕朴贞东: 《中国对外开放的背景》,《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4。

三.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参考资料: 蒋仲辉等:《十年改革风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廖盖隆: 《关于十二大的历史地位》,1982年9月10日《光明日报》。 《开创新局面的正确纲领》,《红旗》1982年第18期评论员文章。 《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红旗》1982年第19期评论员文章。

39

孙瑞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党史通讯》1986.2 。 许永杰: 《家庭承包制与农业合作化》,《党史研究》1984.4。

黄道霞: 《指导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历史文献 ——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制订经过》,《中共党史研究》1998.5。

杜润生: 《中国农村的深刻变革》,《党史通讯》1983.7。 叶舒扬:《农村改革的成就及经验教训》,《中共党史研究》1990.6。 王洪模,《郭德宏:论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中共党史研究》1991.4。 钟坚:《中国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的考察与思考》,《中共党史研究》1993.3。 陆文强:《中国农村改革主要问题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1994.3。 吴象: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步》,《中共党史研究》1996.3。 杜润生: 《对中国农村改革的回顾》, 《中共党史研究》1998.5。

龚育之,陈怀仁,夏玉闰: 《农民的伟大首创 》,《中共党史研究》1998.5。 关海庭,吴群芳: 《邓小平与中国改革起点的合理选择》,《中共党史研究》1998.5。 郑有贵: 《为什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率先进行并首获成功》,《中共党史研究》1998.5。

李思温: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内容和基本方向》,《党史通讯》1987.7。 〔日〕近藤邦康,田春树著,韩凤琴摘译: 《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阶段划分》,《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3。 〔美〕安德鲁·沃尔德著,何祚康编译: 《中国经济改革的意义》,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3。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港澳问题的解决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徐彬:《’97香港回归风云》,吉林摄影出版社1996年版。 徐彬:《话说澳门》,吉林摄影出版社、澳门国际名家出版社1998年版。 陈东林:《澳门知识300问》,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 何仲山: 《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由来、形成、实践及理论特色》,《中共党史研究》1994.5 。 黄修荣:《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中共党史研究》1996.1。

李纳森: 《浅析“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差异性》,《中共党史研究》1999.6。 刘长敏: 《“一国两制”——邓小平和平统一祖国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中共党史研究》1997.3。

林浣芬,胡章军: 《香港新政制架构的形成及其“一国两制”的特色》,《中共党史研究 》1997.3。 萧永丰:《澳门回归路》,《北京党史》1999.1。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和贯彻 参考资料: 李寿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惊心动魄的56天(1989.4.15—6.9)》,大地出版社1989年版。 《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真相资料选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 《北京风波真相和实质》,大地出版社1989年版。

六.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40

参考资料:

《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马贵凡:《评中共十四大——俄罗斯学院远东研究所学术座谈会综述》,《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6。

韩凤琴编译: 《日本学者评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4。 韩凤琴编译: 《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3。 陈世英: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与我国沿边开放》,《中共党史研究》 1994.5。 〔日〕小竹一彰著,韩凤琴摘译: 《中共十四大的政治意义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5。

龚育之: 《十五大精神和党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7.6。 董雅丽:《改革开放20年思想解放运动的三次飞跃》,《兰州大学学报》1999.1。 张桂英、宋海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三次思想解放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东北师大学报》1999.1。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共党史研究》2001.3。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八十年》,《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3。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党史研究》2001.4。 张明军、王敬川:《试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思维创新》,《中共党史研究》2001.4。 张神根:《试析1992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5。 张神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九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党史研究》2001.5。 章百家:《九十年代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中共党史研究》2001.6。

41

参考资料:

《三中全会以来的重大决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3卷),人民出版社。 马贵凡:《评中共十四大——俄罗斯学院远东研究所学术座谈会综述》,《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6。

韩凤琴编译: 《日本学者评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 《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5.4。 韩凤琴编译: 《评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6.3。 陈世英: 《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与我国沿边开放》,《中共党史研究》 1994.5。 〔日〕小竹一彰著,韩凤琴摘译: 《中共十四大的政治意义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动态》1993.5。

龚育之: 《十五大精神和党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1997.6。 董雅丽:《改革开放20年思想解放运动的三次飞跃》,《兰州大学学报》1999.1。 张桂英、宋海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三次思想解放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东北师大学报》1999.1。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中共党史研究》2001.3。 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与中国共产党八十年》,《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1.3。 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党史研究》2001.4。 张明军、王敬川:《试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思维创新》,《中共党史研究》2001.4。 张神根:《试析1992年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5。 张神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九十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党史研究》2001.5。 章百家:《九十年代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中共党史研究》2001.6。

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scw.html

Top